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歪曲历史胡编乱造的说白了就是在抵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性贡献,起到了不用枪弹战场的演变作用,应该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最佳贡献者
2

不负责任的历史剧当然不可取。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

历史剧也是戏剧的一种,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要反应主角对历史的贡献,反应主角的人性光辉,也可以反应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主角存在的认识误区。历史剧当然也要反应反角的自私狡诈残忍。

通过矛盾冲突满足戏剧发展的情节,使观众了解历史的演化过程,感受主角光环,感叹历史潮流催人奋进的序曲。

毕竟戏剧只是对历史的加工,大方向正确就好,而且真实的历史只有当事人才清楚。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别人描述的历史,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你能清楚多少?你连邻居家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家那点事,所以对历史剧也不要过分苛求。

3

答案是肯定的。拿自已族谱开涮,足见其心。这是绝不允许一的。

4

历史剧尽量少拍,或者不拍,拍,一定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戏说、演义历史都是错误的,是对社会发展乃至教育非常不利的。历史让专家去研究、去解读、去做结论,为后人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历史,都是别有用心。



5

对于文学艺术作品,笼统来说,无论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历史剧,还是现代剧,其实都是历史剧。

历史是什么?历史,简称“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

过去又是什么?过去作为时间词,是指我们所处时刻前的任意一个时刻或者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时刻,但大多指的是一个时间段。 我们日常所说的那些代表过去时间的名词,如:昨天、前天等,都是过去的一个分支。

从上述对“历史”和“过去”的定义来看,现在清楚了吧?!历史就是当下或者今天以前发生的事件和活动,所以说,就算是昨天发生的事件,也可以叫做“历史”!


△中国通史

那么,文学艺术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还是电视剧,不管是反映几千年前的历史事件和活动,还是反映除今天外的以前的一切事件和活动,或者还是作家没有具体反映某一事件、而是“纯粹”由作家自己创作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历史作品。现在中央一台播出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不也是历史剧吗。


△《跨过鸭绿江》剧照

因此,如果按照本题所问,那作家就不能写作文学艺术著作了,历史学家也不能写作历史著作了。那现在中国还有二十四史或者二十五史吗?人类还有文学艺术著作这一概念吗?人们还能看到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名著吗?因为人们都怕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啊!

本题又提出疑问,历史剧“无论是捧还是贬,是不是在拿中华历史开涮”?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捧”的历史剧,不需要“贬”的历史剧。因为,“捧”剧宣扬的是正能量,“贬”剧宣扬的是负能量。像电视剧《大秦赋》,宣扬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迹,不但有其历史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之一的秦桧作为正面人物,对他的卖国事实和迫害民族英雄岳飞的事件加以正面反映,那肯定是宣扬负能量。所以说,只有宣扬负能量的作品,才能算是“拿中华历史开涮”,而宣扬正能量的作品,就不能说是“拿中华历史开涮”。


△《大秦赋》剧照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对待历史人物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比如,对待秦始皇,必须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研究,他既有统一中国及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实施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有好大喜功、焚书坑儒等暴政。如果是历史著作,必须从两方面加以详实记载,但是电视剧就不能面面俱到,或者两面平分秋色,而应以反映他的功绩为主,反映另一方面为辅。即使是历史著作,也应以反映正面的为主,反映负面的为辅,这样才是正能量的作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我们需要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改革的事迹“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同一切分裂祖国的敌人和势力作斗争,同心同德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而创作拍摄《大秦赋》的意图,就是要力争做到这一点。


△毛泽东同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作家、艺术家们合影

对于历史著作的评价,毛泽东也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曾写了10篇批判先秦思想家的文章,后以《十批判书》的书名汇编出版,其中有一篇为《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同别人的谈话中,对《十批判书》和秦始皇作了评价:“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是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还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同年8月,毛泽东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读〈封建论〉呈郭老》,再次评价了《十批判书》。这首诗如下:“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和郭沫若

按照毛泽东所说,对于秦始皇的肯定,早几十年前就完成了!只是不知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还是成立之前?总之,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文教科书,也就是中国人民就肯定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可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借评论《大秦赋》而否定秦始皇呢?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郭沫若《兴安观秦始皇时史禄所凿灵渠》

从毛泽东评论《十批判书》,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他的唯物史观,就是对待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主要地要看他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其错误和不足,作为历史教训加以记取即可。如果你是一个历史学家或文学艺术家,在写作历史著作或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时,如果某个历史人物值得宣传或歌颂,也应该以正面为主、负面为辅,如果借用本题所用词的话,就是要“捧”不要“贬”。凡是正面宣扬的,就不是“不负责任”,就不是“拿中华历史开涮”;凡是负面宣扬的,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拿中华历史开涮”!

6

不负责任的历史剧,无论是捧还是贬,是不是在拿中华历史开涮?

历史文学艺术是真实事件的再创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编撰的过程中无疑会带上作者的喜恶和倾向,这些都是善意的,是应该予以宽容的。当然,那种过度的夸张和噱头是不可取的,那种指鹿为马、黑白颠倒的作品更是害人的,应该彻底抛弃。

习近平同志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指出: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因此,历史剧要忠实于基本的历史事件,还原历史真相,要有敬畏心,要客观,公正地去研究、学习。对历史人物不能脸谱化,表面化,而是要依当时的环境、条件、社会制度去充分了解,分析,解剖,才能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能让人们充分地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真正做到“以史为镜”。

7

褒贬历史无疑都是一种虚伪,带有某种意识趋向,为了迎合而有目的的评价或批判?不能够理性客观地认识历史,甚至″指鹿为马"歪曲或夸大历史。

尤其是当下历史剧更是胡编乱造,肆意篡改历史,历史终究永远是历史,无论如何篡改歪曲或夸大,也永远改变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惯于拿中华历史开涮的历史剧,不负责任的作法该休矣了?历史不过是一面镜子,勿要带着某种色彩看待历史,应敢于面对,承认,还原历史,才是一个民族敬畏历史的勇气于担当!

8

现在的导演编剧为了金钱已经是万恶的资本家了,他们哪还管中华文化和历史呢?所以才会有雷人的抗日神剧。现在又把矛头对准古代的皇帝,比如秦始皇啊。关键他们这样搞会教坏中国的下一代,5000年的文明可能毁于一旦。

9

资本,将赢利的黑手伸向了中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不仅问中国革命史伸手,更伸向了历史深处,包括历史文化。

10

是的,历史是时代留给后人的经历、经验、教训。历史应当尊重原貌,不负责任的篡改历史、戏说历史都是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极其不尊重和不负责任的,不但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且更会无形中危及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历史人物的认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