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诺门坎战役的最大赢家,即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苏联人,而是撤至重庆正在节节抵抗陷入苦战的国民政府。你注意下时间点,诺门坎战役的爆发时间是1939年5月11日,而就在两天前的5月9日,日寇华中第11军还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起了进攻南昌的战役,亦称“南昌会战”,第九战区陈诚完败。本文不再重复介绍日苏双方究竟在战役中损失了多少兵力和兵器,更主要的是从宏观角度看待战役的结局和影响。


(冈村也在关东军呆过)


总体而言,诺门坎战役就是日苏双方分别支持了自己的附庸军(伪满军和蒙军),在哈拉哈河两岸大打出手,苏军也因为大清洗带来的后遗症,官兵战斗素养处于低谷期,伤亡很是不小,更由于纳粹德国在西方的巨大威胁,所以并不想扩大战事。而日本陆军也在苏军的装甲洪流面前,遭遇前所未有之重创,是一场两败俱伤之役。所以要注意,日苏对诺门坎战役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苏联人打算见好就收,而日本人却是很不服气准备继续死磕的。


日本人为应对逐渐大打的诺门坎战役,特别升格组建了隶属于关东军司令部的第六军,军司令官是谁呢?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时期的华中日军主力第13师团长,中将荻州立兵。这个第六军下辖挑起诺门坎战事的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和第8“国境守备队”,随后增援了第7师团(师团长园部和一郎中将,熟悉吧?未来的第11军司令官),以及日本人唯一的宝贝“战车第1团”和其他杂七杂八的特种兵科部队。


(关东军司令植田)


他们的顶头上司则是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原第9师团长)和参谋长矶谷廉介(徐州会战时的第10师团长),也就是说,战役的主要指挥官多半是侵略过山海关以南的老鬼子,打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挺顺手,一个个狂得没边,结果在苏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但是这帮家伙并不死心,再抽调第2和第4师团驰援诺门坎战场,结果主力还没有到达,东京日本军部已经决定停战,并开始下手整肃一直不听招呼的关东军。


在决定停火之前,为防止苏军继续深入东北,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紧急增调在关内战场的第5师团、第14师团和一批特种兵联队开赴东北,比如第5师团就在齐齐哈尔呆了好几个月,这两个师团一度被称为板垣师团和土肥原师团,是日本陆军四个机械化师团的其中两个,在关内战场急缺兵力的1939年8月间,却被调往了遥远的东北,这就直接影响了关内抗日战场的局势。


(第六军司令官荻州立兵)


其实武汉会战以后,国军许多部队已成惊弓之鸟,尤其是南昌会战的失利,使国军上下畏战情绪非常严重,比如在日军还没有接近长沙的情况下,长沙守军自己烧起“文夕大火”致损失惨重,就是这种思潮的具体反映。如果侵占武汉、岳阳和南昌的日军于1939年5月间分两路攻向长沙,几乎可以肯定,老蒋和陈诚必定弃城,因为部队迫切需要整补,官兵士气需要恢复,第九战区是没有胆量跟日军决一死战的。


然而诺门坎的严重失败和损失,让日军参谋本部必须考虑加强在东北的兵力,不仅抽调了若干老牌师团前往,包括弹药和补给也得优先考虑输送关东军,这样就使华北和华中的日军一下子供血不足,攻势陷于停顿,而重庆政府和军队,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比如冈村宁次的第11军攻陷南昌后,在1939年夏获得的弹药和补充兵数量极少,只能暂时以确保占领区为目的,无力向南和向西深入侵略。


(蒙军指挥官)


其实在抗战初期,确曾有苏军出兵参战的传闻,有一部剧《连环套》就是根据这个背景编出来的,所以日本对此种可能保持着深深的警惕,“对苏戒备”成为优先战略考量。诺门坎的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下来,关东军本来是不服气的,准备增调部队和装备挽回败局,毕竟“皇军之花”的面子得要,真正叫停进一步行动的是东京军部,因为以当时的日本国力和军力,实在不能支撑两大战场的全面战争。


看一看日本陆军在1939年底的兵力分布:在当时总共编成的43个师团中,华北有12个师团、华中有10个师团、华南5个师团,半岛和本土有5个师团,而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则达到了四个军11个师团,以及“航空兵团”的两个飞行集团,尚不计战车部队、骑兵旅团和一堆的独立守备队和所谓的“国境守备队”,因此在1939年的几大战略区中,东北日军的兵力和实力其实是最强的。


(朱可夫在前线)


日本人把目光重点放在诺门坎的结果,是华中和华北日军不得不暂时停下侵略的脚步,冈村宁次直到日苏签订停战协议的9月16日以后,才获准发动第一次进攻长沙的作战,日军主攻部队第6师团、奈良支队和上村支队约5万人强渡新墙河南犯的时间,已经是9月18日,所以时间点是非常微妙的。然而经过四个月的整补,以及陈诚离开前线由薛岳代理司令长官,第九战区的心气大大提高,加之日军进攻兵力不足,终有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收官。


而长沙的坚守成功,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冈村和后任司令官们总是苦恼第11军兵力不足,因为要同时面对着中国军队四个战区(第三、第五、第九,后面又加了个第六)的百万大军,20余万人的兵力属实捉襟见肘。然而由于诺门坎战役的影响,满蒙地区关东军的增兵还在继续,到了1941年“关特演”期间,兵力已经猛增到31个师团85万人,号称百万关东军,基本上就是关内战场四处缺兵,而东北地区鬼子扎堆(这还不算伪满军呢)。


(苏军的重炮炮弹)



我们知道,东北抗联在1941年是最艰苦的时期,人数锐减,已经很难对伪满的统治构成实质性威胁,而日军留驻大量部队于东北,更多的是为了“对苏警备”,诺门坎战役确实把鬼子打疼了,他们特别担心苏军觊觎东北,东京军部宁肯拒绝华北和华中日军的增兵请求,宁肯扶持汪伪政权“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也丝毫不敢放松在东北的军力集结。所以诺门坎战役,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牵制日军大量兵力的作用,受益人当然是苦撑待变的重庆政府。


诺门坎战役更深邃的影响在于,骄狂的日本陆军在大草原上栽了跟头,被海军马鹿各种嘲笑,也因此在北上和南进的战略选择中,话语权遭到严重削弱,尽管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不完全是因为与苏军作战受挫,但是心理畏惧的因素肯定还是存在的。而日本“南进”的后果,是必然跟美英的利益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迎头碰撞,也促使之前一直实施绥靖政策的美英,开始全力援助重庆政府。


1941年12月8日凌晨,当老蒋听闻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知道日本战败已成定局,而这一切都与两年前的那场诺门坎战役有着莫大的关系,其间最大的赢家是谁,不是很清楚了么?


(日军俘获之蒙军士兵)

最佳贡献者
2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诺门坎战役到底是谁赢了?如果让我来说的话,那就是让二次大战当中的同盟国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解释一下。

首先说诺门坎战役是谁打的?很简单,苏联和日本打的,要知道当年日本在诺门坎进攻苏联,其本意就是想打败苏联,进而占领苏联,以成就日本称霸世界的梦想,正因为日本在诺门坎战役打输了,所以他们才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由北进转为南下,进而不再打苏联的主意,而是占领东南亚各国,并且偷袭美国珍珠港,也正因为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才把美国拉进了第2次世界大战,让盟军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诺门坎战役决定的。

另外诺门坎战役也爆发了日本和苏联之间的矛盾,也为日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埋下伏笔,可以说诺门坎战役实际上就是日本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掘墓人,不知道今天的日本人回想到诺门坎战役该做如何想法。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评论。

3

诺门坎战役,也即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哈拉哈河战役”,日本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在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因此,史上又称“诺门罕战役”。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这场日本和苏联各自拉上伪满洲军队和蒙古军队的战斗,成了二战时期一个神话级的战役。

历来都认为强大的日本关东军,被名将朱可夫指挥的苏联远东军按在地下摩擦,全歼了当时日本陆军国宝级唯一的战车师团,让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名誉扫地,以至于在与日本海军面前抬不起头来,丧失了北进的信心,不得不成为配角,协同执行海军的南下战略。

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逐渐解密了当年诺门坎战役的档案,才发现原来历时135天,苏军虽然合围了日军第23师团,但却未能将其全歼,日军大部分兵力最终突围成功,只是损失了包括火炮在内的重装备。

日军,第23师团只是得到一个安岗战车支队、4个步兵大队、3个工兵中队、1个高射炮联队和部分炮兵,连同第23师团本身部队合计只有2万人,就与苏军10万人的包括机械化作战单位在内的1个集团军作战。

苏军,投入了包括第57步兵师、第82步兵师、第152步兵师、摩托化第36师,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机枪第5旅、炮兵第185团,反坦克炮第37、85营,第63、66、150防空营等其他部队,另附外蒙骑兵第6师、骑兵第8师等部队,共计10万余人的第1集团军。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714人。其中,62.7%的损失由苏军的炮火和航空轰炸所导致。

仅从人员损失情况和作战物资的消耗上,苏军都在日军之上,整个战役苏军有超过7: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仍然要比日军更大,因此,诺门坎战役,日军事实上并未战败,可视作日军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

苏军,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损失兵力25655人。其中,15251名苏军伤兵,由子弹造成占44.2%,由炮弹、地雷和手榴弹等弹(碎)片造成的约为48.4%,由航空炸弹弹片造成的为6.5%,由刺刀造成0.9%。

尽管苏军的兵力损失在日军之上,仅发射的炮弹和投掷的航空炸弹就有3.1万吨,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作战的物资消耗也远在日军之上,日军发射的炮弹和投掷的航弹,两者相加仅消耗了不到2万发,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吨都不到,但苏军却达成了阻止日军北进的计划,因此诺门坎战役,苏军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

此役,苏军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迫使日本军部南下夺取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并将炸弹扔到了珍珠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头上,向强大的美国宣战,最终,导致日本战败亚太战场。

诺门坎战役,日军战前就胜算不大,苏军则是苦心积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仅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吉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来维持这场战斗。

但是日军战斗力极为强大,差点击破苏军的部署,获得战役的胜利,而日本陆军航空兵也以寡克众,夺取了战场制空权,让苏军头痛不已。

此役,如果日军第23师团有较为充足的机械化部队,能够对抗苏军的两翼合围战术,诺门坎战役的最终胜败还真不好说。

苏军仅仅是凭借大量的作战物资、坦克、大炮和数倍于日军的步兵,才能反败为胜,如果不是名将朱可夫的指挥,日军第23师团肯定是赢定了。

由于苏军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日本关东军始终不敢主动发起对苏联远东地区的作战,当然也有日本军部认为北上西伯利亚是一片荒原,没什么好处可捞,不如南下能获得石油、橡胶等战争物资。

在苏德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特别是莫斯科保卫战非常关键的时刻,苏军统帅部能从容地从西伯利亚抽调了大量防御日本关东军的兵力,投入到了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因此,综合比对来说,诺门坎战役,日军和苏军双方互有胜负,尽管苏军人员死亡、作战物资消耗更多,但却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在苏德战场上,消除了来自远东地区的后顾之忧,得以将绝大多数的兵力投入苏德战场,最终,赢得了对德作战的胜利。

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国政府希望日本政府出兵攻打苏联,德日东西两面夹击,取得对苏联战争的胜利,但日本拒绝了希特勒政府的请求,希特勒设想的德日夹攻苏联的计划落空了。

4

巧施诈术,大败日军,不可一世的日军首次吃了大败仗,毋庸置疑的是,苏联以惨痛的代价获得胜利,诺门坎战役规模虽然不大,却为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当年苏联和德国在二战期间干了一仗大的,但鲜有人知道苏联和日本也曾发生过冲突,而且日本活生生被苏联给打怕了,以致后来日本还和苏联签订了互不干涉条约。

时间是1939年,地点在蒙古边境,因为哈勒欣河事件,日本关东军和苏蒙联军爆发了局部冲突。

最后,苏联当局派来著名将领朱可夫亲自指挥这场战役,苏蒙联军将日本关东军打的是屁股尿流,朱可夫一战成名,以致后来德国在攻打苏联的时候,日本不敢再趁火打劫。

这场战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着急,我们来还原当时的战场。

诺门坎战役最后爆发的原因关系到日本战略的抉择问题。

当年日本关东军占领我国东北的时候,关于确定下一步行动的问题,在日本高层军官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日本陆军坚持北上,提出将苏联当做自己的假想敌,攻占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扩大日本在东北的利益和势力范围,而日本海军的想法和陆军刚刚相反,他们则主张将美国当做自己的假想敌,坚持南下进攻南沙群岛,双方因此势力争执不下。

1936年,经过日本天皇出面干涉和日本高层军官的最后决议,日本决定实行南北并进的方略,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根据地,陆军北上攻击苏联,取得西伯利亚,而海军则由山本五十六负责南下攻击南沙群岛并刺激美国。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日本自以为是,十分嚣张,由于早先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刺激了他们的侵略野心,似乎需要一场败仗来挫伤他们的信心,而这场败战就是诺门坎战役。

诺门坎是个地名,它位于蒙古国和中国交界处,两国隔哈勒欣河相望,战略地位对日本来说十分重要,他是日军进驻苏联西伯利亚的大门,日本关东军一直在寻找借口想试探苏联的真实实力。

当听说日本关东军占据中国东北后,斯大林曾派军队驻扎在蒙古国境内,以防备日本随时可能发生的军事行动,此后斯大林一直在观察战云密布的欧洲,并没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距克里姆林宫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和东部。

西伯利亚是苏联的后院,按照斯大林原先的预测,自己已经驻军在中苏边境,料想日本也不敢轻举妄动,谁知不可一世的日军还真敢北上挑衅苏联,在诺门坎这个地方发生冲突。

这让斯大林眉头紧皱,心想日军来意不善是在故意试探自己的实力,如果不给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那么苏联将会被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而当时的欧洲在德军铁骑的肆虐下已经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斯大林已经预测到苏德之间必有一战,西伯利亚地区是苏联的后院,管理好自己的后院才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必要条件,但是自己的后院提前着火让苏大林又是紧张又是高兴。


紧张是因为苏联对日本一无所知,他也不知道日本到底有多大的实力,高兴是因为日本没有和德国合起手来攻打自己而是单独采取行动,这让苏联有绝对的精力去对付日本。

蒙古国是1921年独立的,后来一直有一支蒙古骑兵在中国边境挑衅犯事,1931年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全境之后,日伪警察和这支骑兵发生冲突,冲突升级,引起日本关东军的高度重视,最后日本关东军出兵进行干涉,引发诺门坎战争。

诺门坎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苏联和日本双方进行试探的阶段,只爆发小规模的冲突,第二个阶段则是苏联重挫日军的阶段,苏联也以沉重的代价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同时也重挫了日军北上的信心。

哈勒欣河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双方对哈勒欣河事件各执一词。

日本指责外蒙古骑兵屡次触犯伪满洲国边界,关东军的行为完全合法,而苏联则指责日本关东军经常在边境挑衅犯事,关东军驻海拉尔和兴安部队是罪魁祸首,而哈勒欣河事件是关东军故意制造的。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不欢而散,纷纷备战准备迎击。

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领军队向驻扎在诺门坎附近的苏联第57特种军队发起攻击,促使哈勒欣河事件局势进一步升级。

由于日本方面准备充足,而苏联驻蒙古的是一支国境警卫队,起初日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支警卫队打退至哈拉欣河西岸。

诺门坎事件的消息马上传到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的耳中,当时苏联还是沙俄政府的时候一直受到日本的欺负,如今日本又自己找上门来,斯大林心想这是教训日本最好的时机。

被日本冒犯的斯大林非常气愤,马上召来高级军官进行议事,商讨下一步行动,根据苏蒙互助协议,最后苏联决定派军援助蒙古,从这个时候开始,诺门坎战第一阶段开始上演。

诺门坎战役由局部变为大规模,双方开始在诺门坎这个地方排兵布阵,一场激烈的战争马上就要上演。

1939年5月21日,受挫的蒙古骑兵再次架起浮桥渡过哈勒欣河,同时,苏联也将驻扎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调至哈勒欣河前线,并派来第11坦克旅,同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至离哈勒欣河120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

而此时,日本关东军也有所察觉,对前线也进行了大量的增援,但自以为是的日军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实力,他们认为苏联将战线拉的过长,不可能有大兵团出现,而日军在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可以重挫苏联。

实际上,日军的想法错了,与苏联对阵日本才发现,苏联不仅有大兵团出现,而且还可以利用哈勒欣河此地的特殊地形对日本进行反歼。

1939年5月27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在东八百藏的指挥下开始对外蒙古第六骑兵进行围歼,日本绕过防线进行偷袭,迅速将蒙古骑兵的指挥所占领,由于取得初步的胜利,日本全军陷入病态的亢奋之中。

但令日本关东军万万没想到的是,乐极会生悲,苏联援军可谓是神速,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马上被苏联赶来援助的坦克军团所包围,两军一交手,日本终于尝到了苏军的厉害。

日本的装甲部队非常落后,在苏联坦克军团的炮火攻击之下,大量的装甲车瞬间变成零件,而骑兵被打得人仰马翻。

日军损失惨重,再是由于后来苏联喷火坦克团投入战斗,只有少量的日本骑兵侥幸逃脱得以将战场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日军司令部,而其余的士兵几乎全被苏军围歼。

诺门坎战役首战日本吃了大亏,但是日本的高级军官却不以为然,他们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苏联的实力不过如此,日军认为苏联经过大清洗运动,国内几乎已经没有能够承担大任的军事指挥人才,因此苏军不足为惧。

此前日俄战争让日本在心理上占据了绝大的优势,而日俄战争却让苏联想迫切找到机会报复日本,重振雄风,因此双方在此事上互不退让且愈演愈烈。

自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日军的自负却导致日本输掉了整个诺门坎战役,以至最后日本彻底放弃北上的战略而转为南下攻击美国,加速自己的灭亡。

令日本关东军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军队居然偷偷调换主将,朱可夫登场,诺门坎战役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日军的步步逼近要远在克林姆林宫的斯大林感到非常紧张,他想到的是,日军肯定是想率先占领蒙古,然后通过蒙古境内轻而易举抵达苏联的西伯利亚,然后趁机切断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彻底断绝苏联调运军队的主动脉。

斯大林想到这儿更是不寒而栗,马上召来伏罗希洛夫元帅,让伏罗希洛夫对诺门坎前线的军事行为进行调整,必须使出一切手段挫败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接到命令的伏罗希洛夫马上找来了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朱可夫的军事指挥才能有所体现,弗罗西洛夫信任的将朱可夫调往诺门坎前线,而实际上,朱可夫并没有辜负伏罗希洛夫元帅的信任。

1939年6月5日,朱可夫抵达外蒙古塔木察格布拉格苏军第57特别军司令部,来到这里之后他迅速发现一个问题,即苏联司令部离战场太远,相隔120公里,指挥官可能根本就不了解战场的真实情况。

于是他便叫来军长费克连科和其他指挥员进行商议,费克连科指出前线基础设施落后并不适合司令部迁往前处,针对此朱可夫要求费克连科陪同自己一起前往前线进行考察,费克连科怕死拒绝,最后被莫斯科解职,而朱可夫升为57特别军军长。

身为军长的朱可夫在充分考察诺门坎前线的真实情况之后开始调兵遣将,他认为苏军在诺门坎这个地方的战线过长,如果日军冒险从多个路口突破进入,那么苏军很难抵挡日本的兵团压境。

因此朱可夫便向总参谋部提出请求,要求增设空军力量,并对地面力量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增援,总参谋部答应了朱可夫的这一请求。

正当苏联军队在不断补充兵力的时候而远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也在马不停蹄的往前线增调援军。

1939年6月20,日本中将小松原道太郎命令第23师全师出动,共计2万余人,同时日本也将自己的王牌主力军,也被称为日本最彪悍的军队第7师团调往哈勒欣河准备投入战斗。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还出动了第1坦克师团,要知道这个师团可是日本唯一的一个坦克师团,在此前所有战争中都舍不得拿出来用,唯独在诺门坎战役拿出来使用,可以看出来日本对这场战争是下了血本而且是抱有必胜的信心。

斯大林认为日本关东军这是在试探苏联的实力,因此要求苏联必须取胜,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则认为这场战争也必须打赢否则将会彻底影响到日本北上的战略。

所以双方都在马不停蹄的备战,诺门坎这个不大的地方却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诺门坎战役第二阶段马上就要爆发。

直到1939年6月22日,诺门坎战役的第二阶段首先在空中打响。

在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关东军航空所有飞机倾巢而出全部调往海拉尔机场准备对苏军进行偷袭,而没想到的是,苏联却率先动手,6月22日苏联派出150架飞机对海拉尔机场进行轮番轰炸,而日本也迅速出动120架飞机迎敌。

可令日本意想不到的是,苏联的飞机是越打越多,而且慢慢的还出现了最新型的战机其作战能力远比日本战机要强,日本空军力不能敌,再加上支援速度跟不上,所以渐渐失去了制空权。

苏日空战结束之后,苏联空军司令,炮兵司令和坦克司令纷纷赶到诺门坎,这个时候苏军空军力量得到空前加强,而且还在诺门坎前线布防大量的坦克部队和炮兵。

1939年7月4日,苏联凭借自己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对日军度过哈勒欣河的主力进行疯狂的反击,日军主力不敌,大多都被围歼,苏军趁胜追击,度过哈勒欣河以压倒一切的气势闯进日军的装甲部队群。

亚洲史上最大的坦克混战开始了,上千辆坦克在诺门坎这个小小的地方混战,相互厮杀,日军的坦克军备落后,苏联用自己各种新型的坦克和装甲车对日本的坦克进行碾压式攻击,日本敝扫自珍的第1坦克师团瞬间四分五裂。

日本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在面临如此挫败的战局之后不愿放弃,同时还想挽回诺门坎战役的不利局面,于是又向前线调韵自己珍藏版的远程重炮部队,日本可谓是将自己所有珍藏的宝贝都拿出来了。

但是日军的这只远程装甲部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射击效果极差,而且精确度非常低,这让战场上的苏军笑掉大牙。

由于日本的通讯设备和电话线大部分都被苏军炸掉,前线指战员与关东军总指挥部的联系时断时续,最终闹出很多误伤友军的笑话。

按照之前的规定,炮兵将于当日10点停止射击然后最前线的步兵冲锋对苏军营地进行抢占。

计划安排是这样的,但之后指战员已接到炮兵攻击往后延续1小时的通知,可是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让所有的士兵冲锋也往后推迟1个小时再出动,由于信号传输不到位,许多部队并没有收到步兵延迟冲锋的命令。

所以接下来诺门坎战役中最戏谑的场面出现了。

到了10点整,蹲在诺门坎前线战壕中的日本军迅速跳出来进行冲锋,可等他们跳出来之后才发现,自己不仅要抵挡来自前方苏军的机枪扫射和炮火攻击,还不时受到后方炮弹飞来的轰击。

起初日本往前冲锋的是1000人,后来被友军轰炸的只剩不到100人,由此可见日本各部队之间的协作能力可见一斑,这也已经为日本最后失败埋下了伏笔。

经过前几次的切磋之后,日本发现自己的空军,装甲部队和坦克部队与苏联比起来都甘拜下风,日本司令部只好使用最常规的人肉战术,也就是指挥所有的日军往前冲锋,是想通过人海战术来战胜装备超前的苏联军队。

你可以试想一下那个画面,无数日本关东军在号角的鼓吹下拼命往前冲锋,而他们面对的是苏联装甲部队的疯狂射击,他们只有通过前人倒下后人赶紧跟上,直至一步一步逼近苏军阵地,通过这种方法与苏军取得近身搏斗的机会,日军的这种疯狂行为想想都恐怖。

但实际上,和苏军拼刺刀,日军也处于极端劣势,这就涉及到身高体重问题,日军普遍比苏军要矮,而且手臂和脚的长度也并不占优势,所以当年日本最擅长的拼刺刀战术在苏军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想想这样的作战能力,日本凭什么来打败当时的苏联呢?

日本深知力不能敌,心想北上苏联那是彻底没戏了,后来德军在看到日军前线的作战视频之后纷纷啧舌,认为日军的作战水平还停留在一战之前。

诺门坎战役历经135天,最后以日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极度惨重的代价,双方投入战斗兵力共计20余万人,双方战斗牺牲人数基本持平,经过诺门坎战役,死亡共计6万余人。

直到1939年8月,欧洲战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日本已经没有精力与苏联单线作战。

虽然苏联在东部取得了绝对胜利,但教训日本的目的已经大致达到,也无意义扩大战争,所以苏日两国在8月底展开多轮停战谈判。

日本深知与苏联为敌并不利于巩固自己的利益,最后日本退让,双方于9月16日正式结束诺门坎战役并与次年签订了苏日友好条约。

所以说,诺门坎战役实际上就是双方互探实力的一场闹剧,但由于日本在这次战役中遭受到惨痛的失败,所以起初日本当局并不承认这场战争的存在,直到2018年日本才对外公布这场战争。

5

苏日“诺门罕之战”是影响了二战走向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重要性不在战术层面,而在战略层面!换句话说,别说朱可夫损失不算太大、便以“钢铁洪流”把小鬼子虐到了“菊花残”;就算付出更高的代价去取得胜利,对于前苏联方面而言,都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此战直接避免了的前苏联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而且,还迫使小鬼子放弃了所谓“北进战略”、选择了“南下”,把一直置身事外、大发“球难财”的美国也拉进了战争漩涡之中,进而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

换句话说,如果前苏联没有“诺门罕之战”的胜利,在阿道夫对前苏联开战之后,小鬼子很可能会在前苏联的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使得前苏联失去了远东地区的战略大后方。真要是那样,鹿死谁手恐怕就很难说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诺门罕之战”,小鬼子很可能就不会选择“南下”去跟美国人、英国人争地盘,美国人、英国人也就不会断绝对小鬼子的战略资源供应,美国更加不会直接对小鬼子宣战!如此一来,不仅前苏联要腹背受敌,中国战场的压力也会成几何倍数增加!二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算是打赢了,胜利恐怕也要推迟很多年才能到来,所付出的惨重代价恐怕也要增加许多许多倍……

战术层面前苏联的确没有占到大便宜

整个“诺门罕之战”期间,所谓“苏蒙联军”死伤一万五千余人。小鬼子方面,死伤大概也差不多,单纯在人员损失方面,前苏联并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至于装备方面的战损,因为前苏联是机械化兵团集群出击,前苏联的装备、尤其是弹药损耗要远高于小鬼子。换句话说,在损失的金钱方面,前苏联要远多于小鬼子!再说直白一下,前苏联其实就是靠“砸钱”“砸装备”打赢了这场本来实力就不对等的战役。纯粹从战术方面来论,前苏联是一点儿大便宜都没有占到,相反“钱袋子”的损失还相当“惨重”!

前苏联赢在了战略层面

在“诺门罕之战”爆发前,被军国主义毒害的小鬼子,除了少数专业政客之外,几乎都沉浸在当年“日俄战争”的迷梦之中,一直叫嚣着要进攻前苏联以侧应阿道夫可能即将对前苏联发动的攻击!所谓“北进战略”一度还占据了上风。而正是这一切,最终催生了“诺门罕之战”。

战役打响之后,小鬼子却彻底懵圈了……“原来战争还能这样打!”朱可夫根本不去跟小鬼子拼三八大盖的精确射击,轻重武器一齐开火,端着三八大盖冲锋的小鬼子瞬间便成了活靶子!这还都是“小打小闹”,朱可夫甚者都懒得跟小鬼子去拼人,索性来他几轮坦克集群冲锋。小鬼子的轻型坦克面对朱可夫的“钢铁洪流”,完全失去了招架之力!据一些前苏联参加“诺门罕之战”的装甲车老兵回忆,苏军的装甲兵甚至都不屑去开炮,看见小鬼子的坦克直接碾压上去!小鬼子的装甲兵瞬间便成了“钢铁肉夹馍”……至于火炮,苏军火炮的射程比小鬼子要远得多,小鬼子的炮兵基本只剩挨炸的份儿。飞机就更加不用多说什么了,小鬼子的飞机基本也就是朱可夫的零头……

号称“帝国精锐”的关东军在诺门罕让朱可夫彻底虐到了“菊花残”!醒过味儿的小鬼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跟前苏联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要知道,彼时的关东军可是小鬼子精锐中的精锐;而朱可夫手下的苏军,充其量也就是“二流”罢了,苏军的主力大多都被调到了西线防御阿道夫可能发动的进攻,在远东地区投入的并不是绝对主力。至于乔巴山的蒙军,就更不用多说什么了……可就是这样一支“二流军队”,却硬生生把小鬼子的“帝国精锐”虐到了“菊花残”!最后,小鬼子不得不提出议和,而前苏联出于避免腹背受敌的战略考量,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同意与小鬼子议和。“诺门罕之战”戛然而止,并没有真正分出所谓“胜负”。但是,在战略层面,前苏联已经是完胜了。此后,直到二战结束、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小鬼子都没敢越雷池半步!就更别说是与阿道夫一道夹击前苏联了。而这一切,正是前苏联最需要的。

苏日“诺门罕之战”到底谁赢了?不言而喻……即便是在战术层面,虽然前苏联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但小鬼子更加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而且被虐得“稀碎”,几乎被虐到了“菊花残”!在战略层面,前苏联更加是完胜!诺门罕一战,直接打碎了小鬼子的盲目“自信”,以至于整个二战期间小鬼子都没敢越雷池半步、挑衅前苏联。而这,也为前苏联对抗阿道夫赢得了稳定的战略缓冲空间和战略大后方。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存在,即便是欧洲部分打成了近乎一片焦土,前苏联的远东部分依然源源不断为前线提供者充足的后援补给,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补给。如果没有“诺门罕之战”,前苏联无疑将失去远东地区这个战略大后方,等待斯大林和前苏联的将是什么,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通过“诺门罕之战”的胜利,前苏联彻底粉碎了美国企图牺牲中国的利益、把战争祸水引向前苏联的阴谋!在“诺门罕之战”爆发前,虽然中国全面抗战已经爆发,中国军民正在奋力抗击日寇,美国、英国及其殖民地却为了自身利益继续向小鬼子源源不断提供着炼钢所需的铁矿石和废旧钢铁等战略物资!美国此举目的十分明确,就是牺牲中国的利益把战争祸水引向前苏联。“诺门罕之战”彻底粉碎了小鬼子“北进”的美梦,逼迫小鬼子不得不南下与美国及欧洲老牌殖民国家争夺东南亚、南亚和整个太平洋地区,把打算置身事外、大发“球难财”的美国彻底拉进了战争漩涡之中!不久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所以,不要提到二战和美国就觉得美国是什么“二战救世主”。其实,在整个二战中,最不厚道、最不上路子的就是美国!当然,还有英国。如果没有美国、英国当年对小鬼子的纵容,中国的抗战根本打不了十四年!连制造枪炮、弹药的钢铁都得不到保障,小鬼子拿什么跟咱中国打仗?徒手肉搏吗?

6

苏联,日本唯一的装甲师团打没了,从此再也不敢进攻苏联。

7

诺门坎看起来是苏联人取得了胜利,其实不然,苏联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绝对优势兵力并且武器装备远远优于日本的情况下,苏军死亡人数竟比日军多,并且消耗了大量弹药,而日本方面只阵亡了七千多人,并且还都是三流部队,消耗了非常少的弹药量。

诺门坎战役后双方都认识到了自身的实力,可以说苏联重新调整了对日战略政策。而日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从而对以后战争方向做下准备。

总之没有赢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