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1980年以前的解放军,一定会联想到绿色的解放帽。但是在1980年,解放军开始配发钢盔。在此之前,只有野战部队和第一线的部队才佩发钢盔。那么为什么解放军在1980开始使用钢盔呢?

1.减少伤亡的需要

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头是最显眼的目标,躲藏在掩体后,探出去的也首先是脑袋,头盔是一种重要的单兵防护装备。

现代战争战伤统计资料表明,钢盔发明主要先是用来防炮弹碎片的,破片及直射弹对战场人员头部的伤害是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士兵头部受伤后死亡率高达4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因头部受伤而阵亡的人数占阵亡总人数的32.5%,远远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受伤而阵亡的几率。英军统计资料表明,士兵佩戴头盔后死亡率可降低19%。美军在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中,有22发7.62毫米子弹击中士兵头盔但无一例击穿和伤亡。战场上,头部面积虽不大,可一旦受伤,大都致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由于没有头盔防护,我军官兵头颈部战伤死亡率高达50.8%,约是二战期间装备了头盔的美军战伤死亡率的1.6 倍。{1}

2.工艺体系的刚刚完善

科技树这东西还是要一个一个点——军武262

首先,研发钢盔并不容易,上世纪70年代,当时鞍山钢铁厂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代防弹头盔——GK80型钢盔。但钢盔型号单一、防弹和隔热性能较差,同时还有二次破片伤人的事故记录。

钢盔不是普通的铁锅盖,对各种工艺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以二战中,德军头盔生产为例:

仅仅外盔工艺就需要将一块钢板经过12次冲压和退火处理,(图片中展示德军盔的工艺流程)接着是后续打磨和喷漆。这就涉及到了冶炼技术,机床技术和化工技术。这些任何方面的缺失,都别想生产头盔。假如掌握这方面技术工人太少,量产配发部队都是不可能的。

3. 军事学说的跑偏

自从现代军事学说普及一来,不免出现一些军队所信奉的军事学说在实践中跑偏,导致一些装备得不到重视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日本投降的时候,在中国就留下了至少70万顶以上日式钢盔(投降的日军就有120万),加上国军败退台湾之前几乎丢光了钢盔,还有苏联援助的少批数量,保守估计志愿军可以使用的钢盔至少有150万以上。{2}

这可能是主张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我军不太重视钢盔的问题。

但是,随着众所周知战事的压力,和科学的解放军也终于意识到钢盔的重要性。

从战史角度看,装备都有存在的意义。从技术角度看,什么装备都有必要的门槛。从军队角度看,装备都有用到的那天。

引用:

1;《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演绎的“钢盔变奏曲”》 解放军报

2:【萨沙讲史堂第四十五期】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解放军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现象得先从一个古老的话题谈起:决定战争胜负的到底是人还是武器?人和武器哪个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中国人都会说:人。但是,我告诉你:不对!

美国的武器先进,数量多,问题是他的武器是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拿美国举例子你不舒服,咱们换成中国,咱们现在有8艘055万吨大驱在船厂,新的航母也马上试航,火箭军的导弹跟树林一样,这些武器哪来的?

第一,他是科学家研制的。第二,他是工厂建造的。第三,他是老百姓纳税买的。如果你科研落后,生产力低下,政府没钱,那这些装备也就不会有。武器的背后仍然是人的因素。武器强的背后就是人强,武器弱的背后就是人不行。简单的说,武器终究还是人造出来的,武器是人能力的体现,武器就是人。

人呢?战争终究是人与人之间的厮杀,飞机大炮只是人的工具,人才是最顶级的武器。这就是为什么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可以打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的道理。虽然在大炮,坦克这些次要装备上我们落后,但在“人”这个顶尖的武器上,我们不落后。

人跟武器哪个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不能把人和武器分开对比,因为人与武器是一体的,是手心手背的关系,你说手心重要还是手背重要?

而我们历来都是在不遗余力的宣传: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的勇气比大炮管用。为什么?无奈!这是我们国家在工业基础长期落后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说穿了这只是一句宣传口号,他的作用并不是科学分析,而是鼓舞士气。我们没有原子弹的时候就说那玩意是纸老虎,但是轮到自己,不吃饭也得把纸老虎搞出来,原子弹爆炸,纸老虎就变成了真老虎。

人与武器的比较一定要综合的衡量,放到一起比较,一个国家有核弹,一个国家没有,真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必须扔核弹,没有核弹的一方,你靠人,靠勇气,能行吗?

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话没错,但得是广义上的人,就是必须考虑武器也是人创造的。而我们以前所宣传的这句话实际上是狭义上的人,指的就是战士的勇敢。

战士的勇敢确实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但什么事你都得有个度。

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是一句政治口号,可怕的是说久了,连自己都信了。

把人跟武器区别看待,过度的推崇勇敢,过度的忽视武器,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带钢盔都被认为是怕死。这就属于认知的畸形了。

本来我军就有勇猛突击,克服装备落后的传统,而经过文革的胡搞和发酵,对战士防护的忽视达到了极致,这里面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钢盔。带钢盔就是怕死鬼,不要说装备,连提都不敢提。

通过自卫反击战的教训,几千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才让我们对防护的认识回到现实:勇敢,挡不住破片。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钢盔防不住步枪的直接射击。然后就有很多朋友疑问,那装备这玩意干啥。因为在战争中造成最大伤亡的不是枪械,而是炮弹。正常的战争,炮击的伤亡得占到全部伤亡的80%以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后期,我军炮兵对越军造成的伤亡甚至达到90%。越军的炮火弱,但是对我军造成的最主要伤亡的也仍然是迫击炮,手榴弹这些爆炸性武器。这些武器靠的是破片造成伤害,而且很多高爆弹就是在空中爆炸,它伤害的范围恰恰就在头部和颈部。钢盔,实际上就是防御这些武器的。敌人的炮弹,手榴弹过来,如果有钢盔,再有个几米距离,爆炸的破片是打不穿钢盔的。但你要是带着单布军帽,那肯定是脑袋脖子多出来几个小窟窿。

钢盔这东西我们早就有,而且是有的是,从缴获国民党到接收日本鬼子。钢盔实际上也属于低技术含量装备,建国后,也不存在制造困难的问题。中国军队的解放帽一直带到了1979年,才紧急开始换钢盔,这期间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的忽视。

自卫反击战开始,我们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以及2个高炮师,将近56万人,占据绝对优势,但开打头3天就有几千战士伤亡,大大超出了战前预料。到了这时候,我们才知道钢盔是干啥的。

当然,经过初期的教训,大家对钢盔的认识也就都跟上来了,部队开始大面积装备。比较著名的段子就是班长去连里开会,光着腚,带上钢盔就走。

就是衣服可以不穿,钢盔是必须带上的!

3

首先,我军在早期经费比较紧张,不足以让数百万大军都配备钢盔。但是在对越反击战当中,越军的火力非常猛烈。比如在云南对面的越军清河一线,越军部署了3个炮兵团又6个炮兵营,就在云南河口县对面部署,越军一般一个阵地部署2-6门火炮。

每个阵地相隔1-3公里,同时越军还在反斜面部署榴弹炮,以对我军步兵进行拦阻射击。越军炮兵阵地一般都在公路两侧200米以外的山地当中,利用沟谷,丛林为掩护。在纵深还有榴弹炮和火箭炮。

各种火炮交替射击,最近的迫击炮甚至就在公路两侧60-300米距离的山地当中。以梯次炮火不断对我军步兵部队进行直射,曲射火炮,大口径和小口径火炮相结合的炮击。在这种情况下,在公路上行军和作战的我军战士,头部伤亡率就变得很高,影响了步兵战斗力的发挥。

当时,我军把库存的日本90式钢盔,国产60式钢盔,还有美国M1钢盔全部都拿出来紧急装备部队。同时,还没有定型的80式钢盔,也紧急生产发往前线。

到两山轮战,我军已经全部配备了80式钢盔。原因主要是战场火力密度越来越大,其次就是我国经济开始向好,已经有足够的经费采购钢盔等防护装备,同时配备给所有战士。

4

其实此前的解放军也是使用过头盔的,不过很少。而在后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用帽子较多,而不是头盔。而最终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作战意识的改变等这些因素影响,我军才开始大量使用头盔。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部队除了使用普通的帽子,就使用了不少头盔,不过这些头盔主要是缴获的日制90式头盔和美制M1头盔,当时的解放军精锐部队就有很多是戴着日式头盔日式装具,拿着美制冲锋枪作战的,当然更多的解放军部队是用的是普通的帽子。

而在建国后,我军开始对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及装具等进行统一,于是各式杂七杂八头盔被淘汰,开始全部换成了统一的解放帽。当然也有少量的头盔,不过是进口的苏制M1940式头盔,而后来受制于我国钢铁生产力的有限和钢铁制造水平等问题,后来解放军主要使用的还是帽子,比如换用苏式军服的船形帽等,而并没有大量使用头盔。

而头盔这样的小东西看似很容易制造,但是制造起来也是很难的,首先就是要提炼出高质量的钢铁,这样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头盔。其次,当时我国的钢铁产量不高,不可能拿这么一点宝贵的资源去生产头盔,所以部队也只能继续使用老旧的解放帽了。

后来,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作战思想的转变,头盔开始被重视起来。GK80型头盔其实是七十年代的产品,当时其实并未设计定型,不过鉴于中越战争爆发,所以其直接被很多部队采用了。而在实战中表现不错,于是开始成为了我军的制式头盔,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有一些单位在使用这种老式头盔。

5

随着社会进度与变革,人民军队跟着国家科技进程前行不但武器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单兵作战装备和防护不断更新,现在有作战服,训练服,和礼服,你的意思还让中国人民解放军穿草鞋跨大刀!

6

这个开始使用钢盔是属于所谓的拨乱反正,改掉左的错误的一部分。

说使用钢盔,就要先说原来为什么很少使用钢盔。和一般的认识不一样,解放军实际上原来一直在使用钢盔,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原来一本吴忠将军的回忆中,在解放战争初期,吴忠的一个团打掉了国军的一个团,这个团是由台湾的新兵组成,战斗力不强但是装备很好,在这一仗过后,吴忠的团鸟枪换炮,极大的改善了装备,书中引用了当时解放区的报纸,就说这个团已经全部带上钢盔,正在准备迎击国民党军新的进犯。吴忠团属于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跃进大别山以后,还出过一个战例,吴忠手下的一个营在阻击任务完成以后,撤退途中和国军的一个营走到一起去了,由于这个营也带着钢盔,一开始两边都没有发现,后来才发觉是敌人,走到前边,国军又有一个营过来,两边开打吴忠的这个营被干掉了,因为这个事,吴忠还挨了批。这说明解放军一开始并不排斥钢盔。

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一些纪录片中,当时的解放军都是带着钢盔,当然这些钢盔都是缴获的,包括日军的,美军的,甚至德国的都有,和武器一样都是万国牌。在55年设计新军服,一开始采用船型帽,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船型帽方便带钢盔。当然这一时期,由于国家还很穷,没有研制新的钢盔,而是沿用缴获的物资,反正像钢盔这种东西还是属于耐用品,不怎么容易坏,旧的东西用烂了再说 。

文革开始以后,左的思想把一个可以提高士兵防护能力的装备和贪生怕死联系了起来,于是钢盔就成为了贪生怕死的编制,加上当时正常的武器装备研制被打乱,而且又要准备打仗,生产枪炮还来不及呢,钢盔这种贪生怕死的东西还要他干什么,于是解放军基本上全面抛弃了钢盔,其实麦贤得受的伤,如果当时有钢盔,不会伤的那么厉害。

到了1979年,准备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部队伤亡的很大程度上是头部的破片伤,这个都是没有钢盔防护的问题,当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多了去,再比如坦克部队的成员组都不知道安全门在哪里?总参的人现下去教部队如何使用安全门。总之,79年的越战,中国虽然达成了战争的目标,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用当头一棒来形容,下一次对于中国军队的当头一棒是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

这样当时开始研制解放军的第一种钢盔GK80钢盔,这种钢盔很多地方参考了日军的90式钢盔,此后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到了1984年开始的两山轮战时,解放军已经全部装备了钢盔,一线部队也把半自动淘汰,开始使用56冲或者是81自动步枪了。至此中国开始把钢盔或者叫头盔作为标准的装备配备。

7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1980年我国定型生产了gk80型钢盔,并一直使用到现在。并且在诞生后的局部战争中大放异彩。与几年前的战争不同,当年是穿着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65式军服踏入红土地的,几年后,没有了红星,取代它的反而是哑光的钢盔,画风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gk80式钢盔的外形与日军的30式“铁帽”极其相似,在后来的曝光中也有称道,是借鉴了30式钢盔的外形。中国与日本同属亚洲,颅形相似是有原因的。而且,从八路军时期就有部队成建制使用不说,国军日械部队乃至后来的解放军,都有装备原版的30式钢盔,甚至有一批还出现在了1994年的海军舰艇上。这也直接影响了80式钢盔的研制,在中越战场上,有30式钢盔的出现不说,就是在现在的横店战场上,也有80式钢盔出现在扮演日本鬼子的群演头上。

而解放帽,则是在1980年广泛使用的。65式军服出现后,“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虽说是解放军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款经典军服,但是在越南战场上,红星和领章却成了最为显眼的目标。而解放帽又不可能防御弹片,甚至阻燃的效果都没有。只能用于擦汗。而此前的67式援阿盔,连自家部队只有部分空降兵部队使用。库存的m1钢盔从没见过使用。当时也没多想,部队就上去了,在战后才研发了钢盔。

钢盔广泛出现在解放军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显然是弥补解放帽的不足和降低士兵伤亡率。战争中不少战斗员是因为缺少头部防护而被越军炮弹子弹等杀害。如果不及时装备钢盔,这种惨剧还将会继续发生。这些经验在战争中得出,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国家不可能也没有理由不重视。

8

这也许和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关。79年前我军基本没有大的战役发生,六九年的珍宝岛反击战基本没有大的炮战,而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则主要以炮为主,敌我双方都使用了大规模的火炮,特别是我们的炮兵部队不论从数量上到品种上都是过去所未有的,因为丛林山地的条件限制了人的行动和危险性,所以使用炮战确实起到了最佳效果。当时的越军战俘讲,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中国的大炮太吓人了。强大的火炮对没有防护措施的士兵是致命的,特别是头部解放帽确实没有防护能力,所以那场战争导致了不少的伤亡,不过很快领导者知道了这一情况,及时倾全国之力给予了补充,头盔和防刺胶鞋一样都是战时临时补给的,这就是毛泽东说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我们的部队开始装备头盔,特别是在八0年后的轮战中基本都带上了头盔,这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炮弹的杀伤力。。

9

1980年,中国解放军开始戴钢盔,是因为中国在中越战争中吃了很大的亏,1979年爆发中越战争,当时的中国解放军大部分戴的帽子都是解放帽,但是由于战场上的各种险要情况,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而且解放帽已经很不适合当时的情况了。所以就有了钢盔。

根据战后统计,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越战争,解放军因颅脑伤牺牲的高达百分之三十一,还有面部颈部伤百分之三,一共为百分之三十四。而我军公布的数字为牺牲的数字为6900人!且不谈水分,即便这样也有2400人,牺牲于钢盔可以保护的伤势。

1/3的人都因为头部受伤而死,从这以后才知道钢盔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不顾一切将79式钢盔于1980年投产,推出了性能平平的GK80式钢盔。

但是因为gk80钢盔比较差,所以当时全军从各个地方仓库里面拿出了抗战时期的钢盔,有日军钢盔,也有德军钢盔,也有国民党钢盔,可谓是五花八门,但也就是这些钢盔,救了很多解放军战士的命。

1984年阅兵的时候,走过天安门那些带钢盔的部队,特别有气势,特别有杀气,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和现在的都不一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现在戴钢盔在我国也是通用的。

10

小时候看电影,区分鬼子和八路军,最简单的就是看有没有戴头盔。

鬼子都是头戴一顶钢盔端一枝步枪,弯着腰,疑神疑鬼地伸个脑袋,小心翼翼地向前探个步子的样子……

而我勇敢的八路军战士,从来都不屑这些玩意儿,反正在电影里从来不会被打死。

小时候曾幼稚地以为:钢盔就是简单做个铁壳子戴头上。

实际上,钢盔是极有技术含量的战争防护装备。


日本为侵华战争做准备,从1920年后就开始研制钢盔了,1930年,首批充分考虑亚洲人的头型,以及性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钢盔装备部队。

这一年是日本皇纪2590年,所以该钢盔被命名为90式。

90式采用碳素钢质地,分3层,贴头的是皮制内层,中间有一层麻制内衬,采用固定带采用棉布质地,与古代日本武士戴的斗笠帽一样,在下巴处自己打结系好。

这个钢盔是防护炮弹破片,如果用中正式7.92毫米步枪子弹,在1000米的距离内是直取鬼子性命的——前提是要有像顺溜一样牛逼的枪法。

在抗战中,国共双方都缴获了大量的90式钢盔,所以在解放战争中,两边部队很难区分的。

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由于前期参战的解放军还没有全部配备制式钢盔,伤亡很大。

立刻配备钢盔又来不及,有部队就是戴着库存了30多年的日本90式钢盔上战场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该感叹些什么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