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四阿哥胤禛成为了这场夺位争斗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他成功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伴随着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当年那些参与了“九子夺嫡”、与他争夺皇位的康熙皇子们也随即迎来了“末日”。

这其中结局最为悲惨的当属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这两位在“九子夺嫡”期间给雍正以极大困扰的政敌,被雍正议罪圈禁、迫害致死,并且还被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就连名字都被改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同为“八爷党”成员的十阿哥胤?,虽没有被雍正直接打压致死,但是终雍正一朝,他被圈禁在高墙内,失去了整整十三年的自由,直到乾隆登基之后才被放出。而与他有着同样境遇的还有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他先是被罚去看守皇陵、后又遭到了幽禁,最后直接被雍正下令圈禁了起来,也是在乾隆朝才重获自由。

至于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这两位在康熙朝时期就被康熙皇帝下旨圈禁起来的皇子,雍正则是依旧将其圈禁,直至这二人死在禁所之中,也没有获得释放。

除了上述几位康熙皇子之外,还有一位在雍正登基后也遭到了雍正的残酷打压与迫害,他便是三阿哥胤祉。

这个时候或许有朋友会说:“你说的不对呀,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对于三阿哥胤祉不是非常的敬重,不是还赐予了他御前免跪的恩典么?”当然,这仅仅是影视作品的演绎,历史真相却是恰恰相反,胤祉非但没有获得任何的封赏与恩典,反而是他的下场和结局同其他皇子一样的悲惨。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雍正如此对待这位饱读诗书、一心钻研学术的“文人”阿哥,按照雍正自己的话说,是他的这位哥哥自始至终没有与他“同心同德”,特别是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期间,颇为耐人寻味的表现,也让雍正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戒心,更是很难让人相信他是真的没有“夺嫡之心”,而这也最终导致了胤祉的悲剧结局。

三阿哥胤祉,可以说是康熙皇子中,发展最为全面的一位。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三阿哥胤祉并不陌生,整部剧之中,胤祉最大的功绩以及最为亮眼的表现就是组织陈梦雷、李绂等一众饱学鸿儒,前后历时十多年的时间编制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算是在文化领域留下了一份“不朽之基业”。

而在历史上,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确实是胤祉的一大功绩,当然,除此之外,胤祉参与编修了另外一部大作,即将当时新进的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体的《律历渊源》。

而这也充分展现了三阿哥胤祉卓越的文化水平,称其为康熙皇子中读书最好、学问最深,是一点不为过的。

然而,历史上的三阿哥胤祉的“本事”并不仅仅如此,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与培养下,胤祉可谓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这一点从康熙安排胤祉参与编修《律历渊源》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先是主动的亲自承担起教授胤礽基础数学和几何的知识,之后又安排了意大利传教士德格里传授其律吕的知识,这也使得胤祉在学科领域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做到了中西结合,古今并用。

而在满洲人传统的骑射方面,胤祉同样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在所有的康熙皇子中,也堪称佼佼者。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之时,还被奉命统领镶红旗出征,亲赴战场进行锻炼。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在外出离京期间,也曾多次安排胤祉代为署理国政,培养其理政能力,其表现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

可以说,胤祉接受到的是康熙皇帝给予其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领域,胤祉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再加上他资质较好且勤奋好学,因而在也取得了令康熙所满意的发展成绩。

勘破“魇镇之案”,让胤祉就此卷入了“九子夺嫡”之中。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而在这之后,以大阿哥胤褆以及八阿哥胤禩为首的一众皇子,便开始落井下石,继续打击已经被废黜的太子胤礽。

这其中,大阿哥胤褆的表现可谓是最为活跃,他在八阿哥胤禩等人的支持下,不断的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甚至向康熙皇帝谏言,要除掉太子胤礽以绝后患: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尽管康熙皇帝对于胤褆和胤禩等人持续性的打压太子的行为予以了坚决的抵制和批判,但是其嚣张的气焰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压制,反而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这个时候的太子胤礽不仅因为被废黜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康熙皇帝的盛怒以及“八爷党集团”的不断打压,也让其出现了明显的意志消沉情况。

面对此情此景,之前一直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斗争的胤祉果断决定站出来,准备要拉自己的这位二哥胤礽一把。

其实一直以来,胤礽和胤祉的关系本就非常的密切。

康熙十三年(1674年),伴随着太子胤礽的出生,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于是康熙皇帝安排当时非常得宠的荣妃马佳氏,在抚养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同时,也要照看一下自己的这个没妈的嫡子。马佳氏是非常欣然的接受了康熙皇帝的安排,之后她可以说是做到了尽心尽力,视如己出,以至于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胤祉出生后,都是先将其送出宫外养育多年后,才重新接回身边。所以,胤礽和胤祉,都是由荣妃马佳氏抚养,两个人自幼的关系便非常交好。

而康熙皇帝也看到了胤礽与胤祉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早期康熙皇帝安排胤礽差事的同时,也会安排胤祉随同办理,甚至可以说康熙皇帝如此全方位的培养胤祉,也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辅佐胤礽。

这个时候的胤祉,见到从小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二哥胤礽遭遇到了如此的困境,进而为其感到了担忧,同时胤褆、胤禩等人的做法也引得了当时为人一向正直的胤祉的极大不满,于是胤祉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胤礽扳回局面。

功夫也不负有心人,经过胤祉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大阿哥胤褆“魇镇”太子的直接证据,即标写着胤礽生辰八字的针扎小人,也称“魇废之物”。

胤祉此举不仅仅是挽救了胤礽,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康熙皇帝以巨大帮助。

此时的康熙见到了皇子之间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已然是全无忠孝礼仪和人伦纲常,并且朝局也因为太子的突然被废而变得动荡,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也有了想要复立胤礽的想法,只是苦于“朝令夕改”,恐引发朝堂议论,将自己陷入不利的舆论境地。而此时,这件“魇废皇太子之物”的出现,无疑让康熙找到了一种“刚打瞌睡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于是,康熙皇帝先是下旨将“魇镇之案”的主谋大阿哥胤褆削宗夺爵、圈禁终身,随后又将太子胤礽此前的异常行为和不端做法,全部归咎于这件“魇废皇太子之物”,甚至不惜将已经被他处死五年的索额图搬了出来,再进行了议论批判,还为其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为的就是为胤礽开脱。

而这个时候胤祉明显感觉到了康熙心态的变化,于是顺水推舟,进一步帮助胤礽。

一来,他长时间的陪伴着胤礽,并对其进行了开导,使得其重拾信心。

二来,他教授胤礽撰写“忏悔录”,并要其主动向康熙检讨,承认错误,请求康熙的谅解;

三来,他又在康熙与朝臣面前,经常性的谈及胤礽的病情,在将责任推卸到大阿哥胤褆“魇镇”诅咒的同时,表明太子胤礽此时的状态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对于胤礽予以了原谅,并且顶住朝臣们的反对,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在此期间,胤祉的表现可谓是居功至伟,于是康熙在复立胤礽的同时,也晋封胤祉为亲王爵位,以示对其的褒奖。

而也正是这件事情,让胤祉算是彻底的参与到了“九子夺嫡”的进程之中来了。

在此之后的胤祉,几乎采取同雍正如出一辙的策略。

历史上的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采取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实际上就是“隔岸观火”,坐等“两败俱伤”,看着“太子党”倒台、“八爷党”解体,在所有竞争对手“自取灭亡”的情况下,完成了弯道超车,从而顺利登上皇位。而在整个过程中,他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迎合康熙,将自己的夺嫡之心完全隐藏,进而给康熙留下了一个非常印象。这也成为其的制胜法宝。

然而,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期间的做法与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胤祉是紧紧跟随并且迎合着康熙皇帝的想法。

这一点在“二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伴随着“托合齐会饮案”的爆发,康熙皇帝准备第二次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这一次,胤祉表没有像此前“一废皇太子”之时那样,为胤礽进行申诉和辩护,而是将自己置身其外,并且在康熙皇帝正式废黜胤礽之后,还表示了理解与支持。

于是,康熙皇帝对于胤祉这样识大体的举动颇为满意,非但没有因为他与太子胤礽的关系亲密而对其进行惩治,反而赏赐其白银五千两以资鼓励。

其次,胤祉并没有想着直接参与夺嫡之争,而是在辛勤的编书。

前文中也说到了,这个时候的胤祉可以说全身心的投入到编书的事业之中,以此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同时还通过编修《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不仅收获了康熙皇帝对其的赞誉,更是在朝臣们心中树立了极为正面的形象,算是就此积攒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再次,胤祉在这一时期与众位皇子都保持了非常和谐友好的关系。

尽管正是因为胤祉通过勘破“魇镇之案”,将大阿哥胤褆“送”进了宗人府,并且也是他积极帮助胤礽使其得以复立,按理说他应该“八爷党”集团的最为可恨的“敌人”,然而,在此之后,胤祉快速修补了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八爷党”中的十四阿哥胤禵,胤祉与他的关系是愈发的密切,以至于在后来的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中,胤祉给予其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胤祉本人在其他皇子中间,有了非常好的人缘,同时也树立了一定威信。

反观这一时期的雍正,因为其在“一废皇太子”期间有着从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到支持康熙与太子胤礽这样的翻转表现,遭到了“八爷党”一众皇子的极度鄙视,以至于在其登基之后,依旧普遍对其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由此可见雍正与其他康熙皇子之间的关系之紧张。

而也正是因为在“九子夺嫡”期间的如此行事,让雍正对于胤祉不仅是极度的不满,甚至还有这一份巨大的担忧。

“九子夺嫡”期间的胤祉,雍正一样,都被册封为亲王爵位,生母同属于“四妃”之一,同样在朝中协助康熙署理政务,同样没有任何为人诟病的“政治污点”与“政治把柄”,在资历与资质上,他们两个的条件几乎是一致的。

在康熙皇子所有成年的皇子中,大阿哥胤褆以及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已经被康熙圈禁,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理传统,身为三阿哥的胤祉,相较于雍正实际上更具有法理性的优势。所以从合法性的角度来说,胤祉的存在无疑是对于雍正皇位的威胁。

与此同时,胤祉与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之间的关系,相较于雍正来说,是更加的交好与和谐,这就使得不管是胤祉自己坐上了皇位还是其他皇子登上皇位,胤祉都能获得最好的结局,继续保持着极高的权势和地位。

或许历史上胤祉并非如此所想,也或许他就是真的确实没有“夺嫡之心”,可是既然有如此的“可能性”,那么必然就会让性格多疑的雍正感到焦虑,而这也就注定了胤祉的悲剧结局。

雍正朝时期被两度幽禁,胤祉郁郁而终。

雍正登基之后,随即开始对于胤祉的打击,尽管并没有将其的亲王爵位废黜,但是却安排他与十四阿哥胤禵共同守卫皇陵,这是在剥夺他手中一切权力和职务的同时,将其调离政治统治的中心,不让其发挥其影响力。

而这,仅仅是雍正对其打击的开始。

雍正二年(1724年),胤祉之子弘晟获罪,进而被雍正剥夺了“世子”之位罢黜为闲散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胤祉又被雍正以索贿治罪,从亲王降为了郡王爵位,只不过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重新加封其为亲王。

但是,伴随着怡亲王胤祥的去世,胤祉也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同样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距离他重新获封亲王仅仅过了不到三个月,与雍正皇帝关系极为亲密的胤祥去世了,之后,胤祉被庄亲王胤禄等人弹劾,说其在胤祥的葬礼上“毫无忧伤”之情。雍正与胤祥之间的感情自不用说,本来就陷入巨大悲痛之中的雍正,听闻胤祉以如此不敬的行为对待胤祥,心中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而实际上,这也是胤祉第二次因为胤祥的事情而开罪君王了。第一次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的丧葬期间,胤祉就因违反制度理发,而遭到康熙皇帝的处罚。这一次,胤祉又在胤祥的葬礼上表现欠佳,雍正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就此下令将胤祉的爵位废黜,并将其全家一同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中。

就这样,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最佳贡献者
2

说胤祉不参与争储,还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那他就应该是“御前免跪”、得以善终的!怎么又被雍正囚禁至死了呢?很显然,提问者是把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剧情和真实历史混为一谈了……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胤祉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胤祉这个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圣贤书”。整个所谓“九子夺嫡”期间,胤祉基本上就是在组织一群文人编书,没有过多涉足皇子之间的争斗。畅春园那场戏,胤祉更是第一个向刚刚即位的雍正帝下跪行礼,算是表示支持雍正帝上位,对雍正帝控制局面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也正是这一跪,为胤祉换来了“御前免跪”的恩典!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胤祉最终是以诚亲王之尊得以善终的。

真实历史上的胤祉

真实历史上的胤祉,前半生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组织一群文人编书,但这位皇子的心思恐怕也不只是在编书上。史籍记载,胤祉在弓马骑射、书画丹青方面的造诣都不低,通俗说就是文武双全!加之齿序又较长,胤祉是一众兄弟中最早封王的。彼时除了胤祉之外,只有序齿皇长子胤禔被封为了直郡王,包括雍正帝在内的其他皇子,最高爵位也只是贝勒而已。由此也可见,胤祉还是颇受父亲康熙帝待见的!

但胤祉是个聪明人,上有皇太子胤礽和庶长兄胤禔、下有一群能力同样出众的弟弟,如果公开去争储,恐怕也只能是撞一个头破血流……所以,胤祉选择了“不争”。所谓“不争”其实也并不准确,胤祉更多地是“顺其自然”——能得到更好,得不到也不刻意去抢,一切以讨好皇帝老爷子为第一要务。看到康熙帝有粉饰太平的需求,胤祉立马组织了一大群文人,开始编书。此举在康熙帝看来,有利无害,既可以为“康熙盛世”粉饰太平,又没有与宗室、朝臣结党,不犯忌。

可事实上呢?胤祉此举更多地还是一种变相的“结党”。编书离不开文人,那么中国古代文人的“未来”在哪里呢?先科场、后官场,加之搭上了诚王爷的顺风车,这些编书的文人不少后来也都跻身官场,甚至不乏高官、疆臣。著名的代表莫过于陈梦雷、李绂等人了,翰詹科道的清流中更是有不少人也出身诚邸……如此一来,胤祉虽然“不争”,可无形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党!说胤祉是彼时清王朝真正的“清流领袖”恐怕也并不为过。

再者,胤祉这个人也并不是真的完全“不争”。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之后,皇长子胤禔急于上位,甚至不惜暗示康熙帝杀掉胤礽,因而犯了康熙帝的大忌。为了“加把柴火”,胤祉随即便向父亲康熙帝举报长兄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此举直接导致了胤禔被革爵幽禁……胤祉的小心思不言而喻,彼时皇子中除了皇太子胤礽和直郡王胤禔,只有他一个郡王。搞掉大哥和二哥,作为老三和彼时唯一的郡王,他是最有希望的!说白了,胤祉的内心根本没有那么“淡定”。可康熙帝何等聪明睿智之人,难道看不出胤祉的这点儿小九九?虽然没有处理胤祉、事后还将是晋封为了诚亲王,但胤祉在康熙帝心目中却已经彻底出局了……

胤祉因何开罪雍正帝

平心而论,在整个所谓“九子夺嫡”期间,胤祉虽然攻击过胤禔,却没有和潜邸时期的雍正帝撕破脸,二人的关系总体上还是比较和谐的。那么,胤祉到底因何开罪了雍正帝呢?

所谓“清流领袖”的身份

前面说到了,胤祉虽然“不争”,却事实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势力,在清流中的影响力颇深。那么,问题就来了。清流这种东西是个什么玩意儿众所周知,明王朝的权相张居正就曾经提出过“远清流、重循吏”。历朝历代,清流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没有能力做实事,却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手画脚,甚至不惜死磕到底!毫不夸张的讲,明王朝之所以会亡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东林党”的那些个清流!

雍正帝即位之初便开始着手推行“雍正新政”,新政想要顺利推行,清流“添乱”的事情就不能让他发生!可这帮“不干事、专添乱”的清流却掌握在胤祉的手中,这就是胤祉开罪雍正帝的原因所在。说白了,雍正帝不是因为个胤祉有仇,而是为了提前除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雍正帝最初并没有打算“法办”胤祉,仅仅是将他打发去了遵化,为康熙帝守陵、变相隔绝了他与朝中清流的联系了事。

与怡贤亲王胤祥的关系

虽然胤祉与雍正帝的关系总体还算和谐,但与雍正帝的死党、怡贤亲王胤祥的关系却糟糕到了极点!早在康熙年间,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彼时追封敏妃)去世,胤祉却在这位庶母的丧期内公然剃头,为此还受到了康熙帝的责罚。丧期内剃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却反映出了一个现实,胤祉与胤祥的关系相当恶劣。即便不冲已故庶母的面子,兄弟的感受多少还是要顾及的,可胤祉却公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足见二人的矛盾几乎已经是公开的了。

雍正年间,办胤祉的儿子弘晟、胤祉因为“索贿”等罪名遭到弹劾,这背后有没有胤祥的影子,恐怕真的很难说。毕竟彼时的胤祥在雍正帝面前何等地位众所周知,他想要针对胤祉,雍正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吗?雍正帝为了安抚胤祥,也只能是将胤祉革爵、幽禁。当然,这同样也是雍正帝内心想要的结果。或许也正是因为胤祉本身并没有什么太过出格的举动,雍正帝于雍正八年二月又恢复了他的诚亲王爵位。

胤祉的结局如何

就在胤祉被恢复亲王爵位短短三个月之后,胤祥去世,雍正帝悲痛不已,给足了胤祥死后哀荣,不仅给了胤祥家一顶“铁帽子”,而且额外还多给了一个宁郡王爵位。胤祥的怡亲王园寝也被雍正帝全面升格,超过了清朝历史上所有亲王园寝的规制!按理说,这个时候胤祥不在了,胤祉如果低调一些、本分一些,或许也就得以善终了。可胤祉偏偏没有!在胤祥的丧礼上,胤祉不仅没有丝毫哀荣,而且还迟到、嬉笑不断,此举彻底激怒了雍正帝!不久之后,在雍正帝的授意或默许下,庄恪亲王胤禄等人上书弹劾胤祉,雍正帝就坡下驴、将胤祉再次革爵、幽禁,这一关就是一辈子……雍正十年,胤祉死于幽禁之所,雍正帝下旨以郡王礼治丧。

从雍正八年雍正帝恢复胤祉的亲王爵位来看,彼时的雍正帝应该没有打算将胤祉幽禁终生,否则他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也可见,早年间雍正帝打压胤祉,这里面多少也还是有胤祥的因素在其中的。再联系胤祉死后的郡王级丧葬待遇来看,雍正帝对他似乎也没有那么“敌视”。要知道,雍正十二年长兄胤禔去世时,雍正帝只给了他一个贝子级别的丧葬待遇,远低于胤祉!

既如此,为何雍正帝还有将胤祉幽禁终生呢?个人认为,很可能还是为了“提前除害”。试想,胤祥刚死,胤祉便如此这般来了一通。将来雍正帝驾崩了呢?胤祉既是新皇帝的三大爷、又是亲王,他会不会给新皇帝添乱?这个真的很难说!与其如此,倒不如将他幽禁终生算了,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与胤祥的感情也是一个原因,胤祥去世了,雍正帝悲痛不已,可胤祉却嘻嘻哈哈,雍正帝心中作何感想?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提问者完全是将电视剧《雍正王朝》和真实历史混为一谈了。真实历史上的胤祉远没有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那么“无用”和“淡定”。胤祉之所以倒台,完全是因为他背后的清流势力。虽然没有公开“争储”,但胤祉却形成了自身的一派势力,而这派势力恰恰又是历朝历代皇帝最忌惮的清流,其实这就已经注定了胤祉的结局……无论谁当这个皇帝,都很难容得下他!当然,与胤祥的关系恶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雍正帝即位之后视胤祥为股肱,得罪了胤祥等于就是得罪了雍正帝,这对于胤祉而言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他的结局凄凉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3

照例,先认识一下胤祉,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后来雍正皇帝的三哥(异母),其人自幼聪慧异常,骑射功夫也是一级棒,康熙对其喜爱有加,时不常的就带他打猎历练,尔后胤祉被任命掌管镶红旗大营,国家级别的祭祀活动也都让他参加。最重要的是,由于他文学功底深厚,康熙还让他编纂《律历渊源》全书。后来他还编辑了一套《古今图书集成》,可能由于其孤傲,他在康熙38年因为在敏妃(允祥的亲妈)丧礼期间违规剃头(清朝有个规矩,有长辈去世,小辈的要在100天内不剃头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被康熙处罚。而且这事儿被雍正和其十三弟允祥也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后来,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成了下一任皇帝是为雍正帝,虽然胤祉明面上没有参与九龙夺嫡,但是私下里他搞的小动作胤禛也都明镜似的,所以在他上台后,虽然没对这位三哥大打出手,却也罚他去给老爹康熙守陵,在守陵的过程中,胤祉的嘴就一直没闲着,一直嘟囔雍正的不好,这一切早就被他身边的耳目报告给了雍正,当然,这些都被胤禛记在了"小本本”上。

后来,在雍正朝又爆发了贪污腐败案,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雍正发现这个皇三哥也收受过贪官们的贿赂,铁面无私的雍正自然对其印象更差,罚了俸禄并将其降为郡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胤禛最器重的老十三允祥去世,雍正悲痛欲绝,在允祥出殡的重要日子那天,这个胤祉竟然到场晚了,而且胤祉作死的是,雍正发现他的脸上一点悲伤的情绪都没有,要知道允祥那可是雍正最铁杆的兄弟,当年他不顾成法,破格把允祥的老妈敏妃连升两级,直接入葬到了康熙地宫中,要知道这种情况在整个大清朝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

(此为胤禛最爱的老十三允祥画像)

想到这,雍正气的暴跳如雷,新账老账一起算!下令宗人府把胤祉一撸到底,并且将其圈禁于景山,禁止其一切出行的权力,就这样,不到两年,胤祉便忧郁而亡。

4

胤祉,康熙的第三子,封诚亲王,众多皇子中比较有才华的,史书上说他性格温和,知书达理,在几十年的皇子生涯中,陪康熙征过噶尔丹,但用武方面仅这一次,他的长处在于文化领域,需要皇家成员的祭祀活动一般都由他出面,一手毛笔字写得好,当年康熙的《功德碑》就是胤祉写的,更热衷于编书,胤祉在熙春园编书,一待就是23年,对权力、帝位不太感兴趣,就像个书呆子,这使得他在皇子中成了异类,为人处世方面非常欠缺。

胤祉,康熙三子,生母荣妃马佳氏,封诚亲王。

既然无心争权夺利,顺大势而流即可,于是他跟太子胤礽走的很近,本来成年后只封了个郡王,因与太子和睦让康熙倍感欣慰,升为和硕诚亲王,就此胤祉打上了太子的标签。康熙晚年的夺嫡闹得人心惶惶,康熙生前直接处理了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虽然胤祉也是太子的人,但胤祉并不参与争储,所以胤祉安然无恙。

胤祉历时28年主持编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但这其间发生一件事却给胤祉日后埋下祸根,当然这也是他咎由自取,文人嘛,比较洒脱,平时不想有太多束缚,胤祉也就有点忘其所以,康熙38年,也就是公元1699年,敏妃死了,宫里服丧百日,在这期间胤祉觉得头发长出来了影响自己形象,于是把头发给剃了,这一下子把康熙惹恼了,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说法,在服丧期间不剃头理发是对逝者的怀念,胤祉剃头是对死者极大的不敬,康熙把他降为贝勒。在远处还有两双眼睛冷冷的盯着胤祉,是形影不离的两兄弟胤禛和胤祥,死者敏妃正是胤祥的生母,胤祉不知道自己的随性之举已让胤禛和胤祥心生痛恶。

胤祥的母亲敏妃本来葬在这片康熙妃子墓的,她生前无任何册封,级别等同于宫女,但死后狂沾儿子的光,被康熙追封为敏妃,胤禛即位为雍正,安葬康熙老爷子时,将敏妃凭空拔高2级为皇贵妃,起坟,跟着康熙的棺椁一起葬入景陵地宫,妃子从葬帝陵在清朝仅此一例,雍正干的。

胤禛当皇帝后是为雍正,胤祉再次顺大势而流,率先以皇子身份磕头称臣保全自己,很快雍正清算了自己的政敌,胤禩、胤禟、胤?、胤禵,弄死的弄死,禁锢的禁锢,胤祉虽然是太子的人,但他没参与争夺皇位之事,并不在清算之列,可是他终究站在雍正的对立面,当年剃头一事对其印象极差,于是略施惩罚,派去为康熙守陵,其实守陵这事不算差,给自己父亲守陵也是应该的,胤祉守孝期满也就回府了。

图为和硕怡亲王,胤祥画像。

本来诚亲王胤祉已明哲保身,亲王生活也过得相安无事,可是在雍正6年胤祉牵连了一桩贪污案。从雍正元年到雍正10年,朝廷一直在查当年山西巡抚苏克济引发的贪污腐败案,查了整整10年,发现的贪官都是一窝一窝的,抄家罢官的一个接一个,雍正相当生气,只要查出绝不姑息,好了,胤祉牵连进来了,被查出曾收过苏克济银子,雍正勃然大怒,将胤祉禁足于府上反思,降为郡王。仅过了2年又出事了,恰巧又是葬礼,雍正的好兄弟胤祥死了,在沉重的丧礼上,胤祉不但来迟了,雍正还觉得他脸上不带忧伤,想起胤祉当年亵渎胤祥母亲的事,这次又不见痛苦,恼怒之下,认为其大逆不道,令宗人府夺其爵,禁锢于景山,2年后胤祉死于幽禁之所。

5

胤祉是“九子夺嫡”中最聪明的人,同时也是最愚蠢的人。他的聪明在于能够在时不利我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幻想,明哲保身;他的愚蠢在于面对新帝,自己的位置没有找对。这边直接导致了胤祉后期被雍正监禁至死的结局。从这方面来看,胤祉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

胤祉的“光辉岁月”

在很多关于“九子夺嫡”电视剧当中,胤祉并不是主要角色,胤禛是核心人物,胤禔、胤礽、胤禩、胤禟、胤禵都比胤祉的戏份多,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胤祉仅仅是“九子夺嫡”中的“角色皇子”,并没有过分的实力争夺皇位。这种观念分析的并不正确。

在众皇子当中,胤祉比雍正序齿还要高,胤禛见了都要叫一声三哥。但夺嫡之争并不是序齿高就能夺得皇位,还要看康熙的意见。年龄优势的最大体现在于功绩,毕竟一些年少的皇子,就算再有能耐,没有时间展现,最终只能是做一个王爷。

胤祉绝非大多数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只会舞文弄墨,胤祉实际上是一位非常优秀且出色的皇子。胤祉是康熙皇子中少有的文武双全者,这一点比起胤禛来要强得多。康熙在没有废黜太子之前,胤祉与胤礽不错的关系为胤祉在康熙心中的印象加了不少分。

“三十五年,上亲征,允祉领镶红旗大营。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清史稿》

胤祉在康熙亲征准噶尔时被委以了掌管镶红旗大营的重任,表现优异,与不成器的太子形成鲜明对比。在康熙第一次封皇子之时,胤祉被进封称为诚郡王。按照清制,授予爵位的皇子就要掌管部分政务,胤祉开始参与帝国政治制度的运转。

胤祉在前中期表现不错,康熙也很欣赏这位皇子,对他的赏赐、进封也是同胤禛一起步步高升的。但是胤祉也不是一直正确,他也曾在小错误上遭到沉重的惩罚。

“三十八年,敏妃之丧未百日,允祉薙发,坐降贝勒,王府长史以下谴黜有差。”——《清史稿》

1699年,皇十三子胤祥生母敏妃去世,诸皇子按制守孝。按规定,守孝期间是不允许有剃发行为的,但胤祉却在未满百天之内有了剃发行为,被康熙知晓,被削爵为贝勒。王府里的人自长史以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这一举动,让胤祉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滑,好感顿时锐减。

事情在后来迎来了转机。那是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太子党失势,党羽人人自危。胤祉与太子关系很好,太子遇事自己难逃干系。康熙亲自问话胤祉,胤祉及时的撇清了自己与太子的关系,最终没有被康熙降罪。

“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禔厌胜废太子,允祉侦得之,发其事。”——《清史稿》

在夺嫡之争中,胤祉唯一成就是将皇长子胤禔拉下马。胤祉发现了胤禔利用魇镇意图加害皇太子胤礽,胤祉立刻上报康熙。康熙大怒,狠狠处罚了胤禔,胤禔夺嫡已无可能。太子复立之后,胤祉被进爵为诚亲王,但是没过多久,太子胤礽二次被废,胤祉没有被牵连,反而被康熙赏银五千两。

新帝登基

康熙六十一年冬,执掌中国朝政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驾崩与北京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在隆科多、年羹尧、张廷玉的帮助之下夺嫡成功,成为大清国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雍正的登基,宣告了胤祉夺嫡的彻底失败。

但是,我们前面讲过,胤祉这个人很聪明,他早就知道自己夺嫡无望,从而开始潜心著书立说。这也使得“九子夺嫡”成为了四爷党、八爷党、十四爷党的三角戏。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在雍正即位后一一被清算。胤禵被终身监禁、胤禩被流放、胤禟被幽禁致死。

雍正对这个一贯拿得很稳的三哥并没有给什么过分优厚的待遇,雍正二年就被派去守康熙陵墓,但胤祉相对于同样守陵的胤禵,那要自由许多,毕竟前者是替天子守陵,后者是软禁。事情的二次转机出在后来。

“六年六月,允祉索苏克济赇,事发,在上前诘王大臣,上责其无臣礼,议夺爵,锢私第。”——《清史稿》

那一年,胤祉向索苏克济索要贿赂,被大臣弹劾,雍正责备他没有人臣之礼,将其囚禁家中,降爵为郡王。两年之后,雍正的左膀右臂十三皇子胤祥病逝,葬礼之上胤祉姗姗来迟,雍正大怒,将其一家幽禁。雍正十年,胤祉病逝于幽禁之所。

胤祉不是不争夺储位,而是他有自知之明!

胤祉作为“九子夺嫡”中的一位重要成员,肯定是有夺嫡的心思的。在康熙皇子之中,有能力,讨人喜欢却又不参与夺嫡的皇子,最有名的是皇五子胤祺。胤祺是与胤祉、胤禛同时加封为亲王的皇子,在众皇子当中,胤祺有军功,有威望,同时也有地位,序齿排行第五,仅次于胤禛。康熙评价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雍正在胤祺碑文上也题到“秉性和平”。因为其不参与夺嫡,最终寿终正寝。

胤祉最后被幽禁至死,根本原因是胤禛仍旧将他当成敌人,或者是将其当作潜在敌人,总而言之就是胤禛对胤祉并不放心。毕竟他做过自己的敌人,胤禛又是一个生性凉薄之人,不会轻而易举的冰释前嫌。再加上胤祉后期的确有作死成分,所以胤祉的结局是没有任何蹊跷的。

总而言之,胤祉的死是雍正难以容人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胤祉自己作孽的直接报应。

胤祉的确没有对胤禛的皇位构成直接危险,那些构成威胁的人早已经被胤禛干掉了,但这并不代表胤禛能够一辈子放心!我们都知道,历来臣子最害怕的就是被君王误解,因为君主是最高权力掌握者,如果被君王误解或者猜忌,那臣子就准备好迎接审判吧!

胤祉就是这样的一个处境。他是夺嫡的参与者,本来底子就不干净,自己与皇太子交往甚密也是人人尽知,再加上后期的表现是在让胤禛看不上眼,胤禛肯定会在心里犯嘀咕:这小子什么意思啊?这小子是不是想要搞事情啊?这小子是不是不死心啊?这小子是铁了心要和我对着干啊?在这样一种情境之下,胤祉等于是给自己挖好了坑,然后自己义无反顾的一股脑扎了进去。

【您有价值的评论对笔者十分重要,希望大家不吝评论,笔者万分感谢!】

6

题主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把电视剧的情节和历史的记载混在了一起。

在康熙末年爆发了“九子夺嫡”,影视剧和小说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所以一般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的较量为主要剧情比如说《雍正王朝》,《步步惊心》,《九龙夺嫡》三阿哥胤祉的的很多事情被忽略了。三阿哥胤祉不仅参加了争储,还是机会比较突出的几位里边的。其实康熙五十三年,八阿哥胤禩发生“毙鹰事件”以后,被康熙说出“父子之情绝矣”的话以后基本就退出夺嫡机会了,但是八阿哥胤禩一党,人多势众所以依然被寄予厚望。康熙五十六年,十四阿哥胤禵被封大将军王后,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才是台面上最有机会的阿哥。

三阿哥胤祉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墨水最多,他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子的文人,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拥有很多门生的,官至直隶总督的李绂。他在康熙年间编纂书册,甚至由康熙皇帝和他亲自主持。三阿哥胤祉书读的好不代表他就是个文弱书生,满清骑射技术同样不在话下,即使不是出类拔萃但也能行军打仗。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葛尔丹的时候,他就负责统帅镶红旗。从康熙四十三年起,康熙皇帝每年几乎都会在三阿哥胤祉府内,举行家宴,可见对三阿哥胤祉的宠幸。

  • 三阿哥胤祉和太子较好,康熙皇帝爱屋及乌,对胤祉多次封赏,复立废太子胤礽的时候,康熙直接封其为诚亲王

胤祉在夺嫡中做的最耐人寻味是两件事,一件就是太子第一次被废,三阿哥胤祉多方调查,向康熙举报了大阿哥胤禔找蒙古巫师以魇镇诅咒太子,为康熙削爵囚禁大阿哥添了把火。太子第二次被废,三阿哥胤祉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和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一同帮康熙处理曾经关系要好的太子。太子第二次被废以后,三阿哥胤祉有一段时间内私下以“皇储”自称。可见三阿哥在老大,老二相继被关以后,自己就已经是皇子中的老大而沾沾自喜。根据历史立嫡以长定律最年长的老大不在,最尊贵的嫡长子老二不在,那轮下当皇帝的就是他了。

  • 三阿哥胤祉在皇子时期的这些表现都是后来他被囚禁的把柄。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三胤祉确实是第一个下跪称臣的并且还获得了御前免跪的资格。但是历史上,雍正元年的时候,胤祉就因为“九子夺嫡”期间和皇太子交好的原因,被雍正罚去为康熙守陵了,但是依然保持了他的爵位。据皇十六子胤禄的说法:

胤祉和侍读陈梦雷意图魇镇,性格乖张,儿子弘晟顽劣成性。

所以被罚去守陵,陈梦雷也被牵连,流放到了宁古塔。

老三胤祉最后被削爵幽禁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老十三胤祥。皇子时期的老三因为老十三胤祥到母亲去世不到百日就剃头,没有一点尊重,曾经被康熙夺过一次爵位。可见老三对出身不好的老十三胤祥母子都不是很放在心上。这件事,自然造成两人有嫌隙。老十三在雍正八年积劳成疾去世,远在守陵的老三却缺乏哀悼,对雍正惩罚自己守陵颇有微词,被告发到了雍正处。和老十三关系最铁的雍正一怒之下夺了他的爵位,将其永久幽禁。面对突然的厄运,老三胤祉一下颓废了,幽禁的中抑郁了两年,雍正十年便撒手人寰。

文/红雨说历史

7

1、三阿哥胤祉是一个文武全才,无论是学问、书法还是骑射都是拔尖的,还曾经跟康熙比试过,而且不分上下,估计还是有意让着康熙。

2、胤祉看上去对于夺嫡没有兴趣,自己始终置身事外,实际上他一直是继承皇位的一个有力的竞争者,而且在其中他也从未置身事外,而是在关键时刻频频出现,一直想把自己扶正。

3、常常喜欢表现自己,因此他本身就非常受康熙的喜爱,胤祉的爵位、财物样样不落于人后,每年康熙都会去他的王府举行家宴,这是难得的殊荣。

4、平时的无心政治,给了康熙一种胤祉无意多嫡的错觉,但是在废太子一事上,他却穿了帮。

5、大阿哥二阿哥被废之后,以胤祉当时的身份和受到的宠爱,身为三皇子,他是很有机会上位的。因此康熙此时看透了胤祉,从此也排除立他为继承人的想法。

6、而在多嫡的过程中,胤祉也有自己的党派,他借助编书的机会,拉拢了大批读书人,也就是掌握了舆论,这也是他参与争夺皇位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说,胤祉表面上不问政事,其实他是在暗中争夺的。因此雍正继位后把他幽禁起来也是情理之中了。





8

这个问题似乎是把正史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混在一起了。有必要先梳理和澄清一下。

从正史上看,在康熙朝号称的“九子夺嫡”的储君之争当中,皇三子胤祉肯定是参与夺嫡的九个皇子之一。说他没有参与争储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皇三子胤祉在雍正朝最终被圈禁而死(非“圈禁至死”)却是历史事实。

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皇三子胤祉也是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储君之争的,只不过在一击不中被康熙“一眼看穿”之后,就不再积极参与夺嫡之争,而是信奉“识时务者为俊杰”,成了观战者,当然,也能看作是“韬光养晦,和气同尘”等待机会。当机会不再,皇四子胤禛得到皇位登基的时候,他也的确是第一个俯首称臣的皇子。

电视剧当中的皇三子胤祉在雍正朝的待遇还是还是不错的,封亲王御前免跪,算是雍正对他“跪的好”的肯定和奖赏。

所以,这个问题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康熙的皇三子究竟干了什么事让雍正不依不饶,最终被圈禁而死呢?

这倒是可以在正史中找到答案的。

首先,在康熙朝,三阿哥胤祉也是夺嫡之争当中的一方实力。

康熙皇帝在中国的皇帝这个圈子当中,除了在位时间最长之外,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生了一大堆儿女,这在历代帝王的圈子里也是数一数二。康熙一生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存活下来的儿子就有二十四个,可谓是“高产皇帝”。不仅如此,康熙的儿子们几乎个个优秀,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三阿哥胤祉算是康熙的优秀的儿子之一。总得来讲,这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子,也是深受康熙喜爱的儿子之一。

从历史记载的三阿哥胤祉的行为上看,这个“读书的皇子”对储君之位也是有觊觎之心的,只不过三阿哥胤祉不像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那样“心急火燎”和“迫不及待”。他更像是在一旁等待机会的“狐狸”。伺机而动。但是,他也是非常的谨小慎微。做事比较隐秘,也比较胆小。

对于三阿哥胤祉来讲,他的夺嫡的最佳机会来自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失德”被废,太子之位出现了难得的“空缺”,这对于康熙的诸多优秀的皇子们来讲是“难得的机会”,因此皇子们纷纷“粉墨登场”。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如果细细的梳理,其实是可以分几个集团或者派系。分别是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其实都算是太子胤礽的心腹。而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算是一个“松散联盟”。三阿哥胤祉看似是个中立派,但是他有“读书人,清流的后台”这个背景,势力也是不容小觑。

在大阿哥胤褆自认为太子被废之后自己这个大阿哥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的心态下,极力在康熙面前诬陷太子,落井下石,趾高气昂的以“准太子”的姿态对弟弟们呼来喝去的时候,其他的皇子们对大阿哥胤褆的做派都是十分反感的。可是这个大阿哥似乎是“利欲熏心”,居然怂恿康熙杀了废太子胤礽,大阿哥的这个非常过分的举动,终于激怒了康熙,康熙明旨“没有立大阿哥胤褆为太子的意思”,并对胤褆的行为痛加斥责。这个时候,三阿哥胤祉看到了机会:老二胤礽被废,如果趁机干掉老大,那么他这个老三就成了实际上的老大,这样一来,他距太子之位就很近了,加上他本身的才情能力和口碑并不差,干掉大阿哥对他来讲就是“好机会”。

在这个背景下,三阿哥胤祉选择了不失时机的落井下石,他向康熙举报了大阿哥胤褆“魇镇”太子的行为。大阿哥胤褆就此被康熙“削爵圈禁”。三阿哥胤祉扳倒大阿哥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他自己也被康熙训斥,并且三阿哥胤祉的这个“落井下石”的行为,让他失去了其他皇子的信任,这里面也包括四阿哥胤禛。

三阿哥胤祉一击不中,,便立刻收敛锋芒,看起来似乎是“专心著书,心无旁骛”,但是,诸皇子其实已经对他开始提防。这是胤祉最终的悲惨命运的根源。

四阿哥胤禛本身就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在他做了雍正皇帝之后,本来就对三阿哥胤祉并不感冒的他,对这个唯一比自己大的,又有“前科”的“三哥”就更加反感,经常指责允祉的行为和言论,并且毫不掩饰的给允祉戴上了“虚伪的伪君子”的帽子,他在允祉“申辩”的奏折里毫不客气的说允祉“一直就是个虚伪的人”。这让允祉和雍正之间从猜忌到心存芥蒂,再到允祉感到委屈而心生怨愤,允祉对待雍正的态度也是越来越糟。

造成皇三子允祉最终被“削爵圈禁”的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允祉在雍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也是感情最深的十三王爷胤祥病逝之后,悲痛万分的雍正得知允祉在胤祥的葬礼上无辜迟到,并在葬礼现场毫无悲伤的态度时,雍正被彻底激怒,他认为这是允祉在和自己叫板,对允祉积怨已经很深的雍正,不仅惩罚了允祉,还把允祉的儿子们一起惩罚了。允祉和他的儿子们都被削去爵位废为普通宗人,允祉被圈禁,不久就死了。

说到底,皇三子还是有读书人的通病,就是“心思太重”而“胆量太小”。只能搞一些背地里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不仅可以让他发泄不满 ,还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9

胤祉是康熙第三子,平生醉心于学术,主持编撰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重要著作。胤祉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斗争,他告发大阿哥胤禔阴谋魇镇太子,致使胤禔被圈禁至死。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复立为太子,胤祉晋封诚亲王。胤祉并没有支持雍正(胤禛)夺嫡,虽然他跟胤禛的关系较为亲近,也不跟八爷党相互勾结,是自成一派的角色。在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中,胤祉跟胤禛一样,从不表露对帝位的觊觎之心,而是埋首书房之中,主持编撰书籍。这恰好印证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最高准则。

康熙对胤祉颇为喜爱,他不仅学问精深、涵养得体,而且骑术精湛、箭术超群,可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胤祉与太子关系亲密,一直以来没有犯过大的过失,仅在康熙三十八年敏妃过世百日内剃头,由郡王降为贝勒。么雍正继位后为何会对向来循规蹈矩的胤祉下黑手,将他囚禁至死呢?

胤祉的获罪缘由主要有三点:一是替废太子伸张正义;二是索取贿赂;三是在胤祥丧礼上迟到和毫无戚容。

胤祉与太子胤礽关系亲密,与胤禛、胤祥起初同为太子党成员。因为这层关系,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康熙召胤祉亲自问询,事后说:“胤祉与胤礽往日虽然关系好,然而却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不加罪于他。”太子被废后,胤祉打探到大阿哥胤禔曾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的指点下阴谋魇镇太子,向康熙做了密报。胤禔因此而获罪,被革除王爵,圈禁至死。不久后,太子复立,胤祉晋封诚亲王。

雍正继位后,对参与过争夺嫡位的兄弟区别对待,胤祉被打发到景陵守陵。雍正感慨地说:“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我只有这么一个哥哥,对他有什么憎恨的呢?每个人都激将我要治他的罪,这番心思真的是不可理喻。可能也是我也不能够感化他,但他的罪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雍正二年(1724年),诚亲王世子弘晟因勾结八爷党而获罪,被削去世子之位。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因向人索要贿赂,遭到弹劾。雍正痛斥其无人臣之礼,被降为郡王,把他的罪加在儿子弘晟身上,弘晟被宗人府囚禁。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在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姗姗来迟不说,且全无戚容,反而面露喜色。庄亲王胤禄弹劾胤祉毫无人伦之礼,雍正下旨褫夺爵位,将其和家人幽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痛心疾首地说:“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诚亲王才堪大用,奈何他的心跟我不在一条线上,不得不弃之不用。

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胤祉死于禁所,雍正诏以郡王礼安葬。

胤祉千不该万不该在胤祥的丧礼上出现有悖人伦的举动,要知道雍正对老十三的礼遇之隆可谓古今罕见,赞誉他“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胤祉在胤祥丧礼上的举动被雍正认为是藐视皇权、目无君上,最后落得褫夺爵位,幽禁至死的悲惨结局。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

很荣幸回答到这个问题

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故事被多次搬上荧屏,也令大家耳熟能详,这“九子”分别是大阿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这“九子”分为“四党”,分别为“皇长子党”、“皇太子党”、“皇四子党”和“皇八字党”,最终以四阿哥胤禛胜出,就是雍正皇帝。

在“九子夺嫡”的前期和中期主要就是“皇长子党”和“皇太子党”之间的角逐,而“皇四子党”和“皇八子党”是后期才崭露头角的,这个三阿哥胤祉是“皇太子党”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康熙朝主持编纂了两部大书《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部巨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财富。而更出乎意料的是真实的胤祉可不是电视剧中那个文弱书生的样子,说到这,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朝前期真实的皇家教育和亲子活动。

康熙皇帝教子方针

康熙大帝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了,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做了很多大事,政务可以说是非常繁忙,但是康熙皇帝由始至终坚持教子,而他的方针是满汉兼修,以满文化为本,汉文化为用,同时每个皇子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走的是“满汉结合,文武并行”的路子,而经常进行的“木兰围猎”就是检验皇子们军事能力的重要活动,所以说做康熙的儿子是很辛苦的。

这些皇子们能文能武,满汉文化兼备,精通骑射,既学习治国之术,又研究兵法韬略,随便哪个都拿的出手,但是这也是“九子夺嫡”事情发生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皇子们各个都出类拔萃,谁也不服谁,所以按照“同性相斥”原理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

康熙朝皇子们的抱养制度

康熙大帝十三岁就做了父亲,可惜孩子夭亡,皇长子胤禵其实是皇五子,所以此时的康熙决定自胤禵起实行抱养,所以他带出宫让大臣抚养以杜绝皇子夭折的现象,皇八子是由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值得一提的是唯独“四阿哥胤禛”是由康熙皇帝和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抚养大的,康熙曾说过“惟四阿哥,朕亲抚育”,而在早期的诸皇子之中,除了太子胤礽之外那数胤禛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长了,那么在胤礽屡次被废之后,就近原则选择皇四子胤禛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关系呢。

皇三子胤祉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变化

在最初的“太子党”阵营中,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以及皇十三子胤祥是同一梯队的,在前期他和雍正兄弟二人也是非常亲密的。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皇三子胤祉是康熙所有皇子里面最优秀的,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化方面,前文已叙,其次就事弓马娴熟,在史料记载之中,皇三子胤祉的武功是最为优异的,所以胤祉也很得康熙的喜欢。

而在康熙朝中后期,康熙皇帝外出都要安排年长的皇子们在京城轮流值守,目的是锻炼他们处理政务的能力,需要他们通过秘密奏折进行汇报,而负责秘密奏折的皇子就是皇三子胤祉,而此时的胤禛是在他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可见胤祉当时的地位要高于胤禛,说明康熙皇帝非常赏识他,这同样也是他能力的体现。

在一废太子前,其实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一度关系不错,甚至走的很近,这点电视剧里并没有演绎,但是他和八阿哥之间的区别在于四阿哥胤禛从不说太子的坏话,而八爷党们与之相反,四阿哥胤禛在一废太子时和大阿哥胤禵两人负责看管废太子胤礽,他发现康熙流露出悔意,而且康熙因为一废太子忧郁成疾,于是他就转奏皇帝,请求原谅胤礽,并且他和三阿哥胤祉一起带领皇子们照顾生病的康熙,此时的大阿哥却行“巫蛊之事”被告发,这就给了康熙恢复胤礽的理由,而正是这次一废太子事件,让康熙看到了胤禛的闪光点,自此才开始重用四阿哥。

在一废太子的时候,雍正和三阿哥胤祉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三阿哥胤祉本身就和太子是死党,他为太子求情是出于个人感情,而雍正也许是为了博得父亲的喜欢才做的这件事。

但这些关系随着事态的发展又有了变化,这个皇太子胤礽真是不争气,他经历了二次被废,再也无翻身之日,而两次被废中亲情观念表现最好的二位皇子就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康熙日益看重这兄弟俩,所以在康熙后期同为亲王的两兄弟同时受到了康熙的器重,这点可以从协助康熙处理政事以及代替父皇参加祭祀等事情的次数上看出来,二人几乎相差不多,但是作为长幼而言,康熙发给皇子们的批示署名上皇三子胤祉是在皇四子胤禩的前面的。

而在后期的皇子之间的内斗中,雍正胜出,此时的胤祉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只是潜心修学,干自己的事情,因为作为皇太子党的成员,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势力,所以他选择了隐忍。

雍正继位后,先后铲除了威胁最大的皇八子党,而胤祉的长子弘晟参与到皇八子党中,在雍正二年被夺爵,因此事胤祉也受到了牵连,只是到了雍正六年才找到理由对他进行惩罚,不过后来又为他恢复了身份,此时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剩下胤祉了,大起大落之下同样胤祉对雍正铲除兄弟们的行为是不耻的,作为康熙众皇子中文武双全的他本身是看不起雍正的,他认为雍正心机太深,所以他同样也看不起雍正的铁杆小弟十三阿哥胤祥,所以在胤祥的丧事处理上,作为三哥的胤祉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这也就给了雍正一个办掉他的理由,最终夺爵将他和家人幽禁与景山的永安厅中,最后胤祉亡与此处,直到乾隆二年,乾隆皇帝才为他三大爷追谥。

结语:

胤祉才高气傲,在康熙朝后期和雍正平起平坐多年,也深受康熙喜爱,而胤禛是一个厚黑大王,胸有城府,善于隐忍,胤祉长子与皇八子党走的亲密难道胤祉不知晓吗?雍正最恨的就是皇八字党,难道胤祉不知道吗?所以说皇子之间都是各怀鬼胎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皇帝的确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勤勉为政,尤其是整顿吏治,铲除腐败最为出色,可以说在雍正一朝,政治非常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乾隆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