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河抗战,可以说是东北军洗刷918事变耻辱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然而,他们非但没有把握住,反而让918事变的耻辱再一次重演!

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张学良对于热河抗战,是真的想打。但是很无奈,国难当头,军阀们还在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明争暗斗,最终让东北军的热河抗战沦为泡影。

这里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汤玉麟;其二是张学良;其三是蒋介石。这三个人,心里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起导演了热河抗战这一幕“闹剧”。

首先来说汤玉麟和张学良之间的矛盾

作为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和张作霖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汤玉麟两次在张作霖危急时刻救了张作霖的命(一次是在张作霖发迹前被土匪围困,一次是在郭松龄反奉的时候),但是为人嚣张跋扈,惹的张作霖不满,汤玉麟一气之下拉起队伍反对张作霖。

后来兄弟二人和好,汤玉麟也升迁为热河省的主席。但是汤玉麟这个人,在热河省正事不干,专门搜刮民脂民膏,挖人祖坟,强迫百姓种植鸦片,因此而得到了“鸦片主席”和“土匪主席”称号。

毫无疑问,汤玉和张学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汤玉麟对于年轻的张学良并不感冒(张作霖他都敢反,何况张学良),再加上张学良在918事变中表现,让汤玉麟更加觉得张学良没有啥能力,自然是不服气。

而张学良对于汤玉麟这样的老一辈实权派,同样心存不满。在热河抗战前夕,张学良对于这一战是志在必得,但他根本就相信汤玉麟,所以他派自己信任的张作相去接替了汤玉麟的职位。

对于汤玉麟来说,张学良此举无疑是在剥夺自己的权力,所以也是阳奉阴违,张学良指派的张作相根本无法调度热河的部队。

就这样日本人一来的时候,汤玉麟先跑了,部队群龙无首,自然是溃败。张作相一看自己指挥不了军队,反正也是保命要紧,也跟着跑了。

我们再来看蒋介石对于热河抗战的态度

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对于抗战是比较消极的态度。当然,我丝毫不怀疑蒋介石对于抗日的决心,从1937年以后蒋介石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于抗日也是不含糊的。

但是,蒋介石此时并没有做好全面抗日的准备。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相比于抗日,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更热衷于消灭国内大大小小的势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虽然表面支持热河抗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包括战略物资的支援。甚至,蒋介石还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

没想到日本人直接退出了国联,蒋介石没有办法,只能不断的和日本人谈判和妥协,因为蒋介石还想留着力气去扑灭那遍地的燎原之火。



在汤玉麟和张学良的明争暗斗下,在蒋介石的不作为局面下,热河沦陷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汤玉麟和张作相先后逃跑的情况下,真正在热河抗日的反而名声不好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在热河一带和日本人血战了十几天,城市守不住之后又和日本人打游击。热河抗战,为孙殿英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然而,热河抗战10年之后,也就是1943年,孙殿英成为了汉奸,真可谓是戏剧性十足!

最佳贡献者
2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热河事变。这件事是指: 在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加上伪满军10余万人,从锦州出发兵分三路进犯热河。(今天的辖区分布在现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北路由日军第六师领兵;中路由日军第八师团领兵;南路由日军第十四领兵。2月22日,热河战事全面展开。3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仅以128骑占领热河省会承德。4月21日,日军占领兴隆。热河全境沦陷。热河省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奇耻大辱啊。东北军最后一次挽回自己荣誉军队机会就此丧失。

为何不战而逃,汤玉麟逃的时候还知道带上自己的全部家产,“真是从容不迫。大将风范”日军在准备占领热河之前,秘密地和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交涉了一年多。汤玉麟,字阁臣,绰号二虎(一说“大虎”,在张学良和王化一的相关回忆史料中均称其绰号为“汤大虎”),奉天(今辽宁)义县人。贫苦人家。后落草为寇,称霸一时。偶然巧合之下救了张作霖一命,1871年生于辽宁义县一个贫苦人家。少年时汤玉麟给人扛小活,因赶车拉脚遭抢劫,结为生死之交,颇得张作霖重用。1928年被国民党任命为热河省主席但自当热河省主席以后,那真是石头里都想榨出油来,地方百姓无不切齿痛恨贪赃搜刮,贩卖鸦片热河真是天高三尺。日本关东军的行为引起国民党的的警惕,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与当时在在北平的张学良、宋哲元等人多次声明武力保卫热河。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不抵抗的张学良对于热河他是真的想打。一洗耻辱,但由于放弃东北,他所能调动的东北军已经不多。地方实权派也已经不听张学良了,汤玉麟更是瞧不起这个只会吸毒,没有任何本事的膏粱子弟,张学良后来请八叔张作相出山,并严令汤玉麟坚决抵抗不得投敌,结果汤更是反感,你把东北都放弃了,为何让我抵抗日本。但必须指出的是,汤玉麟只是不抵抗,临战而逃,但没有当汉奸。日军3月四日战领承德。汤玉麟惊慌失措,带着200余輛汽车的家财逃亡往天津,真是慌慌如漏网之鱼。

晚年的张学良曾言,他主政东北最大的错误就是错杀杨宇霆。28年,没有撤换汤玉麟,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张学良的托词和借口,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是,28年的时候,汤玉麟已经彻底掌控热河,他就算撤了汤玉麟,也未必能如愿,如此也可见,张学良的能力有多差,再就是怕汤玉麟狗急跳墙投敌,那就彻底完了。而热河不战而失陷全国舆论哗然,各界要求严惩汤玉麟。在3月8日国民党下令,褫夺汤玉麟各职,汤玉麟只有投奔冯玉祥。但汤玉麟暗中与日军接洽准备投降,后被宋哲元架空。部队被被改编。从此解除了军权,汤玉麟后来辞职回天津,1949年病故。

其实汤玉麟也不是不想抵抗。

玉麟的部队很少。汤玉麟直属的有6个旅、2个直属团、2个直属营、1个特务队,防区却很大,每个地方的驻军都不多。6个旅里面,有3个是骑兵旅,但骑兵几无用,而日本和伪军却有十多万,汤玉麟的友军,万福麟、冯占海的两支部队也在热河退入热河,汤玉麟希望三人联合抗日,但日军到来之后来犯,由万、冯二人位望风而逃,导致防线全面溃败。局面已经是难以收拾。再就是张学良让汤玉麟抗日,自己却不给热任何援助,口惠而心不实。让汤玉麟认为张学良在利用他,而热河主帅是张作相。汤玉麟是副职,二人将帅不和,如此一来,各部队也是彼此对立,各部队也对战事无信心、无决心、无准备,无能力,无条件,战事一起,守军不是投降就是溃逃,但意外的是,东陵大盗孙殿英带领部队在赤峰阻击日军七天,有时候。人啊,真的很难说。而三军主帅张作相不思战事也无抵御之策。率先乘汽车逃走。三军无主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3

东北军根本无法独立承担对日本的作战

其实热河事变也只是九一八事变的延续,在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东北军实在无法独立承担对日作战。

很多人对东北军以及张学良的印象都不好,认为其消极抗战,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时不战而逃,其实这真的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张学良在当时面对的处境很艰难,一方面是来势汹涌的日本人,一方面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有人认为沈阳有个兵工厂,以东北军的实力完全碾压关东军,然而实际是,就是一个日本小分队在东北嚣张跋扈,张学良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以东北军的实力如何和日军开战,结果必然是日本军队所到之处,东北军全部溃逃。

但这并不代表张学良没有责任,在局势如此紧张之时,放松了对日本的警惕,如果东北军精锐在东北的话,也会震慑日军。尤其是战争爆发后,张学良不战而退的作风,更加激发了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

日本人得寸进尺,于是就有了1933年的热河事变。

热河事变中的军事对抗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被骂完了,其实,坏人和脸皮厚的人根本不怕骂,但是张学良怕,从根本上来说,张学良还是一个爱国的年轻人。当然,张学良的人生失败和爱国不发生关系,主要还是年轻。

年轻人都有一股子热血,于是在日本人将魔爪伸向热河的时候,张学良状态也很好,一定要跟日本人干一下子。

日本人兵分三路,其中日军五万多人,伪军五万多人,总计十万多人,但是日军这五万人,主要构成部分是日军的第六、第八师团,即日本的甲种师团,整个日本一共也就17个常备的甲种师团。可见日军对夺取热河实在是志在必得。

一个日军的甲种师团有多难打,纵横在昨天的问题中也详细的回答了,按照白崇禧的说法,中国正规军遇到日本正规军需要六倍以上人数才能开战,而甲种师团是日本精锐中的精锐,当时国军最先进的德械师,也根本抵挡不了日本的进攻,可以说,一个甲种师团完爆三个中央军德械师;在兰封会战中,国军精锐12个师都未能全歼日本第14师团,反而被突围。

在日本的甲种师团种,第六师团还是日本最能打的甲种师团,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这样来说,中国如果想守住热河,最少需要集结三十万精锐国军才能一战。

然而事实上,热河守军不足二十万,很可能只有十三万,主要包括汤玉麟的热河守军,张作相的部队,以及张学良派遣孙殿英支援的两万多人,大多是残兵剩勇,在和日本军队开战的时候,很多部队一触即溃,根本就谈不上打仗。

汤玉麟作为热河守区司令,在战斗中更是率先逃跑,没有起到任何抵抗的效果。

只有孙殿英的部队在赤峰阻击日军七天,后来撤退(纵横认为阻击的也并不是日军主力,很可能是伪军)。

热河事变的失败也并非全是东北军的错

在九一八的时候,东北军不战而逃,在热河事变的时候,东北军也跟着打了,实际上东北军的战斗力就那样,那些吹嘘东北军厉害的,实际上根本就是在开国际玩笑,东北军真的厉害会被北伐军打跑,巅峰时期的东北军都没能打过发展中的国民革命军,更别说落魄时期的东北军和日本精锐的对战。

后来到淞沪会战的时候,国军很多都是德式装备,比北伐时期强多了,并且是80万对日本30万,结果淞沪的溃败就不说了。

所以,我们现在思考这段历史,包括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不要总是把焦点放在,为什么张学良跑了,东北军不抵抗啊!而是要去深切的领悟,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这么不团结,在面对日寇侵袭的时候,只有东北军在独自面对,其他军队都在干什么?

4

如果说东三省的沦陷,是态度问题。那么热河抗战的失败,就是态度和都有能力问题了!先列一个时间线,捋一捋热河抗战的背景和当时的抗战环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3年1月2日,山海关战斗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蒋委员长算是让张学良给坑惨了。由于关东军拿下东三省太轻松,导致日军内部产生了一种膨胀心理,觉得中国政府就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轻轻一推就倒了。于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幸亏南京国民政府应对及时,表示要坚决抗战到底,再加上前线的粤军和中央军将士拼死抵抗,才挫败了日军的计划,否则全面抗战估计就要提前五年爆发了。

日军在华东吃了亏,便把侵略目标又转到了华北。于是,山海关战役爆发。

当时东北军有一个旅驻守山海关,日军从元月二日发动进攻,三日下午就拿下了山海关!张学良布署防御的水平,让日本人都惊呆了。怎么能烂到这种程度?

山海关沦陷,等于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平津地区无险可守,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此时华北地区唯一还有地形优势,能利用地形与日军周旋之地,就只剩下一个地方——热河。

这样一来,热河抗战就必然要开打了!日军要利用热河作为进攻关内的跳板,张学良也需要利用热河作为抵挡日军蚕食的屏障。



那么热河抗战前,蒋介石总司令和张学良副总司令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是蒋介石,他很忙,要忙着布置第四次围剿。另一方面,还要忙着对东北军进行政治渗透,利用党部小组深入东北军,执行“最彻底的分化与肢解行动”,保证“其部不再具备独立之武力”。

其次是张学良,他也很忙,要忙着跟国民政府争论战后出路问题。因为这一战跟日军必然是死战,东北老家被抄了,华北也不保险。他想让国民政府至少给他五个大城市的税源,作为养东北军的军费。

于是,两人开始相互拍电报。

1月17 日,张学良给蒋介石发电报,表示日军调动频繁,我这边兵力不够,扛不住,求大哥帮忙。

热边情况日趋紧急,证以最近日军进向该处之积极活动,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方入热部队,只东北军四旅。迅赐电调中央军及晋军即日开赴热东一带,以增实力,而备万一。

蒋介石回电,我这边也很忙。老弟你尽力而为吧,老哥我竭力帮忙。打的赢就打,实在不行就拉倒。

北方军事已全权托付吾兄。吾人处此忧患,横逆之来,惟有尽其心力而为之,只求此心无愧,并以扩然大公示众,则成败存亡,听之而已。

临战前,国民政府的两大巨头把心思都放在对方身上,试问这一战还怎么打?怎么可能还打的赢?打到最后肯定又是老套路,“打一打,有个交代就行”。打赢?没想过!



中央的两个大佬都是这幅模样,热河地方的领头人呢?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主政热河八年,以其子汤佐辅之言是从。卖官种烟、苛捐杂税,甚至摧残教育、破坏司法。热河老百姓恨其腐败,巴不得这厮被打跑。另一方面,汤玉麟所辖的四个师,号称三万,实则二万,欠饷十月。军队也懒得给汤加父子卖命。

蒋介石密电,让张学良把汤玉麟给撤了,没料到张学良托大,把蒋介石的密电透露给了汤玉麟,让他好自为之。汤玉麟心一横,干脆拒绝东北军进入热河。于是热河抗战就变成了中国军队整体有兵力优势,然而在热河省内日军有兵力优势的尴尬情况。

PS:张学良的主力集中在长城沿线,只派了三万人在长城和热河交界处策应。也就是说,汤玉麟被夹在张学良和日军中间。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热河战役爆发。日军长驱直入热河,汤玉麟所部瞬间大溃败,仅仅十几天,有组织的抵抗就没有了。日军仅以一百多人就占领了承德!而汤玉麟则带着两百多辆汽车拖着所有家当逃到天津。



张学良听说汤玉麟跑了,赶紧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急令古北口驻军严阻逃军入境,并令张作相、万福麟等严守长城防线,严防日军进入长城。热河省丢了可以怪汤玉麟,如果长城再丢了,他就要负首要责任了

蒋介石在南昌剿共前线听说热河丢了,也有点慌神。他的抗日底线是长城,如果长城被日军攻克,他也要负责任。于是蒋介石致电杨杰转示张学良、何应钦,让他们做就地反攻。以宋哲元的西北军和万福麟的东北军两部,全力出冷口,袭取凌源、平泉;再以古北口防备的各部,出古北口反攻承德,务必夺回承德。

结果,这封电报刚刚收到,张学良直接拍电报给南京,表示自己力不从心。辞职了……

妄冀待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不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百喙奚辞……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

蒋介石听说张学良要辞职,丢下南昌的剿共大业,连夜飞到了石家庄召见张学良。一开始蒋还表示,现在前方军事吃紧,你可不能走!我俩同舟共济。张学良感动死了。

第二天,蒋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他让宋子文向张转达他的意思:热河失守,你张学良守土有责,中央政府也是责无旁贷,你挨了骂,我也同样受到国人的攻击。我俩现在是同乘一只小船,应该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于是张学良下野,他的东北军被蒋介石改编。



至此热河抗战结束,日本成为最大赢家,占领了热河全省。蒋介石成为二号赢家,成功的挤走了张学良。而张学良和汤玉麟都是输家,一个丢了军队的指挥权,一个丢了热河。张作霖在泉下有知,估计要掐死俩人!

纵观整个热河战役,其实中国军队一早就输定了。领导人没有决战的信心,一个在盘算自己的退路,一个在给对方死命挖坑,都在指望对方多出点力。这要是打的赢,就是活见鬼了!

那么是不是热河抗战就没有赢的希望呢?其实并不是。

早在战争爆发前就有很多人对张学良的布署提出了质疑。民国时期的地理专家丁文江教授攥写过一篇名为《假如我是张学良》的文章。在文中,丁教授作为一个军事外行,他对局势的看法都比张学良看的清楚!丁教授从地理角度分析了华北局势,他认为:

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假如我是张学良,要预备积极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张家口,同时把重要的军实和北甯路车辆逐次的运到居庸关以北;只留一部分军队在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处;在这些几处经过相当的抵抗以后,也预备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别退至口外。现在驻在热河边界的军队应该从速进到朝阳、并且积极筹备朝阳、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间的运输。热河东南两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飞机也有许多危险。喜峰、古北、河南口三处都是天险,每处有一两万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军力不能进攻。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结果最后的走势让丁教授全部言中!热河不战而败,华北平原失去屏障。七七事变之后,国军虽然在京津地区布置重兵,但是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毫无遮挡,很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根本就守不住。张学良要是有决心,先把汤玉麟用武力搞掉,再布置重兵在热河与日军周旋,后来华北地区也不会丢的那么快。

有这样领导人,国之不幸……

5

1933年2月22日,由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武藤信义亲率3个师团的兵力,以锦州为大本营,兵分4路向热河攻来:一路从绥中进攻凌源,一路从锦州攻击朝阳,一路由通辽攻伐开鲁,一路由林西猛攻多伦,拉开了入侵热河的战幕。这场战役,史称“热河事变”。

日军调来参战的部队为第6、第8两个师团,以及陆军本部直辖的两个步兵混成旅团,一个骑兵旅团 、1个飞行联队及重炮、装甲联队各一,还有伪满张海鹏(原奉张军28师旅长)和于藏山的两个军配合作战,总兵力共10万余人。日军的计划是先攻取承德,再依次进攻长城喜峰口、冷口、娘子关等各主要隘口。

此前,因东三省沦陷,张学良备受国人指责,被讥为“不抵抗将军 ”,加上热河之战爆发前由东北军何柱国部负责镇守的山海关丢失,张压力山大,他不敢怠慢,加紧布置,临时成立了两个集团军,各自下辖3个军团,防守热河。

张学良亲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于学忠、商震、宋哲元之1、2、3军团,总兵力大约17、8万人。第2集团军由奉军老臣张作相任总司令,由万福麟、汤玉麟、张作相分统4、5、6军团,总兵力也有十余万人,东北军不惜血本,尽遣精锐,准备在热河痛击日寇,一雪前耻。

遗憾的是,具体负责指挥热河作战的统帅张作相原计划调配布署的兵力,竟有一半以上未按时到达防区,更谈不上构筑完整的防御体系了,当日军战斗机扔了几颗炸弹,用机枪扫射了一阵,用坦克轮番冲击了几波,结果负责防守开鲁的汤玉麟第5军团之崔兴武旅立马意志崩溃,并率先举白旗投降,日军鱼贯入城,开鲁陷落;守凌源的万福麟第4军团与日军浴血拼杀了一阵子,无奈腹背受敌,力战不支,遂逼不得已退守喜峰口;在日伪军的凶猛攻击下,防守朝阳的东北军全线溃退,张学良精心部署的3条防线相继失守、溃败。

张作相、万福麟见大势不妙,急忙指挥所部发起反攻,激战中,于兆麟将军中弹壮烈殉国。

后来,张学良在其口述历史中回忆道:“热河抗战,部队接受任务出发,战斗打响后,战地指挥官连这些参战部队所在的具体位置都查不清楚,怎么指挥”?!

当张作相赶到承德时,日军前锋已经逼近,城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秩序大乱。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无心御敌,他调来大批军车抢运其私人财产,准备运送到天津租界,置汹汹军情于不顾。张作相火急火燎地找他,他竟避而不见,电话也不接。东北军表现最英勇的是万福麟部,他麾下有5个旅、3个炮兵团,兵力并不单薄,装备也不弱,但浴血奋战的万部由于朝阳、北票先后沦陷,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万福麟在没有得到总指挥部的明确指令下擅自率部退守喜峰口。万福麟一撤,东北军的防线等于被日军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已经抵达赤峰的杂牌军孙殿英部,因情况不明,不敢前行,遂停在当地观望不前;已经开到古北口的东北军张廷枢第12旅,犹豫再三,也不敢向前迈一步了。张作相的总指挥部设在承德前清将军府里,麾下无将无兵,很有些孤军守城的悲壮感。

3月3日清晨,日伪军前锋骑兵已兵临城下,枪炮轰鸣,震耳欲聋,张作相身边除几个卫兵和文职参谋外,其他人早已逃跑殆尽,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据说当时他一人坐在椅子上,猛抽旱烟,双眼垂泪,身边人问他怎么办,他恼羞成怒竟无言以对,副官和卫士不由分说,将他强行架上汽车,从城门疾驰而出,一道烟向古北口方向驶去,逃到他儿子12旅旅长张廷枢驻地,才算捡回一条命。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则带着卫队逃往滦平去了,金银细软和家眷也早就送到天津租界里去了,日军仅用128名骑兵的前锋部队便占领了热河省省府承德。

热河首府迅速被日军占领,接着,热河全省沦陷敌手,喧嚣尘上的热河保卫战,就这样虎头蛇尾、草草结束了。

前线溃败,噩耗传来,少帅张学良瞠目结舌,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麾下的东北军竟如此不堪一击,热河的防务竟如此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旧耻未雪,又添新耻。急怒攻心下,他险些晕厥。羞愤之下,张学良下令将弃承德逃跑的汤玉麟逮捕法办,以正军纪,以振低落 、萎靡之士气,同时以泄其愤。但汤玉麟已畏罪潜逃至察哈尔,最后竟得不死。

热河陷落后,举国舆论一片哗然,各大媒体与民众口诛笔伐,南京国民政府饱受谴责、攻讦。张学良更是被天下悠悠之口攻讦的体无完肤,无地自容。1933年3月7日,张学良迫于巨大的压力,主动致电南京,引咎辞职下野......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6

1933年元旦深夜,日本关东军利用“贼喊捉贼”的惯用伎俩夺取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一失,华北随时门户洞开。

面对危急的形势,主政华北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和北方各路中国军队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请求其北上指挥作战。然而此时的蒋委员长正在调集兵力对南方各省的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攻,战事还相对顺利,根本不愿意分心北方的对日之战。于是,蒋介石一面致电张学良率部保卫热河,一方面出于稳定军心,将自己的大舅哥、时任代理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以及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派往北平,协助张学良作战。

宋子文到达北平后随即通电全国,称热河和东三省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不同日本人作城下之盟。张学良也表示“忍无可忍、舍身奋斗、救亡图存”。两人的通电传出,举国振奋,全国人民都对中国军队寄予厚望。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除了派宋子文和何应钦一干人外,再没派出一兵一卒。

驻守热河那些派系林立、火力不足的中国军队,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日本关东军吗?

二月底,日本关东军第6、8师团和第14混成旅团以及伪满军一部兵分三路向热河发起攻击。

驻守开鲁的东北军汤玉麟部第五军团一个骑兵旅与日军第6师团遭遇,几乎不战而降。第41军(即盗窃清东陵的孙殿英部)还比较顽强,在赤峰阻击日军7天7夜,后因为避免县城被炮火吞没这才撤退而去,也算是热河抗战中抵抗日军时间最久、最英勇的一支中国军队。

开鲁、赤峰失守,坐镇省城承德的前敌总指挥汤玉麟立马慌了神。与此同时,驻守朝阳的东北军再次出现叛变投敌事件,朝阳失守,日军另一路第八师团随即向承德逼近。驻守承德的部队仅有义勇军拼死抵抗,正规军全部军心动摇。汤玉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征集了大批军卡装好自己的财产后放弃承德,化妆南逃。汤玉麟逃走的当天中午,日军一支先头小队128人随即开进承德。其他各路中国军队(多是东北军部队)大部撤退,一部投降。

就这样,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热河抗战和东北军,因为东北军内部的离心离德和南京中央政府的漠视,20余万大军仅仅抵抗了10天不到,就将这个拥有18万平方公里土地、600万人口的东北最后一个人省丢给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关东军。

7

热河事变为何东北军一败涂地?

在1933年的2月21日,日本方面总共派出了10万人,从锦州开始出发,分了三路前进,去包围热河。从第2天开始,热河事变就开始全面爆发,在3月4日,日军的先头部队就占领下了承德。到了4月21日,日本部队又占领下了我国的兴隆地带,在那一刻,热河地区算是沦陷到了日军的手中。面对日军的强力进攻,汤玉麟带着部队直接逃跑了。这就等同于东北军最后一次可以挽回战局的机会也因此而丧失掉。据了解,在这之前一年多的时间,日军方面就一直在派人秘密地和汤玉麟接触,所以在他们来到时,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东西,带着所有部队逃跑。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投靠日本!



汤玉麟只是穷困人家出生,因为后来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所以才步步高升。在1928年,他就成为了热河省主席。他这个人就是典型的贪官污吏,自从来到这里当官,就让当地的百姓们恨得牙痒痒。他不仅贪婪,喜欢收人的贿赂,他还欺压百姓,搜刮百姓们的血汗钱。最可恶的是,他居然在热河一带卖起了鸦片,而他跟日本方面的接触则是引起了国民党的关注。当时日军去进犯热河一带时,宋子文,张学良,宋哲元等人就多次的发生表明,要用武力捍卫热河,就连东北的最高统帅张学良,他都表明很想打这一场热河之战,从而一洗耻辱。



但是当初他抛弃东北的这一行为,已经让无数人对他不齿,所以他在军中的声威大降,已经调动不了多少的兵力。汤玉麟对他更是瞧不起,根本不听这位上司的话。无奈之下,张学良还去请了八叔出来说话,要求汤玉麟必须抵抗,不准投降撤离。结果汤玉麟更反感了,他觉得这个将整个东北都丢弃的张学良,根本就没有资格来命令他做抵抗。他都不出面抵抗日军,凭什么又来命令他来抵抗日军呢?



所以日军一到,他就收拾着东西,带着部队撤离了。不过他并不是汉奸,虽然日本人多方和他接触,但他也没有答应投靠日本。他之所以不抵抗,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手下的部队人手太少,和日军的10万军队比起来,他们那点军队根本就不够看。再者来说,最初汤玉麟是希望结合友军万福麟,冯占海这两支部队一同来抵抗日军。没想到日军刚一过来,这两人就先逃跑了,导致防线直接崩溃,这个时候他即使有心挽回战局也是无力。再者来说,张学良让他来出兵抵抗日本,但他又不给他任何的资源,就这样随意动动口,想将他推出去当挡箭牌。他当然就觉得相当不乐意,所以最后才会带着部队干脆也逃跑了。

8

“热河事变”可能不是谁都知道,先来了解一下。

1933年2月21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一年半以后,日本关东军和伪军集中10余万人马,以锦州为后方基地,大举进攻热河省。

“热河省”,现在已经没了,是哪儿呢?

北洋军阀时期,于1914年设立热河特别区;1928年蒋介石统一全国后,正式设热河省,省会定在承德;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撤销该省,所属区域一分为三,分别划给内蒙、河北和辽宁。

4月21日,日军占领兴隆,仅仅两个月就基本攻占热河省全境。这,就是“热河事变”。

如果说东三省沦陷还能把锅甩给老蒋,不能怪东北军无能,这一次呢?

要说责任,“热河事变”有个人是绕不过去的——热河守将、热河省主席、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

这位汤主席最擅长的不是打仗,而是“理财”。老汤家里资产不少,他和两个儿子并称汤家三虎,打仗能力一般,搜刮地皮和积累财富的能力倒是很强。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该怎么抵抗鬼子,保住热河,而是怎么运走家产,不让自己受到经济上的损失。汤玉麟用大批军车运送自己的物资和钱财,终于赶在日本占领热河以前,把这些宝贝都转移走了。

1933年3月4日,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出现了:日军一个128人的侦察小分队,居然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十几万东北军被打得溃不成军。

追究责任,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罪在不赦。如果不是因为他一心搜刮钱财,战时无心打仗,即便热河最后沦陷,也会给鬼子造成巨大杀伤,绝对不可能出现一百多人就占领热河省会这样的丑闻。

除了汤玉麟,另一个名人也难辞其咎——张学良,他的罪过甚至比汤玉麟更大。

何出此言?

第一,因为地盘的原因,小张拒不接受6个师的中央军增援热河战场(担心对方来抢自己地盘);

第二,明知汤玉麟无能,小张却拒绝蒋介石要他撤换汤玉麟,另换良将守备热河的计划。

说白了,这一切都是私心作祟。中央军进来了,那东北军怎么办?少帅早把北方看成是自己的地盘,老蒋不能染指。汤玉麟是他爹张作霖的老兄弟,他得喊“伯父”。汤虽然无能,但对少帅还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贸然撤掉,换一个人,就未必这么忠诚了。小张考虑这些因素过多,对战场上的因素,反而基本没怎么考虑。

热河耻辱沦陷,除了汤和张两个人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东北军已经不行了。

30年代初期的东北军,早就不是老帅手里那支敢和直军拼刺刀,血战九门口和三道关的奉军了。奉军老一辈除了张作相,其他人都腐朽了;中生代杨宇霆、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这些名将,死的死退的退,只剩下一个独木难支的韩麟春。这支奉军看似强大,其实早已就是一只纸老虎。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一枪不放丢了老家,东北军的家没了,魂也没了。小张指望这么一支“无士气、无良将、无灵魂”的三无军队去抵抗强大的日军,简直就是开玩笑。

综上所述,汤玉麟无能,张学良自私,东北军腐化,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热河省迅速沦陷。

参考资料:

范克明:《张学良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9



张少帅可曾打过什么胜仗?

老张英雄,小张败家。

张作霖从一介收保护费的“草寇”发展成为控扼东北、执掌北京政府的“东北王”,小张却从坐拥东北沦落为阶下囚“东北亡”,老张如果知道小张竟然这么废还不知道怎么痛心疾首呢!



老张能够在东北崛起,应该可以说离不开杨宇霆,但是小张继承父业后却设计杀了杨宇霆,杨在老张死后居功自傲,视小张为“小孩子”,认为小张“少不更事”,在处理事务时也多有越权行为,这应该是小张决心杀杨的原因。当然,早在1925年杨宇霆先斩后奏地杀了郭松龄后,两人便已经结下了梁子,小张曾称“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由此便可知郭松龄在小张心中是什么地位了。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也是东北军的左膀右臂。

郭松龄是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张学良在军中的地位便是郭帮他打下来的。如果郭松龄没反奉的话,应该会是未来张学良时代的东北军的左膀右臂。

郭松龄反奉身死,小张如同断臂。

1928年张作霖丧命于皇姑屯事件后,东北进行了一场短暂的权力交锋,虽然小张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却与以杨宇霆为首的张作霖时代的老臣加深了矛盾,杨宇霆不仅不服小张,甚至试图架空小张。加上日本人的添油加醋,小张最终决定铲除杨宇霆。1929年1月,小张设了一场“鸿门宴”杀了杨宇霆,或许既有铲除威胁的原因,也有为郭松龄报仇的原因。

杨宇霆一死,东北之军政虽尽归于小张,但是小张却缺乏总揽全局的本事,也没有能够辅佐他总揽全局的人才,所以东北到了小张的手里,局势必然只会越来越糟糕。最终,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小张弃东北而逃!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因为小张奉行“不抵抗政策”,所以日军得以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占领东三省,拿着溥仪弄了个伪满洲国,小张对伪满的成立实是“功不可没”。日本为了扩张势力地盘,又宣称热河省属于伪满版图,于是打着伪满的旗号发动以侵占热河为目的的热河战役,即热河事变。

热河当时是张学良的地盘,所以在热河抵抗日军的主力理所当然是东北军。当时热河省政府主席是汤玉麟,他也是不服小张的,所以实际上也是拥兵自重的军阀。日军想要拉拢他,汤也不是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张学良和宋子文充满赶去热河做汤的工作,最后张学良、张作霖、汤玉麟、宋哲元等东北军将领联名发出了抗日通电。

可是,通电虽然发了,却不代表他们就会认认真真、真心实意地去抗日,比如汤玉麟,在日军发起进攻的第三天,他便带着人逃跑了,军队在这样的将领的带领下怎么打胜仗?别说胜仗了,战也没法打呀!

再看当时驻守古北口的王以哲,明明没什么损失,可是愣是被日军吓破了胆,小张更是急令关麟征带着25师去接替王以哲部在古北口的防务。等关麟征和张灵甫带着25师到古北口时直接愣了,王以哲一个堂堂东北军67军军长竟然在和自己手下的师长为谁先撤退而争吵,却将最重要的防务放在一边。看到关麟征后,更是臭不要脸地催促关麟征赶紧接替防务顶到一线阵地去,好让自己“逃跑”!



东北军在热河战役中的表现,反不如“东陵大盗”孙殿英!

不管是热河战役,还是长城抗战,东北军都是要么望风而逃,要么是没来得及逃而被日军打得满地找牙。

小张没什么能力,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西安事变”,当上了“东北王”,最后又成了“东北王”,在他的领导下,东北军将领也很“张学良”,东北军在这样的将领的带领下,又怎能打硬仗、打胜仗?

10

首先介绍以下热河事变

热河战役是1933年2月至3月中日双方在热河爆发的一次战役。1933年,日军接口伪满洲国《建国宣言》中有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为满洲一部份”的说法。于是日本以帮助伪满州国的名义武装侵略热河。中国方面,1933年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含张学良、宋哲元等27名将领一同发表“捍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战役迸发。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亡,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控制之下,热河抗战结束,长城抗战开端。

那么为何热河抗战中担任主力的东北军一败涂地呢?

其实热河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洗刷东北军九一八耻辱的绝好时机,但是东北军还是很不争气,20万大军就坚持了十几天,其实东北军不应该输的这么快的,很大的问题是时任东北军热河省司令的汤玉麟实在是无能,当热河重镇开鲁的一个骑兵旅投降后,东北郡基本上都成建制投降了日军,这时候坐镇省城承德的前敌总指挥汤玉麟立马慌了神,结果自己也溜了,剩下东北军节节败退,主心骨都没了,自然不是日军的对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