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8年,在日本妻子佐藤富子温柔乡中的郭沫若,不甘寂寞,写了一篇痛骂鲁迅的奇文。下面我们来奇文共赏:

他(指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

以前说鲁迅是新旧过渡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蒂)!

1928年8月10日的《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一篇著名的骂鲁迅的文章。作者杜荃,其实,这是郭沫若的另一个笔名。文章名为《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批评鲁迅的<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28年6月1日。


一,郭沫若和鲁迅的骂战。

郭沫若在这篇文章中,对鲁迅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不仅骂他是反革命,还骂他是二重的反革命,比资本主义还要坏若干倍。可以说,这是郭沫若骂鲁迅骂得最厉害的一次。而且是采取公开发表文章的方式,隔空开骂。

至于他有没有骂鲁迅为“衣冠禽兽”?许多网文都这么讲,另外又有人说,鲁迅因此回骂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恕我孤陋寡闻,查了不少资料,并没有找到权威的出处。因为这两个人生前并没有见面。

这两个大才子,如果真的这样骂,会给人以骂街的感觉,水准不高,不符合他们大才子的身份。

我估计,郭沫若既然当时非常反感鲁迅,两个人就成了对头,二人私下里有可能都骂过对方。但文人之间,即使骂人,也会是有水平的骂,不至于采取一种骂街的方式。

骂的内容可能是什么?估计就是他们两人各自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讲。

郭沫若为什么和鲁迅这么大的仇?为什么要采用化名的方法,拼命地骂鲁迅?

按道理,郭沫若和鲁迅都是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之为左翼作家的两大旗帜。周总理曾经评价过这两个人。

“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总理把这两个人形容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显然对鲁迅的评价更高,把他誉为导师,而郭沫若是主将。

鲁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由于多种原因,他和弟弟周作人的关系也不好。他 在文字论战方面非常厉害, 比如他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把梁实秋骂得没脾气。

正因如此,在当时的文坛上,有的人害怕鲁迅,不敢与他正面交锋。也有的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与他展开公开论战。比如成仿吾,当时就写文章公开骂鲁迅,并讽刺他是“鱼目混珠”,表示自己对鲁迅“特别不满意。”

有一次,广州中山大学邀请鲁迅去任教,鲁迅本来还有点动心,后来听说创造社的郭沫若和郁达夫也在中山大学,鲁迅恃才傲物的脾气上来了,说:

“郭沫若、郁达夫也在,那么,我的去不去也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可以不必急急赶到了。”

郭沫若听说鲁迅不把他放在眼里,脾气也上来了,于是写文章公开对鲁迅进行猛烈的攻击。


非常奇怪的是,平时一贯笔头上、口头上都不让人的鲁迅,反而没有对郭沫若展开激烈的对骂,并且他还声称:

“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

鲁迅主要考虑到,自己和郭沫若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个人恩怨,而大动干戈。

1936年8月,鲁迅在他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写道:

“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这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郭沫若看了鲁迅的文章,自己也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所以他说:

“先生实在是一位宽怀大量的人,是‘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的。因此我便感觉到问题解决的曙光。”

鲁迅去世后,郭沫若又说:

鲁迅之骂出于爱,他是爱后一代人,怕他们沾染了积习,故不惜呕尽心血。

后来他还表示自己非常后悔,不应该出于傲慢,和鲁迅这样一位大师生前失去见面的机会。这都是后话。

二、二人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

之所以有郭沫若骂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回骂他是“才子加流氓”之说。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感情生活都很丰富多彩。

鲁迅的原配是朱安,但是,鲁迅看到朱安裹小脚、思想极度保守传统,感到二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婚后就远到日本,和这个原配基本上并没有生活在一起。

后来,在并没有和原配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鲁迅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相爱了,这是一桩典型的师生恋。

1925年3月,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给她曾经的老师鲁迅写信。鲁迅接到这封信后,当天就非常热情地回信。二人迅速确定了恋爱关系。

之后,鲁迅47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女学生许广平正式同居,许广平为他生下了周海婴。

总体上来看,鲁迅的感情生活还算正常。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就厉害了。


郭沫若的发妻叫做张琼华。郭沫若对他这个原配也很不好。郭沫若到日本后,很快就和东京圣路加教会医院的女护士佐藤富子相爱了,但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女儿和一个中国人结婚。

不过郭沫若确实很有本事,能够让女人对他死心塌地,这主要得益他的文采确实非常了得。

在那个年代,追求女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情书。于是,他写了一封才华洋溢的情书给佐藤富子:

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眉宇间散发着不可思议的洁光,就好比一轮光华四射的明月,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这封情书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情书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和拟人化,把佐藤富子的脸庞,嘴,眼睛,都用如花妙笔形容了一番,并把对方比作自己的圣母。

于是,为了这位大才子,日本女护士不惜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还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郭安娜”,从此,她就跟郭沫若姓了。并且她很快就怀孕,回家待产。之后,一口气为郭沫若生了5个小孩。


不过,好景不长,多情种子、大才子郭沫若很快爱上了早稻田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于立忱。于立忱当时接受《大公报》的资助在日本上学,并于1934年被报社派驻东京,兼职报社记者。

于立忱出生于名门望族,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科举考试的“榜眼”。 于式枚担任过广东学台,相当于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思想开放,是一位洋务派。后来,又担任了李鸿章的幕僚。官至从一品。

于立忱的外祖父是两广总督岑春煊。因此,她的父母出身都很显赫。

于立忱爱上郭沫若,也是因为郭沫若既有才,又浪漫。


像郭沫若这样的大才子,联想力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他看到炉火中燃烧的煤炭,立马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祖国,并且跳跃式思维,再由此联想到年轻的女郎。从而诗性大发,才思泉涌,写下了这首《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联想力如此丰富的大才子,可以为了心爱的女郎燃烧自己,这种人,想让女人不爱他都难。

女留学生于立忱也是一个正常的女人。所以也非常仰慕这位大才子。

不仅如此,后来她的妹妹也爱上了郭沫若。


于是,并且,很快,大才子郭沫若就把女留学生的肚子搞大了。

但是郭沫若显然不愿意跟她结婚。

郭沫若知道女留学生怀孕后,立马让对方打胎。

于立忱由于和郭沫若有这么一层关系,并没有能够得到名份,又受到其他打击,于是自缢身亡了。

多情的郭沫若赶去参加于立忱的葬礼。这一年,郭沫若45岁了,在葬礼上,郭沫若认识了于立忱刚刚21岁的妹妹于立群。

这是一个举止庄重得体的小美女,头上有两条小辫子,穿着一身蓝布衫,皮肤被阳光晒得半黑,郭沫若一下子就被她迷上了。

于立群是当时上海有名的话剧、电影明星。她十四岁到上海,考入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后来又到上海电影学校学习,艺名黎明健。

这是个多才多艺的美女,她同时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


多情种子郭沫若并非浪得虚名,立马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怀着满腔报国热忱,离开日本,和自己的日本妻子不辞而别。回国后,除了投身于抗日大业,也没有忘记追求于立群。

郭安娜只好孤身一人抚养五个孩子。 因为郭沫若的关系,后来她还因此受到日本军警人员的关押和殴打。

大才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美少女于立群很快爱上了这个比她大24岁的男人,1939年,二人结婚了。

婚后二人非常甜蜜,于立群生下了四男二女。

于立群在艺术上有很大的造诣,她的书法作品非常有名,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她书写的毛主席诗词:


直到郭沫若去世之后,于立群才知道自己的姐姐和郭沫若的露水情缘,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后来也追随她的姐姐,自缢身亡。

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他虽然是个文人,却崇尚武功,号尚武,郭沫若是他的笔名,另外他还有若干其他笔名,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大家对大才子郭沫若的人品有何评价呢?欢迎留言讨论!

最佳贡献者
2

两人的对骂起因源于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创造社和文学社两大团体的文笔论战,后来逐渐演变成挖取个人私事的互相嘲讽。

当郭沫若得知鲁迅与朱安和许广平之间的故事后,便认为鲁迅既然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文化的人,而且又是一个文坛巨星,就不应该有“一夫二妻”的封建旧俗。于是骂鲁迅为“衣冠禽兽”。





(郭沫若)

鲁迅也有过一段母亲包办的婚姻。

1906年夏,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收到了“母病速归”的电报。于是他急匆匆的从日本回到了绍兴。

但是回到家里,看到的却是一番喜庆之象。

只见旧房被粉刷一新,处处张灯结彩,墙上还贴着大红喜字。

原来,母亲早在几年前就为他找了个名叫朱安的媳妇,也是绍兴人,虽说大鲁迅三岁,但母亲觉得朱安很擅长烹饪女红,脾气又十分和顺听话,而且两家门第相当,于是就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为鲁迅与朱家订下了这桩婚姻。

两家本来商定在1901年冬季成亲的,但当时鲁迅拿到了赴日留学的奖学金,于是只得延期婚事。鲁迅多次写信回来要求朱安进学堂读书,不要裹脚。但思想保守的朱家岂敢打破旧俗。





(朱安)

可是,看到这喜气场面,鲁迅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没想到自己即便是一个接受了西方先进开放理念的人,而且西方文化也已经灌进了中国,但如今却仍旧逃脱不了包办婚姻的命运。

朱家家境优越,而朱安是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裹着小脚,只知三从四德,不知何为诗书,鲁迅根本喜欢不上这样的姑娘。在鲁迅眼里,朱安外表没有少女的灵动之气,跟她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婚后第3天,鲁迅便登上了开往日本的油轮。对于这位刚刚过门的妻子,他未行夫妻之事,毫无眷恋之意,更别说新婚燕尔了。但朱安却不敢违背丈夫的意愿,甚至不敢抬头凝望丈夫的脸蛋,只是临别时,望着鲁迅的背影,驻足良久,眼眶都湿了!

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换做别人本是“久别重逢情意深”,可鲁迅跟朱安仍旧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不管朱安怎么做都无济于事,甚至隔阂越来越深。





(青年鲁迅)

由于不爱这个妻子,鲁迅很少回家。而朱安常常在家里望眼欲穿。只要鲁迅一回来,朱安那个高兴啊,老公还没进屋,她就已经感受到屋子的暖和了,明丽了,不再阴森了,不再孤单了!

其实鲁迅也曾想过尽力接受朱安,试图跟她谈上话题。有一次吃饭时,鲁迅提起兴致对朱安说日本有一种食物“好吃哉勿得了”,朱安一时激动,于是慌里慌张的应和道:“是哉是哉,是好吃哉勿得了,我也吃过哉。”

这种食物只有日本才有,中国哪里有呢?况且朱安足不出绍兴,哪里能吃过?这不纯粹是欺骗么?

从此鲁迅再也不理朱安了,因为他最不喜欢撒谎的人。





鲁迅也曾想过休妻,但他明白,休妻对于朱安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羞耻,也必将是对母亲的不孝敬。母亲一手将自己抚养成人实属不易,他不忍心伤害无辜的朱安和年迈的老母。

或许爱情是自己永远得不到的东西,鲁迅本打算一生就这样混过了。然而,许广平的出现像一束阳光照亮了他的生活。起初他强力克制着这份爱情,因为毕竟自己是有妇之夫,而且许广平又是自己的学生。

但鲁迅挡不住许广平的热情,冰冷的心逐渐被她的热火所融化,于是慢慢放下了心中的芥蒂,1927年10月,与她正式同居。

不过,在情感上,鲁迅虽不曾给朱安温暖,但是在物质上他却一直养着这个妻子,保证她的日常开支。





鲁迅心知自己这样是耽误了朱安,于是找了个机会对她提出离婚,也祝愿她能够找到一个幸福男人,并承诺她将以周家的女儿出嫁,但朱安对此强烈反对。

有一次,周家宾客满堂,朱安突然当众下跪感慨地说:“我来周已有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我是配不上大先生,大先生要娶妻纳妾,全凭他自己,但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老太太活着一天,我便服侍她一天,老太太百年以后,我吃斋念佛,也绝不离开周家。”

朱安这一跪,扫尽了周家的脸面,却稳固了自己在周家的地位,看来她是下定决心生死在周家了。

后来,朱安得知丈夫与许广平相爱,固然是难过,但她毫无怨恨。她知道老公不爱自己,既然自己不能为丈夫生儿育女,那就让许广平来代替也无妨,只要自己所爱的人幸福就好。





(鲁迅一家人)

朱安虽然不识字,却有着文人墨客般宽广的胸怀,她虽然认为自己是三人中最大的牺牲品,但自己谁都不会去怪,因为她觉得谁都没有错。而许广平也知道鲁迅有个朱安,也体会朱安的感受。所以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经常寄钱回老家,尽量帮助朱安。

就这样,鲁迅、朱安、许广平三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无端的猜测和记恨,更多的是互相体谅与帮助。

而郭沫若知悉鲁迅这些爱情故事后,便在报纸上大骂鲁迅禽兽不如,甚至骂他衣冠禽兽,骂他是一夫娶二妻的封建余孽等等。

事实上,郭沫若也是出生于四川乐山的一个富裕家庭。他14岁便进了新式学堂,接受新文化思想,年轻的他风流倜傥,喜欢结识朋友,留恋烟花之地。

郭沫若20岁那年,父母为他选择了一个温柔善良贤淑的女子张琼华。但他不愿娶这个旧时代的女人,却被逼无奈与之成亲。可新婚没多久,他就抛弃了张琼华,两人也没有离婚,张琼华为他活活守了60多年的寡。郭沫若从日本回来后还对守活寡的张琼华道过歉。




在日本时,郭沫若爱上了温柔大方的护士佐藤富子,并与之同居。而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家庭富裕的佐藤富子竟然和家人断绝了关系。郭沫若还为她改名为郭安娜。 但“七·七”事变后,郭沫若连招呼都不打就离弃了佐藤富子母子六人。

后来日本投降后,郭安娜得知丈夫在中国,于是带着5个孩子辗转几千里,高高兴兴地来华给孩子找爸爸。郭安娜满以为这次可以团聚了。谁知见面时才发现丈夫已经和其她女人结婚并又有了5个孩子。

郭沫若竟狠心地闭门不见。安娜在门外深情的凝视,期待老公能够开门,可足足等了三天也等不到,她只得伤心欲绝的回去了。




据谢冰莹写的《于立忱之死》所说,郭沫若后来爱上了于立群和于立忱两姐妹,导致两姐妹先后为他而自杀。

结语:只是郭沫若既然知道鲁迅有两个女人是不对的行为,那他自己又为何有了原配张琼华不算,还要娶日本老婆,而与日本老婆生下5个孩子后,又跟于立群生下了六个孩子。他骂鲁迅是衣冠禽兽,那他自己又是什么呢?也许正象鲁迅所说的,是一个“才子加流氓”吧。




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敬请点击一下文章右上角的关注,特此感谢!

3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在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发展如火如荼,在文学改革方面更是涌现出鲁迅、郭沫若、胡适、茅盾、陈独秀等一众大家。民国距今不过百年,他们的著作大多流传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同样流传下来的还有这些民国才子的黑历史。如今,他们的风流情史、文墨相讥的故事更是成为现代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其中郭沫若和鲁迅的相互讥讽,引来当代人的广泛关注。

郭沫若点评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回怼郭沫若“才子加流氓”。

这两句评价并无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郭沫若和鲁迅的关系并不要好,经常用笔名暗讽对方,并且这两人一生从未见过面。两人的关系直到抗战时期才有所缓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位大家关系如此紧张?后人又为何借二人之口点评他们为“禽兽、流氓”?

追根溯源,原罪在于鲁迅和郭沫若那起点相似,而结局不同的情史。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父亲周伯宜那代,周家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但是,好歹周家在绍兴一代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于是,在鲁迅母亲鲁瑞的包办下,鲁迅糊里糊涂定下了与绍兴当地大户人家朱家的闺女——朱安的婚事。这段婚姻不是自由的,是封建传统中父母所包办的。当时,鲁迅母亲看中了朱安恪守封建妇道,遵从三从四德的“美德”。而朱家则是因为朱安年纪太大(朱安订婚时已23岁,在封建传统中属于“大龄剩女”),随即折中选择了周家这样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家庭。

这场包办婚姻使得鲁迅和朱安两人,从开始就看到了落寞的结局。鲁迅思想相对开放,自小便厌恶封建陋俗,他更是讨厌那些被条条框框禁锢的封建女性。而朱家是绍兴一个大家族,朱安更是从小被灌输封建思想,毫无疑问在她发育期之前,母亲就给她裹上脚。精神层面迥乎不同的二人自是过不到一起,恰逢鲁迅毕业得到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早就想逃离封建家庭的鲁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赴日学医的道路,这桩婚事就被搁置。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不断要求朱家给朱安放脚,并安排她去学堂读书。传统的朱家自是不肯,于是婚事一拖再拖。这一拖便是四年,1906年,鲁迅母亲无奈之下谎称自己病危,用家书将鲁迅骗回来完婚。

鲁迅自然大怒,他与朱安完婚后并未圆房,在婚后第三天便起身回到日本。那时的他用这种方式与封建对抗。

这之后朱安谨遵妇道,照顾婆婆。直到鲁迅回国后,虽感激朱安照顾母亲的辛劳,但始终无法以妻子相待。朱安整日独守空房,鲁迅亦是有家难回。

也许就这样,这段注定不会幸福的爱情会如死灰般走向尽头。

可命运却总要作弄人,使得鲁迅在爱情的道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之后,鲁迅与她的学生许广平暗生情愫,二人同居在一起。不久后,许广平诞下一子。鲁迅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但又为何终身没有提出要一纸休书,休了朱安呢?

这些年,鲁迅漂泊在外,朱安一直尽心竭力照顾婆婆,对待鲁迅的夜不归宿也是毫无怨言。朱安无疑是位良妻,只是被封建荼毒太深。休了朱安,无异于亲手杀了她,况且鲁迅先生也是有情有义之人。鲁迅生前,虽然没有选择朱安,但是一直默默资助她,鲁迅去世后,许广平更是慷慨地往绍兴老家寄钱。这段三角恋在封建荼毒下虽是那样凄惨,却又富有浓浓的人情味。

就是这样一段封建下悲凉的婚姻,成为了郭沫若攻击鲁迅的制高点。鲁迅标榜着新文化的开拓者,却又在现实中上演封建一夫多妻的戏码。这便是郭沫若字里行间所表达的“衣冠禽兽”作为。

为什么郭沫若要笔墨相讥同为左翼作家的鲁迅呢?没有什么事是空穴来风的。早些年鲁迅得知郭沫若的情史,便十分厌恶此人。

郭沫若的一生,更是才子风流的真实写照。

与鲁迅相同的是,郭沫若早年也被母亲包办婚姻。在完婚后第五天,他便踏上了赴成都求学的道路,一走便是27年。在这期间郭沫若赴日留学,一次去东京圣路迦医院探望友人的机会,他结识了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随即两人坠入爱河,但是富子的父母坚决反对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中国人。一气之下,富子与父母断绝关系,毅然决然地与郭沫若在一起,并且摒弃日本名字,该叫中国名字郭安娜。这之后,郭安娜前前后后为郭沫若生了四男一女。正当郭安娜沉浸在贫穷中的幸福时,七七事变爆发,郭沫若果断抛下妻儿回国。在这个动荡年代,郭安娜孤身一人抚养着六个有着中国血统的孩子,在日本饱受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压迫,艰难度日。这期间,郭沫若没有寄过一封信、邮一分钱。直到二战结束,郭安娜带着五个孩子远赴中国寻找郭沫若,却吃了郭沫若的闭门羹。此时的郭沫若已是五个纯中国血统孩子的父亲。

佳人自古钟爱风流才子,却惹得红颜薄命。郭沫若与郭安娜在日本结婚后,并没有约束自身放荡的行为,他很快与《大公报》驻东京记者于立忱发生了关系,当于立忱兴高采烈告诉郭沫若自己怀孕时,郭沫若却无心挽留自己孩子的生命。于立忱这才得知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悲愤交加的她选择归国后堕胎、自缢。

造化弄人,于立忱并没有唤醒郭沫若的良知。郭沫若归国后结识了影星于立群,这个于立群便是于立忱的亲妹妹,当时的她并不知道郭沫若害死了自己的姐姐,非但不知,年轻貌美的她还对这个大她24岁的男人一见倾心。1939年,二人举行婚礼后于立群便宣布息影,她将心血注入到这个男人身上,这一生为了生下了四男两女共六个孩子。也许郭沫若与于立忱的关系就此石沉大海,再不会被人知晓。可是苍天有眼,1978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去世,于立群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郭沫若与姐姐于立忱的信件、资料。真相如晴天霹雳一般浮出水面,于立群欲哭无泪,只得在郭沫若去世半年后在家自缢,来结束这段孽缘。

郭沫若是当之无愧的负心汉,鲁迅先生因为个中缘由一夫两妻,两位文学大家各有污点,相互抨击。直到抗战爆发,二人才冰释前嫌。

不论鲁迅先生和郭沫若的私生活,但就在大是大非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以大局为重,他们就足以称得上大家。至于那些或真实或杜撰的风流往事和个中恩怨,自有后人评说。

4

民国第一渣男郭沫若骂鲁迅“衣冠禽兽”,原因何在?搞笑

郭沫若骂鲁迅“衣冠禽兽”,是因为他觉得鲁迅吃着碗里,占着锅里,比较贪心。明明有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朱安,却与自己小17岁的女学生—许广平同居,并且还怀孕了,也就是后来的鲁迅之子周海婴。

有了这个儿子,鲁迅还是很开心的,并作了一首诗:

并头曾忆睡香波,

老去同心住翠窠。

甘苦个中侬自解,

西湖风月味还多。

鲁迅自我禁闭了20年,终于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了。只不过,当时的鲁迅一直没有公开与许广平的关系,因为当时有新文化运动,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开始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而自己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竟做出这等事,实在是非常尴尬。

当时在《益世报》上有一篇文章,写道:“世间称四十左右曰危险时期,对于名利,特别是色,时常露出好些丑态,普通男女私情我们可以不管,但如见一个社会栋梁高谈女权或社会改革,却照例纳妾等等,那有如无产首领浸在高贵的温泉里,命令大众冲锋,未免可笑,大家应该留心不要上当。”这文章讽刺的就是鲁迅。

鲁迅一方面不与朱安离婚,“占着锅里的”,弄的朱安痛苦终身,另一方面还与许广平同居,“吃着碗里的”,再加上有传言鲁迅曾偷看弟媳洗澡,弄的与弟弟周作人关系十分不好等,所以郭沫若骂鲁迅是“衣冠禽兽”,非君子所为。

实际上,鲁迅知道,与朱安离婚以后,朱安是很难维系生活的,所以也是一直照顾着自己的母亲还有朱安,对此朱安也说过,就算鲁迅去世以后,朱安还是心安理得接受许广平给予的钱,却不接受周作人的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郭沫若说鲁迅是“衣冠禽兽”,比较搞笑的是,郭沫若难道就不知道撒泡尿照照自己吗?郭沫若在这方面简直就是禽兽之中的禽兽。鲁迅曾经评价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我则认为郭沫若在这方面是“民国第一渣男”。

郭沫若早年抛弃自己的原配妻子张琼华,结婚以后仅仅只呆了五天就跑去成都求学,但是没有离婚。1916年,郭沫若去了日本,在东京圣路迦医院遇到了美丽的护士佐藤富子。心动了,很快就写了一封情书表白。郭沫若感觉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灵魂伴侣,陷入热恋,无法自拔。佐藤富子也因为家人反对,为了郭沫若改了名,叫安娜。他们一起同居了21年,这期间大都是安娜在养家,一人做两份工,生活的拮据很快让安娜变得苍老,郭沫若看不上安娜了,看上来别人。

这个人就是美丽、有知识、有活力的女记者于立忱。勾搭上以后,致使其怀孕,于立忱很开心的告诉郭沫若,郭沫若冷冷的一句:打掉吧。于立忱心灰意冷,知道是没有结果的爱情,独自一人回国后,疾病缠身,郁郁寡欢,最终自杀。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郭沫若都没有和安娜打招呼,就偷偷回国了。回来以后又与革命同志彭漪兰生活在一起。再后来,开始疯狂追求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于立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嫁给了郭沫若,郭沫若为什么追于立群呢?就是因为于立群像她姐姐,仅此而已!直到郭沫若去世以后,于立群发现了郭沫若和姐姐来往的信件和一张照片,才知道郭沫若竟然是害死自己姐姐的人,非常自责和抑郁,两个月后也自杀了。

郭沫若,如此人渣,还有脸说鲁迅是“衣冠禽兽”,实在是奇葩中的奇葩,脸皮到底有多厚?!

诸位觉得呢?欢迎关注我。

5

毛泽东同志评价鲁迅先生的言论 比郭风派沫若如何 ?

6

从古至今,我国并不缺乏有才华的人,才子们在各自领域的舞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就有这样两位名人,他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并且性格也是极为不同。这二位就是鲁迅和郭沫若。鲁迅因为性格比较直率,可以说他敢于评价任何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而郭沫若就是历史上被鲁迅骂的最惨的一位文人。


因为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态度上的主张有所不同,郭沫若曾经抨击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而其实郭沫若的性格比起鲁迅来说相对比较含蓄收敛一点,鲁迅对于郭沫若抛弃妻子的风流生活十分痛恨和鄙视,觉得郭沫若很不负责任。因为鲁迅深知。在当时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倘若失去了丈夫,那就相当于失去了全世界,这一点可以从郭沫若抛弃他的第一位妻子,让她一人一生都在等待着郭沫若,从未改嫁,而郭沫若却转身娶了另外两位妻子,就能看的出来郭沫若的不负责任。


于是看不下去的鲁迅就写了一篇文章骂郭沫若,大致意思就是说郭沫若是流氓,郭沫若知道之后怎会示弱,于是便回敬鲁迅四个字“衣冠禽兽”。鲁迅并没有被郭沫若说的话打击到,反而笑着回应说10字:“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在郭沫若听过之后,竟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其实郭沫若是有才华的,也毋庸置疑是一位文化天才,所以郭沫若被嘲笑几句反而显得本人更加真实。


但是据有关记载,鲁迅当时并没有那么粗鲁的骂郭沫若是狗,而是在1932年8月在《上海文艺之一瞥》的文章之中,骂了郭沫若一句“才子加流氓”。后来在鲁迅先生逝世之后,郭沫若也改变了鲁迅先生针锋相对的形势,而是连夜写了一篇《民族的杰作—纪念鲁迅先生》,说鲁迅的死是中国文坛是一次不可测算的损失。


甚至郭沫若还说,鲁迅先生骂了我一辈子了,但是可惜他已经死了,而我再也得不到鲁迅先生的那般深切的关心了,甚至还说自己是以鲁迅徒孙的资格追悼鲁迅。其实有才学的人眼中或许都是互相看不惯的,但是心里对彼此是很尊重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