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如同十几年后,詹家败落的时候,关家的掌门人关少沂却仍然坚持将自己的女儿香菱嫁给詹家的子弟,而此时的詹家早已经落败,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送出女儿?说到原因,关少沂的话再清楚不过:

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亲事!言而无信,不是我们书香门第该做的事!

而同样的道理,放到济南提督府也是如此,清朝济南官场上的顶梁柱,能是随便言而无信的吗?


话说济南提督府与白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交情?《大宅门》中并没有给予明确,但考虑白家大爷出事前,其曾是皇宫带有品衔的御用太医,甚至白萌堂早期也是,无论是与皇宫皇族的关系,还是官场范围内的交情,理论上白家大爷和白萌堂,与济南提督府应该存在一定的官场交集。都是朝廷的官员,一方是地头蛇,一方是皇帝和慈禧身边的亲密联系人,白家缺的是地方上的权势,而济南提督府缺的是通往最上层的关系。既然我没有的正好对方有,在这样的模式下,济南府与白家走向联姻,自然成了情理中的事。

可在白玉芬成家之前,因为同治妃子的神秘死亡,白家大爷背上了黑锅,大爷被判了斩监候,百草厅被冤枉制作假药而遭到查封,白家在官场和商路上的两套大道全部被折断,在亲家全家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济南府难道就没想过悔婚?

也许济南府的掌门人,也就是白玉芬的公公(多年后跟白景琦抢杨九红那个)曾经想过,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排除。而排除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族的诚信,但另一方面,更是济南府所做出的、政治官场上的远视!


能成为山东提督,白玉芬公公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面对白家表面上的落败,这个公公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

1、同治妃子暴死的当晚,与白家关系密切的魏大人就有意无意的提到这个妃子与慈禧的关系不和,以此暗示白家只是背了黑锅。二奶奶拜访詹王府,强调大爷是蒙冤,连詹王爷也无奈的强调“那又怎样”。而十几年后,西安沈家在李莲英面前提到白家大爷死的冤枉,当场就惊得李公公大惊失色!显然,白家大爷冤死,这在清朝的官场上早就是不公开的秘密!白玉芬的公公,自然也是了如指掌。

既然是蒙冤,自然也会意味着另一种可能:白家在未来有可能会被平反!

2、而在百草厅被查封、失去了宫廷药膳供奉这一财路后,家族里的晚辈人心惶惶,甚至初期掌权的二奶奶也是如坐针毡,但对比之下的白萌堂却是稳如泰山,直到自己看清了二奶奶的作风,确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后,白萌堂终于说出了他为何如此坦然的原因:百草厅只是一个店面,祖传的配方才是核心,别的商家根本无法接手,只要白家能重新建立通往皇宫的官场渠道,白家重振雄风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正因为白家有着百年的技术,济南提督府更是判断,即便大爷不被平反,白家也完全可以恢复门面!


3、更别说白玉芬出嫁的时候,距离父亲“去世”已过去数年,而经过了几年的准备和隐忍,此时掌权的二奶奶已经开始发起了反击,常公公的官场线路已经建立,董大兴白三爷等八大药商承办的百草厅因缺乏秘方而无法提供合格的药膳,只要是明眼人,都会看出白家有翻身的态势,一直默默关注白家的济南提督府,自然也会看到这一点!

可以说,能够爬到高层,白家非同一般,而济南府也同样并非等闲之辈!

而开头的关少沂执意将女儿嫁给落魄的詹家子弟,也不仅仅是诚信,考虑到詹家毕竟是清朝王爷家族,理论上也是会有平反空间的,只是关少沂千算万算,唯独漏了一样:没料到清朝在十年后竟然亡了!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不用把提督看得太高。

理解满清绿营制度,你就知道从一品的各省提督是非常尴尬的职务。

听起来提督似乎是省军区司令,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实际上,提督连从四品知府正五品知州都得客气一些,还不要说其他高级文官。

真实的提督服装

提督只有一个督标直属队,大约千人才是他能管的。手下几个总兵分驻统辖,基本被巡抚直接掌握。总兵下面的副将直接管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的营主官。再下面就是分汛驻军。尤其山东更独特些,山东巡抚直接是从一品兼衔,比一般巡抚高一级,与总督相同,控制军队更强,山东提督更是说不起话。

还不要说各驻防八旗、河道总督分区分权驻军及监督。

就剧情来说

过去,是从小定亲。

十几年前白家还可以。济南提督那时候可能也就三四品参将、游击职务,而且都是被士大夫排斥的非主流汉族官员,一个是太医,一个是武夫,定亲很正常。

3

电视剧《大宅门》中,在白家最落魄的时候,长房的女儿白玉芬为什么还能嫁到济南的提督府?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


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

清朝的提督单纯从级别上来看,还是相当高的,武职从一品,妥妥地高级武官!清朝提督的数量也相当稀罕,不算加提督衔的总兵和记名提督,全国总共也就十二位陆路提督和三位水路提督。勉强算上晚清的北洋水师提督、南洋水师提督等,总共也不超过二十个。那么,提督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陆路提督统领驻省绿营,水师提督主要统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和长江水师,看起来提督的权力还是不小的!但是,重要的是这个但是,清朝实行的是以文制武,提督虽然是武职从一品,却要受到文职正二品的总督与文职从二品的巡抚节制。换句话说,别看你是个一品的武官,可还不如人家二品的文官、还得听人家吆喝……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为了防止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做大,清朝实行了绿营分兵驻守的策略。简单说就是,提督虽然下辖总兵不等,但总兵并不跟提督待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分驻各镇,在总兵的一亩三分地里,他才是真正的老大!而对总兵麾下的军队,清朝同样采取了分兵驻守的策略,由参将等分驻各路并以此类推。如此一来,提督实际可以动用的军队其实就只剩下一个直属的提标。因为总督和巡抚由节制绿营的职能,有些与总督、巡抚关系更加亲密的总兵甚至根本不把提督放在眼里!换句话说,提督虽然是一品官,真正的权力恐怕还不如一个文职正七品的知县。


所以,不要觉得提督多么权势熏天,在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只有没有什么路子的武将或者“大老粗”才去会老老实实当提督。但凡有点路子的,大多都“改行”干总督、巡抚了……出身湘军、楚军、淮军的将领,后来改行干文官的太多太多了,比如著名的“刘大麻子”刘铭传,就是由提督改任的巡抚。宁可自降身价由武职从一品的提督改任文职从二品的巡抚,也足见提督这个职务有多大“含金量”了。所以,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路提督谈不上有多么显赫,充其量也就是个“高收入资深丘八”罢了,否则他也不会跟白家一个太医兼商人家庭结亲了。


提督府为何要娶已经失势白家的闺女

古人和今人不同,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家很早便定亲了,甚至不乏所谓“娃娃亲”。从电视剧《大宅门》的剧情来看,白玉芬与提督府的少爷应该是很早便定下了亲事,只是尚未完婚而已。换句话说,定亲的时候白家还没有失势,路提督或许也只是路参将、路游击而已……基层武官家和太医家结亲,也算是门当户对吧。


至于白家失势之后为什么还会娶白玉芬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两家既然能接亲,想必关系还是不错的。就因为对方家失势了就要悔婚,这显然太过现实了。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但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路家应该不是。白家失势了,但这并不影响白路两家之前定下的婚约,白玉芬嫁去济南路家没什么了奇怪的。


再者,在中国古代,被男方退亲对于女方而言是奇耻大辱!路家如果这样做了,等于就是跟白家彻底决裂了。要知道,彼时的白家只是暂时失势而已,但谁又知道他们哪天会不会东山再起呢?白家可是通着宫里的!保不齐哪天就像后来那样死灰复燃了。到时候,路家将如何自处?娶媳妇而已、又不是嫁闺女,对于路家而言,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白家将来能翻身,对自己的“恩情”肯定会铭记终生;即便将来白家彻底败落了,也扯不上路家任何人。作为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的路提督而言,这笔账还是算得明白的。

4

个人感觉有可能是小时候定的亲。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承诺特别重要,从詹王府落败以后还坚持要把香菱嫁到新疆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家氏族对于定亲还有一些承诺来说是特别重视的,所以这个婚约不会随着白家的波动进行更改,而且即使更改也需要相当复杂的程序。

另外我们也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其实白家在刚开始的几集并不算是败落。白家并没有被抄家,只是和案子相关的一些产业,还有品牌店面被查封而已。百草堂作为全国知名的店铺还是有家底的。所以济南方面亲家,肯定也不会认为白家会就此一蹶不振,所以对于婚约也还是坚持去完成的。从白玉芬嫁过去的待遇,还有之后掌握的一些权限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总的来说,济南的亲家没有因为白家遇上的案子而给予冷遇,同时也是认真执行两家的婚约,对白玉芬也是特别的好。不管是官场上也好还是生意上也好,本来就是遇强则强,一荣俱荣的,所以说白玉芬的亲事办得非常顺利,也对于之后白景琦到山东开辟胧胶产业奠定了一个基础。

5

亲事是在白家落魄前定下的,那个时代,一旦亲事订下来,除非家破人亡,否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悔婚的。如果提督府因为白家落败就不娶了,那可是非常丢脸的事情,只会让世人知道提督府就是忘恩负义、唯利是图的家庭,也没有哪个大户人家,把自己家的小姐当备胎,往火坑里填。大宅门电视剧里后面的关香伶出阁,要远嫁发配新疆的詹家,即使二奶奶明知道那是个火坑,也没办法,留不住。

6

《大宅门》里,“济南提督府”的意思是“驻扎在济南的山东提督府”。实际上和詹王府一样,是个虚构的角色。

因为历史上山东提督早在康乾时代就裁撤了,都是由山东巡抚兼任的。如果真的要体现白玉芬婆家的实力,完全可以说是“山东巡抚府”(袁世凯就当过山东巡抚)。而且湘军、淮军、楚军崛起之后,绿营体系崩溃,这种所谓的从一品的候补提督,早就烂大街了。

所以“济南提督府”听起来吓人,但是和白家攀关系的时候,那会估计也就是低级军官。应该是那个时候是上赶着和白家定的亲。

但是迎娶白玉芬的时候,白家遭遇了太多的事,已经败落了。“济南提督府”应该算是个从武的暴发户,他完全可以不用像关少沂那样秉承其书香门第的家风那套,也就是说是他们家完全可以悔婚的。但是他没有,仍然求娶了白玉芬。


剧情并没有交代济南提督府和白家此前的交情,但是求娶白玉芬,更多应该是出于提督府自身的考量。

这可以参考张作霖在自己最辉煌最不用求人的时候,让张学良迎娶于凤至。张作霖那句话“这个婚约是你爹我最难的时候定下来的。”张作霖可以把女儿嫁给各路他需要笼络的人,但是在儿子张学良的婚姻上,他必须要去“取信于他人”。

济南提督府在某个节点求娶白玉芬,实际上并不是多在意白家,或者在意白玉芬。而是为自己的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取信别人的考虑。

而白玉芬是白家第三代中,一个强悍且举足轻重的角色。白景琦后来在济南复兴“白家老号”,没有白玉芬这个贵人,很多牛皮是吹不起来的。


白玉芬也算是白家长房这一支唯一出趟的角色,弥补了大爷白颖园的缺憾。白家大爷过于忠厚老实,一辈子窝囊,甚至不受亲妈待见。也正是由于他的冤案,拉开了白家败落的序幕。

但是白玉芬的性格和白颖园完全不一样,反而像是得到了二奶奶的真传。不但懂得恩威并施,而且言语间既有江湖气,又有商人的和气。

白玉芬在济南府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风云人物,不是靠的娘家的势力,而是完全靠的自己强悍的个性和品质。


所以从结果推导而言,济南提督府求娶白玉芬,也是自己家势变旺的优质决策。白玉芬就是济南提督府中的“二奶奶”。所以济南提督府赚大发了。

7

依《大清律例》,提督府敢悔婚或退婚,又提不出正当理由,是犯法的,而且提督府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按照白家敢跟王爷打官司,折子能直接递到慈禧太后那里的能力,提督府也不敢明着惹白家。家道中落,不算悔婚的正当理由。

我们且看《大清律例》对于婚姻的规定:

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残废或疾病、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不愿即止,愿者同媒妁,写立婚书,依礼聘嫁,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谓先已知夫身残疾老幼庶养之类)而辄悔者,女家主婚人笞五十,其女归本夫,虽无婚书但曾受聘财者亦是。

古人常说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这可是有法律效力的。

白家原来是商人家庭,济南的提督府本应该看不上白家,却跟白家做了姻亲,原因并非是白家多富有,主要还是因为白家有内廷供奉,白玉芬的父亲白颖园白大爷是御医,腰里有进宫的腰牌,在太医院任职,也算得上半个官宦人家了,因此济南提督府跟白家结了亲家,才显得门当户对,古代商人地位很低的。

白家被抄家,百草堂封店,内廷供奉收回,白家暂时确然是有点家道中落的意思,可是白玉芬既不是残废或疾病,也不是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济南提督府没有正当理由冒着犯法的危险悔婚。

根据白家敢硬刚詹王爷还没被彻底弄死的情况看,提督府似乎也是不愿意惹这麻烦事。

毕竟白家在天子脚下,又是多年的内廷供奉,宫里宫外有很多关系。不说皇宫里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靠着白家的人和药,京城里有权有势的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哪家没让白家看过病,没吃过白家百草厅的药?就连死对头詹王爷家的老福晋也点名要白家人来看病。

这次白家栽了,白家大爷被暗害,表面是因为白家老爷子跟詹王爷硬刚,白家二爷得罪了武贝勒贵武,其实追根究底,白家并不是栽给了詹王爷,詹王爷一个蒙古王爷,在北京城能混得开,就靠着他二女儿是同治帝的嫔妃,同治帝都死了,他也没有了势力,而且慈禧太后并不喜欢詹王爷这个二女儿,慈禧太后就是借刀杀人,让白家当了替罪羊。

等风声过去,白家靠着白景琦他妈二奶奶,不就又活过来了?而且比以前还有声势,用白三爷的话说,白家有四道腰牌,也就是有四个人在皇宫任职。

说到古代悔婚,就算地方的官宦豪族,也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的。

清代就有这么一个悔婚的事儿,比小说还精彩。

清朝共有八个文臣谥号为文正,这里要讲的就是乾隆嘉庆时期的朱文正朱珪,朱珪浙江萧山人,今杭州萧山区,是嘉庆帝的帝师,曾任大学士,算是个宰相级别的。朱珪他爹曾经当过县令,弄了很多钱,朱珪也算个富二代,所以年轻时的朱珪不好好学习,是个浪荡子,整日跟一帮狐朋狗友吃喝玩乐,导致家里财产被掏空。

朱珪年轻时,他家里给定了一门婚事,女方是当地的大官宦豪族汪家。结果汪家一看朱家没落了,又看朱珪不学好,便有悔婚的意思,却又不敢明着悔婚,因为一则犯法,二则得罪人,毕竟朱家以前在当地也是官宦人家,甚至跟当朝的大臣也有很多关系。

汪憎其贫而邪,有悔婚意。所牵掣者,朱氏亦邑中旧族,而与汤文端公家则世谊尤挚,朱汪联姻谁不知之?故蓄之而未敢行。

汪家小姐一看朱珪这么不成器,也不想嫁给朱珪,日日跟父母哭诉,汪家父亲一开始也是无计可施,后来铤而走险,想出了一招,找个丫鬟冒名顶替汪家小姐。要知道,古代汉唐跟匈奴突厥吐蕃和亲,嫁去那里的也不是真公主,大多都是宫女侍女假冒的,皇家能这么干,汪家为什么不行?于是汪家就找了个跟汪小姐年龄身材差不多的丫头嫁到了朱家。

古代婚姻,成婚之前,男女并不曾见面,这个假朱夫人不说,朱珪自然也不知道他的夫人不是真的汪小姐。汪家呢,假戏真做,该认女婿的认女婿,该收彩礼的收彩礼。

朱珪本来也是官宦子弟,在当地人际关系不错,新娶了新娘子,认了有权有势的岳父,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那些因他家道中落而离开的狐朋狗友又回来了,朱珪自然又像以前一样吃喝玩乐。

可是这朱夫人看不下去了,觉得总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有一天,朱夫人就跟朱珪说了实话:

四鼓时,(朱珪)颓然归矣,谓其夫人曰:“东邻某甲,屡无礼于我,我明日必商诸尔父,处治之。”夫人笑曰:“大丈夫处世,贵所以自立,倚仗亲势,亦已可羞。且尔知汪姓者,是否尔之真岳丈也?”公急问曰:“尔明是他女,胡为而有真假之别?”夫人益笑曰:“即令吾是他女,靠亲久,亦必变心,吾今语汝以实。吾非他女,乃他婢也。”

朱珪这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被偷梁换柱,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于是朱珪从此以后,远离那些狐朋狗友,发愤图强,终于考中进士,后来还做了大学士,嘉庆帝的老师。

汪家一看朱珪又飞黄腾达了,便提出让朱珪把汪小姐再娶了,,被朱珪断然拒绝,朱珪说:“余誓不二娶,仍以假姑爷来往可也。”朱珪四十多岁丧妻,没有续娶妻妾,独居终老。

8

白玉芬提督府的婚事,是早就定下来的。而且那个年代一般的家庭都是不能毁婚的,更别说是提督府了。就像关少怡说的那句话,“早就定下来的婚事。言而无信,不是我们书香门第该做的事”!



而白颖园在嫔主子一案中本就是受了牵连,当时魏公公就说过,是老佛爷和嫔主子有过节,白颖园只是替罪羊,嫔主子已死老佛爷的气已经出了,白颖园顶多就是吃点苦头丢了官,宫里不会追究。如果不是白老爷子那道折子,加上宫里为了安抚詹王爷才导致白颖园被判的斩监候。说白了白颖园是死在了白詹两家的争斗中。白家世代行医,底蕴深厚,况且一直和皇室打交道,祖祖辈辈都是太医,可见实力也不容小觑。就像现在的政治联姻一样。如果因为一方有难就退婚,反而落人口实。


再说提督府官职再大他也不是京官,他需要在京中有人,况且白玉芬嫁过去的时候,白家也在二奶奶的打理中慢慢有了起色,白玉芬出嫁几个月二奶奶就重新拿回了白家的宫廷供奉,就像二奶奶说的我把宝压倒常公公身上。那么同样的提督府也是把宝压在了白玉芬身上,果然很快二奶奶盘回了百草厅。有这么一个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二奶奶白玉芬的婚事就退不了,虽然剧中并没有显示关于这方面的详细剧情,但是我们可以从二奶奶的为人处事看出来,她绝对不会让家里的孩子在婚事上吃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

做小

10

过去的定亲,一般都是到结婚的年龄,就要迎娶。济南离北京不算太远,(几百里,现在动车也就一,两个钟头就可以到达,)但是我觉得济南提督府应该属于地方的势力。

不管济南都督府在济南是龙也好,是蛇也罢,进了京城就知道什么是官小了。

北京在当时是国都,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身份北京,一般的北京姑娘不会嫁出北京的,毕竟其它的地方,不管是哪,生活的条件不如北京的繁华,像白家还是医书传家,有自己的铺子,有自己的品牌,并且还和皇家以及各种各样贵族打过交道,虽然老的死了,铺子被收了,但是招牌还在,社会地位并不低。

济南都督府当年与白家人打交道,不是求医或问药,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看上白家的厚道,原因与白家结交,便有这通家之好。要不以白家的实力,在北京一般富裕的主还是可以将闺女嫁出去的,犯不着远嫁,这给白家带不了什么好处,最起码的不是利益交换。而是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的那种。白家也是看见济南都督府的人,是真心实意的,毕竟经商头脑清醒,看人还是很准的。


婚姻大事不能儿戏!济南都督府按约而来,白家依规而嫁,这才有合则两利的故事。这才有后来白家把阿胶传名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