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邬思道帮助年羹尧平定叛军,上演一出“灯下黑”的事情,雍正皇帝一定知道。为什么他知道,除了密折专奏制度之外,主要原因在以下诸多方面。
密折专奏就不用说了,年羹尧每天中军行营的花销,都被伊兴阿汇报得严严实实的,来了一个邬思道,在斩杀了二十几个粮草运送大员后,独对这个瘸腿老头子礼遇有加,军事情况乃是机密,二人竟然掌灯夜谈,当然有密探探知。
邬思道帮助胤禛夺嫡成功之后,选择以“半隐”状态脱离雍正,但是他知道这位雄主有忌,担心他嘴上不把门儿,于是主动让李卫监管着自己,然后再图退路。诺敏案爆发后,田文镜被雍正委以钦差之职前往山西彻查诺敏,李卫则顺势送上邬思道协助田文镜。
李卫与雍正的关系自不必说,邬思道与雍正的关系李卫是清清楚楚,经历了若干年的官场洗礼,李卫对于邬思道在雍正心里的位置自然明明白白,所以,他不会轻易处置邬思道,万事一定首当汇报雍正。以前我就说过,邬思道前去协助田文镜,一定不是李卫的什么主意,一定是雍正皇帝的意见,因为依着田文镜二愣子的性格,要想突破山西的案子,没有人从旁指点,只怕是难以水落石出。
故,邬思道去田文镜府上做幕僚,一定是雍正皇帝的意思。田文镜掌管河南,河南这地方紧挨山西等地,与年羹尧所处的青海不远,也是负责年羹尧粮草供给和转运的关键地点之一,在雍正屁股还没有坐稳宝座的情况下,尤其是西北战事的问题,于田文镜处安插个谋士邬思道,是为雍正的一道棋局。
当然,“半隐”的邬思道是很愿意为雍正皇帝出力的,因为他也别无选择,河南离年羹尧不远,又是年羹尧的粮道,对于西北的情况和信息自然就掌握得多,邬思道居于此,正是掌握年羹尧西北军事情况的首选之地,因此,在关键的时候,邬思道也能从中谋划,为雍正服务。
如果,邬思道老是呆在李卫那里,对于西北的情况和信息掌握就很滞后了,邬思道就是像帮助雍正解决问题也鞭长莫及。
机会终于来了。年羹尧围住叛军迟迟不打,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将青海围得“水泄不通”了,就是找不到叛军主力的影子,这显然是鬼话。当邬思道问他“为何不切断粮道和水源”的时候,年羹尧竟然“恍然大悟”。邬思道断定年羹尧是在拥兵自重,甚至是养寇自重,于是指出叛军之地“灯下黑”。
其实哪里有什么灯下黑,只不过是邬思道向年羹尧阐明了他与雍正博弈的利害关系,要是再不出兵攻打叛军,不仅国库没有了粮饷,雍正坐不稳江山,那么,他年羹尧这个汉人将军也会随着雍正皇帝的垮台而粉身碎骨,他与雍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才是年羹尧下定决心,攻击叛军的主要原因啊。
本来雍正皇帝安排李卫将邬思道送到田文镜府上,就考虑到年羹尧会耍什么花样。这并非无中生有瞎担心,江夏镇事件后,邬思道就让当时还是王爷的胤禛盯着年羹尧,后来又说他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当上西北大将军后,缺乏监管和节制的年羹尧更加飞扬跋扈,胆大包天,试问有谁能够将他控制呢?
对于年羹尧在西北的所作所为,雍正皇帝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密探安插了,权力也给了,就看年羹尧有什么造化了。可是他依然还在拥兵自重。这也就是邬思道该上场的时候了。
要不,邬思道干嘛早不去押送粮草晚不去押送粮草,偏偏赶上田文镜脑袋大的时候才去呢?因为这时候刚刚正好,年羹尧已经激起了官僚们的不满,雍正只怕也快坐不住了,万事都讲个火候,火候到了,工作才好做。想想,邬思道要是去得太早,年羹尧会屌邬思道吗?去得太晚,只怕火都快烧没了,去也无用。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还原这个场景,其实邬思道去年羹尧那里,本来就是雍正皇帝和邬思道下的一盘棋,早就是布局中的一部分,雍正当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