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先生为什么钦点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赵佩茹先生为师?原因很简单,侯宝林大师说的也很直白:“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侯大师没有明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几个相关的人物:
侯宝林
侯宝林,(1917—1993)出生于天津市,满族,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语言大师 。
1933年侯宝林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经过刻苦学习,再加上原来的京剧功底,几年后,侯宝林大放光彩,成为京津两地的名角。新中国成立以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牵头成立了相声改革小组,净化相声。同时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 道》等。
侯宝林大师还经常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说相声,毛主席非常喜欢侯宝林的相声。
赵佩茹
赵佩茹,(1914—1973),男,出生于河北省,满族,著名的相声大师。
赵佩茹原名赵佩如,因与小蘑菇常宝堃搭档,所以改名为赵佩茹。师从焦少海,在同辈艺人中拜师最早,所以他是“宝”字辈的掌门大师兄、大门长。他共有弟子33名,包括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马志存等人。
侯耀文
侯耀文(1948—2007),男,北京人,侯宝林大师的小儿子。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侯耀文一共有28个徒弟,包括奇志、陈寒柏、郭德纲等。
大师和儿子
侯大师一共有三个儿子:侯耀中、侯耀华、侯耀文,如果是四个儿子就圆满了:中华文明。
侯大师深知相声太苦,成名不容易,所以他是坚决不让儿子们学相声。可是侯耀文偷偷学相声,偷偷报考铁路文工团。被录取后铁路文工团到家里要人,正在吃饭的侯大师当时就气得摔了碗。
眼见木已成舟,侯大师只能支持,在侯大师的悉心教导下,侯耀文进步很大,上世纪70年代就成名了。相声界有规矩,父亲能耐再大也不是师父。成名之后的侯耀文虽然也开始收徒弟了,可他还没有师父,他还是海青的身份。
钦点拜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侯耀文拜师的事情一直没有解决,侯大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侯大师在相声界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必须给侯耀文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师父。可是侯大师本领高强,眼界也高,宝字辈的相声名家还真没有能和他并驾齐驱的。
常宝华先生和侯大师两家关系亲密,常先生还是马三爷的徒弟。侯耀文年轻的时候多次缠着常宝华要拜师,侯耀文的母亲也给常宝华打电话,可是常宝华到底没敢答应。常宝华后来说:“侯大师不点头,我是不会收耀文的。在侯大师面前,我整个就是一个不会说相声的人。”
其实侯大师早就打定主意,要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关于这件事有两个版本:
孟凡贵版:侯大师一开始找的是孟凡贵,侯大师向孟凡贵说了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的事情。孟凡贵回去向师父高英培汇报,高英培表示此事可行,不过他不是大弟子,得让他的大师哥李伯祥先生来主事。侯耀华和孟凡贵专程到天津找了李伯祥先生。
侯大师有吩咐,李伯祥先生赶紧赶到北京去医院向侯大师请安,当场就把侯耀文拜师赵佩茹这件事定了下来。
王平版:侯大师在弥留之际找来了王平:“你三叔耀文说了这么多年的相声还是个海青。他如果拜师算是带艺投师,可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你懂吗?”
王平回到家仔细想了想,明白了:侯大师还是希望儿子能拜在赵佩茹门下。大师不能直接说出来,得让赵佩茹的徒弟主动提出来。于是他给师父李伯祥打电话说了这件事。
1994年12月10日,“纪念赵佩茹诞辰80周年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侯耀文也参加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宣布,李伯祥代拉师弟,侯耀文拜已故相声大师赵佩茹为师。三天后在河东饭店举行正式拜师仪式,引师、保师、带师,分别是相声演员王世臣和京剧界的孙玉祥、朱玉良。
不管是孟凡贵版还是王平版,反正侯大师的意思是一样的。侯耀文只能拜师赵佩茹的原因有二:
1.侯耀文是带艺投师,早已经是功成名就,所以不能让活人占便宜捡漏。
2.赵佩茹是宝字辈的大门长,和侯宝林侯大师的相声水准、相声地位是旗鼓相当,门当户对。
朋友们,你们认为我回答的对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