1

袁绍手下众多大将和谋士,可谓是真正的兵多将广,但一手好牌却被他打的稀碎。

说起袁绍的谋士,我能看的上也就是田丰和沮授,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田丰,田丰到底算是什么级别的谋士?如果袁绍真的听他的会是怎样局面?

田丰,字元皓,他自幼聪慧,因为守孝时做法得当,被邻里尊重,而田丰博学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后被举为茂才,后来被选为侍御史,但因愤恨宦官当道、贤臣被害,弃官回家,成为冀州牧韩馥手下,因其正值而不得志,袁绍智取冀州之后,成为新的冀州牧,听说田丰的威名,于是带着丰厚的礼物以及谦恭的言辞,招揽田丰,田丰见袁绍真心实意,选择在袁绍手下任职,得到了袁绍的器重。

与袁绍共患难

在袁绍手下,田丰最开始很受重用,并且多次献计制约公孙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都是因为田丰的计谋才平定的公孙瓒。

界桥之战时,袁绍的先锋麴义(qu)大败公孙瓒,袁绍所在的后方军队听说胜利消息之后,选择原地休息,但不想此时公孙瓒的散兵两千多人突然出现,将仅有亲卫队数百人的袁绍给围了起来,不断向袁绍他们放箭,为此田丰舍命搀扶袁绍,带他一起隐蔽起来,而袁绍带领军队齐心协力将公孙瓒散兵击退,田丰的行为让袁绍感到高兴,因此袁绍对田丰十分信任。

多次献计制约曹操

第一次献计早图曹操。

曹操挟天子迁都许昌之后,袁绍总是接到天子的诏书,心中开始担心起来,于是派人对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洛阳残缺被毁,不如迁往甄诚,以便得到一个丰足的地区。”曹操不答应,田丰献计早图曹操,以免受制于人。袁绍并没有采纳。

第二次献计趁机除曹。

在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领了沛县背叛了曹操,于是曹操亲自征讨刘备,田丰听说此事后找到袁绍,说:“与您争天下的是曹操,现在曹操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许昌现在空虚,立即调动兵马袭击曹操后方,这样一切会平定。”而袁绍却因为小儿子生病而推辞掉,没有采取田丰的计谋。

田丰当时拄着拐杖,愤怒的田丰举起手中拐杖敲击着地面,说到:“唉,大事完了!好不容易的机会,却因为小孩的生病而丧失,可惜啊!”袁绍听到之后开始疏远田丰,恰好逢纪害怕田丰的人品正直、高风亮节,于是多次谗言给袁绍,袁绍从此更加的忌恨田丰。

第三次献计拖垮曹操。

曹操其实害怕袁绍突然袭击,紧急攻打刘备,之后迅速回防,等到刘备投奔了袁绍,袁绍才不慌不忙的进攻许昌,此时田丰却拦住袁绍,认为袁绍此时不宜进攻曹操。

田丰进谏到:“此时许昌已经不再空虚,曹操善于用兵,兵马虽少,但是不可轻敌,我认为现在不如坚守,因为我们拥有四州兵马,在联合天下的英雄豪杰,内部行农耕用以备战,外部实行轮流骚扰,使得曹操疲于奔命救援,不出三年,必定拖死曹操,从而战胜曹操。”袁绍不听,但田丰却极力阻拦袁绍,因此得罪袁绍,最终认为田丰坏了军心,将田丰关了起来。

再说曹操,因为听到田丰被关,高兴的说到:“袁绍必败”。

经过事实检验,田丰的计谋计计戳中曹操的痛点。

第一次献计之时,袁绍基本上占据四州,而此时的曹操,东有吕布、刘备和袁术;西有郭汜、李傕、张绣;南有刘表是袁绍盟友。所以这时候除掉曹操其实非常轻松。

第二次献计之时,曹操连年征战,兵力并不如袁绍那样充足,而征战刘备也是出动了大部分兵力,如果此时奇袭许昌,那简直就是断了曹操的后路,并且许昌以北曹操并没有平定多日,很容易出现倒戈现象,许昌一旦被占,曹操就很容易被袁绍吞掉。

第三次献计之时,曹操刚刚与刘备大战一场,再与袁绍交战其实自己心中都没有底气,要不怎么会有郭嘉的“十胜十败”,并且与袁绍交战的时候,曹军中很多人与袁绍军中通信,以便给自己找退路,证明曹操军中士气也不是很高,在曹操与袁绍开战相持一年,就开始面临粮草供应问题,这些都表明田丰之计如果实施,曹操必败。

曹操在得知田丰的计谋之后,也叹息道:“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尚未可知也。”这句话明显就是曹操给自己找台阶,曹操心中也明白,如果一旦田丰之计成功,败的一定是自己。

总体来说,田丰非常有才,但是为人刚正不阿,也使得他很得罪了很多人,再有袁绍为人好谋无决还独断专行,也使得田丰很多好的意见袁绍不去理会,哪怕针对曹操的三个计谋能听一次,都会遏制住曹操,甚至说败的应该是曹操。

田丰在三国时期算得上顶级谋士,但是因为跟着袁绍,使得很多计谋没有办法实施,留下的功绩也相对比较少,如果田丰跟随一名明君,能够施展他的才华,我相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会更高。

注释:以上内容参考《三国志·魏书·沮授田丰别传》

最佳贡献者
2

良言难相纳,智士狱内亡。

栋梁皆自折,岂不丧家邦?

以前大家讨论三国,总是倾向于猛将之间的武力格杀,相互战斗,讨论他们谁的武艺更胜一筹,今天咱们说说三国时代的谋士。

袁绍麾下有个谋士名叫田丰,非常了不起,他与沮授、许攸和逢纪等人为袁绍效力,是河北势力的智囊团。咱们通过《三国演义》原著中的表述来分析一下田丰的智谋水平在三分时代能排列到什么档次上。

一、初次亮相

田丰初次亮相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中。 谋士逢纪为袁绍出谋划策,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城。入城之后,袁绍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韩馥弃下家小,只身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初次出场,田丰与其他谋士一样,被袁绍派去夺权。

二、磐河护主

田丰第二次在文中出现就是在激烈的战场上。公孙瓒战败,被文丑追杀,幸而少年赵云横空出世,阻住文丑,救下公孙瓒。次日再战,袁绍麾下大将麹义大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乘胜追击,却在后阵遇到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挑翻。赵云乘势反冲过来,单骑突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也率军杀回,袁绍军阵大乱。

袁绍正在观战,“与田丰引着帐下持戟军士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乘马出观”,赵云几乎杀到面前。田丰连忙劝袁绍“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但袁绍怒拒之,兜鍪掷地,大喝:“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齐心努力,终于挡住了赵云的冲击。

从这个情节看,田丰能在阵前随从,还是很得袁绍信任的,田丰对袁绍也颇为忠心。而袁绍这个人则比较情绪化。

三、劝阻兴兵

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二回,田丰为袁绍出谋划策,劝说他不要与曹操发生军事冲突。

曹操兴师与刘备作战,陈登献计玄德,要他向袁绍求助,共同对付曹操,并建议让郑玄去信劝说袁绍出兵。袁绍收到书信后聚集文武商议兴兵伐曹的事宜,田丰出列劝说“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田丰的主意是向天子献捷,若不得通,则以曹操隔我王路为借口,“提兵屯黎阳”,在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数路精兵,屯扎在险要边塞。

田丰建议是对外表露出强势,但实则固守,争取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这个主意受到沮授的赞同,但遭到了审配、许攸、荀谌和郭图的反对。从后来发展的情况看,田丰还是很有远见的。

四、荀彧评价

袁绍兴兵来战的消息传来,曹操与谋士们商议对策,谋士荀彧指出,袁绍麾下虽然谋士众多,但各自不和,不足为虑:

“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

曹操自领大军到达黎阳。袁绍军中谋士们互相嫉妒猜忌,“各不相和,不图进取”,两军相距不战。

五、劝取许都

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四回中,田丰为袁绍设谋,劝他进取许都。

曹操兴兵讨伐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写信向袁绍求助,田丰得书,来见袁绍,劝说他乘曹军主力攻打刘备之机,攻取许都,“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但袁绍的幼子当时正在生病,袁绍心力憔悴,情绪低落,拒绝了田丰的建议。

以此看来,田丰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如果当时袁绍能够以重兵趁虚直取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招就再也轮不到曹操了。但袁绍这个人“性迟而多疑,多谋而寡断”,就耽误了这个大好良机。

六、再谏被囚

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五回中,田丰再次向袁绍出谋,阻止他与曹操开战,却被袁绍关进了监狱。

刘备徐州兵败,逃往袁绍处,劝说袁绍兴兵与曹操交战,田丰向袁绍劝谏,认为进攻许昌的时机已经失去,“徐州已破,操兵方锐,未可轻敌”,应当持久为计。袁绍向刘备询问,刘备却以大义为借口,劝袁绍兴兵,如不兴兵,便是“失大义”。田丰仍然坚持己见,一意劝谏说“若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这句话严重激怒了袁绍,将田丰下狱。

这个情节挺值得细究。刘备难道不知道田丰的战略计划是正确的吗?但如果曹操和袁绍互相和平相处的话,两方都会越来越壮大。刘备以“大义”为借口劝说袁绍出兵,也是够狠的,这是“驱虎吞狼”,坐看二虎相争,两败俱伤。

七、狱中上书

袁绍兴兵,率大军往官渡进发。在狱中的田丰却再次向袁绍上书劝谏,“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政敌逢纪趁机向袁绍谮言,说田丰出言不祥,袁绍一怒之下,差点下令斩了田丰,被众人劝止,但两人矛盾已经很难调和了。

八、冤死狱中

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一回中,袁绍官渡兵败,羞怒之下,赐死田丰。

袁绍兵败后,损失惨重,回想起田丰的屡次劝谏,心中悔恨未从其计。但逢纪又来说坏话,说田丰在狱中听到袁绍兵败,开怀大笑。袁绍勃然大怒,派人去狱中赐死田丰。

田丰在狱中得知袁绍兵败,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了解袁绍性格“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如果得胜而归,还能宽赦;战败则羞,必定拿别人出气。“吾不望生矣!”使者赍剑而至,田丰自杀。

要说田丰这个人确实是大才,他具备着高超的战略眼光,谋划深远。他也知道袁绍的脾性是“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但仍然坚持劝谏,据理力争,“刚而犯上”,导致了自己的最终悲剧。

智谋智谋,做为谋士,光有“谋”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智”。什么是“智”呢?“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所以说,田丰是个优秀的谋士,但却不是个能堪破主君之心的智者。

结论:田丰之谋,可谓上上等;田丰之智,可谓下下等。远不及诸葛亮、郭嘉、贾诩和司马懿。

3

豹眼认为,不应该厚古薄今,也不应该厚今薄古。任何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物。

豹眼也喜欢三分天下,就汉末三国时期的智囊人物,可以分为三流九等:

第一流的谋士,起码在战略层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有所建树;

第二流的谋士,仅在战术层面有所作为;

第三流的谋士,成就较小,甚至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也是庞大的、客观存在的群体,共同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也算是无名英雄,这个就无法详细的述说了。


在一流谋士团队中,又分为三等:

其中像诸葛亮、荀彧、贾诩、鲁肃这样具有战略家称谓、而且具有杰出成就的政治家,可谓一流一等的谋士级别;

而像郭嘉、庞统、沮授、廖立这样具有战略眼光,但由于过早病逝或者其战略得不到实施,因而历史影响稍逊一筹,只能是一流二等的谋士,毕竟还需要以成败论英雄。

至于田丰等人,也就在一流的二等、三等之间,虽称不上一流一等的战略家,但作为超级谋士,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清代陈澹然的《寤言二迁都建藩议》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是作为战略家基本的要求,三国田丰的谋略,具备了全局战略观,他应该进入一流谋士的行列。


兴平元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回到河东地区,沮授进谏袁绍奉迎天子,迁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这就是战略层面上的谋略,袁绍本打算接受,但淳于琼等人认为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献帝会削弱自己的决策权,袁绍于是拒绝了沮授的建议。

次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奉迎天子到许都,成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看到了这个战略的重要意义,但不能成功劝说主公采纳,这本身就是不足之处,也就是沮授与荀彧差距所在。





据裴松之注《董二袁刘传》引《先贤行状》曰:

“(丰)劝绍迎天子,绍不纳。”


田丰也曾经劝说袁绍奉迎天子,但袁绍依然没有采纳。这说明田丰与沮授一样,具备了战略眼光,但缺乏促成这一战略施行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差距。

诸葛亮隆中对就提出了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刘备至死都抱着不放,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曹操奉迎天子之后,开始以天子的名义对袁绍喝五吆六,袁绍这才知道了控制天子的好处,就想把献帝接到鄄城,但曹操不干。

这时,田丰就对袁绍说,既然这事商量不成,那就干脆直接进攻许都,把献帝抢到手,以便号令天下,但袁绍没有采纳。

田丰只能献计袁绍,先消灭公孙瓒 、平定河北再说。袁绍采纳田丰建议,平定了河北,虎踞冀、青、并、幽四州。


从这个过程看,田丰的谋略具有灵活机动性,但也说明了其缺乏战略定力。

《献帝传》曰:

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袁绍平定河北以后,准备南征,沮授、田丰进谏说:“连年征战,百姓疲惫不堪,应该休养生息,积极备战。分派骑兵骚扰南方,让曹操疲于应付,不出三年,大事可定。”

但袁绍没有采纳,却听从了郭图等人的速胜之计,发动了对曹操的征战。


当时,徐州刘备反叛曹操,曹操带兵平叛,田丰建议袁绍立即出兵,趁许都空虚偷袭曹操。袁绍以孩子生病为借口,拒绝出兵。

这件事看出,田丰具有洞察局势的能力,但也说明其局限性,缺乏战略定力。


既然建议袁绍不要急于发动战争,就不该鼓动袁绍再偷袭许都。


一个顶级谋士,不仅要洞悉时局而能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更重要的是设法让主公采纳这一建议,并付诸行动。得不到采纳,等于没说,甚至不如不说。


田丰成不了一流一等谋士,就在于不能准确的了解袁绍的战略意图,不能把自己的战略思想变成整个集团的战略行动。


就田丰人生选择来看,起码有两点是不足的:


第一,荀彧、郭嘉都首先投靠过袁绍,但认为袁绍境界不够,不能成就大事,因而背弃而去。但田丰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跟着袁绍在混。

在初期,田丰的话,袁绍还能听得进去,田丰还能起到作用。但到了后期,面对曹操这样的对手,袁绍已经跟不上了,田丰也就失去了作用。


第二,应该说田丰的战略眼光还是可以的,但不能说服袁绍采纳,这也是其不足之处,也反映田丰能力不足。

更何况在袁绍拒绝接受田丰建议之后,还说三道四,这更是作为谋士的大忌,其最后被袁绍处死,也不算冤枉。


作为决策者,袁绍有自己的考虑,一旦袁绍做出了决策,作为谋士的田丰就不该再有抵触行为,而应该积极协同做好实施,起码保持沉默。


因此,豹眼认为,田丰可算是一流谋士,但不能进入一等行列,最多是二三等的级别。

或许有人会说,田丰很高明,是因为袁绍太菜的缘故。

其实,田丰跟随太菜的袁绍打工,本身就说明了田丰与荀彧、郭嘉等人的差距。

荀彧被迫自杀,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与田丰被杀还不一样,田丰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这本身就说明他不是顶级谋士。



至于袁绍全听田丰的问题,是假设的历史问题,豹眼就不做详细的分析了。如果袁绍能听田丰的,那袁绍也就不是袁绍了。

如果袁绍的境界高于或者起码与曹操一样,那么,荀彧、郭嘉等人也不会背弃袁绍而去,袁绍在荀彧、郭嘉、沮授、田丰等人的辅佐下,挟天子以令诸侯,那还有曹操啥事呢?

袁绍不仅能够击败曹操,也很可能一统天下,但那个袁绍还是后世看到的那个袁绍吗?



4

田丰在袁绍军中的作用,就如同郭嘉在曹操军中的作用一样,是属于谋主一类的人。他原本是汉朝的御史大夫,因为看到世道黑暗,回家隐居。后来有感于王室暗弱,有心匡扶汉室,才接受袁绍的聘请,担任了袁绍的谋士。在袁绍征讨公孙瓒的时候,田丰给袁绍出谋划策,为打败公孙瓒出了了大力。


但是,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却被袁绍关了起来。表面原因是袁绍不听田丰的意见,田丰这个人的脾气又是刚而犯上,让袁绍忍无可忍,关押了起来。这样一来,袁绍就失去了他最有才干的谋士。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听说田丰没有来,高兴的说自己肯定赢了。果然,袁绍在官渡之战中遭受了惨败。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说,如果袁绍战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天下的事情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而袁绍的手下也都哭着说,如果田丰在,就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而袁绍感到没脸见田丰,就干脆杀了他。


但是,我们看田丰在官渡之战前的两个建议,真的按照他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吗?如果不按照他的建议,就一定会失败吗?

田丰的第一个建议是袭击许都。在当时,刘备占领徐州反叛曹操,曹操率领军队去讨伐刘备。田丰找袁绍建议,要求袁绍马上出兵袭击许都,这样就能够让曹操退无所归,必然败亡。袁绍说自己的小儿有病,无心出兵。田丰因此气得用手杖击地大骂。

田丰的第二个建议则是要求袁绍不要发动官渡之战,稳重待机,稳定内部,发展生产。同时派精兵不时去袭击曹操的地盘。这样三年后,曹操可以不战而定。


如果你是袁绍的话,会怎么看待田丰的这两个建议?我想,你会和袁绍一样,会认为田丰纯粹是无理取闹。他的这两个建议自相矛盾,一个是要速胜,一个要持久,让人如何取舍?而且,我们看一看田丰提建议的时间。

田丰提第一个建议的时候是在袁绍发动官渡之战前的半个月的时候,当时袁绍正在进行战役的准备。在这个时候,田丰要求派精兵去袭击许都,这是袁绍很难做到的。袁绍在一片混乱里,怎么样才能抽调兵力去执行田丰的建议?而且曹操也不傻,他走的时候把荀彧留在许都,不可能事先没有准备,留下一座空城。


如果袁绍采纳了田丰的建议,攻打许都,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的精锐攻城不下,遭到回师的曹军的夹击,被迫撤回,空忙一场。还打乱了袁绍出兵的部署,耽误了下一步战役的进行。

那么田丰的第二个建议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是在袁绍已经将军队组织好,准备发动战役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个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军已经准备出动,因为田丰的一句话,十万大军的行动就取消了。这可能吗?所以,在袁绍的眼里,你田丰哪里是提建议,你是故意捣乱来了。最后在田丰发脾气的时候,袁绍以阻挠大军行动的罪名关押了他。这个罪名其实田丰当之无愧。


就算是采纳了田丰的建议,休养生息三年也没有把握打败曹操。曹操自己都说,只是不可知,而不是自己必败。这样白白送给曹操三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对战争的难度反而是升高了。

我们从战役的过程看到,如果没有许攸的投降,曹操必败。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官渡之战不采纳田丰的建议也会打赢。

那么,田丰向袁绍提建议的动机就很可疑了。他不是为了袁绍出主意,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存汉室。他的出仕袁绍的本意就是匡扶汉室江山,但是在袁绍统一北方四州后,露出了本来面目,要代汉自立。他让手下耿包写信试探大家,看到大多数人不赞成,这才暂时作罢。


田丰对此当然是反对的,他知道袁绍攻下许都,控制汉献帝后,肯定要篡汉。为了推迟那一天的到来,田丰才采取了这种手段。也正是这个原因,袁绍才不信任他,最终杀了他。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5

汉朝实行举孝廉选拔官吏,大家为了举孝廉做官,什么花样都能想得出来。有人为了体现自己孝顺,借高利贷给双亲置办陪葬,这就是为啥汉朝大墓宝贝特别多的原因,曹操都没管住自己的手。

可是田丰这个人为了体现孝顺,做法就很特别了。在守孝期满了以后,他选择笑不露齿以此表达自己的丧亲之痛。结果导致他名声大噪,老家到处都是在吹嘘他孝顺的,因此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官。

早年田丰跟着冀州刺史韩馥后面混,在袁绍夺取了冀州以后,田丰就跳槽到了袁绍这儿当军师来了。不过这位田丰,基本可以断定是三国故事里最不受待见的军师了,因为他的计策,总是被袁绍给否定了。


一、看看袁绍否定了田丰哪些计策。

  • 第一计,攻占许昌,夺取天子。

汉献帝流落四方的时候,谁也看不上。可是他被曹操接走以后,天下诸侯都傻眼了。因为曹操一下子就从三流军阀,成为了大汉丞相。

坐拥青幽并冀四州的袁绍,只能在旁边流哈喇子,却无可奈何。每次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给袁绍发诏令的时候,袁绍都会紧张得汗流浃背,生怕有什么坏事儿发生。

于是袁绍就劝告曹操,许昌这个地方低洼潮湿,要不把天子搬到甄城来好了。曹操嘿嘿一笑:袁本初,你当我傻啊!谁不知道甄城是你的地盘呢?

这个时候田丰劝告袁绍:主公,千万不要跟曹孟德客气,拿下许昌,夺取天子,这才是正经事,到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可就是主公你了!

袁绍听了这话,连连摇头。因为他没有理由攻打天子所在地,再说了曹操是他昔日的发小,大家暂时还没有很明显的利益冲突,他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 第二计,偷袭曹操,荡平北方。

刘备当时也想在北方混出点名堂来,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一帮马仔,前来相助徐州牧陶谦对抗曹操。结果陶谦便把徐州牧的重担交给了刘备。

刘备这屁股还没做热乎,吕布就跑来把他拱到了县城小沛。这可把刘备气坏了,于是他联络上曹操,合伙把吕布给收拾了。

但是联络上曹操的坏处是,徐州就这么成了曹操的地盘。刘备心里气不过,于是在取得曹操信任以后,带着曹操的人马把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给灭了,从而重新攻占了徐州。

这个时候曹操勃然大怒,二话不说就带兵去灭刘备了。田丰一边读报纸一边笑出了猪叫声。他立刻跑去告诉袁绍:主公啊!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现在偷袭曹操的大后方,一眨眼功夫,整个北方可就都是你们老袁家的了!

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后汉书》

可是这个时候袁绍在干嘛呢?原来他的小儿子生病了,他表示没有心情打仗。这可把田丰给惊呆了,差点没骂出来。


  • 第三计,建议打持久战,结果被关了起来。

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田丰差点没吐血。但是没办法,自己只是个打工的,董事长不点头,啥业绩都不可能干得出来。

等到曹操击败了刘备以后,袁绍小儿子的病也就好转了。这个时候刘备也已经跑路到了袁绍这儿,为了给自己报仇,刘备从早到晚一直在劝袁绍去揍曹操。

袁绍终于提起精神要来揍曹操了,可是这个时候田丰再次站了出来,他表示:曹操已经缓过气儿来了,现在不适合再进攻了。应该跟曹操打持久战,我们地盘大,人口多,时间长了,自然能把曹操远远甩在后面。到时候再出击,估计不用3年,曹操就没戏了。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三国志》

袁绍听了,不仅不觉得有道理,反而觉得田丰这家伙在捣乱。自己都在沙场秋点兵了,你小子还在这儿劝阻,这不是扰乱军心嘛!于是田丰就这么被关了起来。


二、如果袁绍按照田丰的说法去做,他好几次能占领大北方。

你们说田丰是不是有些点背?他出一个主意,就被袁绍否定一次。而且每次出主意,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所以说我奉劝那些打算跳槽的人才们啊,在跳槽前一定要了解一下自己能否在这家公司发挥才干,别到了那边做什么都被否认,不光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还会让自己充满失落感。

田丰显然就是这么个状态,早年他在韩馥这儿,虽然没什么发展,但是小日子过得还算顺利,名声也很好。可是到了袁绍这儿,各种被否定,恨不得跳起来抽自己老板两个大嘴巴子。


出第一计的时候,曹操的实力还很弱小,当时还没拿下徐州,所以说袁绍想要灭了曹操,问题是不大的。如果袁绍听从田丰的建议,挥师夺取许昌的话,那他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至于曹操,大概率是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出第二计的时候,曹操正在带兵围剿刘备,可谓是后方空虚。可惜袁绍的儿子病了,如果袁绍按照田丰的建议,袁绍偷袭曹操的老巢,那曹操可就无家可归了!等到曹操再杀回来的时候,大概率也是战败,因为老巢没了,所有供给都没了。而且将帅士兵的家眷都在老巢中,彼时已经成为人质了。

出第三计的时候,曹操已经做大了,而且内部十分稳定。这个时候袁绍如果听田丰的话,自己慢慢发展,找机会再偷袭曹操。那么时间长了曹操的发展势头必然不是袁绍的对头。到时候袁绍再来消灭曹操,就轻松多了。

由此可见,袁绍如果听了田丰的计策,至少三次可以夺取大北方的控制权。可是他全都精准地错过了,所以不怪他斗不过曹操了。


总结:田丰要真正聪明,早就该跳槽了。

其实田丰还不够聪明,荀彧、郭嘉、荀攸这些人,在袁绍这儿混了一会儿就觉得袁绍不靠谱,于是果断跳槽,这帮人是真的聪明。

再看看田丰,本来就是跳槽过来的,还认死理,非要辅佐袁绍到底。袁绍各种不听自己的,田丰还是如此愚忠,何必呢?他是大汉天子吗?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让你整天996,工资特别低,你还整天被老板各种骂。你不跳槽干嘛?等到过年加班吗?

袁绍打了败仗回来以后,大家都觉得袁绍会重用田丰,田丰却说自己死期将至了。因为袁绍是个小心眼,他回来以后立刻就把田丰给宰了。早知如此,当初你田丰干嘛去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6

每每谈及三国历史,袁绍都是最让人着急的那一个。


曾经的汉末最强军阀,坐拥四州之地,兵强马壮,谋士如云,还顶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么一个大帽子。要知道,当时的袁氏作为东汉士族执牛耳者,即使被董卓所屠,但积累下来的名望底蕴还在,门生更是满天下,可比刘备那个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值钱多了,号召力更是没法比,即使是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说就能压他一头。

在击败死敌公孙瓒,斗垮弟弟袁术后,面对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他还是输了,可谓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而曾经那一群追随辅佐他的人,也被伤透了心。其中袁绍帐下谋士田丰,就是被袁绍给坑惨了。

田丰此人,绝对算是三国历史上的顶尖谋士,其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无论是平定公孙瓒还是对抗曹操,田丰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但是他偏偏遇到了袁绍这么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自己的献策不被采纳不说,最终还死在了袁绍这个自己主公手里。

官渡之战之前,刘备反水曹操,曹操率兵征讨。田丰献计袭击曹操的后方,可是袁绍并没有采纳。

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三国志》

而官渡之战作为曹操和袁绍的大决战,田丰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当时曹操已经击败刘备,回师许都了,后方不再空虚。所以田丰主张以静制动,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当屯兵囤粮打持久战,凭借着袁绍地盘人口的优势,压制并蚕食曹操。

可是袁绍不停,执意南下攻打曹操,然后输了。最可气的是,你袁绍不听人家谏言导致失败,不回来虚心请教不说,反倒是因为面子上挂不住,把人家给处死了。

说起来田丰还真够冤的,早知道还不如学学许攸,去跟曹操混呢?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田丰选择袁绍确实没选好,许多人也惋惜其遭遇。甚至有说法称,如果当初袁绍听了田丰的建议,曹操早就被灭掉了,而一统北方的也将会是袁绍了。

其实这个说法其实有待商榷,田丰遇人不淑,确实没错。但是他对于袁绍的成功失败与否,还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

田丰针对曹操的两次献计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见得就比人家袁绍的选择的高明。

首先,田丰让袁绍趁曹操攻打刘备,后防空虚的时机,去攻打曹操。

袁绍之所以拒绝,第一是事发突然,来不及准备。第二是曹操早已经有所防备,出击的成功率并不大。

从董承等人密谋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到曹操攻打刘备,攻克下邳回来,其实不到一个月。而这段时间里,袁绍需要时间得到刘备反叛曹操的消息,需要时间判断曹操出兵与否的真假,需要时间探明许都是否空虚。然后还得需要时间集结兵马,调集粮草,规划路线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中间还有这黄河天堑,大军渡河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时间的。

等袁绍准备妥当,曹操早就打完了。

当然,袁绍并不是没有行动,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调兵向曹操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然而在延津渡口,被于禁给拦了下来。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三国志》

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袁绍早有防备。事实上,除了延津渡口,曹操在官渡还布置了一道防线,即使袁绍拿下延津渡口,曹操也有时间回防,官渡决战避无可避。

所以,田丰的建议可行性并不大,袁绍当时拒绝也在情理之中。所谓因为给小儿子生病就不出兵的说法,更多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而之后的官渡决战,田丰苦劝袁绍不出兵,坚持以静制动的谋略,其实并不适合当时袁绍的处境。

当时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且在曹操进攻刘备的时候,袁绍大军已经乘机完成了集结和粮草准备,并且还在延津渡口和于禁打了一仗,算是堪称了一番敌情。

此时的袁绍,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后勤储备,那都是比曹操有优势的,他完全有理由打这一仗。

而如果此时不战,无疑是夜长梦多,给予曹操发育的时间。当然,田丰说得也有道

理,袁绍有着地盘人口的优势,他耗得起,就如同后来魏国和蜀国那样,差距会越来越大。

但是,田丰忽略了当时袁绍集团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内部矛盾。当时的袁绍集团,其实分为三大势力,一个是田丰、沮授为首的冀州派,背后还有河北四庭柱代表的军方势力。一个是南阳派,以审配、许攸、逢纪等人为首。还有就是颍川派,以郭图为首。

三方势力,争权夺利,袁绍本身又是一个选择犹豫症患者,根本无法很好的协调或者说驾驭这三方势力。

如果停止对外扩张,袁绍集团很可能会在内乱中土崩瓦解。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虽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并不输曹操。但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消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家内乱。

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袁绍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不是说田丰不够优秀,只是袁绍有他自己的考虑和安排。

而且袁绍疏远田丰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就是田丰是冀州派代表人物,而当时冀州派作为本土派系,背后有着冀州士族以及军方势力撑腰,给予袁绍很大的压力。

历史评价田丰“刚而犯上”,并不仅仅是因为田丰刚直的性格,更多的还有实力的支撑。袁绍本身是一个外来者,对于南阳本家的这些追随者,比较亲切。和冀州派走进,更多的是看重他们的力量。而在起稳坐冀州以后,他需要打压冀州派系的实力,从而达到内部派系的平衡,他才可以更好的掌控。

这也是为何,田丰明明才华横溢,谋略出众,却在后期处处遭到袁绍疏远排挤。甚至于袁绍官渡战败后,也不是因为田丰嘲笑他而将其处决,他只是以此为借口,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在他战败之后,蠢蠢欲动,甚至心怀异志的本土势力。

毕竟,袁绍好歹是叱咤一时的枭雄,能在乱世之中打造出如此大的势力,靠的绝不仅仅只是运气。他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凭田丰一己之力,很难逆转。

7

田丰论谋略的话,比刘备这边孙乾简雍之流,比孙权那边顾雍诸葛瑾等人,比曹操手下荀攸程昱这些人要强,和郭嘉法正差不多,比诸葛亮,庞统,荀彧,司马懿这些超级谋士差一些。

若论识人之明,选择主公,处理人际关系的本事,则远不及上述诸人。算是三国中有大才,却未遇明主的悲剧人物。


如果袁绍全听他的,至少可统一北方,三国没曹操啥事。进可南征西讨统一全国,退可固守北方成三分之势。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田丰都有哪些过人之处。

力主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一战略被曹操实施,效果显著。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一招棋。不光田丰,沮授等人也有此建议,无奈袁绍未听。

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献帝春秋》

当时袁绍不论实力还是声望都强于曹操,若能如此,曹操将非常被动。

献计偷袭许昌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与曹操乃当世并称的两大英雄豪杰,两人火并,自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分出胜负的。田丰看中机会,建议袁绍偷袭空虚的许昌,断曹操后路,可一战定北方。

结果袁绍说什么小儿子得病了,没心情,放弃出兵机会。急得田丰不停用手杖击地,打呼可惜。结果曹操击败刘备,实力大增,进一步巩固势力。

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三国志》

官渡之战献持久战拖垮曹操

袁绍南征曹操时田丰曾经建议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固守河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分兵袭扰曹操,使其疲于奔命,不得安生,不出两年可击败曹操。没必要冒险和曹操进行大决战。

结果袁绍又不听,田丰是个刚直的人,又劝谏,结果被袁绍关起来了。

最后结果证明田丰战略正确,袁绍官渡一战,输得底裤都没了。

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三国志·裴松之注》

袁绍兵败而归,恼羞成怒,将田丰杀了。

袁绍顶着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头,名声大,号召力强,可以说是当时士林领袖。有如此人才却不能用,失败也就是的当然了。

8

田丰(?~200),字元皓,钜鹿人,或云勃海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仼侍御史。因阉党擅朝,弃官。

袁绍举兵,重金招丰。首计劝绍迎天子,不纳。后袁用丰计,平公孙瓉,丰为别驾。绍欲称帝,田丰、沮授劝曰: "连年兴师动众,老百姓疲惫不堪,粮库没有积蓄,赋役繁重……注意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逐渐经营河南,多造战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骚扰曹操的边郡,让他不得安宁,而我以逸待劳,不出三年,大事可定。"这是个极有战略眼光的明智之策,可惜被绍弃之一阁,而采纳审配、郭图与曹决战的方案。

官渡之战前,丰建议乘曹操与刘备在南方徐州"鹬蚌相争"时,袭取曹后方,绍称儿子患疾不宜出兵,拒之。绍欲攻许昌,丰认为不妥,与曹只能打持久战。

针对丰一贯唱反调,绍十分恼火,将他下狱囚禁起来。丰后曰: "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事后绍十分后悔: "不用丰言,果为所笑。" 遂杀丰。

田丰一生怀才不遇,未遇明君,反投庸主,其志不展,反搭上一条性命。以田丰之才,当以郭嘉、贾诩齐名。倘绍纳丰计,袁绝不会惨败,至少官渡之战还有胜算的可能。如绍再三不纳其略,丰另栖他枝,后来结局又不一样,至少不会丟掉性命。另一方面说明,丰不侍二主,忠臣矣。

9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田丰可是说是袁绍手下第一谋士。尽管袁绍手下谋士非常多,沮授、许攸、郭图、审配等人,但是这些人的谋略都不及田丰。我们来数一数田丰在袁绍手下出了多少谋略。

第一:帮助袁绍消灭公孙瓒

田丰随袁绍出征公孙瓒,并且参加了非常著名的界桥之战,袁绍和公孙瓒一战的时候,田丰帮助袁绍勇敢应敌,并且出谋划策鼓舞军心,帮助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并且还吞并了公孙瓒的地盘。

第二:建议袁绍用持久战术拖垮曹操

这个计谋也是比较高的,因为袁绍的地盘比曹操大,并且曹操当时四面都是敌人。吕布、张绣、袁术等,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和曹操打持久战,将曹操慢慢地耗死,对袁绍还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谋略,不仅仅是田丰提出来了,袁绍手下的其他谋士也提出来了,如果袁绍拿下了汉献帝,那其他的诸侯将会非常被动。这个计谋也是相当高的!

第四:随机应变,应对战机

当曹操带兵去打刘备的时候,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该打消耗战的时候就打消耗战,该偷袭的时候就要狠狠偷袭。这就是战场的随机应变,战争不是从头打到尾的,中间有非常多的变化,田丰能够准确捕捉到战机,这点非常不容易!

以上四点的谋略可以看出田丰是位极其有头脑的人,他是谋士也是智者,可惜他跟错了主公!

最后田丰的结局比较悲惨,算到了袁绍打败,然而本人冤死狱中。如果他跟了曹操,估计谋略不在荀攸、程昱之下,也许略逊于荀彧郭嘉之流。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题主能够满意。

参考文献:《三国志》

10

三国中存在着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有的功成名就,显于世人,有的为国捐躯,无名于青史,我们都知道三国乱世最强的三个势力是蜀魏吴三国,但是除了这三个国家之外,东汉末年还有着很多盛极一时的势力,比如力压关东的董卓,雄霸北方的袁绍,固守景象的刘表,甚至是雄踞中原的袁术。他们虽然失利于乱世,但是手底下依旧有着许多一顶一的人才。

巨鹿田元皓,天姿迈等伦。周朝齐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谏干袁绍,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内死,黄土盖麒麟。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以上是罗贯中对袁绍阵营两位顶级谋士的评价,田丰田元皓、沮授沮音菹(本字取自魏志武帝纪)。这两位谋士忠贞不二,对袁绍忠心耿耿,奈何袁绍听信谗言,田丰遭下狱,沮授受排挤,官渡之战余辈皆庸庸碌碌,这对袁绍官渡之战的失利影响颇大。

田丰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就像是李世民的魏征一样,敢于直谏上级,不结党营私,不徇私舞弊,但是袁绍不是李世民。田丰的性格导致他不讨同僚的喜,不得主公的重用,但是因为他能力卓绝,袁绍在很多地方也不得不使用田丰。田丰一生进言多次,但是皆被袁绍拒绝,以后世的眼光看待,田丰的眼光颇为毒辣。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田丰如是说“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动辄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言语中肯,利害分明,但是袁绍没有采纳,错失了袁绍争霸中原的最佳时机。

曹操刘备徐州之战时,田丰再次进言“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现在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袁绍却推辞说儿子生病了,并不采纳田丰的计策,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而因为这件事,使得袁绍疏远了田丰。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准备出兵南下,田丰这时候再次谏言“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了。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一举动更是激怒了雄心壮志,自命不凡的袁绍,愤怒的袁绍将田丰打下大牢。

果然如田丰的预言,袁绍官渡兵败,田丰更是预言了自己的死期,放弃了逃命的机会,欣然受死。田丰对袁绍进攻曹操的任何谏言,如袁绍采纳其一,那么曹操就不会如此轻易的赢得天下,田丰的能力毋庸置疑,奈何有一个庸主袁本初罢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