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是乾隆时期的名臣。由于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废除宰相制度,所以之后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宰相。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行使相权,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而刘统勋是是以汉人身份出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第一人,其地位之高、兼职之多,堪与后来的和珅相提并论。所以说刘统勋受乾隆重用是名副其实。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上朝途中猝死,死后谥号文正,是清朝为数不多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清史稿评价刘统勋“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墉是刘统勋的长子,电视剧中习惯称其为“宰相刘罗锅”,但事实上,刘墉既没做过宰相,也不是罗锅。首先,清朝选官注重外貌,如果刘墉是罗锅是不可能当官的;其次,刘墉一生最高的职位只是体仁阁大学士,与他父亲比差的很远。

刘墉的仕途多少受到了父亲的荫庇,前期顺风顺水,但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失宜被下狱,刘墉受牵连也被惩治。因此事刘墉被外放为地方官,此后20余年主要在地方为政,再次被调入京城时,已经年过花甲。而当时的和珅正受乾隆宠信,刘墉这段时间只是静默自守,也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刘墉被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时,乾隆甚至说是因为没有其他人可用了才提拔的他。

刘墉一生并没有得到太多重用,反而多次受到乾隆责备。电视剧中刘墉智斗和珅是不存在的,直到嘉庆时期,刘墉才参与扳倒和珅。

最佳贡献者
2

说满清,知道满清历史的人不多,说刘罗锅都知道,原因是这几年的电视剧经常播放关于刘罗锅的奇闻怪事,但是详细情况就不一定明白了!先说说“刘统勋”。

这位就是“刘统勋”,而且他就是“刘墉”的父亲,这爷俩在满清,特别是在“雍正、乾隆”两朝,二位都是传奇人物,并且忠贞不二。刘统勋(1689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人,雍正二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军机大臣,都是重要职务。

刘统勋官至宰相,这个官当了四十多年,就是一条;清正廉洁,正直、无私、敢于直谏,吏治、刑部、军事、治河,他都干过,非常让朝廷和皇帝的信任,你说这可以了吧?如果没有过人之处能干一辈子吗?但是最重要的是不占不贪,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好评、爱戴及皇帝的信任。

据传这就是刘统勋、刘墉父子曾经住过这里,一品大员够廉政吧!刘统勋一生有好多传奇的故事,在官任上一丝不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死于上朝的路上,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乾隆帝在知道刘统勋的死讯后感叹不已,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刘墉自幼体弱多病,是刘统勋的三个儿子当中的一个长子,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内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等重要职务。刘墉接受了其父亲的良好教育,为朝廷当差期间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特别是刘墉的书法造诣很深,大家都称之为“浓墨宰相”。清代的“嘉庆九年”(1805年)病逝,刘墉属于高寿,八十五岁,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刘统勋、刘墉父子二人都是清代的朝廷高官,都是在他们的一生中“廉洁奉公守法”兢兢业业的为朝廷服务,从他们父子二人的身上看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重要体现。他们虽然作古,可后人们无不景仰。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如有雷同请与本人联系删除)欢迎评论留言。

3

乾隆时期,山东出了著名的父子“宰相”——父刘统勋、子刘墉,成为一段佳话。刘氏家族本为江苏人,后迁徙到山东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刘氏家族世代为书香门第。

刘统勋是雍正二年(1724年)中的进士,选庶吉士。进入乾隆朝,刘统勋深受皇帝宠信,官运亨通,官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礼亲王昭梿称赞刘统勋“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之风”,乾隆更是赞誉他为“真宰相”。

刘统勋之子刘墉则是乾隆十六年(1751)的进士,做过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官,官场履历同样耀眼。唯一可惜的是刘墉未能和他的父亲一样进入军机处。刘墉为官一生廉洁奉公,生活简朴,一直衣着简陋、粗粮杂饭。

4

刘墉,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宰相刘罗锅”,是刘统勋的长子。

父子二人在乾隆朝都非常的受重用,成为当时名义上的“宰相”。

刘统勋,字延清,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赞为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刘墉,字崇如,任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帖学大家“浓墨宰相”,嘉庆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虽然都是“宰相”,但是父子二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中国古代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

但是自明朝胡惟庸以后,中国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明朝设立内阁,所谓入阁拜相,只是名义上的宰相,实际只是皇帝的秘书。到了雍正一朝设立军机处,内阁的地位就更低了。

所以清朝自雍正朝以后,官至内阁大学士,只能称为“中堂”,同时兼任军机大臣才能称为“宰相”。

所以刘统勋老爷子是真正的宰相,刘墉只是因为书法造诣深厚,被称为“浓墨宰相”,名不符实。

虽然名不符实,但是父子二人能够先后成为乾隆朝的“宰相”,也是一段佳话。

刘统勋老爷子不仅位高权重,最关键的是为清朝、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值得赞扬的就是刘统勋“治水之功”。

黄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但是一直到现代都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更不要说落后腐败的清朝时期。

刘统勋在位期间,曾经先后六次奉命治理水患,乾隆以为左掌右臂,死后谥号“文正”,名副其实。

刘罗锅虽然没有电视剧里表现得,与和珅斗志斗勇,但是,真实的历史上更加凶险。

刘罗锅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一生都没有做过军机大臣,这个职位一直被和珅牢牢的把持着。乾隆在位时期河山嚣张跋扈,是一座扳不倒的大山,就连刘罗锅都要赞避锋芒、自污名节、明哲保身。

但是在乾隆死后,就是刘罗锅奉命办理了和珅贪污腐败一案,将和珅送入了大牢。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5

什么关系?当然是父子关系。按照反转基因的水军的描述,他们会说——你凭什么说刘统勋和刘墉有父子关系?刘统勋和刘墉的父子关系是“砖家”说的,现在你们可以说是父子关系,但是未来有一天,说不定就会把父子关系推翻了。一切皆有可能嘛。

如果我出示《清实录》和刘家的家谱的证据,告诉这些反转基因的水军,刘统勋确实是刘墉的父亲,刘墉确实是刘统勋的儿子。这些反转基因的水军就会不屑一顾,呸,凭什么你说这些证据就是证据了?你看见了?说不定是刘墉为了拔高自己伪造了家谱呢?

如果我说,刘统勋和刘墉有父子关系,这是有生物学证据的,比如,我们可以检测刘统勋与刘墉的DNA,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父子血缘。这些反转基因的水军就会说,呸呸呸,凭什么用DNA就可以做亲子鉴定,科学就不会出错吗?你太迷信,迷信科学,科学是最大的迷信!

如果我说,刘统勋和刘墉是父子关系早就是历史学界的定论,这些反转基因的水军还是喋喋不休。他们会说,什么狗屁历史学界,你真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刘统勋和刘墉是不是父子关系在历史学界还没有“定论”吗?我问,哪些历史学界没有定论,这些反转基因的水军就会骄傲的挺起脖子,说,我啊。

总之,反转基因的水军是不会承认任何事实的。“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迷信科学”,“没有定论”,就是他们反智的三大法宝。按照他们的逻辑,大清国从来就没有建立过。

刘统勋和刘墉见了反转基因的水军,也会落荒而逃。不能和他们这些不正常的人啰嗦,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6

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但很多人都知道刘墉刘罗锅,却没听过刘统勋。这主要是影视作品的影响,刘墉的名气要比刘统勋大得多。但如果是喜欢听评书的朋友肯定会知道刘统勋,因为评书先生描述的刘统勋是一位正直到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就要在“午门斩子”的官

评书中的刘统勋

在评书作品中,刘统勋为人非常正直,受不得一点委屈。在他年老的时候,向乾隆皇帝提出要辞官回家,乾隆说:“你一生为官正直,但如今你有三个儿子,在你辞官后能保证他们也像你一样吗?”刘统勋一听,感觉皇帝这是不信任我的儿子,担心他们胡作非为?于是便回家磨了一把大刀,把三个儿子叫到午门来,先后斩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当要斩刘墉的时候,刘墉吓得拨腿就跑!

刘统勋一见刘墉跑了连忙追,刘墉这一跑就跑到了太后的宫中,正好跟太后撞一跟头。太后问其何事,刘墉说:“我父年迈要告老还乡,无奈皇上不放心我们放家后人。今天我父在午门斩了大哥,铡了二哥,如今又要砍我脑袋。

太后笑着问刘墉:“这么说是你怕死吗?

刘墉回答说:“我不怕死,但想我老父一生为官,最终却要落得如此下场,这样会让满朝百官都心寒,以后谁还会为大清尽忠效力?百官不效力,大清社稷就危已。

太后一听刘墉年纪轻轻,说的倒是很有道理,便拿下手中的佛珠挂在刘墉脖子上,封他为“铁项金锁侯”,并收为义子干儿。

现实中的刘统勋和刘墉

现实中刘统勋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刘墉,次子刘堪。刘统勋也没有告老还乡,他为官清廉,一生兢兢业业,最终因操劳过度而死。刘墉继承了父亲正直的性格,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于嘉庆九年去世,享年85岁。

7

非乾隆时期,他们也是父子。

8

受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影响,世人普遍认为历史上的乾隆朝名臣——刘墉,不光文采出众、堪称大家,还是一位两袖清风、不畏权贵的刚直铮臣。除了影视作品,诸多坊间传闻、野史小说也将刘墉塑造成了乾隆朝权臣——和珅的死对头,似乎只有让和珅倒在这样一位“刘青天”的手里,才是其最该有的下场。

很遗憾,历史上的刘墉不但没有如此伟岸的形象,不但没有将和珅视为死敌,甚至还在和珅当权期间,“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甚至,在其担任“左都御史”,也就是担任中纪委书记期间,依然未能履行该有的责任,得过且过,沉默自守。

今天,我们不讨论历史上的刘墉到底为人如何、为官如何,只讨论这位乾隆朝名臣和其父刘统勋的仕途高度。

刘统勋

其实,清朝历史上的刘统勋,远比其子刘墉地位高、影响大,如果没有影视作品的刻意渲染,刘墉恐怕直到现在还只能被称为“刘相之子”,这里的“刘相”指的就是刘统勋。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病逝于上朝的路上,乾隆皇帝将其评价为“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的同时,还将其立为朝廷重臣应予学习效仿的“真宰相”楷模。

刘统勋究竟官居何职,为何能被乾隆皇帝称为“真宰相”?

我们先来看下刘统勋的仕途履历:

雍正二年,刘统勋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而后担任“翰林院编修”正式踏入仕途。和大多数“进士出身”的官员一样,刘统勋于京中历任“行走”“詹事”等临时性或者实习性的虚职官衔,雍正一朝也始终未得重用。

乾隆元年,刘统勋出任“内阁学士”,直接升级成为了“从二品”高官,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国务委员,但行政级别为正部级。

乾隆二年,刘统勋转任“刑部侍郎”,品秩升级为“正二品”,成为兼任国务委员的公安部副部长,行政级别上升为副国级。

就在刘统勋步步高升的关键时期,刘统勋的母亲病逝,按照朝廷规定,刘统勋需回家守孝三年。乾隆六年,刘统勋守孝期满,升任“左都御史”,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及的中纪委书记,品秩“从一品”,行政级别稍低于正国级。

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自此便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再也分不开关系。乾隆十三年,刘统勋出任“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品秩仍为“从一品”,但实际职务却变成了兼任国务委员的住建部、水利部、交通部部长,同时还兼任社科院院长。

乾隆十七年,刘统勋正式进入清王朝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而后,刘统勋的具体官职虽然屡有变迁,而且还供职于河道治理,但其在朝廷的官职也一直在升迁。

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升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事务”,正式进入内阁。

这里,需要作出相关说明:根据清朝规定,“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兼任“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两个职务才能被称为“宰相”

也就是说,乾隆二十六年的刘统勋正式成为了朝廷宰相,同时,这也是刘统勋于乾隆朝的最高级别,正儿八经的正一品官员,大权在握的正国级领导。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病逝,乾隆皇帝给予了极高的丧葬待遇,并给予了清代文臣最高级别荣誉官职的加赠——“太傅”,给予了清代文臣谥号追赠的最高级别——“文正”

刘墉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有一位官至“真宰相”的亲爹,刘墉会在仕途上有何发展,可想而知。

乾隆十六年,因为刘统勋的关系,刘墉直接参加了当年的“会试”“殿试”,考中“进士”以后,历任“庶吉士”、“编修”、“侍讲”,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而后,刘墉虽然也曾受到刘统勋的牵累,被降级、外放,甚至直接罢职、流放,但整体而言,其具体仕途轨迹还是向上发展的。为刘统勋守孝三年以后,乾隆皇帝感念刘统勋的特殊地位,对刘墉予以特殊照顾,将其任命为“内阁学士”,和乾隆元年的刘统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乾隆四十二年,刘墉出任“吏部侍郎”,成为兼任国务委员的组织部副部长,行政级别为副国级;乾隆四十五年,刘墉外任“湖南巡抚”,成为兼任国务委员的湖南省省委书记;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出任“左都御史”,而此时正值权臣和珅迅速崛起的关键时期,遗憾的是,刘墉的为官风格也开始了大幅度转换,从刚正廉明的“刘青天”变成了“得过且过、虚与委蛇”“刘笑话”

乾隆四十八年,刘墉出任“直隶总督”并兼任“吏部尚书”,成为兼任国务委员、副总理的地方局书记、组织部部长。只是,这以后的刘墉开始屡屡犯错、屡遭训斥,以至于嘉庆皇帝继位仍对其心有不满,直到嘉庆二年才将刘墉晋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同时还专门说明了晋封理由——“兹以无人,擢升此任”

实在没人补缺了,勉强让你干吧!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太上皇驾崩,在嘉庆皇帝清算权臣和珅的过程中,刘墉再次展现了自己“刘青天”的刚直一面,并因此获得了嘉庆皇帝的信任。嘉庆九年,刘墉病逝,嘉庆皇帝追赠“太子太保衔”,也就是说,刘墉的最高官职就是“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衔”,基本相当于兼任政协副主席的常委。

刘墉和刘统勋的官职对比

按照乾隆皇帝创设之“三殿三阁”大学士制度来看,清朝的“内阁大学士”按照地位高低和权力大小应该是如此排序: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也就是说,刘墉担任的“体仁阁大学士”要高于刘统勋担任的“东阁大学士”

可就算如此,刘统勋能被称为“宰相”,而刘墉却不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墉从未进入“军机处”,从未担任过“军机大臣”。就此来看,刘墉还是不如他爹!

参考文献:《清史稿·刘统勋传》、《清实录·高宗实录》

9

不论是什么时期,都是老爹和儿子的关系。

刘统勋进士出身,乾隆年间先后出任过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太傅、陕甘总督、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是第一位汉人军机大臣(类似宰相)。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去世,乾隆皇帝赐谥号“文正”谥号,这是文臣死后能得到的最高谥号。纵观清朝历史,仅有八位文臣获得了这一荣誉,可见乾隆皇帝很是器重刘统勋。

刘墉是刘统勋的长子,乾隆年间出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等职。刘墉前半生在仕途上颇有建树,也得到了乾隆的嘉奖,后来入京任官以后墉不断犯错,官声逐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责备。步入老年,在嘉庆年间加封太子少保,办理和珅案,嘉庆皇帝委以重任。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10

刘统勋做官四十年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育有二子,他做官清廉,官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墉是他的儿子,刘墉后来的官职升迁和父亲也有很大关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