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邦谈谈武林中的事——
我接触过一些去泰国接受相对专业的拳手,包括现役或体院过去的,泰国最主要的还是费用低,生活成本还是很多中间层运动员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然泰拳手参加自由搏击,跟日韩或世界搏击对抗的历史要比中国相对更早一些、尤其是三四十年前,频率比我们要高很多,这也相对积累了很多的训练经验,留下了一整套的训练体系,我说的现代擂台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泰国拳手退役后的生活习惯不太适应日韩的快节奏、也不每个泰拳手都可以过语言关,留在国内工作的比较多,这使得泰国本土教练成本进一步压低。
我这里最想谈的是旅游泰拳,我自己馆里的孩子就有不少过去练的,练一两个礼拜,多则一个月就回来的,他们就是感觉一是便宜,二来新鲜,毕竟是异域风情,旅游和练功合二为一。这其实给了我们中国功夫很多启示,比如香港的咏春拳,就依托李小龙文化,旅游加功夫,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的功夫迷。这点少林寺、武当山,包括陈家沟都做的很棒,武术搭台,经济唱戏,反过来经济收入再反哺武术发展,良性循环。毕竟真正能吃苦、下定决心练出个样子的还是少之又少,就是能吃苦,身体也未必吃得消,更多跟体验挂钩。甚至有了一小时泰拳体验,还可以上擂台“打一打”,颁奖等仪式感十足,我觉得都值得中国功夫借鉴,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在国际上称雄;业余爱好者也自得其乐,这就是最好的亲民文化,何乐而不为哪?
中国现在已经富裕的很快,人力、房屋、交通成本都在增加,怎么学习泰拳的“好玩”模式,在不影响专业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更接老百姓这个地气,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希望就这方面大家展开探讨!
关注张安邦,一起聊聊武林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