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原先的理财产品,又被称为“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发行时,银行会事先告知投资者一个预期收益率,比如说5%,到期就按这个收益率兑付本金和利息。在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预期收益型”产品。

“资管新规”出台以后,银行理财被要求向净值化转型。对投资者来说,银行新推出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原先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有以下4点区别:

1、净值型产品没有预期收益率,投资者最终的投资收益率存在不确定性。

银行在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时,不会告知投资者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多少,只会展示一个“业绩比较基准”。实际的投资收益率有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最直观的一个区别,也是很多投资者不喜欢净值型产品的一个原因。

2、 净值型产品的投资结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1)张三花了5万元,购买了某银行发行的1年期、预期收益率5%的封闭式理财产品。

张三购买了这款“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以后,就只能傻傻地等着产品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他无法了解所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情况,也不知道实际的投资收益率能不能达到5%。产品到期后,张三除了知道银行是不是按5%的收益率进行正常兑付外,其它的还是一概不知。

(2)李四花了5万元,购买了另外一家银行发行的1年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的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按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周向投资者披露一次封闭式公募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也就是说,对于李四购买的这款产品,银行应当至少披露52次(1年52周)的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

同样是在1年的投资周期内,张三什么都不知道,李四却至少能看到52次理财产品的净值信息。毫无疑问,相比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结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3、 净值型产品的收益分配方案更加正常、合理。

接着上面的例子,假如张三所投资的预期收益率5%的理财产品,实际投资收益率为6%,那么张三还是只能拿到5%,多出来的1%就全归了银行。

而在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时,银行一般都会与投资者约定一个浮动管理费率,以便当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银行与投资者双方进行分成。

假设李四所投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浮动管理费率为50%,即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部分银行和投资者五五开。那么,当实际投资收益率为6%时,李四将能拿到5.5%的回报。

显然,对投资者来说,净值型产品的收益分配方案更加正常、合理。

4、 净值型产品的投资难度有所增加。

由于净值型产品没有预期收益率,所以投资者挑选产品时,缺少一个明确的依据,投资难度有所增加。

最后总结一下,“净值型”理财产品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有4点区别:一是没有预期收益率,投资者最终的投资收益率存在不确定性;二是投资结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三是收益分配方案更加正常、合理;四是投资难度有所增加。

关于净值型理财产品,您还有其它疑问吗?欢迎留言评论。

欢迎关注《小钱说金融》,获取更多金融常识!

最佳贡献者
2

无论是叫理财产品,还是叫净值型理财。都是取的一个名字而已,就像你是隔壁老王,你是隔壁老赵。但是国家为什么一定非要取个净值型理财的名字,并且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来转型呢?

其实,这是一种金蝉脱壳之计,更确切的说是为了理财“正名”!

被绑架的理财

在2004年以前,中国人的储蓄方式一般都是这样的:定期银行存单、定期银行存折、活期银行存折、国库券、以及用手绢包起来放枕头底下,罐子装起来放粮仓里……

而到了2004年,情况就不一样了,阳光刺破了乌云,给单调的储蓄市场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阳光理财,作为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对个人开放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启了理财新纪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做这件事的银行并非四大行,而是光大银行。

该理财产品通过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并且根据投资金额的不同,划分了收益率档次,但基本都在2.5%左右,接近同期3年期国债利率。和当年的一年期定期利率为2.25%,作为第一款理财阳光B也就仅仅以微弱优势获胜,其优势之处在于投资期限短。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并不诱人的螃蟹,竟然引起群众排队购买的盛况,这其中“银行出品”的招牌功不可没,在那个年代,去银行上班简直是家族荣耀。

后来,产品如期兑付,大家本来就没有的风险担忧更是多余,也因此理财产品刚一出生就打上了刚兑的烙印,此后每当银行试图解释自己的理财有风险时,都会有一帮人站起来说:闭嘴,你没有!!!

收益比定期高,投资期限短又没有风险,有这样的好事谁不参与?

因此,中国的银行理财市场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了突飞猛进。2004年,从0起步。2008年突破5万亿。2017年达到峰值29.5万亿。

在投资项目上2006年第一只非标产品诞生,2008年第一只净值型产品诞生,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商业银行的自醒“成立理财的意义在于帮助客户做投资规划,大家都拿理财当定期存,那做这玩意有什么意义?关键是成本还比定期高多了”。

但是对广发储户来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都存了这么多年了,你告诉我有风险?搞笑吧。于是乎,数量庞大的储户继续把耳朵捂起来:我不听,我不听……

后来,理财有风险这事就变成了讲鬼故事,虽然大家都在说,但谁也没见过。

当然了,要只凭借储户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不可能绑架银行理财的。随着金融开放,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发售理财的大军,由于没有风险先例且银行的高声誉风险,哪家银行都不敢吃螃蟹,只能这样耗下去。所谓法不责众,等银行理财以万亿计的时候,再出现风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了。


投鼠忌器的监管

从2004年国内银行理财诞生起,国家对其监管便如期而至。

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暂行管理办法》拉来了监管序幕,至今已经颁布29部相关文件,其中大概有这么几类:

第一是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第二是约束理财投资标的

第三对理财市场的操作区别监管。

其中,有这么几项制度至今大家都比较常见。

保本和非保本。2005年2号文将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五级风险分类法。2014年征求意见稿第四十四条规定,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应由低到高至少包含五个等级。就是现在大家在理财产品说明书里经常见到的R1-R5。

预期收益率。这也是大家在购买理财时重点关注的要素。2014年征求意见稿以收益表现形式将理财分为非估值型和估值型理财产品,估值型理财由净值型和预期收益率型理财组成。

开放式和封闭式。同样是2014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封闭式理财不用赎回,有确定的到期日。开放式理财客户可以在开放日申购赎回,也可以不进行操作,让其继续存放。销售渠道。2014年征求意见稿限定商业银行的销售渠道为本行官网或客户端,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任何人和机构不得代销。

销售起点。2005年5万,2009年65号文规定不得对无投资经验的客户销售理财,并将销售起点提升为10万元。2011年5号文,按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划分起存金额,一级和二级5万,三级和四级10万,五级20万。2018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将理财起点降为1万元。

以上那么多文件眼花缭乱,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都是约束商业银行的,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乏善可陈。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现象:监管机构虽然一开始就在踩刹车,但投资者给予的回应是,上车,上车。


最后这辆车的挂票都卖完了,严重超载。2017年的时候,银行理财这趟车已经运载了29.54万亿人民币。由于规模巨大,保证这辆车不翻成为监管部门的首要责任,也因此,中央直接提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各种新规密集落地,也因此被称为强监管年。

具体到理财产品要怎么化解风险呢?

假如你在一趟高速飞驰的高铁上,运行平稳,之前又没有出现过事故。现在突然有消息说,列车并没有那么安全,你会不会下车?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巨大,居民参与度极高,可以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对其的监管整顿极其复杂。

第一,降速。

高铁速度比绿皮车快,可是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就更大。理财动车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蒙眼狂奔。把风险留给银行承担。2017年强监管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列车速度降下来,投资者就会考虑更多的投资方式,而不会再傻瓜式的操作了。

第二,减少车次。

在2017年之前,银行理财市场是位慷慨的母亲,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只要你想买,基本都能满足要求。但资管新规之后,有些好的理财就要拼手速了。更为严格的是,有些列车到站后就不再发车了。

第三,到站转乘。

这也是本次题主所问的,为什么发行净值型理财,其实理财本身都带风险属性,加上净值型就是风险加风险。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整顿核心是把理财和存款分离,让理财找回风险属性。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是等列车到站,下车换乘,那重新出发的这趟列车自然就要换个名字,就叫净值型理财。


前面一堆啰里吧嗦把银行理财的历史翻了个底朝天,主要的意思希望大家能深层次的了解理财,包括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是如何运作的。

至于理财和净值型理财有什么区别,总结如下:理财,客户拿走预期(基本等于固定)收益,剩下是银行的,剩不下银行补。净值型理财:银行拿走固定的,剩下的是客户的,如果剩不下也和银行无关。重要的是,这次是玩真的,没吓唬你!

以上就是关于净值型理财的回答,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关注,带你走近银行,做自己的理财小达人!

3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已经推出有一段时间了。但对于习惯看预期收益的投资者,仍然会有些陌生。

下面详细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

1、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即通常认为的传统型理财产品,也称为固定收益型产品。

该产品的所有信息比较明确,直观的告知了投资者:预期收益,投资期限,起息日期,到期日期等;

如下图:

2、净值型理财产品:类似于各类开放式基金,不标注预期收益,也无明确运作期限,通常定期开放,可在开放日正常进行申购赎回操作;

举例:假如某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月1日净值为1.00元,投资者申购10万份,总计10万元;6个月后开放日赎回,该产品净值为1.02元,此时投资者盈利为:

(1.02-1)×100000=2000元;

对应成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话,就等于买了一款半年期,预期收益率为4%的理财产品!

如下图:净值型理财产品,每日净值均会变动,类似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变化;

为迎合投资者习惯,部分银行券商,也将净值型产品做成大家都较熟悉的类货币基金形式,以每万份收益的形式来体现。


预期收益型(传统型)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

1、收益表现形式:传统型给出明确预期收益;净值型为浮动收益,即有亏有赢,按净值计算盈亏;

2、运作期限:即投资期限,传统型有明确期限,如60天,90天,180天等,到期才能赎回,或自动滚入下一期;净值型无投资期限,可一直持有。在每个开放日进行申购赎回,开放式常为每周,每月,每季等某一天;

3、产品流动性:传统型理财产品通常不可提前赎回,部分可提前赎回也要扣除一部分手续费;净值型只要是开放日,均可进行申赎操作,流动性优于传统型;

4、盈亏情况披露:传统型只有在产品到期后才可知具体盈亏情况;净值型每日或每周定期公布净值,方便查询,比传统型信息更透明;

5、产品风险:传统型有“刚性对付”等不成文的规定,被认为风险较低,但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净值型为非保本浮动型,投资标的更为广泛,同时产品类型不同,风险等级也不同;


以上供分享,祝各位投资顺利,麻烦点赞支持一下,感谢!

4

银行的理财产品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像大家常常所说的:活期的理财产品和定期的理财产品,保本的理财产品和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和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的理财产品......,现在银监会又开始强调要打破刚兑,原来的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2020年后不准发了,要发净值型的理财产品。

净值型的理财产品本质上说,就是和基金基本一样的了,国内的基金大部分是股票型的,由于现在的经济形势,股市是股灾不断,拿钱投入股市,目前来看就是两个字,不稳!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是屡屡中招,不过也不要太过悲观了,经济形势总归是会好起来的。

先说说原先的理财产品,客户到银行买理财产品,首先是安全考虑,因为现在不稳的投资太多了,其次才是收益需求。所以各个银行在投资上也不是那么激进,但偶尔也会出问题,但为了维稳、为了银行的声誉,有时也就兜底了,意思就说亏的部分银行补上了,这对投资者是好事,但银监会不同意了,这回危及金融安全。净值型理财产品就是基本和原先的理财产品一样,但是出现了亏的情况,就是您买者自负了。

那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不是不能买了,不是的。首先银行不会过分冒险的,毕竟稳是银行的根本,没了这一条那和基金就没差别了,所以银行会严控风险的;其次银行也会创新的,会把大量的保本因素加入到净值型理财产品中来,当然会导致收益不高。

总结一下,今后净值型理财产品还是可以买的,不过那些参考收益很高的,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就不要碰了。选选大众收益的产品,出问题的概率会很小。

5

谢谢邀请。区别那是相当的大啊!说到底都是金融去杠杆惹的祸,自从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各银行为了响应央行要求,推出了大量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因为这个对银行来说,绝对是大好事啊,没有了刚性兑付,金融机构的风险大幅降低,都被转嫁给投资人了。

1、净值型理财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与传统理财产品区别到底在哪儿?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大家可以把净值型理财产品理解为一种开放式基金产品。

首先它不承诺保本,这是与传统理财最大的区别,为何资管新规要求取消刚性兑付,就是因为过去有些理财产品尤其是信托产品承诺收益率非常高,而又是刚性兑付的,但是到期之后,没有那么多钱付利息,怎么办?肯定就是各种操作呗,这样就容易累计金融风险。所以,央行才要求取消刚性兑付,提倡发行这种净值型理财产品。

其次,它的收益也是浮动的。不像以前那种预期收益,比如到期给你年化6%的收益。现在就不好说了,也可能是16%的收益,也可能是-6%的收益。有人说,这怎么和股票差不多啊,的确如此,净值啊。比如你在净值1.5元买入,过了一个月,净值变成1.4了,你不久亏钱了么

第三,净值型理财产品买入赎回相对灵活,传统的理财产品在操作周期上其实有点类似与定期存款,流动性不好。但净值型理财产品,往往会每周或者每月开放,甚至每天也有可能,因此流动性是更好了。

2、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很快,未来会越来越多

据理财网统计,2019年前9个月,各银行发行的各种类型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有9434款。其中,募集起始日期从今年年初至今年三季度末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有6150款,而去年同期仅仅只有619款,等于是翻了近10倍。当然了,如果从绝对数量看,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所有理财产品品种的比例还很小,但是从趋势看,未来成为主流是必然。

所以,将来那些喜欢买理财产品的老年朋友需要注意了,因为未来的理财或许就是和股票差不多的东西,想要保本的话,还是去买国债或者定存比较好。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6

净值型理财和之前的预期收益型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通俗一点讲,具体可以总结成以下几方面:

1.净值型理财是一款开放式理财,准确点说可以视为一款定开型理财,没有固定的期限,没有固定的收益率,只会在固定的开放日公布净值,投资者可以根据净值变化来决定继续持有或者进行赎回,和目前的基金的万份收益有一些类似,你可以定期的来看到净值的变化,理财产品的收益浮动情况。而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则只是在募集资金时给你设定一个预期收益,期间资金的运作情况,投资者是无从掌握的,产品的盈利情况你也只能通过发行方最终披露的信息中得知。

简单点说,净值化理财信息披露更完善,收益变动可以直观的看到。

2.净值化理财和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相比,投资者可能获得的收益更高一些。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很多人都买过,设定一个预期收益,在到期时一般会按照这个收益率给你进行兑付,但是实际上这只产品的到期收益有可能会超出预期的收益率,但是因为信息不透明,这部分超出的部分往往都成了管理人的报酬,这样投资人的收益实际上被摊薄了;而净值化理财不同,因为信息透明,投资者可以在固定的查询日期查询理财的净值,这只产品的盈余是非常透明的,对于管理方来说,管理费是固定的,没有操作的余地,盈余部分全部都要摊给投资人,这样对比的话,实际上净值化理财对投资人来说收益更高一些。

短期内可能还有很多人不适应净值化理财,实际上你可以把它向基金一样看待,余额宝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人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到赚了多少钱,净值化理财将来的方向也是这样,透明、公开化,虽然做不到每天公布净值,但是定期公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7

我先介绍一下我了解的净值型产品的背景,正是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得各家银行原有的理财产品纷纷转型成净值型产品。

理财这个词我们很多时候把它理解为银行的成分多一些,因为毕竟市面上各家银行拼命推销的理财产品是实体。但是其实我们是财产的主人,是我们将财产交予银行替我们打理,然后银行收取服务费,理论上我们应该对自己选择的理财产品的盈亏负责。但过去很多时候,我们买的理财产品即使投资标的是亏损的,我们也并不会赔钱,因为银行用自己的钱交付给了投资者,这样也使得投资者愿意去信任银行,这种长期的现状叫刚性兑付。其实很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一个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银行自己贴钱兑付给投资者,那么万一出现系统性风险,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将会变得较弱。所以控制金融风险要求银行打破刚性兑付,由投资者收取收益在亏损时进行承担。

这也就是净值型产品的来历,我们的收益将随着产品净值没交易日的变化而变化,信息更加透明,以后也基本少有保本理财的概念,我们为自己选择的理财产品而买单。如果说原来购买理财产品会有银行兜底,那么以后我们要拥有自己的看法,紧紧的参与理财产品的价值变化过程。

8

目前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逐渐向净值型产品变更,很多客户对于净值型理财十分恐惧,看到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预期年化收益”变更成“业绩比较基准”之后就觉得银行的理财不保险了。其实,银行自主发型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大多都在R2-R3,本金和收益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很小,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

净值型理财:

净值型产品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净值。基金产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只基金每日都会产生单位净值、累计净值。而银行净值型产品就是以产品的净值计算收益,舍弃了预期收益这个概念,没有固定收益率或者预期收益率。在银行规定的固定日期展示净值型产品的净值。

净值型理财的优势:

●与普通银行理财相比,净值型产品在资金流动性上更有优势。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都在一个月以上,也有随时可以赎回、转让的理财产品,但是或多或少可能要承担一定损失。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周期较短,在开放期后随时可以赎回。

净值型产品定期会向大众展示产品净值,比普通的理财产品更加透明,所以净值型产品没有预期收益,只能按照银行公布的产品净值计算收益,所以投资者可以从每期公布的产品净值走势估计产品未来收益,对比普通理财产品,投资者在实际收益上可以更放心。

●因为按照净值计算收益,所以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稍微比普通理财产品高一些,并且产生的损失和收益都是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对于保守型客户来说,推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比较困难,存款产品更适合他们。

9

净值型理财与原先的理财,共有五大差别,详情如下:

差别一、收益的计算与发放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为:本金*收益率*持有天数/365天;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为:本金/期初净值*期末净值-1;收益直接体现在净值的增长上,赎回则能支付本息。

差别二、业绩比较基准的概念

净值型理财产品有一个业绩比较基准,银行有一种叫做业绩报酬,这个收费是和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这是原来的理财所没有的概念

案例:一个净值型理财产品,一年期业绩比较基准为4.9%,一年后产品实际收益率为5.3%,那么投资者获取的实际收益率=5.3%吗?答案是NO!。投资者实际收益率=4.9%+(5.3%-4.9%)*(1-业绩报酬提取比例)

差别三、业绩报酬提取比例

根据公式投资者实际收益率=4.9%+(5.3%-4.9%)*(1-业绩报酬提取比例),业绩报酬提取比例越高,银行抽成越大,投资者的权益越小。

原来的理财不存在这个问题。

差别四:信息透明度问题

原本的理财全封闭操作,投资者极难获得产品相关信息。 净值型理财会定期发布运行报告,可上官网查阅,了解产品具体投资情况。投资者能更直观的了解净值型理财产品运行的具体情况。

差别五:净值型理财到期存续问题

银行原有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本息会自动存入绑定的银行卡账户。 净值型理财略有不同,有些和原来的理财产品一样,自动存入账户;有些和存款一样自动再次购买,需要手动赎回,这是需要留意的。

温馨提示:净值型理财产品只是理财产品的一种新形式,并不代表这类型理财风险大。银行理财都会给理财产品做一个风险评级,分为1-5级,可以作为参考。

我是行简,向私人银行家迈进的小学徒,分享阅读笔记和理财知识!

10

真要是这样银行离倒闭的日子不远了!要知道现买理财产品的大都是老年人,太复杂她们是不会去走这条路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