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老板都是对人才非常渴望的。

特别是曹老板,在《三国演义》中,一次又一次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欣赏和渴望,比较典型的一次甚至不惜绑架了徐庶的妈妈,来逼迫已经成为刘备军师的徐庶跳槽到自己这里,从此贡献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但是奇怪的是,曹老板从来没有去挖过诸葛亮,甚至连欣赏之意都没有表达过,只是在诸葛亮火烧新野后说了一句“诸葛村夫,安敢如此!”。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曹老板愿意费劲巴拉地去挖徐庶却不挖诸葛亮呢?

一,

之前听过一个观点是曹操的智囊团已经人才济济了。

虽然诸葛亮出山时,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已经病故,但是曹氏集团,仍然拥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样的一流智囊,所以对人才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

我认为不对。

大家注意下,徐庶和诸葛亮这两个人是前后脚成为刘备的军师的,相隔时间大概也就是三顾茅庐那几个月,挖徐庶之前,曹操智囊团也是已经人才济济了,但为啥曹操听说徐庶是刘备军师时还是要吼吼地要挖他呢,所以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成立。

二,

难道因为信息受阻,没人在曹操面前给诸葛亮“背书”吗?

徐庶和诸葛亮这俩人原来是老同学,在当刘备军师之前,曹操对他们二人都不认识,所以是不存在徐庶大名鼎鼎而诸葛亮默默无闻这样残酷的对比的。

相反,徐庶和诸葛亮相比,应该是徐庶更没名气。因为徐庶有过前科,之前曾经杀过人犯过罪,还易名叫“单福”,所以他的行事自然比诸葛亮要低调神秘多了。

那是谁推荐了徐庶呢?是曹操的谋士程昱。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

曹操问,徐庶的才能跟你比,怎么样啊?程昱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徐庶比我强十倍!程昱真是又谦虚又有才,居然还能把才能给量化了。这就不难理解曹操为啥看重徐庶要挖他了。

但是,诸葛亮同样有人背书啊!

为诸葛亮打广告的正是跳槽后的徐庶。

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相对比程昱对徐庶的“量化”式夸奖,徐庶对诸葛亮的夸奖感性多了,但同样很到位,各种排比、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都用上了。诸葛亮是明月,我是萤火,我怎么敢跟他比!

可见,诸葛亮并不缺别人推荐(而且诸葛亮的营销团队超强的,以后一定要细细讲讲。)

三,

那差距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有一种可能性,是曹操不喜欢诸葛亮这种画风的人。

我不是说曹操不喜欢智商高又工作勤奋的人哈,我是说诸葛亮身上的某些特点是曹操很反感的——那就是高调外加嘴炮技能MAX。

这个答案可能听起来比较搞笑。

但事实就是每个人确实都是有自己的的喜好和厌恶的,有些人可能就是不喜欢内向安静的人,也有些人可能就反感能言会道的人。曹操也是人,对人才也会有自己的喜好选择。曹操身边有几个轻狂且爱打嘴炮的文人,比如轻度患者孔融,中度患者杨修,重度患者弥衡,曹操都极其厌恶。前两个都被曹操干掉了,最后一个,曹操使了一招借刀杀人,送到荆州结果了弥衡。

来,咱们看一下诸葛亮早期的画风。

诸葛亮自号卧龙先生,好为《梁父吟》,躬耕南阳尚未出山时,就自比管乐。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很会为自己打广告立人设,常常跟别人说自己的才能比得上“管、乐”。管、乐即管仲和乐毅。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匡天下;乐毅扶弱燕,下齐国七十城。两个人一文一武,一个治世能臣,一个军事奇才。

把自己比作这样的旷世能人,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就好比写新闻起了个酷炫的标题,更能抓人眼球,起到了广泛传播的效果。事实也证明,这事确实传播很广,水镜先生知道,老同学徐庶知道,刘备知道,东吴的张昭知道,曹魏的王朗也知道,可见诸葛亮自比“管乐”这事儿在当时是很出名的,凡是稍微打听说过诸葛亮的,都会知道。

坏处就是这样确实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嘲笑和质疑。例如诸葛亮游说东吴时,张昭就怼过诸葛亮,他说:我老早就听说你自比管、乐,刘豫州也说自从得到了先生就如鱼得水,但为什么你们现在还是被曹操打得望风而窜呢?

多么一针见血地质疑啊!虽然当时诸葛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暂时回怼了这个问题,但之后若诸葛亮没有用一生去展现相匹配的才能,那就真的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可见诸葛亮在外人眼里是从不隐藏自己的才华,总是高调示人,能言善辩的人。而这样的人是曹老板所不喜的。

四,

还有一个原因,两个推荐人程昱和徐庶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不同。

程昱是曹操身边的资深谋士了,且在曹操多次征战中和曹操配合默契,两人心有灵犀,互相欣赏和信任对方。而徐庶当时是曹操阵营的新人,且又因为答应过刘备到了曹营“终身不设一谋”,所以肯定是表现平平,曹操对他的信任度自然不能跟程昱相比。那这俩人分别夸奖的人自然在曹操心里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另外,也没有好的方法去挖诸葛亮。

能挖到徐庶,是因为徐妈妈就在曹操地盘,曹操容易拿来要挟。而当时诸葛亮的亲戚都在南方,曹操抓捕不到。而且就算能抓到,我觉得曹操也不会再这样挖人了,因为前一次虽然徐庶真的挖来了,但最后徐妈妈还是觉得愧对儿子的名节而自杀了,好好的一个挖人搞得如此尴尬!徐庶也“心在曹营心在汉”,所以挖徐庶实在太失败,体验感太差,我想曹老板短时间内对挖谋士也丧失了兴趣。

五,

说到这儿,其实都是因为曹操不招诸葛亮,但是,如果历史重写,曹操听说诸葛亮后,也同样欣赏他,并也像刘备一样,早早就对诸葛亮礼贤下士,发放offer,诸葛亮会选谁呢?

我想他还是会选刘备。

原因可以用贾诩当年劝张绣选择投降曹操而不是投降袁绍时的话来解答:

“绍强盛,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





最佳贡献者
2

曹操不是有头痛病嘛,可能是头一疼脑子犯浑把猪革亮给忘了。

3

凡是说曹操不想招降诸葛亮的都是胡说八道。为什么怎么说?

曹操向来对人才贤士都灰常“喜爱”。恨不得天下贤才都为己所用。

加之对刘备非常忌惮,凡是刘备身边的人,曹操都想要。其实,曹操最想要的还是刘备。煮酒论英雄一节就能看出一二。

只不过,曹操知道刘备并非池中之物,而且深知自己和刘备彼此“道不同不相为谋,”终究走不到一块,刘备肯定不会屈身自己门下。隐忍着不杀刘备,是为了博得名声,招致天下英杰。

后来下坯一战招到关羽,开心得不得了,赤兔马说送就送。最后关羽还是走了,曹操恨得不行。不杀关羽一是出于喜爱,二是为了立信,还是为了招揽天下贤才。

等到新野一战,听说刘备新拜了个军师“单福”,不止破了曹仁“八门金锁阵”,还杀得曹军大败。曹操询问单福身世才学,程昱一一说出,并一阵夸耀,称徐庶之才“十倍于昱”

曹操的反应是“惜乎贤士归于刘备”,叹惜贤士又落到刘备手里。于是程昱献计,说能招降徐庶。最终把徐庶骗到手。

等到刘备三顾茅庐招得诸葛亮,曹操又向问手下谋臣询问诸葛亮出身才学,谋臣们又一阵夸耀,只不过此时还没验过诸葛亮的能力,所以曹操并没有当真。

直到两番败在诸葛亮手里,才知道诸葛亮真有才学,恨其“误堕泥淖”,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很明显也是想招揽诸葛亮,只是手下谋臣没人开口,自己也知道招降不到。

等后来听说蒋干在江东招募到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曹操简直喜出望外,亲自出迎,隆重接待。曹操与庞统也是素未谋面,之所以如此看重,只是因为他与诸葛亮齐名。试问,曹操对诸葛亮又怎么可能不想要?

除此之外,在长坂坡一战围堵赵云,看到赵云英勇,曹操又喜欢上了,下令手下只许活捉。

由此可见,曹操求贤若渴到了什么程度。反正看到贤才英杰都想要,恨不得天下贤才都能招到自己门下,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那些说曹操手下谋士足够多,并不稀罕诸葛亮的全是扯淡。

4

1.首先地理位置不允许,曹操在北方,而诸葛亮在江南一带,在当时看来,想挖走诸葛亮并非易事

2.曹操生性高傲,在他看来,诸葛亮只不过是个山野村夫,不值得自己去挖,根本不了解诸葛亮



3.徐庶多次帮刘备打败曹操,曹操绑架其母威胁徐庶并不是为了重用他,是为了削弱刘备的势力,更何况,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根本就不缺像徐庶这样的谋士,他手下的谋士并不比徐庶差,有的更胜一筹



4.诸葛亮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曹操屠杀徐州,诸葛亮母亲遇难,不可能跟随曹操的



5.刘备的“仁政”更符合诸葛亮的追求,而曹操是一位枭雄

6.刘备是皇室血统,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名正言顺。曹操是曹贼,曹阿满,是名不正言不顺。诸葛亮是支持刘备的,不可能追随曹操。

5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来作答。

曹操是甚重者,其谓人之重此远胜备,如袁绍之谋士陈琳,一篇讨贼檄骂曹老祖八代。袁绍败,陈琳获,如得曹操之用,闻之徐庶之才,即欲以庶弄回本营。闻慈无双,便与太史慈寄信矣,又羽则更无论矣,曹老可谓贤如渴。然则,其何以不请亮出?

一,曹操下,不同备,经纬天地之才者亦多。若荀彧荀,曹操之何。嘉郭奉孝,曹操之良。昱程仲德,曹操之平。又荀攸、刘晔等,画策亦当世顶尖。故于操之,诸葛亮非必不可阙者,荀彧、嘉皆尝与操谋过大略,荀攸程吴又可为行兵之主,曹操在智者真之无敌天下。故,曹操既无大必请诸葛亮矣,可代品多。

二,曹操在其目中,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亮以汉为正统,欲复汉业,不肯助操为虎作伥,有违亮德志,亮不肯出山助操。太祖尝谓徐州屠城,不得不使诸葛亮父携避荆,操行治,而备施仁,操形事与诸葛亮心义不符。

三、于吾人之心中,诸葛亮是个无所不能者也,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文科学几件精,而我皆当知其不可者,颇上但罗贯中妄意包裹出之形象也,所以饰备党之一手而已,所见己之持正之心。

四、诸葛亮时头不鸣,方当“卧龙”,亦今之宅男”。日种豆南山下,夜读书,观八卦,晨起为辟谷,闲时寻庶,孟公威等失意人士,不及官递书求举贤荐能,更不哗然大名度。

6

说起曹操,大家都很熟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刚开始也胸怀大志,想为朝廷做事!但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看到了天下诸侯就是为分天下,控制天下,争夺地盘!从这是曹操就改变了自己!

曹操从一开始就看出了刘备拥有心怀天下的志向!所以,在刘备寻得徐庶做自己的军师,并且在新野大败了曹操,所以,曹操就看出了徐庶的才能!就着办法挖走徐庶。斩断刘备的臂膀。至于诸葛亮,曹操当时认为他只是山野村夫,没有什么才能,在说,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拥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拥兵几十万,收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对人才的渴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所以,就没想过挖走诸葛亮!






7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绝对不会感到陌生。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手下能人众多,但是这个人有个众所周知的缺点就是多疑,若不是这个缺点,或许他早就一统天下也未可知。但他也真的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手下有很多出色的谋臣,像郭嘉,荀彧等,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不知道大家,反正小编一直心中都有一个疑惑。

?

那个时候都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得天下,那像曹操这么爱惜人才的人为什么没有去招揽诸葛亮呢?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小编翻遍了资料,才大概总结出这么几个看法。下面我们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吧。首先得说一说,诸葛亮所在的地方不在曹操的地盘之内,因此好像曹操并没有必要去冒险招揽诸葛亮。

?

再说了当时曹操手底下文臣那么多,也不缺诸葛亮这一个了。最重要的是,他可能会认为诸葛亮一介山野村夫或许名气都是靠别人吹出来的,根本没有实战经验,这样一个只有虚名的人,曹操才不会冒险去招揽他呢。再有就是诸葛亮的称号是卧龙,这是曹操不能接受的,因为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也是一个习惯俯视天下的人物,他不认为有人可以高过自己。

?

想当年,曹操挖徐庶的时候,最起码徐庶有战绩,他让曹操吃亏了,所以曹操看到了他的才华,反观诸葛亮却不一样,他出道之前好像只有虚名并无实际战绩,所以这也是曹操不会冒险招揽诸葛亮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生性多疑,因为诸葛亮和刘表是亲戚,刘表是诸葛亮的姨夫。

?

但是,有着这层关系,刘表都没有用诸葛亮,曹操自然也不会轻易就用诸葛亮。其实说起来的话,诸葛亮跟随刘备也是一个意外,因为,你看啊,有势力的曹操不来招揽诸葛亮,自己的姨夫也不搭理自己,自己的表弟诸葛瑾则是在辅佐孙权,也没有举荐自己,只剩下了刘备是能让自己一展才能最合适的人选。

?

而在诸葛亮追随刘备,尽显才能之后,或许曹操这个时候也想挖墙脚,但是诸葛亮已经和刘备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了,不可能再分开,所以曹操这时候挖墙脚也没什么用了。不过也正是诸葛亮追随了刘备,所以才有三国鼎立的精彩,要是诸葛亮真的被曹操请走的话,或许曹操很快就能一统天下了,也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8

三观不合 理念不同

9

众所周知,曹操惜才、爱才。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当时正在洗脚,听闻此事鞋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许攸非常感动,当即就给曹操献上一计,让曹操火烧乌巢,抄袁绍的后路。正是有了许攸的谋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刘备在驻防新野时,得到了一个叫徐庶的谋士。徐庶,字元直,颍川(今河南省境内)人,他与诸葛亮是至交,胸中颇有韬略。在没有徐庶之前,刘备根本就没有打过胜仗,有了徐庶之后,刘备大破曹仁三万大军,扬眉吐气了一把。

曹操为了打败刘备,设计挖走了徐庶。徐庶在辞别之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比自己还要厉害许多倍。


既然诸葛亮比徐庶还要厉害,为什么后来曹操没想过去挖诸葛亮?如果挖走了诸葛亮,曹操很有可能统一天下。如此看来,曹操不挖诸葛亮,实在是失策。可事情真这么简单吗?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徐庶

曹操的政治考量


曹操不是不知道诸葛亮的名声。


在火烧博望坡之前,曹营里曾开内部会议。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提起诸葛亮——


“此人为襄阳名士,复姓诸葛单名为亮,才能胜我数十倍”,“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


紧接着,刚刚被迫过来的徐庶说——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诸葛亮在荆州早就小有名气,他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等结交,成功的塑造了自己的人设——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这种人设深入人心,当诸葛亮后来去东吴,就有东吴的谋士拿他自比管仲、乐毅来嘲笑他。但这也从侧面说明,诸葛亮的自我营销相当成功。


曹操可能怀疑诸葛亮,但他不可能会怀疑荀彧的话。


荀彧出身颍川士族,从小就广交四方豪杰,且饱读诗书,据说他12岁时就可以把《论语》《春秋》等古籍背得滚瓜烂熟。荀彧加入曹操集团时,被曹操比喻为神机妙算的张良。而现在这个“张良”口中的诸葛亮,才能超过他自己十倍,可见这个诸葛亮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着经天纬地的大才。

新版《三国》截图,曹操

而且,荀彧推荐过的人都很靠谱,例如荀攸、郭嘉、司马懿、戏志才,都为曹操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曹操是肯定相信诸葛亮的才能的。既然认可,那为什么不去挖人呢?


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对政治本质的洞察相当精准,因此他在用人上有自己的深谋远虑。


三国时期,得士族者得天下。当初,汉武帝创立的察举和征辟,其中前者为重。察举,就是每年每个郡国向中央举荐孝和廉各一人,到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考试,然后量才录用。被举荐的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寒门子弟读书、接触经典的机会自然少得多、也不被人所识。久而久之,仕途就几乎被地方上的名门望族独占和垄断。


东汉末年,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名门望族名望更甚,拥有了各种资源,更加强大的力量和势力,若要争夺天下,甚至统一天下,士族是不得不依靠的力量。


当时,曹操有河北大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等士族支持;孙权有顾雍、陆逊、朱治、张昭等豪族相挺;袁绍本身就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出身,自身就是豪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荀彧只是客观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却并没有一句话建议曹操把此人挖来,共襄伟业。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他能听不出来此中的玄机?


曹操自身出身不高,他既不是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出身,也没有刘备的皇叔身份。为了提高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就必须得到士族的撑腰。荀彧代表了颍川荀氏,他的投奔意味着颍川荀氏弃袁绍而支持曹操。荀彧给曹操推荐的人才,无一不是出身士族,例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


可以说,曹操集团的基本盘就是颍川士族,再加上其他几个士族,例如武将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兄弟等,他们就来自于各个大大小小的士族。


诸葛亮有不世之材,但诸葛亮与荆州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诸葛亮加入,则颍川士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分一块出去,荀彧自己可以不在乎,但他必须要照顾到颍川士族的安定和团结。


如果颍川士族内部出现分裂,或者颍川士族选择抛弃曹操,结果必然是曹操与颍川士族两败俱伤。这样的结局,荀彧肯定是不允许出现的。


所以,荀彧没有向曹操提出挖诸葛亮的请求,曹操也自然心领神会。况且,曹操身边已经谋士如云,且都是一流人才,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诸葛亮,得罪自己的基本盘。

新版《三国》截图,荀彧

诸葛亮的性格


曹操是个心高气傲、常常自我陶醉的人,诸葛亮也是,他一边耕田一边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什么人?一个开国宰相,一个柱国将军,要跟这两个人相提并论,至少你也得先做了官,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们的成绩。可是诸葛亮还未做官就如此自夸,可见其自我陶醉。


徐庶临行去曹营之前,特地去拜访了诸葛亮,跟他说刘备是一支潜力股,一定要尽快买入,还希望诸葛亮在刘备来的时候给一点好脸色,“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


不料,诸葛亮却摆出一副臭脸,“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然后也不顾朋友之情,拂袖而入,让徐庶尴尬得只好上马启程。


看来,诸葛亮是坚持要当那种看穿红尘,决意不肯入仕的世外高人。但实际上,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曹操那边谋士如云,而曹操本人也是能力极强者。


诸葛亮的性格,使他只能选择刘备。


第一,刘备是汉室宗亲,且一直为了汉室的复兴而奋斗。诸葛亮是尊重法统的人,只有跟着刘备,才能够确保自己的事业是伟大而正义的。


第二,刘备身边将才不少,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但一直缺少第一等的谋士。这就使得刘备的奋斗毫无章法可言,成天被曹操赶着跑。诸葛亮一加入刘备阵营,就是首席军师,没有任何谋士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样的平台,曹操也好,孙权也好,显然都是无法提供的。


从三顾茅庐开始,刘备就已经洞悉到了诸葛亮的心理需求,就算是后来挖到了庞统,刘备也不敢把卧龙、雏凤放在一起。他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去西川,直到庞统死了,才敢把诸葛亮调过来。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刘备与诸葛亮

这就是人际关系上的“互补定律”,那些在兴趣、性格、专长、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当他们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构成互补关系时,会像磁铁的正负极一样,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关系。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打算筹办一个企业,那么他一般会选择与拥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于经销,那么就会选择精通会计的人合作。两者正好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刘备就是这样的企业家,他所需要的正是诸葛亮这样的运筹帷幄的总经理,自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心的交给他。而诸葛亮也需要刘备这样的企业家,给予自己最大的尊重和权力,让自己不受限制的发挥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挖诸葛亮需要筹码


最后,即使曹操想挖诸葛亮,他也没有筹码。


曹操当年怎么挖关羽的?按正史记载: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击破徐州,刘备北奔,关羽归降。


关羽跟刘备与张飞等失散了,关羽带着刘备的夫人没有地方去,这个时候只能暂时的投靠曹操了。对于关羽,这是权宜之计,他必须要安顿好大嫂。而曹操留住关羽的筹码,就是他的大嫂。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关羽

曹操又是怎么挖徐庶的?演义中说,曹操扣住徐庶的老母亲,伪造徐母信件,劝徐庶弃暗投明。而在正史中,曹操确实在长坂坡抓了徐庶的母亲,但没有做出伪造信件逼徐庶跳槽的事情。徐庶是自己为了保全母亲的性命,主动选择的。无论演义还是正史,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操手上有徐庶的筹码——他的母亲。


但是,曹操完全找不到可以挖诸葛亮的筹码。诸葛氏是琅邪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母早逝,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被叔父诸葛玄收养,而诸葛玄当时为豫章太守。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弟都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这就是“诸葛村夫”的由来。


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是孙权麾下重要谋士,深受孙权器重。后来担任长史和司马。


诸葛亮与襄阳名士黄承彦交好,后来黄承彦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许配给诸葛亮。诸葛亮算是跟荆州士族搭上了关系,他的名声也渐渐的在上层圈子里传开。


再者,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曹操如果要挖诸葛亮,必定要付出比三顾茅庐更大的诚意。曹操可以礼贤下士,可以爱惜人才,但他绝对做不到比三顾茅庐还要有诚意的事情出来。三顾茅庐之所以成为佳话,就是因为没有几个雄主能做到像刘备这样,甚至关羽、张飞都看不下去。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刘关张三顾茅庐

曹操自知挖不来诸葛亮,便有心除掉他。当夏侯惇请战去打刘备时,曹操一口答应,并说“汝早报捷书,以慰吾心”。


他没有提一句,你要是见到诸葛亮,就劝他投奔,也没有提,你不要伤害诸葛亮,要把他带来见我,这等于是默认了夏侯惇可以杀掉诸葛亮。


曹操对于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忽视。他们将成为一生的敌人,共同谱写出三国这段壮阔的史诗。

参考资料:1、陈寿《三国志》2、罗贯中《三国演义》3、卢弼《三国志集解》


END

10

怎么挖,难道把诸葛亮那早逝的老母亲挖出来?

曹操就算是想挖人,也无从下手。

而且估计挖徐庶都是临时起意,全是程昱在起哄,夸徐庶之才,十倍于自己,又出主意绑票人家老母亲。

说实话,曹操真不缺人,谋士苟彧,苟攸,贾诩,陈群,刘晔,都是一流的人才,多一个徐庶不多,少一个徐庶不少,主要就是为了削弱刘备。

而且这种计策太阴了,用多了不得被人骂死,偷个徐庶的老母亲,结果人家自尽了,得到了徐庶的身体却得不到他的心,反而让徐母成就美名,显得自己多么卑鄙!

而且要是继续多干几次,估计全天下读书人都知道曹操不要脸,爱偷人老母亲,估计就没人愿意主动投靠了。

而且诸葛亮一个种地的农民,要名气没名气,要战绩没战绩,还爱吹牛自比管仲,乐毅,曹操信你个鬼,也就刘备这种啥都没有的才主动送上门去!

曹操是喜欢人才,曾经派蒋干去招降周瑜,派人送当归给太史慈,这是建立在周瑜平定江左,太史慈在北方亦有勇名,没名气的人曹操是不会主动上的。

蔣干见周瑜应当在赤壁之战前,孙策死去,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赤壁战后周瑜那是名动天下,用脑袋想都知道没有劝降的可能,更别说年少有美才,肯定是赤壁战前周瑜名动江南之时。

正史中曹操也没主动挖徐庶,而是长阪坡之战俘虏了徐庶老母,徐庶才主动辞别刘备的,就徐庶这孝心,肯定刚投刘备就把他母亲接来了。要是长阪坡刘备保护好徐庶母亲,他也不会走,蜀汉就又多了一位名臣了!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