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的出发点是好的,男孩子就该有男孩子的样子,充满活力与希望。也是国家的活力与希望。

男孩子变的柔柔弱弱,给人的感觉就是弱不禁风,怎样让这个国家把自己的强国梦想交给这样子群年轻人么。

会有非议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有一点哭鼻子,家长的心都要碎了。现在让我们的温室里的鲜花再去受苦受累,没几个孩子能受得了。还记得过去看日本小孩大冬天,穿着小短裤在室外锻炼身体,觉得这群小家伙真不错,坚强的毅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我自己的儿子出生后,哪怕家里有地暖,老人家都不愿意让他少穿一点,害怕孩子着凉生病??。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有坚强的毅力罢了,不像温室里的花朵,保护的太多以后离开家长,无法自由生长。可是最后,我的孩子一个男孩子一碰两碰就哭鼻子。这哪像个男孩子吗,都是老人家惯出来的。

所以我支持男生要阳刚之气,为了自己。未来自己可以给自己的另一半有安全感不好吗?柔柔弱弱的以后如何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和这个国家呢?

现在的孩子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不是谁都可以要求的。所以当有人要求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来生活时,自然会有所排斥。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突然的改变有些无法接受,放时间久了,习惯了自然而然的会理解国家的要求。

最佳贡献者
2

教育部提倡的没毛病,男人就该男人样子,阳刚之气是男性之美,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国爱家情怀的男人谁在非议什么,那有那么多自由,要自由散漫去美国,当代中国就该多一些阳刚之气,做一个自信满满的中国男人。

3

阳刚之气是男人的天性,教育部的提倡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利在国家和人民。抗美援朝胜利,除赢在意志和精神,毛主席指挥有方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能胜过美军!少年强则国强!

4

非议的人要么自己娘炮,要么心里娘炮,他们崇拜太监,粉丝割卵主持,电视台,媒体推日,韩娘炮受害一大群,捅到他们男人变女人的面丢大了,所以反应强烈。

5

男孩阳刚之气或女孩的阴柔之气本来就是父权社会下定义的,是落后的,野蛮的,应该被摒弃的。

在生理上男孩和女孩确实有区别,但这个区别恰恰是互补的,所谓“阳刚之气”不过是男权社会为了证实男性优于女性的说法而已。

体力方面男性和女性其实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强调男人的爆发力和冲击力,不过是男权社会拿男性优势部分和女性的弱势部分来比较罢了,是以强调男性主导地位为目的的,巩固男性地位的方式而已。在耐力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强他们却只字不提。

我们跑团人不多,都是本地的,大约50多人,女生略多于男生。在10km跑男生确实是碾压女生的,就是跑的最慢的男生也比最快的女生快。在半马有少数女生能跑过男生了,但别忘了跑团里所有女生都能跑半马,而将近1/3的男生无法完成半马。再到全马,跑团里仅3名女生没有完成,男生只有7名完成的,最后是90km的超马,这个团里男生无一人完成,女生却有2人完成了的。

思维方面,男性更注重理性思维,相对女性来说更善于解决复杂问题,但更注重感性思维的女生,更容易受到激励,执行力更强。而且理性思维跑偏了危害更大。

学院放假了,留守学院的职工没事约起爬山,山路两边有零星的农家院,正是腊梅开放的时候。其实山里农村大部分在城里有房,除少数老人外,大部分院里是没人的。盛开的腊梅吸引了女生,有胆大的女生就想折几枝。有一位女生不顾其他人劝阻,溜进敞开的院门去折腊梅,结果被主人臭骂一顿。男生就不一样了,发现院门紧锁的就知道里面没人,翻墙进去折了很多,每个女生手里都拿不下了。

这件事说明理性思维的男生更会干坏事,他们会偷偷摸摸的干坏事,女生干坏事却不知道偷偷摸摸的,因为感性思维的女生,没有意识到坏事的后果,甚至不认为是在干坏事。男权社会下,干坏事的男性多于女性的,但女性干的坏事往往更惹人关注,加上女性干坏事不避人,就产生女人更能干坏事的假象。

最后问一下男性,老实交代,你背着你的女朋友或老婆干过坏事没有?同时也提醒下女生,和男孩恋爱时一定要多留心眼。高中学的诗经中的“氓”有一段“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希望女生们不要忘了。

6

教育部的提倡,我拥护!坚决旳支持!

男孩就应该有阳刚之气!

男孩更应从小培养男人的气魄与担当!

并不是从小灌叙所谓的大男子主义,而是男人旳责任。

父母只能陪你长大,不可能陪伴终生,所以,男孩更应该有阳刚之气!

7

这个提议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所谓的“阳刚之气”根本无法拿出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

拿外形?每个人的基因序列都不一样,有些男性他就是分泌的雄性激素少。

拿品格?品格这种更主观的东西,又如何衡量?汪精卫要是死在1936年,也可以流芳百世。

中国南北朝时期有位名将,叫陈庆之,他自打娘胎体弱多病,男生女相,手无缚鸡之力,连游戏里给出的武力值都只有5。

但陈庆之善于行军打仗,一生无败绩,“千军万马避白袍”就是形容他。

试问,在这些人眼里,陈庆之算不算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最讽刺的是,如果真的要这么干,四大名著全部都是禁书。

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主角贾宝玉在形象上完全就是女性化的描写,曹雪芹形容他“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 ,目若秋波."。随时还哭哭啼啼的,哪看得出半点“阳刚之气”?

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也丝毫不遑多让,他笔下的唐僧也是俊俏到不像个男人——“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真是 从文字里都能读出唐僧的娇俏啊,必须得禁了。

《水浒传》写了挺多阳刚气十足的好汉,但也晚节不保,弄了张顺、燕青这两个大美男,他们一个肌肤如雪,一个俊俏风流,实在是与专家们的审美不符。

《三国演义》就更荒唐了,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司马懿这位终究三国时代的最后的大赢家,居然不羞不臊地直接穿上了,这不纯粹误导青少年吗?

现在想来,原来我们小时候看的四大名著,是如此的没有“阳刚之气”。

总结起来,这个提案荒唐的地方在于:

①武断地把生理医学现象与社会道德进行挂钩;

②没有可具体衡量的标准;

③毁灭传统文化。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阴阳本一体,庸人自扰之。

8

我非常赞同教育部提倡的培育男孩的阳刚之气!前几天我曾发过文,讲一个一米八左右的大男人,见我牵着一个不到四公斤重的小狗,吓得娘里娘气地叫喊:“牵远点,人家好怕怕哎”,让我看来,这人就不正常,就是不男不女的,没有一点阳刚之气,结果就有人替他辩护,说大男人怕蜘蛛,怕蟑螂非常正常,你是什么逻辑?我什么逻辑?一个男人没有男人样,女里女气的,手无束鸡之力,描眉涂口红,打耳洞,戴耳环,这样的男人不让我大跌眼镜才怪呢,长此以往,媒体不能正确引导,男孩没有责任,没有担当,弱不经风,哼哼唧唧,我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重任交给谁?我们的现代教育情何以堪!


9

男孩子的成长环境里缺乏男性榜样,从幼儿园到初中,大部分都是女老师、母亲、奶奶在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候都是女性在带领,不许打架、要爱干净、遇事爱哭、胆小怕事……父亲们要赚钱养家,学校里男老师很少,大家平时都瞧不起当老师的,遇到自己家孩子有问题了就开始希望男老师多。

男孩在成长环境里缺乏男性榜样为他们树立男人的勇敢、担当、责任方面的意识,只有把影视明星、游戏人物作为榜样来崇拜。厌学、辍学的现象男生比较多,反而去部队当兵的男生成长得更健康。

10

不是吗,仿佛庙堂之高的他们根本就不懂教育:什么叫做“阳刚之气”,你给个定义看看?难道多招几个体育老师,多上几节体育课,就成为阳刚之气了,那么女同学岂不成为“女汉子”吗?

昨天,对高二的学生讲起这个话题,高二女生中的男子汉定义: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胸襟,有大局,阳光积极,身体强壮,不斤斤计较,有绅士风度但又不大男子主义…

人家连未成年人都懂得心目中的“阳刚之气”有如此多内涵,而庙堂之高的他们仅仅就是“多上体育课,身体强壮”。

问题回来了,是什么导致现在的男孩子有这种“阴柔化”的趋势呢?

第一,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只知道阴柔,而不知道阳刚。母亲的教育角色是温柔,善良,细腻,细节;父亲的教育角色是格局,远见,锐进,胸襟,责任。

第二,学校的老师阴盛阳衰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有些学生甚至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没有遇到多少个男老师。男老师和女老师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其教育作用也象家庭教育中的父母。

第三,顶层设计的问题:其一,既然知道男老师和女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培训教师中,把男老师当做女性来培训,希望男老师也像女老师那样,面面俱到,精细化管理学生,要求男老师象妈妈一样体贴入微地,这样忽视了性别上的差异;其二,惩戒教育,把老师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坑,让老师产生了“惩戒学生”就是教育的红线这样的错觉,其实,“惩戒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及抗挫折能力;其三,社会给未成年人穿上了厚厚的保护的“铠甲”,任何的师生矛盾,板子总是打到老师的屁股上,甚至无厘头式的告老师,最终老师总得到的是呵斥,道歉,甚至是处罚!!试问,作为男的,对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你会选择吗?

第四,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媒体的不健康的价值取向,打造了“偶像天团”并引导未成年去追捧效仿:中性人明星,妖娆的男艺人,浓妆艳抹的男艺人,兰花指搔首弄姿的男艺人在舞台上,在影视剧里甚至出现在“开学第一课”里。

所以说,阳刚之气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而是国家的顶层设计问题,更是全社会都需要进行反思的集体意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