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问题说的对也不对:本来一直以为德云社相声演员们中,我只注重郭于,的确百听不厌,但从前年开始我非常喜欢看张云雷和杨九郎一起说相声的精彩,他俩和郭于的相声表演有不同的风格和区别。
还有许多捧逗演员也不错,德云社那么多人,九个队,如果只听郭于的话,时间长了也显单调。所以我除了郭于之外会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九辫相声的过程中,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九辫儿的表演让我如此投入和兴奋。
张云雷和杨九郎更多的是900010后们的选择,除了他俩说相声,我会一直支持张云雷的戏曲演唱,水平高超,技艺精湛,嗓音独特,身段儿诱人,可能不只年轻人以他为偶像,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重新看到了“角儿”的体现。
因此我选择的是郭于、九辫,以及小辫儿的表演、无论歌曲戏曲艺术表现的方式都毫不夸张的展现了刚满29岁的年轻人对艺术的热情奔放和感动,他的作品远超他的年龄,成熟老练。对于传统戏曲清唱都非常好听。
回答小编问题:我不但喜欢听郭于的相声,也更多喜爱张云雷及九辫的合作,我心欢喜,看到他们就开心快乐,愉悦有利心情及健康,借此机会把好的心情告诉大家,和我一样喜欢小辫儿的朋友很多,对吗?







最佳贡献者
2

郭德纲是德云社的班主,无论从表演的实力还是人气上自然是德云社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人买德云社商演的票,几乎都是冲着老郭去的,他的徒弟们就像好老郭这棵大树的枝叶,得依靠着郭德纲和于谦这样的主干才能繁茂。



曾记得德云社刚刚大火的时候,很多徒弟和德云社合作成员开始膨胀,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德云社发展红火,自己居功至伟,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对收入分配不均表示不满,纷纷退社。事实证明,离开德云社后,自身光环立即昏暗,缺少了德云社的平台,从此一蹶不振。最早离开的徐德亮就是当时觉得自己最屈才的一个,认为应该和郭德纲平分收益,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离开后他的价值才真正暴露出来,那真是一文不值。就连当初号称:“一个人养活大半个德云社,深得老郭真传,狂妄到极点的曹云金同学”。离开德云社以后虽然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积累,但艺术道路几乎走向了末路。




相声门里关于演员和作品,有“人保活”和“活保人”的说法,作品一般,如果让业务水平高的大腕表演,也会弥补作品不足。再有就是即使演员水平有限,但作品上呈,一样可以为演员增色。 郭德纲可以称之为当代年轻相声演员中第一人,目前整个相声行业里几乎能与之比肩的都凤毛麟角,更何况他的徒弟们?客观的说,现在的郭德纲,不论表演创新段子,还是不断重复老段子都不重要,人往台上一站就会有人乐,这就是典型的“人保活”。大家是否记得有一年春晚,本山大叔和宋丹丹表演的小品《火炬手》,题材严肃,弘扬正能量,还要搞笑,难为坏了这一对搭档,春晚演完后,本山不情不自禁大哭:“说这个作品一点都不好,要不是他和宋丹丹,换个人肯定砸”。同理,不简单是徒弟们创作能力不行,而是徒弟们业务水平还有着明显的差距外,主要还是人气方面很难和老郭PK。

不过,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郭德纲有先入为主的先天优势,但德云社年轻的一代徒弟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塑造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不断创新作品,收获了自己的粉丝。就拿“德云女孩”这个群体来说,就不一定像题主说的那样,感觉徒弟们差老郭一个档次,反而对小鲜肉的徒弟们更加追捧。就比如把说相声开成了演唱会的张云雷,在喜欢他的女粉丝们心目中,郭德纲和于谦更像是自己未来的公婆,真正的相公是小六哥哥。


注:本文虽标原创标签,图片来自百度网络截图,如有冒犯图片源作者,请见谅。

3

你听惯了老郭和于谦的相声,再听他徒弟说的相声,感觉不在一个档次,听不下去,可以这样理解,一是你欣赏相声的水平确实提高了,因为经常听老郭于谦的相声,无形之中,你个人的欣赏层次水平就日积月累有所提高,所以再听他徒弟说的,感到不适一个档次;二是你听惯了老郭于谦的相声,适应了这种口味,那么再听他徒弟说的相声就感觉其档次不如师傅,就好比你吃惯一位高级厨师的菜品,如果让你再吃他徒弟炒的一样的菜品,你就会感到不如他师傅的好,我认为你这是一种心理感觉先入为主的差异。至于是不是徒弟的创作能力不如师傅郭德纲,这个还要客观分析,不能够形而上去评判。我认为郭德纲于谦说的相声也有不是太精彩的,而他们的徒弟有的作品比起师傅也不错。所以,你问题中说的没有科学依据,不客观。

4

前几年听过老郭几个,除了《西征梦》,其它的无非就是聊天斗嘴说段子,杂碎太多!至于他的弟子,除了岳云鹏孙越外,其他人闹腾得更凶,跟相声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5

我跟小编恰好相反,我不大听老郭的相声,我喜欢??岳云鹏、孙越的相声。原因有二,第一、我一看见小岳岳就想笑。用马末都先生的话说“岳云鹏生得喜感”,看他贱贱的样子就喜欢。第二、他和孙越的相声确实说得不错,能給我带来快乐。听相声的目的不就是图个乐吗!

6

老郭曾讲过一句实话,当下对于相声这个行业来讲,不需要创新,能继承就不错了。因相声表现手法先人们都总结的很到位了。你只要融会贯通后拿来用就可以了。所差别的就是现场表演功力的区别。你比方老郭他的临场发挥确实是好,不得不承认现在很多相声演员是望尘莫及的。过去到天津时曾现场看过一次马三立大师的演出。从走向台上的步伐,到为观众抱拳致谢。真可谓是潇洒自如,亲切随和处处透着大师的风范。使人无形中便产生了是自家人在台上表演的感觉。所以本人还是认为是演员表演功力的问题。因同一段相声你若让不同的人去表演,效果肯定千差万别。

同是一样的排球,人家郎导就是牛,不服高人不行。

7

我和您不同,我认可他的基本功底以及对他所喜欢的追求精神和毅力。但是,我不欣赏他和他的搭挡所表演的内容以及倫理哏等笑的艺术手段。至于,他的徒弟们尽管年轻也有了丰富的午台经验。但是,其午台的风格和打闹斗的逗笑的效果,几乎遠离前辈们传统的相声艺术。个人还是欣赏像马军盛伟裘英俊常佩业杨议等等的传统相声风格。相:是看其外表的出场的台风以及所展现的人物外表的形体动作等。像杨仪的《谎话连篇》中的乡长假大空的手眼身法步的肢体语言动作。听:演员杨仪所塑造的乡长,是通过不同的声调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简言之,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声调对人物的刻划,塑造乡长的假大空话连篇的人物形象。个人喜欢欣赏这样的作品。当然是业余的恕不专业。

8

这个档次如果以\"受听″来衡量,永远不会在一个档次上。是年代、经历、文化形成,而且,为了徒弟能生存,必须要有这样听那样听能听下去和听不下去的两手准备。这些,但愿郭的弟子能明白,才会有饭吃。

9

功底、水平不在接近的层面上,差距太大!

10

个人感觉其实并不是再听他徒弟的段子,听不下去,而是郭老板本身自己的新段子都也没有什么能超过以前的了,而现在在台上完完全全是靠着于大爷和郭老板自己本身的舞台经验和功力在硬拗,而他的徒弟本身就没有这些功力和经验,看起来自然不如两位师傅了。但有一句说一句,这样的经验和功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只要他们还这么坚持的演,德云社的未来依然可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