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众所周知,开封地势平坦,四周无险可守,在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据的情况下,开封与强大的契丹铁骑之间只有黄河一道屏障,根本挡不住契丹人。赵匡胤行伍出身,精通兵略,肯定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定都开封也是无奈之举,主要原因有三点,分别是禁军、漕运、晋王!


1、庞大的禁军

唐朝亡于藩镇,这是不争的事实,藩镇割据的核心在于地方节度使的军队实力超出朝廷掌握,枝强干弱。因此自五代开始,虽然藩镇继续导演王朝更替,但是每一个新上位的王朝都会重视禁军建设,即加强禁军,削弱地方武装,从而达到中央掌控地方的效果。

这一措施在宋朝达到巅峰。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地方只保留民团,边境保留必要的守卫部队,其他军队全部集中在开封周边,成为朝廷禁军。宋初禁军数量约60万出头,经过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发展,到了宋仁宗时期达到巅峰,约140余万。宋徽宗时期,禁军还有80多万,所以才有林冲80万禁军教头的头衔。

禁军不事生产,全部要依靠朝廷供粮,加上随禁军定居的家属、开封城内的百万居民,光靠京畿周边的税粮根本无法满足,就必须依靠漕运来收纳天下之粮。而在漕运之争中,洛阳输给了开封!


2、无与伦比的漕运优势

其实关中缺粮从隋唐时期就已经显现了,唐高宗时期就经常从长安前往洛阳“就食”,后来干脆呆在洛阳不走了,武则天迁都洛阳,唐玄宗开元年间都是在洛阳办公等等。

五代时期,后梁建都洛阳,随着中央禁军增多,洛阳也感觉吃力,漕运跟不上了,所以后梁末帝哭着喊着要迁都开封,为大臣所阻,后唐依然建都洛阳,但是因为洛阳周边粮食贫乏禁军内乱,导致后唐庄宗身死,继位的明宗只得花大力气从开封往洛阳运粮。后唐之后的后晋、后汉也受此困扰,虽然定都洛阳,皇帝却经常带着禁军巡幸开封,直到郭威建立后周,正式确定建都开封。

宋初还未统一南方,开封漕运依赖于五丈河,从山东运粮入京,宋太宗之时由于禁军人数增长,且南方统一,故疏浚卞渠,从东南运粮,也最终成就了开封漕运中心的地位。


3、晋王赵光义的影响

赵匡胤曾三次表示要迁都洛阳,要依“山河之盛而去冗兵”,说明他完全意识到开封作为都城在安全方面的巨大劣势,想要迁都洛阳,依靠洛阳的地形优势保卫都城的安全,从而没必要继续维持如此高数量的禁军。

其实在宋初开封、禁军、漕运已经形成了死循环,开封无险可守,所以要维持较高数量的禁军应对北方威胁,维持大量禁军就需要庞大漕运支撑,这就又将宋廷牵制在开封无法动弹。赵匡胤想要打破这个循环,迁都与裁军并行,将禁军数量控制到洛阳漕运也能支撑的范围内。

赵匡胤第一次与大臣讨论迁都洛阳,起居郎李符以”八难“之由反对;第二次讨论时铁骑左右厢都指挥李怀中以数十万禁军均要依靠漕运为由反对;第三次提出迁都时,群臣知道已经无法阻碍皇帝的意志了,这时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站出来劝阻,说“在德不在险”,意思是京城的安全与否不在于地形是否险要,而在于皇帝的德行!赵匡胤默然,后来他淡淡说了句:晋王之言故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赵光义说了句圣人也挑不出毛病的废话,赵匡胤清楚如果继续在开封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不足以维持庞大的禁军了!但是不知为甚,赵匡胤明明已经看透,却不再坚持迁都了。


赵光义为啥要阻止迁都洛阳呢?因为他是开封尹,已经在开封建立了盘根错节的势力,而这是他将来夺位的依仗,迁都洛阳必定会导致京城官员的大变动,更关键的是赵匡胤已经安排次子赵德芳的岳父为河南府尹,治所洛阳。“上至西京,见洛阳宫室壮丽,甚悦。召知河南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面奖之,加彰德节度使。继勳女为皇子德芳夫人,再授旄钺,亦以德芳故也。”也就是说洛阳是焦继勋经营的地盘,焦继勋背后是赵德芳。因此迁都洛阳,不仅在开封辛苦经营的势力

受损,到洛阳还要受到赵德芳势力压制,对于志在皇位的赵光义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宋朝最终定都开封。若是宋太宗能夺回燕云十六州,以长城为险尚可抵御契丹人、女真人,但是雍熙北伐失败,开封就成了北方游牧民族嘴边的肥肉,随时受到威胁,也直接导致了百年之后的靖康之耻!

最佳贡献者
2

赵匡胤为什么会选开封作为国都?

这个还得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晚唐以来,连续爆发了内乱和农民起义,经过多次战乱破坏,唐朝的经济中心南移趋势加剧,传统的经济中心长安和洛阳,已经逐步开始衰落,粮食都慢慢地不够吃,要继续作为首都,也有点力不从心了。经过了黄巢起义的大破坏,重建的难度比较大,到朱温时期继续对长安进行毁灭,长安已经不能够作为首都了,朱温后来干脆拆毁长安宫室、房屋,将木料顺渭水漂下,在洛阳营建宫室。

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史称后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以洛阳为西都。

开封距离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近,又是朱温的大本营,所以后梁建都于此。

此后五代,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中有四个建都于开封,赵匡胤为什么会选开封作为国都,也是存在历史的惯性,前面几个王朝定都于此,所以赵匡胤也将开封作为国都。

3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当时并不看好开封作为宋朝的国都,开封平原地带,易攻难守,黄河水患也是威胁开封的一大安全隐患,开封是当时最发达兴旺的城市之一,很多皇亲大臣在开封置田置业,过着安逸的生活,都支持把开封作为国度,皇帝也只好把国都定在了开封。

4

宋太祖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夺了后周天下的,“兵变”跟天下崩裂战乱动荡比是很温和的改朝换代的方式,开封原本就是后周的首都,赵匡胤当然是在开封城的皇宫里接受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皇位的。开封并不是赵匡胤选的首都,而是直接“继承”后周的。身经百战深谙兵法谋略的赵匡胤非常清楚开封不适合做首都,北宋立国初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契丹,开封城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据了多年,中原的核心地区失去了山川绵延的地理屏障,开封能倚仗的天险只有一道黄河。赵匡胤非常重意唐朝的东都洛阳,因为洛阳周围有群山环抱,比开封更利于防守。可惜大臣官员们产业根基在开封,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明里暗里集体抵制反对迁都。而洛阳自唐朝灭亡前后到“五代”兴亡更迭饱经战乱,已经破败不堪了,重新建立一座新首都必定耗费巨大,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天下还没有统一,更有契丹勾结北汉对宋朝虎视眈眈,宋朝财富资源消耗仍然是“军事优先”,既没有充裕的财富又缺乏时间去重建好洛阳再迁都。赵匡胤生前没能实现迁都洛阳的夙愿,后世的皇帝们更缺乏动力。只能靠着重兵集团防守开封周围,“禁军”规模数量的膨胀臃肿不是偶然,可惜还是挡不住金人,北宋灭亡,徽宗钦宗父子当了俘虏,《清明上河图》里开封城里的繁华富庶在“靖康之耻”时毁于一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