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九七三年五月,我出徒成了一级工。工资由23元,长到了36.7元。

为了庆祝,八个师兄弟,一人拿了二块钱,第一次正式下饭馆。每人点了一个过油肉,一个苜蓿肉,共十六个。因为原先未去饭店吃过,所以才像在职工食堂买饭那样,说这两个菜好吃,就一人来了一盘。

饭店的人都吃惊的看着我们,现在想起来,应是开了分餐制的先河。

有人说,咱们还应喝点酒,又点了四五个凉菜。好像有牛肉,鸡,香肠等。又点了西红柿炒鸡蛋,炖羊肉.等四五个热菜。还买了两瓶酒。记得当时过油肉0.41元,牛肉五角左右,没有超过八角钱的。

白酒一点五元左右。

点了那么多,吃完饭后,还剩了二块多钱,几个人又去照了个合影像,还剩了几角,又买了些水果,这才把一人二块钱花完。

最佳贡献者
2

记得那时候猪肉大葱水饺,一咬一兜儿油,两块五一斤。一斤指的是干面粉的重量。和面加少半斤水,馅儿是一斤七两,加起来是三斤一两。现在的一斤饺子,是包好后连皮带馅儿的重量。也就说,那会儿一斤饺子,合现在的三斤还多。

十块钱能吃五斤猪肉大葱饺子。至于炒菜价格,记得一毛五的素丸子(十六个),烧白菜一毛一,肉炒菜一般都是一毛五到两毛之间;两毛到两毛五的,都是肉炒细菜或刚刚下来的如烧茄子(夏天烧茄子最低时一毛三,刚下来时两毛三);等到两毛五以上,就是甲菜了,两毛五的有红烧肉,小酥肉,焦溜肉,红烧丸子(六个丸子底下是炖白菜),红烧鸡块儿,红烧带鱼;三毛的有红烧排骨,樱桃肉,咕咾肉,滑溜肉片,米粉肉,黄花鱼等。

吃过两次肉炒饼,五块一斤(一斤干面),肉丝和饼丝都是外焦里嫩,一咬咔吃咔吃的声音,听着就特别的馋人。后来成家,别的那些菜,自己都能琢磨出来,味道也还可以,就是那个肉炒饼,做了多少次,没有一次是接近的,后来也放弃了。

3

那时候十块钱五个人,在饭店里面可以大吃一顿 ,炒肉丝 八毛钱 ,红烧鱼块六毛钱 , 生炒牛肉丝一块钱 ,豆腐肉丝四毛钱 ,黄鳝丝四毛钱 ,青椒,毛豆两毛钱 ,再上个炒鸡蛋五毛钱,加上三斤老酒一块钱,每人半斤米饭四毛五分钱,还可以点上汤类蔬菜等!十块钱绰绰有余 了!

4

谢谢邀请!
70年代杭州一碗鲜肉小馄饨一角,(现在五元),一碗杭州特色面条“片儿川"一角二分。现在普通面店一碗也要十四五元,至于十元钱,七十年代可以办一卓婚席了。

5

还别说70年代,即便到了1988年,我在济南历城区洪楼市场吃了一顿便饭:一瓶趵突泉啤酒,一大盘葱丝拌蛰皮,一中盘水煮花生米,半斤肉丝炒饼,一碗鸡蛋汤,只花了五元钱。

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8401条回答。

70年代很少有老百姓去饭店吃饭,原因就一个字“穷”。

当时人的收入不高,农民平均每月只能赚几块钱,城里人稍好。

以城里还算收入不错的一个女教师为例,月薪大概是30多元。

那个时候,月薪四五十就算是地地道道的高薪了,很多优秀老技术工人拿着50多元的月薪,年轻工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女教师收入在当时来说算不错,但是开销也很大。

当时家里一般子女众多,孩子就有好几个,上面还有老人需要赡养,而老人很多没有工作。

这样一个月算下来,能够实现收支平衡都很困难。


尤其有时候心疼孩子,多买些食物或者衣服,这月立即就赤字了,很多时候还要向同事借钱。

而且,这还不能出事,万一有些什么大事小事,收支立马不平衡。

当年很多人为了有些存款应付大事,往往强制性每月存钱,存几块,无论什么情况都不用。这样一年下来,也才能够有些积蓄。

萨沙记得有个著名作家,曾经写过这么一件事。七十年代当时他还年轻,刚刚生了女儿。当时女儿很想要一辆很普通的儿童玩具脚踏车,盼望了1年多。由于他工资低,家里很拮据,犹豫再三,决定买一辆二手的,可以便宜一些钱。当时存了好几个月的钱,眼看就要凑齐了,突然老家写信,说他母亲得了绝症,需要钱治疗。无奈之下,这个作家只能将所有积蓄都寄给了母亲,四岁女儿的玩具车也就泡汤了,当时女儿大哭了一场。

作为一个父亲,这事其实让他窝心了一辈子。甚至自己到了晚年,看到满街小朋友骑着脚踏车,心理还不是滋味。

当年他就认为自己怎么这么没用,女儿这点愿望都实现不了。



这种情况下,当时很少有人下馆子。

经常下馆子的,无非这几种人:

第一,待遇高的干部。

钱学森就很喜欢下馆子,他的待遇很高,是高级干部,每月薪水用来下馆子是足够的。

他全家都喜欢在外面吃饭,每月只要有时间就出去吃。


第二,出差的干部和办事员。

这也是没办法,只能在外面吃,但也多吃些小吃为主。


第三,谈恋爱的情侣。

毕竟也是甜甜蜜蜜的事情,请吃饭也是很正常,只是一旦结婚就立即不会这么做了。

而且,当时虽不流行AA制,但女孩一般要面子,不会白吃对方的东西。


第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爷们。

这种人什么时候都有,萨沙有个邻居把家里床都卖了(清朝时期的木床),就为出去吃几顿。



至于饭店能吃到什么?

以我们南京为例,你去夫子庙旅游,有好几家卖秦淮小吃的国营饭店,也就是鸭血粉丝、小笼包、锅贴、各种面五花八门的东西。

萨沙老爸曾经请刚从农村回城的知青好友吃小笼包,这小子一口气吃了10笼。

好在小笼包当时不要粮票,不然我老爸就得破产。

当然也有正儿八经的饭店,进去以后点菜,和今天宴会没什么不同,各种炒菜、煮菜。

不过菜系比较固定,也就是菜单是几十年不换的,就这些菜。


吃小吃是比较便宜的,但如果正规吃饭就比较贵,尤其是有名的饭店。

虽然是国营,但菜价较高,毕竟饭店不可能赔本。

当时在南京比较高档的国营饭店正经吃一桌,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甚至几十元。

我老爸是精打细算的,由此家里要办大事请客,又不想花钱太离谱。他就托了关系,找来了著名饭店的厨师,业余时间做了两桌,所有食材都是在1个月内想方设法买到的。

这样搞虽麻烦,但毕竟省了一笔钱。

当时茅台酒就要8元一瓶,汾酒和竹叶青是3元一瓶,平时不会有人喝,都是在饭店里宴请别人。烟酒不分家,请客还需要准备香烟。当时高档的大前门香烟,也要4角钱一盒,一条就是4元。




对于月薪二三十元的老百姓来说,这是承受不起的,更别说还需要粮票。

其实说来说去,粮票就是配给限制的,你就算有钱但没粮票,一样没办法买到什么东西,吃到什么东西。


而当年在饭店工作其实也是受到一些羡慕的。

为啥?

如果遇到熟人来吃饭,勺子稍微晃一晃,就可以多给一两块肉,多给一坨面。当然要隐蔽的做,被发现了是要挨批评的。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算什么,搞笑吗?

在当年,这可就是不得了。

7

七九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学习组织夏令营,去徐州瞻仰淮海战役纪念馆。

到了中午饭点,辅导员带着我们十个同学来到云龙湖旁边的一家饭馆。这可是我头一回来饭馆吃饭,心里竟然有点莫名的小激动。

菜可真不少,我清楚的记得有凉拌牛肉、花生米、芹菜炒肉丝、炒鸡蛋、炸虾片、丸子杂拌、红烧鱼等大概十几个菜,后来还上了好几笼肉包子,辅导员不停的让我们消灭这消灭那,那时候真的吃啥都觉得喷香,真的世间美味不过如此。

辅导员结帐时,我就在他旁边,我清楚得记得一共是十块零六角,这顿饭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8

七十年代在饭店办喜酒,一桌酒钱是25元。可以有八小碟,八热炒,八大碗正菜。也就是说,七十年代十元钱可以吃到半桌酒席。

9

七十年代,我正好在乡下,那时,全阳高县,就一个较大的国营饭店,并且是,我们去县城,一定路过这个饭店。

就这种情况,我们进县城后,唯一的希望是,进去吃一碗肉稍子面条,当年,这一碗肉稍子面条,是只有区区的八分钱,就这,父母领我们下饭馆,也得咬紧牙关,痛下决心,原因就三个字,吃不起!

至于你提到的十块钱下饭店能吃到什么食物,我是既没花过这样的大钱,也不敢想象!如果按当年的八分钱一碗面计算,那就是,十块钱能吃一百二十多碗面条了!不过,现在的一碗面条十块钱,也的分地区而论了!

10

70年代十块钱到饭店能吃些啥?这个问题,相信只有50后,60后才有印象,现在的80后,90后,00后根本无法理解!那时我记得我们单位统招的重庆学工,工资才18元,三年才能转正,那时几个工友用10元钱下馆子,已属操哥级别的了,那时候的饭店都是国营的,基本没有私营饭馆,吃饭还要凭粮票,酒要酒票,烟要烟票,那时10元钱几工友下馆了,也可以喝的个痛快淋漓…

一斤散酒1.5元,一份凉拌鸡3.5元,一份炒素菜0.10,一份红烧鱼4.5,一份花生米0.9

那时候的日子,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没有任何的烦恼,不用为房子,车子,彩礼,信用卡,花呗操心!

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