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二战战败前的日本的正式名字为“大日本帝国”,一个是以天皇为皇帝,向外国进攻以扩张领土的帝国。而二战时期,在高压专制的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本,居民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首先,在战时动员体制下出现了企业的“倒闭潮”,大多数民众处于失业状态,除了参加所谓的“大东亚圣战”以外,人生毫无希望可言。为了捉住想要反抗国家的国民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代表性的是《治安维新法》,由于这个法律,许多商谈受到了禁止,国民之间相互监视,使得那时候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去告密别人,如果发现却没有告密也被视为犯罪

在1938年,日本法西斯政权强行推过了《战争动员法》,使对外战争实现所谓的“合法化”。该法律明确规定,日本国所有民众与所有物资都需为战争服务。在战时日本,大批人力物力财力被输送至战争前线导致国内物资极为匮乏,无奈之下政府实行了粮食与生活必需品的综合配给制度。可以说,在战时配给制度下的日本普通民众,基本生活被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之上。

另外,伴随着拉锯战的持久化,日本的成年男子士兵数量逐渐下滑,战力也明显不足。对此,日本实施所谓的“学徒出阵”政策,不仅要求凡满20周岁的健康男子必须参军出征,甚至从适龄幼童开始对民众强制性地灌输“圣战”思想,为今后的持久战争做人员准备。面对男性劳动力短缺的苦境,日本政府实施“勤劳动员制度”,工厂及农场里逐渐出现了女性及儿童劳动力的身影。

虽然以上所说的并不是军国主义时期下的日本人的生活状态,但仅仅从几个状态中,我们还是看出来,当时他们的生活也是很不好的。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时期日本的普通居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不过因为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日本人还是狂热地支持战争,可谓疯狂至极。

早在抗战爆发以后不久,为了满足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就实行了军需动员,扩大军工生产。

1936 年度,日本的军工生产大约只占工业总产能的4-5%。1937 年度军工生产上升工业总产能的10%。1938 年度达到了12%,1939 年度是16%,1940 年度提升为26%,1941 年是30%。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军工生产在工业产能中的占比继续攀升,1942 年度是35%,1943 年度是48%,1944 年度已经高达58%,军工生产比重的日益增加,妨碍了工业的正常发展。

而且日本本土资源匮乏,所需资源多需进口,随着军工生产在工业总产能中占比的日益增加,资源分配自然也是优先保证军工企业,这对那些民用企业来说无疑是极端不利的,很多企业因此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正常运转。

所以按照日本自己的统计,自1938年以后,日本的工业产能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

此外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日本军队大量征用船舶用于运输军需物资。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对于海运依赖很大。战争初期因为军事规模不大,征调船只不多,这一影响还不明显。

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已经逐步感受到了缺少船舶的痛苦。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不得不继续扩大征调规模,全国650万吨船舶中的2/3被军方征用,只能满足国内最低需求的40%,对于日本国内的生产和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很多民用企业逐步陷入困境,进而倒闭,工人失业。这又进一步造成了日本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带动更多企业陷入困境、倒闭,工人失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自然不能指望日本国内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了。

更糟糕的是随着战争继续,美军日益掌握主动,日本的海上航线遭到的攻击越来越多,从海外输入物资自然也是越来越困难。而日本国内生产、生活对于海外依赖极大,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了日本国内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

以大米为例,在战争爆发前,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费大米165公斤。到了1940年,日本只能保证每人每年可以得到126公斤大米,平均下来每天只有350克左右,只有战前的75%。而到了1945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每人每年只有80公斤左右。

还有盐也是如此。日本人制作酱油、豆酱、咸菜及渔业腌制都需要耗费大量食盐。1940 年时,日本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食盐15 公斤,到了1945年,则只有10公斤左右。

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战争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到底影响有多大。由于连基本的口粮都得不到保证,在1945年日本国内很多城市中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当然,日本国内的那些高层因为身居高位,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他们担心的,倒是战败以后会遭到清算,所以极力鼓吹抵抗到底。而很多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也是叫嚣着死战到底。

总算最后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老实了不少,不然的话估计死的日本人会更多。

3

谢谢相邀,从民生角度将军国主义制度是最恐怖的政体形式。

军国主义首先政治元首与军事领袖集于一体,以军队思路统治国家。讲求国家思想与领袖高度统一,杜绝与消灭一切异端。教育方向为个体绝对服从于国家,要无条件为国家(领袖)利益服务,基层民众要革除一切个性思维,各方面追求全民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从经济层面讲,军国主义诞生于农牧型旧生产力模式,依附无人权概念的奴隶与封建制度。,游牧民族部落政治就是原始军国主义。中国古代商鞅变法与胡服骑射即是农耕文化对此种制度的推行手段。社会进入工业新经济时代后,此种简单粗暴的治国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国力过多向军队倾斜必然导致经济失衡,公众知识水平的增长也会对此产生强烈抵触情绪,极易导致经济崩溃社会动荡。

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日本是典型的东方军国主义国家,昭和时期军人地位空前提高,民众多以为国家去战斗为崇高理想。由于受制于自身条件,为保持军队竞争力不断压低民生标准,全面施行洗脑式教育,人民生活在高度白色恐怖之中。这导致日本国民普遍精神压抑,暴躁敏感,活着毫无乐趣可言,死反而是一种解脱。反应到对外战争中士兵野蛮残忍,贪婪无畏,经常习惯性的做出令人发指的举动。

4

很多年前有部几十集的日剧《阿信》,其中至少二十多集描述侵华期间,本土人民生活的惨状,以及战败后日本国民的苦难,自己网上搜一下看看。

5

图为被应召入伍的相扑选手


二战中的日本本土居民可以说下场还是挺悲惨的,宫崎骏的动画《萤火虫之墓》讲述的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国内的惨状,兄妹俩妹妹在战争中饿死,而哥哥也在日本战败月余后死去。当时日本国内惨到什么程度呢?大米等物资做为战略物资被运往前线,日本国内实行配给制度,很多人长期营养不良,加上疾病的折磨死去。


由于没有武器可用,最后只有削尖的竹枪


除了营养不良外,大批的人都要参军。早在38年日本就颁布了战争动员法,大量的年轻人应召入伍,出国作战。但是随着前线阵亡的士兵越来越多,兵员补充是一个大问题,于是征兵年龄一降再降。除此之外,大量不适合参军的人,比如初中生,女人等等被发配到工厂,生产战争所需物资,当时日本岛内基本上所有能开工的工厂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图为正在排队领取配给的日本民众


在美军彻底封锁日本后,形式就更严峻了,饿死的人就更多了。已经无法征集到更多的兵员了,最后就连和尚都参军了,日本军国主义叫嚣着要玉碎,就连妇女和少女都都分发武器,准备和美军本岛死战。不过他们的武器仅仅是一支竹枪而已,因为此时岛内基本上已经生产不出来什么武器了。

军情系问答签约作者,各位读者大大点波订阅关注吖~

6

当然是飞速下降的生活质量,一切资源向军队倾斜,这里举几个生活上的细节。

1,日本对酒精的管控,45年初的神户还没有招到空袭,普通人在酒馆里至多只能喝两杯(虽然我很想吐槽为什么你们还能喝到酒),但军人不受限制,因此经常有人和军人结伴请客喝酒。

2,出自日本国民漫画《乌龙派出所》的描写。因为国家对物资的严格管制,吃不饱的市民会到农村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食物,不过这种行为是很冒险的,要想把食物带回家就必须面对路上军警的盘查,如果被抓后果很严重的。

3,妇人会挨家挨户抄家找铁制品,同时也动员人们参军,到后期寺庙的钟,不重要的铁路都被收缴,铁路消失后留下的印子被戏称为银路。

4,千人针的盛行,可以说是那个时候买的最好的东西了,大概就是由一千个妇女绣一千针做出来的内衣(虎年生可绣同年龄针数),有祈福保佑士兵平安归来的能力,在某些版本里还有刀枪不入的传言,因此家里有人出征的妇女会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车站,路口人多的地方请人帮忙,也有工业化的千人针在商店出售。

实际上千人针在战地,尤其是热带的确十分实用,柔软吸水耐用,但祈福什么的好像一点用都没有,美帝大兵在太平洋缴获了一堆,而且因为好用还在某些部队自发的小规模推广了一下。

5,产品,包括军用品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偷工减料起来,以前那种结实耐用的衣服鞋子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块布拼成的衣服,不知道拿什么材料制成的鞋子,总之都是能省则省。比如军皮鞋,一开始用牛皮和猪皮混合制成的,后来纯猪皮,然后是合成皮,最后就是两块硬点的布,可就是这样也依然无法满足军队需求。

6,因为油料短缺,发动人民用松树熬制油料,具体操作就是大人小孩一座座山砍过去。但很可惜这种油根本无法使用(或者说用了就是在谋杀发动机),但似乎没人提出质疑,结果截止战败熬出数万桶。另外豆油也能点燃燃油机,所以作为军需品一并征用,但代价要你不在乎自己的武器变成一次性的消耗品。

7,城市人口在空袭后大量转移到农村,或者是没有受空袭的地区,包括广岛,以及躺枪的长崎。如果是在校学生,大的会被动员入伍,小的会按班级分组,由老师(有时是军人)带领在山沟沟里种田,砍树(炼油),接受洗脑教育,倡导献身精神,就是不好好上课。

8,征兵的标准不断下降。日本采用征兵制,值得注意的是海军提倡的是高素质的志愿兵,推行普遍征兵制的是陆军。征兵处会对适龄兵员进行体检,并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标准,甲就是最适合当兵的,乙是待考虑,丙丁是不予受理的病人残疾人。

比较搞笑的一点就是军国主义的日本也一样出现了《好兵帅克》式的逃兵役现象,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离开家乡去冒生命危险。在面临体检时,原本身体健康的人会长时间饿肚子,每天不停喝酱油,最后会因为被检出肝炎一类的问题被划为丙等从而逃避兵役。

一开始在兵员充足,军队人数相对较少的时候,甲等就够用了,但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原本的丙丁等都被征发了,当然是作为炮灰部队,就是那些杂七杂八的决战师团,守备师团,或者干脆只是民防大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