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城,宋钦宗被迫脱去龙袍,和太上皇宋徽宗一起成了金国女真人的俘虏,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宋钦宗的弟弟)侥幸逃过被俘之劫,于同年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了南宋。
1162年5月,就在金太宗欲再度南侵之际,时年56岁的赵构不理当朝宰相劝谏,毅然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禅位于养子赵昚(宋孝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要知道赵构活到了81岁的高寿,证明他在56岁时身体是没毛病的,为什么却急流通退甘于幕后?而且还将皇位禅让给了赵匡胤一脉呢?
这里说的是1126年初,北宋开封被金军包围,宋钦宗弟弟赵构自动请缨前去金营议和,北宋想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地作为议和条件。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北宋低估了金军的无耻程度,强行将赵构扣留了十余日。
金军元帅元颜宗望更是以“赵构不是真的皇子”为由,要求宋朝廷另换一位皇子来议和,后来五皇子赵枢来替换,赵构才得以脱身回朝。
(赵构)
割让太原等三地并没有满足金人的欲望。1126年12月金军再次包围开封府。当时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这时赵构做了一个影响整个宋朝国运的“重要决定”。
《宋史·本纪》载:“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以避敌锋。
赵构这是公然违抗命令了,皇帝命令他率领兵马支援京师,他却跑去山东东平府躲了起来,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非也,相反赵构这是怕了,一年之内北宋都城汴梁开封府两次被围,可见宋朝军队积弱成疾已久,面对从穷山黑水出来的女真悍匪,赵构非武将出身,他的兵马又没有三头六臂,看不到可以获胜的希望。赵构为了小命着想,当然是有多远跑多远了,即使是抗诣也在所不惜。
*事实证明赵构的选择是对的。公元1127年五月,金兵攻破汴梁城,徽、钦二宗,连同北宋朝延大小官员、妃嫔等大约3000人被金人连根拔起,一起俘往北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漏网之鱼”赵构沿用宋朝国祚,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南宋政权建立,虽然国土面积不比北宋,少了大概三分之一国土,但地处相对富庶的南方,对意欲一举侵并整个宋朝的金国来说,绝对是不能忍受的,必须除之而后快。
1128年正月,金军兵临山东,赵构不顾主战派宰相李纲等人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南京应天府,逃到了扬州。一听说金兵奔袭扬州,赵构又狼狈逃到了杭州。迫于舆论压力,罢免了宰相李纲,免得李纲对他的逃跑行径说三道四。
金军在完颜宗弼的率领下,发出“搜山检海抓赵构”的口号,渡江南侵对赵构穷追不舍。赵构也是了得,逃命功夫一流,先后途经浙江绍兴、宁波、舟山、温州,最后还上了船,在海上飘荡了四个月。
幸好水战一直是金军弱项,韩世忠率8000人围堵完颜宗弼10万大军,经黄天荡之战,大挫了金军士气,到了1130年夏天,才使得属于旱鸭子的金兵北撤,“亡命达人”赵构的逃命之旅才告一段落,暂时在浙江杭州安定下来。
*在逃亡期间,赵构一直想着和金国议和,但金国鸟都不鸟他。迫于无奈之下,赵构决定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武将,开始进行“北伐”事宜。另外,对主和派秦桧予以重用为宰相,用来牵制岳飞等主战派。
这时侯南宋才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而“北伐”事宜也在紧密进行。在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带领下,从1140年开始,各路宋军开始在对金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收复了大量失地。
*但在同时,宋朝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猜忌武将。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将全国的正规军分别划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三衙掌管,但是这三司却无调兵之权,有权调兵的是枢密院。
自南宋与金朝战争以来,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都是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军队,实际上就是岳飞等人的“私家军队”差不多。随着岳飞北伐不断取得胜利,也越让赵构坐卧不安。加上岳飞情商确实很低,不时喊出“迎二圣”口号,让赵构对他更是不能容忍。
另外,赵构北伐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打胜仗,而是为了在和金国的议和中添加谈判筹码,这时候金军节节败退,赵构认为到了处理岳飞、韩世忠的时机。
公元1141年,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明议和的决心。之后,在奸臣秦桧的推波助澜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岳云父子。而南宋和金朝签定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除了向金国俯首称臣,每年还得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的代价,来保天下太平。
*赵构的神操作让南宋享了20年的太平日子,得到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直到1161年秋,靠弑君上位的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大举南侵。这时候赵构却流露出禅位之意。
当朝宰宰相朱倬进谏劝道:“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
朱倬的意思是宋朝的“靖康之难”,有宋徽宗的太急于禅位给钦宗的原因在内,劝赵构不要蹈徽宗之覆辙,禅位之事只好暂时作罢。
而金朝连年南下征战,除了消耗损伤,南方的财宝和美女,也逐渐腐蚀了金军的斗志,金人对完颜亮的再度南侵政策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而完颜亮就在南侵途中,惊闻金朝后园起火,完颜雍已发动政变登基称帝,完颜亮更是在南侵期间,在手下的哗变中丢了性命。完颜亮一死,本就无心南侵的金军迅速北撤,南宋危机解除。
之后宋高宗赵构不顾朝臣劝谏,于1162年以“倦勤”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赵构自称太上皇。
(宋孝宗)
*公元1163年,继位的宋孝宗决定北伐,史称“隆兴北伐"。由于宋军内部将帅不和,被金军所乘,兵锋一度逼近长江。太上皇赵构听闻消息,虽然表面镇定,却在暗里“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随时准备跑路。
*根据上述赵构的遭遇历程,总结如下:
从1127年“靖康之难”开始,赵构目睹徽、钦二宗被俘的惨状,深怕也遭受同等遭遇,所以一听说金军南侵,连忙不管不顾溜得比兔子还快。赵构在逃亡途中由于惊吓过度,还失去了生育能力。
宋、金于1141年签订了“绍兴和议”,赵构也享受了20年的安乐日子,到1161年完颜亮再度南侵,宋高宗依旧在害怕,20年的时间抚平不了赵构的心里创伤,是真的被金军吓破了胆。
所以,赵构禅让帝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害怕恐金。因为害怕,所以赵构禅位高挂免战牌,释放出这样的信息:“这可不关我的事哦,冤有头债有主,皇帝可不是我”。禅让皇位给赵昚,有什么事都有赵昚担着,自己想什么时候跑路都可以,不会被人诟病。
赵构为什么禅位给太祖一脉?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表面看来,太宗一脉似手在“靖康之变”中被俘被杀而消失殆尽,事实上并非如此。
太宗一脉中,比校有实力的有濮王的三个儿子赵士从、赵士街、赵士篯,还有扶持过赵构登基建立南宋的安郡王赵士?,加上赵构的其他叔伯的后代众多,所以并不存在说太宗一脉无人继承皇位。偏偏赵构却禅位于属于太祖一脉的赵眘,这是为什么呢?
*宋朝的江山是宋太祖赵匡胤打下来的,但在此之后皇位却是其弟赵光义继承(继承还是篡位先不说),所以南宋的大部分朝臣都认为,若宋高宗能传位给太祖后裔,将是功德无量的事。
宋朝一向重文抑武,经太祖、太宗二帝之后,重文轻武的弊端便逐渐开始显现,特别是金人灭辽崛起之后大举侵宋,之后更是如狼入羊群隔一段时间便来掳掠一通,弄得原本富庶的宋朝疲于应付、残破不堪。所以南宋群臣希望太祖后裔继位,也有点怀念宋朝初期国力强盛、宋祖英明神武的味道。
此时上虞丞娄寅亮向高宗上书:“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
娄寅亮的意思是说,太祖后裔本来应该得到福荫优待,但太宗一脉继位后,太祖后裔地位每况愈下,和庶民差不多,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是宋朝遭受“靖康之难”的主要原因。 宋高宗对娄寅亮的上书深有同感,之后便下了一道诏书。
《宋史》载:“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宋高宗同时宣布将从太祖后裔的“伯”字辈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终赵昚和赵璩被选入宫,成了宋高宗的养子。
*皇子有了着落,高宗却迟迟没有进行立储。因为,北宋曾经出现过宋仁宗传位给养子赵曙的先例,赵曙也就是宋英宗,后来却出现了宋英宗坚持追封亲生父亲赵允让为皇帝的闹剧。
(孝宗)
有了宋英宗的前车之鉴,加上赵构一直认为自己不能人道的暗疾可以治好,所以高宗一直不急于立储君。这时候,宋朝收到一条情报,并经由岳飞之口转述给高宗听。
据张戒《默记》载:“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建康,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
这份情报意思是说:“钦宗的儿子赵谌曾在靖康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在靖康之变中也做了金军俘虏,此时金人说要把赵谌送回建康,有图谋不轨之嫌,是金人的阴谋。而宋朝只要另立了皇太子,这样金人的阴谋就不攻自破了。”
这也是关于岳飞干扰高宗立储的由来。其实岳飞情商没有低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只是对于当时的形势来说,立储已是最有效最正确的选择,岳飞情急之下心直口快而已。
说回正题,此时朝中形势、大臣的不断进谏,加上赵昚又是没落皇族,并没错综复杂的势力对南宋皇室产生威胁,而娄寅亮又对高宗进谏,说可暂立赵昚为储君,侍日后产下皇子再行另立。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宋高宗终于选择妥协,于1162年5月28日立赵昚为太子。
宋高宗立赵昚为太子并不是自愿的行为,而是多方原因迫使造成的结果。而赵昚博学多才,最主要是性格恭顺,始终对高宗恭敬有加,让其退位后还尊享了25年的太上皇滋味,直至去世。赵昚也就是宋孝宗,是史学界公认的南宋有为之君,也是南宋后期得以和平稳定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