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从政权诞生,直到消失在历史舞台,其继承制度一直在“传子”与“传弟”之间摇摆。大多数时候他们“传子”,在个别阶段“传弟”,呼韩邪单于临终前,确立了“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了77年。
呼韩邪单于就是王昭君的丈夫,不过他在迎娶王昭君之前,就已经妻妾成群。按匈奴的习俗,呼韩邪有五位地位最尊崇的“阏氏”,分别是:第一阏氏发妻乌禅幕之女、颛顼阏氏(乎衍王大女儿)、大阏氏(乎衍王小女儿)、第五阏氏、宁胡阏氏(王昭君),五位阏氏生九子:
- 长子:铢娄渠堂,生母乌禅幕女儿,早亡;
- 次子:雕陶莫皋,生母大阏氏,复株累若鞮单于,王昭君第二任丈夫;
- 三子:且糜胥,生母大阏氏,搜谐若鞮单于,王昭君第三任丈夫;
- 四子:且莫车,生母颛渠阏氏,车牙若鞮单于;
- 五子:囊知牙斯,生母颛渠阏氏,乌珠留若鞮单于;
- 六子:舆,生母第五阏氏,呼都而尸若鞮单于;
- 七子:乐,生母大阏氏,未即位早亡;
- 八子:咸,生母大阏氏,乌累若鞮单于;
- 九子:伊屠智牙师,生母王昭君,被杀害。
乎衍王的两个女儿最尊崇,大阏氏生四子,颛顼阏氏生二子,其余三个阏氏各生一子。其实呼韩邪单于一共有二十多个二子,参照汉人嫡庶之分,这九个儿子算嫡子,有继承权,其余的儿子们是庶子,没有继承权,所以史书未加记载。
九个儿子中,长子早亡,剩下八个儿子该传给谁呢?如果按中原“嫡长子继承制”,雕陶莫皋是毫无争议的继承人,可匈奴继承法统不严格,而且呼韩邪有私心,他最喜欢颛顼阏氏所生的第四子“且莫车”。
不巧的是,呼韩邪娶王昭君后才两年就挂了,那时候且莫车还未成年,根本镇不住草原群狼。颛顼阏氏也害怕儿子坐不稳汗廷,提出由雕陶莫皋即位。呼韩邪思量再三,留下遗嘱:由雕陶莫皋即位,此后实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很显然,呼韩邪采取了折中措施,希望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早晚把汗位传到心爱的四儿子手上。孰料,正是这个极不成熟的方案,给匈奴的政治带来隐患,最终走向了再次分裂。
在“兄终弟及”的护航下,汗位终于来到且莫车手上。可且莫车仅仅坐了四年汗位就死了,于老五囊知牙斯接班。
囊知牙斯即位后,按照规矩立老七“乐”为左贤王。左贤王相当于太子,法定继承人。为何跳过老六“舆”了呢?因为老六的母亲地位低,顺位只能靠后。不过,“乐”还没等到接班的那一天就挂了。
此时囊知牙斯的汗位也坐稳了,弟弟怎么也不如儿子亲,于是他宣布立儿子苏屠明为左贤王,等于明确宣布,“兄终弟及”废止了。
囊知牙斯这么干,眼巴巴等着即位的老八“咸”不干了,他接受了王莽的册封,加冕“孝单于”,直接跟五哥杠上了。
囊知牙斯死后,苏屠明没能即位,他被两个人挡在了汗位之下,“咸”如愿以偿,成了“乌累若鞮单于”。谁这么牛呢?须卜当和须卜居次云,一对夫妻。须卜家族是匈奴的贵族,他的妻子“云”不是别人,正是王昭君与雕陶莫皋的女儿。
原来王昭君与呼韩邪生下一子伊屠智牙师后,按照匈奴风俗,再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生二女,长女居次(公主)云,次女名不详,嫁于“当于”家族。
“云”和她的丈夫须卜当,是汉匈和平的重要人物,他们在王莽的支持下,再次恢复了呼韩邪单于的遗嘱,遵循“兄终弟及”。我估计,他们的算盘应该是,最终汗位要传给老九,“云”的弟弟兼叔叔伊屠智牙师。
不料风波再起,“咸”去世后,“舆”即位。按照规矩,“舆”应该立弟弟伊屠智牙师为左贤王,可这家伙不光不立弟弟,反而杀害了他。可怜伊屠智牙师等了五十多年,等到的却是杀戮。
“舆”为何这么大胆?因为那时候“云”和须卜当都死了,中原已经进入新朝灭亡后的混战,对匈奴已经失去了控制权。
杀了合法继承人后,“舆”立自己的儿子为左贤王。不过,“舆”的举动遭到了家族内部的反对,囊知牙斯的另一个儿子“比”跳出来:按“兄终弟及”该轮到九叔伊屠智牙师,即便九叔不在了,我作为前任单于的儿子,才是合法继承人,你凭啥立你儿子为继承人?
这就是“兄终弟及”的恶果,哥六个轮流坐庄,当兄弟们都死绝了以后,该把汗位传给谁的儿子?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那怎么办?凉拌,开打,抢!
“舆”死后,他的儿子蒲奴单于,与自立的“比”打得昏天黑地。最后蒲奴单于逃往漠北,称“北匈奴”,“比”归顺东汉,称“南匈奴”。“比”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性,盗用爷爷的称号,亦称“呼韩邪单于”,史称“呼韩邪二世”。
从那以后,匈奴再也没有统一,直到走向灭亡。
问题来了,中原文化已经给匈奴人做出了范本,证明“嫡长子继承制”要比“兄终弟及”更可行,为何他们不学习采用呢?除了单于们个人的私心作祟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
中原汉民族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才形成,之前也一直在“传子”与“传弟”之间摇摆。
客观讲,“嫡长子继承制”不是最好的制度,仅是“最不坏”的制度,它以死板的方式,严格界定了“嫡庶之分”,“长幼之别”,从法理上杜绝了皇室内部对最高权力的觊觎,对政治稳定产生了奠基性作用。
这种制度只能说守住了“下限”,放弃了“上限”,避免了继承中的争斗,可是继承人的素质,肯定不是最优的。这就是清朝以秘密立储,把“立贤”放在首位的原因。
中原文化对“嫡长子”的自身缺陷,有其制度性的弥补,而匈奴这个文化荒漠的民族,靠什么弥补呢?他们崇尚暴力,缺少文化的融合性机制,这就是当初呼韩邪不敢直接传位且莫车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不是一个孤立的法律,它是《周礼》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原有一整套法律体系,保证“嫡长子继承制”的实施。
匈奴呢?学了个皮毛,四不像!比如,中原的“嫡系”,是指“嫡妻”所生的儿子,在礼法中,嫡妻只有一位,其它都是庶妻。匈奴完全是凭产于个人喜好,以及妻妾的家族势力设定,可以有一堆嫡妻。比如呼韩邪单于,至少有五位阏氏,再比如满清前期,皇太极有五位大福晋。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位阏氏的儿子都是嫡长子,都可以在汗位面前秀秀肌肉。所以,匈奴的所谓“嫡系”,其实是很虚的,支撑不了“嫡长子继承制”。
匈奴的继承制度,说到底还是要拼继承人的实力,这跟草原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有关。游牧民族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他们必然是一个崇尚掠夺,崇尚武力的民族。
生存环境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环境。假如把中原人放在草原,其结果必定跟匈奴人无二。也就是说,匈奴人的继承制度,是没法照搬汉文化的。
举个例子,呼韩邪的大阏氏和颛顼阏氏为何这么牛?因为她们的家族牛,乎衍家族控制了整个匈奴左路,对匈奴政权的走向,有绝对话语权。这种部落武装反制王庭的格局,跟夏商时期接近,还不具备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条件。
所以,匈奴的继承制度,只能保持“匈奴特色”!
说到这,我们应该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脱离客观环境,所有照搬别人的做法,必然会让自己的民族失去养分,也必然走向衰败。因此,生活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有高度的民族自信,而不是一味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