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哥二嫂死了多年了。

朱元璋本来有3个哥哥,2个姐姐,还有父母。

但1344年老家凤阳又是饥荒又是瘟疫,农民一片片的死去。

当时朱家只有大哥结婚,有2个儿子,二哥没结婚,三哥做了上门女婿。为了减轻家庭负担,2个姐姐都已经出嫁。

结果,4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死亡,初九大哥死亡,十二日大哥长子死亡,二十二日朱元璋母亲死亡,全家死了一半人,只剩下朱元璋以及二哥、大嫂和大哥的小儿子。

大家没有办法,只能四散逃难,能活一个是一个吧。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家人死了,连埋葬的地都没有。

朱元璋找到地主刘德,希望能给一块地埋葬亲人。但刘德断然拒绝,认为他们只是租赁关系。

朱元璋无奈,只得和二哥用草席裹着亲人尸体,准备埋到村外乱坟岗去。这种乱坟岗,本来是埋葬无主尸体的地方,一说埋在这里会变为孤魂野鬼。

好在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心地善良,从自己耕地里面拿出一小块,让朱元璋安葬了父母。

朱元璋称帝以后,他将已经去世多年的刘继祖被封为义惠侯,并且子孙世袭侯爵,直到明朝灭亡。

本来,朱元璋是要将刘德杀掉的。不过,考虑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帮过他们,不能随便杀掉他的弟弟。

于是,朱元璋表示不计较以前的事,还送给刘德30顷耕地,免除10年的赋税,徭役。

当然,如果不是刘德哥哥的善心,刘德恐怕也得身首异处了。

草草埋葬了亲人以后,全家被迫分散逃难,家人由此失散。

朱元璋去当了和尚,二哥做了上门女婿(这在当年是很丢脸的事情),大嫂带着小儿子投奔自己娘家。

朱元璋九死一生,最终占领滁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

随后,他开始四处派人,寻找失散的亲人。

结果是悲哀的。

朱元璋的大姐出嫁后没多久,就感染瘟疫去世,连孩子也没有生过。不过,一说朱元璋和大姐关系并不好,说是他儿时因顽皮,经常被大姐打骂。

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封她为太原公主。

二姐也没有活多久,生下小儿子李文忠4年后,二姐贫病交加去世。二姐夫李贞带着2个儿子,四处流浪求生活。后来听到朱元璋在滁州,他们才急忙赶过去。

朱元璋对二姐夫和两个外甥很好。二姐夫李贞是个很善良的人,明明自己家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以前仍然尽量接济朱家。

据说一次家里断粮,眼见就要饿死,派朱元璋去姐夫李贞借粮救命。当时李贞只有6个粗面馒头,拿出4个给了朱元璋,自己只留下2个。朱元璋对二姐夫非常感激,认为如果没有他,自己早就饿死了。

可惜,二姐夫李贞没什么才能,但外甥李文忠却颇有能力。

朱元璋对外甥李文忠特别喜爱,重点培养。

最终李文忠成为了明朝有名的开国功臣,官至大都督府都督、荣禄大夫,兼主管国子监,被封为曹国公。

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岐阳王,配享太庙,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

对于二姐夫李贞,朱元璋也是另眼对待。

朱元璋赐李贞“敕免常朝,赞拜不名”,封他为驸马都尉,后来又封为曹国公。朱元璋为了表达对姐夫的厚爱,特地赏姐夫住在皇宫内,而且赐他穿五爪龙袍。

后来李贞去世,朱元璋封追封他为陇西王,并且赐李家“三世王爵”,荣耀满门。

朱元璋二哥三哥做了上门女婿,也就是为了吃口饭,可惜也没有活多久。

三哥朱兴祖很早就死了,连孩子也没有,被朱元璋追封为临淮王。

同朱元璋关系最好的二哥也死了,好在还留下了儿子朱旺。

二嫂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两人都被善待。

朱元璋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其子朱旺被追封为昭信王。同时,诏令专人将朱兴盛一家的遗骨,葬入了位于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中。

可见,朱元璋对自己一家是很好的。

最佳贡献者
2

朱兴盛,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哥,原名朱重六。太祖小的时候,和这个二哥关系最为亲密,可以说同生同长(太祖四兄弟,长兄朱重四,年纪比太祖大很多,几乎是两代人;太祖三兄朱重七,因为家里贫穷,很早就给人家做上门女婿,入赘别户,基本和朱家断了往来),兄弟情深。

朱家祖上数代,都是贫苦农民,多次迁徙,到了太祖父亲朱五四的时候,才搬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居住,历经钟离东乡、西乡,最后落脚在太平乡孤庄村。

朱五四一辈子老实厚道,平生都是在为地主开荒拓土,佃种土地。因为朱家穷,买不起田土,只能租种别人的地,等到历经千辛万苦把田地从荒地种成良田,地主就加租或者夺佃。没有办法,一家人又要搬到别的地方继续去租地开荒为生。朱五四辛辛苦苦,一辈子种地,到头来一块地也没有获得,两手空空,得到的只有人间无尽的风霜,和流不尽的眼泪。

朱五四娶妻陈氏,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当做童养媳被送到王家、李家。儿子中,除了大儿子重四娶亲,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外,朱五四实在没有能力再给三个儿子操办亲事,于是,将三儿子重七也打发到一户姓刘的农户家作为赘婿,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太祖小时候,父亲朱五四咬牙凑了点钱,让他上了几个月的私塾,后来实在是拿不出钱,只能辍学,给地主家放牛,换取一点微薄报酬。大哥朱重四年纪大,帮着父亲种地操持,太祖就和二哥朱重六一起,放牛喂羊,砍柴挑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家里的负担。朱家人相互扶持,辛苦劳作,为了生活艰辛度日,虽然贫穷,生活还算安定,一家人尚能活下去。

元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所处的淮西大旱,数月没有下雨,土地荒芜。然后蝗灾又起,

田地颗粒无收,寻常百姓陷入绝地。之后瘟疫爆发,已经断粮的百姓们经不住接二连三的天灾打击,在病饿中纷纷死去,朱家人也不例外。短短半个月间,太祖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朱重四、大哥的长子朱圣保,四口人接连去世,实在是悲惨。

死者长已矣,生者尚徘徊,为了安葬去世的亲人,朱家仅存的成年男丁:朱重六、朱重八(即明太祖朱元璋),向租种土地的田主刘德去央求,请他看在朱家人为刘家种了这么多年田地的情分上,给予一块小小的土地,来安葬去世的父母、大哥。

没料想刘德毫不留情,非但没有给土地,还把兄弟俩大骂一顿,丝毫不念旧情。重六、重八兄弟悲愤莫名,又无计可施,伤心得大哭,沮丧到了极点。

幸好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听到哭声,出门询问,得知详情后慷慨的把自己一小块田地送给兄弟俩作为坟地,这才使得重六、重八兄弟能够把亲人安葬,不至于死无葬身之所。

埋葬好亲人后,朱家因为灾荒、瘟疫也走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为了活命,大嫂王氏带着剩下的一儿一女,万般无奈地返回自己娘家,而重六、重八兄弟,也在家破人亡的、走投无路的境地里,挥泪告别,各自逃命,期盼活下去。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御制皇陵碑》

分手前,兄弟俩在破烂的老屋前抱头痛哭,互相鼓励一定要拼死求存,活出个人样来。临行前,两人依依不舍,相对挥手而别,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见对方。这一别,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和自己的二哥朱重六就再也没有见面。

之后的朱重八,以十七岁的年纪,四处漂泊流浪,当过和尚、做过乞丐、云游四方,卑微而顽强的活着。而朱重六,也牢记兄弟分别时的誓言,拼死生活,他不顾一切地漂泊在艰苦的世间,顽强地讨生活,居然也娶了亲还生了儿子,取名来旺儿。不过由于纷乱的时局,兄弟间没有联系,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生死如何。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还在当和尚的朱重八,因为幼年伙伴汤和的邀请,离开寄居的皇觉寺,投身元末红巾义军,从此凭借勇猛作战、机灵诚实,得到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赏识,逐步提升在军中地地位,直至得到郭子兴的赏识,被收为养女婿,手握重兵,驻守滁州(今),成为一方大将。并改名朱兴宗,后来再改名朱元璋。

而在弟弟扼住命运的机遇,一步步走上人生坦途之时,朱重六却没有躲过这乱世的摧残,苦苦支撑数年之后,再也无法继续暗淡的人生,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时刻里,他的儿子朱旺,也在贫困的生活中夭折。只剩下妻子,一个人孤零零地流浪在家乡,蝼蚁般的活着。

朱元璋驻守滁州的时候,因为生活已经初步安定,所以开始四处找寻失散的亲人们。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朱元璋的大嫂王氏得到消息,惊喜万分地带着儿女们千里迢迢赶到滁州投奔弟弟,这使得漂泊七八年的朱元璋悲喜交加,和亲人们含泪相见,互相述所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二月,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得到消息后,也带着儿子前来投奔朱元璋。因为二姐夫家里境况稍好,所以能够和其他亲人断断续续有一些联系,在勉强自保的同时,也能力所能及的接济其他亲人,因此和朱元璋的大姐、二哥、三哥,都有一些来往。不过之后因为天灾和乱世,二姐家也无以为继,出外逃荒,再也不能接济亲人,朱元璋的二姐在此期间也因病去世,只留下二姐夫和幼子,苦捱度日。

见到二姐夫后,朱元璋从他口中得知大姐、大姐夫、入赘的三哥及三嫂都已经在纷乱的局势中去世,而最亲密的二哥,也早就不在人世,所生的侄儿朱旺也夭折了,只有寡居的二嫂,还在老家苦苦支撑,背着筐子,在野外挖野菜,勉力度日。

于是朱元璋立即派人前去老家寻找二嫂,想把他接到滁州奉养。不过天不遂人愿,派出的使者没有接到二嫂,回报说因为生计艰难、灾荒罹祸,二嫂也已经病殁在乱世中。

得到消息的朱元璋唏嘘不已,为二哥嫂的不幸命运而落泪。不过身处乱世,命随逐萍,活着才是重要的,逝者长眠,也算是解脱。之后朱元璋厚待尚存的亲人,加以奉养,以告慰父母兄长的在天之灵。

-----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御制皇陵碑》

经过十六年的努力奋斗,明洪武元年(1368年),当年的贫苦农民之子朱重八,终于消灭群雄、驱逐蒙元、一统江山,建立大明,成为新的天下之主,即明太祖。

在登基称帝后,太祖把早逝的亲人们一一追封,又按照之前自己改名的例子,为父亲朱五四改名朱世珍,大哥朱重四改名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名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名朱兴祖。尊父亲朱世珍为仁祖淳皇帝,母亲陈氏为淳皇后;追封大哥朱兴隆为南昌王,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追封三哥朱重七为临濠王,二哥的独子朱旺为昭信王。之后又封自己一脉之外,朱家唯一的男丁朱守谦(大哥朱兴隆之孙、侄子朱文正独子)为靖江王。

而朱家所有去世的亲人,包括二哥二嫂及独子朱旺,太祖在家乡中都(即濠州、凤阳)修建了明皇陵,将他们安葬于此,诏令后世祭拜不断,这也是太祖对于亲人们思念之情的体现。

如果朱重六夫妇能够逃过乱世的纷争,坚持活到弟弟朱元璋登基即位的那一天,则必将因为和弟弟的深厚感情而得到无与伦比的富贵荣华。不过命运注定,朱重六及其妻子没能亲眼看见弟弟创立大明社稷,早早离世,和尊贵擦肩而过,实在是造化弄人,不由得唏嘘。

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按照老话来说,这叫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啊!

说这事,咱的先把开头的事先交代一下!

开头的事

朱元璋搁家里边是老嘎达,上头有三哥哥,两姐姐,这要是年景好点,这就是一大家子,努把子力,这好日子还是有盼头的。

可元末就这时间段,他不仅有天灾,更有人祸。一场百年不遇的大灾让庄稼地都绝收了,一帮子老少爷们饿着肚子到处的找食吃,可俄就不算了,还遇到了瘟疫。

这老天爷也跟着老百姓作对,老百姓就不得个好啊!就那会当农民的人,那是一大片一大片死。

朱元璋他们家里边呢,这都抗到了1344年的四月份了,先是父亲被饿死了,跟着已经成家的大哥也被活活的饿死了,接着是大哥的儿子,还有大哥的媳妇,最后就是生育老朱的母亲。

就一个月啊!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一大家子就饿死了一大半。

老朱家里头就剩下,老朱,二哥和三哥。

那么三哥为了活命,这不就给人做了上门女婿,家里的事也不能插手。

老朱这就哭着吼着,摸着眼泪想找地主刘德弄块坟地。

话说这刘德压根就是敲髓吸骨的玩意,坟地?想多了吧!他宁愿荒着也不可能给。

所以老朱和二哥被人一家伙就给撵了出来。

“你爸爸给俺抗长工是不假,但俺也没有欠他啥,凭啥他死了,俺就得给一块地,有病吧!”耳朵眼里还留着刘德愤怒的嘶吼。

是啊!凭啥?这年月谁又能管得了谁呀!

老朱就算是哭瞎了眼睛,刘德也不会心痛哪怕一秒钟。

回头老朱就想把父母用席子卷吧卷吧,搁乱葬岗子一埋就算了,如果以后有可能,再说吧!

就在这个时候,刘德的哥哥刘继祖赶了过来,拉住了老朱的胳膊。

“你小子俺是看着长大的,你不找俺,咋就去找俺那吃啥啥不够的弟弟,那能有个结果?来!俺这地多,你自己个选一块吧!选好了,埋了就成了!”

得咧!好心的刘继祖算是赏了一块地给老朱,这也算多年来给他打工捞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结果吧!

这不,当老朱衣锦还乡,戴着皇帝的帽子回了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刘继祖,结果这老刘早年就走了。

但这走了,恩还在不是,老朱也不是那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所以还是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他们家大小子这都能世袭这爵位,搁清朝这就算是一铁帽子王了。

就这爵位一直延续到了大明朝灭亡之后,一块坟地换了这么一个天大的好处,这还真赚了,所以这好人有好报,这话还是靠谱的!

回头瞅瞅他的弟弟刘德,听见老朱回来,直接就吓尿了,生怕老朱追他之前的事,这不也整了个负荆请罪。

可老朱现在是啥身份?那境界都不一样了,所以也没有追究刘德的过错。

“你说的对!凭啥借坟地啊!咱也没沾亲带故的!但你无情,咱也不能无义不是,虽然俺家给你打工,但打工赚的钱确实养活了俺们一家老小,这封赏是不能少的!”

结果老朱赏了刘德三十顷地,免了十年的赋税和劳役,这也是对俩家做了一个了断。

就这些个东西,刘德回头瞅瞅哥哥的,这压根就不能比好吧!

好了,咱把这头先放下,单说老朱。

后来的事

话说这父母都安葬了,老朱和自己的二哥,相互瞅瞅,也只能各奔东西,看看各自能不能在这乱世之中活下来。

二哥没得选择,回头像老三一样做了人家上的门女婿,就为了混口饭吃。

这不后来老朱,凭借自己的能力打下了自己的地盘。

有了自己的地盘,老朱首先就想到了家里边哥哥姐姐们,这就撒下人手去找。

咋说呢?就那年月能活下来这就不错了,结果不是很好,但也不坏,家里边的人,至少还有几个活着的。

大姐出嫁之后,也没过上几天安稳的日子,早早的死了,也没有留下个一男半女的,老朱就算是有心,但也只能到这了。

后来老朱做了皇帝,为这大姐,为这曾经天天教训自己好好做人的姐姐弄了个太原公主的封号。

这二姐好,虽然没有活下来,但留下了后人——李文忠。

当年他父亲李贞知道了朱元璋的位置,带着李文忠来找,一路上遇到的乱兵,多如牛毛,有好几次好悬就没有死到乱兵的手里头。

所以这李文忠也算是痛恨这世道。

你还别说这李文忠和老朱还挺投缘的,收了他做了养子,有段时间就改姓了朱。

成为了老朱手下的一员战将,十九岁的时候就开始领兵打仗了,而老朱对他那是十分的信任。

最后恢复了李姓,封为曹国公,配享太庙,肖像就搁功臣庙里挂着,位列第三。

而老朱的二姐,老朱也没有亏待,虽然死了,但也封了个陇西长公主的身份。

而李贞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一个驸马爷,还拥有不上朝的权利,毕竟老朱这姐夫说道根子上,也就是农民。

当然您不能因为这身份小看了人家,人家也是出生入死打过仗的,虽然不算啥,老朱很看重这姐夫的。

这份看重不仅仅因为李文忠的能征善战,也是因为老朱家和这老李家上一辈就有交情。当年老朱家里没有粮了,到人家老李家借点,人家老李家里也没多少了,但依然拿出一部分来。

老朱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吗?显然不是,所以还赐予这姐夫五爪龙袍穿身上,搁皇宫里边随便溜达。

话说那“曹国公”其实是人家老李的,后来李文忠继承的。后来老李死后又被老朱弄了个“陇两王”的帽子,就这封赏不可谓不高啊!想当年就这俩帽子能够享有的就只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将了。

而题主说的二哥,这人前头咱说了,做了人家上门女婿,但也没有活多久,但好歹留了个后,叫朱旺。

这朱旺也没啥本事,压根就是一普通人,估计大家伙也没有咋听说过,但老朱这家里边也没几口子,所以对这朱旺很是照顾。

封这朱旺为昭信王,而他去世的二哥给了一个盱眙王的帽子,列祀家庙。

至于三哥呢?这人做了上门女婿之后,却死的早,没给家里边留个一男半女的,所以就封了一个临淮王。

事就是这么个事。

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4

朱元璋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然而这五个和朱元璋和血缘关系的亲人在生前却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照拂,准确的说应该是朱元璋还没有来得及照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纷纷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生于1328年,是濠州人,其父朱世珍,娶妻陈氏。朱元璋是他们的第六个孩子,上面还有长子朱重五、次子朱重六、三子朱重七、长女朱氏、次女朱佛女。人丁倒还兴旺,但是朱家和所有当时的贫苦人家一样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朱家一直在淮河流域躲避税款。

这样的一个家庭,要是有人告诉朱世珍,他的儿子会成为皇帝,打死他,他都不可能会相信的,除非太阳能从西边升起。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刘德家放牛,1343年,濠州开始大旱,紧接着就是蝗灾和瘟疫,死亡笼罩着濠州,这对本就被赋税压得喘不动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朱家在这场灾难里也没有幸免,朱世珍和妻子陈氏以及长子朱重五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世。朱元璋和两个哥哥来不及悲痛,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朱家没有钱置办棺材,更没有地用来埋葬亲人。

朱元璋跑到地主刘德家借地,却被刘德赶了出来,后来还是邻居刘继祖出手帮助,腾出来了一块地让朱元璋将亲人赶紧安葬。这之后,朱家四分五裂,各自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朱元璋在万般无奈之下去了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不过这个和尚做的也并不舒坦,每日仍旧是干苦力,伺候老和尚。等到了寺里穷的时候,朱元璋又被赶了出去,美其名曰外出化缘,这一外出就是三年,三年时间里朱元璋见证了人世间的所有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见识增多,心也变得坚硬如铁。

1348年,朱元璋回到皇觉寺,而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换了模样,1351年,红巾军起义愈演愈烈。而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写信给朱元璋邀请他参加起义军,一起投奔郭子兴。不久,25岁的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的一员。

从军后的朱元璋很快脱颖而出,当了小小的头目,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不久,朱元璋回到家乡募兵,乡亲邻里不少人都选择跟随朱元璋起兵,后来朱元璋的大嫂和侄子朱文正以及二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投奔朱元璋。

这几人正是朱元璋仅剩的亲人,他的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去世,只有大哥的儿子朱文正和二姐的儿子李文忠和他有血缘关系。这两个人都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朱文正最终因为怨恨朱元璋赏罚不均而想要投靠张士诚,叔侄二人生分,朱文正郁郁而终。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追封自己的亲人,其中朱世珍被尊为皇帝,谥为淳皇帝,陈氏为淳皇后。

朱元璋的大哥朱重五改名为朱兴隆,被追封为南昌王,长子早逝,次子朱文正的儿子朱友谦被封为靖江王,并世袭。朱元璋的大嫂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世。

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育有一子朱旺早逝,朱兴盛在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被追封为盱眙王,而朱旺被追封为昭信王,朱元璋的二嫂没有记载,应该去世的也很早。

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该名为朱兴祖,去世的也很早,并没有留下子嗣,被追封为临淮王。

朱元璋的大姐被追封为太原长公主,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嫁给了王七一,但朱氏并没有生子,去世的也比较早。

朱元璋的二姐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她比朱元璋大11岁,后嫁给李贞,生子李文忠。不过,她去世的也很早,早在1351年就去世了。朱元璋起兵后,李贞带着李文忠投奔了朱元璋,早年,李贞对朱元璋就很好,因此,朱元璋对这个姐夫和外甥也非常好。李文忠一度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并改姓朱,后来李文忠立下大功,被封为曹国公。1384年去世后,被追封为岐阳王,其子继承曹国公的爵位。

5

朱元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早年的悲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没错,就是凤阳花鼓的故乡,就是那个“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竟有九年荒”的凤阳,略显尴尬。

朱元璋的穷苦家庭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东乡的一个贫困家庭里。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原籍是沛县,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后来朱五四的祖先到处迁移,朱五四一生也是到处漂泊,辗转各地,最后定居在濠州钟离县。

朱五四往上数八代都是穷农,靠给别人家打工种地为生,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忙忙碌碌也很难填饱肚子,朱五四到了濠州以后,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朱五四是穷苦人,那个时候的穷苦人连取名字的资格都没有,都是按照出生月日或兄弟排行随便取,比如朱五四是五月初四出生,所以取名叫五四,他的五个儿子是按照排行取名,分别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元璋是最小的一个,也就是朱重八,元璋的名字是他长大后自己改的,他后来还给三个哥哥分别改名为兴隆、兴祖、兴盛。

由于家里太穷,朱元璋的三个哥哥都娶不着媳妇,大哥朱兴隆勉强娶妻成了家,二哥朱兴祖、三个朱兴盛因为太穷了,没有媳妇愿意上门,只好入赘到女方家里做了上门女婿,俗语叫“倒插门”——这种婚姻在当时是最没出息,最被人瞧不起的。

朱元璋的两个姐姐早早出嫁了,大姐嫁给一个叫王七一的男人,二姐嫁给一个叫李贞的渔民。几个哥哥和姐姐中,只有二姐家庭稍微宽裕,二姐经常拿一些粮食回来补贴娘家,朱元璋偶尔吃几顿饱饭都是靠二姐的接济,所以他一直很感激二姐一家。

朱元璋十几岁时,朱五四全家搬到太平乡的孤庄村,给当地的大地主刘德当佃户,租种刘德土地为生,他的母亲则给刘德家干些杂活,就连朱元璋也要给刘德放牛,生活过的很困顿。

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灾荒,干旱、蝗灾、瘟疫……轮番来袭,腐败昏庸的元朝廷赈灾不利,任由灾民自生自灭,导致尸横遍野,饿殍满地,本就十分贫苦的朱元璋一家也在劫难逃,感染上了可怕的瘟疫。

四月初六,父亲朱五四病逝,时年64岁;

几天后,大哥朱兴隆病逝;

四月二十二日,母亲陈氏病逝。

短短一个月内,三位至亲相继去世,朱元璋悲痛万分,面对尸骨未寒的亲人遗体,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二哥、三哥为人木讷,老实巴交,而且已经出赘为婿,不是朱家的人,料理丧事的重任就落到了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先是找到地主刘德,求他送给自己一块薄地用来安葬父母,但薄情寡义的刘德蛮横地拒绝了,还把朱元璋痛骂了一顿,最后还是刘德哥哥刘继祖看着朱元璋可怜,送给了朱元璋一块墓地,朱元璋才和二哥一起,草草地把父母埋葬了。

后来朱元璋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再后来到处游历,终于走上反抗暴元的道路。

在一次被元朝官兵追击的过程中,朱元璋跑到了大姐家躲避,但大姐一家觉得收留他会牵连自己,竟然狠心把朱元璋赶了出去,这件事一直让朱元璋耿耿于怀。

朱元璋的爱憎分明

二十多年后,朱元璋已经做了皇帝,成为九五之尊,但他永远没有忘记少年时的心酸往事。朱元璋既没有忘记可怜的父母、哥哥,也没有忘记薄情的大姐、好心的二姐,既没有忘记狠心的刘德,更没有忘记仗义的刘继祖。

是时候了,该报恩报恩,该报仇报仇,那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这些亲人和仇人的呢?

1,朱元璋对待父亲和母亲

子欲养而亲不在,朱元璋对父母感情极为深厚,他称帝以后追封父亲为皇帝,母亲为皇后,并在在凤阳建立了占地2万余亩的明皇陵,把父母、哥哥、嫂子全都安葬其中。

2,朱元璋对待哥哥和嫂子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早早都死了,甚至连死亡的年份都不清楚,也没有子嗣留世,朱元璋称帝后,把三个哥哥分别追封为靖江王、临淮王、盱眙王。

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留有一子,名叫朱文正,曾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大功,但后来因为犯错被朱元璋软禁起来,郁郁而终。如果不是这样,他原本是很有希望封王的。

3,朱元璋对待姐姐和姐夫

朱元璋的二姐早早就死了,朱元璋称帝时,把二姐追册为曹国长公主,二姐夫李贞仍然健在,先后被追册为“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死后被追封为“陇西王”,李贞的儿子李文忠,早年就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明初名将,被封为世袭罔替的曹国公,位列开国功臣第四,仅次于李善长、徐达和常遇春。

朱元璋的大姐、大姐夫早早就死了,没有留下子嗣,而朱元璋对大姐没有好感,一直没有追封她,后来在李文忠的建议下才追封为太原长公主。

4,朱元璋对待刘德和刘继祖

朱元璋发迹以后,曾回到老家探访,试图回报当初帮助自己的刘继祖,但刘继祖却已经死了,朱元璋感恩图报,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

而那个地主刘德还活着,他原本以为朱元璋会杀了自己,朱元璋却对他说“谁也没有前后眼,你当初那样对待朕,也没有想到朕以后会做皇帝”,反而大度地原谅了他,还送给刘德30顷良田,甚至免除了刘德十年赋税和徭役,真是以德报怨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也没有打击报复,而是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史料没有多少对朱元璋二哥二嫂的记载,但我相信如果他们健在,以朱元璋对待家人的深厚感情,一定会让他们有一个好归宿。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6

什么样的花,结什么的果;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的人。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字国瑞,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在位的31年,是中国封建王朝最清廉、最高效时期。

高祖朱元璋为让子孙后代永世繁华,分封26个藩王,并许永世传承,至明朝灭亡时,这些藩王后代已繁衍成为100多万的寄生虫,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对贪官污吏惩治实行“人皮食草”等强悍手段,处死了骄奢淫逸的儿媳鲁王朱檀王妃汤氏、秦王朱樉妃邓氏。

朱元璋一生节俭,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龙床与普通人家别无二异,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后命人在宫中开了一片荒来种菜吃,在历代皇帝中堪称登峰造极。

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还徒富民,轻徭薄赋等政策。

朱元璋的所做一切,都与自己出身及儿时生活密切相关,晋惠帝马衷能说出“何不食肉糜?”一是他确实白痴,二是他从小活在深宫大院,人说寒门难出贵子,难的不是智力而是难在格局。

因家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刘德放牛糊口,1343年,家乡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发生严重旱灾,次年蝗虫遮日,庄稼颗粒无收,随之温疫肆虐,这对于祖辈世代为农,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整天半饥半饱的朱家来说,可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自四月初六至四月二十二的半个月内,朱父、大哥、大哥长子、朱母接连病亡。

此时朱元璋两姐三哥,除了大姐、二姐外嫁,三哥做了上门女婿外,仅剩下朱元璋以及二哥、大嫂和大哥的小儿子。

朱元璋找到地主刘德,乞求给能给一块地埋葬亲人,结果可想而知,邻居刘继祖善心发作,给了块土地,家人才入土为安。

朱元璋称帝以后,封已去世多年的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子孙世袭。

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为了生存,各自逃命,朱元璋出家到皇觉寺,25岁时与发小汤和投奔郭子兴,参加红巾军。因战功卓著,娶了郭子兴的养女,史称“三大名后”之一的马皇后,经过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最终建立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立国之后,朱元璋的父母、哥、姐均有过世。

明史记载:“仁祖,四子。长南昌王,次盱眙王,次临淮王,次太祖,俱陈太后生。南昌王二子,长山阳王,无后,次文正。盱眙王一子,昭信王,无后。临淮王无子。太祖起兵时,诸王皆前卒,独文正在。洪武初,诸王皆追封从祀。”

所以朱元璋只能追封自己的亲人,其中父朱世珍被尊为皇帝,谥为淳皇帝,母陈氏为淳皇后。

大哥朱重五改名为朱兴隆,被追封为南昌王;二哥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被追封为盱眙,朱元璋的二嫂没有记载。三哥朱重七改名为朱兴祖,被追封为临淮王。大姐被追封为太原长公主;二姐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其他子侄均有追封,亲人分别建陵。

这里需重点提及的是:

一、大哥次子朱文正:

在1363年鄱阳湖大战中,他以区区4万兵马坚守洪都85天,成功的将陈友谅控制了鄱阳湖附近,成功地保护了城防空虚的应天城,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朱文正以战功成为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后来朱文正因怨恨朱元璋赏罚不均而想要投靠张士诚,朱元璋还是没有忍心杀他,只是将其软禁,朱文正郁郁而终。

二姐的儿子李文忠:

朱元璋对这个外甥疼爱有加,赐姓朱,李文忠为大明王朝立国也是立下汗以功劳,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岐阳王,配享太庙,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

7

简单来说,他们在朱元璋称帝前就饿死了,后来被追封。

从明朝藩王的待遇来看,朱元璋是非常注重宗族感情的,由于小时候受了太多苦,他给了宗室子弟非常丰厚的待遇,让他们不愁吃喝,不用受苦。

朱重八对子孙如此照顾,对他的兄弟姐妹们也还可以,但在元末那个乱世,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没有秦末刘太公那么硬的命,都没能够活到朱元璋称帝,朱元璋对他们的封赏,也只能是追封了。

据记载,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二哥朱兴盛(原名朱重六)、三哥朱兴祖(原名朱重七);大姐太原长公主、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农,实打实的八辈贫农,从曾祖父起,数辈人就都交不起税了,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给村里的地主放牛,讨一口饭吃。

这是个非常脆弱的家庭,随便遭受点苦难就能死人,朱元璋的三个朱重七就是很早去世。要是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这个家庭还能苦撑一下,偏偏在朱元璋十几岁的时候,淮北接连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朱重五先后去世。

为了活命,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草草掩埋父母长兄后,各自逃荒,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朱重五的妻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大嫂王氏带着孩子往一个方向逃难,朱重六一家子往另一个方向逃难,能活几个就看天命了。

后来寺庙也没粮了,朱元璋被打发出去化缘,其实也就是乞讨,朱元璋边走便乞讨,亲眼看到这腐败元廷治下的民不聊生,最终参加了起义军,开始其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王氏也很幸运,虽然她的长子没能活下来,但其次子朱文正活得好好的,在朱元璋声名鹊起之后,王氏带着朱文正前去投奔小叔子,朱元璋欣然接纳,并将侄子当成自己儿子抚养。

朱文正的能力不需要多说,在洪都保卫战中,他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朱文正以战功成为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却因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私通张士诚,事情败露后,朱元璋不忍心杀他,只是将其软禁,朱文正最后郁郁而终。

朱元璋对大哥一脉还是很客气的,洪武元年即追封为南昌王,并改了个好名字朱兴隆,列祀家庙。后来朱元璋封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朱兴隆成为靖江王始祖,朱文正为二世。此外朱兴隆早逝的长子也封了山阳王。

朱重六就没这个好运气了,分开逃难后,他和他的独子朱旺都没能活下来,至于他的妻子,史书没有记载,连姓什么都不清楚,结局也不知道,估计也很难存活。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封朱重五为盱眙王,改名朱兴盛,列祀家庙,追封其子朱旺为昭信王。这一家子也被朱元璋下令移葬至朱元璋在凤阳修的明皇陵。

还有朱重七去世得早,没有儿子,朱元璋给改了个名字叫朱兴祖,随后追封临淮王。

至于两个姐姐,嫁的都很早,二姐朱佛女嫁的比较好,朱元璋其他亲戚都比较穷,就二姐家还能吃饱饭,对娘家也多有照拂,后来对朱元璋也多有接济,跟朱元璋关系极好。

虽然朱元璋称帝时,朱佛女早已去世,但朱元璋对姐夫一家仍旧非常照顾,不断加封姐夫李贞,李贞之子李文忠,更是被朱元璋收为养子,赐姓朱,李文忠也是明初名将,开国六公爵之曹国公,死后追封祁阳王。

但朱元璋的大姐嫁的不是很好,对娘家没什么照顾,跟朱元璋的关系很普通。更有说法称朱元璋刚参军的时候,曾在大姐家躲避元兵,大姐夫王七一因为怕受连累,不肯接纳。

后来朱元璋称帝,绝口不提长姐,还是李文忠回乡祭奠母亲,前去寻找姨母灵柩,发现破旧不堪,报告朱元璋,朱元璋碍于皇家脸面,才封长姐为太原长公主,封长姐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而这时,已经是洪武三年,太原长公主也是朱元璋所有亲人中最后被追封的。

8

自古皇帝不是皇亲就是贵胄,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势造就的英雄成为了王者,而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白手起家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一个贫苦的家庭,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并不是喜悦而是烦恼。朱元璋祖上几代都是农民,专门给地主家打工,父母都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们没有别的赚钱门路,不会做生意,也没有田地,只能在地主家赚点工钱,每天忧虑的便是能不能够吃饱饭。在朱元璋出生之前,他的父母便已经生养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了,每天要养活这一大家子对朱元璋的父母来说就已经足够艰难了,朱元璋的出生更无疑是加剧了父母的负担。为了维持生计,年幼的朱元璋无法去学堂接受教育,而是被送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为父母减轻负担。

朱元璋家为了维持生计已经活得足够艰难了,然而天灾人祸却还是在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这年降临到了他们的身上。这一年,淮河流域便接连不断地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先是大旱,连月来一滴雨都不曾下,作为农民的朱元璋一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减产,心里默默祈祷这场大旱快点结束。大旱以后蝗灾又接踵而至,漫天的蝗虫把庄稼破坏得面目全非,庄稼几近绝产。然而造化弄人,随着而来的还有严重的瘟疫,没有粮食,还有树根草皮可以勉强扒来果腹,而这瘟疫一旦染上,便只能等死了。不到半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大侄以及母亲就先后去世,家中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

没有钱给亲人买棺材的朱元璋和二哥选择去求地主刘德,却遭受了刘德的冷眼和谩骂,最终还是善良的邻居刘继组给了他们一块坟地让他们埋葬了自己的亲人。草草了解完亲人的后事,为了生计,朱元璋不得不和二哥分开,开启了各自逃命的生活。我们知道,后来朱元璋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那他的二哥二嫂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关于朱元璋的二嫂,历史并未做详细的记载,只知道到她与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育有一子名为朱旺。朱元璋的二哥与朱元璋分开后,日子过得也仍旧十分的艰难,他和他的儿子朱旺都并未能够亲眼看到朱元璋起兵拿下这盛世山河便早早的去世了。朱元璋称帝后十分想要与自己的亲人共享此等的荣华富贵,知道二哥和侄儿都去世的消息后朱元璋悲痛万分。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追封二哥朱重六为盱眙王,列祀家庙,追封其子朱旺为昭信王。

朱元璋悲惨的童年经历让他被迫与亲人分开,也让他过早的了解到了社会的阴暗,灾难的惨痛,富人的无情,穷人的慈悲,这些都纷纷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历经磨难的朱元璋终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遗憾的是,他的亲人多数都比较命苦,大多都没能亲眼看到朱元璋夺下这盛世山河,与他们共享荣华富贵,实属造化弄人,让人唏嘘啊。

9

据吐槽机猜测,朱元璋少年时应该和二哥朱兴盛的关系很亲近,从他亲手写的《大明御制皇陵碑文》中看,在公元1344年的某个夜晚,兄弟两人曾经一起抱头痛哭过,然后分别逃荒,从此再没能相见。

在那一年的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死了,很可能是死于饥饿;四月初九,大哥朱兴隆也死了,估计还是饿死的;四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的母亲也悲惨的死去了。埋葬了亲人后,大嫂带着年幼的侄子回了娘家,那时的家里大抵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在挣扎求活。

兄弟两人艰难的渡过了最灰暗的日子,但灾年却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乡里的人们把草木都吃光了,刚刚17岁的朱元璋与比他大不了多少的朱兴盛面临一个最残酷的话题,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朱兴盛到底年长一些,他告诉朱元璋我们不能抱着等死,分别出去逃荒吧!能活一个是一个,老三已经入赘别家,好歹别让朱家断了香火。就这样,朱元璋在一位姓汪的大娘的帮助下去了皇觉寺,开始了他从乞丐到皇帝的逆袭,而朱兴盛则继续在民间挣扎求存,境遇悲凉。

公元1353年,朱元璋率军攻陷滁州,苦苦挣扎了九年,他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在滁州城内除了厉兵秣马的雄心,朱元璋愈加思念离散的亲人们,姐夫和外甥来了,带给他一个悲伤的消息,他的二姐去世了。大嫂和侄子来了,万幸朱家总算留下一根苗裔。

然而朱元璋终归没能等到朱兴盛回来,派出去的手下给他带来一个消息,二哥朱兴盛已经死了好几年,侄子朱旺也没能成年就夭折掉,只留下二嫂每日拿着破筐在野地里拾荒,可能捡粮谷野菜,也可能在捡猪粪。

最终朱元璋把这些亲人再次聚集起来,时隔九年的见面竟有恍如隔世之感,吐槽机似乎有点明白明太祖为啥对家人总优待了。洪武元年,朱元璋大封天下,他把自己的二哥朱兴盛追封为盱眙王,又把侄子朱旺追封为昭信王。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整修了凤阳祖陵,亲手写下碑文,用1105个字追忆自己从贫农到帝王的经历。朱兴盛夫妇和朱旺也埋葬在那里,在碑文的最后,朱元璋写下了“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的字句。

吐槽机有时候会想,倘若1344年的那个夜晚,兄弟俩但凡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大抵也就不会有那柄无比锋利的“诛元璋”。

10

中国历代王朝中,平民出生的开国皇帝是只有两个:就是“刘邦”和“朱元璋”,其都来自江苏沛县。后来,朱元璋的家族经过几度迁居,最终落在“安徽凤阳”。

朱元璋其父亲名为“朱五四”。朱五四后来娶了和相同出身的陈氏,并且两人很快生下四儿两女。由此可见,对于普通农户来讲,要养这样一大家子,着实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8岁的朱元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开始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多年之后,朱元璋的3个哥哥皆成年,大姐朱氏嫁给了一个叫做王七一的农民,二姐朱弗女嫁给了一个叫做李贞的读书人,朱元璋家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一些。此时,朱元璋15岁……

虽然生活与以前相比要好,但是天公不作美:淮河流域大旱以及蝗虫的泛滥,庄稼一无所获,紧接着又是瘟疫疾病四处蔓延。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大哥以及大侄,先后饿死或病死,家中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

为了给家人买棺材和下葬的土地,想过很多办法,可惜没有钱办不成事,最后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亲人才得以安葬。后来,朱元璋成称帝后,就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了现如今的安徽凤阳明皇陵

然而,不幸的是,朱元璋的二哥也相继死去。朱元璋成了皇帝之后,其二哥被追封为盱眙王,其子朱旺被追封为昭信王。同时将朱兴盛一家的遗骨,葬入了安徽凤阳明皇陵中。

此时的朱元璋便前往投靠自己的二姐和二姐夫一家,接受救济数年,朱元璋才不至于饿死。这份恩情,朱元璋一直铭记于心。其后,天下大乱时,朱元璋在汤和的邀请下,加入到郭子兴的起义军中,并逐渐闯出一番天地。同时,朱元璋的二姐家因战乱而支离破碎,他的二姐因病去世,二姐夫李贞也实在撑不下去,只好带着儿子李文忠来投靠刚刚发迹的朱元璋。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朱元璋没有犹豫的收留了姐夫和外甥,将这个外甥当成亲儿子一般培养、重用。朱元璋建国后,这位李文忠因为军功卓著,被封为曹国公,位列大明六公爵之一。同时,朱元璋还追封他的二姐为孝亲公主,后改封为陇西长公主,后又因曹国公李文忠的缘故,加册曹国长公主。至于姐夫李贞,虽然没有任何军功,但朱元璋却仍然封他为恩亲侯,位列大明二十六侯爵之一,其爵位还在刘伯温之上。以上足以表明朱元璋对他的感激之情!

李贞年迈之后,朱元璋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李贞,就把皇城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后来,朱元璋听闻李贞病危,便立即赶到李贞的家里看望!

李贞(?-1379年),元朝末年盱眙(今属江苏省)人,汉族,朱元璋姐夫,娶曹国公主朱佛女,明朝开国功臣。

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下诏追赠为陇西王,谥“恭献”,并赐祖上三世王爵。同时朱元璋还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

综上所述:朱元璋童年生活艰苦异常,一家因自然灾害,不是病死就是饿死!最终只剩下自己和二哥相依为命!然而,正是天下大乱之际,朱元璋受邀加入起义军中,朱元璋发际史就此开始。彼时,朱元璋二姐夫“”李贞因妻子病逝,便带着儿子“李文忠”转而投奔朱元璋。多年后,朱元璋建国称帝,成为除刘邦以外的又一位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但可惜的是,这样的荣华富贵,自己的父母以及死去的亲人难以享受!猜测,正是如此,朱元璋便把对亲人的爱都寄托于了“自己姐夫”一家身上……大家觉得呢?

敬请关注:@感知历史一起感知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