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帅,不然为何有“貌似潘安”的说法呢?
帅得令女生尖叫
潘安是魏晋时期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常坐着马车,带着一个弹弓,从洛阳的大街上穿过。街上的美女们每次见到,都会因潘安的帅气而情不自禁地尖叫。
一听说潘安来了,不论老妇、少妇、美女、丑女,都不约而同地拥来观看。那情形,要是放在今天的话,想必要造成交通堵塞了。
甚至,有的女人为了把潘安看个够,自发地伸出手,牵在一起,把潘安的马车团团围住,一边欣赏一边惊叹。
为了表示自己对潘安的仰慕之情,许多人开始购买鲜花、水果等向潘安的车上投去,直到潘安的马车无法承重才慢慢散去。这要是放在今天,潘安开个直播的话,估计观看的美女们也会争先恐后地打赏。
因此,潘安的每一次出行,对于洛阳的女人们来说,不亚于渡过一次狂欢的节日。
潘安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到的殊遇,让同龄才子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于是,潘安的一位好友,名叫左思,也就是写《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的那位仁兄。
左思虽然才艺过人,但若论长相,却比较谦虚。但是渴望受到妙龄女子的追捧和爱慕,是每个男人都想要的。
左思经过左思右想,他也模仿潘安的打扮,带着弹弓、坐着马车到洛阳街头招摇过市,然而街上的女人见了,认为他是丑人多作怪,于是,口水、鞋子、臭鸡蛋一齐向他抛去,结果左思被弄得抱头鼠窜。
痴情、专一的帅哥
潘安的祖父叫潘瑾,曾任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叫潘芘,是山东琅琊内使。因此,潘安是出生在一个有名有姓的儒学之家,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被四邻八乡誉为神童。
潘帅哥12岁那年,桃花运就来了,他被父亲的好友杨肇看中。潘安的这位准岳父杨肇,是晋国的荆州刺史,是当时全国最富庶地区的一把手。
他第一次见到潘安时就喜欢得不得了,于是顾不上潘芘地位比自己低很多,执意让潘安和自己10岁的女儿订婚。
不过,由于后来杨肇被东吴陆机打败,这门婚姻就再也没给潘安带来什么好处。订婚之后,毕竟彼此都是小孩,只能随父母一起生活,所以他们一两年都很难见上一面,也就是属于一订婚就两地分居的那种。
潘安到了19岁时,由于家庭的原因,不得不离开洛阳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琅琊,与未婚妻的距离就更加遥远了,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从此,两人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了十年,这十年中,山东琅琊也不缺美女,面对二十几岁才貌出众却孑然一身的潘安,顿足呼号追在后面的淑媛美女不知几何,但潘安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心一意痴情地为未婚妻苦苦守候。
公元275年,29岁的潘安终于结束了与未婚妻的爱情长跑,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成了婚。
婚后的日子温馨美满,杨氏相夫教子,潘安做官习文,堪称那个时代的“和谐家庭”。于是,“潘杨之好”一词成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通称,并沿用至今。
公元298年,也就是“潘杨之好”的第23个年头,杨氏撒手人寰,17年的相思之苦、23年的美满生活从此划上了句号,老帅哥潘安肝肠寸断,整日以泪研墨,将满腹哀思寄于笔下。
据说,当潘老帅哥的一系列悼念亡妻之作在洛阳传开后,无数仰慕潘安的女子无不争相传抄,捧读之后号啕大哭。更有甚者,再次对潘安扬起手中的鲜花和水果,说媒提亲者也纷至沓来,但潘安不为所动,始终没有婚娶。
为官时的潘安
潘安在32岁那年,到河阳任县令。上任之后,他发现河阳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却是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耕种,但当地老百姓却非常穷。
他根据古人治理山水的经验,同时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带领百姓种上桃树、李树,不但绿化了荒山,秋天的时候还有果子可以收获。
他还引导百姓在田间地头、自家小院等地方,多种些桃李或者花卉。春天的时候,河阳县内绿树成荫满园花开。于是当地百姓称他为“花县令”、“一县花”。河阳县也因此得了“河阳满县桃”、“河阳一县花”的美名。
潘安还发明了一个解决民事诉讼的专利——浇花息讼!
他在河阳任职期间,在自己的花园里也栽了许多桃李树,在园内挖了一口水井,每天工作之余,就到花园里打水浇花。
当时县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因民事纠纷而闹上公堂的人,让潘安不胜其烦。一次在浇花的时候,他突发奇想,命人专门做几只尖底的大水桶放在大堂上。
某次,有两人因一件小纠纷闹上公堂。潘安分别给原告和被告一根扁担和一个尖底水桶,令他们去园子里打水浇花。
起初,两人互相赌气,不愿配合,但在衙役的监督下不得不互相协作。由于桶是尖底的,打水时必须一人扶桶,一人盛水。浇花的时候也是一人扶桶,另一人浇水,必须配合。
两人来回浇了好几趟,逐渐由最初的被迫配合变成了自然的默契,等花浇完,两人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然后潘安把两人叫回公堂,询问还需要打官司吗?两人低头不语,都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时,潘安才开始替他们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指出各自的不对,让双方互相检讨,各让一步。
在后来的民事纠纷处理中,潘安的浇花息讼法竟然屡试不爽,老百姓也喜欢上了这种不打板子不上刑的断案方式,对他推崇备至。
潘安离任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花园旁边的一个小村子改名为“花园头”,把打水浇花的水井称为“潘安井”。
孝顺的帅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潘安孝敬母亲的故事,有的故事还被写进了著名的《二十四孝》和《晋书》里。比如: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籍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这是某个版本的《二十四孝》里,关于潘安“弃官奉亲”故事后的赋诗。
故事讲的是潘安在河阳任上时,父亲去世,潘安便把母亲接到自己的任所侍奉。潘安被调任长安令时,他也带着母亲一起生活。后来,母亲生病,想回故乡颐养天年,潘安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便打算辞掉官职,随母亲一同返乡。
当他向上级递交辞呈的时候,上级再三挽留,说你是难得的好官,怎么舍得丢下拥护你的百姓呢?
潘安回答说:“我如果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遵从母亲的意愿,那算什么孝顺儿子呢?如果连孝顺自己的母亲都做不到,那又如何能当好一个父母官呢?”
上级被他的孝心感动,于是批准了他的辞呈。
回乡后,虽然母亲的病好了,但是不做官没有俸禄,家庭没有经济来源。于是潘安自己耕种劳作,种田卖菜,还在家里养了几头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他在《闲居赋》中这样写道: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可以想象,一个根本不懂农事的读书人,靠种地养羊来维持家庭开支、赡养母亲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受牵连遭灭顶之灾
在家侍奉母亲的潘安,或许仍然抛不开对官场的依恋,曾经的一身傲骨、才能出众,在饱尝宦海艰辛后,学会了趋炎附势。
于是,潘安一边孝顺母亲,一边又活动于皇后一党及权倾朝野的贾谧与石崇等官员之中,还加入了贾谧支持下成立的“金谷二十四友”文学沙龙。在屠刀与前程的双重作用下,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潘安与石崇经常对贾谧望尘而拜。
公元299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愍怀太子不是贾皇后亲生,对贾皇后、贾谧专权深为不满。贾皇后及贾谧明白,一旦太子继位,贾家必有灭顶之灾。
于是,皇后、贾谧等秘谋,将太子废为庶人。太子被废后,西晋的“八王之乱”便开始了。
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彤带兵打进了皇宫,将贾皇后贬为庶人,同时剿灭贾谧的同党。
司马伦入朝后,自封相国,重用孙秀(曾是琅琊杂役,不被潘安喜欢,时常被潘安羞辱)为中书令,掌握生杀大权。有一天,潘安碰到了孙秀,试探着询问孙秀:“你还记得当年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吗?”语气本来有讨好的意思,但是孙秀却冷冷地回答:“藏在心里,怎么会忘?”这句话让潘安不寒而栗。
政变三四个月后,潘安就被孙秀以谋反为由诛灭三族。正当潘安快被行刑时,潘安八旬的老母亲也被押上了刑场。见到老母亲因自己而被牵连,潘安不由得悲从中来,心中千言万语,却又泣不成声。
潘安死后的第二年,齐王司马冏起兵诛杀了司马伦、孙秀等,潘尼(潘安侄子)这才将潘安葬在潘家祖墓,碑上刻字:给事黄门侍郎潘君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