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藏没有民族大学,在陕西咸阳的是“西藏民族学院”。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后的西藏百业待兴,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少数民族干部。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极力反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根据西藏斗争实际,为保存基本力量,培养民族干部,为今后的民主改革作准备,1957年3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针对当时西藏的形势,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西藏工委于同年6月开始筹建西藏公学。9月,学校正式定名为“西藏公学”. 10月,中央批准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原西北工学院的校址转交西藏,作为西藏公学的校址。

  1958年1月,经中央批准,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张国华同志兼任西藏公学校长。9月15日,西藏公学在咸阳(原西北工业大学校址)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当时,共有学员3415人,教职工716人。西藏公学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59年9月,西藏公学开办藏语文专修科,这是西藏历史上创办最早的专科专业,它成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个标志。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伟大胜利,西藏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公学在继续培养政治干部的同时,开始培养西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设藏语文专修科的基础上,又先后创办了师范、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等专业,为西藏输送了一大批粗通专业技术的民族干部,填补了西藏民族干部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空白。1963年10月,公学成立专业系科,办学方向逐步向专业教育和综合院校发展。196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郭沫若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学校最早叫西藏民族学院,现在改名西藏民族大学,文理综合,属于一本院校,归西藏自治区政府直管。该校是国家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创办的,起初学校设在兰州,后迁至陕西咸阳。该校以藏族学生为主,能建在内地,一是内地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好,二是把藏族学生招到内地上学,有助于学生对内地文化和社会的了解。我从小就居住在民院附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看到的藏族学生要幺穿民族服装,要么穿一身灰兰色服装,肤色较黑,一眼就能认出来。到了八九十年代,藏族学生的穿戴和肤色都与内地人相差不多,基本上就看不出来了。数十年来,西藏民族大学为西藏培养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有不少人都走上了西藏各级的领导岗位,让这所建在内地的西藏民族大学,真正成了西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一朵开在内地的格桑花!

3

选址的问题前面百度的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从出生到上大学前一直在咸阳,作为地道咸阳人尤其又在道北(陇海线铁道以北)生长,对民院(本地人对西藏民族学院的简称)还是相当熟悉,小时候总在文汇路上几个大中专学校踢球,在民院踢球总会打架,但并不是与藏族学生,还是和其他厂矿学校的汉族打,对民院学生虽然接触不多,也没觉得他们有多特别或者跋扈。还有老咸阳都知道民院十字夜市当时非常火爆,麻辣烫,炒虾尾,烩面都很有忒色。

4

西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西藏是没有这么多的教育资源,从地理位置上说是不可能配备这么多的资源的。这是一个方面,再说西藏的生源十分有限,拿到内地来办,资源配置上可以得到平衡进行,这是从起码来说,也是一种希望之所在,到西藏去上学,恐怕人家不愿意,交通也是问题,毕竟坐得起飞机是少数人。总之,西藏民族学院拿到内地来办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从西藏的特点出发办的一件实事,西藏毕竟需要大批人才建设呀!

5

塔里木河先生关于两藏民族大学历史的的介绍是令人吃惊的欠缺和片面,本人夜读后感到很有必要作若干补充。
本人现在的居住地与该校仅一墙之隔,每日晨昏可以从楼上瞥见学校的师生生活学习的滾滚人流,听到到该校的广播甚至其他燥杂声。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最早的校址就是该校的原址。1957年春天,西工大从原址迁移到西安西郊的白庙村,于是就在西工大这块原址上成立了属于西藏自治区的一所学校一一西藏公学,并非什么大学,不过是自治区用于培养干部,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学校,学制似乎两年。参加学习培养的人多是西藏中上层的成人,培训完毕回藏作为干部任用的。记得西藏的百灵鸟柴旦卓玛就是该校五九级一一也就是西藏公学最后几届的毕业生。我当时作为一个小孩子曾亲自聆听过年轻的柴旦卓玛在一次该校的文艺庆典中动人心魄的演唱,那时候她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歌手了。从1960年开始,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我们一般简称民院),学校来上学的多是一些青少年,似乎由自治区配发装备及供给。维持到文革前期,印象中我所在的咸阳铁中、西藏民院和咸阳二中成为成为成为当时咸阳的足球三杰,三家之间经常发生场面火爆的足球赛,我们许多学生会尾追观赏足球赛事,归来后或大吹大擂或痛哭吸嘘,再感染其他人。我们校队一名足球守门员在高考后曾被提前录取,一时传为隹话。后来据说该校也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大量的录取当地汉族学生入校学习或留校任教。几十年过去了,该校早已融进了咸阳民众的社会生活。我从我原来工作的单位退休后,还到该校财经系(本科)的一个班任教过线性代数这门课。班内藏汉学生参半,藏族学生有几个人的音乐天赋和爱好给我畄下深刻印象。课余时间曾给我表演过几首时髦的藏族歌曲。大约在2019年该校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简称民大,人众普遍跟不上趟,大家依然"民院“”民院”的称呼该校。
言长纸短,愿与塔里木先生共勉!
咸阳人

6

我就在西藏民族学院旁边上班,他们学校南门往西过了十字。那个十字叫民院十字,平时也没接触过那些学生,只是有一次在我妹他们卖自行车的店里,他们来租自行车郊游,看着黝黑,身体看着也壮实。说话和汉语有点差,感觉腼腆那种。

7

西藏民族大学设在咸阳是因为咸阳民风纯朴,阳气十足,地里条件优越,有原来西北工学院(西工大前身)校址可以利用。上学时民院同学走街串巷,广泛接触咸阳人民,接受学习内地的文明(当时西藏还是奴隶社会)。

8

我以前在西藏民族学院工作过两年,经常看到西藏的学生,年前回家才知道现在有了另外的校区,在渭城区内。

9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当时国内的背景。

背景

建国前夕,中共中央已把解决西藏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1951年5月 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西藏人民从此获得了新生。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需要培养大批适应当时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民族干部。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决策

1957年,中央书记处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提的"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西藏工作方针和"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指示。

于 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提出将刚参加工作又自愿学习的西藏青年送往内地培养,为将来改革准备干部。

邓小平同志在作会议总结时指出∶"藏族学员凡愿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已在内地办学。"

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西藏在内地办学的指示。

中央和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在内地办学的有关公文

创办历程

学校的筹建得到了中央的亲切关怀,学校的校名、校址、校长任命都由中央确定。

1957年6月,中共西藏工委正式决定在内地筹办西藏干部学校。

1957年9月1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关于学校的名称,采用"西藏公学"比较恰当。

1957年10月,中央电告西藏工委、高教部党组和陕西省委,同意将已经搬迁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办学。

校址的确定得到了邓小平、刘伯承和黄克诚等中央领导和陕西省委的关心支持。

校址确定后,分散在甘肃兰州、山丹,陕西西安、虢镇,四川雅安、成都等地的师生开始陆续向咸阳集中。

学校向咸阳集中


1958年3月,经西藏工委批准,青海财经干部学校的部分藏族学员迁入西藏公学。

至此,西藏公学结束了分散办学的状况。

1958年9月,正式开学

1958年11月,经西藏工委报请中央正式任命,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兼任西藏公学校长。

到1965年4月30日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始终没有离开中央的亲切关怀,始终坚守着服务西藏的使命,伴随着西藏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逐步实现从干部培养到专业教育的转化,奠定了光辉而独特的历史地位。


西藏公学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千名翻身农奴子女到内地学习,开创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地办学模式。公学的初创者们,继承弘扬"老西藏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铸造了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光辉开端。

10

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提前布局,西藏建设发展人才需要的长远规划和得力举措,关中地区充盈扎实的教育资源和相应优质的人文环境及与西藏地区相对适宜的地理距离。以上诸点原因缺一不可。主要是毛主席那一代领导人宏伟远大的战略眼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