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学良被软禁后,他的东北军有25万人,共计5个军,22个师;这5个军分别是51军、53军、57军、67军和一个骑兵军;另外,还有一个105师,这个师的力量非常强大,多达3个旅13个团,实力相当于一个军了。

25万的人马,实力不容小觑,这比杨虎城6万兵力的4倍还要多。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17路军被蒋介石改编为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这支部队后来开往山西南部,在中条山一带布防,与进犯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杨虎城的6万兵马去抗日了,张学良的25万东北军去干什么了呢?

下面,三悟频道为大家介绍张学良被软禁后,他的25万东北军的最终结局。

1.少壮派主张“武力营救少帅”,元老派则说:“不行,我们要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来到西安机场,送蒋回南京;登机之前,他亲手写下一道手令:“我去南京期间,东北军交由于学忠统领,一切听从杨虎城指挥。”写罢,就登机陪蒋介石回南京了,结果,36岁的张学良从此被秘密软禁起来。

虽然张学良给自己的东北军做好了安排,但是,他被扣后,东北军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尽管杨虎城受张学良之托,可以指挥东北军,但是,与张学良的东北军相比,杨虎城17路军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在当时,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中,又没有人肯站出来帮杨虎城稳定局面,所以,杨虎城可以指挥东北军也就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理论而已。

就在这时,围绕如何营救张学良的这一要务,东北军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是,少壮派声称不惜一切代价,武力营救少帅;另外一种声音是,元老派要和平解决、和平营救。

谁是少壮派?谁又是元老派?

少壮派是以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为代表的中下级军官和政治工作人员,他们强烈要求抗日,对张学良有深厚的感情。

元老派是以67军军长王以哲和57军军长何柱国为首的将领,他们平时就不怎么把少壮派放在眼里,在营救张学良一事上,更是与少壮派吵得不可开交。

张学良手令中曾交代“东北军交给于学忠统领”,但是,此时的于学忠是51军的军长,远在兰州驻扎,并没有在西安;而且,于学忠算不上是东北军的嫡系,面对少壮派和元老派的争执,他也说不上话,当不了家。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1937年1月27日,还在西安做调停工作的周恩来邀请少壮派代表谈话。

少壮派的态度很坚决,他们表示只有张副司令(张学良)回来,自己才肯罢兵。

周恩来听后,语重心长地说:“那样有引起战争的风险,凡是对张副司令有好处的事情,我们一定尽力而为;不过,你们如此坚持的话,一旦引起战争,不但张副司令回不来,还会给国家造成更加混乱的状态,这对国家前途、团结抗日的前途、东北军的前途、张副司令的前途,没有一点儿好处。”

其实,周恩来的这番话是有深刻道理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后,南京国民政府中的讨伐派坚持以武力进攻西安,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并推荐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迅速指挥蒋军“扫荡叛逆”,派遣刘峙、顾祝同分别担任东、西路集团军司令,各辖10个师,分别逼近西安,甚至,还有当时国内最为精锐的德械师36师和税警总团进入了陕西,大有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蒋介石的气势。

一旦东北军、西北军和蒋军发生冲突,将会引来场面更为残酷、局面更为激烈、波及范围更为广泛的内战,如此一来,日本人就会趁人之危,大肆侵略,势必会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惨重的后果。

所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周恩来的这次谈话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但是,打与不打,都是东北军自己的家事,纵然,周恩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终究还要东北军自己的做决定。

两天后,东北军团以上干部在渭南举行了军事会议,这次会议,王以哲因病缺席,于学忠远在兰州没参加,元老派中的何柱国虽然参加了,但是,面对少壮派的咄咄逼人,也无可奈何,最后,会议只能做出“张副司令不会来之前,坚决不撤兵,甚至,蒋军只要再进军陕西,不惜决一死战”的决议。

当然,何柱国和王以哲是不同意这个决议的。随后,他们举行了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代表三方面参加的高级会议,为了维护局面,稳定态势,他们还把于学忠接到了西安。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杨虎城和周恩来。

一把手说一不二,作为“准”最高统领的于学忠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为贵”,紧接着,王以哲和何柱国表示同意;杨虎城虽然有些主战的意思,但是,势单力薄,也只能表示“主和”。

当事双方都表示主和,杨虎城问周恩来意见,周恩来说:“我们一直主张和平解决,现在你们两方一致主和,我们当然赞同;以后东北军和17路军有许多人坚持主战,我们也可以全力保留自己和平解决的主张,全力支持你们打一仗。”

周恩来的回答不仅表明了红军主张和平解决的态度,更是表明了对东北军和17路军在道义上的支持。

这种胸襟是非常豁达的。

可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是油盐不进,坚决执行自己的主张。由于他们的一意孤行,酿成了大错。

2.少壮派枪杀王以哲,彻底引起了东北军的内讧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对张学良说:“你今天以下犯上,你就不怕你的手下对你也玩这一手吗?”

对此,张学良不以为意,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手下会这样对待自己,事实也确实如此,他的手下没有“犯”他,不过,却“犯”了另外一名东北军高级将领。

这位高级将领就是67军军长王以哲,他是张学良的亲信部属,曾经领导过“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他也是张学良和周恩来的中间介绍人,在他的协调下,1936年,张学良和周恩来顺利地进行了肤施会谈;就在西安事变前,经过周恩来的介绍,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以哲和何柱国举行渭南高级军事会议后,少壮派对他们在会议上的“主和”方案并不满意,他们认为王以哲和何柱国已经投靠了南京政府,出卖了东北军,也出卖了张学良。

少壮派中的一些人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2月2日早晨,少壮派安排一些青年人闯入王以哲家里,当场枪杀了王以哲,酿成了一桩惨案。

之后,他们还没有解气,竟然又气汹汹地闯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大有为非作歹之意。

面对这些穷凶极恶的青年军官,周恩来没有屈服,他当即站起身来,严厉斥责道:“你们以为这样就能营救张副司令吗?不,你们只会害了他。你们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做了蒋介石想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你们这是在犯罪。”

短短几句话,周恩来骂醒了这几名青年军官,他们当即跪在周恩来面前,请他原谅。

不得不说,周恩来考虑事情非常的全面,他赶紧赶往王以哲家吊唁,帮助王以哲的家属布置灵堂,消除东北军将领之间的误会,做好这一切距王以哲被枪杀仅仅不到1小时,周恩来的反应之机警,行事之速度,不得不令人佩服。

王以哲牺牲了,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他生前可是67军军长,就这么白白地流血牺牲,他的部将怎会置之不理?

在兰州驻防前线的67军迅速调转枪口,向西安进发,声称要杀掉孙铭九等人,为王以哲报仇,为王以哲祭灵。

眼看,一场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就要开始了,周恩来认为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在西安事变中是有功劳的,他们虽然杀掉了王以哲,但是,也是因为营救张学良一时冲动酿下的大错,所以,这部分人不能轻易白白流失,于是,周恩来把孙铭九等人秘密送到了三原红军驻地,如此一来,在周恩来的调和下,避免了东北军的一场内战,为日后的抗战工作保存了有生力量。

3.王以哲被害,改变了蒋介石对东北军的看法,他决定对东北军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王以哲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蒋介石听后,非常吃惊,他召集朱培德、熊式辉等人商议:“东北军属于张家的私产,有张则国家无东北军可用,要让东北军为国家效力,就不能让其成为某一个人的私产,没有了张学良,还有王以哲;没有了王以哲,还有于学忠;没有了于学忠,还有何柱国;我们要避免东北军成为何家军、于家军,就需要将他们分化瓦解。”

蒋介石决定,将东北军的第51军调往安徽蚌埠,后来又调往江苏;第53军调往河北保定;第57军和骑兵军暂留陕西高陵和咸阳;67军调往安徽阜阳,105师调往河南南阳。

这样,东北军就不能成为一体,影响力大大减弱。

4.东北军中几名将领的最终结局

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原51军军长,曾是张学良的左膀右臂;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任命为江苏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驻防江苏地区的东北军;抗战期间,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立下赫赫战功,历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鲁苏战区总司令、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9年,他不愿去台湾,隐居在四川乡间。后来,曾任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1964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何柱国,广西容县人,原57军军长,曾大力支持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后,被蒋介石任命为骑兵第二军军长,也担任过西安行营副主任、豫皖苏三省驻军整理委员会委员等虚职;抗战期间,多次协同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有力了打击了侵略者。1949年,不愿去台湾;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给毛、周等领导写信,表示祝贺;后来,他先后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1985年9月,在北京病逝。

檀自新,辽宁锦西人,西安事变后,主动投靠蒋介石,被蒋介石任命为骑兵第4军军长;在抗战时期,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刚与日军作战,就掉头逃跑,1938年,被汤恩伯枪毙,时年42岁。

吴克仁,吉林宁安人,原67军副军长;军长王以哲被杀后,蒋介石任命吴克仁为军长;他作战勇猛,是一名抗日名将,可惜,在淞沪会战中,中弹牺牲;他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14名将军之一,也是牺牲的14名将军中唯一一名军长,牺牲时,年仅43岁;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刘多荃,辽宁义县凤城人,他忠实可靠,有勇有谋,曾担任张学良的卫队副队长;在西安事变中,担任捉蒋总指挥的第105师师长;事变后,蒋介石任命他为第49军军长,这也是一名抗日名将,他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昌会战,被提拔为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9年,隐居香港。后来,回到大陆,先后担任辽宁省交通厅厅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5年去世,终年86岁。

白凤翔,河北沧州人,西安事变中,他是捉蒋总指挥;此前,他是骑兵第六旅的旅长,事变后,蒋介石提拔他为副军长;在抗战中,他表现勇猛,被任命为热河先遣军司令;他曾变卖家产,购置武器,可惜,1940年6月,在内蒙古,被日本特务毒死,时年45岁。

孙铭九,辽宁新民县人,他是张学良的心腹嫡系之一,先后担任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在西安事变中,亲自担任捉蒋任务,可惜,在事变后,他救张学良心切,一时冲动杀掉了王以哲,后来,受周恩来保护,进入红军苏区暂避;但是,再后来,就投靠了汪伪政权,做起了汉奸;期间,他还策反过东北抗日力量,不过,在抗战胜利后,他又投靠了蒋介石。这人的胆子很大,他还曾经策划行刺陈云,失败后,被抓。上级认为“孙铭九迫于生计,走过一段弯路,不予追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90年代,日本某电视台导演长井晓给孙铭九放映了采访张学良时的录像带,并说:“张将军很关心你的情况”。孙铭九看着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少帅,忍不住老泪纵横。

2000年,在上海离世,享年92岁;根据他的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仿佛是在告诉世人“是非功过只待后人说”,同时,他还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

苗剑秋,辽宁铁岭人,他是张学良的副官兼机要秘书,与孙铭九、应德田号称“三剑客”,在西安事变中,亲自担任捉蒋任务;事变后,他逃离西安,先到延安,后化装成商人,去往日本,卒年不详。不管怎样,在促使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过程中,他确实功不可没。

应德田,辽宁灯塔县人,在西安事变中,亲自担任捉蒋任务,抗战时期,投靠汪伪政权,任河南教育厅厅长。解放后,他没有受到追究,1980年去世,终年80岁。

总结:

以上就是张学良被软禁后,东北军的大致结局,可以说,在后来的抗战中,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为抗击侵略者做出了突出贡献。只是有一个人他死得太憋屈,这个人就是王以哲,他死在了自己人枪口下。呜呼,悲哉。

最佳贡献者
2

东北军由张作霖所创建,前后数十载,曾经是中国最强悍的武装之一,然而东北易帜之后,东北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全面抗战后,东北军改变成为49、51、53、57、63、67六个军,以及骑兵第二军。整个抗战中,东北军始终奋战在抗日一线,带来巨大伤亡,直到抗战胜利后,成建制的东北军仅剩53军,而49军变成了中央军。

看下这七个部队的结局

51军,军长于学忠。

51军坚持苏鲁地区抗战,下辖113师和114师。徐州会战中,接替31军在淮河阻击日军,对手是攻陷南京的第13师团。激战十天,51军阵亡6000余人,极大程度牵制了日军脚步,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43年,日军围剿之下,113师师长被俘,114师全军覆没。几年时间,东北军51军几乎消耗殆尽,国民政府依旧保留编制,然而已经变成了另外一支部队,没有了东北军的影子。

57军,军长缪徵流

淞沪会战,111师和112师掩护全军撤退,分别进行靖杨之战、江阴保卫战。重创日军,自身也损失惨重。112师血战江阴,师长重伤,该师的四个团打光了三个团,112师剩下4000余人,只有万毅的团相对完整。然而剩下的一个团外加其他部队的4000余人,立即投入南京保卫战,在太平门血战日军。副师长李兰池激战中阵亡,全师仅剩万毅以及四名士兵幸存。此战之后,57军实际上已经全军覆没。国民政府念其有功,保留建制,进行补充。补充来的部队,竟然是淞沪会战中残余的67军的部队,同是东北军。

补充之后的57军完整建制的实际上只有111师的333旅,连云港保卫战中,333旅再次损失过半。伺候51军与57军开赴山东和江苏,军长缪徵流阴谋叛变,蒋介石愤怒的撤销了57军番号,而111师师长常恩多率部起义,参加了八路军。这支部队就是后来的解放军38军114师,大名鼎鼎的万岁军。

49军,军长刘多荃

49军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淞沪会战,109师全军覆没,105师遭受重创,军长刘多荃拉来了预备第五师,重金装备了部队,然而,南京那个光头拉走了焕然一新的部队,换来了一个赤手空拳的预备第九师。刘多荃鸡飞蛋打,导致49军战斗力大打折扣。随后参加长沙会战、上高会战、衢州会战。抗战结束后,49军开赴东北,被东北野战军全歼。

63军,军长冯占海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主席熙洽投敌,吉林自卫团团长冯占海拉起万人的吉林自卫军,参加了惨烈的哈尔滨保卫战,后进攻长春,随后义勇军主力撤到热河。数万人的冯占海部队整编为63军。

1936年,冯占海为抵御中央军渗透,申请取消63军番号,改变为91师,隶属于53军。永定河之战,91师阵亡6000人,武汉会战中,91师阵亡万余人,余部被编入23师和4师,变成了中央嫡系。

67军,军长吴克仁

67军前身东北第七旅、第十旅、第十七旅,首任军长王以哲。长城抗战中,67军一个师顶着日军一个师团进攻,附近中央军坐视不管,最终被击溃。全面抗战爆发后,67军奉命在沧州阻击华北国军南撤,成为最后一个南撤的国军。1937年10月,土肥原师团进攻临洺关,67军死伤惨重。蒋介石命令67军增援淞沪战场,抢占松江,面对五个师团的日军,67军血战不退,包括军长吴克仁在内的五名将官壮烈殉国,八个团长阵亡七个。余部完成任务后突围,全军阵亡两万多人。全军缩编为一个师,剩下的伤兵补充给57军,随后撤销番号。

53军,军长周福成

军长周福成,副军长是黄显声,黄显声原是沈阳公安局长,九一八后缔造了抗日义勇军。53军先后参加豫鲁皖边区战役和武汉会战。1939年至1941年,53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其后1943年鄂西会战之后,53军调往云南,加入中国远征军。先后参加滇西反击战和第二次入缅作战。强渡怒江,攻克高黎贡山,血战腾冲,都有他们的身影。

抗战胜利后,53军调往东北,被第四野战军全歼,全军覆没。

东北军二十年的时间,有着兴衰荣辱,东北军执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做法,丢掉了东北,背负骂名,背负着国恨家仇。14年抗战中,东北军始终坚持在一线,大江南北到处征战。

抗战期间,国军阵亡的115名将军中,东北军占了24个。抗战中,几十万东北军,最后仅剩数万,至今背负骂名。但是,血洒疆场的英雄,始终不会被遗忘,你们的功勋,换来了今日的胜利。

3

东北军抗战的历史研究是长期被选择性忽视的,起于五十年代,真正大力挖掘,整理则是在八十年代,正视东北军抗战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是:抗战到底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八年抗战的提法主要来自于国民政府,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大陆也继承了这个说法,国民政府之所以不承认六年局部抗战是因为他没有把东北当做自己的领土,即便是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蒋介石也只是把出卖东北当成了削弱乃至消灭东北军的手段,以东北换取日本的支持和安内的时间。蒋纬国主编的《国民革命战史》抵御外侮中对局部抗战可以说几乎是一带而过,对长城抗战东北军的浴血奋战极尽抹黑之能事,似乎三个师的中央军才是主力,一万多人的西北军喜峰口成了歌颂的主角,对35万参战部队中的26万东北军视而不见,六万五千多人的伤亡中,东北军就有四万多人也只字不提。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长城抗战始于山海关,其后九昼夜的青石梁和古北口作战东北军浴血奋战七个昼夜,随后关麟征打了一天多就溃散了。至于滦东作战,石门寨,界岭口,义院口东北守军的顽强抗敌也是选择性的忽视了,反倒是一些网文污蔑古北口东北军112师不战而退,那么112师包括白玉麟团长以下的大部阵亡如何解释呢?一部《长城抗战史》相比台湾的《抗日御侮》详尽客观公正完整的多!三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丢三省?九一八前东北军主力国防军12万人包括炮兵旅都驻扎关内平叛,后东北军撤出东北的具体人数是五万人,这五万人主要是在辽西把守着关内东北军回家的路,九一八后国民政府的调停错失反攻时机而撤入关内,吉林,黑龙江的十二万驻军留守原地,除了跟随熙洽,张海鹏,于芷山这些张学良的反对派投敌的一部分之外,东北军共有十六个旅通电抗日打响了东北抗战的枪声。直到哈尔滨保卫战失败后,余部作为主力转入了义勇军作战。此外还有大量跟随长官投敌后反正抗日的部队。马占山二次起兵,一次性跟随他反正的伪军就有三个旅。冯占海卫队团举义更是名垂青史。可以说轰轰烈烈的东北军民抗战在整个中国抗战历史上绝无仅有,五十多万义勇军中的百分之二十五是原东北军,而后来的抗联三分之二来自于义勇军,东北人打出国歌的历史过程何以被网络污蔑成这个样子!东北军在全面抗战中更是勇往直前,鲜有临阵脱逃者,不战而溃者。是中共最可靠的友军,有良知的人们应该记住历史对东北军的定义:六年局部抗战主力,唯一自始至终进行了十四年抗战的中国军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是唯一一个到抗战胜利来临之时,打光了的地方派系!

4

东北北军是民国时期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它的前身叫奉军,由军阀张作霖一手创立。

由于张作霖出卖东北的路权换取了日本人的支持,奉军得到长足发展,鼎盛时期兵力达到30万,还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海、空军;战斗力在各路军阀中首屈一指。

依靠这支队伍,张作霖打败了直系军阀,曾经在1927年6月,入主北京,一度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可是好景不长,张作霖死后,儿子张学良接过奉军大旗,在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归顺了蒋介石。

奉军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从此风光不再,沦为蒋介石的马前卒。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为了保住老爸的家业,命东北军一枪不放退到关内,将东北拱手送给了日军。

对于张学良的行为,受到千夫所指。

国人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声讨他。

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写下一首诗,来讽刺这位只知道泡妞的风流少帅: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

人民的唾骂让张学良如梦初醒,无地自容,他幡然悔悟,决定逼蒋抗日,将功补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学良也因此被定为乱臣贼子,身陷囹圄;

张学良被解职后,近20多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因为政治立场不同陷入分裂,分为主和主战两个阵营。

1937年2月2日,主张跟国民党决裂的东北军少壮派军官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发动兵变,杀死了主张服从国民党的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

事变之后,张学良机要秘书苗剑秋在周恩来安排下到了日本。

张学良的少将处长应德田后来叛国投敌,在汪精卫的伪政府当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张学良卫队营长、西安事变中执行逮捕蒋介石行动的孙铭九,也当了汉奸,投靠日寇。

这次事变发生之后,东北军大部分军队宣布效忠蒋介石。

1937年3月,东北军奉命东调,接受改编,兵力缩水。

具体来说,东北军从原来的每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成每军二师、每师二旅的乙种军编制,仅骑兵第2军得以保留三个师编制。

整编后的东北军剩下6个军,下辖13个师。

第49军,辖第105师和第109师。

第51军,辖第113师、第114师。

第53军,辖第116师、第130师。

第57军,辖第111师、第112师。

第67军,辖第107师、第108师。

骑兵第2军辖骑兵第3师、骑兵第4师、骑兵第6师。

七七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作为国军一部分开赴前线,参加对日作战。

其中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在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中奋力抗敌,伤亡惨重,有五名将领为国捐躯。

五十一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后与五十七军转战鲁南。

五十三军作为中国远征军一部分,参加了中印公路的作战、滇西反攻战和中国远征军第2次入缅作战。

1937年10月,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率部起义,参加八路军。

1942年8月,五十一军军的一一一师一部在常恩多、万毅和鲁苏战区政务处长郭维城的率领下宣布起义,参加八路军。

总之,张作霖辛辛苦苦建立的东北军,毁在了小六子手里。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四分五裂,不是起义就是投蒋,但是他们大多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保卫国家做出了贡献。

而那些起义参加八路军的东北军,不仅在抗战中浴血奋战,还在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

1955年,有25位原东北军将领被授衔。

其中上将一人:吕正操上将;中将一人、:万毅中将。

少将23人: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

5

东北军 是一支很能打仗的队伍,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唯独可惜的就是东北军没有和日本军队打过硬仗。东北军在张作霖出事之后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张少帅还是嫩了一些。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被蒋介石给分化瓦解 了。


东北军是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在中华民国时期是唯一的一支,这都是张作霖的功劳。张作霖统治时期称为奉军。 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奉军成为东北军,拥有兵力约三十万。张学良是领导人。张学良很快就与蒋介石达成了一致,在很多主张上支持蒋介石。蒋介石当时一门心思就是要消灭红军,甚至日本人都侵略中国了,蒋介石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为自己的做法找根据。

蒋介石让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到前线与红军开战,这是蒋介石的策略,目的就是坐山观虎斗。张学良对于日本占领东三省也是很后悔的,对自己的不抵抗行为也有了反省。在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国共两党合作,联合抗日。但是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了,进行了软禁。失去了自由。东北军也就被蒋介石分化瓦解了。张学良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尊敬!

6

张老疙瘩,说的就是张作霖。

此人个头不高,但智勇双全,从小小的保安队队长开始,历经二十多载,竟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成为了中国军阀里的翘楚。

众所周知,张作霖一手打造了东北军,而不幸的是,因为不太配合日本人,在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

那么,他一手建立的东北军后来怎么样了?我们顺着时间的脉络好好捋一捋。

一、中原大战,张学良派出一部分军队入关了。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在张作相等老叔们的帮助下,被推上了东北最高的那个宝座上,从此,在东北地区,张学良就是一位霸王了。

可是,张学良读书不少,又曾经被他的教官郭松龄深深影响,不想做地区性的霸主,想要融入更大的趋势。于是乎,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忽悠下,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从此改旗易帜,挂起了国民党军旗。

张学良接受他老爸的盘子,底子还算不错,在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有25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再加上空军、海军,还有后勤部队,总计人数在30万左右。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的时候,张学良派出了9个精锐旅,总共10万人,编成了两个军,分别有于学忠和王树常统领入关。


中原大战结束后,派出去的两个军驻守平津一带,为了讨伐反蒋反张的石友三,张学良又派出去了3个旅、2个炮兵团支援于学忠他们,再加上,驻守在山海关的何柱国旅,山海关内的东北军近20万,控制着平津、河北、察哈尔一代。


而留在东北大地的东北军,有着十几万,而且整体要比派到关外的弱一些。

二、918后,东北军出现大变动。


事情的变化,开始于1931年的9月18,日本人发动了骇人听闻的“918事变”,张学良命令下属不要轻举妄动,这就导致日本人兵不血刃地控制了东北,并在后期建立了伪满洲国。

那么,东北那些军人去哪里了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驻扎在关内的近20万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指挥下,没有进行所谓的“北上救国”,而是采取了听命令按兵不动。

在东北大地的东北军,就此分成了四个部分:

1、入关的队伍。

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在1931年底前入关,而且多是张学良嫡系。

这些部队包括张廷枢旅(独立12旅)、王以哲旅(独立第七旅)、骑兵三旅、独立20旅常经武部等,这些部队大多和日军有过接触性抵抗,后来退到热河等长城沿线。

在热河兵败后,大多和张学良的主力部队整体汇合。

这部分人数大约在4万--6万之间。

2、一部分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在九一八事件后,一些爱国将士们组成了抗日义勇军,在辽宁,带头人是警务处处长黄显声,他带领警察部队,组织爱国民众,和日本抵抗到底;在吉林,旅长李杜、邢占清、赵毅三人,还有冯占海这个团长,大家率领爱国军民一起抗日;在黑龙江,以黑龙江警备司令马占山为首的军官,组织军民发起了抗日运动,其中,马占山组织的“江桥抗战”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

刚开始,组织抗日义勇军的东北军人数,大约在3万人左右。这三万左右的东北军在抗日义勇军中是绝对的中流砥柱,是骨干,是核心。

抗日义勇军,人数最多时候有55万人。

后来,随着弹药缺乏,兵源复杂,在经过历次战役,伤亡14万人后,分成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有共产党领导统一抗日,这就是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部分,4万人投降,6万人溃散;第三部分,入关,和张学良其它部队去会和了;第四部分,转道去了新疆,这部分人数在2.5万左右,可惜这部分官兵,在被盛世才利用完后,进行整编,打乱队伍。其中,有些被清除,有些侥幸活了下来。

3、一部分做了汉奸,数量不少。


(汉奸张景惠)

从民族大义上来说,投降日本的东北军是可耻的。但从人性出发,趋利避害,完全符合人性的弱点。

投降者以张作霖的5哥张景惠为首。

在918后到伪满洲国建立前,直接投降的东北军在7万--9万之间。

其中,有些后来反了出来,但是,大部分还是成了伪满洲国的伪军。

在日本投降后,一部分战死,一部分被整编,一部分溃散回了家。

4、直接溃散的东北军。

虽然吃了军饭,但918后,东北军人们处于两难境地,打吧,打不过,长官都没信心;不打吧,又让人戳脊梁骨,于是,一部分人选择了直接逃跑回家,去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

这一部分人数不是很多,大概有5千---1万人左右。

三、在关内的东北军的去向


1、张学良成了蒋介石的刀,“西安事变”发生。

九一八后,张学良名沦落为蒋介石的打手。

首先,是在华北的热河、察哈尔、河北等地阻击日本军队,但结果并不理想。汤玉麟、万福麟等将军敛财是一把好手,打日本鬼子时相当弱。在华北和日本的对抗中,张学良损失不少。

1934年,张学良又被调到中原地区,担任“鄂豫皖剿共总司令”。也许是不用心,也许是红军彪悍,总之,损失了数万部队。

当红军长征成功,到达陕北时,蒋介石再次调张学良去了西北,任“陕甘剿共总司令”,带去的东北军是16万。

在这里,很多东北军将士的思想松动了,他们的对手是红军,但红军爱国爱民,纪律严格,而且抗日积极,这让很多东北军军官敬佩。反观蒋介石,减少东北军的军饷,不打日军而专门致力于内战。东北军多想和侵占了他们家乡的日本鬼子干仗啊,多想回到东北老家啊,就算是死了,也算是为国争光,打红军,算什么?

于是,从上到下,对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很有意见。

蒋介石看张学良“剿共不力”,前来做工作。于是,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配合下,上演了一出世纪大戏“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形势,国共合作开始了一致抗日,也改变了东北军的军队走向。

2、张学良被软禁,东北军内讧。


(王以哲)

蒋介石被逼抗日,对杨虎城和张学良怀恨在心。

1936年12月26日,张学良被软禁,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世纪的软禁生活。但是,东北军也发生了变化。

自己的老大被蒋介石软禁,该怎么办?东北军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和国民党军队撕破脸,刀兵相向,这部分人是少壮派,是孙铭九、苗剑秋和应得田等人。

另一派认为,应该和谈解救张学良,这一派是东北军的老人,以王以哲等人为主。

很遗憾,少壮派很不冷静,在冲动之下枪杀了王以哲。于是,主和派的东北军官们,准备收拾少壮派几个人,而高福源成了他们抱复的牺牲品。

眼看,东北军内部火拼的戏码出现了,一个人扭转了局面,这就是周恩来。

不得不说,周恩来的影响力也好,口才也好,都是一流的,一度,孙铭九的枪都指到了周恩来脑袋上,竟然被说服,真是厉害了。

而孙铭九此人先是在苏区带过一段时间,后来又投了伪军,神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他网开一面,他得以善终,理由是:虽然走过一段弯路,但在“逼蒋抗日”事件上有功。

这显示了新中国那时的大度。

3、东北军整编,渐渐被国军融合。


当时的东北军内讧的影响面很大,看到东北军的这种现象后,蒋介石开始进行重新的整编,把东北军编为了五个军:51军、53军、57军、49军、67军。

51军军长是于学忠,53军军长万福麟(后有周福成接任),57军军长是何柱国(后来有缪澄流接任),49军军长是刘多荃,67军军长是吴可仁。

在抗日战争中,这五支东北军非常英勇,其中六十七军、五十七军、四十九军,在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他们和日本鬼子不死不休,毫无惧意,最后牺牲惨重。

51军,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大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后,和57军一起进入了鲁南地区,继续战斗。而五十三军转战冀、豫、鄂、湘,后入缅甸、越南对日作战。

整个东北军,在拼搏过程中,牺牲多位将军,还有无数官兵。

牺牲的将领中,吴可仁是职位最高的,是军长,牺牲在1937年。

朱鸿勋是53军副军长,牺牲于1941年日本的空军袭击。

吴桐岗,67军参谋长,牺牲于1937年。

方叔洪,51军114师长,牺牲在1939年。

黄德兴,51军114师长,1943年牺牲。

.........

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随着将士的死亡、不断加入新人,或者调走一些人,东北军整编后的五个军,被稀释了很多,再也不是纯粹的东北军了。

可以这样说,曾经的东北军,只剩下曾经的赫赫威名!

但是,一些东北军人点亮了新的火苗。

4、从毁灭到新生,那些出众的东北将领。


(吕正操将军)

如果说,东北军就这样烟消云散,我们就太忽视了他们,因为,东北军中的一些军官干出了大事业。

1937年10月,东北军53军中的一个小团长很不开心,因为他发现,蒋介石把他们这些东北军当炮灰使。这个团长叫吕正操,他要带人自主抗日,他要脱离国民党南京政府。

于是,吕正操在冀中独自举起抗日大旗,部队迅速发展,后来成为了八路军第三纵队,而且吕正操带着大家建立了冀中军区。这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无独有偶,1942年8月,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认为蒋介石政府没有希望,率该师举行“八三”起义。

常恩多1942年病逝,万毅接任(此人其实是早期打入东北军的地下党),111师后来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

1945年8月,当吕正操、万毅、张学思(张学良亲弟弟)等率部挺进东北后,实现了张学良,以及所有东北军的梦想:回家了!

在踏上东北大地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异常的激动,特别是张学思将军,他上可以告慰老父亲,下可以告慰被软禁的大哥,东北军回来了,日本人赶出去了!再也不受那日寇的欺凌。


(张学思将军)

东北军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从全国最强,到被日寇欺凌致背井离乡,再到被蒋介石利用、排挤,他们承受了太多。无数东北男儿血洒祖国大地,再也回不来了,而那些数量不多的继任者们终于带着所有人的梦想和使命回家了。

解放战争中吕正操等人继续发挥他们的英勇,在辽沈战役后,彻底给了东北人民一片最晴朗的天空。

55年授衔,原来的东北军里走出来25位将军,这是东北军的光荣。

其中,吕正操被授予上将,万毅被授予中将,张学思被授予少将,还有22位少将......



参考资料:张建基《东北军始末》

《王之佑回忆九一八后东北各兵力动向》

谷梦麟等《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新疆》

《东北抗日义勇军历史沿革》

7

东北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它是东北王张作霖一手打造的私人军事集团。鼎盛时期,东北军势力遍及整个北方几省。然而,经过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势力发生了急剧性大蜕变。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带领20万东北军,离井背乡,退到关内,先是盘据在华北,后调到西北。在西北驻防期间,受共产党坚决抗日的影响,张学良和杨虎诚将军在西安发生了兵谏,软禁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刚下飞机,就被蒋扣留,从此一去不返。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岐,最后竞发展到内部相互残杀地步。在这紧危关头,中共代表周恩来先生苦口婆心多方面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这起事件不久后,蒋介石为了削夺东北军势力,对整个东北军进行分割,分调.整训.缩编,化大为小,化强为弱,部队被派往豫南.皖北.苏北等地驻守。从此,强大的东北军四分五裂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割使用于各个战场,逐步被削弱.肢解.消灭。也有一部分在战场上起义,走向革命阵营。

8

在九一八事变后,第29联队转战东三省一年,一路攻占奉天、齐齐哈尔、锦州;击败了数万东北军,不过才战死54人,战伤158人

9

对一支军队来说,思想进步比物质更重要。即使给军队装备再好的武器,如果在思想落后、上不团结,很容易就会成一盘散沙。

民国时,在所有军阀中,东北军的装备属于最豪华、最先进的。老张通过多年经营的经营,在东北建立了完整的兵工体系。东北军的枪炮弹药自产能力,甚至连蒋介石都没法比。


就拿大炮来说,东北军在1931年基本完成对240mm火炮的生产。这门炮是仿制日本的“明治45式24厘米榴弹炮”的巨型攻城臼炮。可以说,在当时的亚洲,除了日本,也就老张家有这个技术。可惜,918之后被日本俘获。东北军的仿制能力,让日本人也很吃惊。


老张不仅让部队装备了足够的枪炮,还装备了坦克飞机和战舰。例如,老张的海军,装备了27艘各类型战舰,全国其他部队的海军舰艇吨位加起来,还不到老张的一半。

可惜,东北军不团结,矛盾重重。先后经历了郭松龄、杨宇霆两次重大的内部分裂。看似强大的东北军,其实内心很弱小。可能,日本人也是吃准了张学良(东北军)不敢打,这才发动了918。面对强敌,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不放一枪,撤出东北。


失去根据地以后,东北军的人心更加散了,战斗力更弱。别看其装备好,但是,真不经打。徐海东率领红25军多次打败东北军。当时,东北军在张学良指挥下,动用十几个师打算三个月内将红25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结果,徐海东的部队越打越强,全部换装了东北军装备。红25军换了东北造,每个连都有6-9挺机枪!在"长岭岗战斗"中,红25军更是创造了以2000人围歼东北军3000人的战绩。总之,张学良这个运输大队长,不比蒋介石差。正是因为东北军的“解囊相助”,徐海东才有“钱”支援主力红军。后来,东北军能冷静的坐下来听我党的联合抗日主张,也是因为被我党打怕了。

等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骗到南京软禁起来。这下好了,本来就不稳固的东北军,马上分裂了。有主张武力救援的主战派,有主张和平解决的主和派(东北军元老)。激进的青年军官脑袋一热,还把主和的元老王以哲将军杀害了。要不是杨虎城将军拦着,东北军骑兵军军长何柱国也被这些人杀了。


这么一折腾,东北军更乱了。再加上群龙无首,没有人能代替老张和小张的位置,东北军算是散架了。蒋介石以抗日为由,将东北军四散调开。在艰苦的抗战战场上,因为国军经常打败仗,部队散的也快,东北军也是跟着散开了。跟部队失去联系的东北军士兵,又加入其他部队,坚持抗战,梦想着打回老家。值得一提的是,在正面战场上,没有一支东北军投降日军。这支部队还是有血性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10

交给这个二世祖,这结果就不错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