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果明神宗朱翊钧“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立福王朱常洵为皇太子、而且抛开内阁等机构直接干了,文官集团又能如何呢?可见,明神宗内心恐怕未见得是铁了心要立朱常洵的!个人认为,明神宗在立储的问题上“纠结”了近二十年,恐怕也未见得真的是在两个儿子之间纠结……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明光宗的出生

明光宗朱常洛的出生充满了偶然性,说白了,他其实就是明神宗ONS的产物。一日,年少气盛的明神宗去给自己的生母李太后请安,无意中看到了朱常洛的生母王氏,结果明神宗“一过性雄激素分泌过剩”、在自己老妈宫中便迫不及待与王氏滚了一把床单,之后……没有之后了!明神宗提起裤子便把王氏忘了个一干二净。

大约十个月之后,王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可明神宗早忘了这茬儿了,压根儿不承认自己和王氏那什么过……想要抱孙子的李太后这下急了!索性找来了相关记录,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上于某处幸某某……(此处省略具体细节N字)”面对详尽的记录,明神宗也没法抵赖了,只得认下这个儿子。与此同时,李太后的强势也让明神宗心中颇为不爽!此后,明神宗虽然认下了朱常洛这个儿子并象征性地将王氏封为了恭妃,但打心底里不待见这对母子。其实也好理解,明神宗其实气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的亲妈!可在那个讲究“以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明神宗有再大的火也不能冲着自己亲妈发,可不就只能把气撒在儿子和他妈身上了……

▲李太后画像

拒绝立储

万历十年,明光宗朱常洛出生。请注意,福王朱常洵生于万历十四年。换言之,在朱常洵出生前的这四年里,根本没有他什么事儿!朱常洛出生之后,文官集团、包括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便开始不断给明神宗施压,请明神宗早定国本!实际上,后来所谓的“国本之争”从这个时候便已经开始了。可明神宗就是不同意,找各种理由推搪……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为什么?是因为郑贵妃和朱常洵吗?必须不是!彼时明神宗怎么就那么确定郑贵妃一定能再生出一个儿子来?除非他未卜先知,不是吗?很显然,明神宗有自己的考量。那段不太光彩的ONS历史或许是一个方面,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明神宗本身也是他亲爹明穆宗朱载坖在裕邸时期ONS的产物……这对于帝王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先上车后补票”、给儿子生母一个名分就是了。

▲明穆宗朱载坖画像

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出在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身上。万历十年是明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一年阴历六月,著名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了。不久之后,明神宗便展开了对张居正的政治总清算!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甚至近乎被灭门……在万历十年之前,明神宗虽然名为皇帝,可上面不仅有生母李太后和继嫡母陈太后压着,下面还有张居正和权宦冯保管着!日子过得有多么压抑,可想而知。因为手中没有实权,朝中群臣也几乎没有什么人把明神宗这位“小皇帝”当回事。

▲张居正画像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太后和群臣给明神宗施压,要求明神宗立朱常洛为储。试问,您是明神宗您会如何处置?如果认了,等于是默认了李太后的“权威”仍然有效,不是吗?那些尚未被清洗的张居正一党会如何?自然是全部依附到李太后身边,这是正常逻辑。如果真这样,宣德、正统年间诚孝张皇后与三杨的旧事恐怕又要在万历朝重现了……说白了,明神宗拒绝立储,实际上就是在借此向群臣释放浓烈的政治信号——“我妈现在已经不好使了,你们最好擦亮自己的一副招子,别站错队!”明朝的文官集团虽然是“属驴的”,但脑袋还是相当聪明的、一点就透,这一点当年的“大礼议”便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自此,李太后也算是彻底失势了,这恐怕才是明神宗拒绝立储的真实目的所在。

▲张太后(诚孝昭皇后)画像

储位之争与党争之间的关联

党争对于历朝历代的帝王而言都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存在,皇帝们不喜欢大规模、严重的党争,但“铁板一块”的朝堂更加不是皇帝们希望看到的!保留党争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甚至有意无意地挑起群臣之间的党争,是皇帝们坐稳皇位、牢牢把控权柄的必要条件之一。群臣之间如果没有争斗了,那他们的矛头恐怕也就只能都指向皇帝了……

在张居正被清算、李太后失势之后,朝堂上的形势几乎一边倒。但明神宗也很快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群臣之间的争斗没有那么多了……很显然,这不是明神宗愿意看到的。长此以往,文官集团一旦拧成一股绳、再依附到皇太子身边,恐怕还真够自己好好喝一壶的!就在这个时候,福王朱常洵出生了。而他的出生,恰恰给明神宗送来了最想要的东西。

一方面,明神宗与群臣僵持着、就是不立储;另一方面,明神宗又或明或暗地表达了要立朱常洵为储的想法。很快,群臣便分化为了两个阵营,相互之间斗得不可开交!明神宗的态度则更加让人琢磨不透,他明着想要立朱常洵为储,却又没有彻底清洗朱常洛的支持者,而是一直保持着这种争斗的长期存在,这其实就是明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借助群臣之间的争斗,明神宗把自己想要清洗的朝臣逐步踢出了权力核心、又把自己认为可用的朝臣一步步拉进了权力中枢。经过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拉锯,明神宗的权力已经达到了几乎“说一不二”的地步!早年间文官集团倒逼皇权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再发生了。这也是为什么明神宗二十多年不上朝,却至死依然牢牢控制着明王朝权柄的原因所在。

到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当初的储位之争、群臣之间的党争对于明神宗而言意义已经不大了,“晚年”的他更需要的是权力的平稳过渡。因此,万历三十九年,明神宗果断结束了长达近二十年之久的“国本之争”、正式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强令福王朱常洵之国就藩!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明神宗虽然喜欢朱常洵这个儿子,但他也不过就是亲爹政治棋局上的一枚棋子罢了,该“弃子”时明神宗丝毫不会犹豫。毕竟“嫡长子继承制”才是正道、是明王朝的祖制,没有嫡子也应该庶长子优先,否则后患无穷。很显然,明神宗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开这个违反祖制的恶例……

▲明光宗朱常洛画像

最后再说一说明神宗不待见明光宗的问题。自古只有不待见老婆的丈夫、鲜有不待见子女的父亲。明光宗的出生虽然充满了偶然性,但他毕竟是明神宗的亲生儿子!亲爹不待见亲儿子,这并不符合常理,不是吗?很显然,这其实就是明神宗故意为之。原因不难理解,两个儿子都是明神宗政治棋局中的棋子,如果明神宗表现出哪怕一丝对明光宗的中意,“聪明”的群臣们不可能嗅不出味道,全部倒向明光宗几乎是必然的……那么,明神宗的这局政治大棋还有继续下下去的必要吗?要想把棋局下完,明神宗只能表现出对明光宗的极度不待见!如此一来,支持朱常洵的人才会觉得有希望,这局棋才能继续下下去。试想,如果明神宗真的打心底里不待见明光宗这个儿子,又为什么要把皇位交给他?难道仅仅是因为朝臣们的压力?明神宗可不是一个轻易向文官集团低头的皇帝!更何况这还是涉及“国本”的储位之争。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说白了,无论是文官集团,还是明光宗朱常洛和福王朱常洵、包括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都让明神宗给玩了,他们不过就是明神宗政治棋局上的棋子罢了!为了巨大的政治利益,明神宗也只能牺牲儿子和孙子们的利益了。明熹宗朱由校之所以沦为“半文盲”其实也不能全怪他祖父明神宗,明神宗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明光宗即位仅仅一个月便挂了,不是吗?理论上,如果明光宗没有那么早挂了,他还是有大把时间来培养明熹宗的。真要是那样,明王朝和清王朝的历史或许就真的要改写了。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明熹宗朱由校画像

最佳贡献者
2

太子是封建社会的国本,并非万历皇帝一人能决定。

首先是来自于李太后的压力,出身宫女的李太后感同身受,她能够理解朱常洛母亲的不幸,因此对朱常洛比较偏爱,再加上朱常洛也是长子的身份,因此李太后早就支持立他为接班人,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



李太后政治能力很强,虽然万历新政是张居正一手操办,但是李太后作为很多重大决定的最终裁决者,拥有最高的权力。而且李太后直到万历四十二年才去世,有这么一个有威望的老太后镇着,可以说万历是不得不接受立长的现实。



其次是文官集团的压力,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的文官集团就开始一家独大,没有了武将的制衡约束,导致文官集团的势力已经相当膨胀。文官集团都是祖制的维护者,这些人才不管你皇帝想立谁,他们就是要约束皇帝,让皇帝照章办事。



身为长子的朱常洛并无过失之处,按照明朝立嫡立长的规定,没有理由剥夺他的继承人身份,因此朱常洛同志的地位是很稳固的。后来万历同志以不上朝来要挟百官,还是没有改变文官集团的态度,文官集团反倒适应了三十年没有老板的日子。



最后是民间舆论的压力,自从万历皇帝完事后赖账被抓包,大家都知道了朱常洛这个长子不受皇帝的喜欢,同情弱者的心态自然就产生了。加上万历独宠郑贵妃,历来皇帝独宠的女人是要受到所有人嫉妒的,这两者交织在一起,舆论上偏向朱常洛的占多数。



于是乎每过一段时间,民间就有传言,说郑贵妃要谋害朱常洛,搞得朝廷上下也是议论纷纷,尽管万历帝因此处罚了很多人,但是舆论上的支持,是万历皇帝无法左右的。这种膈应搞得万历同志实在受不了了,终于在万里二十九年,确立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来讨论。

3

万历真想立福王,并非不能完成。

万历不喜欢王恭妃,也不喜欢一个比较平庸的长子朱常洛。这是肯定的。

万历9年的1581年,18岁的万历在母亲李后的慈宁宫遭遇宫女王氏,私幸得孕。万历最初还不想认,结果母亲思孙心切,又拿出万历当时赏的信物作为证据,小年轻的万历才承认并在次年封王氏为恭妃,当年后面生下长子朱常洛。相对于私幸的紧张与仓促,万历显然不喜欢王恭妃,但无法抹杀朱常洛的庶长子。

此后,1584年晋郑氏为贵妃,1586年生皇三子朱常洵,再晋升郑氏为皇贵妃,郑贵妃则乘机要求自己当皇后,儿子做太子。两人书写承诺,在道观立誓。但朝中大臣坚决反对。官员为此坚持15年,谓国本之争,前后四位首辅退位,300多名官员遭贬,100多官员被免职、充军。到1601年10月,万历才终册长子为太子。

这么长时间,万历真做不到吗?

显然不是。

万历明白嫡长继承制的重要,他与大臣拉锯主要还是为了争口气。

他的嫡妻,皇后王喜姐(万历同年病死)无子,虽然表面恭顺,但私下性格暴虐,杖杀的太监宫女以百计。

所以,万历唯一能为郑贵妃和福王做的就是废除王氏,册郑贵妃为皇后,则福王的太子身份完全不是问题。可惜郑贵妃根本不值得万历去努力迂回,所谓万历偏爱福王,也就笑一笑吧。

4

感谢问答官方邀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伦序使得万历帝不敢逾越;次要原因是万历帝在册立太子的关键时侯,与福王的生母郑贵妃发生了矛盾;其三是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反对册立福王。所以,万历帝册立太子一事,多少带有赌气的成分在内。

皇长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明光宗),是万历帝生母李太后的宫女王氏所生。一次,万历帝到慈宁宫,在“索水盥手”的时侯看中了王氏,于是“私幸之”,使之怀孕。万历帝起初并不承认,直到李太后拿出内起居注当面对质,万历帝才无法抵赖。虽然王氏为万历帝生下了第一个皇子,但他仍然对王氏非常疏远,不仅没有因此晋封王氏的位号,而且对这个皇长子也不甚喜爱。

皇次子早殇,在此不再赘述。

皇三子朱常洵,生母是万历帝独宠一身的郑贵妃。他比皇长子朱常洛小四岁。朱常洵刚出生,郑贵妃就向万历帝“乞怜”,请求立朱常洵为太子。爱屋及乌,万历帝对这个皇子非常喜爱,也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据说,万历帝曾向郑贵妃写下册立朱常洵为皇太子的“密誓”,并由郑贵妃保存,作为万历帝兑现承诺的凭证。皇帝这种感情用事的作法,既不符合封建王朝的长子继承制,而且使得满朝大臣为之惊愕。连一向“务承上指”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也不能接受,要求万历帝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而万历帝的答复是:“元子婴弱,少俟二三年举行。”显然,万历帝想用拖延战术消弥朝内的反对声。但是,满朝文武并不买账,户部主事姜应麟给万历帝上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奏疏,要求“册立无嗣(长子朱常洛)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这个奏疏不仅正面提及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而且还对万历帝打算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的想法进行了指责。万历帝阅后大怒,虽然不顾反对,仍然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但是,也不得不降旨道:“立储自有长幼。”由此可见,万历帝虽然心向朱常洵,但仍然不得不顾忌封建社会的长幼伦序这个传统规范。

万历帝生母李太后闻讯后,训斥万历帝道:“母以子贵,宁分差等?”万历帝听后惶恐伏地,无以自容 。即使如此,万历帝仍然不愿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看到皇帝迟疑不决,担心生变,就接边上疏。先是礼部给事中王三余,接着是大学士申时行。工部主事张有德见皇帝还没有动静,也上疏力谏,被万历帝罚“俸三月”。申时行任首辅后,也上疏劝谏,惹得万历帝大怒。官员罗大纮、黄正宾因触怒皇帝,被削职为民。礼科给事中李献可同六科诸臣上疏力谏,除李献可被职级外,其他官员一并被罚俸半年。科臣孟养浩上疏为李献可说情,被杖责一百。继任为首辅的王家屏,看到皇帝如此专断,不但将皇帝下发的圣旨封存,而且上疏力谏。万历帝听不进去,王家屏只好“引疾求罢”,在任仅半年时间。万历帝为了朱常洵连接处罚如此多的官员,由此可见他对朱常洵是多么的偏爱。

继任为首辅的王锡爵一贯奉迎皇帝,但关于立储一事上,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八月,彗星进入紫微垣,这在当时被视为非常不吉利的星变。王锡爵趁机密奏道:“天以皇上为子,皇以太子为子,天子这象帝星,太子之象前星,方今禳彗第一义,莫如册立。”万历帝很受触动。王锡爵又劝谏道:“外廷以固宠阴谋,归之皇贵妃,恐郑氏举族不得安,惟陛下深省。”万历帝听后,“心益动”。确实如此,朝中大臣见皇帝宠幸郑贵妃,都想借郑贵妃固位邀宠,这对朝局是非常不利的。

万历二十九年,在大学士沈一贯等廷臣的再次劝谏下,万历帝终于决定册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三子朱常洵、五子朱常浩、六子朱常润、七子朱常瀛分别被封为福王、瑞王、惠王和桂王。

除了前面介绍的诸多原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万历帝与郑贵妃产生了矛盾。情况是这样的,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病重,常常进入昏迷状态,每次醒来,都是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陪在身边,细心照顾。而郑贵妃则趁皇帝昏迷之机,阴谋策划不轨之事。万历帝大失所望,遂决定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5

借用下图片。

虽然万历很喜欢福王,但很不好意思,大明朝还真不是皇帝一个人说的算。

明朝是有庞大的文官集团的,对皇帝起到很强大的制衡,更何况还有大明律和各种祖宗戒律,皇帝想做一件事有时候真的很难。

嘉靖帝在严嵩倒台后要修宫殿,直接就被徐阶挡回去了,更何况是立太子这种大事。在明朝,皇室是没有私事的,皇室的事就是国事,大臣们有权也有义务去管。所以后世的满清是很难理解的,毕竟满清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比皇帝还聪明的大臣。

再说一件事,曾静骂了雍正,雍正为显示自己大度,曾经多次下圣旨不许为难曾静,更不是后世子孙伤害曾静。结果呢?乾隆上台后直接就清算了曾静。这如果是在明朝,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因为先皇已经下诏,后面的皇帝们是不能再找事的,不然就属于不孝。

满清以前的王朝虽然也是封建王朝,但正因此所以皇室无私事,立太子更是国事,怎么也不会让皇帝一个人随意说了算的。

这点满清奴才以及现在很多人恐怕都不明白。

6

万历皇帝非常想立福王为太子是真的,但是他不好强行立福王为太子,因为明朝有祖制。根据明朝的祖制,明朝的皇位继承实行嫡长子制。简单地说,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皇后的长子,即嫡长子。如果皇后没有儿子,那么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皇帝所有儿子中的长子(不论出身)。

明朝皇权最大这点没错,皇帝如果强行要做的话还是可以做的,但是比现任皇帝还要大的,是他的祖宗。嫡长子制是明太祖制定的,即便后来的燕王朱棣通过造反的方式取得了皇位,他还是要遵从太祖制定下来的嫡长子制。万历皇帝在他所在的一朝是最大的,但是比起太祖和成祖来,他算是小的。

当然,如果万历真的要来强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这样做,实际上为了立福王为太子,万历也做了很多工作。

万历之所以要立福王,是因为他非常宠爱福王的母亲郑贵妃,因此就爱屋及乌了。万历为了表示对郑贵妃的爱,甚至曾经给郑贵妃写过一张保证书,保证今后会封福王为太子。或许那只是万历年轻时候为爱一时冲昏头脑所为吧,到了后来万历还是被世俗的力量打败了。

还是按照嫡长子制度,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皇后的长子,当时万历的皇后没有儿子,所以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成了长子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光宗)了。而福王朱常洵只是万历的三子(第二个儿子早夭,所以福王是实际上的二子),按照皇位继承顺序来说,属于第二顺位继承人。

▲万历不喜欢光宗朱常洛,朱常洛也就长期在阴影下长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万历要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废了皇后,立郑贵妃为后,这样一来福王朱常洵作为皇后的儿子便可名正言顺地被立为太子;第二个办法是想方设法除掉长子朱常洛,怎么除掉呢?自然不能随便杀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万历只能找到朱常洛在行为上的过失,然后以此为由将其贬为庶人,使其失去皇位继承的资格,只要除掉了朱常洛,那么福王朱常洵也可以被立为太子了。

我们先说下第一个办法,废了现有的皇后。废后是一件大事,毕竟皇后扮演着国母的角色,母仪天下,不能轻易废立。一旦废了皇后,就说明之前的皇后不配母仪天下,这对于任何一朝的政治来说都会是一场巨大的动荡,至少对于皇家来说也是一次打脸,选了个不能母仪天下的人来做皇后。即便是换了我们今天的普通人,离个婚还非常地麻烦,更何况是在古代废皇后呢?因此除非皇后有重大行为过失,否则万历是废不了他的皇后的,而万历的皇后王皇后行为上没有任何问题,万历也没有任何理由废了王皇后,这个事情到后来只能作罢。

▲只要皇后没有出现重大过失,万历也废不了皇后

第二个办法就是除掉长子朱常洛。其实朱常洛的母亲是个宫女,有次万历去为他的母亲李太后哪里请安,正好一位王姓的宫女(朱常洛的母亲)为其端水洗手,万历也不知怎么的就来了兴致,便临时临幸了这位宫女,不想这一次临幸竟然让这位王姓宫女怀孕了,也就有了后来的朱常洛。万历内心来说非常瞧不起这位王姓的宫女,在朱常洛出生后一直否认这个孩子是他的,后来在他的母亲李太后一再追问下才不得不承认了朱常洛是自己所生,但万历对朱常洛一直都爱答不理,内心来说非常不喜欢这个儿子。

正因为万历的轻视,朱常洛从小就缺乏安全感,行为上也自然是小心谨慎了,在这种情况下万历也找不出朱常洛行为上的问题,说的简单点就是万历成天想找朱常洛的茬,但朱常洛没有茬给万历找,万历最终也无法除掉朱常洛了。

在这两种办法都行不通的情况下,万历还能立福王为太子吗?其实也是可以的,那就是不顾祖制强行立福王为太子。但是这样做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最直接的后果是很可能在福王登基为帝后,他会被人从皇位上拉下来。

原因很简单,按照祖制来说福王不是长子,而长子朱常洛还在,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还是朱常洛。一旦万历死去,那么皇位的继承就会出现矛盾的地方,按照祖制来说应该是长子朱常洛,但是皇位却在非长子的朱常洵身上,两者就是矛盾的了。万历在的时候因为万历能压住朝政,福王可以做太子。但是万历死后,福王的皇位属于非法,那么朝中的文武大臣便可以发动一次合法的政变,把福王朱常洵赶下台,拥立长子朱常洛继位。所以即便是强行让福王当了太子,在他死后福王的皇位也很容易被别人从台面上拉下来,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并且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把福王顺利从皇位上拉下来,让朱常洛继位还算是好的结果,遇到不好的结果就是朝政大乱,引发一场动乱也不好说了。

▲万历让朱常洵做了福王,不想到了晚年福王最终被李自成给煮了

因此,尽管万历非常想立福王为太子,但是在福王不是嫡长子的情况下,在万历没有机会立福王为嫡长子的情况下,在即便强行拥立以后也很容易被人推翻并且可能引发动乱的情况下,万历最终选择了让福王当个生活无忧的藩王,才是给他的最好的归宿了。

7

其实这正说明了万历皇帝并没有立老三福王朱常洵当太子的想法,而郑贵妃所谓的宠也不过是被大臣们炒出来的,万历皇帝没有宠妾灭妻,也没有废长立幼,郑贵妃也不是祸国妖妃,这夫妾俩都挺悲催的。

所谓宠妾灭妻、废长立幼,只不过是明朝大臣企图操控皇帝的借口,先给皇帝扣上不尊祖训的大帽子,你不听大臣的劝谏,就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总之你哪哪都不对。

万历帝真的宠妾灭妻吗?正好相反,他的妻子皇后王喜姐和他感情甚笃,夫妻俩同食共寝出入相伴游宴必从,万历帝自己夸妻子说:“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

内阁首辅沈一贯也说:中宫为皇上元配,选自圣母,体统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宫,恩好甚笃。

内阁首辅方从哲:中宫皇后,躬膺令德,俨体至尊,勤俭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仪而颂女中尧舜者,非一日矣。

太子朱常洛:孝端皇后幽闲贞静诚一端庄,慈同樛木,迨深居静摄,禁不闻声乃密讽婉规事多得请,暨前星之启耀初九潜龙廑覆露以垂恩。先帝情锺伉俪,轸琴瑟之中睽肆吾皇,爱切瞻依奉杯棬而永慕。

反观被炒作的宠妃人设郑贵妃,在皇帝面前战战兢兢,人家王喜姐是当家太太,她就是贴身服侍男主子的大丫头,儿女在实际待遇上也不一般。

万历帝后宫济济,待遇比较好的就有周端妃、李敬妃,特别是周端妃,家族待遇甚至超过所谓的“宠妃”郑家。

王皇后的闺女荣昌和驸马杨春元吵架,万历帝听说后不由分说下旨痛骂驸马,驸马硬气的离家出走跑回老家,万历帝更是怒甚,直接把亲家的官职罢免,并派锦衣卫把驸马带回京城弄到国子监学习礼仪,直到驸马认错后,父子俩才官复原职。

再看被明史吹成“主为神宗所爱,恩泽异他主”的郑贵妃爱女寿宁公主,因为宣召驸马没有和管家婆打招呼,管家婆居然把驸马赶走,公主要阻拦还被责骂,公主驸马去进宫告状,被管家婆和太监们狂揍痛殴,大臣们都看不过去。

驸马气得回家写奏章告状,还没写好,岳父万历帝的严旨就到了,又把挨打的他臭骂一顿,送国子监反省三个月,打驸马骂公主的管家婆和太监们却没有丝毫问责,寿宁公主这个被吹成待遇超过嫡女荣昌的“爱女”也只能归家忍气吞声。

如果寿宁的妈妈郑贵妃是真的宠妃级别,她这个宠妃爱女还能混成这个待遇?从此足见她妈妈的宠有多大水分,管家婆和太监们根本不考虑向“郑宠妃”巴结的问题。

明朝大臣都有些走火入魔了,即便万历帝和皇后同住同食,坊间还有流言说他宠爱贵妃冷落皇后,说皇后病重,皇帝想害死皇后立郑贵妃为皇后等等,把年轻的万历帝气得大骂:中宫何尝有疾?这畜物狂肆妄言,惑乱观听!

所以说,从史书记载看,郑贵妃是有宠过,但绝对没有达到能让丈夫宠妾灭妻的地步,更没有资格不敬皇后,欺凌妃子。

因此,在坊间谣言说皇帝想立他儿子为太子时,她吓得再三磕头,请求皇帝立大皇子朱常洛为太子,就连他娘家大伯和哥哥也上书请求立大皇子。把万历帝气得暴走,严厉惩处郑氏伯侄,还狂怼宰臣王锡爵:我啥时候说过要立老三?你们就造谣生事,离间我们父子感情?我明明是在等着皇后生嫡子!

再次,通过明朝的例子很明显就可以对比出结论,明宣宗胡皇后、景帝汪皇后都是和王喜姐一样是无子皇后,宣宗宠爱孙贵妃,直接废后册立心爱的小孙为皇后,景帝谈不上爱杭贵妃,但为了儿子也废了汪皇后。

宣宗和景帝,一个是爱母及子,一个是爱子及母,都是爱她就给他最好的,如果万历帝真的像宣宗宠爱孙贵妃那样,怎么没有废掉“无宠”的王喜姐给三皇子生母腾位置呢?坊间不是一直吵吵中宫无子,长子无宠吗?

所以说,万历帝根本没有考虑立福王为太子的意思,怎么可能会去强制呢?

只不过是因为暴脾气的王皇后一直没有儿子,才只能按照祖制立长子。王皇后病死后,万历帝悲伤的说:朕思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8

父爱!只有这一个解释!万历说的很清楚朱常洛身体幼弱,并且事实也是当了皇帝28天就死了。另一个原因是如果不立朱常洛立了朱常洵那朱常洛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实际万历有一万种方式达到立福王的目的,比如可以褫夺朱常洛的亲王头衔,换成郡王,但是他都没有做即便是文臣撒泼打滚就是要立朱常洛使他极端愤怒依旧没有动了降级儿子地位的念头,我想最后万历在地下一个月就看到自己的儿子来了心也是愤怒的!

我对明朝的看法是:最是有情帝王家,最是无情读书人。这个无情我只是为了押韵实际是没有人性!

9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史上著名的“宅男”,宁愿宅在后宫中二十多年也不愿意上朝。抛开根据定陵考古发现万历帝有腿疾以外,朱翊钧受国本问题困扰,不愿意和言官文臣过多接触也是原因之一。

所谓的国本,即皇太子。而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素来最得万历帝宠爱。朱翊钧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他强行要将福王立为太子行不行呢?笔者以为他做不到,因为这甚至会引起万历帝本身地位合法性的动摇。

二子夺嫡

说到国本之争,必然要提到神宗皇帝的长子、日后的明光宗朱常洛。这位皇长子乃是庶出,他的生母是身份低微的王宫女。朱常洛的降生,本就是皇帝陛下一时精虫上脑的激情产物。万历帝一时脑热,临幸了王宫女,事后其实十分后悔。特别当他的一生挚爱郑贵妃生下皇第三子朱常洵之后,朱翊钧的后悔之心达到了顶峰。

神宗皇后王氏,浙江余姚人,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被册为皇后。婚后三年,王皇后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十二月生下皇帝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顺便提一句,公主一直活到了明朝灭亡,见证了李自成义军和清军对北京城的占领,于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去世,享年65岁。

皇长子生母凤冠

皇后有孕时,皇帝百无聊赖,这才一时临幸了王宫女,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朱常洛出生,是为神主长子。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年底,次子朱常溆出生,但随即夭折。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第三子朱常洵出生,生母即郑贵妃。据万历朝户科给事中姜应麟(万历十一年进士)的后人传出的八卦消息,万历帝次子朱常溆生母也是郑贵妃,因皇帝一时不慎导致郑贵妃身体受损,进而引起朱常溆早夭。万历帝为了弥补爱妃,私下发誓若郑贵妃再有子,必立为东宫太子。

先是壬午年皇子生,为恭妃王氏所出。时郑氏宠冠后宫已三年矣,初妊邠哀王(即朱常溆),上与之戏逐而伤之,生三月不育,郑恚甚。上怜之,与私誓,即更举子则立汝子为东宫。至皇第三子生,赉予特厚。—《先太常公(姜应麟死后赐太常寺卿)传略》

由于王皇后生下公主后一直未再怀孕,当时拦在福王太子之路前面的,就是皇长子朱常洛。那么万历帝如果要立福王为太子,有什么办法呢?

怎样立第三子为太子?

  • 无嫡而立庶,则论贤而不论长

一直说阻挡福王为太子的主要障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著的《皇明祖训》,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老朱在祖训中确实有提到若是皇帝无子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但对于皇帝只有庶子,没有嫡子的情况并没有具体说明。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皇明祖训·法律》

皇明祖训

这里什么意思呢?首先当然是皇帝驾崩无嗣,第一顺位继承人是他年龄最大的嫡亲弟弟。其他庶子哪怕年龄再大,也不能破坏这个顺序。但是如果皇帝没有嫡亲弟弟怎么办?笔者查了下,老朱对于庶子的态度竟然是立贤。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祖训》不是“父死子替、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吗?但这只是我们后人的归纳,原文并没有。开国功臣常遇春在北伐途中病故,没有等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大封功臣,当时朱元璋封其庶长子常茂为郑国公。但常茂在洪武二十年明军北伐金山时犯下严重错误,最终被削爵流放广西。为了弥补常家,老朱在次年十月封常遇春庶次子常升为开国公,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昔先王之定天下,必剖符以封功臣,使其子孙世禄,与国咸休。其立子之法,论嫡而不论贤。或无嫡而立庶,则论贤而不论长。所以谨嫡庶者,其意远矣。—《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四》

换句话,万历帝大可正大光明地以福王更贤的理由,将其立为太子,可他为何不这样做呢?

  • 本朝成例及万历帝自身出身的限制

本朝自太祖开国,即立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朱标死后,又立其嫡长子朱允炆(略有争议)为皇太孙。而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后,同样立嫡长子朱高炽(仁宗)为皇太子,嫡长孙朱瞻基(宣宗)为皇太孙。宣宗即位后,贵妃孙氏(孝恭章皇后)为其生下长子朱祁镇(英宗)。宣宗为了永绝后患,将原配皇后胡氏废黜,改立孙贵妃为皇后,将英宗的身份改为嫡子。

但问题就出在英宗身上,他的原配钱皇后无子,生下长子朱见深(宪宗)的是贵妃周氏。朱祁镇因为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和南宫夺门之变,于情于理都不敢像乃父宣宗一样废皇后而立贵妃。因此朱见深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庶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自此之后,大明皇帝除了武宗朱厚照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其他都是庶出,而且均按照年龄高低即位。也就是说,如果神宗想抬出太祖“庶子立贤”的招牌,那就是和历代先帝为敌。况且神宗本人也是庶出第三子,靠着熬死两个哥哥才继位。要是按照他的理论,大臣们不得反问何不立神宗之弟潞王朱翊镠为帝呢?这条路行不通。

孙贵妃、胡皇后、明宣宗剧照

  • 学习先祖宣宗废皇后立贵妃

当然神宗还可以向他的先祖宣宗皇帝学习,将原配王皇后废黜,改立郑贵妃为皇后,这样福王的身份立刻就变成了嫡长子,册封太子顺理成章。

可惜此时距离宣宗时代已经过去了150多年,皇帝本人的权威和大臣的势力,早已发生了逆转。宣宗朝时天下初定,宣宗本人登基前长期出任皇太孙和皇太子,在军中有深厚的人脉和威望。皇帝本人想出宫拜谒天寿山先帝陵寝就出宫,不但出宫,还带着太后、皇后、贵妃一起,谁敢阻拦?皇帝本人想御驾亲征就御驾亲征,甚至敢于率精锐冲锋,后世皇帝哪个敢?武宗跑去宣大巡边,被文官们从生喷到死,最后还落了个不明原因死亡。

而现在的万历帝所面临的,是前所未有强大的文官集团,他们怎么会容忍皇帝任意使用皇权?废立皇后,就是对秩序的挑战,更何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废长立幼!这要是让皇帝干成了,后面还怎么制约皇权?皇帝对地主商人一收税,咱们的灰色收入从哪里来?绝不能让皇帝这么干。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

  • 熬死皇后或者皇长子

前两条路都行不通,万历帝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熬死皇后,或者皇长子。皇后一旦去世,就可立郑贵妃。皇长子一旦去世,福王就是伦序最长。

可惜皇长子虽然在万历帝死后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可毕竟此前身体倍棒。而王皇后,只比神宗本人早死了三个月。

万般无奈之下的神宗皇帝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第三子朱常洵为福王。福王此后长居京城,一直等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才以29岁的高龄就藩洛阳。

结语:在明朝后期,皇权受到了文官极大的制约,万历帝既无法以“立贤”的理由绕过庶长子,转而立庶第三子为太子。又无法像他先祖宣宗皇帝那样当机立断,废黜原配,立第三子生母为皇后。若是神宗皇帝真的胆敢强行立第三子为太子,则其本身的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和挑战。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万历帝自然不会愿意看到这样局面的产生。

10

万历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也受到许多人的制约。最简单而言,万历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太后一怒,万历皇帝也会吓得只能跪地不起。

我们知道,万历10岁当的皇帝,从小就在太后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只要万历皇帝敢不好好学习,太后一生气,小万历皇帝只有长跪不起的份。[注1]

[注1]: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

后来万历长大了,但是只要他敢不好好工作,太后一生气,万历依然也是只有长跪不起的份。总而言之,你不做出深刻的检讨,你今天就给我一直跪着![注]

[注]: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

而太后呢,一直支持皇长子当太子!

有这样一个强势的太后支持皇长子,万历皇帝哪敢强行让福王上位呢?

事实上,万历皇帝无法让福王当太子,就是因为太后一直支持皇长子为太子。在最后时刻,太后再次大发雷霆,吓得万历皇帝再次长跪不起,于是终于决定立皇长子为太子。[注]

[注]: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

后来,福王不愿意离开北京城,也是在太后坚决要求下,不得已离开北京城。[注]

[注]:群臣请福王之籓,行有日矣,郑贵妃欲迟之明年,以祝太后诞为解。太后曰:“吾潞王亦可来上寿乎!”贵妃乃不敢留福王。

太后为什么要支持皇长子呢?

第一个原因,太后不会希望宫里出现另一个强势的女人;如果福王当了太子,那郑贵妃肯定会趁势成皇后;以郑贵妃受皇帝的宠爱,如果儿子成了太子、又取得皇后的身份,太后在后宫的地位,难免会受到冲击。

第二个原因,皇长子的母亲,以前就是太后的身边的宫女;皇长子当了太子,皇长子的母亲即使成了皇后,对太后在后宫的地位,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关键是皇长子的母亲,也缺乏争夺皇后之位的能力与野心。

许多时候,历史被写成了童话故事,所以我们总觉得,万历是皇帝,所以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绝不会有人管他。

最经典的内容就是,有专业的历史学者竟然也相信,万历皇帝的皇长子、皇太孙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其实呢,这得多惊人的想象力,才会相信这种事呢?

一切是显然的,万历皇帝长了几个脑袋,敢不让皇长子、皇太孙好好读书?因为万历敢这样干,不要说太后直接就会把万历骂得狗血淋头,就算太后不骂他,直接跑到列祖列宗的牌位前痛哭流涕,万历皇帝也会吓得只有长跪不起。因为万历皇帝不让皇长子、皇太孙读书,这是要干什么?这不是明着盼大明帝国早日灭亡吗?

历史之所以会写成童话故事,就是因为在一些历史书中,除了几个帝王将相,或是几个所谓的好人、坏人,帝国众多举足轻重的大佬级人物,都变成了打酱油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总感觉帝王将相可以为所欲为,或是帝国的何去何从,就是几个好人与坏人争斗的结果。

最经典的就是万历一朝的故事,人们常常把万历皇帝写得脑残弱智、胡作非为却没有人管。问题是,太后一直活着啊!

太后一直作为强势的存在,因为万历皇帝10岁当皇帝,在未成年前,一直是在太后的严加管教中成长;成年后也在太后的积威下成长。有这样的太后存在,万历皇帝表现在外再不着调,也得有个基本的样啊。

要知道,太后活了70多岁,在万历皇帝51岁时才死的。

福王无法当太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万历皇帝还有一个皇后,这个皇后也只是比万历皇帝早死几个月罢了。

基于皇后的角度,她也不可能希望福王上位。因为福王上位,郑贵妃就有可能母以子贵,再上一层楼,直接取代皇后的位置;而皇长子上位,皇长子的母亲显然缺乏这种能力与实力。

太后希望皇长子当太子;皇后也希望皇长子当太子。这两股力量,就足以让万历丧失一意孤行立福王当太子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外围的争斗,显然比这更激烈。因为普遍投机的政治力量,也会支持皇长子上位。如果福王上位,这就是因为父皇、母亲宠爱他,别人有什么功劳可言呢?皇长子上位则不同了,因为父皇不疼爱他、母亲又弱势,除了众多一心支持他的正义之士,还有什么呢?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投机的政治力量,自然更是哭着喊着支持皇长子上位。

我们简单盘点一下双方背后的力量。

在权力顶峰,支持福王当太子的是皇帝、贵妃;支持皇长子当太子的是太后、皇后。我们很难说,哪股力量更强大。

在政治舞台上,众多投机的政治力量,都是哭着喊着支持皇长子当太子。

在这种背景下,万历不要说缺乏强行上福王当太子的能力了,就是想阻止皇长子当太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