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开创康乾盛世,前后统治中国将近1个半世纪,中国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达到了古代中国的顶峰,不可谓不是明君,康熙皇帝幼年继位,其后鳌拜专权,少年皇帝能够兵不血刃地摘除鳌拜这个权臣,可谓少年老成,之后平定三藩,克复台湾,文治武功盛极一时,但是晚年八王夺取嫡,搞得老皇帝身心疲惫,吏制松弛,准格尔的叛乱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接班的雍正也是个狠角色,任用年羹尧评定准格尔,在吏治方面则加紧打击贪腐,推行火耗归公,摊定入亩,官绅士一体纳粮当差的财税和经济政策划,雍正一朝国库充盈,民力得到了大大的恢复。

到了乾隆一朝,家底子不是一般的厚实,好比汉文景之治,留给的武帝厚实家底,乾隆朝文治武功达到了一个顶峰,平准格尔余部,平大小金川 ,平回部,平安南,平缅甸,绥靖台湾,降尼泊尔,乾隆所谓十全老人耳,然乾隆朝中后期开始,吏治开始松弛,而多次的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国社会全面保守化,使得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停滞不前,最终落后于西方世界,为今后的千年之变局埋下了祸根。

再说说嘉庆,道光,咸丰三帝,可谓都是守成之君,可都是越守越弱,嘉靖一朝,开篇不久,便是白莲教大起义,这次平定白莲教,大清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天理教对故宫的攻击,更是哗天下之大白,可见大清武备已经废弛到何种地步,民心思变到何种程度。

道光是个勤俭的皇帝,也是个庸碌的皇帝,只能靠抓大臣错别字来确立威望,此时的大清鸦片问题日益严重,道光虽意识到这个问题,用林则徐禁鸦片,却没用好,结果英军一路打倒南京,镇江一战清军居然丧胆,被迫签订耻辱的南京条约,而洋人的强大给了落第书生洪秀全以新的希望,于是靠着教会发的几本晦涩难懂的小册子,创立了拜上帝教,从此洪天王降临人间,在广西金田扯起大旗,建立了太平天国,清军真的太无能,面对一群乌合之众却未能及时扑灭之,及至太平军进入两湖,与当地反清会道门结合,于是战力倍增,居然三年内便占据金陵,开国立庙。道光在悔恨与自责中死去。

到了咸丰皇帝,这位上位,全靠个老实守成的性格,道光帝最终放弃鬼子六而选了老实的老四,这使得大清失去了一次转身的机会,庸碌的咸丰只能被动应付,不仅未能扑灭太平军,还被英法联军抄了老窝,烧了圆明园。英年便早逝了,留下了孤儿寡母,最终成就了慈禧半世纪的统治。

纵观前三帝,在执政期间都经历了巨大考验,凭着坚韧的毅力挺了过去,开创了局面,后三帝则是只能疲于应付,嘉庆尚能平定白莲教,其余二帝都未能处理好内乱和外患,为何,一是前三帝,开国之余威尚在,祖宗的艰辛尤在耳边,所以都是励精图治。后三帝长于深宫,多不接世,守成之心已定,更无锐意进取之意。

二 前三帝都是思想开放之人,康熙熟悉西方天文地理,尤擅长数学,对西方科学文化保持了一颗学习的心态,雍正乾隆两朝多有洋人任职于朝堂,乾隆更是一个了解世界的人,英国人在其执政后期曾经以祝寿为名拜见乾隆,乾隆断然拒绝了了通商的可能,却非常了解英国在海上的强盗行为,认为英国有觊觎中华的野心,并提出了加强军备的主张,只可惜后人都忽视了他的警告,且皇帝老迈已无力领导这个帝国了,而后三帝则多不了解西方情况,故步自封,面对洋人只能被动应付,而不知有所作为。

三 前三帝手下人才济济,后三帝则人才凋敝,不是无人,而是官员选拔制度已经僵化,能吏很难冒头,朝堂上多是庸碌之辈。

若是前三帝与后三帝互换,我以为,以前三帝的能力或可一变,虽不能改天换地,但不至于输得如此之惨,或许能迎来一二转机,至少强于后三帝的表现。

以康熙的英明或可平定太平天国的内乱,毕竟三番之乱中三番都是久经沙场之辈,不似太平天国这帮神棍这么业余,雍正或可扭转崩坏的吏治,发掘有为之士,为大清续命数十年,乾隆则有面对西方列强的勇气与睿智,或可不至于战端轻开而没了下场。

后三代放在前三帝的位置,大清估计早亡了,三位中的任意一个放到乾隆朝,或许不至于亡国,但也是平庸的一代,放在雍正一朝,只能使得康熙后期的弊政越演越烈,以至于不久便会使得大清病入膏肓,这三位放到康熙朝,无一人能胜任这险恶的局势,所以康熙大帝不是浪得虚名,真是险恶中拼杀过来的。

但是历史的吊诡的是,若不是中华输到了亡国灭种之际,又怎么会涌现出那么多仁人志士,死地求生,最终再铸中华。

咸丰皇帝

道光皇帝

嘉庆皇帝

乾隆皇帝

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