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是更多关于全运会摔跤的问答
那岂不是真的要遗失了这么宝贵的文化吗追答
但是仍然有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在坚持着国粹,如你,也如我 。
练习中国式摔跤的学生,都很谦虚,谦虚得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适应。遇到前辈,总会很礼貌的打招呼。公园里,跤场上经常来一些年过花甲的“老摔跤”们,他们乐得穿上褡裢跟小孩们摔两跤过过瘾,每当这个时候,小孩们总会让前辈们一招半式,让”前辈“们找找脸。师傅说,这是摔跤界的传统。尊 忍让谦虚,是每个中国式摔跤人必须的品质。师傅说:“过去咱摔跤人是跑江湖吃百家饭的,为人处世务必忍让,一个人跤摔得再好,要是狂妄自大,大家也会疏远你。 中国式摔跤,不止是一种摔跤的技法,其中,包含着着无尽的哲学道理和为人处世之道。跟师傅学的,也不止是怎样把人摔倒的技术,还有如何做一个人,做一个在社会上有用的,有素质的人然后把 它做出一个事例 故事 可以通过媒体做宣传 可以拍电影之类 不过此类电影也很多了 要有市场 必须要有市场的认可度(就是人们是否接受) 还有他的普遍性 我觉得目前这个经济社会 中国武术之类 之所以没有市场 是因为人们 没有能力 长期高消费 因为举办商不可能 把它做得很烂 必须要做得好 做得好 成本就高 成本一高 那么消费者 就有点吃不消 刚开始凑凑热闹可以 到后面基本上就是敬而远之了 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想要把他变为一种市场文化 必须要有职业 目前基本上都是业余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中国式摔跤比赛正在安徽大学进行。对于这项中国传统搏击项目的前景,业内人士表示,应该坚定地走体育表演的市场化道路,从“体育市场”中突围。 中国式摔跤自1993年告别全运会后,各省市纷纷取消了中国式摔跤队,使得这个项目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目前,只有安徽、河南、河北等少数几个省市的省运会还保留着中国式摔跤比赛。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中国式摔跤裁判长、北京市摔跤协会副秘书长马建国说:“现在的中国式摔跤运动员都是业余的,没有一名专业运动员。” 失去专业体制保障后,从事中国式摔跤的人都在思考这个项目的前景。 马建国说:“中国式摔跤规则简单,好懂;观赏性强,好看。从我们之前的摸索看,它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很有市场。” 参加全国体育大会比赛的教练和裁判们对记者讲了几个中国式摔跤在各地火爆的例子。 河北队教练说:“在邯郸搞比赛时,室内温度达到了40摄氏度,观众不但爆满,而且自始至终在热情助威。” 马建国说,我们在辽宁本溪做推广讲解时,外面下着大雪,仍然来了几百人听课。在北京搞王中王对抗赛时,没做宣传都来了几千人观看。 中国式摔跤界人士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式摔跤好懂、好看、好学,所以在举国体制保障不了的情况下,走体育表演的“市场之路”应该是发展方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全运会发展及历史 全运会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 自1975年北京第三届全运会后,基本每四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一般在九月或十月份。 至今已经举办十一届: 第一届全运会 北京 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第二届全运会 北京 1965年9月11日-28日 第三届全运会 北京 1975年9月12日-28日 第四届全运会 北京 1979年9月15日-30日 第五届全运会 上海 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第六届全运会 广东 1987年11月20日—12月5日 第七届全运会 北京 1993年9月4日—9月15日 第八届全运会 上海 1997年10月12日-24日 第九届全运会 广东 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 第十届全运会 江苏 2005年10月12日——10月23日 第十一届全运会 山东济南 2009年10月11日——10月23日 第十二届全运会 辽宁 2013年 【3】浅谈1-10届全运会的发展变化 一、前言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全国运动会,其历届各参赛代表团的成绩,可反映出我国竞技竞技体育发展的历程和水平。上个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运会至今已开十届。随着全运会竞技实力的不断攀升,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会。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就获得15枚金牌,在短短的20年里,金牌总数翻一翻,占据奥运会金牌第二位。全运会已成为新中国全面走向奥运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奥运选手都是经历全运会的洗礼之后才成为世界名将。本文就是以历届全运会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竞技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开展状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历届全运会文献,收集参考了历届全运会有关资料报道,进行归纳总结。 (二)比较分析法 将获得的全运会文献资料, 进行纵横分析比较。 (三)常规数理统计法 对历届全运会中奖牌分布形成定量表达,结合这些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全运会开展情况的阶段划分及特点分析 我国的全运会是从1959年第一届开始的,截止目前,已经开了十届,其中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2全运会。 【4】全运会举办城市 全运会的举办城市 前九届全运会,是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2001年初,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取消了由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轮办全运会的限制,这一限制的取消,辽宁、江苏、浙江、湖北、陕西五省正式提出申办第十届全运会,经过激烈的竞争,江苏省最终获得十运会的举办权。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于2009年10月16日——10月28日在山东省举行。 【5】比赛项目设置 除武术外,目前全运会的比赛项目设置基本与奥运会的相同。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田径 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 体操(含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 举重 击剑 柔道 国际式摔跤 拳击 现代五项 马术(包括速度赛马) 中国式摔跤 自行车 足球 篮球 乒乓球 网球 手球 曲棍球 垒球 射击 射箭 赛艇 皮划艇 排球(包括沙滩排球) 羽毛球 棒球 武术 帆船 铁人三项 速度滑冰 短道速滑 花样滑冰 【6】分届介绍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参赛运动员达1万多人,共设36个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 会徽解读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手球、棒球、女子垒球、水球、马球、田径、公路自行车、体操、技巧运动、举重、游泳、跳水、赛艇、武术、中国式摔跤、射箭、中国象棋、围棋、赛马、障碍赛马、射击、摩托车越野、摩托车环行公路、无线电收发报、航海多项、航海模型、滑翔、飞机跳伞、伞塔跳伞、航空模型共36项。 表演项目 赛车场自行车、击剑、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国际象棋、水上摩托艇共6项。 [编辑本段]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第二届全运会1965年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1.6万多人表演了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共有5014人参赛,设22个比赛项目,24人10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330人469次打破130项全国纪录。 第二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醒目的“2”字和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构成,跑道上方的红旗飘扬象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红旗。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水球、田径、自行车、体操、举重、击剑、游泳、跳水、摔跤、射箭、射击、摩托车、无线电收发报、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22项。 表演项目 武术共1项。 [编辑本段]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1975年在北京举行,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队参加,比赛项目成年组设28项,少年组设8项,另有6项表演项目。有1个队4人6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2人2次平2项世界纪录,49个队83人197次打破62项全国纪录,4个队36人144次打破58项全国青少年记录。 第三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背景从金色的跑道变成了圆形的体育场,寓意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安定团结的愿望;圆形的体育场上依然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表示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女子垒球、手球、田径、体操、技巧、游泳、跳水、水球、划船(包括赛艇、皮艇、划艇)、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武术、自行车(包括公路自行车和赛车场自行车)、中国式摔跤、棋类(包括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 表演项目 马术、秋千、跳板、民族摔跤、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水上摩托挺、摩托车和幼儿体育。 [编辑本段]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1979年在北京举行。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队1.5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成年组比赛项目有34项,少年组有2项。有5人5次打破5项世界纪录,2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36个队204人376次打破102项全国纪录,2个队6人10次打破5项全国少年纪录。 第四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炬组成,当时正值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棒球、女子垒球、田径、体操、技巧、举重、游泳、跳水、水球、划船(赛艇、皮艇、划艇)、武术、射箭、棋类(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击剑、自行车(公路、赛场)、摔跤(中国式、自由式、古典式)、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滑雪、射击、摩托车、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摩托艇和潜水共34项。 表演项目 团体操。 [编辑本段]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1983年在上海举行,比赛项目有25项,表演项目1项,31个代表队的8943名运动员参赛。有2人3次打破2项世界纪录,7人12次打破9项亚洲记录,38队64人142次打破60项全国纪录。 第五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首次运用中西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图案立意新颖,横放的跑道,加上与之垂直的国旗,形成“中”字,象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五届的五字改用罗马字“V”,又是国际公认的“胜利”代号,象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均取得伟大胜利。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游泳、跳水、水球、帆船、帆板、射箭、射击、击剑、自行车、摔跤、柔道、武术表演、赛艇、皮划艇。其中艺术体操、柔道、帆板、曲棍球是新增比赛项目。 表演项目 武术。 [编辑本段]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1987年在广州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体坛盛会,共有37个代表队7228名运动员参加决赛,设44项比赛项目。有10人2队17次打破15项世界纪录,3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2人2次超过2项世界纪录,18人1队24次打破17项亚洲纪录,10人14次创造17项亚洲纪录,28人39次超过21项亚洲纪录,85人14队168次打破82项全国纪录。 第六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由醒目的“6”象征火炬,跑道则形象地表达出“羊”的韵意。火焰变型而成的“6”,意味着第六届全运会;以“羊”字的三横引伸为跑道,表示全运会在广州(羊城)举行。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棒球、田径、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举重、体操、艺术体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技巧、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马术、现代五项、武术、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蹼泳、航海模型、航空模型、自行车、滑水、摩托艇、摩托车越野、无线电测向、跳伞。 表演项目 高尔夫球、保龄球、桥牌。 [编辑本段]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1993年9月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运动会。除参加前期若干项目比赛和成都赛区项目比赛的运动员外,北京主赛区共有包括解放军和行业体协在内的45个代表团的4228名运动员、1200名教练员参加,加上各代表团团部人员等,总数达7551人。共有4人4次创4项世界新纪录,18人4队43次超21项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54人1队93次创34项亚洲新纪录,61人3队143次超66项亚洲记录,130人14队273次创117项全国新纪录。 第七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罗马字母VII(七)字变型而成;手柄成跑道造型,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点明届数。 比赛项目 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拳击、现代五项、马术、中国式摔跤、围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车、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跳伞、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北京);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技巧、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蹼泳、滑水、航空模型、排球、羽毛球、棒球、武术(四川);帆船和帆板(秦皇岛)。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编辑本段]第八届全国运动会 1997年在上海举行。本届全运会共有179人659次超41项世界纪录,其中16人19次超7项奥运项目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100人3队367次超55项亚洲纪录;88人6队142次创66项全国纪录。 第八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图案由代表八运会的8和代表上海的汉语拼音字母“S”重新组合,图形外围是红色的“8”,中心形成一个白色的“S”,视觉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朵上海市花白玉兰;下半部分以“8”字为基础,像上海八万人体育馆,一环套一环,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圆。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棒垒球、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体操(含艺术体操)、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柔道、摔跤、拳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帆船(含帆板)、现代五项、马术、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武术28个大项319个小项。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编辑本段]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2001年在广东举行。本届全运会共有24人35次超7项世界纪录,6人1队7次创6项亚洲纪录,28人41次超9项亚洲纪录,32人4队52次创37项全国纪录。 第九届全运会会徽会徽解读 会徽中间丰满,两端渐细的曲线给人无限的延伸感,配合倾斜的线条,更显奔腾飞跃之意。对比鲜明的红、黄、蓝三色,对视觉有强烈的冲击力。造型洒脱地色勒出一个“9”,既直接传达了九运会的信息,又宛如一位矫健、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运动员,豪迈跨入新世纪。 比赛项目 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拳击、现代五项、马术、中国式摔跤、围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车、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技巧、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排球、羽毛球、棒球、武术、帆船、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编辑本段]第十届全国运动会 第十届全运会于2005年在南京举行。 会徽解读 会徽图案由数字“10”变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S是英文“体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的拼音首字母,整个画面造型以倾斜的、流动的线与面结合,在简洁的S型主线上,龙、虎、火相互穿插呼应。会徽图案为红黄两色,既是中国最吉祥和欢乐的颜色,又是中国国旗的色彩组合。会徽设计意在以虎踞龙盘的艺术形象,体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会徽图形的设计既注重传统、又立足现代,特别强调活力和动感,以凸现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 比赛项目 赛艇、散打、帆船、马术、举重、射箭、击剑、水球、垒球、棒球、排球、手球、游泳、田径、帆板、柔道、体操、滑冰、跳水、篮球、拳击、曲棍球、足球、羽毛球、射击。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编辑本段]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于2009年10月16日在山东省举行。 会徽解读 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根据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总体赛区安排,全省17个城市均安排竞赛项目。除主会场济南外,青岛市将承办射箭、击剑等9个项目的比赛;日照市将承办赛艇、皮划艇等5项比赛;泰安4项;淄博和烟台各3项;潍坊、威海、临沂、滨州、枣庄各2项,东营、济宁、莱芜、德州、聊城、菏泽各1项。 吉祥物 理念来源: 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泰山地处山东,东临大海,西近黄河。它浓缩着东方文化精髓,是民族的根、生命的根,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美好精神象征。“登泰山而揽众山小”,既体现了坚韧不拔、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又展现了登高望远、憧憬未来的宽广胸怀。数千年文化精神渗透和现代文明渲染,赋予“五岳之首”更加丰富的积极内涵。 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写起。传说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位青年石匠,他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保佑百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并将其刻在泰山石上,取名“石敢当”,作为镇宅之宝,祈愿平安吉祥。这一独具特色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吉祥信仰。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设计释义: 吉祥物“泰山童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石头被誉为“生命之魂”,寓意着“健康与长寿”,特别是2008奥运会奖牌的设计,把中国的石文化推向一个新高潮。 结合动人传说,通过时空转换、视觉过渡,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活泼英武、活力四射的卡通形象,给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吉祥寓意,是历史和自然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的交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好客的齐鲁儿女以特有的吉祥形式,赞美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空前盛况,激励中华儿女的拼搏精神,充满了和谐与圆满、提高与发展的良好祝福。 “泰山童子”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与肢体灵活组合,既有整体概括,又有细节体现;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又强调了现代精神风貌。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为吉祥物宣传推广与开发应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概念最为直观的艺术延展。同时,以石头为基础进行设计也是吉祥物创作的一个创新。一开始我们设计的是童子张开手向大家挥手致意,后来又改成两个指头做V字状表示胜利,最终还是定了现在竖大拇指的手势,这个手势寓意着十一运会要办成最棒的全运会。在吉祥物的名字上也有争论,什么‘石敢当’、‘泰山娃’、‘泰山小子’都想过,后来才改成了‘泰山童子’ 比赛项目 田径、射箭、击剑、游泳、赛艇、皮划艇、羽毛球、篮球、拳击、马术、足球、体操、手球、帆板、柔道、网球、排球、举重、摔跤、射击、曲棍球、棒球、垒球、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