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的最大赢家,即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苏联人,而是撤至重庆正在节节抵抗陷入苦战的国民政府。你注意下时间点,诺门坎战役的爆发时间是1939年5月11日,而就在两天前的5月9日,日寇华中第11军还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起了进攻南昌的战役,亦称“南昌会战”,第九战区陈诚完败。本文不再重复介绍日苏双方究竟在战役中损失了多少兵力和兵器,更主要的是从宏观角度看待战役的结局和影响。
(冈村也在关东军呆过)
总体而言,诺门坎战役就是日苏双方分别支持了自己的附庸军(伪满军和蒙军),在哈拉哈河两岸大打出手,苏军也因为大清洗带来的后遗症,官兵战斗素养处于低谷期,伤亡很是不小,更由于纳粹德国在西方的巨大威胁,所以并不想扩大战事。而日本陆军也在苏军的装甲洪流面前,遭遇前所未有之重创,是一场两败俱伤之役。所以要注意,日苏对诺门坎战役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苏联人打算见好就收,而日本人却是很不服气准备继续死磕的。
日本人为应对逐渐大打的诺门坎战役,特别升格组建了隶属于关东军司令部的第六军,军司令官是谁呢?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时期的华中日军主力第13师团长,中将荻州立兵。这个第六军下辖挑起诺门坎战事的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和第8“国境守备队”,随后增援了第7师团(师团长园部和一郎中将,熟悉吧?未来的第11军司令官),以及日本人唯一的宝贝“战车第1团”和其他杂七杂八的特种兵科部队。
(关东军司令植田)
他们的顶头上司则是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原第9师团长)和参谋长矶谷廉介(徐州会战时的第10师团长),也就是说,战役的主要指挥官多半是侵略过山海关以南的老鬼子,打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挺顺手,一个个狂得没边,结果在苏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但是这帮家伙并不死心,再抽调第2和第4师团驰援诺门坎战场,结果主力还没有到达,东京日本军部已经决定停战,并开始下手整肃一直不听招呼的关东军。
在决定停火之前,为防止苏军继续深入东北,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紧急增调在关内战场的第5师团、第14师团和一批特种兵联队开赴东北,比如第5师团就在齐齐哈尔呆了好几个月,这两个师团一度被称为板垣师团和土肥原师团,是日本陆军四个机械化师团的其中两个,在关内战场急缺兵力的1939年8月间,却被调往了遥远的东北,这就直接影响了关内抗日战场的局势。
(第六军司令官荻州立兵)
其实武汉会战以后,国军许多部队已成惊弓之鸟,尤其是南昌会战的失利,使国军上下畏战情绪非常严重,比如在日军还没有接近长沙的情况下,长沙守军自己烧起“文夕大火”致损失惨重,就是这种思潮的具体反映。如果侵占武汉、岳阳和南昌的日军于1939年5月间分两路攻向长沙,几乎可以肯定,老蒋和陈诚必定弃城,因为部队迫切需要整补,官兵士气需要恢复,第九战区是没有胆量跟日军决一死战的。
然而诺门坎的严重失败和损失,让日军参谋本部必须考虑加强在东北的兵力,不仅抽调了若干老牌师团前往,包括弹药和补给也得优先考虑输送关东军,这样就使华北和华中的日军一下子供血不足,攻势陷于停顿,而重庆政府和军队,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比如冈村宁次的第11军攻陷南昌后,在1939年夏获得的弹药和补充兵数量极少,只能暂时以确保占领区为目的,无力向南和向西深入侵略。
(蒙军指挥官)
其实在抗战初期,确曾有苏军出兵参战的传闻,有一部剧《连环套》就是根据这个背景编出来的,所以日本对此种可能保持着深深的警惕,“对苏戒备”成为优先战略考量。诺门坎的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下来,关东军本来是不服气的,准备增调部队和装备挽回败局,毕竟“皇军之花”的面子得要,真正叫停进一步行动的是东京军部,因为以当时的日本国力和军力,实在不能支撑两大战场的全面战争。
看一看日本陆军在1939年底的兵力分布:在当时总共编成的43个师团中,华北有12个师团、华中有10个师团、华南5个师团,半岛和本土有5个师团,而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则达到了四个军11个师团,以及“航空兵团”的两个飞行集团,尚不计战车部队、骑兵旅团和一堆的独立守备队和所谓的“国境守备队”,因此在1939年的几大战略区中,东北日军的兵力和实力其实是最强的。
(朱可夫在前线)
日本人把目光重点放在诺门坎的结果,是华中和华北日军不得不暂时停下侵略的脚步,冈村宁次直到日苏签订停战协议的9月16日以后,才获准发动第一次进攻长沙的作战,日军主攻部队第6师团、奈良支队和上村支队约5万人强渡新墙河南犯的时间,已经是9月18日,所以时间点是非常微妙的。然而经过四个月的整补,以及陈诚离开前线由薛岳代理司令长官,第九战区的心气大大提高,加之日军进攻兵力不足,终有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收官。
而长沙的坚守成功,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冈村和后任司令官们总是苦恼第11军兵力不足,因为要同时面对着中国军队四个战区(第三、第五、第九,后面又加了个第六)的百万大军,20余万人的兵力属实捉襟见肘。然而由于诺门坎战役的影响,满蒙地区关东军的增兵还在继续,到了1941年“关特演”期间,兵力已经猛增到31个师团85万人,号称百万关东军,基本上就是关内战场四处缺兵,而东北地区鬼子扎堆(这还不算伪满军呢)。
(苏军的重炮炮弹)
我们知道,东北抗联在1941年是最艰苦的时期,人数锐减,已经很难对伪满的统治构成实质性威胁,而日军留驻大量部队于东北,更多的是为了“对苏警备”,诺门坎战役确实把鬼子打疼了,他们特别担心苏军觊觎东北,东京军部宁肯拒绝华北和华中日军的增兵请求,宁肯扶持汪伪政权“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也丝毫不敢放松在东北的军力集结。所以诺门坎战役,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牵制日军大量兵力的作用,受益人当然是苦撑待变的重庆政府。
诺门坎战役更深邃的影响在于,骄狂的日本陆军在大草原上栽了跟头,被海军马鹿各种嘲笑,也因此在北上和南进的战略选择中,话语权遭到严重削弱,尽管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不完全是因为与苏军作战受挫,但是心理畏惧的因素肯定还是存在的。而日本“南进”的后果,是必然跟美英的利益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迎头碰撞,也促使之前一直实施绥靖政策的美英,开始全力援助重庆政府。
1941年12月8日凌晨,当老蒋听闻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知道日本战败已成定局,而这一切都与两年前的那场诺门坎战役有着莫大的关系,其间最大的赢家是谁,不是很清楚了么?
(日军俘获之蒙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