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声明一点,汉惠帝刘盈死后,继承他皇位的并不是他弟弟,而是他的“儿子”。

刘盈的弟弟刘恒,即汉文帝继承皇位时,可是经历了极为复杂的过程。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所生的儿子,封建正统所认定的嫡长子,早在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年仅六岁时被立为王太子,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后被封为皇太子。

其实,刘邦对这个有些懦弱的儿子并不是很喜欢,并一度想要改立钟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去世,年仅十六岁的刘盈继承皇位,是为汉惠帝,即西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刘盈在位期间,任用曹参为丞相,继续遵循前任丞相萧何所制定的政策制度,在史称为“萧规曹随”的效应下,西汉社会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

然而,当时西汉王朝的政权几乎把持在吕后的手中,刘盈难以有效发挥,外加上对生母吕后所作所为的诸多不满,刘盈过得极为压抑,抑郁寡欢下,借助酒色麻痹自己,只是在位七年,就去世了。

刘盈的皇后为鲁元公主(吕后的女儿)的女儿即他的外甥女张氏,两人未能生有子女,倒是宫中相传,刘盈与宫女生下了六个儿子:刘恭、刘疆、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

因为张氏没有生育,吕后毒死刘恭生母,将刘恭抱来,谎称是张氏的儿子,并立其为皇太子。刘盈死后,年幼的刘恭继承皇位,成为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帝,史称为“前少帝”。

当然地,刘恭虽然继位,政权依然掌控在吕后手中。

刘恭渐渐长大后,渐渐知道自己的身世,并获悉自己生母为吕后所害,扬言要报仇。吕后得知后,就把刘恭暗地里给解决掉了。

刘恭死后,吕后又扶立了刘盈的另外一个儿子常山王(恒山王)刘义为帝,改名为刘弘,史称后少帝。

这也西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没有什么作为,在吕后安排下娶了吕禄的女儿为皇后,名义上是执政者,实际上又是吕后手中的一个傀儡。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逝世,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将吕氏家族势力铲除干净,代王刘恒被迎立为新皇帝同时,刘弘被政变者们认定为不是刘盈的亲生子,连同他的其他四个也被认定为不是刘盈亲生子的兄弟刘疆、刘不疑、刘朝、刘武,一起被诛杀。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生母为薄姬,先前被封为代王,在封地治理上还颇有成就,更主要的他以宽厚仁慈为名,因而发动政变的大臣们选中了他,继承皇位。

刘恒起初对天上掉下的这块大馅饼还有些犹豫,怕是中了圈套,后经下属中尉宋昌的提醒,步步为营之中,来到京城继承了帝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在皇帝位置上,算是有作为的一个,他与儿子汉景帝刘启的统治时期史书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最佳贡献者
2

 传位太子,既是家事,更是国事!下面我们看下刘邦的表现吧!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

发妻吕雉自然成为皇后,另立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身旁戚夫人娇柔迷人,能歌善舞,深受刘邦宠爱,生下赵王刘如意,被封为赵王,长年留在长安。时间一长,这戚夫人便产生夺嫡之心,日夜在刘邦跟前哭泣,要立如意为太子。刘邦也感到刘盈天资平庸,生性软弱,便有废立之心。

公元前197年,刘邦不顾群臣的反对,突然宣布要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当时很多大臣都出来劝阻,未能说服刘邦。幸亏御史大夫周昌出来反对,暂且作罢。

  吕后深知刘邦更换太子心意已决,于是求助留侯张良,张良告之若能请来皇上也没请动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可能会有回旋的余地。这“商山四皓”是秦末隐于商山的四大隐士,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久闻四皓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却遭拒绝。吕后即命人捧着太子的亲笔书信,以恳切的言辞,丰厚的礼物,请来了“商山四皓”。

  汉高祖十一年,黥布造反。刘邦已患病,欲派太子领兵镇压。四皓认为,太子出征有功劳对保太子位无多大益处,出主意不让太子出征,最后刘邦只得自己抱病御驾亲征黥布。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归朝,病情加重,急于撤换太子。留侯张良力劝,但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张良以自己患病为由不管此事了。其实张良应该是心里有底:自己出的那一奇招还没发挥作用呢!太子太傅叔孙通引经据典,以死来为太子力争。刘邦假装同意,心中还是决意换掉刘盈,并准备在即将举行的宴会上当场宣布。

宴会开始后,太子刘盈在旁边侍奉。

刘邦突然发现刘盈身后跟着四个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的须眉皓发老人,便问道:“你们是谁啊?在这干啥呢?”四位老人就向刘邦报出各自的名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大惊失色地说:“原来是商山四皓啊,我曾派人寻找你们多年,你们却躲避着不愿出山,今天为何会跟在我儿子后面转悠呢?”

  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瞧不起我们士人,又喜欢说粗话骂人,我们义不受辱,所以恐惧躲避。私下里听说太子为人仁厚慈孝,处事恭敬爱惜士人,天下没有人不向往着能为太子而死。所以我们就出山了。”四皓的这一番“忽悠”,让一直对有道隐士真心尊重的刘邦顿时傻了眼,就打消了掉撤换太子的念头。

  同年四月,刘邦死于长乐宫,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当上皇太后的吕雉开始独揽大权,先是召回赵王刘如意,伺机将其毒死。又下令砍掉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珠,整成聋哑,投入厕所,称为“人彘”。吕雉对戚夫人母子的疯狂报复,真够狠的。

  汉高祖刘邦更换太子最终功亏一篑,原因是“商山四皓”像四座大山,让刘邦感到实在难以撼动!是“商山四皓”改写了西汉的一段历史。 好,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欢迎关注我们,我们每天都有新文章!

3

刘邦自己也发现了太子刘盈并不适合继承皇位,但是刘邦最终却无能为力。

公元前195年10月,汉高祖刘邦搞定了淮南的叛乱之后,自知时日不多的刘邦回了一趟沛县老家并宴请乡亲们豪饮一番。

当刘邦自沛县回到未央宫中后病情加剧,卧床不起,在此背景之下,刘邦依然还试图挣扎着办一件大事:换掉太子刘盈。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刘表如下:

现任太子刘盈早在汉高祖还是汉王时期的公元前205年就立为王世子,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大汉帝国后就立世子刘盈为太子,时至此刻,太子刘盈已经被立为太子整整7年。

刘邦想换太子的这一想法,并非此时此刻才萌发,而是一直都有的。

此前有一次刘邦在大臣面前提过这事,那次被口吃的周昌给劝下了。

周昌原本是耿直之臣,但是有口吃的问题,于是当周昌脸红脖子粗地、结结巴巴地扯着嗓子劝说着刘邦不能更换太子时,逗乐了汉高祖刘邦,于是这件事就此暂时搁置了。

但是刘邦并没有完全放下这件事,此时此刻,卧床不起的刘邦想挣扎着做成这一件事情。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试图更换太子呢?

为什么要耐心地跟大臣们周旋,而不是一道圣旨直接更换太子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稍后分析,先来看看刘邦在更换太子这件事方面遇到了哪些阻力,以至于最终妥协没有用刘如意换下刘盈。

当那一年刘邦首次流露出更换太子之意后,最紧张的人一定是吕后,如果刘盈太子之位不保,那将意味着自己皇后之位也歇菜了,进而意味着刘邦驾崩之后,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会难保。

众所周知,吕后与戚夫人一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戚夫人深受刘邦的宠幸,对此吕后早就对其恨之入骨,只是因为刘邦健在,所以吕后除了隐忍别无他法。

所以,当周昌冒死劝谏刘邦之后,吕后私下不顾朝仪跪谢过周昌,并同时紧急向已经归隐了的张良求助。

在张良的谋划之下,吕后给太子刘盈找来了四个站队的高人,这四个人就是秦末汉初的四大隐士,是当年刘邦一度非常渴求但是却请不动的四大高人。

张良所谋划的此举在于向刘邦传递信息:太子已经深得人心,根基很深厚了,连四大隐士都支持他,所以不能废了太子刘盈。

此时此刻,当刘邦再度提议此事时,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站出来死谏了:这个人就是制定朝仪的叔孙通。

叔孙通不仅冒死劝谏刘邦,甚至还说,如果废了太子,自己就去死。

当时的叔孙通影响力已经不可轻视了,刘邦只能假意安抚叔孙通,暂时搁置了废太子之事,但是他内心依然不甘心。

直到在张良的谋划之下,刘邦在宴会上见到了站在太子身后四位白须白发、长袍飘逸的四大隐士之后才彻底死心塌地地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几个基本问题:刘邦为何想要更换太子?为什么不能直接用一道圣旨搞定,却最终选择了妥协?

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因为刘邦宠幸戚夫人,为了确保自己百年之后戚夫人母子的安全,所以想废太子刘盈,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果真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对西汉历史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可以通过推理分析得出并非如此的结论。

《史记?吕后本纪》记载了刘邦对刘盈的忧虑:“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如意类我。”

刘邦想废黜刘盈最直接的原因与理由在于,是刘盈过于仁弱,以刘盈的个性是难以担当皇帝之重任,难以驾驭下面这一帮子功臣悍将。

刘邦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刘盈继位之后所上演的一切足矣说明刘邦的判断力是多么精准。

既然如此,那么刘邦为什么不能简简单单一道圣旨搞定此事,而一定要跟群臣摸来磨去的折腾那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这个问题也不复杂,刘邦下面的群臣以丰县、沛县为主,这些人都希望吕后这条线上的刘盈继位,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与生命,如果换成了个性类似刘邦的刘如意,那么这些人的好日子将到头了,所以群臣必须保刘盈。

刘邦之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道圣旨搞定,也只是因为,尚还年幼的刘如意,尚还年轻的戚夫人如果不能获取群臣的支持,那么强行送上大位也会坐不稳,也会被掀翻,天下将再一次大乱。

即此可见,帝王在诸多时刻也有身不由己的一面。

4

很正常,因为汉惠帝刘盈是高祖皇帝与高太后所生的嫡子,刘盈与吕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初高祖皇帝欲废刘盈太子之位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是高太后吕雉长兄建成侯吕释之请出了闻名天下的商山四皓才阻止了刘邦的废立之举。高太后吕雉之父吕公生有二子三女,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都是跟随高祖打天下的元老功臣,大汉开国之后吕泽受封为“周吕侯”,吕释之受封为“建成侯”,两人封地食邑都达四千二百户!大汉六年三月两人分掌戍卫宫廷的南北禁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将,高太后三妹吕媭嫁于大将舞阳侯樊哙,吕氏家族一共出十八位侯爵,三位王爵,一位皇太后,可谓是最有势力的外戚。汉高祖刘邦死后惠帝仁弱高太后临朝称制,公元188年在位七年的惠帝刘盈去世,吕太后于是大肆加封吕氏族人,封吕禄为赵王、吕产为梁王、吕通为燕王、吕台为吕王,三妹吕媭为临光侯,追封其父吕公为吕宣王,此等加封引起了汉室老臣的不满,高太后吕雉临朝称制十六年后于公元180年去世,吕雉去世之后刘氏诸王和高祖功臣纷纷起兵讨伐吕氏族人,以高祖功臣中的太尉绛侯周勃、丞相曲逆侯陈平、大将军颍阴侯灌婴、琅琊王刘泽、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等起兵讨伐诛尽吕氏族人,大臣们在拥立惠帝之子刘恭为帝的问题上坚决反对。因为惠帝与吕氏家族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刘恭身上有一半吕氏家族的血统,一旦拥立刘恭为帝那么将来等刘恭长大会不会对他们这么诛杀吕氏家族的元老功臣下手,最后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三人决定在高祖在世子孙中挑选一位能力出众德才兼备的皇子皇孙为帝。其中齐王刘襄是高祖皇帝长孙,与朱虚侯刘章同为高祖皇帝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子。琅琊王刘泽是高祖皇帝堂伯父之子,与高祖皇帝是堂兄弟,属于刘氏旁系。淮南王刘长是高祖临时宠幸的一名宫婢所生之子,但自幼由高太后吕雉抚养长大被高太后视为己出,七岁之时受封淮南王。吴王刘濞乃高祖皇帝二哥刘仲之子,初封沛侯,后来英布叛乱刘濞跟随高祖平英布立下大功,于大汉八年受封吴王,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虽为诸王之首但却是旁系。代王刘恒乃高祖皇帝第三子,是薄姬夫人所生之子,自幼不受高祖宠爱,于大汉七年受封为地域辽远国力贫弱的代国为王。此六人中,刘濞、刘泽属于旁系排除在外,刘襄、刘章乃高祖之孙,刘恒是高祖第三子,刘长是高祖第七子,但刘刘长的舅父驷钧在齐国一直横行不法、嚣张跋扈为人残暴不仁,若是立刘长为君恐怕驷钧将祸害天下所以排除在外!刘襄刘章的母系一族庞大,若是立其为君,有可能重复吕氏之乱,到那时谁来平定叛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所以刘襄刘章也排除在外。现在只剩下代王刘恒,刘恒为高祖在世的子孙中最有德行之人,其母薄姬夫人德行兼备为人沉稳,刘恒治理代国十五年,代国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且刘恒母系一族人员凋零在朝毫无根基,乃是最具资格的皇位继承人,于是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中大夫陆贾、廷尉申屠嘉、御史大夫周窟、大将军灌婴等人商议拥立刘恒为君。公元180年刘恒即位,为西汉第三位皇帝,庙号“太宗”后人称之为西汉太宗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三年,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这个题目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人对西汉开国后的历史了解的不太多,认为汉惠帝死后没有就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直接传给了汉文帝刘恒,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汉惠帝死后,并没有将皇位直接传给自己的弟弟刘恒(汉文帝),而是经过了一番波折的,刘盈在公元前187年去世的,而刘恒是在公元前179年即位的,两者相差八年。

在这八年时间里,刘盈的皇位都是自己的儿子继承的,公元前188年—前184年是刘盈的儿子刘恭继承皇位,是为西汉第三任皇帝,被称为西汉前少帝。公元前184年到前180年是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继承皇位,被称为西汉后少帝。

接下来纵横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汉惠帝刘盈去世后,自己明明有儿子,最后皇位为何传到了弟弟刘恒的手上。

这事说来有点话长,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导致吕雉根基不稳,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差点抢了刘盈的皇位,等到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扫除这些威胁到皇位的人,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权势,据说是因为吕雉对待戚夫人的手段太过残忍,恶心到了刘盈,也或者是吕雉跟刘盈争夺权力,最终导致刘盈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了。

刘盈在公元前187年去世后,吕雉立刘盈的儿子年仅三岁的刘恭为皇位。

大概从西汉初期就流行立子杀母,吕雉将刘恭过继给惠帝的皇后张嫣,然后杀死了刘恭的亲生母亲。当时刘恭只有三岁,朝政大权都在吕雉的手中,说吕雉是中国第一个专权的皇太后也不过为。

本来这种奶奶垂帘听孙子的政没有什么不妥,即使是汉朝后期也多有发生,然而刘恭刚懂事一点,就有人告诉他,张皇后并非他的亲生母亲,他的母亲是被吕雉所杀,导致刘恭对吕雉不满。

刘恭当时说:“太后怎么能杀了我母亲······我现在年龄还小只能忍着,等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给我母亲报仇。”

吕雉是什么样的人物,对于少年皇帝有这样的言语是相当抵触的,因此对刘恭也渐生不满,吕雉是一个政治上很强势的女人,随即就开始着手废了刘恭。

当时刘恭只有七岁,跟一个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吕雉再把刘恭囚禁起来后,对外宣称刘恭精神不正常,就以皇帝神智混乱为由将其废了,为了斩草除根,后来还将刘恭处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从口出啊,没事可别乱说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很险恶的,一言不合就动刀。

刘恭被废之后,吕雉立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皇帝。

从刘恭事件中,吕雉明白一个道理,即使皇帝是自己的孙子,也可能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因此开始扶持吕氏集团的势力,从刘弘登基后,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就连个年号都没有。

在刘弘当皇帝的四年里,始终是活在吕雉的阴影当中,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熬死了吕雉,迎接他的竟然是更大的灾难。

按照道理来说,吕雉已死,也结束了太后干政的局面,大家好好扶持刘弘当皇帝也就好了,然而原来在朝中一直遭受吕雉打压的反吕政治集团不肯善罢甘休,为了夺取权力,借机清楚了吕氏家族的政治势力。

他们认为刘弘是吕雉扶持上来的皇帝,担心刘弘长大后会对他们进行报复,所以,就想把刘弘也给废了,可是刘弘毕竟是刘氏血统,是刘盈的儿子,怎么才能废除这又是一个问题。这些反吕大臣甚至想到了一个理由,就是刘弘可能不是刘盈的儿子,以这个理由将刘弘废除。


接下来,反吕政治势力就需要选择一个跟吕氏集团不太亲密的人来继承皇位了,刘盈虽然有六个儿子,但也都跟吕氏有着一定的关系,追根溯源,刘盈就是吕雉的儿子,所以问题还是出在刘盈身上,再次选择皇帝,就不能选择刘盈这一脉的,只能从刘邦的其他儿子中来选。

刘邦一共八个儿子,在刘邦死后,遭受了吕雉的强烈打击。

大儿子是刘邦还没有娶吕雉时候所生,在刘邦死后不久,吕雉就曾逼着刘肥管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叫妈,在惠帝六年的时候刘肥就已经去世;

刘盈排行老二这个就不说了;

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排行老三,吕雉在杀了搞死戚夫人的同时也毒死了;

老四就是刘恒了,这一个放在后面来说。

老五刘恢被吕雉活活逼死,老六刘友被吕雉饿死,老八刘建也是死在吕雉之前,刘建死后,吕雉还派人除去了他的儿子。

也就是说,在吕雉死后,刘邦的儿子中,只剩下老四刘恒,和老七刘长,但是老七刘长是吕雉抚养长大的,是在吕雉执政时期唯一没有遭受打压的皇子,所以自然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从另一方面来说,朝中大臣都认为再找皇位,不能找太后势力过强的人,刘恒的母亲薄姬本来在后宫地位就不够,也不是争抢的女人,如果喜欢出风头,估计也活不到吕雉去世。所以,刘恒是吕雉死后最适合反吕政治集团的利益,最终继承皇位。

6

从汉朝的历史来看,汉惠帝刘盈死了以后,下一任皇帝便是汉文帝刘恒了。其实我们不知道是,汉文帝刘恒前面,还有两个小皇帝,分别是刘恭和刘弘。

汉惠帝死后,吕后扶植她的孙子刘恭为帝。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将汉惠帝刘盈给活活吓死了。汉惠帝死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吕后的大位难以保全了,因为汉惠帝是她儿子,甘心做她的傀儡,而其他人做了皇帝,她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所以吕后立刻将刘恭扶植成为了皇帝,史称前少帝。

刘恭做皇帝其实也挺好,因为他岁数小,比较好控制。刘恭本人又是吕后的亲孙子,自然是带着血缘关系的。但是吕后为了让刘恭的出身名正言顺,索性毒死了他的生母,将他过继给了汉惠帝的皇后张嫣。

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史记》

刘恭得知这件事以后,非常愤怒,扬言等他长大了一定要为自己的母亲报仇。他的母亲是一位宫女,等于他是汉惠帝庶出的孩子。皇后张嫣是汉惠帝的亲外甥女,汉惠帝不忍心下手,所以张嫣一辈子都是处子之身。

刘恭年纪轻轻就敢如此妄言,这让吕后心里很不爽,所以刘恭遭到了吕后的囚禁,没多久就被杀害了。但是刘恭的的确确是汉朝第三任皇帝,在位时间四年。

刘恭死后,吕后找来了汉惠帝另一个儿子刘弘继任皇位。

汉惠帝的嫡子刘恭死了以后,吕后再次陷入了焦虑,因为她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继任皇位才行。所以吕后找来了汉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弘,这个时候就不管长幼有序了,刘弘是汉惠帝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年纪小好控制,所以被吕后扶植为皇帝。

刘弘上台以后,吕后为了巩固吕家的力量,所以将自己侄子赵王吕禄的女儿嫁给了刘弘,成为了刘弘的皇后,俩小屁孩儿就这么成亲了。

不过刘弘运气不太好的是,吕后在他做第五年皇帝的时候,去世了。这么大一个靠山去世以后,汉朝的那些大臣们便发动了政变。

他们扬言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儿子,所以将刘弘废除,此外大肆诛杀吕家的党羽。最终将吕家势力从朝堂中全部铲除,刘弘不久以后,也遭到了杀害。不过他是汉朝第四位皇帝是无疑的,被称之为后少帝,在位时间五年。

汉惠帝所有的儿子都遭到诛杀,这是灭吕家势力最无奈的办法。

汉惠帝一共生了七个儿子,没有一个是跟皇后张嫣生的。这七个儿子当中刘恭被吕后害死了,淮南怀王刘强、常山王刘不疑也早早去世了。所以剩下了四个儿子,四个儿子当中刘弘做了皇帝又被废掉了。剩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梁王刘太,淮南王刘武,常山王刘朝。这三个儿子无一幸免,都被诛杀。

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史记》

汉朝大臣诛杀汉惠帝这几个儿子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这些孩子都不是汉惠帝生的,所以没有汉家的血统。这简直就是荒谬,一两个不是也就算了,一连七个全都不是,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何况汉惠帝在世的时候,这些小孩儿可都是被封了王爵的。

难道汉惠帝明知道这些孩子不是自己的,还要给他们封王吗?所以这是汉朝大臣们为了剿灭吕家势力迫不得已所做的事情。因为这些孩子都是汉惠帝的儿子,而汉惠帝是吕后的儿子。吕家现在被他们剿灭了,将来这些孩子会不会找他们报仇呢?周勃和陈平心里是没底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诛杀这些孩子,免流后患。

汉文帝刘恒上台,成为汉朝第五位皇帝。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题目中所说的问题其实是不对的,汉惠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登基做了皇帝。但是他们是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所以没有被记录在正史当中。不过话又说回来,汉惠帝本人岂不也是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吗?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汉惠帝其实也是没有本纪的,主要就是因为司马迁认为他没有实权,反倒是给吕后立了本纪。

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都相继下台以后,汉文帝刘恒这个时候才走上了神坛,成为汉朝的皇帝。不过这个时候的刘恒虽然是汉高帝刘邦的儿子,但是他并不是第三位皇帝,而是大汉朝第五位皇帝。

刘恒的母亲为刘恒登基立下了不少功劳,周勃和陈平正是认为刘恒的母亲薄姬性情淡薄,也没有强大的外戚力量,所以才会想到改立刘恒为皇帝。他们确实害怕第二个吕后上台,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总结:吕后乱政和陈平绞杀吕家其实都是权力的斗争。

吕后之所以想要不断扩张吕家的力量,其实是想要夺取大汉朝至高无上的权力。后来改立两个小皇帝,也是一样的道理。吕后希望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必然要这么做。吕家人手里都有权力了,那么汉朝的那些开国功臣们手里可就丧失权力了。

但是人家是刘邦的老婆和孙子,他们掌权是应该的,陈平和周勃也不敢造反。等到吕后去世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后少帝刘弘明显不善于治理国家,眼看着大汉朝就要被吕家的人给霸占了,陈平和周波自然要为老刘家出把力。所以就产生了诛灭诸吕的政治斗争。

其实没有什么正义和邪恶,陈平和周勃诛灭诸吕其实也是为了夺取汉朝的权力,结果没想到汉文帝是个厉害的角色,他们的计划似乎也落空了。

7

为什么要传位给最无能的刘盈,史记留侯世家里说的很清楚啊。一开始刘邦想立性格才能很像他的赵王如意的,但是

〖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宴会开始了,大家互相敬酒吹牛逼,刘邦看到四个老头跟随着太子,白胡子一大把,还以为是哪家神仙老爷爷下凡了呢。一问原来是商山四皓,吓了一哆嗦。这商山四皓跺一跺脚,大汉朝抖三抖,刘邦请人家当官好几次都没请过来。

现在却跟着刘盈,还这么恭敬,所以垂头丧气地给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现在刘盈的翅膀硬起来了,不是他老子能动的了的了,从此刘盈的太子位置从此稳定了下来。

为什么能请动商山四皓,因为留侯张良和一众大臣都支持刘盈以后继位,所以给吕后出了这个主意。皇帝的面子,你可以不给,但这么多大臣名士的面子你都不给,别看你是隐士,那也是你不想混了

刘邦正是通过商山四皓看到了刘盈背后支持的势力,才再也不敢动废太子的念头了。因为,大家愿意听你的你才是皇帝。你跟大家对着干,弄的大家都想干掉你。大伙一合计,不要说你立个新太子即位大伙能给你废下来——比如,周勃夺军之后,大家说这少帝不是惠帝亲生的,所以要杀了他立文帝,谁敢说个不字?就算那时能做亲子鉴定,谁敢去做?有这个提法就立马被诛九族了——就算让你刘邦立刻驾崩也是有可能的。

那为何多数实权派都想立刘盈呢?如果让你选择老板,别的条件都一样,一个管理特别严格,想迟到早退,上班刷头条,贪污点公司东西,安排自己个亲戚,他都能察觉出来,并且把你整一顿。一个没啥本事,为人宽厚,作为高管你想中饱私囊啦,安排个位置给自己小舅子啦,截留点款项啦,他都管不了。你会选哪个?如果是开基创业之时,跟着第一个强势的老板,公司越做越大,你分红越来越多,你还可能选第一个。但大汉已经扫平四海了,就能拿这点死工资了。你皇帝强势点,我们大臣就不自由点,权力小点,危险系数更高一点。

赵王如意性格跟刘邦类似,刘邦杀韩信,杀彭越,杀英布,杀臧荼,废张耳,逐卢馆。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异姓王,立下了汗马功劳,都被刘邦灭了。现在再立跟性子跟他差不多的刘如意,让大臣们怎么活。所以拼命地让最无能的刘盈即位,大家才有好日子。

8

这其实就不是个问题!他必须传给刘盈!

刘邦吧,这个人无赖出身,40好几了,还没取媳妇儿,虽然有个私生子,但是从小就不跟他住一起!后来娶了吕雉,先生的女儿,后生的儿子,这个时候刘邦都小50了!再然后楚汉争霸,刘邦当上了皇帝,没几年就死了!这个时候除了太子刘盈,就只有私生子刘肥成年了!其他的皇子都还是小豆丁!而刘肥呢,私生子的身份是不可能当皇帝的,而且刘邦也不喜欢他,从小就没在一起住过!他本人呢。也被吕雉吓破胆,不敢当皇帝!

那就剩刘盈了!谁让刘邦生儿子生的晚呢!其他几个小儿子就算再才华横溢,那几岁大小,也是看不出来的!而且国立长君!大汉朝刚刚建立,又有胡亥这个幼子继位的教训,当时的刘邦要是不想二世而亡的话,就必须立成年的太子!其实所谓的成年,刘盈也不过十几岁罢了!刘盈从小接受的都是名师的教育,没长歪,所以刘邦根本就没得选择!

再说说吕后这个人,个人觉得她绝对绝对算得上是好妻子,好儿媳妇!说她是好妻子,是因为刘邦在没娶她之前就是个混混,在娶了她之后,才被吕家花钱买了个泗水亭长做做!要是没有这个小官,后来也不会去送劳力,不送劳力,人就不会跑,他就不会造反!因为不造反大家都得死!后来就当不成皇帝!所以,可以说,刘邦命运的转机是吕后带来的!刘邦身边的大将樊哙,也是他的妹夫,就是吕后妹妹的老公!说白了,刘邦的班底是老吕家帮着建立的!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吕后为啥是个好媳妇!因为吕后和刘邦是一伙儿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刘邦要杀韩信,韩信对刘邦都有戒备了,可是吕后要和刘邦一起请他吃饭,韩信就去了!然后死了!是吕后和刘邦一起把韩信杀死的!所以,可以说,刘邦这个人虽然不爱吕后,他爱的是戚姬,但是,他把吕后当生意上的合伙人,这个地位可爱宠妾高多了!能够在大事儿上夫妻同心,刘邦敢把这种大事儿交给吕后,还说明不了吕后是个好媳妇么?

再来说说吕后是个好儿媳!吕后嫁的刘邦是三子,上面两个哥哥,底下还有弟弟!吕家有事巨富之家,按理说,不用吕后去伺候公婆!但是刘邦在和项羽争天下の时候,项羽把刘邦的家人全抓了,用来威胁刘邦!刘邦根本没鸟项羽,你要杀就杀。这种情况下,项羽虽然没啥了刘邦的家人,对他们还能好?是吕后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照顾的刘邦的父亲,她老公公,而且还照顾的很好!起码后来刘邦称帝,封他爹做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他爹一句刘邦的好话都没说!但是人活得好好的,之前证明那段阶下囚的日子被吕后照顾の好!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刘邦对吕后是放心的!把天下交给刘盈,其实就是把天下托付给吕后和一众大臣!可惜刘邦没想到,他那个曾经娇滴滴的小媳妇儿,后来能连唯一的儿子都不顾,就要天下了!但是当时刘邦要死的时候,他还是放心刘盈和吕后的!

最后说说刘盈自己!这个孩子你说他性格懦弱……其实也不一定!他就是死的早,没熬死吕后!往前数百年,芈月的儿子嬴稷,谁不说他是一代英主?可是他就是十几岁继位,在他妈妈手里熬了50年,熬老了他妈妈芈月,自己都60了,才发动政变夺权成功!嬴稷夺权都那么费劲呢!更何况年轻的就行,身边要人没人,要经验没经验?他就算韬光养晦吧,没想到没咋地自己先死了!但是刘盈应该不是个懦弱的人,懦弱的人,活不过楚汉争霸的兵荒马乱!刘邦为了逃命,曾数次为了减重好跑的快,把幼小的刘盈扔下车!可是刘盈活了!这种经历成长起来の孩子,懦弱的可能性很小!可惜他太年轻,斗不过母亲!有短命,太惨了!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刘邦就是想把皇位传给刘盈,他也没有其他选择!至于刘如意,他就是醉酒后的戏言,没真正考虑过!不然以刘邦的无赖劲儿,早都行动了!

9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点:有人说,刘邦之所以要废黜刘盈,改立赵如意为太子,是因为他太爱戚夫人的缘故。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刘邦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绝不会做出因为对女人的好恶而废立的事情。他也几乎没想过他死后,戚夫人该怎么办的问题。

(刘邦画像)

《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如意类我。”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当初想换太子的根本原因是:刘盈仁弱,不类我。

还有,史书上说,刘邦最后放弃撤换太子,是因为连“商山四皓”这样的人都站在他身边,感觉他已经羽翼丰满,根基强大,不可动摇了,所以才放弃撤换的。果真是这样的吗?

咱们先来说刘邦对刘盈的评价:刘盈仁弱,不类我。

注意,“仁弱”不是“荏弱”,是两个词:“仁”和“弱”。在儒家经典中,“仁”其实是对于君王的最高赞扬。既然刘盈获得最高赞赏,那么他当了皇帝以后,应该就会成为一个“仁君”,为什么刘邦还要换掉他呢?

其实,对于当时的刘邦来说,考虑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接班人是不是“仁君”的问题,而是他是否能驾驭群臣的问题。

(刘盈影视形象)

刘邦对于秦朝的灭亡是看得很清楚的。在他看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二代秦二世弱小,失去了对朝臣的控制,尤其是对赵高的控制(赵高是宦官,这个宦官与后世的宦官意思不一样,其实也是朝臣),他当然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这是其一。

其二,刘邦在考虑废太子的时候,正是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人搞造反,闹独立的时候。所以,刘邦对功臣们非常不放心。他要确立的太子,必须是强悍的,对功臣们具有强大控制力的人,是“类我”的。

“仁弱”的刘盈,显然对朝臣没有控制能力。而且,他越是“仁”,刘邦反而越担心。

顺便说一句,刘盈后来当皇帝后,之所以没再出现功臣造反的情况,是因为吕后专政。吕后的铁血手腕,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刘邦。不过生前,刘邦是一点儿也没有想过,吕后会出来主政的。

咱们再来说刘邦最后放弃废黜刘盈,是不是因为张良、周昌、叔孙通、商山四皓等人支持刘盈的结果。

肯定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越支持刘盈,刘邦心里其实越担心。这些朝臣们,既然能够给刘盈出主意,自然能够把“仁弱”的刘盈控制起来,汉家江山更容易失去。所以,无论周昌冒死进谏,还是叔孙通以死威逼,他都不同意。一直和朝臣们顶着,坚持到最后。

但最后当他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的时候,为什么又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了呢?有两个原因:

(赵王如意影视形象)

第一,那时候刘邦已经从平定英布中回来。在平定英布的时候,他的胸口被英布射中,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可以说,刘邦已经预料到,他的大限之日不远了。而这时候,那个“类我”的赵王如意还是个小孩子。如果赵王如意被立为太子,他身边几乎没有支持的人,那些朝臣更会以此为借口造反,那样一来,江山会丢得更快。本来,他是想等到这个小孩子长大以后,再传位给他的。那样就不怕那些朝臣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显然不允许他等下去了。所以权臣再三,他选择了刘盈。

第二,刘邦看到了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带来的新变化。什么新变化呢?并不是说表明刘盈的人气高,而是另外一样东西。

刘邦准备平叛英布之前,是喊过刘盈,让他代自己去征伐的。但是商山四皓说,这次征伐对他刘盈没有好处,让他别去。于是刘盈就没有答应。当时刘邦肯定在想,刘盈为什么会不去呢?等到后来见到商山四皓的时候,他肯定恍然大悟,原来这主意是商山四皓给他出的。

这是个好主意!

为什么说商山四皓出的是个好主意呢?因为刘盈要想当成太子,就必须赢得功臣们的支持。既然如此,他当然不该去讨伐作为功臣的英布。他不去,功臣们都会拼命保他,这样他的力量就会更大。这就是刘盈的新变化,他考虑问题再也不是“仁”,而是“利”,这一点,让刘邦看出刘盈“类我”的一面。

也因为这样,最终刘邦选择没有撤换太子。

(参考资料:《史记》)

10

第一刘盈哪里无能了……

第二,他是太子,是吕后的儿子,这代表正统

第三,汉的大臣,外戚,都站在太子一边。张良用商山四隐的造势,让刘邦明白了太子的地位是广受支持的。

第四,秦的前车之鉴,舍弃扶苏换上了胡亥导致的大秦灭亡。刘邦不可能不为之谨慎。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