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兵怕炮,老兵怕枪”。根据老兵讲述,在战场上一般死亡的,大多数都是刚上战场的新兵蛋子,而其之所以会死,主要是因为不会躲避炮弹,当敌人的炮弹打过来时,新兵只会怕的乱叫乱跑或是一动不动,即便是机灵的新兵也只是在他们喊趴下的时候,就地卧倒而已。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避免被携带强大杀伤力的武器染指。所以,多数时候,当敌人的炮弹轰炸几次后,大多数新兵都会成为一具尸体,只有少数新兵会存活下来。但老兵由于战斗经验丰富,一般都不会阵亡。其主要是因为,当敌人的炮弹轰过来时,他们会知道躲到哪里去。炮弹只会对一片区域简单轰炸的情况下,躲到散兵坑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散兵坑被人们称为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

其实炮弹炸裂的时候伤人并不是像我们平时想象的那样把人炸成肉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这么“荣幸”地被炮弹直接命中的,而是炮弹的战斗部的触发或近炸引信(不少高射炮炮弹都有无线电近炸引信)被激发点火,引发战斗部的爆炸,通过爆炸产生的飞溅的碎片来伤人,达到消灭和削弱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而飞溅的碎片都是朝天上飞的,就好象我们把石头扔水里飞溅的水花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一样,从没听说过几块飞溅的破片能像穿甲弹一样深深钻入地下,所以说这个时候你跳在散兵坑里会躲过飞溅而起的破片,尽管未必能免受伤害,但事实上生存几率会比站在地面上高70%上。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上过战场但是我感觉挖散兵坑十分有用,他可以在对方炮弹洗地时极大地减少士兵的伤亡。但是如果离得太近就算没被弹片炸到也会被冲击波震死或者震伤。

最佳贡献者
2

爬坑里总比爬平地上更有安全感。但是,有用没用,就看开炮的是谁了。


如果,你遇到的是土豪美苏。

(硫磺岛战役)一天打38550发炮弹,都是127mm+口径的舰炮。一发127的炮弹下去,坦克都能打碎。如果是406mm舰炮这样的大管子,一发炮弹1225 kg,别说散兵坑,就是战壕也给你打碎了。面对美军每平方公里1200吨炸药的火力覆盖,日军为了活命,都钻到地下坑道去了。

二战,时,苏联师级和军级以上配属的122mm和152mm榴弹炮,80mm以下的跟不要钱一样。德军也不差,每个战役都是几千门火炮对轰。柏林战役更是达到了巅峰:42000门(火炮和追击炮)对阵10400门。

苏联还有变态的喀秋莎火箭弹,柏林战役用了1531门。每个喀秋莎一次齐射可发射16枚132毫米口径的火箭弹。单枚杀伤半径在30米左右,在10秒钟内,可以制造16个直径60米的杀伤圆。为了对付坚固的火力点,喀秋莎还有310毫米火箭弹。

此时,散兵坑用来打伏击还行。但是,用来防御炮火攻击就很不现实了。

而且,二战时已经有了空爆弹。

找个坑趴下去更安全,是因为炮弹除了炸点几米直径的弹坑杀伤外,主要就是“溅射”伤害。趴下去,可以让你少受炮弹冲击波伤害。但是,如果是空爆弹,趴进坑里也没啥用了。

空爆弹使用无线电引信,可以在落地之前爆炸,实现真正的片杀伤,让躲在散兵坑的士兵面临灭顶之灾。

1944年底,美军榴弹炮就是用空爆弹袭击德军。美军评估,这次炮击威力提高了7倍。连巴顿将军都对这种炮弹给出很高评价,认为其将改变未来作战方式。

不过,有个坑,总比爬在平地上好多了。起码,自己心里会觉得更安全。而且,有时候由于阻击命令给的时间太紧迫,真没时间挖战壕,搞防弹洞。有些地形条件也不适合挖洞,所以,就只能靠散兵坑了,散兵坑连起来,就是简易战壕了。没有散兵坑,敌军炮弹炸出来的弹坑,也能用。

(简易战壕)

(专业的永固战壕)

上图是专业的战壕平面图,很少有直线坑道,就是为了预防炮弹落入坑道后产生的冲击波。而且,战壕都要配防炮洞,敌人打炮的时候,全部要进洞防炮,只留一个观察哨就行了。

就是钢筋混凝土的防炮洞,面对155mm榴弹炮的时候,也是有点心虚的。对于406舰炮,一般的钢筋防炮洞也没辙。除了山洞坑道,真没有太好的防御措施。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仅二战,就是以如今的战争环境来说,再来个三四五六战,散兵坑来躲避炮弹都是有用的。美国大兵现如今充当世界警察,打架的时候还会延续使用散兵坑。

士兵主动挖成的“散兵坑”就是一种单纯的士兵掩体,为了实现士兵在其中观察、射击、掩蔽,其散兵坑上并没有任何遮挡物。而且在战争中散兵坑可以有效的防护敌军的轻重火力、炮弹弹片、飞机的轰炸以及炮弹爆炸之后的冲击波。可以给单兵作战的士兵提供有效的防护。

其实在现代战争中,士兵主动挖掘散兵坑的情况非常常见,据了解,美军在世界各大战场上都会选择利用“散兵坑”给士兵提供有效的防护。所以总体来讲,像战场上出现的散兵坑都是差不多直径1-2米的大坑,待在里面还是相对安全的,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不仅是士兵主动挖的散兵坑,其实弹坑也是散兵坑的一种。据曾经参加过战争的士兵回忆说,很多情况都是利用弹坑来进行进攻和防守的。据了解,在战争中使用同一门火炮,相同批次的炮弹,装定在同一射击参数内,同一个炮手使用的同一种射击方式,连续会打出多发炮弹,对于发射的炮弹的着弹点就很难出现两发炮弹落在同一个落点的现象,而是分布在一定范围以内的,在力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射弹散布”。当然,如果这些火炮同时射击,在这样交叉的火力中,即便是再深的弹坑也很有可能被再次击中,但是如果是相对较深的弹坑,躲在其中还是能免于被炮弹冲击波击中的可能,毕竟炮弹落在同一个弹坑内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据了解,真正参加过战争的士兵,并不会在一个弹坑内待很久,因为弹坑是炮弹击中地面之后遗留下来的,在炮弹爆炸之后总会遗落一些炮弹的火药。

这样就很容易被之后战斗中爆发出来的火花引燃,以至于偶尔会在战场中出现士兵被火药灼伤的事情发生。所以在战争中士兵也同样会主动挖一些坑出来,这样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坑,分别就是“弹坑”和“散兵坑”。据调查之后显示,有一种“弹坑理论”,认为炮弹受到温度、风力、后坐力以及精度的影响,在概率上很难出现同一个弹坑被两发炮弹集中的可能,除非实在是太背了。

最后要说的是既然上了战场,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散兵弹坑只能相对降低伤亡的概率,并不能绝对保障战士的危险,所以,我们共同祝愿世界和平,华夏再无战事。

4

散兵坑到底有没有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散兵坑的结构,才能下结论。

散兵坑战壕不同,是保护单兵的防御工事,也就是说它的面积有限,只能容纳一个或者两个人。

散兵坑的形状是环形的,深度一般在4英尺(1.2米)左右,宽度为2.5英尺(约80厘米)左右;总之要保证士兵在里面能够有效使用武器,进行自卫或者攻击。

而且散兵坑的底部要有一定长度的排水沟,不然要是遇到降雨,士兵就会变成泡面。

除此之外,在坑的底部,应该挖一个深度不低于50厘米,角度在30度左右的管状洞,以便于在对方手榴弹落到坑里的时候塞进洞里,手榴弹爆炸产生的碎片就不能对人产生伤害,可以起到保护士兵的安全作用。

因为在这时候,由于坑的面积有限,弯腰拿出冒烟的手榴弹,肯定没有顺手塞进洞里速度快。

而且挖出来的土,还能把它分布在散兵坑的前方,在士兵射击的时候,起到依托武器的作用。

如果时间来不及,散兵坑的就不挖那么深,根据深度不同,散兵坑可以分为卧姿散兵坑;跪姿散兵坑;我们上面说到的是站姿散兵坑。

散兵坑在士兵射击的时候,保护作用最明显,因为胸膛和下半身则在处在掩体下,这就极大地减低了中弹风险。

散兵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敌人坦克过来的时候,能够防止被坦克碾压。

散兵坑到底能不能防止炮弹?

我们知道,枪弹从很小的角度射击的,士兵在散兵坑内肯定非常安全,会大大减少伤亡。只要蹲下去,身体不暴露在坑外,子弹不会射中士兵。

炮弹虽然从高处射来,但是落地的时候,才会产生弹片,弹片的轨迹是斜着是向四周,也就是先向上然后落下的,散兵坑里的战士,被向上时的弹片击中的可能性不会存在。

所以说当敌方打炮的时候,只要及时卧倒或者蹲下,散兵坑还是比较安全的。

如果是击中散兵坑的是落下的弹片,它的速度就会衰减,威力大大降低。即使被弹片击中,对士兵的伤害也会降到最低。

在战场上,即使没有散兵坑,在敌人炮弹袭来的时候,指战员也要高喊一声“卧倒”,道理就是如此。

由此可见,散兵坑在防御弹片的时候,还是能对士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的。

不过散兵坑对士兵的保护程度,取决于散兵坑的类型,如果你挖的是卧姿散兵坑,则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掩体内的士兵身体暴露部分增加,被弹片伤害的可能性增大,但不管怎么说,都比弹片向上击中时的伤害要小。

也就是说,散兵坑挖得越复杂,对士兵起到保护作用越大;但是散兵坑越复杂,需要的时间越长,在实战中留给士兵挖坑的时间并不多。

由于携带重量有限,一般的工兵铲在短时间内根本挖不出一个理想的散兵坑,尤其遇到坚硬的土质,速度就更慢了。

不过随着科技进步,部队装备水平也大大提高,现代战争中,就不需要再用人工挖掘,而是采用爆破器材来快速构筑单兵掩体。

比如我军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研制成功采用炸药爆破方式的制式爆破器材——GBP130型掩体爆破器,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为单兵构筑跪姿射击掩体,并且在步兵和空降兵广泛装备。

不过任何类型的散兵坑,也对付不了直接落下的炮弹。也就是说炮弹击中了散兵坑,或者炮弹落在了散兵坑很近的地方,坑内的士兵还是有生命危险。

想要对士兵进行更有效保护,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散兵坑上加一个盖子,也就是说加个一块弧形的钢板,但这又不是那么现实。

如果战场散兵坑附近,恰好有车辆或者坦克的残骸,或者是弹药箱一类的铁板,倒是可以因地制宜,给散兵坑加一个盖子。

总而言之,散兵坑可以一定有效抵御炮弹产生的弹片的袭击,但对直接落下的炮弹无能为力。

5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感觉到的是心酸,而且还是那种无力的心酸。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听你这意思,你是想说没用?”

那倒不是!俺想说的是,这散兵坑的作用,得看时间段。如果是在二战的时候,您要是想躲避炮弹的攻击,这散兵坑确实有用,但二战结束之后,散兵坑在对抗炮弹攻击的时候,这就有点有气无力的感觉。

大家伙要是不信的,俺举个例子,您体会体会。

这个事,俺也是在网上看到的,但他很能说明一个问题。

话说有一个军事院校,请来一位老爷子,六十多岁了,那身子骨硬朗的很,一瞅那样子,就知道这就是一员老兵。

老兵的身份不知道,但听那口音应该是山东人,但和彪悍的山东人不一样,一米六的小个。

但人家真站到你面前,你一点轻视的心里都不会产生,就是那种气场吧,说不上来,真就不一样。

老爷子给大家伙讲战术动作。按照老爷子的意思,这动作虽然简单,但必须学习到位,这东西如果练习到位,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不经过大脑,直接就上,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很可能把你从阎王爷的手里拉回来。

那么接下来老爷子就给大家伙演示。

“咔咔!咔咔!”就这么开始进入行军状态,

大家伙正瞅着呢?老爷子突然就吼了一声:“卧倒!”就这声音中气十足,就跟那小喇叭怼着耳朵眼的吼。

要是咱一般人还没反应过来,愣神的功夫,老爷子脚尖点地,身子先前这么一扑,就跟那箭一样射出几米远,“啪!”的一声,这身子直接就砸到了那演讲台上。

我去!真帅!一个卧倒都能做成这样!咱看电影,电视剧,那都是直接爬在地上的,这简直就是误导,压根就不是那回事。

当然为嘛要跳这么一下?他没说,但俺自己个琢磨了一下,大家伙感觉对不对。

首先这是行军队列,您这就地卧倒,所有人这都团在了一块,这一炮下去,这有可能一锅端,所以跳这么一下,是为了形成一个分散的局面。

在有一个,这炮弹打过来,他的攻击不仅是弹片攻击,也有声波攻击,而这声波攻击的范围比较大,再加上爆炸产生的攻击波,这玩意不是均匀的,不是那种一圈一圈的,是那种叠加起来的心电图一样,您这么一跳,整个身体至少保持在了一条线上,避免这身体被上下不均匀的声波产生撕裂。

这就是俺能所想到的两点内容,也不知道对不对,有懂的可以在下边讨论一下。

老爷子这个动作那是经过战场验证的,这样的战术动作保命概率是很高的。

但老爷子,在朝鲜战场上,头一次遇到美国人丢下的两千磅的炸弹,一个连,整整一个连,能够再重新站起来的不到十个人。

老爷子就其中一个。

用一句话咱就可以解释这事,卧倒的不一定能够活下来,但不卧倒的一定阵亡,这是一定的。

那么如果,俺说的是如果,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散兵坑,这个伤亡是不是就能少一点呢?

而这件事当中的老爷子,还没有进入战场就被迫撤了回来,部队进行补充。

后来老爷子进入军校,报考的就是高炮学院。

所以散兵坑很重要,但这仅仅是遇到了普通的炮弹。

非普通炮弹

大家伙也知道,美国人单单凭着这些个东西,压根就打不赢咱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军人。

既然打不过,他们就在炮弹上下了功夫,没有无耻的只有更无耻的。

他们动用了近炸引信,估计大家伙不明白这是啥玩意,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空爆弹。

过去一般的炮弹,砸地上才引爆,而这空爆弹是临空就炸了。

那么他的不同之处在于,砸地上的,这碎片形成一个漏斗状,向着天空飞射,而这空爆弹,因为是临空爆炸,所以他是碎片是到漏斗状,向着地面直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咱在用老办法躲避炮弹,没有防空洞,基本上是个死。

据朝鲜战争的老兵回忆,咱头一次遇到这种炮弹的时候,还是按照老办法,卧倒或者藏在反斜面,那临空爆炸的空爆弹,没有在地上形成弹坑,而是像犁耙一样把大地犁了一遍又一遍,那真叫寸草不生。

没有进防空洞的,都找不到了。

痛!岂止是个痛啊!咱真的啥都没有,唯一的重火力,就是几挺轻机枪外加手榴弹而已。

是那些个叔叔们不愿意进入防空洞吗?不是,他们是想等着炮火一结束,能够很快的进入阵地,防止美国人突入阵地,再想夺回来,还得丢下几条命啊,不值当。

武器不行,咱只能动脑子,至今美国人提到夜晚都怂,夜战综合症这是美国人战后长期以来的阵痛。

当时咱要是有这炮,就算是白天,美国人也别想嘚瑟。

当然武力不够,咱智力来凑,他的炮弹厉害,咱也不能认怂不是,老办法对付新炮弹。

猫耳洞成为了躲避炮弹的好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用炮弹几乎把山头销掉了,以为上面不会在有活人的时候,但他们再次进行冲锋的时候,无情的子弹还是会朝着他们的脑壳射击,不停的射击。

“不!为什么?为什么上面还有人?”暴怒的美国人,问出这个问题的可不止一个。

他们不明白,中国人受够了,咱们可不想,你们在咱们头上丢一两颗炮弹,外带两句恐吓,就能撕掉咱们的自尊。

不!绝不!那个时代已经画上了句话,而且还被咱打上了不合格的标签,那个时代不会再上演了,耻辱有一次就够了,不能让他再来一次,所有中国人是不答应的。

尊严向来都是打出来的。

就算一个人守着阵地,“向我开炮!”的呐喊,重来不会停下来。

只要有一个人活着,阵地上的子弹,就不会停下来,永远不会。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会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呢?不是咱们怕他,是咱们认为有了这玩意,敌人就不会在拿这东西恐吓咱们了。

就现在,咱说咱家的火炮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去。

那么如今咱也变成了,当年咱最讨厌的样子了,各种粗管子,细管子,大管子,小管子,从上边一直武装到了下边,您就说吧,啥地形,咱就带啥管子!

至于美国人强加给咱头上的空爆弹?咱早就有了,而如今这种炮弹,美国人感觉威胁不到人了,所以满世界的去卖。

那么现在面对炮弹的攻击,如果步兵没有防护,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但散兵坑这东西,也不是说绝对没用,聊胜于无,也许有个万一呢?

毕竟钢盔这东西,也仅仅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保护士兵的头部,但也得戴。所以散兵坑有用,但用处和最开始比,小了很多。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6

这不光是二战啊,现代也有用啊

上边这个图是英国25磅榴弹炮(87.6mm)高爆弹的杀伤图,那个百分比是在这个区域内人员的死亡率。虽然图中没有显示散兵坑人员的伤亡率,但至少可以看到炮弹冲击波和破片都是斜上方散的。只要卧倒或者蹲在散兵坑里,就能很大程度的减少爆炸冲击和破片带来的伤害。

假设说战力情况下死亡率是100%,那么趴下则降低到了1/3,如果是站在堑壕中(开火姿势)则降低到了1/15-1/50,如果是蹲在堑壕中则降到了1/25-1/100。


所以,挖散兵坑无论是降低直射伤害还是破片伤害,都是个非常行之有效、且简单的方法

7

散兵坑用来躲避炮弹是有用的,但也是没用的,因为可以减少死亡率但是并不能说躲进散兵坑炮弹就炸不到了。

下面我们就仔细了解一下吧。

散兵坑

简单进行了解之后,我们就会对所谓的散兵坑有一定的了解了。散兵坑是对单兵起到防护作用的一种防护工事。对于敌军的轻火力武器飞机进行低空扫射甚至坦克碾压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散兵坑一般分为单兵或者两人的散兵坑两种。而且正规的散兵坑对于挖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必须有排水沟和防手榴弹的弹槽,这样可以将积水排出坑外,并且还能够将敌人投入弹坑的手榴弹踢出坑外。

根据对越战争中的老兵回忆,在战场上有一个不成规定的规定,就是必须要挖散兵坑,哪怕赶到阵地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也要花五分钟挖出来一个散兵坑,可见散兵坑到底有没有用了,至于散兵坑是谁发明出来的,个人猜测是在战争中根据炮弹坑而想出来的吧。

因为炮弹坑是一种天然的掩体,当时的士兵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躲进炮弹坑里面,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后来没有炮弹坑了,士兵们可能就会自己挖出来一个类似于炮弹坑的散兵坑,这样就能起到一些保护作用了,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一起把散兵坑加深然后连同到一起,这样就能够成为战壕,减少非作战时间的浪费。

为什么说散兵坑有用

从图片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散兵坑一般是可以让士兵的身体和地面持平或者凹进地面,这样一来,躲进散兵坑里面,相比较匍匐在地面上来说,能减少被前方平行射击过来的子弹打中的风险。

再有一般在二战时期,战斗机有两种功效,其一是高空投弹,也就是飞到敌军阵营上空,将携带的炸弹扔下去,这样精准度更高,增加杀伤力,可以根据飞行员观察之后再投弹,另一个作用就是机关枪扫射,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机关枪扫射都是低空散射,并且有一定的角度,如果躲在散兵坑的边缘,并且和机关枪扫射成一定的角度,是有很大的几率能够躲开子弹的,再加上天然的防护层--土壤,也能够成为自主掩体。

而题目中说的散兵坑躲炮弹,我说的有用是指,对于落在散兵坑外的炮弹,能够有效的减少炮弹的杀伤性。因为炮弹在爆炸的时候产生的杀伤力主要是依靠着炮弹爆炸瞬间所产生的热能,冲击波以及炮弹碎片伴随着炸起来的碎石子等等。在上面的伤害方式里面,冲击波以及弹片和碎石子只能杀伤在散兵坑外的士兵。

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平原上站立,在他的附近有一颗炮弹爆炸,虽然产生的热能因为距离的原因不能对他产生什么伤害,但是产生的冲击波以及随之而来的弹片依然能够对他造成有效杀伤。

而躲在散兵坑里面的话,炮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在遇到厚厚的泥土,渗入其中之后,杀伤力会大打折扣,甚至被泥土直接化解掉了。

为什么说也没有用呢

炮弹在二战期间,可以说是杀伤力最大的一种攻击方式,而进行炮击的时候,是大面积的无差别攻击。而且火炮的瞄准范围是可以确定的。因此炮弹在对目标区域进行打击的时候,大部分的炮弹会落在一块较小的区域内。

每一块区域,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内,都有可能被炮弹击中,甚至在同一个炸点会落下两三枚炮弹,而有的地方可能一发炮弹都不会落下。

即便躲进炮弹坑中,也有可能被第二次落下来的炮弹击中,更何况自己挖的散兵坑了,因此在地方进行持续性无差别炮击的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坑里,被炮弹击中的概率和在外面平地上被击中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说是没用的。

结语

所以说,在二战的时候,散兵坑对于溅射而出的炮弹碎片碎石子以及产生的冲击波有一定的阻挡效果,但是并不能躲避炮弹的轰炸,谁也没办法保证,躲在散兵坑里面,就不会被炮弹炸到。


关注小太阳,每天给你不一样的历史体验。

8

散兵坑可躲避炮弾在散兵坑周边爆炸后的弹片杀伤.但炮弹正好落在坑里的话.那就哈哈了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火炮的杀伤效率远远超过了步枪和机枪。根据战后的一些数据统计,二战中有60%左右的士兵伤亡都是由火炮造成的,可以说火炮是二战时期的“头号杀手”。为了躲避炮弹的袭击,二战时期的士兵都会在战场上挖散兵坑。散兵坑属于一种简易的工事,一般散兵坑能够容纳一到两名士兵,士兵们躲在散兵坑中射击,同时也依靠着散兵坑躲避炮弹和子弹的攻击。

散兵坑对防止炮弹的攻击有很强的作用,炮弹杀伤士兵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这种冲击波能够震碎士兵的内脏,将士兵的身体撕裂。即使士兵没有位于爆炸的中心方位,也仍然无法躲过冲击波的攻击。不过冲击波都是横向扩散,如果士兵躲藏在散兵坑里面,就能够依靠着散兵坑抵消掉大部分冲击波的威力。

第二种方式是爆炸产生的碎片,炮弹碎片是火炮最主要的杀伤方式,炮弹在爆炸的时候会释放出来大量的碎片,这些碎片的形态各异,比子弹的杀伤力更强。因为炮弹碎片的杀伤范围极大,杀伤的威力也比较大,只要士兵位于炮弹碎片的攻击范围内,基本上都会被炮弹的碎片击中。而士兵躲在散兵坑里面,则能够有效地躲避炮弹碎片的攻击,即使士兵被一些威力巨大的炮弹碎片击中,炮弹碎片在穿透泥土后威力也已经大打折扣。。

第三种方式是爆炸产生的巨响,因为爆炸的声音比较大,在爆炸中心的人即使没有被冲击波和弹片击中,也会被爆炸产生的巨响震死。因为散兵坑没有隔音的能力,如果炮弹落在散兵坑附近,散兵坑内的人仍然会受到炮弹爆炸产生的巨响的伤害。总的来看,散兵坑能够防御住炮弹爆炸的大部分伤害,有效地保障士兵的生命,因此士兵在作战的时候挖散兵坑,肯定有躲避炮弹的作用。

10


从这张各种口径炮弹爆炸后所形成的弹坑尺寸来看,散兵坑没啥用处,就算不被掀起来的泥土活埋了也会被强大的震荡波和冲击波震死。

而打过来的炮弹杀伤形式出来触地爆炸外,还有空爆弹,就是炮弹在距离地面20米左右无线电或者电子引信引爆炸药形成高密度的弹片雨对地面目标进行覆盖,如果是有遮盖器材的散兵坑可以抵挡大部分的弹片,要是没有的话密集的弹片杀伤率是惊人的!

散兵坑顾名思义就是在野战环境下的一种单人或者双人隐蔽简易工事,它的作用是防子弹/弹片和坦克碾压。
二战期间苏军步兵教材中教怎样挖握姿散兵坑的插图。

散兵坑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立姿的,士兵躲在散兵坑里只是将上半身(胸部以上)露出,防御当中可以减少受弹面;另外一种是卧姿的同样也是起到减少受弹面的作用。

立姿散兵坑,坑口周围还可以布置一些沙袋,这样胸部也会受到相应的保护,只有肩部往上露出,在200米之外目标很小很难击中。对没有重武器的进攻一方来说,密集的散兵坑目标是很难逐一清除的。

但散兵坑害怕的就是密集的火力覆盖,因为这种临时的工事不可能坚固,一阵火箭炮来袭根本就是连人一起被掩埋,当初研制火箭炮的目的之一就是大面积毁伤简易工事的。

所以,散兵坑至多可以防轻型迫击炮/掷弹筒这类的轻型炮弹,对大中型口径的火炮和火箭炮没有防御的能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