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战败被杀,哥俩十个儿子都被李世民斩草除根,女眷大部分被李世民收归国有,充实后宫。

尤其是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青春美貌,李世民这位二伯垂涎已久,刚把弟弟干掉就马上霸占弟妹,做皇帝果然是能人所不能。

杨氏是前隋皇族后裔,有人说李世民并非好色,而是希望借此与有一定影响力的杨家联姻,纯粹胡说八道,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大权在握,老爹都不放在眼里,根本不需要杨家这个早被淘汰家族的支持,即使需要,隋炀帝的女儿就是他的妃子,还生了皇子李恪,哪里还需要这个杨氏,纯粹就是个大淫魔。

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也一样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太子妃与阶下囚,一墙之隔!

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十六岁嫁当时的唐国公李渊之长子李建成,她比李建成小十岁,二十岁时成为皇太子妃,玄武门之变后,孀居五十年,于公元676年卒于长安,时年七十八岁。

自佛教东来,观音就成了救苦救难的代名词,很少有人敢把观音的名号当做自己的名字,郑观音的父亲郑继伯与高僧智越深有交往,作为一个资深佛教徒,一心向善,给女儿取名观音,希望借此保佑女儿喜乐平安。可是这个名字非但没有给女儿带来好运,反而终生孤苦无依。

郑观音与李建成的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早夭,其余的全部在幼年死于小叔子的手里,老公儿子都被人杀掉,却无法报仇。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五个女儿,郑观音死后,在小女儿归德县主家里出殡,结束了大喜大悲,凄惨寥落的一生!

李建成死后,一度传言郑观音一起被杀,好在有墓志铭存世,详细了记述了这位乱世佳人的一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

对郑观音的容貌,墓志铭中用大段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如:妃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可见这位奇女子在相貌上的确是非同一般,加上出身高贵,气质出众,在当时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美女!

对于郑观音的为人,墓志铭也有专门说明,说她心胸宽广,不妒忌,对妾氏也非常好!原文:嘒彼小星,且流三五之咏

李建成做太子的时候,郑观音扮演了贤内助的角色,东宫宴会很多,郑观音感恩生活,并保持质朴。经常居安思危,力行节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位出身豪门大户,又贵为太子妃的美丽女子,不爱珠宝脂粉,尤爱读书。原文:恒在贵而思降,每矫奢而循约。宁窥宝匣,唯取鉴於缇缃;罕御芳铅,独庄情於礼训。

如此一位尽善尽美的女性,却红颜命薄,一朝干戈起,半世飘零身!让人难免唏嘘感慨。她的父亲给她取名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爱女一生如此坎坷,修佛变成了修红尘。

郑观音死后,侄子李治比较厚道,厚葬伯母,出殡的日期很讲究,选在当年的七月七日,与李建成合葬与隐陵,夫妻五十年阴阳永隔,不思量,自难忘。终于有机会在地下相会,

2013年,西安警方破获了一起倒卖文物案件,经查,犯罪嫌疑人共倒卖唐代墓志铭248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墓志铭64件、三级文物墓志铭121件、一般文物墓志铭63件。当审视追回的文物时,只见一块墓志上刻着:“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在此刻,一段尘封千年的往事被再度揭开。

如果您觉得我写的好,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大家一起探究历史,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太子虽死,美女无罪;杀之可惜,闲着浪费;空房守寡,于心不忍;收归己有,百般宠爱;如此处置,值得肯定!

首先明确一下问题中的3个角色,唐太宗李世民、隐太子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

李建成原本已被唐高祖李渊立为太子,但李世民因军功卓著,声望日隆,对大哥并不服气,两人再加上齐王李元吉明争暗斗,逐渐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最后还是李世民技高一筹,更加厚黑,设计在玄武门干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按照斩草除根这一皇位斗争的最高法则,李建成和李元吉家的男人难逃一死,李世民亲自下令,干掉了哥哥和弟弟的10个儿子(也就是他的10个侄子),还把他们在宗室中除名,不留后患,果真是稳、准、狠。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齐王,死后都留下众多女眷,特别是他们那些美艳动人的妃嫔妻妾们,应该如何处置?当然不会杀掉。

自古以来,女人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品和财产,即便是最残酷的野蛮战争中,胜者也是杀光对手的所有成年男性,而把女性据为己有,让她们为自己传宗接代,杀掉女性是不划算的。对女眷而言,通常有三种处置方式,一是被发配流放,天荒人老;三是被赐给功臣,作为奴婢;三是被充作官妓,被人淫乐。毫无疑问,任何女人都不会喜欢这三种方式。

但对那些地位较高、又天生丽质的女人,还会有第三种方式,就是李世民采用的接盘。

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16岁一朵花时,嫁给当时还是隋朝唐国公的李渊长子李建成,20岁成为太子妃,也是大唐未来的正宫皇后。

郑观音温和素雅,端庄大方,明白事理,而且生活朴素,力行节俭,不爱珠宝脂粉,独爱读书,最难得的是处处与人为善,没有一点太子妃的架子,这样的女子几乎是每个男人梦寐以求的贤妻,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类似。

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夫死子亡,成了可怜的寡妇,彼时她28岁,温顺柔弱,风情万种,惹人怜爱,正是李世民最欣赏的类型,一下子激发了李世民的保护欲,顺理成章地把她据为己有。


需要说明的是,正史中对太子妃的记载极少,大多数内容都源自于2012年出土的太子妃墓志铭,墓志说郑观音一直孀居50年,独立抚养女儿,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薨于长乐门内,享年78岁。作者认为李世民将之纳为己有,并非抹黑,而是希望这个令人神往的女子能有人怜爱,不至于度过凄凉的一生。

郑观音的墓志铭中曾如此记载她的天生丽质:“妃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如此超凡脱俗,仙气飘飘的女子,别说是李世民,任何一个男人都要动心吧?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3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一般认为背后真正推动的,是其次子,颇具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及其谋臣。事实上,李渊嫡长子李建成的军事才能也是不俗,太原起兵后的河西之捷,便是其为领导核心所取得的,李世民当时仅仅是副手。接着霍邑之战中,在李建成与谋臣唐俭力排众议,促使李渊继续进军。战斗中,李建成佯攻引出了隋朝守将,并与李渊一道承担了敌方的正面攻击,而李世民率部从后包抄,从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李渊

次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是为唐高祖,正是建立唐朝,疆域仅为关中和河东一带。远的不说,光在长安周边就有诸多敌对势力环伺:东边是屈突通部,西面是薛举、薛仁杲父子,南有朱桀、萧铣,中部呢,是刘武周。为此,被立为太子的李建成与李渊一道“主内”,积极整顿朝纲,为全局做出战略性的谋划。

平定的任务,则交给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也不负众望,在此后的统一战争中,率部扫除西部薛仁杲、击败北方刘武周等敌对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不少军功,拥有自己军事势力的同时,也积累足够的民望,李世民还开设“开文学馆”,笼络天下英才。

李世民

权力斗争是排外的,李世民这么做,自然不会太过考虑李渊嫡长子,也即是哥哥的感受。受到威胁的李建成,一方面做加法: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魏征与王珪曾建议,李建成重操旧业,亲自出征,希望借机提高在军队上的声望,以及民间的威望;博取后宫的支持,营造出“东宫仁爱”的名声,进而博得朝堂重臣的拥戴。

另一方面做减法:李建成借李渊之手,将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一一驱逐,在企图收买尉迟敬德未果后,将其调离;此外,李建成还借突厥造反之机,向李渊力荐李元吉担任主帅,率领从李世民阵营中征调的军队前往平叛,企图分化瓦解李世民在军营中的势力。

面临岌岌可危的形势,加之公元626年的两次“太白经天”天象示警,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并设下伏兵后,将前来的李建成、李元吉诛杀,史称“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儿子,除了长子承宗早卒外,其余诸子皆被李世民下令处死,那么,李建成的太子妃呢?

玄武门之变

2013年,在破获的一起倒卖文物的案件,收缴了一块“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的墓碑,从中可以得知李建成太子妃的信息。不知与是否信奉佛教有关,太子妃取名郑观音,是河南荥阳人。荥阳郑氏,发展自两汉,到了魏晋南北朝,逐渐成为了望族。郑观音一支郑氏呢,在统一中,因支持李唐政权的缘故,郑观音被李渊选择做了李建成的太子妃。

可以说,郑观音是个幸运的女人,而后李世民也没有选择将其处死,但郑观音又是个不幸的女人,还没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建成健在的五个儿子被李世民诛杀,悲痛中更带凄惨,内心是千疮百孔,立马想死的心都有了,但又不能这么做,因为其已经身怀六甲。这样一来,凄惨中更显残忍,十月怀胎,每天又是备受煎熬,因为她担心这胎是男孩。

所幸郑观音生的是女孩,从墓志铭推断很可能就是第五女归德县主。就这样,28岁的郑观音强忍着悲痛,搬到长乐门附近后,将五个女儿抚养成人。墓志铭描述道,“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绨缯指的是粗厚的丝织品,表明郑观音过着非常简朴简单的生活。

墓志铭的作者这样评价,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借以肯定肯定郑观音的德行。陶婴呢,是古代贞节妇女的代表,相传其年纪轻轻便守寡,带着孩子靠纺织赚取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当时,有人很佩服陶婴,想要娶她为妻,陶婴听说后,做了一首《黄鹄之歌》表明自己的态度。

陶婴

或许出于政治考量,或许为了弥补当年父亲的过失,执政后的李治,选择优待这位已进入暮年的伯母,从墓志铭记载的详细,也能从侧面印证这点。但不久又碰上第二女李婉顺病故,享年四十,哪怕这位女儿是庶出,身为嫡母的郑观音又品尝了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

最终,郑观音“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从青年丧夫到晚年丧女,可谓是大起大落,如果说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是撑不过78个春秋的,李治下诏给伯母风光大葬,此外,在下葬时间,则选择了农历的七夕节,而下葬地点选在了李建成的隐陵附近,可谓是用心良苦。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4

应该是2013年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因为是从文物贩子手中追回来的,成为了陕西打击文物犯罪的力证。很遗憾那个时候时间紧,自己也没文化,匆匆一撇只知道她比自己老公混得好,起码墓志的字要多了很多。后来看到墓志的拓片,以及释读的文章,很期待能再见一面,以便能仔仔细细的读读那些文字。但在近期西安博物馆新开展的文物临展上,裸展了李建成和百济将军祢军的墓志,却仍然未见郑观音,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郑观音出身名门,贵为太子妃,离母仪天下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但玄武门之变让一切变为泡影——丈夫李建成被杀,一家几近灭门,在芳华正茂的年龄开始守寡,抚养女儿长大。

她的人生历程史书里似乎没有记载,好在还有被刻在墓志铭上的1500多字,虽然辞藻华丽的废话和套话比较多,但字里行间还是能够透露出一些历史的线索,让人在研究玄武门之变那段唐代404历史的同时,不由的感慨命运之无常。

按照墓志的说法,郑观音出身荥阳郑氏,在那个以门阀定贵贱的时代,郑观音算是出身顶级豪门了。她在隋炀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嫁给李建成,也算是豪门间的强强联合,然后又很十分幸运的搭上了唐朝建立,李建成被封为太子的顺风车,可以说在玄武门之变前,郑观音堪称是人生大赢家。

如墓志所说“泰终则否,福极生灾。”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几个儿子被杀,李元吉妃子被强行霸占,自己只差一步的皇后梦也做到了尽头。不过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这位嫂子也算是比较客气了,没有太难为她,允许其继续居于宫内,抚养李建成的五个女儿。上元三年(公元676年)郑观音病逝,高宗李治予以婶婶厚葬的待遇,并允许其长眠于隐太子李建成身旁。

其实李世民对于哥哥李建成的态度,还是比较纠结的,这一点从更改谥号,将“戾”改成“隐”便能感受的到。而且他的这位嫂子郑观音,和自己的郑妃又是姐妹关系,关系也更紧密一些。这两点可能便是李世民对郑观音还算客气的缘由吧。

“东望吾子,西望吾夫。风吟拱木,鸟思平芜。悲哥一奏,□□双□。”这段墓志的结语,让人读起来五味杂陈。

5

谢邀。

首先指出一点,题干中“宣武门”是错的,应为玄武门。

唐太宗李世民和隐太子李建成都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

在唐高祖李渊反隋建唐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立下不少功劳。

唐朝开国后,李建成以嫡长子的身份被封为皇太子,李世民作为皇次子,被封为秦王。

李建成作为皇太子,出征机会不多,主要学习理政治国;秦王李世民则长期在外征战,功高权重,有了取皇太子而代之的想法。

这样,再加上双方幕僚的影响,秦王府和东宫摩擦不断。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率领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宫后,李世民率众出击,一箭射杀了李建成。同时,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全家都被逐出皇室宗籍。

太子妃郑观音当时才28岁,她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祖父郑谌是后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郡太守、吴山郡公,父亲郑继伯则是北齐本州大中正、吴山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

李建成和5个儿子横死后,原本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的郑观音,没有遭到小叔子李世民的清算,终日悼念亡夫夭子,抚育5个女儿,一个人孀居50年后,才在唐朝上元三年(676年),以78岁的高龄去世。

可怜啊!

6

李建成太子妃的情况长期史无明载。根据近几年发现的太子妃墓志,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后还活了整整50年。

2012年,西安破获一起倒卖文物的犯罪团伙,追回了一批唐代墓志,包括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可以想象,有更多的包含珍贵史料的墓志等文物被犯罪团伙贩卖或损毁。

根据郑观音墓志,可以大致了解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后的人生。

郑观音出生于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当时的顶级士族五姓七望之一,社会名望很高。隋唐时代,贵族子弟均以娶到五姓女作为婚姻的最好选择,甚至当时观念中做驸马都是远比不上娶得五姓女的。可以说,虽然当时李渊算隋朝顶级贵族,但能让李建成娶到荥阳郑氏的女子为妻,也是李渊和李建成的荣幸。

(郑观音)

玄武门发生时,郑观音28岁,眼睁睁的看着5个儿子惨死(哪些儿子是郑观音所生,哪些是李建成妾室所生,现无记载)。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但没杀女儿。郑观音之后抚育李建成的5个女儿(同样不确定几个是郑观音自己亲生),过着寡居的生活。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676年)去世,活了78岁。

郑观音寿命在那个时代算超级长了,站在李建成妻子的角度,仇人们全部死在她前面,也算是比较欣慰之事。郑观音死前27年,李世民去世。郑观音死前12年,最后一位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政变的重要人物程知节(程咬金)去世。

郑观音在世的时候,也见证了玄武门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覆灭和武则天的崛起。郑观音死前17年,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在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政治斗争中彻底失败,在流放地黔州被逼自杀,家族近支亲属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郑观音死的时候,武则天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和李治并称天皇天后。当时还不会有人想到武则天会自立为帝,但在李治死后作为太后实际执政已经是可以预想的了。

7

李世民是个好皇帝,政通人和比大哥三弟强多了,足以说明文臣武将为什么保他,要是昏君称不了大唐盛世,诛兄杀弟权利斗争一山不容二虎,皇位只有一个,生活腐败封建帝王贯例,社会落后人的思想落后,但历史我们可以分享的,取精华。

8

这事你知道的这么清楚,莫非是穿越过来的?历史的记载分正史和野史,正史是成功者写的就不去分真伪。野史呢?其实很不靠谱,大部分是失败者写的,客不客观不知道,主观肯定是羡慕嫉妒恨,诽谤肯定也少不了。我们评价历史,是依当时社会的先进程度和对民族的贡献,从这点来说,李世民大帝不容置疑的是千古一帝,你可以看一看《历史在这里哭泣》这本书。


9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光了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儿子们,并将他们的女眷除掉宗籍,罚没宫中(诸将欲尽诛建成、元吉左右百馀人,籍没其家)。不过有两个人比较例外,一位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她被李世民纳入后宫,还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明。另一位就是太子妃郑观音,她一直居住于长乐门内,活到78岁去世。

人们禁不住好奇:李世民为何不杀了郑观音?或者像纳了杨妃一样,也把她笑纳?

由于正史对郑观音的记载太少,很难找到答案,幸运的是,前些年公安机关从文物贩子手中,缴获了两块重要文物,即太子李建成和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铭。从墓志铭的记载,我们结合史料,总算能解开一些迷雾了。

郑观音出身荥阳郑氏,其父祖在北魏和北齐世居高官。她的祖父郑继伯承袭吴山郡公,授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开封仪同三司。总是一句话,郑氏一门都是高干子弟。

其实说到荥阳郑氏,就应该想到一个词——门阀。西魏时期北方最大的门阀集团是八柱国,到了唐朝,原来的八柱国大多衰败了。新兴起的“四大家族”李、卢、崔、郑,又加上一个王氏,形成“七姓十家”(李姓分陇西和赵郡两支,崔姓分清河和博陵)的高门豪族集团。

这些高门世族牛得一塌糊涂,历经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持续打击,到了晚唐时期,居然还有底气看不起李唐皇族,都不愿意跟皇家结亲,把唐文宗气得直打嗝。

所以,郑观音高贵得很,人如其名,万民敬仰,当太子妃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郑观音16岁嫁给李建成,比李建成小10岁,由此可见,郑观音很可能是李建成的续妻。李建成有六子五女(长子早夭),我们无法考证,哪些子女是郑观音生的,从她死后被送到归德县主家中办理丧事来看,第五女归德县主很可能是她的亲生女。

我们来解答疑问,第一个问题:李世民为何不斩草除根,直接杀了郑观音?

古人对女子的定位跟今天截然不同,她们唯一的社会属性就是政治交易工具,剩下的就是生理属性了。因此,胜利的一方,会把失败一方的妻女当战利品缴获,极少被杀戮。我们经常看到满门抄斩或灭族这个词,其中一般不包括女眷。

有人说,李世民忌惮郑氏家族势力,不敢杀郑观音。其实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连太子都杀了,老爸都被他逼禅位了,还不敢杀一个太子妃?太子在,郑观音对郑氏有价值,太子一死,郑观音的价值几乎归零,郑氏没有人会因为她的死活,跟李世民作对。

李世民之所以不杀郑观音,其实包含着收买人心的意图。玄武门事变刚刚尘埃落定,李世民立刻下达赦免令,对太子集团解除追杀,甚至提拔任用。扩大迫害,只能把李世民放在更多人的对立面,毕竟他不是山大王,将来要登基的。

我们从李建成墓志铭中的一个细节,也可以窥见李世民的心迹。墓志铭开篇,“大唐故息隐王墓志”,其中的“隐”字,暗含玄机。“息王”,是李建成死后,被除去太子称号后,改封的称号,“隐”是他的谥号。

玄机就在,那个“隐”字,有明显的打磨痕迹,也就是说,最早刻上去的并不是这个字,而是后改的。

据《唐会要》记载,大臣们曾经讨论过李建成的谥号,有人提议用“戾”,李世民不满意,又有人提议用“灵”。按谥法释义,“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不勤成名曰灵;不遵上命曰灵”,都是恶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被削去的那个字很可能是“戾”或“灵”,李建成入葬前,李世民临时改主意,才改成了“隐”。

“隐拂不成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很明显,相对于“戾”和“灵”,“隐”更偏向于中性。这说明,李世民对李建成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转变。

这些细节表明,李世民既没必要,也不想对郑观音下毒手,他需要通过善待嫂子,留下一个好名声。

事实上,李世民和李治两代皇帝,对郑观音还是相当宽厚的,墓志铭用了两个词:遽沐殊私、汤沐优隆。贞观十三年,李世民还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都加封了县主,恢复了亲王之女的待遇。

第二个问题:李世民为何不像纳了杨妃一样,直接纳了郑观音?

有人对此做出了两个解答,一是郑观音年龄老了,花儿已经凋谢,二是郑观音可能长得不够美。

其实这两个猜想说不过去。首先玄武门之变时,郑观音26岁,比李世民还小一岁,谈不上老。其次,墓志铭对郑观音的描述是,“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是不是有仙子下凡的韵味?所以,郑观音应该是个气质美女。

又有人说,郑观音的儿子被李世民杀了,他怕遭到报复,不敢纳嫂。有可能,但是史书并未交代,郑观音到底有没有儿子,所以这只能算疑似。

其实,郑观音的墓志铭里,已经明确揭示了这个谜底:


“虽掌碎骊珠,而庭开虹玉,已绝倚闾之望,旋闻解瑱之欢。昔有陶婴,恤孤资於纺绩;缅惟梁寡,励节在於衡泌。”

这段话记载了郑观音在玄武之变后的生活状况,其中有两个典故值得注意。陶婴是鲁国的一个小寡妇,当地有人看上她,向她求婚,她作《黄鹄》明志,不肯改嫁,靠织布抚养遗孤。

梁寡,是指梁地的一名寡居美女,因为太漂亮,引来一群浪荡子弟,连梁王都登门求娶。结果梁寡妇一刀割掉了自己的鼻子,你们不就是贪图我美色吗?,现在我变成了丑八怪,你们还要吗?

墓志铭引用这两个典故不奇怪吗?一定是郑观音曾经受到了诱惑,甚至威胁,才会这么写。谁那么大胆,敢来骚扰曾经的太子妃?还用说吗,除了李二谁敢碰高压线?

只不过,李世民在郑观音面前吃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作罢。当然,写墓志铭的人不敢直接点名李二,只能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曲笔表达。

其实对李世民来说,郑观音也不是必需品,也许李二当时还有怜香惜玉的成分在里面。既然人家不答应,自愿过清苦的日子,那就如她所愿呗。

从此以后,郑观音就居住在长乐门内的一处宫殿,负责养育李建成的五个女儿。她们母子虽然没有了皇族待遇,可生活不成问题。十三年后,随着女儿们恢复待遇,郑观音的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能活到78岁,也表明她是一位胸怀格局不一般的女人。

10

李建成的太子妃是郑观音,不是电视剧里的常依云。根据墓志记载,郑观音是荥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太爷爷郑道玉,曾任太常卿、徐州刺史;爷爷郑谌,当过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颍川郡太守、吴山郡公;爸爸郑继伯,曾任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栝州刺史,赠都督潭、衡、彬、道、永、邵、连七州诸军事、潭州都督。

“嫔于大国,时惟二八之年。”刚刚成年没多久,郑观音嫁给了唐国公的长子李建成,夫妻双方差了十几年岁,明显是不正常的,可能李建成是续弦。成婚后,遇上隋末大乱,李渊父子太原起兵,逐渐统一全国。郑观音当上了太子妃,离皇后仅一步之遥。如果顺利,她将成为大唐的首任皇后,因为婆婆窦氏早就亡故了。

只是命运捉弄了她,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丈夫李建成殒命临湖殿,李建成的男性后代也被屠戮殆尽,只剩女儿和妻妾没有被杀。既然太子已经变成了李世民,郑观音住在东宫就不合适了,于是搬往宫中的长乐门附近居住。此后观音很少打扮,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梳妆的镜子上布满了灰尘,以前还是太子妃时,她就很节约低调,横遭变故后,她更加看淡了皇家的荣华富贵,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绨缯”,指又粗又厚的丝织品,每天穿着这样的衣服,含辛茹苦地抚养五位幼女,对她们一视同仁。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五十年,上元三年正月,郑观音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八岁,当年葬于李建成隐陵附近,从此“东望吾子,西望吾夫。风吟拱木,鸟思平芜。悲哥一奏,□□双□。”一千多年后,她的墓志出土,重见天日。

时拾史事/高成原创问答,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