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辣椒是明朝末期传进中国?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但是不对。中国是辣椒原产地之一,辣椒历史千万年。

这段公案,起源于明代有个叫做高濂的,他写了一本小册子《遵生八笺》,里面有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懒人专家们据此断定辣椒是这时候传入中国的,也让吃货们很为古人担忧:在此之前那么多年都没有辣椒,这让嗜辣如命的国人多难受啊。 其实这担心大可不必,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他们有得辣子吃。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植物学家们就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的小米椒,有根据的证明了我国也是辣椒原产地。后来在湖北神农架也发现了野生辣椒。 就是历史文献记载,也不是仅仅有个高濂那样单薄。明朝以前的苏东坡那首《春菜》诗中有句“细履幽畦掇芳辣”,清楚说明辣椒种植在菜地里,可见种植普遍。再往前到先秦,《诗经》都有辣椒的记载。 所以大可不必操心古人吃不着辣椒,他们吃的美着呢。

当然辣椒还有同类性质的,譬如花椒,也是被史学家容易混淆的。《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有载:“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个椒就被陈子展的《诗经直解》说成是花椒,不是辣椒。但是《中药大辞典》明说是辣椒。 最后结论是,我国是辣椒原产地,并不是明朝末年才传过来,古人一直的有辣椒吃。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成都人口味变过很多次,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吃辣的。

最开始,成都人特别喜欢甜食

随着大家生活越来越富裕,许多朋友都去过欧洲旅游,去了欧洲旅游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悟:欧洲人吃得太甜了,欧洲的糕点都特别甜。

为什么欧洲人吃得这么甜?

其实在古代,糖是非常珍贵的食材,一般人真的吃不起,而贵族喜欢把糕点弄得很甜来显示自己的富有,久而久之,欧洲人就习惯了糕点特别甜。

早在秦汉时期,四川就是天府之国,而成都作为四川的中心和四川最大的平原,更是天府之国明珠,成都的富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同样是喜欢什么菜都放蜂蜜。

魏文帝曹丕在《与朝臣诏》中提到:“新城孟太守道,蜀睹豚鸡骛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着饴蜜。”意思是说四川人嫌鸡和猪的味道太寡淡,在烹制这些食材的时候,喜欢用糖和蜂蜜调味。

成都人喜欢吃甜食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宋朝。

因为出身眉山的苏轼就说过,蜀人喜欢甜食。

苏东坡一帖云:“予少嗜甘,日食蜜五合,尝谓以蜜煎糖而食之可也。”又曰:“吾好食姜蜜汤,甘芳滑辣,使人意快而神清。”其好食甜可知。至《别子由》诗云:“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想见冰盘中,石蜜与糖霜。”

另外,根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蓝勇先生考证,唐宋时期四川饮食以重蜜食甜为主。如《蜀中广记》卷64称“蜀人作食喜煮饴蜜以助味”,“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用蜜,客多不能下箸”。陆游《饭罢戏作》有“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其中的“橙薤”就是用金橙切成细丝和酱的调味品。


这些表明唐宋时期四川饮食风味以甜为主。这与当时四川蔗糖业的发达有关。宋人苏颂《图经本草》记载“炼沙糖和牛乳为石糖,即乳糖也,惟蜀川作之”。宋代四川遂州冲积平原有的地方四分之一的土地都用于种植甘蔗,遂州也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糖霜生产基地。用乳糖制成的“乳糖狮子”成为西川的进贡品。砂糖在明代流行四川的“川猪头”和黄粑中均是重要调料。这些记录表明,在清代以前蔗糖是川菜的一种主要调味品。

成都人为什么开始吃辣椒?因为盐太贵,吃不起

什么时候四川人口味变了呢?

主要是明清交替时期,因为战乱以及瘟疫,四川人口大量减少,同时也导致四川传统的甘蔗种植生产在明末清初完全毁灭,由于蔗糖生产的中断,宋明时期大量使用蔗糖的传统菜品随之失传,到了清代蔗糖也不再成为川菜中的主要调味品。

那么成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辣的呢?

直到清代中期(1800年左右),辛辣口味并没有在巴蜀地区饮食占据主导地位。雍正、嘉庆年间分别修撰的《四川通志》里都没有辣椒的记载。对于辣椒的推广的最早记载则出现在嘉庆年间川西成都平原、川南和川北大巴山区。

嘉庆朝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始让四川人开始吃辣椒的呢?

原因是四川最大的食盐基地自贡的井盐的质量和产量在清嘉庆年间发生了断崖式下滑,另外,因为起义频发发生,使得清王朝不得不同意四川盐外销湖北、湖南,这进一步造成四川“缺盐“。

而早在康熙时期在云贵等缺乏食盐的贫穷地区就有食用辣椒代替食盐的传统。

康熙前期成书的田霁的《黔书》载“当其匮也,代之以狗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诳夫舌耳,非正味也”。康熙《思州府志》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因为,四川人开始喜欢吃辣椒应该是从清朝嘉庆年间,川盐减产以及外运,导致川内食盐价格飙升,使得四川普通民众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昂贵食盐的食材,而辣椒则四川民众找到最适合的替代品。

3

1、四川最早的辛味调料应该是花椒。

中国是花椒的原产地,春秋时期整理成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记载,如《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花椒)

中国古人说椒,本来是指的花椒。

花椒属于芸香属,有特殊的香味,又麻又辣。

花椒是古代川菜的灵魂,但辣味不够,明末清初辣椒传入,川菜用辣椒提升了辣度。

2、其次是食茱萸和姜

食茱萸有一种辛辣味。


(食茱萸)

北魏《齐民要术》记载:

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处,候实开便收之。挂著屋里壁上,令荫干,勿使烟熏,烟熏则苦而不辛也。用时去中黑子,肉酱鱼鮓偏宜用。

姜有一种温和的辛辣味。

《论语》里面记载孔子吃姜食。

《吕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阳朴之姜。”

南北朝《搜神记》记载了一个故事,左慈钓鲈鱼后说:“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

3、唐朝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乱,使大蒜传入四川

大蒜和芫荽、胡椒也是从西域传来中国。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食用生大蒜后,会有强烈的臭味,所以一开始是北方比较贫穷的农民食用,到了唐朝食用的人数多了一些。

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大量北方人口逃亡四川,把食用大蒜的习惯也带到蜀地。

北宋《北梦琐言》记载唐朝的四川道士何景冲喜欢吃生大蒜。

南宋范成大曾担任四川制置使,记载“巴蜀人好食生蒜,臭不可近。”

这说明,四川人从古到今,都在追求各种不同的辣味,极致的辣味当然是辣椒。

4、清朝初年,辣椒传入四川,但到了嘉庆年间才大面积普及。

最早食用辣椒的是湖南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邵阳县志》记载了“海椒”,就是辣椒,可能是从长江出海口沿长江、湘江带到湖南的。

湖南不产盐,主要是用两淮的盐,盐税高,导致湖南的盐价很高,很多贫穷的湖南人买不起盐。

乾隆五年,湖广盐价高涨,湖北巡抚崔纪奏请官定盐价,两淮盐商强烈反对,清廷决定部定盐价。两淮盐商通过孝敬乾隆银子的方式,不断抬高盐价。

乾隆二十八年,湖广盐价涨到每引9.5两白银,最贵时达到每引12两,比部定盐价高出一倍。


(清朝盐引)

湖南气候潮湿,食用辣椒可以部分取代盐调味,由可以祛湿。

所以辣椒很快就在湖南落地生根。

湖北吃辣椒比湖南略晚一点。

众所周知,张献忠和清军在四川大肆杀戮,导致四川人口锐减,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大量湖南、湖北人迁入四川,把辣椒也带入了四川。

所以说是湖南人带着四川人吃辣椒的。



最早记载四川吃辣椒的是乾隆十四年的《大邑县志》,到了嘉庆年间,四川的辣椒也普及了。

4

可能很多人根本没想过,看上去清汤寡水的开水白菜属于川菜。

实际上,川菜是个非常复杂的菜系,并非仅仅是麻辣而已。

不过麻辣滋味算是川菜的一个特色,也是多年来川菜在大江南北广受欢迎的法宝。

辣椒从明朝传入,直到晚清时期才作为食材流行起来。

那么,在辣椒进入四川之前,四川人用什么来代替辣椒的味道呢?



或许有人觉得,川菜百味,辣椒融入川菜之前的四川人就算不吃辣,也还是有很多的美食可以吃的,餐桌上也并不会了无生趣。

但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巴蜀之地的先民,就已经很爱吃辣。

《华阳国志》之中,就已经出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的记载,蜀地之民做菜,喜欢放各种辛辣比较刺激的辛香料,风味麻辣为主。

四川的麻辣,麻来自于花椒、山椒与藤椒等本土原生植物,花椒并非是蜀地独产,但却以蜀地所产最佳,因此也被称作是“蜀椒”。

至于蜀地菜肴中的辣味,则来自另外一种如今很少有人再吃的本土植物,那就是食茱萸。

宋代《益部方物记》之中记载,蜀地之人做菜的时候,都会加入食茱萸,做出的菜肴有一种辛香之气味,接近于现在的辣椒。



蜀地之人用食茱萸做菜的习惯,从先秦就已经开始,这样的习惯到清朝时期仍旧广泛,直到清朝中后期,才逐渐被辣椒所取代。

除了食茱萸和花椒等,高良姜、辛蒟在蜀地风味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蒟酱是蜀地出产的一种调味品,也是流传最广最早的辣味调味品,是用蜀地一种叫做“辛蒟”的植物果实酿造而成。

另外,与辛蒟并尊的“蒻”,也就是魔芋,古代的蜀人喜欢将其用苦酒腌渍,产生一种独特的辛辣之味进行食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食物的真面目已经不得而知,仅存在于各种典籍。

蜀人向来“好辛香”,也就是辛辣之味,但这种爱好在古代并不仅仅是巴蜀之地的先民,而是一种极其广泛的流行,甚至于明清之前的两广之地,也很爱吃食茱萸。



花椒、姜与食茱萸,是古代中国的传统三大辛香料,在明朝以前,这三种调味料在菜肴之中的比例极高,尤其是花椒与食茱萸。

明朝之后,很多地方的口味开始变淡,这三大辛香料的流行范围也逐渐消退。

这也与国人肉食结构的巨大改变息息相关。

在明清之前,辛香料之所以流行,主要是为了压制食物中的腥膻之气,还有就是祛湿驱寒,明清前的主要流行类肉食多是羊肉,其次是牛肉,的确需要辛香料。

然而明清开始尤其是清朝,随着人口的剧增,牛羊牧业萎缩,猪肉逐渐占据了餐桌主流,还有就是大量家禽,这种情况下,辛香料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来自于美洲的辣椒传入中原之地,人们发现这种原本用来观赏的食物,也拥有辛辣香气的时候,食茱萸等传统辛香料逐渐就被取代了。



明朝时期,辣椒被商人从南洋带回,最早出现辣椒记载的是浙江,然而在很长时间内,辣椒都没有作为食物,而是当成观赏的花草,种植范围极其有限。

与浙江毗邻的江苏,直到清朝嘉庆七年,才出现了辣椒的记载,明朝时期,辣椒主要都种植在有钱人的宅院花园里,可不是在菜地里。

最早出现辣椒食用记载的,是江西,时间是在康熙二十八年,此后就是贵州、湖南等西南各地区,这些地方主要是用辣椒代替盐来下饭。

如今麻辣红火的四川,第一次出现吃辣椒记录,是在乾隆十四年的《成都府大邑县志》中,比起湖南要迟了半个多世纪,当时称作“海椒”。

四川盆地常年比较潮湿,虽然经历了湖广填四川,但新来的四川居民与曾经的蜀地先民一样喜欢辛香之风味,辣椒作为食物被开发之后,迅速流行起来。



川菜,其实以明朝晚期作为一个分界线,此前的川菜与后来的川菜风格几乎完全不同。

在此之前的川菜,也就是当年李白、苏轼见到的川菜,跟如今我们吃到的川菜根本完全不同,而主要的差别,就是因为后来辣椒的加入。

晚清时期,辣椒之所以盛行,一来是因为西南地区太过于潮湿,需要以辣祛湿驱寒,还有就是山区之地难以买盐,用辣椒配饭也是无奈的举动。

也因为这个缘故,在并不太吃辣的华北江浙等地,吃辣成了穷人特点,当时容易被侧目,曾国藩即便是做了封疆大吏之后,想吃辣椒一度也是偷摸藏着吃。

整体来说,辣椒的传入,的确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川菜,但真正的川菜并非只有辣椒可用,川菜之中甚至还有偏甜的分支菜系,像是鱼香系列也可以不加辣椒。

在辣椒融入川菜以前,四川人吃的主要就是食茱萸,这也是此前川菜辣味的主流来源,而辣椒的传入,渐渐的完全取代了食茱萸的地位。


5

历史上辣椒是明朝末期的时候传进中国的,在之前成都人吃什么来代替辣椒呢?

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了新大陆,也收获了辣椒,直到16世纪晚期(中国16世纪晚期就是1580—1600年,正是明朝衰弱,女真日益强大起来之时;处于明朝神宗皇帝万历年1573-1620年时期),辣椒才被传入中国,当时被人们称为“番椒”,番,就是“海外”的意思,对应现在的话语就是进口的意思了;

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清朝末期)以后;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

那么在此之前,古代人吃什么来代替辣椒呢?古代的辣椒没有你像如今应用得这么广泛,只当作是调味料使用,在明代之前,我国古代人也有着很多“调味食材”,它们与辣椒一样,都给人沉醉其中的味觉享受;

辣椒替代调料之:胡椒

首先要说的辣味食材便是——胡椒;提起它,大家依然不陌生,日常厨房必备,已经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对于现代人来说,胡椒是不可多得调味剂,平常撸个串、炒个菜,加上一点胡椒调味,那可真是舌尖上的享受;

在古代的餐桌上,对于一些菜肴,胡椒成了必不可少的调味料;但由于其稀少性,并非人人都能享用的起,也只有一些君王贵族方能随意食用;曾有古献记载,北宋的皇帝就特别喜爱胡椒,尤其是“胡椒醋羊头”更是重大节日必备重头菜;《齐民要术》曾记载一种胡椒做成的酒,这也是在君王宴上必不可少的贵重佳酿,一般人还真的享受不起;

辣椒替代调料之:芥辣

相比于胡椒的千金难求,中国古代人的另一种调味料食材则显得亲民实惠,那就是颇受古代百姓青睐的芥辣;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没有听过;它确实没有胡椒的名气那么大,但对于古代百姓来说,买不起胡椒,芥辣便是最好的替代品;


芥辣跟芥末存在着联系,它其实就是民间常说的黄芥末;主要是以芥菜的种子磨制而成,味道刺激辛辣,在我国有着很大的种植面积;《图经本草》曾记载,芥菜在宋代的种植,已经达到了随处可见的地步;

辣椒替代调料之:茱萸

茱萸,好像在哪听过,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没错,它就是唐代王维笔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王维借助此首诗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更是侧面表达出对茱萸的惦念;茱萸的价值不仅仅是调味食材,更是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曾对茱萸有过介绍,说其味虽辣,但属性温热,可以很好抑制湿毒,驱寒避害;它的用途很广泛:

  • 刷牙漱口;只需要嚼下一块树皮,便能清洁口腔,杀菌止痛,算得上古代最初的牙膏;
  • 泡酒;蜀地百姓喝酒会放进一些茱萸,这样会使香辣之感充满酒盅,品尝起来味觉会更加享受;
  • 酱料;在浙江湖州,有一种“辣虎”的酱料,用茱萸制成,为当地百姓的下饭首选;
  • 酿酒;明清时期,茱萸经过一个技艺上改进,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辣米酒,不仅可以当酒饮用,还可以此入食;
  • 调料;一般是将茱萸叶研磨成汁,收集后用来炒菜,菜肴端出来后,会有一种芳香飘在空中,芬芳扑鼻,咀嚼起来会有一种香辣,萦绕舌尖;

总结:辣椒虽然是目前国人必备的调味佳品,但是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人的美食文化和智慧也是相当过人的,在辣椒之前就有了相当丰富的与其功效和作用类似的调味料,这和我们悠远流长的古代吃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在明代辣椒的出现并不是无可替代,只是更加丰富了我们东方美食文化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于《辣椒的相关历史》、《本草纲目》、《醒园录》、《齐民要术》、《草花谱》

6

自古以来,在山多的地方,靠海的地方人们大多嗜辛,目的之一就是在于祛除体内寒气,笔者曾经去过浙江衢州开化,那里多山,几乎所有的路都是山路,当地人人几乎无辣不欢,每餐可以不吃饭,辣椒总规是少不了的,当地的辣椒也是很给力的,不同于重庆的麻辣,当地的辣吃过后,你的嗓子都会辣的疼,外地人很少有能够接受当地饮食的。

辣椒并不是中国本土作物,大概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最初叫做海椒,秦椒等等,而辣椒最初进入中国并不是作为一种食材,而是一种观赏植物,辣椒作为食材最早的记载可能是在光绪年间,在曾懿在《中馈录》里就记载了用辣椒制辣豆瓣法、制豆豉法。那么在此之前漫长的时间内,四川人是用什么来代替辣椒的呢?或者说国人是用什么来代替辣椒的呢?

历史上有句话,叫“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也就是说四川人本是爱吃酸的。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的,但是能猜出四川自古的口味是嗜酸,而不是嗜辣的。吃辣的则是东部沿海地区更厉害,只不过他们吃的辣并非是辣椒、而是姜一类的。因为沿海地区吃海鲜需要去腥味所以姜的使用很普遍。

四川地区有一种味道是花椒的麻味。花椒,别名是秦椒或者蜀椒、川椒,基本产于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上游。诗经里就有关于花椒的记载,椒这个字本意就是花椒这类灌木小乔木一类植物。辣椒、胡椒都是舶来品,所以基本椒就是特指的花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茱萸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作为人们食辛的一味重要食材来源。在我国的沿海城市台州,在这里人们祛除湿气不用辣椒,这里的人喜食生姜,当地就有一道特色美食叫做姜汤面,晚上来上一碗,保证吃的你大汗直流。

最早的五谷,如今粟、黍基本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其他还有比如高粱这种生长在贫瘠山地的作物完全不敌红薯、土豆和玉米也慢慢退出。再比如辣椒,从西南丘陵山地开始向全国扩张,基本全国多少都会吃一点了。还有这两年流行的小龙虾,小龙虾进入中国都没超过一百年,普及也就是近十年的事。现在的八大菜系,有的如川菜基本都是在清朝才成为完全成熟的体系,中餐的国民菜-番茄炒蛋,番茄也是清朝才普及的。

古代的辣味食物有,生姜,大蒜,花椒,黄芥和茱萸,尤其以茱萸的辣味最为浓郁。本草纲目记载,这些辣味食材都是药食同源的,都具有除湿打虫的功效,尤其适合当时烟瘴之气很多南方地区,古时四川地区不是大蒜的种植地,所以猜测,那时的成都人吃的辣味食材就只有生姜,花椒,黄芥和茱萸了。以上这些都是本土辣味食物,还有舶来品的胡椒,这是真真正正的贵族食物,唐朝时一粒胡椒作价一枚铜钱,要知道当时的粮食一唐斤才3到5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