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重返奉天,充任督军署中校参谋。1919年2月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成立聘郭松龄为战术教官。郭松龄在讲武堂任教期间,适逢张学良在讲武堂炮兵科学习,遂成师友之谊。
直皖战后,吉林、黑龙江两省股匪为患,郭松龄受张学良所托,指挥部队迅速扫除匪患,安定了地方,从此声名鹊起,不仅为张学良所倚重,也赢得了张作霖的信任。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奉军共编六个军,其中姜登选、韩麟春分任第一军军长、副军长,张学良、郭松龄分任第三军军长、副军长,组成一、三联军,设立联合司令部,由张学良统辖。
在联合作战中,郭与姜、韩多生抵牾,以至在沙河寨战役中郭松龄率部撤离前线掉头而去。张学良驰马追赶二三十里,经批评、规劝,郭松龄才又返回战场。事后,姜登选除电告张作霖外,还让韩麟春亲至奉天汇报,称郭跋扈难制,向张学良建议应当军法从事。郭松龄获知此情况后,与姜登选、韩麟春的矛盾也就更为尖锐。
后来,在山海关正面战场,郭松龄冒着枪林弹雨率部截断直军的退路,山海关、秦皇岛一带直军全部被奉军缴械,加之冯玉祥又通电班师反吴,结果直军大败。郭松龄在战争中指挥得当,奋勇争先,为奉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乘胜入关,半年之内,奉系军阀连得京津及直隶、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有功人员各得其所。先是第二军军长李景林打到天津后按兵不动却得以督直,继则副军长张宗昌打到山东后高喊“鲁人治鲁”而督鲁。后来,奉军南下占领江苏、安徽后,张作霖又让杨宇霆,姜登选先后做了江苏和安徽督办。
至此无论奉系旧派和士官派几乎人人都有一省地盘,而独郭松龄未获实际利益。这本已潜伏了危机,1925年10月,孙传芳组织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讨伐奉系。江苏督办杨宇霆、安徽督办姜登选不战而退,丧师失地,上海、南京、蚌埠、徐州又相继得而复失。杨宇霆回到奉天后,照旧做他的总参议;而张作霖一面令李景林、张宗昌在津浦线防御孙传芳,一面令张学良、郭松龄在天津、榆关一带对付冯玉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郭松龄终于不肯再为张作霖卖命了。
二、郭松龄与冯玉祥密约
浙奉战争爆发的时候,郭松龄作为奉系张作霖的代表正在日本观操,同去的国民军冯玉祥的代表是韩复榘,他们都住在东京帝国旅馆内,郭松龄趁此机会向韩表达了亲冯反张的意愿。
他说:“连年军阀混乱,争城掠地,杀人盈野,国家元气,新伤殆尽,老百姓无法生活,强邻虎视眈耽,正在伺机而动,张作霖为了个人的权力,不顾一切,出卖国家。这种割肉饲虎、引狼入室的干法,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苟同的。我是个军人,以身许国,不是个人的走狗,我不能昧着良心从乱命。他若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韩复榘11月5日回到绥远包头后,立即向冯玉祥报告了郭松龄的谈话,冯玉祥大为兴奋,立即派韩复榘折返天津,向郭松龄转达冯玉祥欢迎合作的诚意。
此时,郭松龄与直隶督办李景林已达成默契,共同反奉,并由李景林控制直隶、热河,以减轻京畿和东北地区的压力。郭松龄与冯玉祥也订立了密约,11月22日,双方在密约上签字。
郭冯密约全文如下:
甲(按:指冯玉祥)乙(按:指郭松龄)系同志结合,为达到左列革命目的,公订条约如下:
(一)排除军阀专横,永远消灭战祸。
(二)实行民主政治,改善劳工生活及待遇。
(三)实行强迫普及教育
(四)开发边疆,保存国土。
1、直隶、热河均归丙(按:指李景林)治理。甲为贯彻和平主张,对热河决不攻取。保大京汉线,甲军随意驻扎,但直隶全部收入(保大在内)均归丙军,甲军决不侵夺。山东听其自然变化,但黄河以北各县,由丙军驻扎,收入亦归山东。天津海口,甲军自由出入之。
2、乙为开发东三省,经管东北部内蒙古,使国民生活愉快,消除隐患,拥护中央,促进国家统一起见,改造东三省政府。前项改造事业,甲以诚意赞助之,并牵制反对方面。
3、乙诚意赞助甲开发西北,必要时亦以实力援助之。
(五)以后两军,犯左列条件之一者,此约无效:
1、为攘夺权利,向内地各省战争。
2、为达前项战争目的,订立卖国条约,向外国借款。
3、引用外国兵力,残杀本国同胞。
(六)中央政府之组织及施政方针,以不妨碍开发西北及断送国家权利为限,悉依国民公意,甲乙两军竭诚拥护,决不干涉及掣肘。
(七)此约签字后,即发生效力。
郭冯密约签订后,郭松龄终于下定了倒戈反奉的决心。
三、郭松龄决意反奉
1925年1月22日,即郭冯密约签订的当天,张作霖突然电召郭松龄自天津回沈阳述职。郭松龄意识到自己的反奉行动已被张作霖察觉,于是在直隶滦州断然发出主和拒战、倒戈反奉的电报,要求张作霖下野,严惩主战罪魁杨宇霆,并拥戴张学良主政,以达“更张省政,总制辽疆……三省富强,四邻和睦”之境。
倒戈反奉通电发出后,郭松龄即于当夜在滦州召开军事会议,布置军事行动。郭松龄在讲话中再次表明其起兵的目的,是由于历年来战争耗财巨万,致使东北民穷财尽,钱法日益毛荒。去年与曹、吴之战,是我们为保土安民,故不得已而为之;此次之战,师出无名,徒为姜、杨争地盘,为上将军谋总统。
这种兵连祸结,为少数人谋利益、争地盘而空耗国帑,徒增困扰。此次班师回奉,纯为清除乱源,改革东北政治,不事内争,而以休养生息为目的。随后即请与会军官自愿签名反奉,并作军事部署。
当时郭松龄所掌握的兵力约为8万人,主要驻扎在秦皇岛一带,包括原属东北陆军张学良第三军团步兵6个师(张学良所部第四师,赵思岳所部第五师、郭松龄直接管辖之第六师、高维岳所部第七师、齐恩铭所部第十师、裴春生所部第十二师)及炮兵两独立旅、工兵5营。
现编为4个军:第一军军长刘振东,指挥第六、第二十七、第三十七各旅并炮兵第三团、工兵第二营,直趋沈阳;第二军军长刘伟,指挥第二、第十九、第三十四各旅并炮兵第四团、工兵第三营,与山海关附近的张作相、汲金纯两部周旋,先谋妥协,不成则以武力解决;第三军军长范浦江,指挥第三十三、第十二、第十四各旅并炮兵第五团、工兵第四营,另加两个补充团,趋热河,先劝阚朝玺部合作,不成则以武力解决;第四军军长霁云,指挥第四、第五、第十六各旅并炮兵第七、八、九团,骑兵团和工兵第五营,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面作战。参谋长为邹作华,先遣军司令为魏益三(后改编为第五军)。四个军只有番号,设有名称,后来部队到达山海关后,郭松龄于11月30日通电宣称所部为东北国民军,自任总司令。
11月23日,郭松龄的部队即向山海关进发,并顺利通过山海关,驻扎在山海关一带的张作相部队得知郭松龄倒戈反奉,遂自山海关撤兵,退往连山(今辽宁锦西),并在连山布防阻击。
郭松龄倒戈反奉的通电发布后,冯玉样立即予以响应。24日召集军事会议后,25日冯便发布讨张檄文,痛斥张作霖为一己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而一味征战的罪行,教促其“及身引退”,称:“现举国救亡,矢集一身,自宜引咎自责,以谢国人。”
此电发出后,冯玉祥又下令张之江部进驻丰台至落垡,要求宋哲元部迅速集中多伦,以取热河、赤峰。作为反奉联盟之一的李景林,则仅发一通电以示反响,但未做军事行动。
郭松龄对士官派杨宇霆、姜登选恨之入骨,此次倒戈反奉,必欲彻底打倒他们。时姜登选从安徽败退,拟回沈阳重整旗鼓。26日,姜登选乘专车路经滦州,当即被郭军扣留,旋被郭松龄派人枪毙。
事后,郭松龄将枪毙姜登选一事通告全国,称其“攘夺地盘,以武力祸国之心蓄之最久”,“此辈军阀若不铲除,国无宁日”,将之枪毙于滦州,“以为穷兵者戒”。
27日,郭松龄再次通电,指斥杨宇霆的罪行,并再次重申:“此次班师回奉,一俟将祸首驱除之后,即行率同部曲屯垦边境,以固国防。如有妄肇兵戎,操戈同室者,松龄等即视同公敌,力与周旋。倘有包藏祸心,侵及三省尺疆寸土者,更必视若寇仇,誓与相抵。”
对于郭松龄倒戈反奉,出乎张学良所意料,基于旧谊,曾想以调停之策平息事端。26日,他乘军舰抵达秦皇岛,派人送信给郭松龄。信中说:“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不难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督死负责,绝无危险。”对此郭松龄不以为然,反倒是劝张学良以大义而舍亲情。
显然,郭松龄和张学良都无法接受对方的条件,双方只能在战场上一见高低了。
郭松龄的部队与奉军真正接战是在连山。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后,为防止直军攻击,曾由姜登选在连山构筑防御阵地。张作相的吉林部队于琛澄、李杜、季桂林3个旅和汲金纯第九师的两个旅从山海关退到连山后,即利用奉军以前构筑的防御阵地,部署阻击郭军。
12月3日,郭军先头部队开始与防守连山的奉军接触。奉军左翼为汲金纯的部队,中央为张作相、万福麟的部队,右翼为张九卿的骑兵旅。郭军进攻奉军右翼时,其部富双英团突然投降奉军。此时在锦州指挥作战的张学良责令富双英在前线招降郭军,致使郭军又有好几个营投降奉军,郭军的进攻因此受到很大的挫折。
但奉军左翼汲金纯部队的防线却被郭军攻破。5日,郭松龄的部队发起总攻。逼近奉军左翼的郭军诈降奉军,并乘奉军将他们往后输送之机,突然包围汲金纯部的一个团,将其缴械,然后从背后扰乱奉军左翼。
张学良闻左翼有变,立即推出总预备队,下令全线反攻。但由于与左翼的联络中断,又遭到郭军炮火的猛烈袭击,奉军遂全线崩溃,纷纷乘火车向东退却。当天,郭军进占锦州。
8日,郭松龄率总司令部到达锦州,决定休整三天。之后,郭军继续东进,先后占领石山、沟帮子。13日,郭军先头部队占邻白旗堡。18日,郭松龄的总司令部移驻白旗堡。20日,郭军占领新民,与奉军隔巨流河对峙。
四、日本对郭松龄事件的干涉
长期以来,日本在东三省扶植张作霖,不断扩大其在东三省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和影响。郭松龄自滦州班师回奉,旨在推翻张作霖,势必影响日本在东三省的利益。为此,郭松龄于11月26日致电包括日本驻华公使在内的外国驻华使团,声称:“敝军此次为求永久和平,班师沈阳,清除内乱,改造政局,所有东省外人生命财产,完全保护,聘用外人,均依约继续,决不撤换。从前中外条约,继续遵守,想为贵公使所赞同。惟此次兵变期内,东省官吏与外人互结之约,敝军概不承认,更希电达贵国,取中立态度,毋以军械及一切便利军事之行为,资助任何方面。”
12月1日,郭松龄又专门致电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表明政见,希望日本保持中立,不要支持张作霖,以减轻对己的压力。12月2日,郭松龄再次致电外国驻华使团,重申11月26日通电的内容,希各国保持中立,不致节外生枝。
郭松龄班师回奉事出突然,对于日本方面说,“因为过于事出意外,不能不感到哑然若失”,所以日本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有二个前后变化的过程。
开始以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强硬派对郭松龄的反奉之举反应强烈,经与郭松龄接触后认为,“郭的真意不单是对杨(字霆)有反感,而是要驱张下野”,并已判明“郭欲实行国民党的所谓三民主义。这样一来,被兵乱所扰的东三省,必将引入赤俄势力,在我国防上和满蒙政策上,将惹起严重势态”,应进行武力干涉,甚至已于11月27日开始向奉天调兵。
为此,12月4日,日本内阁会议专门讨论了中国时局问题。经过讨论,总理大臣得出如下结论:“此际日本需要采取最慎重之态度,不仅对满洲,对中国各方面之影响都应予以充分考虑。有必要通过殷(按:指殷汝耕),警告郭军。”
不难看出,基于郭松龄已表态保证日本在满洲的权益,且对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前景难卜及避免引起外交干涉等因,日本政府决定在保证日本利益不受到威胁的前提下先保持中立,以观望时局的进一步发展。以上是日本对策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为了使日本在满蒙的权益不因战乱受到影响和损害,日本曾想斡旋郭张,和平解决双方矛盾。然而此时郭张之间势同水火,日本的所谓和平努力当然不可能奏效。
在日本宣布保持中立这一态势下,郭松龄、张作霖均积极活动,郭松岭旨在坚定日本的中立立场,以便全力对付张作霖;张作霖则希望日本给予他实际的支持,助其打垮郭军。
连山大捷后,郭军一鼓作气,于12月7日完全占领锦州,距奉天省城已在咫尺之间。在郭军的攻势下,张作霖感到颓势难挽,一方面准备兵败下野,一方面寻求日本的支持。
日方则趁奉张之危提出了《满蒙新约》。张作霖为了赢得日本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则的代表事先准备好的草约上签了字。密约的内容,主要是承认日本人在满洲享有土地商租权和杂居权,在东边道、洮昌道等重要城镇设置日本领事馆等等。
交换条件是日本关东军答应对郭松龄发出警告,警告郭军不得在满铁沿线20里内落下一枚炮弹(实际上就是阻挡郭松龄军队开进奉天省城),并在必要时,日本关东军可出兵保护张作霖和担当维持奉天省城的治安。
签约之后,张作霖还曾派奉天省长王永江前往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向吉田总领事表达谢意。
由于郭松龄的部队进军迟缓,张作霖并没有很快失败去职,反而赢得了时间,调集黑龙江、吉林的部队增援,阻击郭军;而且,由于张作霖与日本签订的密约,使日本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因而日本政府终于改变中立态度,转而支持张作霖,继续扶持他统治东三省,这样对郭松龄的反奉行动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郭松龄在锦州休整三天后,在向东进军的同时,曾派遣一支别动队由沟帮子经盘山趋向营口。12月13日、郭军马忠成旅到达营口,但日本擅自宣布营口为“中立区”,不许郭军进入市内。日本守备队长安沫内勇中佐更不许郭军在营口的河北站渡河。
这样,营口便由日本替张作霖保有,从而阻遏并限制了郭军别动队的攻势。这是日本对中国内政的明显干涉,目的在于支持张作霖而打击郭松龄。
南满铁路南起大连北至长春,日本规定其附属地两侧20华里以内不准郭军进入,这条铁路无异成为保护张作霖的靠背,使郭军无法进入奉天。
更为严重的是,从16日始,日本陆续派兵入境,虽遭到郭松龄的强烈抗议,但据日方缩小了的数字,入侵日军已达1万人,仅奉天附近就部署了1个师团的兵力。
日本的外交和军事举措,无论其措辞如何,但实质是给奉张以支持,给郭军的行动造成阻碍,从而对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郭松龄的战败身死
巨流河之战是郭、奉双方最后的决战,但战前形势已发生了变化。郭松龄自11月22日宜布班师回奉后,部队东进速度并不快捷。奉军撤退时多将铁路、桥梁炸毁,郭军大部分只得在冰天雪地中徒步行军,所以部队行动缓慢。
加之郭军12月5日占领锦州后,没有立即挥师东进,而是在8日郭松龄到达锦州后休整了三天,13日占领白旗堡后又进行了休整,直到20日才占领新民,与张学良指挥的奉军隔巨流河对峙。从锦州到新民,一路上基本未遇奉军抵抗,郭军却用了整整半个月,使得奉军得以从容在巨流河东岸布防,与郭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奉军在连山的阻击为张作霖赢得了时间,得以调动吉林、黑龙江和热河的部队,新编了两个步兵旅。加之张作霖通过与日方勾结,不但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利用南满铁路的便利将大批援军运抵前线,从而调集了8万兵力,在巨流河一带拉开防线。张作霖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准备与郭松龄决一胜负。
张作霖倾全力与郭松龄在巨流河决战,为打败郭松龄孤注一掷,不惜一切代价,在日本贷款的接济下,所有士兵都发给新棉衣、皮大衣、面包罐头、香烟等,物质供应异常丰富,并将兵工厂储藏的新枪、新炮、弹药全部运出来使用。
张作霖还派张景惠以宣抚使名义到前线慰劳奉军官兵,宣布参战的官佐各晋一级,士兵每人发两个月恩饷,而且全部用银元。所以,奉军装备充分,士气也被鼓动起来。
郭军在巨流河西岸自左至右按第一、二、三、四军的次序排列,与奉军对峙。郭军经过长途跋涉,官兵都较疲惫,粮食、衣被、武器、弹药均得不到补充,加之官兵离奉天愈近,思乡愈切,不愿与张学良指挥的奉军作战。因此,郭军战斗意志大为低落。
12月22日,奉军右翼向新民以北川心店一带正面的郭军发动猛烈袭击,郭军伤亡很大,约一个旅的兵力被缴械,旅长安玉珍被俘。当天深夜,郭松龄下令全线总攻击。
由于参谋长邹作华已暗中通敌,指使人做了手脚,事先将炮弹的引信抽出来,致使郭军阵地炮声隆隆,却不见奉军目标被破坏,作为郭军唯一优势的炮兵,即如此被瓦解掉了。郭军步兵的进攻则受到巨流河东岸奉军的顽强抵抗,难以突破防线。23日,奉军全线出击,不仅以猛烈炮火轰击郭军阵地,而且还派了飞机由空中投掷炸弹,造成郭军极大伤亡,郭松龄本拟组织反攻,虽“亲立于阵头督师”,但已难挽败局。
于是郭军全线崩渍。当天,奉军左翼吴俊陞的骑兵迂回到郭军总司令部所在地白旗堡的后方,包围了白旗堡。24日晨,郭松龄夫妇带着少数随从在混乱中逃出,乘大车向南逃跑,终被奉军骑兵穆春师的王永清团抓获。张作霖获悉郭松龄夫妇被俘,异常兴奋,下令就地枪决。至此,持续一个月的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结束。
不可否认,郭松龄之所以倒戈反奉,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赏罚不公,郭松龄没有像李景林、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那样各得到一省的地盘,因此,积怨与新愤一齐爆发。
但是,与张作霖在东北实行军阀统治,对外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疯狂剥削压榨人民相比,郭松龄反对内战,痛恨战祸,提出“实行民主政治”,“开发地利,振兴实业”,“免除苛税”,确实要比张作霖开明和进步得多,显然具有爱国主义、民主主义色彩。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