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李弘是怎么死的?
永徽二年,高宗在厌烦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争宠大战后,才又想起了感业寺的武媚。高宗对武媚的爱恋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高宗仅带了十名宦官来到了感业寺。这一次,武媚怀上了高宗的孩子,他就是太子弘。
六个月后,由皇后安排将其接入后宫,然后生下弘。永徽七年(656年)春正月六日,弘被立为太子。
太子弘成人后,他与武则天在政见及其处事方面表现出对立态势。
一是太子弘笃信儒教。他在东宫长期被儒士臣僚们围着,沉溺于儒教的理想之中。而武则天掌握大权后,一贯要求朝臣们不要在儒教的典章文辞上下功夫,要多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门阀贵族出身的儒教官吏善于夸夸其谈,寒门出身的官员多有切中之言,武则天更器重后者,对前者表示冷淡。
二是处理萧淑妃两个女儿逆其母之意。萧淑妃被处死时,留下两个女儿时已二十多岁,但还被关在后宫别院。弘得知后,私自去探望,并上奏武后释放二位公主,将其下嫁。武后得到奏报,召见了太子,为了缓解矛盾,她答应了太子的要求,并很快按弘的意思办理。但在下嫁人选上,武后选定了两个禁军中的下级小官,这不能不说是对弘提出奏报的一个无声的回应。
武则天与儿子有分歧,但她对儿子是爱护的。她对太子弘是有特殊感情的,可以说是儿子弘挽救了她的命运。使她才得以“复活”。
但太子弘身体多病,极度虚弱。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二月暴卒,时年24岁。李弘是怎么死的、因何而死。至今还没有定论,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但也有说因本来就病弱而早夭。高宗悲痛万分,将他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裴妃被追封为哀皇后。
次子李贤是怎么死的?
次子李贤,是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十七日,高宗同武则天从长安出发谒昭陵时,在途中所生,曾被封为雍王,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可谓是文武双全,读书过目不忘,深谙兵法,曾做右卫大将军,授凉州大都督,真可谓是风光一时。在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地位达到巅峰。李贤不但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深得民心的是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因此很受拥护,文武百官无不赞佩他。最特别的贡献是,招集当时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共注范晔《后汉书》,可谓是大功一件。
但由于过去的朝廷,皇子(女)生下来就离开父母到自己的宫殿中由乳母抚养,缺乏亲情,加之当时武则天的反对派极力向贤说教:一是让他相信武则天扼杀小公主和毒杀太子弘却有其事;二是传言他是武后姐姐所生,这些对太子贤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李贤当上太子后:
一、是尽量回避母后,我行我素。贤被立为太子后,他似乎吸取了太子弘的教训,整日呆在东宫,尽量避免同母后见面,特别是武则天举行家宴,贤几乎都不参加。当武则天得知贤有意回避的原因后,心情十分沉重,接二连三的召贤到宫中相见,均被贤以巧妙的借口回绝。武则天欲消除与太子贤的隔阂,在见面不成的情况下,她只好把北门学士撰写的《少阳(东宫)正传》和《孝子传》派人送去东宫,希望贤自重反省。贤仍然没什么表示,还请人代笔,回了封简短的谢函。武则天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接连给太子贤几封信,斥责太子贤非礼和傲慢不逊,贤照例回书谢罪。
二、是戒备母后,离心离行。太子贤戒备母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认为自己不是母后所生。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曾经听宫女们说过他不是武则天所生,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传说是真是假,他不得而知。
在他看来,如果自己不是武则天所生,她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放过,还会对自己这个情敌的儿子好吗?越是这样想,越是对母后产生不信任,越是戒备她。而且在行动上与母后对作干。他与反武派聚集一起,俨然以反武领袖自居,召集文人著书立说,与武则天的北门学士唱对台戏。甚至派人把他父皇和母后均十分器重的朝廷高官明崇俨刺杀。武则天看清以后认为,人之间一旦离心离德,要想沟通就十分困难了,从此,她对自己曾经痛爱的儿子冷眼相待。
三、是沉溺声色,自暴自弃。实际上,太子贤的内心十分的紧张和不安,他自乱阵脚:他自作聪明的写了一首小诗规劝母后不要再迫害皇子了,并且请乐工谱曲,然后交给东宫的宦官、宫女传唱。诗是这样写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折使瓜好,再折使瓜稀。三折犹自可,折绝抱蔓归。
武则天听后,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保持沉默。他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为了消愁,他不是在东苑球场上打球,就是去郊外狩猎;他借酒消愁,酒醉后,便调戏身旁的侍女,甚至还沉溺于男色之中。贤的荒唐行为,使大臣们对他敬而远之。他为了以防不测,在东宫马厩里秘藏了五百多件甲胄、刀枪等武器。这事有朝臣奏到高宗那里,高宗派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知周等查明真相,薛等人即刻搜查东宫,发现了秘藏在马厩里的武器。事发后,废太子贤为庶人,这年是680年八月。并于高宗开耀一年十一月八日流配到巴州(今重庆市附近)。
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敏感到朝野有立贤为皇帝的动向,二月九日,她命金吾卫将军丘神绩“探望”禁闭在巴州的废太子贤,加强督护,以防意外。丘神绩到后,贤以为是武则天派去杀他的,结果在惶恐中自杀。
公元705年,武后崩,中宗继位。唐中宗念及兄弟之情,追授李贤“司徒”官爵,并将灵柩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陵。公元712年,李贤遗孀房氏病故,唐睿宗下旨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房氏追加“太子妃”,两人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三子李显是怎么死的?
三子李显,显庆元年(公元656年)11月5日生于长安,次年封为周王,李贤被废后,立为太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去世后,12月11日以中宗即位,嗣圣元年二月被废为庐陵王,圣历元年(公元689年)又被立为太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次登基,二月复国号曰唐。
李显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武则天的这个儿子,在位七年,经历两次登基。李显和他的父亲李治比起来,更为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结果武则天这个儿子的举动大为恼火。
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软禁于均州,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立为太子。
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武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李显。
李显死性不改,听凭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俩弄权,结果她们都想做武则天第二,李显被韦皇后毒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
四子李旦是怎么死的?
四子李旦,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被封为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废中宗李显后,以睿宗称帝,武则天一直临朝听政。后又被废,立为相王。(公元710年)李显死后,李旦再次继位,大赦天下,此时武则天已经去世了。
李旦也是位才子,勤奋好学,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字也写的好。著名的景云铜钟的铭文,还有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笔。睿宗李旦可以说是最听话的一个了,但是他表面上顺从武则天,实际上身上还是流着李家的血。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被立以后,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睿宗一直在武则天的控制之下,无奈恳请母亲赐自己姓武。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登基,李旦让出皇位。
武则天培养最成功的就算是李旦了,甘做武则天的傀儡。实际上李旦是看清了皇权斗争的悲惨,就是为了保全自己。
耳闻目睹再加上三个哥哥的前车之鉴,他对武则天的行为虽然有反感,但是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一样,母亲说什么是什么。
李旦的第一次壮举让位给母亲,第二次壮举是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李显召回,李旦称病不朝,让位于中宗李显。第三次壮举是在710年再次继位,没到两个月,就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安然老死。这三次让位,其中有多少无奈,恐怕只有李旦心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