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征方腊是梁山好汉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征战。但决不是宋江无能,确实是方腊势力太强。

按《水浒传》中来说,当时有四股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分别以方腊、宋江、田虎和王庆为代表。其中方腊势力最大,拥有六州五十二县,手下兵精将猛,再加上在江南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他黄袍加身直接称帝,与宋王朝分庭抗礼。朝廷多次镇压无果,他是四股势力中最强的一支。其次为宋江一支,他拥有的地盘不大,仅靠水泊梁山一带为基地,最多容纳数万人而已,但他手下连同自己共有一百零八将,而且很多将领都是风云人物,本领高强,水平超过方腊手下。梁山以忠义为本,只反奸臣昏官,并不对抗朝廷,所以最后走向了招安之路。再就是田虎和王庆,都是一方豪杰,但纯属强盗出身,格局较小未成大器,势力要小得多,与方腊宋江远不在一个级别上。

宋江受招安后,奉诏征讨大辽,获胜回朝。接着被安排的任务就是打其他三方势力。或许朝廷难派出更强的军队,或许有意让宋江势力消耗掉,所以在打败大辽后接着讨伐田虎,消灭田虎后接着征讨王庆。毕竟田虎王庆势力不强,在梁山强大的战斗力面前先后灭亡,而梁山好汉无一阵亡。但是紧接着就征讨势力更大的方腊,这才是一场坚苦卓绝的征战,梁山军队损失巨大,梁山好汉阵亡达七十人,几近三分之二。

从宋江受招安后的几次征战,败大辽,灭田虎,擒王庆最后剿灭方腊,他绝非无能。他苦心积虑受招安也是为了能替朝廷出力,建功立业。他的能力得到了体现,但是他也走到了尽头,功成名就后就被奸臣暗害而死。

最佳贡献者
2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会从如下几点来分析:

第一:梁山,800里水泊,王伦时代,兵力只有800人左右,晁盖上山后兵力发展至6000人左右,宋江上山后,人员大量扩展,主要人员来自于几大山头的集合,像二龙山、桃花山、对影山、清风山等等,另外就是招降,像呼延灼、关胜等,这些都是带来了不少的兵力,真正宋江时代在接受朝廷招安时,梁山的人数最保守的估计至少也在3万至5万这个位置,甚至更多,不然朝廷出动10万以上的大军时,不管你如何强也很难守得住,接受朝廷招安时,有3000至5000人不愿接受招安,宋江都是发盘缠让其离开了的,这些人的离开也根本没有动摇梁山的根本,所以可以看出,当时招安时,梁山的人数估计可能不会少于5万的,在征辽,征王庆,田虎的过程中,有损耗,但也有收纳新兵与招降旧兵,并且梁山108好汉没啥损失,兵源只会更多,估计在征方腊时,梁山的总兵力应该在10万左右,最少也不会少于8万人至于很多资料说梁山兵力只有2万左右,我觉得是不实际的,2万兵力对方腊10万兵力去攻城战,无法与方腊一决高低的,经过前三轮战争,将也没少也没有增加,还是108人,说是108人,但能称的上大将军级别的,也不会超过15人,108好汉里,排名60位以后都没啥看头。


第二:方腊,八州二十五县,做为一个自立为王的小朝廷,各编制一应俱全,有良好的民众基础,为兵源与后勤提供了保障,能战的兵力不会少于10万人,估计最多也不会超过20万人,毕竟以前一个郡县也就几万人,也做不到全民皆兵,手上也有一堆文武大将,最出名的有八大王等,像石宝(杀梁山好汉最多的将领,估计超过10个以上是死于他手,个人战力有可能超过关胜)、邓元觉(和鲁智深打了个平手,并略胜于花和尚),方杰(干掉了五虎将秦明,虽然有人配合,但战力不一般)、厉天闰(杀死了张清),王寅(杀了石勇,后面孙立,邹渊,邹润,黄信加林冲才杀死他),行方(三十个回合斩掉五虎将雷横)等。朝廷以前出兵攻方腊也不是一次二次,也是一直没有攻下来,可见方腊其实实力是真的很强的。

第三:四大山头,最强的本身就是方腊,梁山只能排老二,所以老二打老大,不管是兵源的数量,还是地理位置,方腊都是占有优势的,当然,相对将的数量,梁山从数量上是占有优势的,但最重要的是方腊是守,梁山攻,失去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很多优秀的将领都是在攻城时当兵用,死在的城门下或是被乱箭射死,又或是马踩死,还有就是被乱刀砍成肉块,所以无往不利的梁山好汉,打方腊时碰到了硬石头,能打赢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了,宋江虽然是个小人,把梁山好汉给带入了一条不归路,但是他把一个不足一万人的梁山扩大到了近10万人,把20来个兄弟,扩展到了108人,其拢络人心的手段还是不一般的,并且这一攻城战,最后也做到了惨胜,一堆的兄弟甘愿为他去送死,其个人的领导魅力还是很强的。

所以,众上所述,我觉得宋江是小人,罪人,但宋江与梁山的能力都很强,只是他碰到了是方腊,如果宋江领导的梁山能与方腊联手,大宋江山是真的会被他们给平分了。

3

宋江和方腊同属农民起义,只是被朝廷利用而相互消耗力量,当然在水浒传中梁山的好多细节是来自小说,而真正历史上的方腊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

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等地,震动朝野。当然,实际上方腊也是被朝廷童贯等率兵攻下的。

因此,即便按照水浒传的描述,梁山损兵折将确实因为方腊的势力强大,另外还有他占据河流,山崖等有利地势,易守难攻,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4

方腊和宋江都是被宋朝统业者称之为贼寇的起义者。宋江有一百单八兄弟,个个武艺高强,占据水泊梁山。而方腊已占领江南半壁江山,称起了帝王,他的手下将领非等闲之辈!两强相战,宋江方面战死七十个弟兄,也在意料之中。换言之,方腊很强大。

5

不是同一时间段,宋,方哪能碰面?是‘关公战秦琼’吗?

6

作者说了算……

7

潘金莲撑开窗户,撑窗户滴棍子掉下去了,于是西门庆看到了,于是他们相遇了。如果潘金莲同学当时没有开窗,那么她就不会遇到西门庆。

如果没有遇到西门庆,那么她就不会被迫的事,那样武松哥哥就不会怒发冲冠为红颜,这样他就不会奔上梁山。

武松就不会奔上梁上,不会奔上梁山之后,哪怕水泊梁山107将依旧轰轰烈烈,但是宋江和方腊的战役,方腊也不会被武松单臂擒住。

只要武松治不了方腊,枭雄方腊就能取得大宋的江山。

只要方腊取得了大宋的江山,就不会有靖康耻,不会有偏安一隅,不会有金兵入关。

金兵不入关,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清朝。

没有大清朝,当然也不会有后来的闭关锁国,没有慈禧太后。

没有慈禧太后,没有闭关锁国,自然也不会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啊,不会有神马鸦片战争啊。

没有这些杀千刀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国说不定凭借五千年的文化首先就发展资本主义了。

发展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说不定中国早就超过了美国、小日本神马的,赶超了几百年了。已经是最发达的最强悍的国家了。

8

方腊并非能人而宋江亦非鼠辈,所谓征方腊死了七十个梁山好汉不过是作者的想想罢了,左右宋江不过是虚构的,他的生平作为也是施耐庵根据自己的心情随心而发。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佳作,更是唯一一部在封建时代歌颂农民起义的文学作品,要知道古代的皇帝是天子,历代皇帝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出身,对于农民起义都是十分痛恶,所以施耐庵能跳出这种社会局限,以水浒传震惊世人并传之后世,其中也必然经历了很多的曲折。

或许《水浒传》后期的惨剧就是这种现实曲折在书中的真实写照吧

据说当时《水浒传》刚刚发行,明朝的官员就以此书妖言惑众意图造反为由想要禁止,于是施耐庵在朝廷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最后再书中把宋江等人一概写死,造成“造反者无好下场”的局面,朝廷才满意,此书才得以发行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复杂

9

原因一:产生隔阂。

108个不同道路走到一起的英雄好汉到底想干什么?绝大多数是为了复仇。对高俅、蔡京、奸臣当道环境的复仇。可后来却被招安了,108个态度也就不一致了,以前大家都会一个目的聚在一起。现在像武松、鲁智深、阮氏兄弟等人不谙官场,而像杨志、呼延灼等人则打算在朝廷干一番大事业。他们不同的态度换来了不同的结果。比如杨志得到高升,可高升也就带来了阶层关系。阶层的出现,也使得原来浑然一体的兄弟出现隔阂。在征方腊的路上,有提前“逃跑”的,有中途“病倒”的,有的打架不出力。一个不团结的团体,他的战斗力是大大下降的。

原因二:方腊太厉害了。

朝廷为什么招安梁山好汉,是因为比起梁山的好汉,南方的方腊更让他们头痛!要知道在方腊起义后,他组织群众,乘北宋朝廷没有反应过来之际,迅速扩大战果,割据东南。且方腊起义的人数规模很快就扩大到了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朝廷曾派军队镇压,结果派出去的军队数月便被方腊击溃了。

原因三:朝廷让他们死。

朝廷招募梁山无非是想让他们黑吃黑,最后互相消耗!哪怕这次不死,下次也得死。你看看梁山打战,朝廷根本不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兵员补充,梁山英雄打一仗,死多少人,就损失多少人,长久的输出而不补给,再大的势力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10

哈哈!既不是宋江无能,也不是方腊太强大;是作者天才的情节安排。《水浒传》不是史书,故事情节也不是史实。作者以超出一般文人的历史眼光,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出路:1,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2,被封建王朝血腥镇压;3,被招安,成为统治阶级的鹰犬,去镇压其它造反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