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民国年间,青帮大佬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纵横上海滩,使得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青帮!青帮年代久远,组织严密,帮规森严,从历史以及治理的角度来看,绝对不输任何一家百年企业。


雍正登基时,面对的是一个国库空虚的帝国,为了充实国库,他推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改革,同时下诏让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田文镜在浙江张贴皇榜,有三人揭榜,按照年龄大小分别叫翁岩,钱坚,潘清。此三人结为异性兄弟,共揭皇榜,创立粮运之道,在北京通州至杭州的运河上修建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漕帮由此诞生,而这三人也被后续帮众尊称为翁祖、钱祖、潘祖,此为青帮后三祖。

在青帮后三祖中,潘祖对青帮影响最为巨大。因为漕帮成立不久,翁祖、钱祖就先后离世,潘祖一人掌管整个漕帮,他带领帮众制定了严格的帮规,劝诫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地痞流氓、市井走夫治理得井井有条,漕帮快速壮大。对于朝廷来说,一个稳定的漕帮方便管理,能保证漕运的畅通,也就默许其存在。

潘祖在漕帮之中制定了师徒制度,帮众以资历论大小,帮中设立家庙,无论何姓入了漕帮便是潘家子孙,对于引领自己入帮的师父要格外尊重,帮规第一条便是“不准欺师灭祖”!


帮内设有四庵六部,四庵分别是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六部是仿照朝廷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四庵是管理中枢,朱寺庵是翁祖讲道之地,传授禅学和武学,统领兵部和刑部;刘寺庵是钱祖讲道之地,传授商道和财道,统领工部;黄寺庵是潘祖讲道之地,传授管理理论,教授圣贤之道,统领吏部和户部;

石室庵的来历颇有故事,话说潘祖去世,有一个叫王培玉的五代弟子终日为其守墓,哀恸不已导致茶饭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去,帮众感念他的忠诚,故尊其为护法小爷。护法小爷去世后,帮众为其开石室庵,但是护法小爷从未讲过道,于是到后来石室庵由总领帮主讲道,传授帮规和江湖礼节,统领礼部。


六部的职能相对较为简单,吏部负责帮中大小事务,撰写青帮史书;户部负责管理人员,拜师、开香堂等等都尤其负责,还要编写青帮人员名册;礼部负责编纂帮中各项礼仪,主持重大活动;兵部则是在青帮遇到外敌或者与其他帮会发生冲突时,率领帮众保护青帮;工部则是负责造船等工程,同时也是青帮的财务会计部门;刑部负责帮内执法,对于违反帮规的帮众进行处罚。

青帮弟子入帮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流程。想要入帮先要向师父拜帖,在其中详细写明身世背景、工作关系以及生辰八字,通过审核后在帮内开设寄名香堂,经过香堂仪式洗礼之后,仍不能算是青帮的人,行话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此后三年,师父会对其能力严加考核,称为师访徒三年,完成之后还有徒访师三年,期间要向师父表现进帮的决心,通过这六年考核之后,还要跟随师父或者进入石室庵学习帮规一年,总七年后,师父报请户部,由户部开设香堂,举办仪式,晋升为小香,此时才算真正入了潘家的门,成为青帮帮众。


小香阶段三年后,师父会根据其三年内的表现,以及对于青帮的忠诚,来决定是否晋升其为大香,若确定可以晋升为大香,同样报请户部开设大香堂,举办仪式后晋升为大香,大香阶段学习的就是如何带领帮众了,也就意味着有收徒的资格了!后来随着时代的变法,时间会有缩短,但是流程不变!

上面说了翁祖、钱祖和潘祖后三祖,前三祖则是他们追认的三人,分别是明朝永乐年间的金幼孜、成化年间的罗清、明朝末年的陆逵,被称为金祖、罗祖、陆祖!这三人和漕帮的渊源颇有点神话色彩了。

金幼孜来历不小,他是洪武年间的进士,后在燕王处任职,随朱棣靖难成功,成为文渊阁大学士,朱棣御驾亲征辽东,金幼孜多次负责督运粮草,明仁宗继位后升任户部右侍郎,明宣宗继位后升任礼部尚书,堪称国家栋梁,他和青帮有啥关系?

多方查阅,普遍的说法是金幼孜晚年看破红尘,隐居栖霞山紫云洞修炼,后又到五台山,拜入禅宗临济派三十六代鹅头禅师门下,法号清源,成为达摩祖师爷的弟子,而青帮本就有宗教色彩,与禅宗也有渊源,于是金幼孜被选为“金祖”,以上这段完全与史书记载不符,金幼孜去世那年还在感慨“死无足惜,但愧无以报朝廷、益生民”呢,怎么会遁入空门?


罗清同样鼎鼎大名,他是罗教创始人,被后代门徒成为罗祖。他出生于军旅家庭,少年从军,退伍后四处云游,修行净土宗与禅宗,后又自创教义,吸纳了佛教、道教各派思想,又采纳儒家孝亲爱人的说法,成立“无为教”,认为人都应该要虚静无为,以便回归“真空家乡”的“无生父母”身边。“无为教”也称罗教,此教一出风靡全国,教众颇多,清朝年间仍有影响力,翁祖等人便是罗教信徒,故奉其为青帮罗祖也是应当的。

关于陆逵,资料很少,基本查不到什么内容,至于很多文章的论述都是破绽百出,最主流的说法是陆逵自幼习武,明朝灭亡后隐居茅山,后前往五台山修行禅宗,康熙年间帮助朝廷处理回民与汉人的宗教问题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封为靖国尊人,后又封为一清佛祖,晚年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刘氏庵内讲经说法,翁祖等人在杭州听过其说法,拜入其门下,故奉其为青帮三祖之一。以上说法我没找到任何历史记载依据,各位自行判断吧。

总结来说,漕帮(青帮、清帮)从雍正年间建立,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一直做大做强,成为民国时期三大帮会之一,不可谓不成功,现在在台湾或者海外,还有青帮弟子活跃!


最佳贡献者
2

翁岩,钱坚,潘清。此三人结为异性兄弟,共揭皇榜,创立粮运之道,在北京通州至杭州的运河上修建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漕帮由此诞生,而这三人也被后续帮众尊称为翁祖、钱祖、潘祖,此为青帮后三祖。在青帮后三祖中,潘祖对青帮影响最为巨大。因为漕帮成立不久,翁祖、钱祖就先后挂了

在近代史中,第二十三代的杜月笙运用帮中力量,为国民政府于抗日期间,做了不少的情报贡献。帮中成员谨尊三露三不露(遇急、遇难、遇盘查露,外人、熟人、亲人不露)原则。所谓“三分安青七分交情”,只三分安青,便己足够让青帮弟兄渡过难关,这是青帮义气相照共持共扶的原则

杜月笙

青帮起于漕运,因此多流传于江南一带。后因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于是大批青帮弟子进入上海,从事各种行业。当时上海工人的百分之八十都属于秘密结社成员,而青帮所占比重最大。由于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党经常需要借助青帮的力量。日本占领上海时期,戴笠也需要利用青帮做情报工作。因此青帮的势力也愈加强大,很多革命党和洪门会员也投入青帮。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同盟会的陈其美、蒋中正,皆是青帮人士。

但青帮门派得到大力发展,多亏了这六位早期的青帮人,青帮弟子都称他们“前三祖”、“后三祖”,但你知道最尊敬这六位祖师爷究竟是谁、何方神圣?

“前三祖”:金幼孜

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汉族江右民系。 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 徘山村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而进呈《春秋安旨》三卷。

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与杨荣并为文渊阁大学士。随明成祖朱棣历次北征,据马鞍立记山川地形。明仁宗即位后,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后看到仕途险恶,厌弃红尘,衷心仰慕达摩,因此辞官,栖居紫云洞修炼,后拜禅门宗师为师,隐居修炼数年逝世。这就是青帮弟子以达摩为始祖,把他当做第一代祖师的原因。

罗清:

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兵的军旅家庭里,家境贫寒,世隶卫所军籍。三岁丧母,七岁丧父,由叔婶培育成人。青年时,被公家征调到北直隶密云卫戍军,生活艰苦贫乏,从此在荒山野岭的边塞,萌发了对宗教的狂热追求,寄望于来世。

1470年退伍,开始云游四海。曾经于各大寺庙打坐,兼修净土宗与禅宗,觉得仍为不足,于是自创教义,结合了佛教净门白莲宗与禅门临济宗、道家老庄思想与道教正一派、全真派教义,也吸纳了儒家孝亲爱人的说法,成立“无为教”,认为人都应该要虚静无为,以便回归“真空家乡”的“无生父母”身边。罗梦鸿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大宗教家。他后拜金幼孜为师,隐居紫云洞修炼,了却终生。

罗清羽化于嘉靖六年(1527年)正月二十九日。他的葬礼相当隆重。坟墓则建有十三层的高塔,矗立石碑,号称“无为境”。其墓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查抄直隶密云县罗教时被毁。后期民间结党会社如青帮等,亦奉之为祖师。

陆逵:

第三代祖师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丹徒人,自幼学武,精于技击,当过江右总兵。明亡后隐居茅山。后慕罗清征番定回之功及其能通满、蒙、回、藏语言文字之能,又为佛教的禅宗嫡系,因此到五台山求道。清初云游到甘肃、新疆一带,看到回民与汉人由于宗教不同而争执械斗,就向清廷条陈用宗教感化之策,为康熙嘉纳,授以西北宣传法师名号,赴西北宣化,订立“回汉约法”,规定回汉人民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各守其制,两不相犯。回京复命后,康熙大喜,议授以官,他却气归学道,就封他为靖国尊人,并加封其师罗清为一清佛祖。晚年,陆逵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刘氏庵内讲经说法,听者甚众。他殁于雍正七年(1729年)。

以上金、罗、陆三人,清帮中人奉为“前三祖”,都于佛教禅家有渊源,所以后来的清帮组织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清帮的真正祖师,起身陆逵的徒弟

翁宕、钱坚、潘清三人,即所谓“后三祖”

青帮

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青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青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

杜月笙

潘清按三十六天罡之数收徒三十六名;三人按七十二地煞之数共收七十二人。此后徒弟又收徒弟,从而清帮组织扩大起来。清帮帮建立以后,翁等三人向逵请示,逵以祖传二十四字的字派相授,作为传统的帮内“家谱”。此二十四字就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大通俗学”。其中,“清净道”三字是在清帮末成立前使用的,从“德”字起立帮,所以前三字是教派,从第四字起才是帮派。立帮后徒子徒孙越来越多,原来的二十四字怕不够用,又续订二十四个字,就是“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度心回”

(洪门中字号大爷秘密收人之谓)。拉拐子(行礼)。小喷筒(手枪)。大片子(大刀)。小片子(小刀)。烘天(炮)。春点(又曰切口,即是暗号。江湖中,巾、皮、李、瓜各门均称之)。种三节竹(洪门三合会收人之谓)。栽李桃树(洪门中哥老会,收人之称)。斩条(又曰斩红香这礼节非常严重,洪门中香堂,宣誓用之)。困槽子(即当衣物之谓)。伞窑(即饭店,又曰粉子窑)。罗汉窑(即浴室,又曰闹海窑)。马子(官吏)。哑吧窑(庙宇)。滚盘子(车子)。威武窑(衙门)。古子(官员)。围河里(金姓)。受熏(吃鸦片烟)。熏捍子(烟枪)。黄连子(茶)。勒子(桥子)。底子(船)。四脚子(马,又曰兜肚子)。横河里(姓王)。摆河里(姓俞)。跑河里(姓马)。紫河里(李姓)拱河里(姚姓)。沙河里(周姓)。烟河里(陈姓)。蝴蝶(马褂)大篷(长衫)。簑衣大蓬(皮袍)。簑衣蝴蝶(皮马褂)。穿心子(马甲)。叉儿(裤子)。土筒(套裤)。八狗子(棉袄)。拖风(棉被头)。踢头子(鞋子)。顶官子(帽子)。望乡子(楼)。八面子(风)。花花子(钞票)。宝莲子(灯)。鹅毛子(雪)。摆清(雨又曰挂丁)。扇面子(人脸)。鸡爪子(手)。金刚子(腿)。定盘子(心)。才条子(牙齿)。罗汉子(肚腹)。樱桃子(嘴)。踢土子(脚)。招子(眼睛)。气桶子(鼻)。帅拂子(头)。顺风子(耳)。口条子(舌)。裕子(酒)。粉子(饭)。摆尾子(鱼)。江片子(肉)。凤凰子(鸡)。扁嘴子(鸭)。湾腰子(虾)。溜子(龙)。扒山子(虎)。跟头(猴子)。蛾眉子(月)。跳加官(取好于人,俗云拍马屁)。起发(由贫而富。)打埋伏(隐藏瞒人)。找财喜(找意外财)。卷旗(即是撤销)。透开(即是展开)。开花(骂人)。霸(殴打)。叫梁子(调和息争)。叫粉子(解释误会)。报赤壁(复仇)。找皮绊(寻事生非)。碰到钉子(遇见对头)。盘桃子(请人上会,众人扶持一人)。站拢(叫人集在一处)。跳高(向外交接)。换季(更换新衣)。花起来(捆绑)。在水边(在困乏中)。打起发(忽然富贵)。树上火(身上衣服阔绰)。树上清秀(身上清洁)。山上(犹言身上)。

  调将(请人相助)。料高(自夸自大)。一枪药(只有一次本钱)。半壶水(又曰半吊子即是不讲情义的人)。带彩(受伤)。双挂号(立等回信)。丢拖(又曰丢点子暗示其意)。下卡(派人防守)。老里(门外汉,又曰里大兴)。丢当头(宣誓)。靠牌头(借人的力量)。受夹(受人逼)在玄(又曰在圈子即是洪门中人)。榼榼(压也)。开剪子(说话)。开光(洗面)。一根(即是一人,多则类推)。作担子(作喜庆事)。办指识(当面介绍)。塾底(塾资本)。挂牌(洪门中在下位的对在上的一种礼节)。

3


起源历史

时值清雍正年间,因清朝立国之初屡屡征战,再加上阿哥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战争,待传位雍正皇朝时国库便已空虚,南北贫富差距立现,历代史中,凡民饥则国必乱,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将问题综整入理并召来众国策大臣相商对应之道,从吏治大加整顿清查亏空,将以往铸银所余耗损由地方运用之税赋,全部归公管理,史称火耗归公,再继而取消人头税而改行摊丁入地,扩大垦田面积,首重农务,为养清廉官吏之风,创设军机处,并革除满清旗主制度,将西南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归流。
雍正是个以农务为先的皇帝,在史上记载,他同时也是个严苛至极的皇帝,大兴农务以降,自必然得大设天下粮仓,畅通粮运之道,综观中华大地,南米北麦,雍正厉行改革前的运输管道,以走旱路为主,中华大地地大物博,旱路行走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于是在雍正年间,大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
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昆仲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并结为异姓兄弟。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有的野史将三人写为翁麟、钱保、潘安)。此三位青帮的祖师爷,均因受教于罗祖教下,此外,长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罗祖教下本源自禅门,为追本溯源,因此青帮同时也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十七世纪时,训民必先教民,古时候的通识教育并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劝人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则是最好规律法条,而这半帮指的即是承传祖训,修行修身传教传道的香火船,此为兰山半帮,帮主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顶山门(众弟子中排行中间者)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号文铨,后代称为姚祖。
青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青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于运粮时在凤林闸下仙逝,由潘祖开山门弟子王降字相阳,浙江杭州西门外人,及关山门弟子萧玉德,字明新,苏州府昌门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门外,是为王祖及箫祖,因此後,青帮对于各师父领下的开山门、关山门弟子均特别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时,有第五代文字辈弟子王培玉,字蓝田,道号文功,直隶通州坝人,当时仅进过小香,青帮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由众师兄帮他上大香开法后(清门规矩,师父若过舫(往生),其门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开法者,可由顶山门弟子主香代师执行,唯不可代师再收徒),其守墓终日,纯诚哀恸不已,饮食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逝,青帮为念其护主忠诚,又因其为糟船舵工,在职上他系全船安危于一身,故封其为护法小爷,于香堂门傍供奉,永做记念。清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四庵代表为:翁祖弟子黄泉,钱祖弟子石士宝,潘祖弟子萧玉德,最特别的则为石寺庵,诚上所述,护法小爷开法不久便已仙逝,哪来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实指的是领帮行运,护祐全帮的总领帮主,或是护祐清帮有功之人,意为培养忠义护主之风,在潘祖之后,为文字班宿庆祥领帮,故石室庵弟子以宿庆祥作为代表。
继潘祖之后,众推宿庆祥领帮行运,帮隔数代后,乃至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皇粮遭毁,无法承运粮务,至此後,青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而最后这六帮,接续传承家运,至光绪二十七年民运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後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码头入会。
有人认为,青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杜月笙

青帮起于漕运,因此多流传于江南一带。后因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于是大批青帮弟子进入上海,从事各种行业。当时上海工人的百分之八十都属于秘密结社成员,而青帮所占比重最大。由于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党经常需要借助青帮的力量。日本占领上海时期,戴笠也需要利用青帮做情报工作。因此青帮的势力也愈加强大,很多革命党和洪门会员也投入青帮。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同盟会的陈其美、蒋中正,皆是青帮人士。

但青帮门派得到大力发展,多亏了这六位早期的青帮人,青帮弟子都称他们“前三祖”、“后三祖”,但你知道最尊敬这六位祖师爷究竟是谁、何方神圣?“前三祖”:金幼孜:金幼孜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汉族江右民系。 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 徘山村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而进呈《春秋安旨》三卷。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与杨荣并为文渊阁大学士。随明成祖朱棣历次北征,据马鞍立记山川地形。明仁宗即位后,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后看到仕途险恶,厌弃红尘,衷心仰慕达摩,因此辞官,栖居紫云洞修炼,后拜禅门宗师为师,隐居修炼数年逝世。这就是青帮弟子以达摩为始祖,把他当做第一代祖师的原因。罗清:罗清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兵的军旅家庭里,家境贫寒,世隶卫所军籍。三岁丧母,七岁丧父,由叔婶培育成人。青年时,被公家征调到北直隶密云卫戍军,生活艰苦贫乏,从此在荒山野岭的边塞,萌发了对宗教的狂热追求,寄望于来世。1470年退伍,开始云游四海。曾经于各大寺庙打坐,兼修净土宗与禅宗,觉得仍为不足,于是自创教义,结合了佛教净门白莲宗与禅门临济宗、道家老庄思想与道教正一派、全真派教义,也吸纳了儒家孝亲爱人的说法,成立“无为教”,认为人都应该要虚静无为,以便回归“真空家乡”的“无生父母”身边。罗梦鸿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大宗教家。他后拜金幼孜为师,隐居紫云洞修炼,了却终生。罗清羽化于嘉靖六年(1527年)正月二十九日。他的葬礼相当隆重。坟墓则建有十三层的高塔,矗立石碑,号称“无为境”。其墓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查抄直隶密云县罗教时被毁。后期民间结党会社如青帮等,亦奉之为祖师。陆逵:陆逵第三代祖师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丹徒人,自幼学武,精于技击,当过江右总兵。明亡后隐居茅山。后慕罗清征番定回之功及其能通满、蒙、回、藏语言文字之能,又为佛教的禅宗嫡系,因此到五台山求道。清初云游到甘肃、新疆一带,看到回民与汉人由于宗教不同而争执械斗,就向清廷条陈用宗教感化之策,为康熙嘉纳,授以西北宣传法师名号,赴西北宣化,订立“回汉约法”,规定回汉人民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各守其制,两不相犯。回京复命后,康熙大喜,议授以官,他却气归学道,就封他为靖国尊人,并加封其师罗清为一清佛祖。晚年,陆逵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刘氏庵内讲经说法,听者甚众。他殁于雍正七年(1729年)。以上金、罗、陆三人,清帮中人奉为“前三祖”,都于佛教禅家有渊源,所以后来的清帮组织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清帮的真正祖师,起身陆逵的徒弟翁宕、钱坚、潘清三人,即所谓“后三祖”青帮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青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青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

杜月笙

潘清按三十六天罡之数收徒三十六名;三人按七十二地煞之数共收七十二人。此后徒弟又收徒弟,从而清帮组织扩大起来。清帮帮建立以后,翁等三人向逵请示,逵以祖传二十四字的字派相授,作为传统的帮内“家谱”。此二十四字就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大通俗学”。其中,“清净道”三字是在清帮末成立前使用的,从“德”字起立帮,所以前三字是教派,从第四字起才是帮派。立帮后徒子徒孙越来越多,原来的二十四字怕不够用,又续订二十四个字,就是“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度心回

在近代史中,第二十三代的杜月笙运用帮中力量,为国民政府于抗日期间,做了不少的情报贡献。帮中成员谨尊三露三不露(遇急、遇难、遇盘查露,外人、熟人、亲人不露)原则。所谓“三分安青七分交情”,只三分安青,便己足够让青帮弟兄渡过难关,这是青帮义气相照共持共扶的原则。

清帮的辈分排行有:

第一代清字辈指的是

金纯

,号碧峰,明末南京麒麟门外

金家村

人氏,乃弃官出家的僧人。金纯使用了据说是达摩老祖定下的前后四十八字作为派系,于是他的法名,便叫做“清源”。 第二代静字辈有

罗清

甘泉

省东乡罗家庄,万历三十年赐进士,天启三年拜

户部尚书

,出家后法名“静清”。

陈瀛

,字易水,道号静海,东广西林贵县人。 第三代道字辈有

陆飞

,字羽飞,道号为道行,广东娥素人氏。赵大官,字悟本,道号为道元,金陵霞邑人,明末进士,崇祯年曾任统兵之职。 第四代翁岩、钱坚、潘清三人乃德字辈,为纪念祖师,前三字“清、静、道”清帮后代不再使用。

具体辈分排列为:

前廿四代依序为清、净、道(后世弟子不再用)、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理、大、通、悟、觉。

后廿四代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

续廿四代为绪、结、昆、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

辈分称呼

长辈的称呼:不论何帮,大一辈者,

本命

师与众已开法之师父,均以某师父称之;未开法大一辈之长者,则不论男女,均称为师叔;大二辈者不论为哪一帮头及是否开法,均统称为某师爷;大三辈者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均称为师太;大四辈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统称为太师太;大五辈本帮几乎没有,若真有那便称为祖节。

平辈的称呼:同参一师者称为亲同参,同一师爷之分系同辈,则称为同参,引进或传道帮头之同辈弟子则称为同山,其他非三帮九代帮头之同辈,称为平香。

晚辈的称呼:某师父的儿子,一律统称为小老大;徒弟或是同辈的次子或儿女,则称为少君,弟佬的儿女或徒弟,则称为法孙;法孙的徒弟或儿女,则称为少法孙;若还有以下,则称为法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