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肥是刘邦的长子,母亲曹氏。曹氏是刘邦青年时期的一个“相好”,推测可能有过婚史。然而在刘邦称帝前后,便没有了曹氏的相关记载,因此留给后人一连串的猜测。有人说她已经去世;有人说她独居家乡,远离宫廷纷争,安亨清静;还有人说她晚年同儿子一起生活。总之,三种可能都有,但没有一样能得到证实。所以,曹氏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关于刘肥之结局,可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刘肥之喜
也许是出于对曹氏的愧疚,所以刘邦刻意去补偿刘肥,把他封为齐王。当时齐国是汉朝最大的诸侯国,辖7郡70余城。而汉初一共才54郡,朝廷手中直接管辖不过15郡,所以刘肥的地盘儿抵了半个朝廷。
另外,齐国自古临海煮盐,经济发达,春秋时齐相管仲正是主要靠渔盐之利推齐国走向富国强兵之路,助齐桓公坐上霸主之位。也难怪,当年韩信对齐国一直朝思暮想,为了得它也是颇费了心机。但是还没等韩信将“齐王”的宝座坐热,刘邦就抢走送给了儿子刘肥。所以刘肥以国为富,成了真正的“肥王”。
反观刘肥的那些兄弟们,他们的封国没有一个能与刘肥相提并论,比如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等封国实力,均差齐国一大截。唯一两个稍大一些的吴国和楚国,还被刘邦分别给了侄子刘濞及兄弟刘交。当然,刘邦并不是不想将吴、楚封给儿子们,而是担心他们年幼镇不住地方势力。
所以,除刘盈之外,相比而言其他几个兄弟而言,刘肥也有可喜可贺之处。
刘肥之忧
一、没有当上太子,不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刘肥有长子的年龄,但没有嫡子的身份。因为曹氏和刘邦混了许多年,一直不清不白,从来没有让刘邦娶她回家,所以造成了刘肥出生后就没有安上嫡长子这个“户口”。
而古代王朝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来将皇(王)位传承。因此,刘邦只好将嫡子刘盈立为太子。因为刘盈的母亲吕雉是刘邦第一个敲锣打鼓娶回家的女人。因此,也正是曹氏的“不作为”,注定了刘肥诸侯王的命。
(刘盈剧照)
二、英年早逝的受气包。推测刘肥出生于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年。去世于公元前189年,时年32岁。尽管古人平均寿命不长,但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诸侯王来说,却不应该是那么短。而刘肥的去世可能与一次长安之行有关。
公元前193年,刘肥入京朝见惠帝刘盈。由于弟兄二人均出生于丰邑,有可能还曾一起生活过,所以并不如同其他几个兄弟之间那样略显生疏。于是在家宴上,刘盈请刘肥上座时,刘肥竟然一屁股坐在了正中。本来兄弟二人其乐融融,推杯换盏,没曾想一旁的吕后使出了“幺蛾子”。
原来吕后嫌刘肥没大没小,不懂礼数,所以偷偷命人端上两杯毒酒,说是赏赐刘肥。刘肥受宠若惊,自然要先说感谢话,然后一饮而尽。可是没想到刘盈凑热闹,端起了另一杯毒酒。吕后慌乱,伸手打翻刘盈的酒杯。刘肥感觉出了猫腻,装醉离开。
事后,吕后一直没有放刘肥回封国之意。刘肥只好主动做懂事的孩子,先将齐国的城阳郡献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后尊称妹妹为“太后”。吕后见好就收,于是放刘肥归齐。后来,刘肥越来越感觉是受了奇耻大辱,但是她又没有征讨吕后的实力和胆量。之后又回想起弟弟刘如意死于吕后之手的遭遇,所以心情愤懑,郁郁而终。
(刘肥剧照)
三、去世之后,齐国被分割的七零八落。齐国最初有7个郡,刘肥去世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吕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为了给侄子配块封地,吕后瞅了一圈儿,又将目光放在了齐国,于是一刀下去,济南郡归了吕台。
公元前181年,吕后想拉拢宗室刘泽(刘邦堂兄),于是将其封为琅琊王。可是同样遇到了没有封地和尴尬。不过这根本难不住神通广大的吕后。只见吕后一刀下去,齐国的琅琊郡又归也刘泽。因此,到吕后去世之前,刘肥的七郡之国只存四郡。如果刘肥泉下有知,非气活不可。
这还不算完。吕后去世后,刘肥的长子刘襄起兵争夺皇后。结果皇位虽然没有抢到手,但是他却顺势将之前丢失的三郡之地收复。汉文帝继位后也承认了刘襄的作法,如此一来,也算是告慰刘肥地下之灵了。
(汉文帝剧照)
没想到的是,汉文帝继位两年后又玩了一把“借花献佛”的游戏。明着是表彰刘肥的两个儿子朱虚侯刘章及东牟侯刘兴据的“除吕”之功,于是分别将二人封为城阳王与济北王,但在给他们划封地时,依旧在齐国身上割肉。
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又将刘肥健在的6个儿子封了王,至于封地的支付,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如此一来,齐国不仅没有变强,而且还越来越被削弱。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由于“推恩令”的大力推行,当年那个刘邦封给刘肥的齐国早被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儿了。或许刘肥认为齐国能在自己子孙一脉传至千秋万代,不曾想,几十年后便不成其国了。
总之,刘肥一生命运,波澜不惊,喜忧参半,或许这就是帝王之家的必然结局。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