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的再次重映,并取得票房的成功,无情的撕开了国产电影的遮羞布。
先不说阿凡达,今年最为火爆的电影毫无疑问就是《你好,李焕英》,上映至今一路高歌猛进,一举斩获了52.52亿人民币,距离登顶中国票房冠军仅仅相差5亿人民币。
而李焕英也宣布了延期下架,而在延期期间,也一直保持着单日票房冠军,大有一举超过战狼二成为中国内陆票房之首的意味。
而就在你好李焕英大杀四方时,影院却开始重映阿凡达,上映当日便斩获了单日票房冠军,而数据截止3月14日,阿凡达已经斩获了14.7亿人民币的票房,而在阿凡达的强势围攻之下,李焕英出现了首次单日票房不足千万的情形,而照些情形下去,它想超越战狼2恐怕是没什么希望了。
看到这个数据我就非常的纳闷,阿凡达已经上映12年之久,大家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遍,为什么在电影院重映还会再次光临?
如果将当年那部万人空巷的《少林寺》重映,他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我有些悲观的觉得不能。
第一:去电影院消费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这一代年轻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已经被好莱坞精湛的制作工艺所吸引,对于那种经典却毫无新意的电影,也许并不会感冒。
其次,很简单,商人们都不傻,如果少林寺重映会斩获票房冠军,那他们还在等什么?
所以,我们和好莱坞的电影究竟差在哪?
2009年12月,《阿凡达》横空出世,次年一月在我国内地上映,该片由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指导,历经14年酝酿,耗资5亿美元,历时四年拍制完成。
据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该剧的灵感之一来自中国的黄山,黄山即为剧中"哈里路亚山"的原型,如此看来,卡梅隆早就瞄准的中国的市场,他也深知,在中国获得成功,就是在世界获得成功。
众所周知,特效是非常耗费资金的,而且需要很多团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但是我们中国的剧组很缺钱吗,那也未必,动辄上亿制作费的剧组多的是。
但是为何“五毛钱特效”频出?其实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我国很多剧组的经费大部分都给了演员,演员的高片酬一直是个热议话题,为此之前还专门出台了“限薪令”,演员拿走了大部分制作经费:
其次,对于特效类电影,我们的确和好莱坞有着一定的差距,流浪地球可以说是巅峰之作,无二选择。
我们的电影工业发展到如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仅是得益于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更是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大家对于电影的支持。
今年的春节档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有人说我们是在透支和浪费这种繁荣的电影市场,因为我们始终难以拍出真正的大片,一部既可以在国内卖座,又可以在国际上吃的开的大片。
但是往往我们拍出来的大片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刻意的“无中生有”,最终却落得个“东施效颦”的骂名。
《阿凡达》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巨大差距,撕开了那块蒙在很多电影人面前的遮布。
其实,国内不是没有好导演,也不是没有好的演员,至于特效,人才并不稀缺,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们过度关注演员的颜值,而非演技,这样商家就会为了迎合大众,生产出一批又一批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甭管演技咋样,能带来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电影的对赌协议恰恰说明了这点。
一个用心做,一个只看钱,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