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秦赋》是一部关于中国统一历史的电视剧,近日在全国热播,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没有看出如提问者陈述的那样,豆瓣评论越来越低,大众口碑江河日下。

这部电视剧好就好在,它向人们展示了当初秦国统一天下、造福华夏的艰难历程,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华夏情怀,在全国热播这部电视剧,对于我们重温统一史热爱大中华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无疑是中华民族第一英雄,他对中华民族有统一之功,这是任何势力和个人都不能和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尽管从古到今有的人用暴君来评论秦始皇,企图用焚书坑儒毁灭秦始皇的名声,实践证明,迄今还没有一个人阴谋得逞。

如何评价秦始皇,事关我们伟大祖国从古至今是否具有充分的合法性。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怀疑中国历史,他们千方百计诋毁、污蔑和抹黑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英雄,企图从历史文化上把中国打垮,最终实现他们和平演变和肢解中国之目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让西方的阴谋诡计轻易得逞,更不能是非不分和助纣为虐。

对《大秦赋》争论越激烈越能证明这部电视剧对当前中国的影响和价值,更能激励我们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完整的信心与决心。


最佳贡献者
2


《大秦赋》正在热播,而关于《大秦赋》的争论也愈演愈烈、越跑越偏。

目前讨论的重点也不仅仅是演员、演技以及剧本和台词的问题,而且对这段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描述,我认为《大秦赋》有些地方严重偏离历史真相,演变成了戏说大秦帝国的宫廷剧。

作为大秦帝国的第四部剧,没有表现出秦国统一六国的大气和霸气,反而越来越像一部宫斗戏。

大秦帝国的前三部剧,无论是战争场面、历史演说以及演员的表演、演技,都相当不错,而且让人看了以后,感觉很享受。即便有芈月和芈八子的争论,但没有影响整体剧情的发展,所以这三部的豆瓣评分都很高。

反观《大秦赋》,不仅豆瓣评分一路走低,剧情的发展似乎也偏离了本剧的主题思想——统一六国。



《大秦赋》中把嫪毐、李斯还有郭开等人描述的过多,宫斗和阴谋诡计充斥了全剧,秦王嬴政也是深陷宫廷内斗之中,更别说赵姬(嬴政之母)的戏份之多更是起到了一个很负面的作用。

再譬如嫪毐。他就是一个寺人,再怎么厉害也不至于敢跟丞相吕不韦和秦王掰手腕吧?而且他霸气凌人起来,连秦王的大伯嬴傒都拿嫪毐无可奈何。



赵姬的戏份里居然还有她跟嬴傒的暧昧关系。

这还不算,赵姬看到魏嫣跟嫪毐有所亲近,居然还吃魏嫣的醋,将魏嫣赶出了秦国。

当然了,还有赵国赵娼后跟春平君赵佾的床上戏,被赵王赵偃看到,赵偃活活气死。

其他还有好多这样的宫廷戏,包括秦王的哭哭啼啼,都演得让人啼笑皆非。

对有些人物的描述偏离了历史真相,人物形象出现了自身矛盾和对立。

上面说的那些还不足以影响到历史的真相。

但是,《大秦赋》中有两个人最后的死亡,严重背离历史原著,让人不可理解。

第一个就是郭开之死。



《大秦赋》安排的是秦王把郭开给烹了!这样的结局肯定大家都喜欢,但是历史上的郭开,因为助秦灭赵有功,被秦王封为上卿的。

郭开是因为贪财被杀的!他在邯郸自己的府中藏有重金,所以他就跟秦王告假,要回邯郸拉财物。他是在回咸阳的路上,被盗贼所杀的,财物也被抢走。

杀郭开的绝对不会是秦王。也许是真的盗贼为了贪图财物把郭开杀了,也有可能是李牧的追随者或者其他赵人把郭开杀了,秦王杀郭开没有理由,他也没必要杀,也不能杀。



电视剧《大秦赋》安排秦王烹了郭开,把秦王嬴政威猛的形象树立的高大无比,但跟正史有背,看起来别扭的很。

秦王是手腕强硬,杀人如麻,但是他对功过是非分的很清,立功的他肯定奖赏,犯错的他才处罚。

比如郑国,本来是韩国派来故意用修渠来拖垮、削弱秦国的,是个间谍,但是秦王知道后并没有杀郑国,而是让他戴罪立功,最后郑国被感化,这才花了十年修建了可以灌溉关中三千里土地的大渠,秦王把这条渠名为“郑国渠”,这才是真实的秦王。

还有就是韩非的死。



《大秦赋》中李斯是为了“好友”韩非免受车裂之死的苦,亲自到狱中为韩非送毒酒,韩非死在李斯怀里。

历史上正好相反。秦王嬴政是一时恼怒,把韩非投进大狱。但是秦王嬴政很快就后悔了,派人到监狱去赦免韩非,但是李斯抢先一步,用毒药逼死了韩非。

李斯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何止害死了韩非,包括后来他和赵高、胡亥密谋修改遗诏,杀死公子扶苏、大将蒙恬和蒙毅一个道理,谁威胁到了李斯在秦国的地位,他就会不顾一切的害死对方。

这才是真实的李斯和秦王嬴政。

《大秦赋》让郭开和韩非的死法,把李斯的地位拔的很高,把秦王嬴政的地位压的很低,与历史截然相反,我认为很不成功。

关于大秦帝国的第四部,拍摄的远远没有前三部那么精彩。



这还不算,《大秦赋》里几乎所有主角全部黯然失色,配角们反而个个表演的熠熠生辉,也让人感觉这部剧拍的确实差强人意。

配角无论是嬴异人、嫪毐、郭开、赵偃、韩非等人,比主角们演得都好看,这种主次颠倒的剧,让人看了感觉头重脚轻。再加上对有些人的结局描写的不符合历史本来的面目,看后更是让人糊里糊涂、疑窦丛生。

总之,《大秦赋》相较前三部剧,拍的比较失败,不仅仅是台词和演技等问题,还有对历史的随意改动,没有展现出秦王带领秦国统一六国的豪迈大气的历史场面,反而有宫斗剧之嫌。这从《大秦赋》的评分,豆瓣评分开始9分,然后一路走低,可见端倪。



目前的豆瓣评分,《大秦赋》已经跌至6分!

而前三部关于大秦帝国的评分,豆瓣上最低的《大秦帝国之崛起》也有8.5分之多。



这一比较,高低立见。因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雪亮的!

按照目前的趋势,《大秦赋》跌破6分的及格线都有可能。

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历史题材的大剧和大秦帝国这个大的IP。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

《大秦赋》与前三部大秦《裂变》、《纵横》、《崛起》相比,没有达到观众对想象中的《大秦帝国之天下》恢宏预期。

秦始皇没有显示出咄咄逼人喋的霸气,而是感情连绵,瞻前顾后,总在寄希望于六国自己内乱崩溃,然后秦军再乘虚而入,攫取胜利果实。没有显示出秦王以铁对铁,用暴力横扫六合的气势,让观众感到不过瘾。

赵太后没有显示出从政者丁点儿风采,完全就是一个无脑任性的家庭妇人模样,这让观众感到乏味。

假宫人嫪毐搅局太多,属于喧宾夺主,抢了主角嬴政的戏,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一大败笔。

六国君王描写,除了赵王迁有血有肉有霸气,像个君王。其它君王要么愚蠢、要么懦弱、要么自私,让人感到不真实。从而也让人感到秦王灭他们是运气好和必然的。

秦国将军王翦的智谋、胆识、气场更像是秦王,反过来证实剧中秦王政的主角塑造并不成功。对比前三部的《大秦》戏的霸气秦王,这部戏中的秦王政的统治力也是最差的。

《大秦赋》让观众感到乏味和不过瘾,让人感觉这不是《大秦帝国》的高潮而是虎头蛇尾!这是获得差评的主要原因。

4

为什么关于《大秦赋》的争论愈演愈烈、越跑越偏?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观众对秦始皇嬴政以及秦国的统一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多少有些了解,可所知却不多,或者说是不太了解具体情况。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专家、学者和历史爱好者。

那么,在所知不多的情况下,观众就希望通过电视剧来了解史实。

可偏偏《大秦赋》在剧本的创作上存在过多的“艺术加工”,多少有些偏离了历史真相,没有真正的去还原历史。

所以因此引发了大量的话题和争论。从演员、演技到剧本、剧情,再到嬴政和秦国。

最终,话题来到了统一和暴政上。只是,以经过艺术加工的电视剧来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不以正史为依据,这样做是存在偏见的。

事实上很多人都忽略了秦朝结束了从商朝开始,到周朝以来实行的的诸侯分封制度,忽略了秦朝统一六国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史实和功绩。

他们既不去想秦朝的统一于华夏、于民族有何等重要的正向意义,也不去想秦始皇嬴政又是何等的雄才伟略,目光长远。

他们只把目光放在了嬴政的“暴政”上,将秦始皇定义为“暴君”。

他们认为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中,有杀豪杰、毁名城、强迁富户到咸阳等事迹,于天下不仅施行严苛的《秦律》,还极为频繁的征发徭役、兵役。

更有焚书坑儒等事件,其桩桩件件都非是仁政,乃是暴君所为的“暴政”,损害了当时百姓的利益。

可问题是,说秦始皇是“暴君”,所施行的是“暴政”的人,很少有人会去翻看史书,去查找历史的真相。

其依据来源,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说法,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并不一定非得是嬴政来结束。可以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任意一国,因为大势所趋嘛!

还有以《过秦论》、《阿房宫赋》等古人所著的政论文、辞赋,来阐述秦国为何二世而亡。认为秦国自统一天下后,既“仁义不施”,又不爱六国之民。最后: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种行为,难道不是人云亦云吗?持这些观点的人,有去设身处地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吗?

并没有。

所以,当《大秦赋》不能真正的去还原历史真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不会使观众明白,“统一”二字,于国家、民族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这也正是人们对于《大秦赋》的争论愈演愈烈,越跑越偏的原因之一。

于此,我就简单解释一下,文章中所提到的“暴政”和“依据”。

六国虽灭,秦朝一统,但六国尚有部分贵族存在,如张良,根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家“五世相韩”。又比如项羽,其祖父为楚国名将项燕。

除却六国残留下来的贵族外,所谓的豪杰之士中,还有如出身为“魏武卒”的周市,有穷苦出身的陈涉、吴广等,不一而足。

六国遗留的贵族,本是旧有的利益既得者,在秦一统天下后,却成为了庶民,想要“爵位”,得依秦法,按功得爵。

这让他们如何接受?

而陈涉、吴广则是因为大雨失期,不能按时到达戍守地,唯恐获罪。

“国仇私恨”下,就有了博浪沙惊天一刺,就有了大泽乡起义……

如此行径,已经威胁到了秦国的统治,秦始皇嬴政又怎么会不采取措施来应对了?

至于毁名城,指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隳六国城”,意思是秦朝统一之后,六国的名关大隘皆被嬴政下令拆除,使其失去抵御的功能。

但这些关隘乃是军事要塞,不是民众所聚的城市。且嬴政此举,打破了城与城之间,以地域、关隘为分相互排斥、戒备的关系。

这是有利于地域之间相互交流和流通的。

迁富户于咸阳,准确的说法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但这些人并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地方豪强、六国贵族,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其故地无传世之家,使民众所奉无主”,使秦地富庶,使地秦国长治久安……

至于很多人奉为圭臬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说法。

我想说,这一说法出自《三国演义》,乃是小说家言,其次该观点表达的也是推崇“大一统”这一文化核心理念和传统政治思想。

并不是一句大势所趋就能简单说明白的。

所以《大秦赋》尽管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表现出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更是表现出了秦始皇废分封、建立郡县制度,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利于统一的功绩。

这使得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成为了现实。

5

首先,《大秦赋》作为历史剧,观众希望通过《大秦赋》了解一下先秦和秦朝的历史,而历史上关于先秦及秦朝的记载并不多,这就给了剧作家发挥的空间,然而剧作家关于宫廷斗争的情节过多,因为是人为编辑的,这就容易引起了观众的争论。

其次,大家对秦始皇的功过多少都有点了解,对该剧的期望值比较高,该剧对秦始皇功过的描写可能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因此引发了一些争议。

第三,《大秦赋》的播出,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历史上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人偏重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有人偏重于秦始皇的过,所以在秦始皇是否是“暴君”问题上争的非常激烈。一些人认为,既然史书上记载了秦始皇“暴君”的事实,他就是暴君。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史料是汉朝司马迁写的,出于对前朝的不满,可能有倾向性,并不一定真实,他们也拿元、清两代元军和清军的屠城和明朝朱元璋诛杀功臣做比较,认为秦始皇不是“暴君”。

历史人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争论是必然的,争论不会休止。




6

首先说一下《大秦赋》本身的问题。首先看一下豆瓣评分:

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豆瓣评分9.3;

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豆瓣评分9.3;

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豆瓣评分8.5;

第四部《大秦赋》,豆瓣评分5.9。

从豆瓣评分就能够看出一点,《大秦赋》是不及格,完全比不上这个系列,可谓是狗尾续貂。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追过《大秦赋》的。不得不说,《大秦赋》刚开始给人的感觉确实非常的好,无论是演员还是道具,都像是一部精品剧。《大秦赋》有些场景完全可以作为历史纪录片。

不过自从秦异人去世以后,中间很大一部分特别让人无语,不过我当时并没有放弃,因为我就想知道嫪毐啥时候被杀,毕竟拖了太久太久,而且剧情极为离谱。无论是秦始皇、还是吕不韦、亦或是赵姬、嫪毐,在嫪毐造反这部分内容上,他们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更为可气的是,这部分内容占据了很长时间,因此有人把《大秦赋》叫做《赵姬传》或者是《嫪毐传奇》。

实际上《大秦赋》和年初的历史剧《大明风华》很像,道具服装很用心,演员阵容也比较好,也是高开低走。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观众不是傻子,如果要拍言情剧就好好拍言情剧,不要这样混在一起,两边的观众都不满意。如果《大明风华》没有后面一部分内容,前四十集绝对是上乘之作。无论是王学圻的永乐大帝,还是梁冠华的太子爷,俞灏明的汉王爷,都演得非常好。

《大秦赋》实际上就是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尾之所,对标的应该是历史正剧,毕竟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结果呢?着墨最多的居然是赵姬和嫪毐,哪怕是以宫斗剧为标准,《大秦赋》也是不合格,毕竟情节过于简单,人物脸谱化非常严重,很多人物的行为完全是莫名其妙。

《大秦赋》有78集,完全可以拍摄得大气磅礴,如同美剧《权力的游戏》。以秦始皇为代表的秦国为主轴,讲述六国之间的纷争。

另外《大秦赋》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主角光环太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确是丰功伟绩,但是当时的六国并不是如此愚蠢,仿佛都是一群智障。无论是秦始皇,还是吕不韦、李斯,总是以统一天下来说事情,但是没有告诉观众,为什么要统一天下。

7

常听人说,现在历史已经没有多少人喜欢了,甚至连讨论的兴致都提不起来了。不过《大秦赋》的热播,倒是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观感,似乎历史也并没有让人遗忘,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已。

《大秦赋》好看么?

从各平台的评分和播放量来看,《大秦赋》都是在走下坡路的,从开播时的各种热议到现如今大结局时的“风平浪静”,其实也才不过二十多天的时间。

尽管现在很多人也都知道了,如今的《大秦赋》跟前面的三部《大秦帝国》已经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了,也正因为此《大秦帝国之东出》才变成了《大秦赋》,不过在此剧开播的时候,大部分观众还是因为《大秦帝国》的口碑来看这部剧的。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剧集,被“魔改”成这个样子的时候,一直半会儿实在是接受不了。

所以,吐槽剧本和演员自然也就成了《大秦赋》开播初期最为被诟病的东西。换个角度来看,假如我们最初就将《大秦赋》看成是“魔改”剧,这些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可是,我们原本想看的是“大秦帝国的东出”,结果你却给我们看“赵姬爱情故事”,这是不是就有些离谱了呢?

当47集,嫪毐身死的时候,甚至有观众玩笑似地说,“没看过一部电视剧,还剩30集男主就挂了”。事实上,从观众的反应上,我们也都看得出来,《大秦赋》已经让人倍感失望了。

历史话题的契机

可是,这样一部让人失望的剧集,后来却又为何引发远超电视剧本身的热议呢?实际上,这就是历史话题的契机。

并非历史不受欢迎了,只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娱乐化的年代,那些纯粹的历史受众面显得变窄了。这就需要一个契机,将我们重新带回那个历史的年代,比如前段时间的《燕云台》就让大众重新认知了萧燕燕和韩德让,而这一部《大秦赋》则将吕不韦、嬴异人、嫪毐、嬴政等等秦国历史人物摆在了我们面前,即便剧集本身不那么吸引人了,但秦从一个边陲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这段历史却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这样一个新建起来的超级大帝国却又在15年后轰然倒塌,就更是让人迷惑了。

这时候,《大秦赋》的剧情发展,实际上就是给人们一个讨论历史的契机。

比如说,秦能够一统,靠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商鞅变法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二十等军功爵制让秦国的兵更有战斗力等等。

再比如,秦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是暴政么?

似乎并不是,后来建立起的汉朝,用的就是秦帝国的这一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汉承秦制”发展了四百年,没道理秦15年就亡了。

.

.

.


这类话题可以衍生出很多,只要我们对《大秦赋》背后的秦国历史感兴趣,那我们自然也就绕不开《大秦赋》这个话题,这也是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所带来的不同之处。所以,尽管《大秦赋》的口碑每况愈下,但依旧可以为我们呈现一定量的历史文化,并引出一系列的历史话题。

只是,作为普通观众,我们还是希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可以更纯粹一些,不要被所谓的“清廷宫斗戏份”所左右,那才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历史剧。

8

大秦统一山东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杀截伐戮,开创了华夏民族文明的新乐章,为强大的中华民族两千年屹立与东方之林画上了浓妆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秦朝统一过于“血腥”,了解战国时期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国没有统一之前各国战争不断、连年杀戮,难道就不“血腥”吗?应该说一次的“血腥”为的就是未来的安居乐业。

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抹黑和贬低秦始皇,其目的是在阻挡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统一的中国谈何伟大复兴。

统一就要有战争,就要流血,当下的台湾就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绊脚石,在和平统一无望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绝不放弃武统,这是统一的两种选项,答题的是台湾当局而不是中央政府。

大秦的统一有着现实的意义,所以一部《大秦赋》为什么在网上引起争论就不足为怪了。

9

那都是台独网特想带节奏阻止统一!但台湾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10

部分中国人在统一,和平的环境下生活久了,感觉不到秦始皇的功劳,把这些人送到中东,非洲感受一下分裂的战乱就明白了,有一些人的认知需要教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