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说古代的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壮丽史剧。

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约生活于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宽厚仁慈,任贤用能,嫉恶如仇,以德治天下,率领氏族部落成员,“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井、火食(熟食)、衣裳、冠冕、釜甑、陶器、舟楫、车、杵臼、旃、宫室、棺椁、镜子、货币、几案、天文历书、嫁娶制度、分土建国、礼制法度、市场、坟墓、兵法、弓箭、指南车、阴阳之事及日常生活器具、政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在诸多古代典籍及民间传说中,均颂赞为黄帝发明制作。《史记》称“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建有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20世纪,桥山及其周围出土大量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存,为黄帝时代的有力史证。

周惠达

字怀文,西魏文安郡(今延川县)人。追随宇文泰,任秦州司马、大将军司马。宇文泰为相主政,任惠达悉理政务,“军国草创,(与尚书毛遐)二人积粮储,治器械,简士马,魏朝赖之。”(《资治通鉴》)大统四年(538),任西魏尚书左仆射,旋任尚书右仆射。性谦逊,位显不居功,惟才是举,举荐奇才苏绰深得宇文泰嘉许,授仪同三司。薨于大统十年(544)。隋开皇年间(581~600),文帝追封其为肖国公。

刘迦论

延安人。隋大业十年(614)五月,起兵反隋,自称皇王,建元大世,聚部众10余万,与稽胡族义军相呼应。隋以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率军镇压。双方激战于上郡(今富县一带),刘迦论及将卒万余人牺牲。

杨偕

字次公,北宋人。其父杨守庆,先在南汉为官,后归顺北宋,任坊州司马,全家定居中部县(今黄陵县)。仁宗时,杨偕中进士,出任坊州推官,后授侍御史。宋仁宗废郭皇后时,杨偕与范仲淹、孔道辅上疏力争,仁宗嘉纳之,擢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中知府,后任邢州知府。荐神楯劈阵刀,仁宗大加称赞,令各路军习其阵法。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致仕。

刘延庆(1068~1127)

刘延庆,宋保安军(今志丹县)人。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承宣使等职,攻克西夏成德军,官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年间(1119~1125)征讨方腊建功。徽宗北伐,延庆任宣武都统制,督兵10万征辽。辽将萧干率大兵而来,延庆战败,闭寨不出。萧干分兵断其粮道,擒宋军守粮将王渊并士兵两人。萧干命将两宋兵缚住双手,遮住双目,置于帐中。至午夜,闻辽兵对话:“汉军十万压吾境,吾帅统兵三十万,敌之有余,明日分三路出击,全歼汉军。”稍停,辽兵设计放两宋兵回告延庆,延庆不知是计,心甚恐。次日,果见营外火起,以为敌大兵到来,遂命大军烧营逃跑,军士竞相逃命,直退至保雄州。延庆因丧师被贬职。北宋末,延庆复为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延庆分兵守京城。金兵攻陷京城,延庆引万余众夺门而走,为金追兵所杀。

解元(1089~1142)

字善长,保安军德靖寨人(今志丹县旦八镇境内)。行伍出身,疏眉俊目,猿臂熊腰,善骑射。先在清涧任都虞侯,建炎三年(1129)在宋将韩世忠麾下为偏将。韩率兵出大邳,大队金兵来犯,兵士皆惊骇,解元领二十骑先行,获金兵细作,得知金兵行动。适遇数百金兵到来,解元陷入金阵,拼力冲杀,将其酋长刺死,其余皆遁。解元因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杨兆

字梦镜,明朝肤施(今延安市)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二甲第八十名。为人“风度凝峻”,“才兼文武”(清《延安府志》),曾出任青州知府、绍兴知府、密云参政。军训严谨,驻边多次晋功,升蓟辽总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重视家乡兴学,曾个人赞助设立“杨公书院”,并亲书“云山一揽”题刻。

最佳贡献者
2

1、名医李杲---延安黄陵县阿党乡阿村人

李杲,金元时名医。字明子,号东垣。延安黄陵县阿党乡阿村人。他的家庭在当地比较富裕,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医药相关的东西,后来从学于易州名医张元素。他行医时将黎民苍生放在心中,不畏惧权贵。在医疗实践中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不拘泥于以往的现成经验。不断开拓创新。著有《脾胃论》3卷、《内外伤辩惑论》3卷、《兰室秘藏》3卷。

2、北宋武将刘延庆--延安志丹县人

刘延庆(1068—1127),北宋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出身将家。数与西夏战,以功累迁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间,从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其子刘光世,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3、明末农民军将领马进忠--陕西延安人

马进忠,明末农民军将领。字葵宇,别号混十万,陕西延安人。最初参加农民起义军。1635年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起义军之一。后转战豫陕。之后有一次攻占潼关,失败,后来降明。1659年清军入黔,他战败退往云南,未几病死。

3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壮丽史剧。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有陈嘉庚、黄炎培、李鼎铭、茅盾、冼星海等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还有斯诺、白求恩、马海德、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约生活于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宽厚仁慈,任贤用能,嫉恶如仇,以德治天下,率领氏族部落成员,“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井、火食(熟食)、衣裳、冠冕、釜甑、陶器、舟楫、车、杵臼、旃、宫室、棺椁、镜子、货币、几案、天文历书、嫁娶制度、分土建国、礼制法度、市场、坟墓、兵法、弓箭、指南车、阴阳之事及日常生活器具、政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在诸多古代典籍及民间传说中,均颂赞为黄帝发明制作。《史记》称“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建有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20世纪,桥山及其周围出土大量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存,为黄帝时代的有力史证。

盖吴(418~446)杏城(今黄陵县侯庄乡)卢水胡族人。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盖吴据杏城率羌、汉、氐、卢水胡及鲜卑各族人民起义。十月,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率兵讨伐,盖吴杀之,军声大振,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十一月,遣大将白广平率兵西征,盖吴率军纵横关中,攻克李闰堡(今大荔县地),兵临黄河。山西、甘肃及关中等地义军与盖吴呼应反魏。盖吴自称天台王,建置百官。北魏太武帝命殿中尚书乙拔将兵3万,西平公寇提将兵1万分讨盖吴与白广平,两军在渭北相持数月,战事激烈,盖吴部损失惨重。盖吴遣使两次求援于刘宋,并向刘宋朝廷称臣,刘宋封之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并送来官印121纽。盖吴兵败退还杏城。太平真君七年(446)五月,盖吴复聚数万人于杏城称秦地王。魏太武帝调集北道诸军围剿,又发定州、冀州、相州3镇兵2万人往长安南山诸谷堵截,盖吴战败,退避山中。魏军收买盖吴的二叔,许以重赏,八月,盖吴遇害,头颅被传往京师。

周惠达(?~544)字怀文,西魏文安郡(今延川县)人。追随宇文泰,任秦州司马、大将军司马。宇文泰为相主政,任惠达悉理政务,“军国草创,(与尚书毛遐)二人积粮储,治器械,简士马,魏朝赖之。”(《资治通鉴》)大统四年(538),任西魏尚书左仆射,旋任尚书右仆射。性谦逊,位显不居功,惟才是举,举荐奇才苏绰深得宇文泰嘉许,授仪同三司。薨于大统十年(544)。隋开皇年间(581~600),文帝追封其为肖国公。

刘迦论(?~614)延安人。隋大业十年(614)五月,起兵反隋,自称皇王,建元大世,聚部众10余万,与稽胡族义军相呼应。隋以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率军镇压。双方激战于上郡(今富县一带),刘迦论及将卒万余人牺牲。

高万兴(?~925)原籍河西,唐进士。后梁开平三年(909)二月,延州马军都指挥使高万兴、高万金兄弟率部投梁;三月,攻取丹州、延州地,后梁因而尽得鄜、坊、丹、延诸州地;四月,梁任高万兴为保塞节度使,驻节延州。其弟高万金后任保大节度使,驻节鄜州。贞明四年(918)高万金卒,高万兴以忠义节度使兼保大节度使。后唐同光元年(923),任后唐彰武节度使、保大节度使,迁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延安郡王。同光三年(925)卒于延州。其子高允韬袭保大、彰武留后。

杨偕(生卒待考)字次公,北宋人。其父杨守庆,先在南汉为官,后归顺北宋,任坊州司马,全家定居中部县(今黄陵县)。仁宗时,杨偕中进士,出任坊州推官,后授侍御史。宋仁宗废郭皇后时,杨偕与范仲淹、孔道辅上疏力争,仁宗嘉纳之,擢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中知府,后任邢州知府。荐神楯劈阵刀,仁宗大加称赞,令各路军习其阵法。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致仕。

刘延庆(1068~1127)刘延庆,宋保安军(今志丹县)人。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承宣使等职,攻克西夏成德军,官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年间(1119~1125)征讨方腊建功。徽宗北伐,延庆任宣武都统制,督兵10万征辽。辽将萧干率大兵而来,延庆战败,闭寨不出。萧干分兵断其粮道,擒宋军守粮将王渊并士兵两人。萧干命将两宋兵缚住双手,遮住双目,置于帐中。至午夜,闻辽兵对话:“汉军十万压吾境,吾帅统兵三十万,敌之有余,明日分三路出击,全歼汉军。”稍停,辽兵设计放两宋兵回告延庆,延庆不知是计,心甚恐。次日,果见营外火起,以为敌大兵到来,遂命大军烧营逃跑,军士竞相逃命,直退至保雄州。延庆因丧师被贬职。北宋末,延庆复为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延庆分兵守京城。金兵攻陷京城,延庆引万余众夺门而走,为金追兵所杀。

刘光世(1089~1142)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初以父功补三班奉职,继升为鄜延路兵马都监、蕲州防御使。北宋末,延庆派光世出兵镇压方腊起义,授为耀州观察使,又升鄜延路兵马钤辖。辽将萧干领兵南犯,延庆令诸将乘虚取燕山,命光世为援军。诸将失援而溃,光世未出增援,被削职。张迪由河北起兵取浚州,徽宗命光世出兵镇压。光世先遣一军佯攻,诱张军深入,自领主力侧击,大败张军,授为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汴京,夏兵乘机南侵。光世驻军于杏子堡(今志丹县境东),凭险设伏,击败夏军,升为侍卫马军都虞侯。金兵再攻汴京,光世领兵增援,途闻京城已失,暂屯于陕府,取别道奔洛州见康王赵构,被封五军都提举。光世遂为南宋偏安朝廷的重要将领之一。赵构即帝位,封光世为省视陵寝使,又为行在所巡检使,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后奉迎宦官康履等,升为奉国军节度使,太平州、无为军、江宁府制置使。光世率兵赴池州讨张遇,被张偷袭,几乎丧生。光世复整军再战,终胜张遇。

光世屡经战事,加封检校少保。奉命讨李成,先用王德为先锋,败李成于上蔡驿口桥。李成整军再战,光世换儒服隐在军中,李成远望光世军中并无大将,便发兵围攻,光世突出,击败李成,下令活捉李成者,以其官职赏之。军士皆奋勇争功,成军大败而逃,光世被加封检校少傅。建炎三年(1129),金兵进犯扬州,光世不战而溃,高宗仓皇渡江,命光世为行在所五军制置使,屯兵于镇江府,控制江口,堵截金兵,加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职。隆祐太后居洪州(今江西南昌),光世改任江东宣抚使守江州(今江西九江),屏蔽洪州。光世在江州日置酒聚会,防务疲惫,金兵渡江三日,全不知晓。金兵逼近,光世退守镇江。金兵在淮东,光世畏惧不战,楚州被困百余日。高宗发手札催光世援楚,光世只遣王德、郦琼领轻兵出援,楚州被陷。金完颜昌屯兵楚州一带,高宗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二州,光世知金兵思归心切,便筹金银铜钱,发给被俘金兵,放其归去。始此,金兵归者不绝,昌无奈,拔营归去。

绍兴元年(1131)金人渡淮,高宗命光世兼淮南东路宣抚使,置司扬州,光世不从。高宗命张俊率兵镇压李成,又命光世分兵协助,光世以江北不平为辞,仍不从命。绍兴二年(1132),高宗又命光世移驻扬州,光世赴镇江见高宗,言“邻有疑寇,恐生祸乱,愿仍领浙西为本计”。绍兴三年(1133),光世奉命与韩世忠易镇所,时光世、张俊、韩世忠持私隙,高宗遣待御使至军中谕以抗金报国大义,光世遂致书张、韩二帅,愿释前嫌,共同抗金。二帅皆复信致谦,光世始移驻太平州,以援世忠。金兵败退,光世见高宗,改任检校少保。刘豫筑城欲攻淮西,光世派军击败刘豫,被加封为保静军节度使,统领三镇。

光世屯兵庐州,刘豫挟金兵数路入侵,光世奏庐州难保,欲还太平州。右相张浚命吕祉往督师,光世已弃庐州而去。吕祉厉告其众:“若渡江后退者立斩不殆!”光世不得已,对部属大叫:“汝辈且向前,救取吾首级!”与杨沂中相应,派兵出战,三战皆败。张浚进见高宗,言光世骄惰不战,请罢其职。高宗问谋士赵丁,丁曰:“光世乃将家子孙,将卒多出其门,罢之恐失人心。”高宗以其言,改光世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光世司军不力,屡战失利,众多文武官员请罢其职。绍兴七年(1137),光世引疾辞职。高宗准请,罢其军权,拜为少师,充任万寿观使,封荣国公,并赐甲地一区。谋士皆言赏罚不明,高宗曰:“光世已罢去兵柄,若稍加恩典,则诸将知有后福,皆肯效力。”

绍兴十年(1140),金兵围昌顺,光世复拜太保,为三京招抚处置使。后因秦桧主和被召回,仍为万寿观使,改封杨国公。卒,赠封太师,荫其子孙、甥侄14人。乾道八年(1172)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年(1205)追封鄜王。

解元(1089~1142)字善长,保安军德靖寨人(今志丹县旦八镇境内)。行伍出身,疏眉俊目,猿臂熊腰,善骑射。先在清涧任都虞侯,建炎三年(1129)在宋将韩世忠麾下为偏将。韩率兵出大邳,大队金兵来犯,兵士皆惊骇,解元领二十骑先行,获金兵细作,得知金兵行动。适遇数百金兵到来,解元陷入金阵,拼力冲杀,将其酋长刺死,其余皆遁。解元因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建炎四年(1130)三月,金兵进攻浙西,韩世忠领兵驻京口,以海舰横截大江。解元乘小舟纵身跳上金兵小船,用短刀杀死数十人,擒其千户,被授予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后随韩世忠平叛。时叛军刘忠据白面山。解元独马涉水接近敌寨侦察,回告世忠:“若出奇兵,夺取其瞭望楼,使其指挥失灵,其寨自破也。”世忠从其言,派解元率精兵五百,以长戟居其中,弓箭手为左右翼,由山下攻上主峰,夺得瞭望楼,竖起红旗,世忠遂指挥大军四面进击,破白面山,大败刘忠。解元改任相州观察使。

绍兴四年(1134),金人、伪齐合兵入侵。韩世忠命解元屯兵承州。金人兵近承州,解元遣百人在要路埋伏,百人在岳庙埋伏,自带400精兵伏于路隅。翌日,金人果到城下,伏兵出击,金兵进退无路,被俘480人。承州城内宋兵不足3000人,金将万户黑头虎率兵直抵城下劝降。解元将兵隐于城中,微服出城伪降。黑头虎误以为真,毫无戒备,城内伏兵迅起,活捉黑头虎。解元屡建功于宋室,授御前诸军都统制、侍卫亲军步军都虞侯、保信军节度使等职。卒,高宗赵构念其忠勇,增封检校少保。

萧如熏(?~1628)字季馨,明朝肤施人。任宁夏平罗参将,万历二十年(1592)春,刘东阳兵变,如熏奋力坚守城池,其妻杨氏(杨兆女)也大义相助,拿出簪珥首饰慰劳军士,因平变有功升宁夏总兵。再晋署都督同知。天启元年(1621),调训神机营。后出镇徐州、保定。天启五年(1625)夏,被魏忠贤诬陷夺职。崇祯元年(1628)卒,肤施城东十里有静因庵祀之。其祖父汉、父文奎、兄如芷、如兰、如蕙,皆总兵,一门将才。

神一元(?~1631) 神一魁(?~1631)宁塞堡(今吴旗县长城乡黄涧村)人,出身贫苦农民。丁壮时,在陕西延绥镇服兵役。崇祯三年(1630)十二月,陕西延绥镇边兵3000余人在神一元、高应登领导下宣布起义。起义军首先攻破新安边营,占据宁塞营,杀参将陈三槐,围攻靖边堡,转克柳树涧营。崇祯四年(1631)正月,攻占保安县。副总兵张应昌带领官军攻打县城,双方展开激战,神一元、高应登战死,神一元之弟神一魁被推为首领。二月,总兵贺虎臣、杜文焕合军围困保安。神一魁突围,西走宁夏。二月下旬,神一魁率军由宁夏南下围攻庆阳府城,斩官军500余人,势力达洛川、绥德一带。接着攻陷合水。起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很快发展到6~7万人。三月初九,神一魁接受“招抚”,被授守备。不久,延绥巡抚洪承畴命守备贺人龙,假意设酒宴慰问投降受抚人员。与宴者酒醉告辞时,伏兵齐起,大肆屠杀,被杀320人。是年秋,神一魁在宁塞堡重举义旗,劫走宁塞守将吴弘器、范礼二人,官兵围攻而不能胜。九月十八日,神一魁被部下、叛徒黄友才谋杀。

薛文周(1589~1634)字道映,号晴岚,明万历十七年(1589)生于安定县(今子长县)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性情刚直,7岁能文,14岁入乡学,丙辰(1616)科中进士。后主政山东潍县、掖县,为官清正廉洁,一介不取,倾俸禄接济贫民,百姓感其恩德,建祠彰德。在掖县,衙门昼夜敞开,他说:“吾肃然一身,文卷在案,印随身,何须关防!黎民求官,必有要事,身为命官,拒之欠妥。”不久,以政绩斐然擢升为吏科给事中。他不阿谀奉承,据理上谏,声名震动朝野。神宗朱翊钧感其深明大义,刚直廉洁,以“天下廉吏第一”赐御宴彰示,诏百官以文周为典范。崇祯七年(1634),他返里归葬父母,途中卒于永宁州(今山西离石县),视其行囊,只奏议数卷,俸金10两,别无长物。

张应金(生卒待考)号混天王,今延川县人。明崇祯元年(1628),陕北大饥,张应金同王自用(和尚)在延川揭竿而起。崇祯五年(1632)正月,混天王等部农民军,伪装为米商,攻破白水、宜君,接着东渡黄河,攻克蒲州(今山西永济西),流动作战,攻堡破寨,夺取物资。崇祯八年(1635)四月,高迎祥号召各路农民军首领在河南荥阳集会,共13家72营,混天王为72营首领之一。后阵亡。

马茂才(约1600~?)字晴江,明代安塞县马家沟人,出身于官僚殷富之家。其父马如龙急公好义,为乡贤。幼聪慧好学,以文才著称乡里。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授行人,迁湖广副兵备道。崇祯五年(1632),以礼部郎中升西蜀参议,致仕后卒于长安。

茂才敢于直言上疏,为民请命。崇祯元年(1628),陕西赤地千里,延安府终岁无雨,饿殍枕籍,哀鸿遍野。时,茂才奉差入陕故里,目睹人吃人的惨景,使他触目惊心,遂将亲见之惨景草成《备陈灾变疏》,于崇祯二年(1629)四月七日上疏崇祯皇帝。疏中直言备陈“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的人食人惨景,力抨平民在九死一生之际官逼民反之时弊;切谏朝廷速行救民图存之计,准奏,诏拨帑金10万,敕命陕西巡按御史驰延扶济。同时,主张镇压农民起义。曾抚治川、滇少数民族地区殚忠竭智,协助总督朱燮元平息旷日持久的苗汉纷争。每战,不肆杀戮,晓以恩信;设土司,允许少数民族世袭继职;筹垦荒田,立驿通道,苗汉相安生息。著有《岚淙草》、《焚余诗草》、《行人酒令》等行世。

高迎祥(?~1636)又名如岳,安塞县人,世代务农。明崇祯元年(1628),高迎祥在安塞揭竿起义。初,转战延安府,入据黄龙山。崇祯三年(1630)十一月,与王嘉胤、王自用部东渡入晋,攻战河曲。崇祯四年(1631)六月,嘉胤遇难,陕晋各路义军结成三十六营,迎祥为领袖之一,称闯王。李自成及侄李过投迎祥,称闯将。

崇祯五年(1632),自用、迎祥、马光玉、张献忠、李自成合攻蒲州、大宁、阳城等地,全晋震动。明廷罢巡抚宋统殷,以许鼎臣代之督贺人龙、左良玉8000人进驻平阳;宣大总督张宗衡督兵7000人堵汾州,妄图一举剿灭义军。义军入磨盘山,三路御敌。迎祥弃泽州、寿阳,率部南逾太行,攻济源、清化、修武,围怀庆,潜入西山,直捣顺德、真定,进逼京畿,京内大哗。后受阻于卢象升,回师屯太行。

崇祯六年(1633)春,义军失利。六月,迎祥奇兵出太行,西下武安,击溃明总兵左良玉军,乘胜袭取怀庆、彰德二府,径攻卫辉。七月,与张献忠等部合兵河北。八月,战明将汤九州部于河南,复入晋。十一月,迎祥计贿监军太监杨进朝,以假降乘黄河封冻,潜从毛家寨飞渡入豫,破渑池、伊阳、卢氏三县,入卢氏山,间道走内乡,经南阳、汝宁进入湖广,破夔州,攻广元,逼四川。

崇祯七年(1634),明军四面包围夹击义军。义军四出河南淅川、陕西商洛等地,分散明军兵力。迎祥、自成入陕,误入兴安州(今安康)车箱峡。时逢大雨两旬,马乏倒毙,弓矢皆脱,纳部将顾君恩计,贿兵部右侍郎陈奇瑜左右,以假降骄敌,率部渡栈突围入关中。致陈奇瑜被削籍戍边,迎祥、自成遂入巩昌、平凉、临洮、凤翔诸府数十州县,击败贺人龙、张天礼军,杀固原道陆梦龙,围陇州40余日,待三边总督洪承畴卷土东进,迎祥、自成人终南山,稍后东出,攻陷灵宝、汜水、荥阳。闻左良玉军扼新安、渑池,移师梅山、溱水间,分兵拔下蔡,烧汝宁。

崇祯八年(1635)一月,侦闻兵部尚书洪承畴与侍郎朱大典并力入豫进剿。迎祥遂召集各路义军13家72营首领,大会荥阳,共商应敌之策。众纳李自成“匹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的建议,分路四出击敌。迎祥、自成、献忠东进,破霍丘,入颍州,毙知州尹梦鳌、通判赵士宽,杀致仕尚书张鹤鸣,攻寿州,乘胜径取凤阳,焚皇陵,留守朱国相战死,斩指挥袁瑞征、吕承荫、知府颜容暄、推官万文英等,尽放囚犯百余人。崇祯闻报,几欲惊死,素服避殿,哭告祖庙,市斩漕运都御史杨一鹏。四月,迎祥、自成西趋归德,会合曹操、过天星等部义军,复入陕西。五月,各路义军相继入陕会师,迎祥、自成,献忠等合兵二十万直逼西安。洪承畴、曹文诏死守,迎祥遂移兵西攻平凉,设伏宁州湫头镇,诱毙明将艾万年,斩敌千余。继又于真宁(今甘肃正宁)设伏,使明骁将曹文诏毙命。七月,复向西安挺进,未果,走武功。八月,迎祥攻扶风、岐山等县。九月,迎祥、自成、献忠合兵与洪承畴大战关中。十月,义军战明军不力,献忠等部出潼关,分十三营东进,迎祥、自成大战渭南、临潼,东逾华阴南原绝岭,出朱阳关。十一月,迎祥、自成、献忠会师河南阌乡,合攻左良玉军,未克,进取陕州,直逼洛阳,攻占光州、霍丘后,向江北挺进。

崇祯九年(1636)一月,迎祥、自成围庐州,取含山、和州,杀知州黎宏业、在籍御史马如蛟等。继围滁州,与湖广巡抚卢象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杨世恩等军,激战朱龙桥,滁水赤流数里。迎祥等北攻寿州不克,西入归德。二月,攻密县,破登州,击杀明将汤九州,进军邓州、郧阳。三月,迎祥与自成分兵,由郧襄入兴安、汉中与献忠会师。五月,迎祥入湖广。七月,迎祥出南山,挥师直驱西安。军至周至黑水峪,遭祖宽攻击(一说陕西巡抚孙传庭)被俘,押至北京,不屈就义。

杨兆(生卒待考)字梦镜,明朝肤施(今延安市)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二甲第八十名。为人“风度凝峻”,“才兼文武”(清《延安府志》),曾出任青州知府、绍兴知府、密云参政。军训严谨,驻边多次晋功,升蓟辽总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重视家乡兴学,曾个人赞助设立“杨公书院”,并亲书“云山一揽”题刻。

赵彦(生卒待考)赵彦,明朝肤施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三甲第一〇四名进士,官至都御史,巡抚山东,数立战功。天启二年(1622),镇压山东白莲教徐鸿儒起义,斫徐于市,晋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后被劾冒功滥荫,被熹宗削荫遣里。为人“沉敏有智略,临大事屹然如山”(清《延安府志》),留有《筹边略》等著述。关心家乡建设,曾出资在府城北关兴建“赵公书院”。卒于崇祯年间,葬于神仙沟(今大砭沟内)。

赵章(1563~1640),字俊宇,彦之弟。国子监生,官光禄署丞。居家孝友,轻财好施,教子有方,子皆成名。子广印,历官兵部员外郎;隆印,官固始县知县,因公卒于官,县祠祀之;廷锡,顺治辛丑进士;廷嘉,历官户部员外郎。

刘琦(生卒待考)字廷珍,号北郭,今洛川旧县乡桐堤村人。明正德甲戌(1514)进士,授行人。嘉靖四年(1525)擢兵科给事中。时值世宗皇帝新政,刘琦奏严肃朝政,抑制豪强,抚恤人民,发展生产等六疏,帝欣然采纳。锦衣卫中多豪强,刘琦对枉法者,即刻上疏治罪。刘琦曾奏请圣上亲贤臣,远佞臣,并奏“峻宫墙之禁,严宿卫之辅”,这一弹劾,被逮捕治罪者48人,一时京邑为之肃然。他提倡存恤军士,严格监督五城及诸卫司不得匿情,对假充军籍,捞取好处的人,都察明处治,卫司称“刘给事真有神目”。奉命清军,条举30事,切中时弊,朝廷下令司马执行。刘琦弹劾,虽时时触犯勋戚权贵,但从不顾及。其时京师大饥,乞丐劫夺,难以治理,刘琦请行舍饭开仓之政,饥民得救,盗贼平息。河南臬司都司相通为奸,以劣换优,他揭发其舞弊罪行,罢其官职。明嘉靖六年(1527)因弹劾武定侯郭勋救庇太原卫指挥、白莲教民李福达,被郭等诬冤,谪戍辽东沈阳卫。后逢大赦,琦被释返回原籍,抵家5年而卒。隆庆元年(1567),诰赠奉议大夫、光禄寺少卿。

李宗沆(1795~1874)字霭山,今延川县马家河乡李家原村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幼年读书勤奋,文思敏捷,历任湖南益阳县、善化县知县,武冈、剑州知州,湖南长沙府和四川成都府、重庆府知府,继迁广东道,先后任督粮道、兵备道、盐运使。为人耿直,敢于直言。道光五年(1825)钦派湖南统考官,加二品顶戴;同治十三年(1874)加头品顶戴。宗沆为官50年,奉职守法,持身清廉,常在官署题写:“爱一分钱,神人共鉴;枉三尺法,衾影难安。”宗沆有六子(应燉、应枢、应畴、应霖、应莘、应圻)四女,子多有功名。

李娓娓(生卒待考)字心兰,约生于清道光年间,李宗沆幼女。成年后嫁于延川县三台村(瓦村河)举人曹鹤龄之子曹震方。心兰知书达礼,工于诗文,与兄弟姑嫂时有唱和。其诗作清丽风雅,颇有唐诗风骨。婚后10余年丈夫病故,二子皆幼,家境凄凉。同治六年(1867)战乱,心兰携子避难于西安,以笔墨为生,备受艰辛。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总督、奉天将军赵尔巽前往新疆赴任,途经西安拜见姨母李娓娓,给予接济。后二子先她而逝,悲不自胜,抑郁而终,享年80余岁。遗有诗稿《咏月轩吟草》、《幽香馆存稿》、《绿窗词草》3辑。1986年,延川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整理编辑《李娓娓诗词专辑》铅印面世。

屈植卿(1885~1924)字培源,今洛川城关镇人。少时好学,15岁入学,17岁补廪。在陕西高等学堂求学时,从事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动。曾受密令返回洛川,窥衙署内幕以备举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动暴露奔往西安,化名任巡警道署司法部长。民国2年(1913)3月,与屈得名等奉国民党密令,筹备洛川分部党务。民国5年(1916)5月,率洛川民军南下,驱逐陕督陆建章,历任陕西第三区警备司令部、陕西第四混成团及陕北镇守使署书记官、书记长。民国6年(1917)8月,因剿抚黄龙山樊钟秀有功,受政府嘉禾章。民国10年(1921),代理鄜县县长。12月7日,镇嵩军洪营火烧中部县备村刘子林家,植卿派儿子伸及樊典华赴省告状,省政府命令该部解散,洪被处死。民国11年(1922),洪部残余仍骚扰地方,驻县镇嵩军姜营庇护洪部,植卿又派留省学生多人控告,姜营被调防韩城,洛民大快。当选为省第三届参议会议员后,独立敢言,提议“明确规定行驻各军粮草车骡限制办法,实行裁撤各县粮台处、支应局,严禁苛索勒派及私收土匪,以遏乱荫而苏民困”一案,决议照咨,督署通令布告,对减轻陕北人民负担有益。不久又提请查办鄜县、洛川、中部、宜君、蒲城、韩城、朝邑、同官(今铜川)、耀县等县滥征牲畜屠宰斗秤案。民国13年(1924),植卿回洛川,适逢县知事李某预征民国14年(1925)田赋,力争不让,大起龃龉,8月28日,遂被刺于洛川县、中部县间的连搭沟。

屈伸(1905~1951)字动之,屈植卿长子。毕业于北京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系及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堂邑、博平、蒙荫、盐池县长,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专员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职。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战区视察专员。1943年,率部在山西前线与日军作战负伤。其间,曾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负责人就团结抗日等问题数次会谈。1945年,资助李新安在河南灵宝学习苹果栽培技术,为李新安引种苹果到陕北奠定基础。194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6军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山东省第二绥靖区参谋长。由于其厌恶内战,所以只报到,而未理军务。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约其去台湾,以病推辞。南京解放后,返回洛川,1951年1月赴延安管训班学习时病故。

刘翰章(1894~1927)字含初,中部县(今黄陵县)备村人,出身地主家庭。7岁进私塾,14岁毕业于省立三秦公学。民国6年(1917)夏,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刻苦好学,善于思考,酷爱国文、历史、书法。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影响下,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深得李大钊器重和教诲。民国8年(1919),参与包围曹汝霖宅、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斗争,遭政府逮捕,后经营救获释。民国9年(1920)初,刘含初与北大、师大同学刘天章、李子洲、魏野畴等人发起组织陕西省旅京学生联合会,创办《秦钟》杂志,后改名《共进》半月刊,建立革命团体“共进社”。含初经常为《共进》撰稿,提出改革政治、革新教育、改造社会的主张,系共进社的核心人物之一。民国9年(1920),北京大学毕业后,以教书为业,先后在通州(今北京通县)师范、苏州大学等校任教,在教学中积极提倡白话文,反对讲习古经,革新教学内容,并利用讲坛,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民国12年(1923),在上海大学任教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刘天章向邓中夏介绍,被聘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同时为江苏省中共组织负责人之一。次年,赴河南开封大学任教。年底回到西安,先后在西北大学以及杨虎城在耀县办的三民军官学校任教。利用当时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广泛联络各界人士,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民国14年(1925)8月,含初与李子洲、杨明轩等筹备成立陕西国民党俱乐部,刘含初被推为俱乐部主席。9月,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成立,刘含初等9人被公推为执行委员,含初兼宣传委员。民国16年(1927)初,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正式成立,含初被选为常务委员,与魏野畴、李子洲、赵葆华等主持党务。在中共领导下,通过国民党部,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3月,根据中共陕甘区委指示,由刘含初、李子洲、魏野畴等领导改组西北大学为中山学院,含初任院长。他们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干部,推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4月25日和5月5日,含初先后和魏野畴、李子洲、史可轩等联名发表通电,召开万人大会,声讨蒋介石违背孙中山三大政策等罪状。6月19日,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公开反共,下令封闭中山学院,撤换刘含初院长职务,中山学院停办。此时,国民联军驻陕西总部司令于右任致函含初,劝他“认清时务”,与其同往南京国民党政府,并许以高官厚禄,含初断然拒绝。8月初,含初轻装携家眷离西安回中部。陕北军阀井岳秀指使其部下、驻洛川的杨衮捕杀含初。时含初妻已临产,含初仍在宜君石堡村向群众宣传革命,并书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及“中国国民革命是世界革命之一部分”等条幅,墨迹未干,刽子手突至,含初身中7弹,壮烈牺牲。民国23年(1934)刘志丹转战中部时,曾绕道备村进行祭奠。1975年5月10日移葬黄陵桥山。

李丹生(1862~1945)名渥,字丹生,今延川县延水关镇柏树坬村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世家。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清末曾任县教谕。民国元年(1912)任延川县高等小学校长,民国9年(1920)任县自治筹备处主任。民国11年(1922)修《陕西省志》,任县采访局主任。1941年10月当选为县参议员、县政府候补委员,11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主席团成员、常驻议员。是年79岁,为边区年龄最长之参议员,被人们敬称为“李老丹”。他兴学育才,先后在县内外兴办私塾3处,执教十载,桃李遍地。1941年在二届边区参议会闭幕式上,毛泽东亲临致词,李丹生代表全体议员致答词,虽两目昏花,但精神矍铄,答词恳挚动人。毛泽东、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等站立身后,肃然敬听。在任期间,敢于直言,积极参政议政,热忱传达民意,为边区建设献计献策。著有《法西斯必亡论》、《告全国青年书》、《上级政府必须深悉民情》等。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大礼堂序》、《大礼堂颂》等文章。与林伯渠、谢觉哉经常吟诗唱和。朱德总司令称之“老成典型”,林伯渠称之“以吕尚之年,辅导建新基”。1945年7月3日,在延安逝世。延安各界1000余人隆重举行追悼会。1989年清明节,延川县政府在曹家河为之立纪念碑。

李嘉谟(1903~1928)幼名正安,字助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延水关柏树坬村,李丹生之子。民国13年(1924)夏,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就读,品学兼优,积极投入大革命运动,深得校长李子洲赏识。民国14年(1925)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1926)暑假,奉绥德中共组织指示,回乡宣传中共革命主张,建立国民党延川县党部,负责宣传工作。3月,与共产党员刘兴汉在延川县立高级小学创建延川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延川县城支部干事会,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民国16年(1927),出席在西安召开的国民党陕西省代表大会。同年初,在文安驿创办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任教务主任。3月,中共延川特别支部在二高建立,任宣传委员。10月奉调至中共陕西省委秘书处工作,坚持秘密斗争。民国17年(1928)3月22日深夜,省委秘书处遭国民党破坏,李嘉谟等9人被捕入狱,惨遭酷刑,坚贞不屈。6月17日清晨,国民党当局下令将9人活埋于西安北门外红庙坡。195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央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为9名烈士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并将烈士遗骨安葬于南郊烈士陵园。

黑宪章(1897~1929)字子斌,今延长县赵家河乡古州村人(附属宜川县)。12岁始读乡塾,名列前茅。民国元年(1912)家境衰落,生活拮据,宪章半耕半读。民国4年(1915)冬,黑宪章父子被匪“拉票”。被挟持途中,宪章设计杀二匪,逃出虎口。此后即发奋办团,建立地方武装。民国12年(1923),黑宪章争得国民党宜川县政府资助,发动当地群众投工献料,在后九天修筑山寨,召集人马,办起乡团。初,只凭大刀、长矛与土匪周旋,后缴获土匪枪械,逐步改善装备,扩充实力。继而剿灭地方武装徐老毛、李青兰、马水旺等,地方得以安宁,黑宪章声望日益提高。民国13年(1924)春,宜川县政府任黑宪章为县保卫团团总。是年杨虎城收编黑宪章部,委任黑宪章为总指挥部第一游击支队司令。镇嵩军第六路麻振武得知,命令部下韩清芳率四营进攻宜川,妄图镇压黑宪章部。黑宪章主动撤出县城,退守赤良村。麻军追至,双方大战赤良原,激战三天,麻军大败。麻振武复调集兵力围攻黑宪章部。因众寡悬殊,黑宪章退守后九天山寨。12月24日,黑宪章令连长张青云、梁金才在黎明前乘敌不备,偷袭赤良村,黑部以少胜多,歼敌百余人,缴获枪支100多枝,麻军败退县城。民国14年(1925)2月,黑宪章率部重占宜川县城。5月,杨虎城调遣黑宪章部赴咸阳一带,参与讨伐陕西督办吴新田。冬,在凤翔陈村作战失利,退至岐山。民国15年(1926)3月,辗转于三原、富平、阎良一带。4月,在刘镇华围西安战役中,黑宪章奉命镇守西安东关前沿,与刘部激战于韩信冢。11月24日,西安城解围,黑宪章又奉命赴合阳一带追歼麻军段茂功部。民国16年(1927)2月,黑宪章被总司令于右任委任为第十军二师三旅旅长,随杨虎城东出潼关,同直鲁联军在徐州以西作战近半年。同年秋率部转移到安徽太和县。民国17年(1928)冬,黑宪章所率三旅缩编为两个营。后黑宪章因伤回到宜川,兴办党义训练班,培养地方干部,以求振兴家乡。由于党义训练班宣传反对贪官污吏,引起国民党县长李恩荣等人仇视,密告黑宪章“勾结匪类,招降纳叛,扩充实力,图谋不轨”。民国18年(1929)3月11日,陕西省代主席刘郁芬派警备区区长武天祯带兵300余人到宜川抓捕黑宪章。各路军民昼夜攻城营救黑宪章。武天祯畏其势众,将黑枪决。民国20年(1931),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追念黑宪章功勋,于西安革命公园为其建立功勋碑。

黑志德(1913~1956)黑宪章养子。民国21年(1932)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中共宜川特派员,宜川抗日义勇军指挥,赤川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西北抗日反蒋大同盟组织部部长,陕甘工委白区工作部部长,鄜县、宜川抗日救国会主任,中共固临县委统战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延属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洛川特委副书记,黄龙专区专员,中共黄龙地委书记,中共延安地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委员,中共陕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陕西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陕西省工会联合会主席,中苏友好协会陕西省分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等职。1956年,黑志德以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五一”观礼。“五一”节后,因患肝癌,即转莫斯科,后回北京治疗。1956年6月24日,病逝于北京人民医院。

樊钟秀(1885~1930)名铎,字钟秀,号醒民,因行二,亦称樊老二,河南省宝丰县大营村人。幼入私塾,略有文化。清宣统元年(1909)春,全家逃荒至黄龙山垦荒,初住草地胡同(今洛川县境内)。清末民国初,黄龙山区属宜川、洛川、鄜县、甘泉、白水、澄城、韩城、合阳8县边上,各县民团常以“剿匪”为名,行抢劫杀戮难民之实,山中难民莫不恨之。山中匪首“黄大爷”屡来寻衅,欲霸其妹。樊钟秀血气方刚,不肯俯就。时值澄城县冯原镇民团以请麦客为名,诱骗山中难民300余人至冯原全被铡首。这一惨案更加激怒樊钟秀,他联络好友郭金榜、徐老毛、马水旺等人,密谋举事。初,截杀两名骑匪,得其武器,随即奇袭“黄大爷”老巢——黄家塔(今黄龙县三岔乡境内),又获全胜。众推樊为首领,称之“山大王”。洛川县民团闻讯,威逼樊交出武器,遭樊拒绝。樊聚众自卫,深得民意,加之消灭数股土匪,声势渐大,队伍发展至三四百人,游动于洛川、甘泉、鄜县一带。民国3年(1914)9月27日,樊亲率数百人袭击冯原镇,杀民团团长刘昭乙等60余人,为当年受害难民讨还血债。

民国4年(1915),樊部拥有500余人,势力达洛川、绥德一带,不时与洛、白、澄、合等县官兵对阵,分庭抗礼,打富济贫。为严明军纪,樊约法三章:一不准奸淫妇女;二不准抢劫贫民财物;三对新老居民一律平等。樊部所到之处,翦除贪官污吏和土豪恶霸,处决陕北禁烟委员郝占义,博得贫民欢迎,称樊为“公道大王”。

民国5年(1916),樊与延安变兵马四连等联合攻打宜川,未及半日城破,樊军声势大振,断绝延安与关中要道,迫使陆建章部商震团离陕逃晋,配合陈树藩部逐陆建章出陕。此时,樊部已有枪支千余、战马数百,雄踞黄龙山区。民国7年(1918),樊为陈树藩军团长,守泾阳。2月,陕西靖国军围攻西安,樊被调回西安增援,倒戈树“靖国军”旗号,退蓝田转商洛,突袭潼关,击溃陈树藩之新兵旅。8月,樊被任命为靖国军第二路军司令。民国8年(1919)春,遭北洋军攻击,处境困难,樊与奉军许兰洲议和,樊军被编入许师,樊任第一支队司令,开赴河南。民国9年(1920),编入吴佩孚部任旅长,兼豫东镇守使。民国11年(1922),调往江西吉安,后入广东东江。彼时,樊向孙中山致意:“北伐时愿效前躯。”次年,军阀陈炯明攻穗,孙中山命樊援穗,樊获胜谒见孙中山。孙早闻樊勇猛豪放,以为是位彪形壮汉,不料竟是文雅书生,态度谦和,彬彬有礼,孙颇惊喜,对樊奖勉备至,任樊为“建国豫军总司令”。民国13年(1924)1月,樊出席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7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9名军委委员之一。民国14年(1925)进驻洛阳。

民国15年(1926)1月,樊军远征山西失利,退踞伏牛山,垦田种禾,养兵蓄锐,以谋持久之计。后至武汉,国民政府委以重任,令其秘密回豫,策应北伐。民国16年(1927)春,樊复打出“建国豫军”旗帜,蒋介石即派要员收编樊,樊指责蒋背叛革命,拒绝收编。5月,樊任反蒋的第8方面军总司令,23日下午,樊临前线视察,归途中,至许昌南门外,遇蒋机投弹,中弹身亡。

杨庚武(1898~1931)今子长县瓦窑堡镇人。自幼习文练武,膂力超群,民国12年(1923)入山西汾阳军校学习军事。民国15年(1926)毕业后在杨虎城部黑宪章旅任连长。民国17年(1928)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党员身份暴露,得孙蔚如帮助,逃离杨虎城部,返安定后作“土客”保镖,以开店为名蓄集力量。民国18年(1929)6月,杨庚武以“为黑子斌(即黑宪章)报仇”为名,联合“土客”保镖周维祺、野树林等,拉20余人进延长、宜川交界的后九天山寨,自任司令。后接受井岳秀部高双成收编,任高部团长兼师军事教官。高双成明委杨以重任,暗将后九天武装隔离,不久,杨部营长野树林回延安探亲,被高枪杀。营长王金奎见势不妙,带人马潜逃,被追毙。杨庚武如梦方醒,却无法脱身,幸得孙蔚如调其到西安受训,方脱离高部。杨至西安不久,即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刘志丹等晤面,后返安定招兵买马,图谋再起,数月内聚集兵士千余。民国20年(1931)4月21日晚,因部下告密,在清涧县黎家湾被国民党驻军抓获,解送延安,枪杀于延安东门外。

焦维炽(1910~1932)字炯亭,亦名维志、仲明,化名赵仪三,今子长县马家砭乡焦家河人。幼时人私塾就读,民国12年(1923)人陕北榆林中学上学。受魏野畴、李子洲影响,参加榆中“文学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学生自治会”,徒步至内蒙古等地传播革命真理。民国14年(1925)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10月,因反对陕北军阀井岳秀被开除学籍后,受绥德省立第四师范中共组织派遣,到延安省立四中边工作边学习,先后担任学生会主席、国民党肤施县党部执行委员。民国16年(1927)春,任共青团延安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0月,参加团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当选为团省委委员,受命以团省委特派员身份回陕北巡视工作,恢复团绥德县委,兼任书记。11月,在榆林建立共青团陕北特委,任书记。嗣后,相继恢复、筹建延安、延长、清涧、绥德、米脂、榆林、神木、府谷8个团县委和安定、镇川2个团区委。民国17年(1928)4月,他当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委员,负责青年工作。9月,在米脂参加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代表会议时被捕,押解榆林,12月获释。民国18年(1929)春赴西安,参与组建共青团陕西临时省委,任省委秘书兼宣传。民国19年(1930)7月,他当选为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先后任省委秘书长、秘书科主任兼省委秘密工作委员会主任,10月上旬,省委机关遭破坏,他主持省委日常工作。民国20年(1931),兼管中共西安市委工作。民国21年(1932)2月,以省委特派员身份至陕甘边巡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工作,后经省委同意,留驻游击队兼任政委。4月中旬,他和谢子长去甘肃靖远策划警备第三旅王子元部起义。5月5日,200余名官兵参加靖远起义,6月,起义官兵改编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3支队,焦维炽任政委。后因强敌围攻,被打散。6月上旬,辗转回到西安,8月4日,他在蒲城县晋王村召开党员会议,决定永丰、晋王两地于8月6日同时举行起义。8月6日,永丰起义爆发,维炽在战斗中被俘。敌连审3天,以金钱收买、升官利诱,继之动用酷刑,割舌剜眼,他宁死不屈,敌无计可施,于8月9日将其枪杀,抛尸井中。

李光明(1911~1933)原名李建堂,出生于延川县杨家圪台乡西沟村。民国16年(1927)在延川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加入共青团,任学生会会长。民国17年(1928)春参与延川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学潮,被校长开除,不久复学。秋,考入延安省立四中。民国18年(1929),陕北大饥,光明因家贫,留延川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学习并任团支部书记。7月上旬,区委发动普丰川、青平川农民抗粮抗捐,他发动学生闹学潮,配合斗争,被拘留并开除学籍。秋,再入校领导青年学生开展秘密斗争。民国19年(1930)春,由共青团转入共产党。民国20年(1931)2月,中共延川县委派他入西北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民国21年(1932)初结业后,省委派他赴彬县任游击队长。光明率领游击队活动于西兰和咸榆公路沿线。是年夏,李光明率领游击队在彬县、乾县交界地段设伏,他化装成阔佬,坐在路旁,一辆汽车开来,李光明大喊停车,挥手一枪,打爆轮胎,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游击队员立即冲出,包围车辆。李光明和队员们从乘客中查出离任回乡的国民党县长、团长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等人,缴获长枪和手枪各1枝,没收银元、纸币和所有布匹等日用品。是年深秋,李光明根据中共彬县县委指示,化装进西安城,把所购子弹、药品秘密运出西安。离开西安时,不料碰上曾被他拦截过的汽车驾驶员,10余名军警冲进旅馆,李光明拼命飞跑,被一位买菜大嫂掩护,摆脱追捕。西安脱险后,辗转来到照金革命根据地,红2团团长王世泰领他见刘志丹。志丹说:“听说有位红军闯荡西安,原来就是你,真是孤胆英雄!”经王世泰举荐,被任命为红2团骑兵连长。民国22年(1933)4月27日,率领骑兵连在甘肃宁县武乐一带作战,不幸阵亡。当地中共组织在建立政权后,将“花掌乡”改名为“光明乡”,纪念李光明。

4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走出了一批共和国将军,著名的有阎红彦上将。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延安籍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李玉,陕西省延长县人,解放军中将。1943年出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任陆军第21集团军副军长、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军事百科部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总参谋长助理。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霍毅,陕西甘泉人,武警中将。1948年出生,1968年入伍。历任武警新疆总队总队长、武警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武警部队副司令员。2005年7月14日晋升武警中将。

△张瑞胜,陕西延川县人,空军少将。生于1954年8月,硕士研究生。1973年12月入伍,历任兰空后勤部财务处处长、空军工程大学校务部部长、空军工程大学副校长、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生,陕西子长人,解放军少将。1959年3月生,曾任陆军军官学院政委。

△ 席 政,陕西安塞人,解放军少将。1956年4月生,曾任总装备部第26试验训练基地(陕西渭南)西安卫星测量控制中心司令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