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刘封有理有据,不杀刘封也合情合理,为何就把他杀了呢?
以前总以为刘备就是“天下志公”的仁德之君,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阅读了一些史料之后,不说是彻底颠覆了以前的理念,但对这君臣二人的认识和感觉,远非以前那么美好。
杀刘封绝对不是在追究责任,纯粹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不清楚刘封的出生年月,既然是刘备的养子,一般推断应该比刘禅年龄要大。
刘备一生就收养了刘封一个养子,很明显,刘备就想把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刘禅(207年--271年)出生时,刘备(161年--223年)已经四十七岁了,这个年龄有个儿子的确是可喜可贺。但在之前,也是令刘备郁闷的是,没个儿子还整天的东奔西讨的忙活些啥呢!
所以,刘备就收养了刘封,希望将来能够作为他的后嗣。刘封也是很争气,武艺超群,气力过人,是一条好汉,的确很给刘备长脸。
但令刘备难堪的是,生了刘禅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生了刘永、刘理。刘备的香火传承问题是解决了,但麻烦问题也就出来了。
根据演义的说法是,当初刘备以刘封为后嗣,关羽就不高兴。刘备继位汉中王,问诸葛亮立嗣的问题,诸葛亮以“此乃家事“为由,让刘备去问关羽、张飞。关羽明确回复刘备,刘封乃螟蛉之子,不可继承嗣位。
等到关羽襄樊战败,请求刘封、孟达派兵救援的时候,孟达就以此劝说刘封不要出兵。
关羽战败被杀,孟达惧怕刘备追究责任,就投降了曹丕。
刘封不出兵救援关羽是历史史实,但是否是孟达挑拨离间没有史料佐证。
但孟达投降曹魏以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帮助孟达袭取了上庸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其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申耽、申仪二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击败,刘封逃回了成都。刘备责备刘封欺凌孟达,而且不援救关羽。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恐怕难以制服驾驭,就建议刘备趁此机会杀掉刘封。
刘备当然不希望他死后,刘封再欺凌他的幼儿寡母。于是,赐刘封自尽。
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
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不止。
由此看来,刘封是存在幻想,认为刘备不会痛下杀手;同时,也看出刘封并不是死心塌地忠诚于刘备。否则,刘封不会叹息,也不会后悔。为人子,为君臣,刘封的确是让人不放心哦。
有意思的是,刘备在刘封自裁后伤心不已,这又为得是些啥呢?
起码说明了一点,刘封可以不死。如果刘备不想杀刘封的话,刘封是死不了的。
刘备已经在安排身后之事啦,尽管刘禅是“扶不起的刘阿斗”,但刘备还是希望诸葛亮好好地辅佐刘禅,不希望有人威胁着刘禅的位置,尽量给诸葛亮创造条件,让他减轻辅佐刘禅的压力。
在这一点上,刘备与诸葛亮是保持了高度一致,以此杀刘封既说得过去,也除掉了隐患。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援救关羽是可为可不为的事。从有关史料来看,是关羽在围困襄樊时请求刘封一起出兵,并非是关羽败退时请求援助,这是很严重的两个问题。
出兵围困襄樊是战役的计划安排,没有刘备的命令,刘封可以不出兵。但见死不救不仅是道义问题,更是责任问题。史料并没有确切地记载,廖化冒险出城向刘封、孟达求援的事。
廖化曾经是关羽的主薄,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后来用诈死之计逃回蜀汉。如果廖化去上庸向刘封求援,不管结果如何,再被东吴捉住的可能很小。求援一说,值得怀疑。
从刘备给刘封的罪责来看,也是欺凌孟达在先,不救援关羽在后,这一点也很微妙。不同意出兵协助关羽围困襄樊,也可以认作是不救援关羽。
这就是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了,既然不想留你,要杀你就好找机会。
刘封死的有点冤,但不死也不行哦。这就是政治的需要,刚直勇猛的刘封不明白这一点,最终是逃不出这一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