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时期出现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继承了父亲努尔哈赤的大汗位置,成为后金末期的领袖。并在1636年成功建立大清国。为后来清军入关做好充分准备。皇太极时期已经成为统一中国的开始。

皇太极的上位,除了上天的眷顾外,主要还是靠着其自身战功显赫,智勇双全的个人魅力所致。那么皇太极到底是怎样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到底是谁给了皇太极最大的帮助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那些个战功卓著,生龙活虎的众多儿子们。

努尔哈赤一生养育了16个儿子,到他去世为止,除去早年夭折的还有那些年岁幼小之辈,能够握有重兵,竞争大汗位置的儿子大致如下:二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养子阿敏。其实这几个人也是早年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呢。我们先来说说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阿敏。他是努尔哈赤的养子,确切的说是他的侄子,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阿敏在努尔哈赤时期非常骁勇善战,并且智谋过人。曾参加了萨尔浒之战,协助努尔哈赤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尽管阿敏有着如此高的殊荣,但他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我国古代历来有立嫡之说,因此,在争夺太子的过程中,阿敏只能被边缘化。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一个作战勇猛,性格暴躁,缺钱谋略的这么一个人,与众兄弟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另外最使大家不能容忍的是这位三贝勒曾经亲手杀死过自己的母亲。这样一个弑杀自己母亲,性格暴躁之人最终在争夺太子的道路上也被大家排除在外。

代善和皇太极是争夺太子的两个重量级人物。两人都拥有显赫的战功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军事能力不相上下。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首,早年随父南征北战,深受努尔哈赤喜爱。手中握有重兵,在综合实力上应该比皇太极略胜一筹。不过我们这位大贝勒代善生性比较宽厚,温和。为人和蔼可亲,相比其他弟兄缺少了那层杀气。最后,代善联合众多朝臣共同推举皇太极走上太子之位。不过也有说代善因为生活问题没能夺得太子之位。总之不论什么原因,历史还是选择了皇太极。

最佳贡献者
2

文/闲来读点史

皇太极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满族(前身是女真族)政权的第二位统治者。但在此之前,皇太极本人只是其父努尔哈赤(后金大汗,满族政权的创立者)的第八子,而且在他之前,其他的几位皇子还都在世且都非常健康。

那么,皇太极又是凭什么登上了满族统治者的大位,又是凭什么来让其他皇室成员服从自己的统治呢?

关于皇太极的继位问题,当今史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让大部分历史爱好者都信服的答案。因而,很多时候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都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说这就是结合史料而来的正确答案。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所以笔者也在这里分享一些浅显的个人看法,如有不对还请指出,谢谢。

关于皇太极以非嫡非长之身继承大位的这个问题,笔者个人有以下两个看法:

其一,当时的清朝并没有立嫡立长的传统

清朝的前身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创立的后金(寓意自己继承了宋朝时期的金国),而后金的本质则是当年辽东地区的女真族。可问题在于,当年的女真族因为常年远离中原且生活在苦寒之地,所以对于文化上的传统看待得非常淡薄,而且这种淡薄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努尔哈赤还活着的时候。

这里笔者可以举两个例子,清朝的立国之本为八旗制度,即国内所有的男性青壮全部编入军中,并通过旗帜来划分他们的身份和将领。按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规定,士卒一旦入伍,那他们或许会受到自己将领的领导和处置,但这些将领绝对没有权力让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

可清朝并非如此,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当时的清朝八旗制度内部,旗主对于旗内士卒拥有绝对的掌控权,比如当年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预谋造反,他麾下的正蓝旗将领便全部响应,因而也导致后来正蓝旗几乎被团灭(有可能是皇太极的阴谋)。

又比如努尔哈赤虽然短暂地立过汗位继承人(努尔哈赤并未称帝,只称大汗),但后来因为继承人坐罪被杀,所以此后便一直不再确立继承人,而是以四大贝勒共同辅政为治国基础。

但我们都知道,国家在乱世当中要想长治久安,必然需要一位强力的统治者。因为如果国家大权分散在多人手中,那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毕竟没人会知道哪位辅政者会突然发难,或制造出其他不利于国家安定的事情(当时的四大贝勒都有这种实力)。

综上所述,皇太极时期的满族政权,其实并没有我们中华文化中所特有立嫡立长制度,而如果没有这种制度,那皇太极以其父第八子的身份登上大位,那也并非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皇太极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第三任正室,所以也可以称为嫡子)。

其二,皇太极是通过四大贝勒身份继承帝位的

提起皇太极的皇帝身份,很多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会以为,皇太极是直接通过继承努尔哈赤的后金大汗之位,然后再通过后金大汗升级为清朝皇帝。其实这个说法本质上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这期间需要牵扯到一个权力继承问题。比如说,皇太极确实是通过后金大汗而进阶为清朝皇帝,但是他最早时,手中却没有一个皇帝或大汗该有的权力。或者说,皇太极当时的权力根本不能与其父努尔哈赤相比。

如标题及前文所说,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族的政治是以大汗为主,四大贝勒为辅。可是,这样的权力架构是建立在努尔哈赤拥有绝对掌控力的情况下,毕竟整个后金都是他建立的。但努尔哈赤一旦去世,满族内部便开始了争权夺利,毕竟四大贝勒除了老二阿敏之外,其他三人都有资格和实力来继承大位。

可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这四大贝勒当中老大代善率先奉老三皇太极为大汗,而此举则间接导致四方友好势力变成双方敌对势力,且另一方还不如代善和皇太极这一方。皇太极在老大代善的帮助下继承大汗之位后,本应该再提拔一位新的贝勒,但因为其他三人跟他是合伙人的关系,而且他也没有同时打败这三人的能力。因而情况便成了,皇太极虽然是后金大汗,但依然要和其他三位贝勒一同理政。

如果说历史一直这样持续下去,那么后金或许永远都是后金,皇太极也永远都是大汗而非皇帝。可历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在雄主的推动之下。后金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皇太极继位大汗的第一个年号),皇太极以老二阿敏弃守永平四城为由削去其大贝勒之职,并处他终生幽禁。

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皇太极又以老四莽古尔泰“御前漏刃”为由同样削去其大贝勒之职,并处万两白银的财帛罚没。

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老大代善主动提出放弃大贝勒之职,并由皇太极一人独掌大权。至此,皇太极才终于达到了自己独立掌控满族政权(后金及清朝)的愿望,同时也为他后来继承皇帝大位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关于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本身非嫡非长,但最后为何是他继承大位的这个问题,笔者个人有以下两个看法。

第一,当时的清朝并没有立嫡立长的传统,而没有这个传统则意味着,皇太极以第八子的身份继承大位也并非不可。

第二,皇太极是通过四大贝勒身份继承大位的,这个是说皇太极继承大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努尔哈赤第八子这个身份,而是他四大贝勒这个身份。倘若没有这个身份,那即使他是嫡子或长子也毫无意义,比如他前面的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和第四子汤古代等。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清史编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继承汗位的皇太极时年34岁。要知道,在努尔哈赤的诸王子中,皇太极排行第八,可以称得上是非嫡非长。可是为什么,最终却是他获得汗位呢?

(皇太极)

作为半渔猎半游牧部族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政权来说,汗位传承本无一定之规。即便是在1644年,满清入关,全面而深刻地融入汉文化以后,仍然保留着极其浓重的游牧部族汗位传承的传统。

除了皇太极以第八子的身份继承汗位外,顺治帝为皇九子,康熙帝为皇三子,雍正帝为皇四子,乾隆帝为皇四子,嘉庆帝为皇十五子。说起来,杜有清一代,非嫡非长继承大统乃是常态。

大位传承没有一定之规,攫取汗位、君位和最高统治权,自然要经历一番刀锋剑影,甚至是腥风血雨的争斗,皇太极也是如此。

在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下,经过各方政治博弈之后,皇太极于1626年成功即位称汗,开创了女真政权的新局面。

那么,皇太极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呢?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扛起女真复兴的大旗之后,四处征战,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汗位继承问题自然也提上议事日程。他的继承人首选并非皇太极,而是长子褚英。

褚英十分骁勇,在努尔哈赤的征战过程中,立下许多功劳,深得努尔哈赤喜爱。褚英是打仗的好能手,却不是搞政治的好材料。他居功自傲,对跟随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十分不屑,皇族关系也处理不好,最终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后褚英被努尔哈赤幽禁,最终被杀。

为了巩固自身统治,提升女真内部的团结以及训练诸子的执政能力,努尔哈赤设立四大贝勒共同议政制度,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1592年皇太极出生,父兄在外征战,皇太极从小便接受教育,聪慧好学,这在当时的女真上层社会中是极为少见的。成年之后,皇太极又跟随努尔哈赤征战,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可谓是文武双全,努尔哈赤对其十分喜爱,这也是其排行第八,却能位列四大贝勒之一的原因。

四大贝勒中,代善居长,本来最有希望继承汗位,但由于其与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之间的桃色新闻,而被努尔哈赤所不喜。二贝勒阿敏本不是努尔哈赤亲生,三贝勒莽古尔泰性格暴虐,支持者甚少。

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共同支持皇太极。皇太极成为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最有希望的汗位继承人。

(阿巴亥)

本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他还有一个潜在的政治对手,这个人便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

阿巴亥极为受宠,她为努尔哈赤连生三子,而且个个骁勇善战,大名鼎鼎。在后来的满清入关,及夺取天下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老大是入关后,从山西至陕西、河南、下湖广,千里追杀李自成,俘虏农民军大将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的阿济格,老二更是大名鼎鼎的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老三是破扬州、平江南、俘虏南明弘光帝的多铎。这三人当时年纪虽不算太大,但掌握三旗人马,又有大妃阿巴亥的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之前,努尔哈赤病重之时,招大妃阿巴亥前去。不久努尔哈赤病逝,阿巴亥带领努尔哈赤灵柩返回京师沈阳。在阿巴亥离开政治中心和努尔哈赤死讯传到沈阳之际,皇太极已联合其他三大贝勒准备登基。

阿巴亥刚回沈阳,便被代善等逼宫,要求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被迫自杀,时年36岁,皇太极再无竞争对手,成功登基称汗。

大妃阿巴亥死后,她的三个儿子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不过命运各异。多铎因天花而死。多尔衮于1650年坠马受伤,然后去世。阿济格欲谋夺摄政王之职,事泄被幽禁,于1651年被顺治帝赐死,乾隆朝才被平反。如今北京的八王坟,便是这位阿济格的安身之所。

没有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的满清政权,其负面影响在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致使雍正帝不得不采取秘密立储制度,后世沿袭此制。康熙朝的废太子、雍正帝二哥胤礽,成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公开册立的太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4

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后金创始人,杰出军事家努尔哈赤满怀“七大恨”病死于沈阳。努尔哈赤身后留下的是一个草创的王朝。由于努尔哈赤中年突然离世,所以在大位继承人这个问题上事先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有谁做接班人问题便成为了后金的第一要务!努尔哈赤创立后金之时曾立下制度,最高汗位继承人必须由八大和硕贝勒共同推举产生。

努尔哈赤一生诞育子嗣众多,在其去世之后有能力继承大位的却不多。一则因为几位阿哥年龄偏小,难以胜任;二则能力不足,难以服众。到最后剩下有资格竞争大位的只有四大贝勒:即代善、皇太极、阿敏、莽古尔泰、另外还有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

(影视剧中 四大贝勒)

有些史书及传闻(包括现在的清宫影视剧)说努尔哈赤临终前本想让自己和阿巴亥生所生十四子多尔衮继承自己大位。但是努尔哈赤后来转念又想多尔衮年轻气盛,加之上面有四大贝勒在上,即便把他推上大位,将来也是一大隐患。弄不好不仅帮不了自己儿子,反而会使他陷入危险境地。考虑到这些,努尔哈赤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努尔哈赤长子代善无论是年龄还是能力虽然也有资格继承大位。但是代善被传其行为作风不正,有人揭发他于自己汗父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关系暧昧,这领努尔哈赤很是恼火,便渐渐疏远了他。

还有阿敏,阿敏原本就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而是自己的侄子。相对于古代宗法制提倡的传内不传外来看,除了年龄及稍微立下寸功之外,阿敏和其他几位阿哥相比较是最没有优势的。

再者莽古尔泰,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莽古尔泰之母由于在后宫中妒忌其余几位妃嫔之心过重而得罪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怒之下问有谁可以杀了这个女人,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亲儿子莽古尔泰竟自告奋勇上前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莽古尔泰虽作战勇敢,为后金的兴起壮大也确实立下了不小军功。单仅凭亲手杀死自己的生母这一事就使他成为众矢之。所以即便他有资格,也难服众议。

(影视剧中 皇太极)

这样以来皇太极便成为了最佳人选!皇太极为人聪明机警睿智,文武双全。且深谙驭人之术,善于权术。而且皇太极很早就跟随其父努尔哈赤东征西战,立下了巨大军功,深得爱新觉罗一族的信赖与尊崇。最主要的是皇太极手下也掌握重兵,有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且自己的大哥即身为族长的代善也竭力拥护他,这样以来皇太极无论从年龄、能力、影响力几个方面来看都远强优于其他几位兄弟,最终皇太极在众人簇拥之中登上汗位,成为了后金新的大汗。

结语: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事实证明,皇太极的继承大位是正确的。后金在皇太极的带领之下进一步强大起来,最终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立大清。

5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皇太极能够力排众议继承大业,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有书君正好最近在看崔清北著的《大清王朝十二帝》这本书,关于皇太极继位的原因,有书君根据书中所写,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自身优秀,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部贝勒杨佳砮的爱女,那拉氏不但长得美丽端庄,而且性格温婉,能识大体。因此上很受努尔哈赤的喜欢。

在努尔哈赤34岁的时候,那拉氏生下了皇太极,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孩子。不幸的是,那拉氏很早就去世。

幼年丧母的皇太极聪明过人。有人评价他“一听不忘,一见即识”。因此,年少时,父亲就让他帮着管理家务。这就锻炼了他管理事务的能力。

他常随父兄出外打猎,骑马射箭,英勇无比。年长后,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天命元年,努尔哈赤称汗,设宗室显贵为四和硕贝勒。皇太极以大贝勒位居父汗之下,众贝勒大臣之上。

与代善、阿敏、莾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当时比皇太极年长的还有其他四位兄长,都没被列入四大贝勒,可见皇太极在父亲心中的重要地位。这年皇太极24岁。

二、天时地利人和,皇太极继承大业水到渠成

前面提到四大贝勒,很明显,这四位中很有可能出现努尔哈赤大业的继承人。那么皇太极又是怎样从这四位中脱颖而出的呢?

首先,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也就是舒尔哈齐的次子,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因之前与努尔哈赤的权力之争,被努尔哈赤囚禁忧郁而死。阿敏也犯下过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曾弑杀亲母,可以统兵大将,不能做一国之君,更没有条件争夺汗位。

这样看来,只有代善成为皇太极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碍。聪明过人的皇太极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战胜代善,才有可能成为未来汗位的继承人。

天命五年三月,皇太极怂恿努尔哈赤的庶妃代因扎出面揭发代善与继母大福晋之间的暧昧关系,还有大臣也推波助澜。

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打击代善,二则,在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中,虽然不在四大贝勒之中,但也不可小觑的儿子也不乏其人,他们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人,这三人均为努尔哈赤与最宠的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所生。

这样一箭双雕的计策,既危及了代善的声望,让代善完全失掉了努尔哈赤的信任,也打击了大妃以及她亲生的三个儿子。这样,皇太极的政治地位便自然而然提高了。

此后不久,代善听信后妻谗言,向来虐待前妻生的已经长大了的两个儿子,努尔哈赤斥责他:“像你这样的人如何够资格当一国之君?”随即废除代善的嗣汗地位,并夺取了他所领之民。

代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杀死后妻,到努尔哈赤前请罪。但是他的政治影响已经形成,不好挽回。

三、努尔哈赤去世,大妃及两位庶妃殉死,皇太极的地位更加巩固

天命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失败,身染重病,同年七月病情恶化,八月份去世,时年68岁。

努尔哈赤死前曾派人召大妃乌拉那拉氏来见,据《清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留有遗召让大妃殉死。后大妃遵照遗召,以身殉死。时年37岁。

大妃的殉死,对皇太极即位以后的统治铺平了道路。

一是,继天命年整治大妃的事件以后,皇太极继续打击代善的势力,扫除即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二是几年来,大妃的几个儿子已经成熟,如有大妃的操纵,势力之大后患之深,实在是皇太极难以对付的。

与大妃同时殉死的还有当初了解内情的庶妃代因扎和另一庶妃阿济根。这样皇太极当初做的一些事情的内幕就不会被世人知道了。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更是随心所愿。

经过这些较量,皇太极的地位相当巩固,继汗位的呼声也最高,最终,在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嗣父皇以登大位”,改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的即位,虽然利用了一些政治手腕,有些看起来也不是很光彩。但是在那个年代,身处在那样的位置,皇太极也有其不得不为之的理由。再者,他年轻时表现出的超出一般人的管理才能,以及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也为他以后继承帝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功,有机遇,当然也有自身的努力。这是有书君看到皇太极非嫡非长而继承汗位,得到的最大的人生启示。

6

我觉得最主要应该是其他人不行。努尔哈赤的儿子里能叫出名的就是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

四大贝勒里,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直接pass。莽古尔泰这个人很莽,但是胆子还不大,性情还暴躁,也不行。之后就是代善和皇太极,而代善生活作风有问题,代善与父亲的大福晋阿巴亥有些说不出的关系,而且代善明白,要是自己去争,肯定不孚众望自己的派系干不过人家,还不如卖个人情给皇太极。

而四小贝勒里,四个人当时岁数都很小,女真虽然是建国了,但毕竟还是游牧习气很重。所谓游牧习气,就是谁能带领我们抢东西,谁就行,多尔衮虽然确实很受努尔哈赤的喜欢,但是岁数太小。而且其他几位年长的都怕四小贝勒的母亲阿巴亥借自己的孩子执政。

所以就只能皇太极称帝了。

7

立储的决定权在帝王,理论上权臣有建议权。立那一位皇子为储君,固然要考虑其品行,能力等,而帝王对其亲疏、宠爱等也是重要原因。历朝都有废长立幼的例子,取悦父王,讨其欢心是诸王子争继大统的常用手段。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