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元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用了15年的时间,爬成了一个皇帝,开创了一个国祚276年的明朝。

但是,他所走的每一步从来都不容易,可谓是步步危机。

他所走的最险的一步毋庸置疑是在鄱阳湖上和陈友谅一战,如果不是刘伯温及时让他转移别的船上,他已经被陈友谅的飞炮给炸死了。

他人生中的一个最不可或缺的转折点是在24岁那一年去濠州投军,这一投军,可谓是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

朱元璋的投军,让他从和尚到小卒,从小卒到将军,从将军到统帅,最后从统帅变成了主宰亿万生灵、掌控万里河山的皇帝。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只要发达了,即便你住在深山老林里,也少不了想要和你攀亲道故的人翻山越岭来找你,更何况,朱元璋远不止发达这么简单,所以曾经的所谓“亲故”自然也就冒了出来。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的事传回了濠州,这事瞒不住,也不会有人想要瞒住,毕竟皇帝的爹娘还葬在濠州,一时之间,濠州人人震动。

他们想起了曾经那个连自己死去的爹娘也没办法安葬的朱家老八,想起了那个爹娘死后没了活路被逼得去当了和尚的朱家老八,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一晃过去了几十年,那个曾经的乞丐和尚竟然当上了皇帝。

对此,有的人崇拜他,有的人羡慕他,也有的人嫉妒他,还有的人心中在恐惧。

不过,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一起光着屁股在阳光下追逐打闹,一起偷吃过别人家的东西的儿时玩伴们,却仍然在乡下过着苦哈哈的生活,受主家欺负,被地主剥削。

命运,便是如此,各人有各人的命运,想要打破命运对自己的束缚便得走出去——想朱元璋一样走出去。

只可惜,没有几个人敢走出这一步,多数人只会认可和服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当然,也会有人想到借助已经走出去并且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人,去走一走捷径。

朱元璋儿时的两个玩伴在听说他当了皇帝之后,便想走一走这条捷径,只要他金口一开,他们还不直上青云?

只是他们想去见已经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想让朱元璋给他们个官当当,朱元璋凭什么相信他们是自己儿时的玩伴,是自己的故友?

这两个人商量了一番,为了让朱元璋相信他们的话,最终决定说一件他们儿时和朱元璋一起干过的事——他们曾经一起偷过别人家的豌豆,然后烧着吃。

他们商量好了之后,便一路直奔南京,直奔皇宫:我们是皇帝儿时的好友,想来见见皇帝。

朱元璋是一个重情之人,也在努力打造自己在民间的光辉形象,所以,他一听说自己儿时的好友来了,便召见了这两个人。

朱元璋见了他们之后,很快便认出了他们,可是为了皇帝的威势,他也只能端着架子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见朕有什么事?

他的话一说完,两个人中的一个便忍不住跳了出来,也顾不上眼前的朱元璋已经成了皇帝,直愣愣地哈哈笑道:你忘了吗?我们以前一起放过牛呢!

朱元璋听了这话,脸色一黑,你谁呀你,朕不认识你!

这个人却吴认为朱元璋是真的忘了自己,也没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已经变了,为了让朱元璋想起自己,便将他和朱元璋曾经一起干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地抖了出来:我们去放牛的时候,肚子饿了,还投了别人家的豌豆,然后烧着吃......

朱元璋没等他说完,便已经黑着脸让人将他拖下去砍了脑袋。

第二个人一看这情形,也顾不上他和第一个人曾经商量好的事了,双脚一软,跪了下去,高呼皇帝万岁。

朱元璋又问,你又是谁?

这人一听,心想可不能走第一个人的老路,不然脑袋难保,所以在脑海中斟酌、酝酿了一番,便对朱元璋说:我也是您儿时的好友呀,当年您领着一群小将军骑着角马,上岗坡,扫荡青草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完后忍不住乐了,这个人说的仍然是他们儿时一起偷豌豆烧着吃的事,可是,竟然能够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不得不说也是一个“人才”。

这人见自己已经消除了朱元璋的怒气,又展开了第二轮攻势,说了一堆恭维朱元璋的话。

他的马屁一拍,朱元璋越听越开心,最后手一挥,赏了他一个官。

朱元璋的这两个发小,也可谓是同人不同命了,第一个人错便错在当众揭人短,不会说话。

蒋志清在上海交易所炒股时,输了个精光,被人追债追的走投无路的时候,写了一封门生贴投到了黄金荣门下,拜了黄金荣为自己的“老头子”,不可谓不落魄。

可是,后来蒋志清发达了,当上了总裁,这件往事便成了“黑历史”,所以黄金荣便知趣识相地将门生贴退还给了蒋志清,也从不提蒋曾拜自己为“老头子”的事。

黄金荣所做的事,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做的事,因为他看清了形势。

可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发小显然没有这种智慧,也没有这个能力,政治也从不是过家家,政治的水很深,一不小心便会溺水身亡。

第二个发小则显得八面玲珑,头脑灵活,心思缜密,会说话,这样的人不管有没有真本事,他在职场上往往能够如鱼得水。

不过,朱元璋听了第二个发小的马屁,虽然高兴之下赏了发小一个官,可是他却始终保持着清醒,他不知道发小的能力如何,所以,也只是赏了一个芝麻绿豆的官。

最佳贡献者
2

俗话说祸从口出,朱元璋这两个发小,一个被杀是因为嘴笨,赤裸裸地说出了令朱元璋最自卑的的事件。

另一个被封官则是因为“嘴角抹了蜜汁”,把朱元璋的马屁拍得叮当响。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起他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偷鸡摸狗”,当乞丐化缘的过往,让朱元璋感到自卑。

所以他最恨的就是别人提起他不堪回首的过往。但两位发小都说了他的这些丑事,一个被封官,另一个被杀死,这是为何呢?

少年时期的朱元璋曾在濠州度过他的童年。当时元末,元朝不断增加百姓的赋税。加上荒年不断,许多百姓饿死街头。

为了生活,朱元璋经常和发小给地主家放牛。不过当时孩子很皮,说是放牛实际上是散养。

平时把牛撒开,让他自己吃草,接着就跑去,下河捉虾了。不过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少年老成的气势。

没事的时候,就骑在牛背上,想象着自己是大将军,然后指挥其他几个发做事情。每次肚子饿的时候,由于没有饭吃,他们就时常去田里偷瓜。

盛夏是最炎热的季节,也是豆子生长得最好的时期,这下子他们放牛就不会挨饿了。每每感觉肚子,他们就偷偷跑过去拔几根。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还机智地每处拔一点。

这个时期的朱元璋,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还过得去。可惜造化弄人,自己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连买个棺材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帮忙买了块地让他们父母下了土。

朱元璋自此开始了他的乞讨生涯,之后投奔到郭子兴的起义军中,才有了他此生的成就。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百姓的生活依旧没有什么起色,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朱元璋的两个发小不堪生活的重负,又得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于是商议着去京城寻找朱元璋,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们两不远万里,爬山涉水地从安徽濠州跑到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后朱棣迁至北京)。

想见朱元璋并非易事,但是自从听到他们两个是自己的发小之后,朱元璋便接见了他们。两人喜笑颜开,但却不知祸从此起。

朱元璋虽知他们是自己的发小,但是为了保持皇帝的尊严,也得按程序来。朱元璋问道:“你们从何而来,是什么人,寻朕有什么事?”

一个发小抢答道:“回皇上,我们从濠州而来,是你的发小。当年我们还一起放过牛,一起偷过人家的豆子……这些你还记得吧?”

这个发小都不知道掩饰一下,滔滔不绝地将他们童年干的所有坏事一一抖露了出来,朱元璋一听到“偷”这个字,脸瞬间变黑了。呵斥他赶紧闭嘴,并且叫人拉出去砍了。

另一个发小见此情此景内心非常害怕,但似乎也明白了一点。他答道:“回禀皇上,我们从濠州一路赶过来,为的就是再见您当年风采。

您是否还记得,当年您叱咤风云地骑在马背上(其实是牛背上),活捉了豆将军的情况?您的威武,我仍然记忆犹新……”朱元璋听闻,心中很高兴。其实还是一件偷豆的事情,但是这位发小却机智地将此等令人羞耻的事情说成了叱咤风云的事件,给令朱元璋羞耻的事情镶上了金边,使得他非常高兴。

朱元璋一高兴,自然会给他封赏,但是一定不是大官,特别是不会让他留在京城地带。否则啥时候嘴漏,再给我抖搂出去,岂不是被别人笑掉大牙。

于是他给自己的发小封了个县令,并且远离京城,为的就是以防之后再从他口中说出什么自己见不得人的事情。

朱元璋之所以会杀掉那个发小,一是因为他揭开了自己的伤疤,让自己难以启齿的事情再次暴露。

一个皇帝努力地给自己的背景添加各种光辉,但是这个发小硬是将他的黑暗历史赤裸裸地抖露出来,让朱元璋觉得自己颜面无存,所以便杀了他。

其二,是杀鸡儆猴。朱元璋杀了他也是为了告示之后的人,最好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关于朱元璋令人羞耻的事情烂在肚子里,不然下场就是和他这个发小一模一样。

朱元璋是封建皇帝中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对于他的褒贬众说纷纭,而朱元璋一心要掩盖的丑事也不断被民间抖露出来。但关于朱元璋的许多丑事,都是民间传说,不知是否属实。

3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说。在民间一直有个传说,说朱元璋推翻元朝登上皇位后,有两个发小来投靠朱元璋,一个被杀一个当上了官。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都反应了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小编今天就通过这个历史故事来剖析情商对人起到什么样的关键性作用。

话说朱元璋是贫寒出生,小时候当过和尚给地主放过羊,经历了父母双亡的悲剧。无依无靠的朱元璋只能四处流浪,靠乞讨度日。

投靠郭子兴后由于作战机智勇敢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并把自己养女嫁给他,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靠着自己的打拼朱元璋登上了皇位成为九五之尊。

有两个发小听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就来投奔,说白了就是想通过皇帝让自己的人生达到顶峰。就好比现在一个人在城里发达了就会有老乡发小过来投奔一个道理。

第一个过来投奔的发小见了朱元璋后非常的小心谨慎,说小时候就知道皇上将来有富贵之相将来必成大业,没想到现在果然当上皇帝了,乡亲们想念皇上等云云。反正什么好听的就说什么,朱元璋听后大喜,封他做了一个小官还赏了他很多钱财。

另一个发小听说后也去投奔朱元璋,见了朱元璋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滔滔不绝就把朱元璋小时候放羊偷东西被地主打等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全说了出来。俗话说哪壶不开提哪壶,气的朱元璋脸都绿了,摆摆手让人拉下去杀了。

两个人同样投奔朱元璋,确实两种结局。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情商问题。情商是社会上人与人交往十分重要的必杀技,它甚至决定一个人的生存好坏。

可以看出文中第一个人的情商无疑非常高的,他知道皇帝以前的很多丑事但不说出来,说出来皇帝肯定不高兴。不要说皇帝,如果一个人当众滔滔不绝揭你的短,你也会非常尴尬,更何况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皇帝呢。

第二个人的情商就显得非常低了。虽然他说的是实话,也很怀旧,他以为皇帝听了会很感动。但他却忘了自己身份,也忘了坐在上面的已经不是以前的发小了,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个贫民当着满朝文武揭皇帝小时候的短,这无异于找死。

所以马云反复强调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也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混开的,因为缺乏情商的人他不懂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情商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他的情商。毕竟他以后要走出社会,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4

1368年1月23日,乞丐皇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不久,就有一些所谓的“难兄难弟”前来“求官求财”,令朱元璋不胜其烦。

十多年前,自己四处乞讨求生之时,怎么不见这些“难兄难弟”;自己用性命争霸天下之时,这些 “难兄难弟”为何不来追随;自己差一点命丧陈友谅炮石之下时,怎么不见他们的踪影……

虽说:“同甘共苦你不在,荣华富贵你不配。”可一旦处理不妥,显得自己不念旧情,又有损名声。

这不,正当朱元璋心中纠结之时,黄门来报:“有两名自称是皇上发小的百姓前来叩见。”

朱元璋眉头微皱,无奈道:“宣!”

一会儿,两名身穿布衣的中年汉子在黄门的带领下走进了大殿。当先一人,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四处张望;而后面一人则小心翼翼,亦步亦趋。

第一眼,朱元璋便对当先之人心生厌恶。因此,他端坐大宝,冷眼以对。

其实,当初年少之时,朱元璋确实有过两名发小,一同给地主刘德家中发牛。不过,数十年过去了,曾经的模样已然很难辨认。

这时,当先之人走到朱元璋的殿阶之前,对着朱元璋瞅了瞅,突然大笑起来:“朱重八,果然是你小子,真没想到你会有今天,可真威风。你现在发达了,是不是应该关照关照一下曾经的穷发小。”

朱元璋一看这人,不就是个二百五吗,如何安排好呢?朱元璋顿时感到一阵头痛。

然而,这人以为朱元璋没有想起他来,随又呱呱地讲起了当初一同放牛,一同偷蚕豆,一同用瓦罐煮食,还未煮熟朱元璋就开始抢吃,还将瓦罐打破。由于吃得太急,被草叶卡住了嗓子,自己又是如何帮忙的……

这人说得可谓“唾沫四溅”,却不曾注意他的话气得朱元璋怒喊一声:“来人,将这个刁民拖出去,斩了。”

接着,朱元璋余怒未消地盯着另一人道:“你有何话要讲!”

但是,后面这人却不慌不忙道:“想当年,小人跟着皇上征战四方,皇上总是冲锋在前,一把刀不知斩杀了多少‘草头王’,而且打破了‘罐州城’,逮住了‘豆将军’,吓跑了‘汤元帅’。后来,又遇到了‘草霸王’拦在咽喉要道……”

另一人话还未讲完,朱元璋就高兴地道:“好!是个做将军的料。”

随后,朱元璋便封其为军中副将。

表面看,因为前面一人不会说话被朱元璋所杀,后面一人很会说话,被朱元璋封了将军。但是,这一杀一封之举,那些所谓的“难兄难弟”已然看到了“求官求财”的风险。因此,之后再也没有 “难兄难弟”出现,朱元璋的不胜其烦也随之化解。

图片来源网络

5

朱元璋当了皇帝,两个发小上门讨官,一个被杀一个封官,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没看清他与朱元璋之间的距离,一个不但看清了而且把握得当。



朱元璋是皇帝,两个发小是平民,他们之间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现实。

小时候他们和朱元璋一样,都在一个河沟洗过澡,关系很近,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发小明白,朱元璋也明白,这就可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应该立足现实,现实中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平民,平民来找皇帝要官,要是平等还要什么官?



一个发小见了朱元璋,大庭广众之下,把他和朱元璋小时候一起干得糗事,来了个竹桶倒豆子,一股脑全倒出来。看似把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拉得很近,实际上是没承认他和朱元璋之间的距离。



一个发小见了朱元璋,说小时候在一起就看出朱元璋和别人不同,将来一定有大出息,现在真的就应验了。他能看出来?连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他能混一个皇帝当。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是在奉承他,说的不是真心话,但他道出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所以朱元璋爱听。



在职场上与领导保持距离很重要,清朝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受宠,不知道与雍正保持距离最后被杀,胤祥受宠知道与雍正保持距离最后得以善终。

现代职场也一样,如果领导和你关系很近,千万记住“保持距离”,不然也不会有好结果。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6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两个发小前后上门讨官当,但因为情商不同,说话艺术不同,结果一个被杀,一个封官。

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公共场合,我们都要顾及对方的地位、身份,勿以为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同学,好兄弟姐妹,就可以言辞随便,勾肩搭背,直接呼唤对方的小名、绰号,或者说些以往的不符合场面的事,这会陷对方于尴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话说朱元璋从小家境贫穷,父母早亡,只能替地主家放牛做短工。这放牛期间整日与周围的小伙伴玩耍,又是捉鱼,又是煮土豆,反正小屁孩顽皮之事,没有少干,朱元璋打小就有领导能力,因此他那时结识的发小着实不少。

接着濠洲(今安徽凤阳县)连年灾难、瘟疫,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能无奈地去寺庙中当了和尚。当和尚时,寺庙的粮食供应不上,佛祖也没有办法解救苍生,朱元璋又被迫流浪当乞丐。

一路颠沛流离,直到二十五岁,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才开始了他的不凡人生。朱元璋认郭子兴为义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不久郭子兴病亡,他接过红巾军大旗,南征北战,历经15年,公元1368年,终于建立大明王朝,但这创业之路甚是艰难。

当年的放年娃,如今成为了皇帝,这消息传到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一时当地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倍感脸上有光。而朱元璋的发小们更是打起了主意,觉得自己从小与朱元璋玩耍,凭这份交情,应该能有一官半职可担任。

于是,有一个发小先行上路,去南京找朱元璋。进入到皇宫,恰好满朝文武大臣均在,朱元璋听说有发小来探望,一时童心兴发,宣他来见。

这发小见朱元璋身穿皇袍,高高坐在龙椅,他竟然不下跪,而且哈哈大笑说道:“朱重八,你还记得我不?”

朱元璋见他不下跪,还哈哈作笑,甚是不悦,而当听到朱重八这三个字时,立马心中有了怒火,脸黑了下来。旁边的大臣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等人在不断地故作咳嗽暗示这发小,奈何这发小情商太低,不曾领会。

朱元璋见状,碍于发小情谊,只能故作热情地问,你是何人,为何事而来?

这发小不知死活,继续套近乎,左一句朱重八,右一句朱重八,甚至说小时候与朱重八放牛时,大家一起煮土豆吃,朱重八太过于饥饿,狼吞虎咽,被土豆咽到,是他救了朱重八。并说,如今朱重八你当了皇帝,能不能看在当年的救命之恩,给我一官半职?

文武大臣们听罢,都在摇头叹气,这发小必定人头落地。果然,朱元璋听罢,龙颜大怒说,这江山经过这满朝文武大臣的艰辛努力才打得下来,你一分贡献也没有,就想凭发小的情谊得到一官半职,天下哪有此等好事,而且你来到这里不下跪,这是欺君之罪,来人,拖出去斩了!

这发小讨官职不成,反而因为不识大体,情商太低,说话口无遮拦,导致人头落地之事传到了朱元璋另一个发小的耳中,这发小吸取教训,决定去尝试一下。

一进皇宫,见到朱元璋,他赶紧跪下,并且高呼朱元璋为皇上。朱元璋见这发小甚是有礼,讲话得体,不似之前的发小,让他龙颜蒙羞,此时便龙颜大悦问他是何人,因何事而来?

这发小便以草民自称,但说起放牛、吃土豆之事,更换了言辞,他说草民打小有幸与皇上一起放牛、吃土豆,皇上吃土豆噎住,有神灵护佑,让发小们发现,大家一起去救助,当时草民也尽力相助过,而且皇上早年与发小们玩耍,很有领导风范,又有神灵相助,日后必定能成大事业,今果然如此,草民今斗胆想沾点皇上的光,谋得一职,为乡亲父老谋些福祉。

朱元璋听完,又是神灵相助,又是有领导风范,重要的是他求官,是为乡亲父老谋福祉,朱元璋顺水推舟,给他封了官。这样,既念及了发小情谊,又在众大臣面前留下了他有人情味的好印象。

于是这发小便凭着高情商,高明的说话艺术,沾到了朱元璋的光。这说明,人生在世,不管曾经多要好的交情,在公共场面,对方的尊严绝对要护住,万不可谈私事,虽然大家早时可能情谊重,但到了社会,彼此的地位,会有距离的拉开,不管距离远与近,言行举止都要有度,这是人情世故决定的。

7

1368年正月初四,40岁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定年号为洪武,定国号为大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海洋,朱元璋的老家沸腾了。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在家里排名老四,在家族中排名老八,所以他爹娘给他起名叫重八,字国瑞,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改名朱元璋(意思是诛灭元朝)。老朱家世代农民,他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从一出生都没吃饱过。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家放过牛,在皇觉寺当过和尚,还曾拿个破碗四处云游讨饭吃。这下草根逆袭成明朝老大,他的老乡们感到又惊又喜。

有句话说得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更何况老朱当了皇帝。据说,朱元璋以前的小伙伴张三、李四、王五,他们几个高兴的两天两夜都未合眼,最后决定去应天找朱元璋要官做。

这些人为了改变人生,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朝着美好的愿望奔去。四天后他们终于到了应天。

一. 死

那个叫李四的是个急性子,心想:“我得先下手为强,让老四封我个大官当当”。于是他顾不得休息,更顾不得自己的形象,偷偷溜出去,一路打听直奔朱元璋大殿。经过传唤,李四见到了朱元璋,当时他激动地正要跳到朱元璋的宝座前来个熊抱,被眼疾手快的侍卫拦住。两边的大臣纷纷捂鼻侧目。原来李四走的急,不小心踩到了狗屎,他也不顾自己的形象,只见他:裤腿高挽,高低不一,两腿的泥巴异常醒目,上衣不整,灰头土脸,头发凌乱。

还有一张叭叭个不停的大嘴:“老四,我做梦也没想到你能当皇帝!想当年咱偷地主刘德家的牛,那可是吃的最饱的一顿饭,你还把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骗过了刘德,哈哈哈……。

还有一次,我们偷了豆子躲在芦苇里,在竹罐里煮,还没煮熟,咱哥几个就猴急地抢着吃,罐子被打破了,豆子滚落在草丛里,汤也洒在地里,你饿急了,捡起豆子就往嘴里捂,不小心一片草叶子卡在喉咙,痛的鼻泪横流,我赶紧拿出一个小地瓜让你吃下去,这才没事……

老朱实在受不了了,一拍桌子:“哪里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言乱语!拉出去砍了。”李四的那张大嘴算是永远地闭上了。

二. 打

张三一看老乡队少了李四,估计李四已经讨官去了。他连忙洗洗脸,整整衣冠,阔步走向了出去。张三来到大殿见到朱元璋,他眼里满含激动的泪水,嘴唇颤抖,一声:“八哥!”叫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旁边的大臣汤和、刘伯温等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老乡汤和轻轻咳了一声。哪知张三呆头呆脑,像没听见一般,继续:“八哥,你现在出人头地了,以前咱俩可没少挨刘德骂,有一次刘德用放牛鞭打你,我替你挨了几鞭;咱俩一块去别村要饭,我替你拿碗;还有一次咱哥几个饿得受不了了,去捉野鸭子,幸亏我跑的快,捉住了那只鸭子,咱们才美美地吃了一顿烧烤,你吃的满嘴流油……朱元璋的脸已经绿了,大喝一声:满口胡言,拉出去打20大板,哪来的回哪去。

三. 封

王五美美滴睡了一小觉,哼着歌儿慢悠悠地走向皇宫大院,他见到宝座上的朱元璋,气场宏大,已不是从前的发小了,他连忙跪地,高呼“万岁”。

朱元璋问:“下跪何人?”

答:“草民王五”

然后开始叙旧。

王五说:

“草民不才,幸得皇上高抬,才使我有幸随驾亲征,我们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土遁,拿住了豆将军,不料叶将军当关,幸亏瓜居士相助,万事大吉。

朱元璋一听他把儿时的事说得既文雅、又含蓄,还有趣。朱元璋非常欣赏他,认为这是个人才,立刻封王五做了御林军总管。

上面的三位,同样是老乡,大家一样的起点,只因形象和说话方式的不同,而落得人生结局的不同。就如今天的职场,同样的一些话说好了能让人笑,说不好能让人跳!虽是故事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8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草根皇帝。他原是一放牛娃,后因父母双亡、兄弟走散不得已入寺当和尚。然而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农民流离失所,连寺庙都无粮可吃。为生存,他被迫加入起义。好在他天赋异禀,又得能人异士相助,最终统一全国、成为一代帝王。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谁能想到一个放牛娃会成为开国皇帝?尤其是朱元璋幼时的玩伴。当他们在家务农之时,竟传来朱元璋摇身变成一国之君的消息。他们听后既惊愕又兴奋,其中两人相互商量,决定一同前往京城向朱元璋讨个一官半职。然而他们两人的命运大不相同,一个被处死,一个平步青云,这是为何呢?

首先笔者先简要介绍该事的来龙去脉。当年朱元璋儿时的两个玩伴,为谋官职,经过一番商量直奔皇宫找朱元璋叙旧。朱元璋是一个重情之人,且一直很注重民间形象,故而一听说自己儿时的好友来了,便召见了他们。但身为皇帝不能太随意,于是故意问他们是什么人,见他有何事?他话音刚落,两个人中的一个便忍不住跳了出来,直愣愣地哈哈笑道:“你忘了吗?我们以前一起放过牛呢!朱元璋听了这话,脸色立马转黑。但此人却以为朱元璋是真的忘了自己,于是便将他与朱元璋儿时一起干过的事全都抖了出来:“我们去放牛的时候,肚子饿了,还偷了别人家的豌豆,然后烧着吃......”朱元璋没等他说完,便已经黑着脸让人将他拖下去砍了脑袋。

第二个人一看这情形,立马跪在地上高呼“皇帝万岁”。朱元璋问:“你又是谁?”此人一听,稍作斟酌便对朱元璋说:“我也是您儿时的好友呀,当年您领着一群小将军骑着角马,上岗坡,扫荡青草府,打破罐州城......”朱元璋听完后忍不住乐了,不禁夸他“人才”。此人见自朱元璋的怒气已消,又说了一堆恭维朱元璋的话。朱元璋越听越开心,最后手一挥,赏了他一个官。由此可见,他们两人不同的结局是由其不同的性格决定的。他们一个性子急,说话不经思考,且不会看人脸色。一个性情缓和,善于审时度势,临场应变能力强,还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再者我们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其实他是很乐意帮助这两个发小的。毕竟众所周知他是草根皇帝,而他的成功很大部分源自百姓们的支持,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他若授予发小一官半职,更能展现他亲民、不忘初心的形象。然而其中一发小竟将他年幼无知时干的不雅之事公之于众,这使他勃然大怒。如果他承认了,这不仅会让天下人耻笑,还有损国威。相反,另一个发小则夸奖朱元璋,说他从小天赋异禀,乃天之骄子。这让朱元璋很满意,同时也很符合当时明朝的处境。明朝初年,政局不稳,经济凋零,朱元璋必须树立威信,整顿全国。所以他将那个“胡言乱语”的发小处死,又好生对待另一个夸奖他的发小。

总而言之,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朋友不好当呀!

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上世代为农民,而到了朱元璋这里,他竟然能在乱世之中从最底层起步,一跃成为天下的主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经历的、付出的必然要比一般的帝王要多得多,而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自然就更多了。他在从军之前既做过放牛郎又做过和尚,更做过乞丐。可以说是尝尽了世间百态,很多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都是来自于这一时期。

朱元璋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他在地主刘德家放牛,经常被虐待,活干得越多越好,饭吃得越少越好。因此朱元璋经常饿肚子,没办法,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搞点吃的。和他一起放牛的还有两个小伙伴,都是朱元璋自小的玩伴,有一起穿开裆裤在大街上玩耍的交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发小。他们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然后又一起给地主放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有事没事聚在一起搞点事情。

这一天三人在放牛的时候,饥肠辘辘,于是朱元璋就带着两人去偷了一些豌豆,然后用瓦罐煮汤喝。汤煮好了,结果在端的时候不小心将汤全部洒了出来,原本高高兴兴的三人瞬间就你瞪我我瞪你,还是朱元璋反应快,眼看着汤进了土里没法吃了,但是豌豆还是好好的,于是把豌豆捡起来吃,另外两人一看,也赶紧去捡豌豆,就这样,三个人虽然没有饱餐一顿,但还是缓解了一下腹中的困顿。事后,三人相视一笑。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就到了1344年,这一年朱元璋17岁,他的人生似乎从这一年开始就不一样了。这一年的春天,旱灾过后的蝗灾和瘟疫席卷了濠州地区,他半个月内失去了父母和大哥三个至亲的人。这突然的变故让朱元璋从此之后成为一个穷孤儿,他和二哥甚至都没有钱为亲人置办棺材,更不用说买块地下葬了。他不得不跑到刘德家想要借块地来葬了亲人,但是刘德并不愿意借地。好在有邻居刘继祖怜悯这一家人,借了一块地给朱元璋,让他将父母和兄长葬了。

之后朱元璋就到了皇觉寺出家,他和他过去的小伙伴们分别,但寺院仍不能给朱元璋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很快,他就被派出去化缘,这一化缘就是三年,其实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要饭。等他重新回到皇觉寺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悄悄发生改变,尤其是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模样。各地开始出现起义军,朱元璋儿时的小伙伴汤和写信邀请朱元璋加入义军然后开创一番事业。

于是,朱元璋就离开了皇觉寺,成为义军的一份子,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即后来的马皇后。1353年,朱元璋回到家乡募兵,他的那些儿时的小伙伴有不少都加入到朱元璋的队伍中,跟随朱元璋建功立业,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但当年和朱元璋同吃豌豆的两个小伙伴依旧安安静静的做农民,他们不愿意打仗,不愿意平白送了性命。因此与朱元璋的关系逐渐淡了,很多年都不曾有过联系。

当两人还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登上了帝位,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成为这天下之主。两人一听真是后悔没有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但转念一想,他们毕竟曾经是发小,一起度过了很多年的时光,说不定看在这个的份上,能给他们个小官做做,也比做农民强。于是两个人相约到京城去见朱元璋,并想了三个人之间的一个小秘密来唤起朱元璋对他们的亲切感。但两人并没有一起面圣,朱元璋身边的人为了给朱元璋惊喜就安排两个人分开面见皇帝。

第一个人如愿见到了朱元璋,朱元璋也很高兴,就摆下宴席宴请他。他心里激动的不行,心想这一次果然来对了。席间就向朱元璋套近乎,说:“重八,你还记得吗,当初我们几个饿得没饭吃,偷了人家的豌豆煮来吃,结果瓦罐倒了,汤全部倒在了地上,我们几个就将豌豆拾起来吃了,那时候生活真苦啊,但是我们也很快乐……”

还没等此人说完,有人就开始咳嗽提醒此人注意一下,他这才发现朱元璋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但是他还是没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于是还接着说:“那一次多亏重八你机智,不然豌豆我们都没得吃……”

“够了,拖出去!”

于是此人到死也没有明白他的重八为什么会痛下杀手。另一个小伙伴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犹豫要不要现在就跑回家去,继续安安静静做一个农民,但又怕自己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朱元璋,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个机会,在几经考虑下,这个人决定还是要搏一搏,万一就有自行车了呢?

朱元璋看到他的时候心里很不高兴,因为朱元璋很快就想到了豌豆那件事,毕竟前不久他刚刚因此杀了一个儿时的伙伴。这个人察言观色,知道朱元璋对他有了不好的印象,但是来都来了,只能硬着头皮赌一把了。他先是拜了拜朱元璋,恭喜了一番,然后也开始回忆,他回忆的同样是偷豌豆这件事,不过他说的比较新奇,让朱元璋心情大好,他说:“万岁,您记得当年有群小将军,他们上高山,骑角马,大战豌豆城,跑走了汤元帅,活捉了豆将军,凯旋而归。”

这么一说,朱元璋焉有不明白的道理,他瞬间就想起了过去那段放牛的生活,他们曾是最好的玩伴,一起做过很多事,这时候他也是有一些后悔的,后悔不该将之前的那个发小杀掉,但是那人也太放肆了,直呼朱元璋的的名字,还是童年时期的名字,并且丝毫没有将朱元璋看做是一个皇帝,更没有尊重朱元璋的意思,因此,他的被杀本就是自找的。但这次这个发小不一样,他说话很有水平,既顾全了皇帝的尊严,又将两人之间的小秘密说了出来,而别人还不知道(假装不知道也算是不知道)。朱元璋心想这样的人也算是一个人才,于是就给了此人一个小官来做。

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中华智谋大全》中就收录了这个《放牛倌巧语得封》的小故事,意在说明说话的艺术,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说出来就很让人不舒服,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有的人就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给足对方面子和尊重。

10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基为帝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能建立大明王朝,除了他个人的能力外,还有就是他有一批功臣宿将的辅佐。而朱元璋本身却是出身于一个贫困之家。他在幼年时也是有一些伙伴的。

当朱元璋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后,其中就有两个他曾经的发小去向他讨官,然而他们两人的结果却不同,一个被封官,一个却被杀了。

那朱元璋登基后,他曾经的发小去向他讨官,为什么一个封官、一个被杀呢?

这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说法方式不同,他们一个顾及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面子,一个没有顾及到朱元璋的面子。导致朱元璋对他们一个是很高兴,一个是很生气。所以他们两个一个被杀,一个被封官。

朱元璋本是出身于贫困之家,而他年幼之时也和他的伙伴一起玩耍,也做了不少的事,其中有光彩的事,也有不太光彩的事。

后来朱元璋参加义军,经过他的努力,终于登基为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的一个发小就前去向朱元璋讨官。

在他见到朱元璋后,他知道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贵为九五之尊,所以他说的话顾及到朱元璋的颜面。他在说之前和朱元璋的事时,也是对朱元璋进行尊敬,说出来的话让朱元璋听着很高兴,所以朱元璋一高兴就封他为官了。

而朱元璋的另外一个发小见别人能做官,于是他也去找朱元璋讨官,朱元璋见到他的发小来,本来很高兴,也想听他说些什么。

但是这个人不顾及现在朱元璋的身份,他把之前朱元璋所做的事是一五一十的直接说出来,这让朱元璋听了很没有面子,也就是在揭他的短。所以导致朱元璋很生气,结果大怒之下的朱元璋不仅没有封这个人为官,而且这个人也被杀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