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蒋委员长算是让张学良给坑惨了。由于关东军拿下东三省太轻松,导致日军内部产生了一种膨胀心理,觉得中国政府就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轻轻一推就倒了。于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幸亏南京国民政府应对及时,表示要坚决抗战到底,再加上前线的粤军和中央军将士拼死抵抗,才挫败了日军的计划,否则全面抗战估计就要提前五年爆发了。
日军在华东吃了亏,便把侵略目标又转到了华北。于是,山海关战役爆发。
当时东北军有一个旅驻守山海关,日军从元月二日发动进攻,三日下午就拿下了山海关!张学良布署防御的水平,让日本人都惊呆了。怎么能烂到这种程度?
山海关沦陷,等于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平津地区无险可守,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此时华北地区唯一还有地形优势,能利用地形与日军周旋之地,就只剩下一个地方——热河。
这样一来,热河抗战就必然要开打了!日军要利用热河作为进攻关内的跳板,张学良也需要利用热河作为抵挡日军蚕食的屏障。
那么热河抗战前,蒋介石总司令和张学良副总司令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是蒋介石,他很忙,要忙着布置第四次围剿。另一方面,还要忙着对东北军进行政治渗透,利用党部小组深入东北军,执行“最彻底的分化与肢解行动”,保证“其部不再具备独立之武力”。
其次是张学良,他也很忙,要忙着跟国民政府争论战后出路问题。因为这一战跟日军必然是死战,东北老家被抄了,华北也不保险。他想让国民政府至少给他五个大城市的税源,作为养东北军的军费。
于是,两人开始相互拍电报。
1月17 日,张学良给蒋介石发电报,表示日军调动频繁,我这边兵力不够,扛不住,求大哥帮忙。
热边情况日趋紧急,证以最近日军进向该处之积极活动,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方入热部队,只东北军四旅。迅赐电调中央军及晋军即日开赴热东一带,以增实力,而备万一。
蒋介石回电,我这边也很忙。老弟你尽力而为吧,老哥我竭力帮忙。打的赢就打,实在不行就拉倒。
北方军事已全权托付吾兄。吾人处此忧患,横逆之来,惟有尽其心力而为之,只求此心无愧,并以扩然大公示众,则成败存亡,听之而已。
临战前,国民政府的两大巨头把心思都放在对方身上,试问这一战还怎么打?怎么可能还打的赢?打到最后肯定又是老套路,“打一打,有个交代就行”。打赢?没想过!
中央的两个大佬都是这幅模样,热河地方的领头人呢?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主政热河八年,以其子汤佐辅之言是从。卖官种烟、苛捐杂税,甚至摧残教育、破坏司法。热河老百姓恨其腐败,巴不得这厮被打跑。另一方面,汤玉麟所辖的四个师,号称三万,实则二万,欠饷十月。军队也懒得给汤加父子卖命。
蒋介石密电,让张学良把汤玉麟给撤了,没料到张学良托大,把蒋介石的密电透露给了汤玉麟,让他好自为之。汤玉麟心一横,干脆拒绝东北军进入热河。于是热河抗战就变成了中国军队整体有兵力优势,然而在热河省内日军有兵力优势的尴尬情况。
PS:张学良的主力集中在长城沿线,只派了三万人在长城和热河交界处策应。也就是说,汤玉麟被夹在张学良和日军中间。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热河战役爆发。日军长驱直入热河,汤玉麟所部瞬间大溃败,仅仅十几天,有组织的抵抗就没有了。日军仅以一百多人就占领了承德!而汤玉麟则带着两百多辆汽车拖着所有家当逃到天津。
张学良听说汤玉麟跑了,赶紧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急令古北口驻军严阻逃军入境,并令张作相、万福麟等严守长城防线,严防日军进入长城。热河省丢了可以怪汤玉麟,如果长城再丢了,他就要负首要责任了。
蒋介石在南昌剿共前线听说热河丢了,也有点慌神。他的抗日底线是长城,如果长城被日军攻克,他也要负责任。于是蒋介石致电杨杰转示张学良、何应钦,让他们做就地反攻。以宋哲元的西北军和万福麟的东北军两部,全力出冷口,袭取凌源、平泉;再以古北口防备的各部,出古北口反攻承德,务必夺回承德。
结果,这封电报刚刚收到,张学良直接拍电报给南京,表示自己力不从心。辞职了……
妄冀待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不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百喙奚辞……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
蒋介石听说张学良要辞职,丢下南昌的剿共大业,连夜飞到了石家庄召见张学良。一开始蒋还表示,现在前方军事吃紧,你可不能走!我俩同舟共济。张学良感动死了。
第二天,蒋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他让宋子文向张转达他的意思:热河失守,你张学良守土有责,中央政府也是责无旁贷,你挨了骂,我也同样受到国人的攻击。我俩现在是同乘一只小船,应该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于是张学良下野,他的东北军被蒋介石改编。
至此热河抗战结束,日本成为最大赢家,占领了热河全省。蒋介石成为二号赢家,成功的挤走了张学良。而张学良和汤玉麟都是输家,一个丢了军队的指挥权,一个丢了热河。张作霖在泉下有知,估计要掐死俩人!
纵观整个热河战役,其实中国军队一早就输定了。领导人没有决战的信心,一个在盘算自己的退路,一个在给对方死命挖坑,都在指望对方多出点力。这要是打的赢,就是活见鬼了!
那么是不是热河抗战就没有赢的希望呢?其实并不是。
早在战争爆发前就有很多人对张学良的布署提出了质疑。民国时期的地理专家丁文江教授攥写过一篇名为《假如我是张学良》的文章。在文中,丁教授作为一个军事外行,他对局势的看法都比张学良看的清楚!丁教授从地理角度分析了华北局势,他认为:
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假如我是张学良,要预备积极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张家口,同时把重要的军实和北甯路车辆逐次的运到居庸关以北;只留一部分军队在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处;在这些几处经过相当的抵抗以后,也预备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别退至口外。现在驻在热河边界的军队应该从速进到朝阳、并且积极筹备朝阳、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间的运输。热河东南两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飞机也有许多危险。喜峰、古北、河南口三处都是天险,每处有一两万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军力不能进攻。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结果最后的走势让丁教授全部言中!热河不战而败,华北平原失去屏障。七七事变之后,国军虽然在京津地区布置重兵,但是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毫无遮挡,很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根本就守不住。张学良要是有决心,先把汤玉麟用武力搞掉,再布置重兵在热河与日军周旋,后来华北地区也不会丢的那么快。
有这样领导人,国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