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的人喜欢记载,喜欢写,与孤独与否完全无关。一般来说,感性的人喜欢写朋友圈,也说明此人简单,单纯,乐于分享,也完全明白自己想要的珍惜得东西。我也写朋友圈,工作,社会,美景,感悟,朋友,生活快乐的点滴。开心的人就愿意写。所谓的孤独评判就是一个笑话。

一直希望老了有时间的时候说不定有这些素材可以写点什么。因为人到老年,记性会差。记下来,可能有用。

因为从小,就以写作见长,也一直几十年喜欢阅读,思考,总结。于是就常写朋友圈。

而且我的朋友圈与我的工作还关联较大。因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育学生之外,还需要学习思考心理学教育学,需要把一些好的理念,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所以这方面的文章心得也很多。

比如青春期,学生们中出现的问题,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比如我就反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暴打孩子,并写明这种做法对孩子人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再比如通过多次例比,归纳,观察到唠叨的父母,孩子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我也会在朋友圈写下来。提醒父母亲注意改变。

我的朋友圈也是让家长看到孩子们活动,学习,可爱,调皮的地方。优秀的加之表扬。不良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改良的方法。我的朋友圈也会是学生优秀范文的竞技场。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自己的成果。

由于跟学生互动较多,我的朋友圈还是很多届学生和我交流互动的场所。因为我坚持只有毕业了的学生才能加我微信,我能看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进步,也可以用于激励现在的学生努力前行。

我的朋友圈还有优秀电影,英语歌曲,英语节目的推荐和转发,比如著名的英语演讲,供自己再学习和家长转发学生学习。

还有人说,闲人才发朋友圈。感觉我还挺忙的,但是喜欢能够也许有点美好时光的分享和留存。

对于教育者来说,思考,写作,反思,学习都终身陪伴。朋友圈也让我见识了很多别人家的美好。别的同行朋友家长优秀的圈子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同一件事,圈子里的互动也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有朋友每天感恩三件事,日行一善,传播互助美好。也有朋友互相介绍好电影好书。还有针砭时弊,表达自己观点,手工制作,穷游攻略等等的东西都让我快速学到很多东西。

看了我的解释,你还会觉得中年女教师爱发圈子有问题吗?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方式表达。所以,管人家朋友圈怎样的人才是无聊。不喜欢就屏蔽。我自己的三分地,不违法违纪,我乐意,请停止你的乱嚼舌根。我快乐我喜欢就好。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我们要羡慕这个老师,她活得很自我,很开心。

其次,题主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

别人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生活,都会对你的情感造成冲击,这说明你在接受外界信息方面,神经很脆弱,很敏感。

朋友圈,本来就是分享个人生活的地方,喜怒哀乐。

现代社会压力那么大,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喜怒哀乐都往自己心里藏着,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你在路上,会看见各种各样生活的人,他们收垃圾,他们卖早餐,他们打太极拳,他们在不影响别人的地方跳广场舞, 他们提着鸟笼散步,这些你出门必然会看到的生活百态,和朋友圈里晒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你对别人晒朋友圈都会抵触,我断定你在社会上看到很多正常的事,心里也会抵触,甚至有些暴躁。

这是你心里的问题,并不是别人有问题。

你真的需要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晒朋友圈,是觉得没有必要,还是觉得我的事情不想让别人知道。

如果连这种基本的社交现象,都会有些抵触,你需要多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了。

3

什么心理?热爱生活的心理!

人到中年,阅历丰富,涉世已深,把生活点滴发放朋友圈,说明她生活认真,对生活的感悟颇多。你用笔写日记,老师换个方式用手机记生活,连同图片一起记下来。很好!

你作为一个看客,你的态度其实很随意,你可以关注点赞老师,你也可以置之不理。当然,你看,或者不看,她就在那里??。

你对别人发朋友圈的质疑点,也许只是因为她是老师吧,如果是,我想问你是一种什么心理?现如今,做个老师特别弱势,总被别人盯贼一样的盯着。昨天教师夫妇帮自家孩子补课啦,今天老师发朋友圈啦……盐吃萝淡操心。看不惯你就手机设计不看她朋友圈不就行了。


4

她是一个孤独的人。

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关注。

有时候,孤独是即使在喧嚣的闹市中也容易滋生的情绪,孤独是那种不被人理解和关注的感觉。

这个中年女人应该到了明白事理的年纪了,何况她是一个小学老师?????,她所处的圈子是比较简单的,但圈子简单并不代表她的思想单纯。

现在的问题是她几乎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全部暴露在网络里,她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心理呢?

在微信最开始使用之初,我们都愿意在朋友圈晒照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目的是求关注,刷存在感,看见那么多点赞??后内心比蜜还甜。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慢慢发现朋友圈也是一个容易泄露隐私的地方,比如你什么时候在哪里旅游?跟谁一起?吃什么?穿什么?怎么玩的……等等,都可以从你每天晒出的照片上看出来。

现在社会很复杂,很多问题就出自于朋友圈里的照片,因此,为了安全起见,那些曾经的晒日常生活照带来的开心激动的快感也慢慢变淡,很多人逐步就减少晒照于朋友圈,大家把微信开始当作工具来使用,可以发发无伤大雅的事情,总之,人们的生活日常正在从微信朋友圈里淡出视线。

这个中年女老师应该意识到问题所在,如果她仍然是天天晒着照片到朋友圈,就说明她或许平时朋友少,丈夫对她的关爱也不够,她觉得只有从网络上才能找到自信。

这是内心空虚的典型特征。

当你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就暴露了你内心正渴望着某种情感的需求。

关注我:蓉蓉荣幸!我将以不一样的视角带你看问题。


5

我也天天发朋友圈,都是记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一天一次,已经记录了五年。有时回翻一下,觉得特别有意思。我朋友圈是分组的,不熟悉的人(比如中介、推销、刚认识的人)是看不到,也保障了安全。

有的人不喜欢看圈,可以设置成“朋友圈不显示”,这样就完全看不到ta的圈。

若嫌打扰,但闲时又想看,可以设成“不提醒”,这样就不会有红点提示,你有无聊时才去翻看,也能看到。

6

这个提问本身就很有意思,中年、女性、小学教师,这里有三个身份标签,我们先从这三个身份标签上来探讨一下行为背后的动机。


1 中年

人们在中年期会出现中年危机,过去可能一直为家庭操劳。围着他人团团转,或者一直都是为了他人而活,生活中没有自我。当到了中年,孩子离开家,开始进入空巢期,女性突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开始对未来迷茫起来。


就像台湾电影《一一》中的女主角,当婆婆成为植物人,家里每个人轮流陪伴,为了叫醒她,需要不断地跟她讲话。这时,女主才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无聊的重复,她发现自己白活了。


在中年期,人们需要重新定义自己,重新获得认同,所以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晒出去,期待得到别人的回应,在别人的认同里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2 女性

女性这种生物天生就是喜欢表达的,假如她在家庭或者日常生活中表达没有人感兴趣,或者根本没有人在意她讲了什么,她需要寻找到一种表达自我的渠道,而朋友圈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有的人喜欢隐藏自我,会把自己期待的形象,或者光鲜的一面表现出来,而有的人则喜欢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倒霉的一面表达出来,以获得别人的关心与同情。当一个女人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展现在别人面前,她得有多寂寞,多么缺乏自我啊,朋友圈成了她的全部。


3 小学教师


教师这个群体其实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她们比较容易将自己的职业特质带入家庭中,这就容易造成与丈夫或者孩子的关系不融洽。想像一下,对着丈夫也像教育小学生一样,总是讲道理,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或者老是想指导别人,丈夫会喜欢吗?孩子在学校面对老师已经够累了,回到家还有一个严厉的老师等着,所以孩子与当老师的妈妈的关系也会紧张。当然,这些只是部分现象。


当家庭中没有人可以倾诉,老师本身还会自带一些清高,她或许就用发朋友圈的方式与家人沟通。


另外,可能这个人比较自恋,认为自己发的别人一定感兴趣,并且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只能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获得认同。

7

感谢邀请!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的话,应该说,不管这个老师是什么性格,至少,在分享的这段时间里,她的心情是很阳光,很开心的。

因为,只有当人轻松愉悦时,她才愿意打开心扉,愿意分享传递出去。

我个人的感受是,当一个人真的遇到什么事了,或是心情沉重时,是没有心思去苦中作乐,想着做这些的。真的很少。除非是特别特别乐观的那种。甚至可能会自己封闭起来。

我一般不常跟自己的同学或好友在朋友圈里互动,但很喜欢看他们晒。

我可以通过这个,跟着对方领略很多,平时可能忽略了的生活乐趣。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她此刻的状态很好。不用联系,就安心了。

彼此岁月静好,就是最大的幸福。你说呢??



8

我来试着分析你的问题:

朋友圈恐怕很多人都用,那么这个问题的题主,除了在关注“朋友圈晒出所有生活”的行为之外,特别加了三个条件来描述这个行为的主人——

中年。女。小学教师。这三个限定条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含义呢?

1,中年。

你年龄不小了,应该成熟稳重,情感内敛。哪有那么多伤春悲秋的东西要发?

2,女。

嗯,有些人认为,女人朋友圈里晒自拍?想被撩。

女人晒健身女人朋友圈里晒工作?想证明自己努力,想被撩。

女人朋友圈里晒娃?生活单调无趣,想被撩。

女人深夜发人生感悟?夜深孤单脆弱,想被撩。

女人事无巨细记录生活?内心敏感,自我袒露,想被撩……

3,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应该不苟言笑为人师表吧,居然玩朋友圈?还总发?影响工作么?影响形象么?作为老师,你发自己穿什么衣服喝什么奶茶去哪里玩,哪里还像老师的威严形象?

也就是说,这三个条件里都隐藏着“她应该怎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某一类人有着刻板印象。这些印象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有意义,也没有人愿意被分类和限制。

但是这些刻板印象却无处不在,甚至成为一些道德上的要求。你可以想象,无数街头巷尾的议论,都是在说:“他/她应该……,可是却……,真可耻。”

可是现代社会之所以是现代社会,最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选择来生活。

这选择,大到可以打破别人的刻板印象,大声说出“F**k 那些应该的,我要做我自己”;小到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做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发什么我乐意。你嫌烦,微信有个功能叫“不看他/她的朋友圈”。你想撩我,我也有个功能叫拉黑。

时间已经快到2020年了,还有人在问“一个中年女小学教师把所有生活都晒到朋友圈是什么心理”,题主或者是不太清楚微信功能,或者是不太理解现代社会。

我只想文绉绉地告诉题主,她发她的朋友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ps,哈哈当然了,我也是事无巨细发朋友圈的中年女老……哦好吧,是中年老母亲)

#情感写作小能手#



9

具体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1.自媒体时代,个人的意愿与自由彰显。只要不发与违法乱纪低俗怪谈的内容,自己开心,他人亦无可厚非。

2.无论发布生活中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当事人都可以自由共享或删除,圈里人可以欣赏,也可以无视,彼此互不猜测与猜疑,相反,能多一份尊重与宽松。这样大家彼此都会相安。

3.每个发朋友圈的人的心理都在变化,很多时候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发,也不会考虑在意别人的看法。旁观者更无须猜测对方的心理,这样会很累的。

4.如果发的是生活的开心一面,我们去祝福他(她),并与之同乐。如果发的是不开心的忧郁的生活内容,可以侧面给我一定的关怀。这样,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沟通方式,能够很好的增进彼此的感情。

5.作为旁观者,冷眼静看,让自己的舒心的同时,最好不要猜忌别人的心理,特别是消极的猜忌。这样彼此都很不舒服。

6.如果对方的朋友圈消极的影响了你的情绪。微信有一个功能就是 不看他(她)的朋友圈,这样彼此都很默契。但最好不要把 对方也屏蔽掉就是了。

7.生活不易,对自己宽松点,也就是对别人的宽松。

8.这个世界,了解自己的心理都难,更何况去了解别人的心理呢。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我说,苏格拉底说得对!

10

近来常看到关于发朋友圈的讨论,我真的不知道发个朋友圈有人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很早就用微信了,自己的圈,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没想到圈里有什么样的存在。以前爱晒娃,娃大了不好玩了,基本不晒了;爱拍照,就发照片。花啊风景街拍什么都发,生活趣事也爱分享。我和家人关系都很好,老公宠着,家务他包干,想去玩就带我去玩,就爱在朋友圈看我分享照片。我不发他还会来问我,这次去玩的地方怎么没发照片啊!我发圈并不觉得自己是因为孤独,只是觉得也是一种记录吧。有时候是突然看到什么事情感觉新奇有趣就马上发圈,感兴趣的朋友就会围观评论。人到中年,大家都挺忙的,没时间常聚,愿意发朋友圈的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对我来说这样也算是和朋友的一种联系方式,特别是不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我也喜欢看朋友发,赞一个,评论一下,这样的互动也能增进彼此的友情,有什么不好呢?也有朋友会和我说最爱看我街拍,自己生活的城市,常常感觉很熟悉和平淡,有时可以从我的照片上看到不同和美好的一面,很惊喜,我也很高兴朋友对自己的认同。自己的圈自己做主,不爱看的就屏蔽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