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三千字的长回答将告诉您,导致孟加拉国独立的根本原因,所谓印度出兵肢解巴基斯坦,不过其中的推手而已,不能把所有的锅都扣在三哥脑袋上。

1974年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虽然东巴不到西巴面积的五分之一,但位于恒河冲积平原上的孟加拉国,却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按2017年的统计数据,孟加拉国人每平方公里生活着1265人。印巴分治时,东巴的人口便占到整个巴基斯坦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在《巴基斯坦为什么这么乱》一文中提到,巴基斯坦是一个被阿里·真纳匆匆捏在一起的“拼盘国家”。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完全基于“印度次大陆上有一群害怕成为印度人的穆斯林”。

这个草创而成的国家,有如此大面积的一块国土、有如此多的人口,被分隔相距两千公里,中间还夹着一个别有用心的印度,想不出问题都难。

更可怕的一点是,东西巴之间除了都是穆斯林以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共同点了。

巴基斯坦人

从人种基因上讲,巴基斯坦人种的主体旁遮普人,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壮,多为浅棕色皮肤,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肤,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

而孟加拉国则是以孟加拉族为主体,说孟加拉语,更多的保留了南亚人种的特点,皮肤相对黝黑身材比较矮小。

孟加拉人

巴基斯坦独立后,不想成为印度人的诉求达到了,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平衡东西巴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遗憾的是,巴基斯坦的领袖一直没有能够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巴基斯坦独立后,西巴政治豪门便掌握了巴基斯坦行政权力,在巴政府和军队中,孟加拉人所占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分治时,加入巴基斯坦的133名穆斯林文官,仅有1名孟加拉人。西巴旁遮普人只占巴基斯坦总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但在军队中占据了77%份额,而孟加拉人占巴总人口的55.4%,但在军队中仅占不到3%。1955年,军队中仅有一名准将来自东巴,来自西巴的则有34位。中下级军官中,来自东巴的也很少。

当然了必须要承认,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基本是从英属印度继承来的,东巴人员比例低也有英国人不愿意招募孟加拉人的原因。但建国二十几年后,这种现象一直没有改观,这就是西巴领袖们的领导能力问题了。

孟加拉独立运动的浪潮,首先爆发在语言平等方面。

1948年,一名来自东巴的国会成员在制宪会议上提议将孟加拉语与英语、乌尔都语同样作为会议语言。但遭时任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的拒绝,认为这等同于分裂国家。

此举迅速激化了东巴孟加拉人的民族情绪,东巴首府达卡学生举行抗议示威,3月演变成了东巴大罢工,最后许多学生领袖被捕。

此后,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问题,成了东西巴间长期悬而不决的议题。

195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不顾全国只有4%的人母语是乌尔都语的事实,将乌尔都语定为全国唯一官方语言,此举极大激化了民族矛盾,东巴首府达卡随即掀起大规模学生抗议和罢工活动。2月21日,达卡警方开枪打死数十名学生和游行民众,激起孟加拉人更多反抗。直到1955年,中央政府同意将孟加拉语与乌尔都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东西巴的语言之争方才暂时告以段落。

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问题,看起来像是东西巴的文化之争,其实深层次的看是东西巴在争夺政治资源,因为如果承认孟加拉语为巴官方语言,将会增加孟加拉人在政府机构和经济资源中的人数和势力。反之,则受过教育的孟加拉人就很难进入政府公务员序列。

应该说如此相隔遥远的两个地域,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诉求是个考验领袖政治能力的问题。但可惜,西巴的政治豪门都不愿意摊薄自己手中的权利,而给西巴与之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导致,孟加拉精英认为自己被排除在国家权力之外,在军队中更是无足轻重,对中央政府怨气不断积聚。

孟加拉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

1954年,东巴、西巴围绕黄麻之争矛盾更加尖锐。

黄麻主要在东巴生产,但收益多被中央政府收走,用于西巴的工业发展和军队装备上。独立最初的十年,巴基斯坦三分之二的政府资金用于西巴。自1947至1960年,62%的外来发展援助和贷款被投入西巴,只有17%给了东巴。

巴基斯坦独立之初,穆斯林联盟在西巴、东巴都占统治地位。但随着东巴民众对中央的不满日益增长,穆斯林联盟失去执政地位。1954年3月,东巴举行省议会选举,穆斯林联盟被孟加拉几个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击败。

从此后,穆斯林联盟只局限在西巴之内,孟加拉政党也只能在东巴生存,在西巴没有支持基础。

联合阵线上台后立即向中央提出分权诉求:除外交、国防外,其他事务都归省政府管理,这就是著名的谢赫·拉赫曼“六点方案。

这一诉求得到了东巴基斯坦民众的广泛支持,凭借民众人数上的优势,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在1970年大选中大获全胜。

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的300个一般席位中,人民联盟获得了160席,几乎囊括了分给东巴的162个席位,一跃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而西巴的人民党则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但人民联盟在西巴却未能取得一个席位;同样人民党在东巴也未获得一席之地。

孟加拉独立运动纪念碑

国家分化到了这个地步,想要再次弥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巴基斯坦政府下令解散了国民议会。

这引起了东巴人民的愤慨,巴基斯坦军队进行血腥镇压,逮捕了穆吉布·拉赫曼,并把他投入监狱。东巴基斯坦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义作为回答,从此开始长达 9个月的内战,孟加拉国称之为“孟加拉解放战争”

巴基斯坦军队和解放军(绝大部分是孟加拉共产党人)之间的战斗,导致30万人丧生,上千万人逃至印度阿萨姆邦及西孟加拉邦。

上个月印度阿萨姆邦清查居民户籍,导致数百万印度人成了非法移民。这些所谓的非法移民,其实就是1971年内战期间逃入印度的孟加拉人。

东巴的乱局给了印度可乘之机,当然东巴内乱本身,也时时处处都有印度暗中支持的影子。但无论如何,东西巴之间巨大的裂隙,给了印度上下其手的机会。

1971年11月21日,得到苏联支持的印军开始向巴基斯坦发起小规模边境进攻。12月3日下午,巴基斯坦向印军展开反击。

得到消息后,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兴高采烈地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了。

印海军航母“维克兰特”号

印度海军迅速以优势兵力,成功的轰炸了东西巴的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联系以及后勤补给线,使得东巴守军成为孤军。

印度陆军则从西、西北、东北、东四个方向全面进入东巴,在孟加拉解放军的配合下,迅速瓦解了巴基斯坦军队的防守。

12月16日,达卡巴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向印军投降,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印度全胜告终。

同一天,宣布独立的孟加拉国诞生,穆吉布·拉赫曼为第一任总统,巴基斯坦被迫承认孟加拉国独立。

有意思的是,孟加拉国独立时,其第一任总统,“国父”穆吉布·拉赫曼还被关押在巴基斯坦。直到1972年,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贝·布托的父亲)才释放了拉赫曼,并让其回国就职。

纵观孟加拉国独立的过程,东西巴之间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是孟加拉国独立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印巴战争,不过是印度利用了东西巴裂隙。虽然我们和巴基斯坦关系好,但也不能让三哥把所有的锅都背上。只能说,巴基斯坦这个有缝的蛋,被印度这只苍蝇盯上了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T教授说】

是在印度阿三的帮助下独立出来的。

先说下为何孟加拉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立,由东孟加拉省、西旁遮普省、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 、信德省组成,首都卡拉奇。

相对于西旁遮普、俾路支、西北边境 等省,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之间隔了个印度。而当初,孟加拉之所以加入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主要是因为宗教原因,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印度则为印度教为主,双方尿不到一个壶了去。

而孟加拉之所以在20多年后的1971年,坚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主要是利益分配不均。

除了宗教信仰以外,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几乎全是冲突,比如巴基斯坦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和财富的支配权,但问题是孟加拉的经济比巴基斯坦发达。

孟加拉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如巴基斯坦多,但人口总数却将近是巴基斯坦的两倍。

孟加拉自己的财富也多、人口多,却仅仅为了一个宗教信仰而听命于巴基斯坦的盘剥,孟加拉人内心是越来与不满。而且另一方面,孟加拉和印度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关系上十分密切,可以互利互惠;

但碍于印巴关系,所以,无法进一步加强。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孟加拉都希望建国。

矛盾在最终在1971年爆发了,当年的3月25日,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为自主、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孟加拉独立。

随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悔亚汗便下令对孟加拉进行军事镇压,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爆发。

不过这次较量中,孟加拉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到了当年的12月,眼看孟加拉要撑不下了,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对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最终,巴基斯坦战败。

并在1971年12月17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到了1972年1月7日,东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3

在四千多年前,来自南俄大草原的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侵入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殖民政权,并逐渐向恒河流域扩展势力。雅利安人创建了种姓制度和印度教文明,在南亚次大陆繁衍生息,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印度民族。

古代印度重视发展宗教,所以世俗政治发育的不够完全,没有出现过政治强人来统一印度。印度境内出现了成百上千个土邦,几千年来都互不统属,彼此攻讦。这种分裂的局面使得南亚地区虽然土广民众,但是在应对外来侵略往往力不从心。历史上不止一次,游牧民族沿着雅利安人当年走过的路径侵入印度。这些入主印度的外来殖民政权,也带来了他们本身的文化和神祇,为了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统治者有意制造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使得这片大陆上的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在文化、民俗、宗教等领域全然不同。这其中,最大的分歧来自于宗教。

(南亚次大陆)

10-13世纪时,伊斯兰文明正处于鼎盛时期,同时期的印度教文明,不管是体量还是发达程度都不能与之相比。公元962年,中国的宋代刚刚立国时,伊斯兰化的突厥人阿尔普特勤攻占加兹尼城,建立加兹尼王朝,马赫穆德在位时不断对外扩张,全盛时期囊括了北印度、阿富汗、花剌子模和波斯大部分地区。自此,伊斯兰教进入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教争夺主导权。

1186年,阿富汗的古尔王朝灭亡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的希哈卜丁·穆罕默德在夺取印度境内原加兹尼王朝的属地后,继续向印度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扩张。1191年在塔劳里战役中取得胜利,恒河流域被并入古尔王朝版图,1202年突厥人又将孟加拉地区收入囊中,伊斯兰教从此亦更深入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穆罕默德·古尔遇刺身亡,统治印度的总督库特布丁·艾巴克以德里为中心建立德里苏丹国,从而开启了对印度长达320年的伊斯兰统治。后来的莫卧儿帝国,在前期执行了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之后,在奥泽朗布皇帝时期,又开始着力扶持伊斯兰势力。

孟加拉国原本信仰佛教,当印度教横扫佛教势力范围时,孟加拉地区也没能幸免。然而,印度教祭司对孟加拉地区的不虔诚的信仰施以严厉的惩罚,很多孟加拉人沦为贱民。伊斯兰教势力打击了印度教势力后,对原处于原来社会底层的孟加拉地区执行了扶持的政策,使得孟加拉地区的人开始改信伊斯兰教。

这一时期,孟加拉地区由于水网密布,雨热同期,成为世界上人口密集,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英国人来到孟加拉地区时,进入到孟加拉国库,都被眼前的琳琅满目的财富震惊了。英国人作为殖民者,人少力孤,也执行了同样的在原住民中制造分歧的统治方法,也大力扶持伊斯兰教,使得孟加拉地区的伊斯兰势力得到巩固和加强。这样,经过突厥人、蒙古人、英国人(阿拉伯人在中世纪时建立过一些商业据点,也传播过伊斯兰教)对伊斯兰教的不遗余力地支持,终于使得孟加拉地区从印度教的包围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明体系和地缘板块。

(孟加拉地区成为独立的文明体系)

经过二战摧残的大英帝国无力维持“日不落帝国”,1946年2月,印度2万水军在塔瓦尔、孟买、卡拉奇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了反英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动摇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眼看印度独立运动渐渐失去控制,为不使出现一个过分的强大的印度国家,在1947年英国改派蒙巴顿勋爵来到印度,用1个多月的时间,炮制出了《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

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

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

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的40%,人口8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成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次日,印度也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巴分治后,印度实力更优,通过威逼利诱,使得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土邦领主加入了印度,巴基斯坦大为光火,却无可奈何,直到印度将魔爪伸向克什米尔后,巴基斯坦立刻开始了反制措施——印巴战争立刻打响。此后,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敌对国家,在1947年、1961年分别打了两场印巴战争。

(蒙巴顿方案制定过程)

巴基斯坦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成立的国家,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中间隔着整个的印度,相距几千里,而且民族主体也不一样。西巴基斯坦,主要的民族是旁遮普人,主体民族是雅利安人种。东巴基斯坦主要是孟加拉人,两个民族根本不同。

由于印度的战争威胁,巴基斯坦在立国时,就选择了以西巴作为主体来建设。因为东巴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土地面积太小,只有14万平方公里,而且地处恒河三角洲,处于恒河平原的地缘板块的辐射范围之内,基本无险可守。如果花费大力气去建设东巴,其成果极有可能在战争中被印度摧毁。因此,巴基斯坦当局当国家的多数财政收入和资源都倾斜西巴,政府中也以西巴势力为主。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地图)

东巴的孟加拉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心里失衡,逐渐形成了反对政府歧视的民间运动,并组成了人民联盟的政治组织。在1971年3月在巴基斯坦的民主选举中,代表着东巴人民利益的人民联盟自然获得了大胜,要求更多东巴与西巴获得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要求自治。这种要求遭到了巴基斯坦当局的反对,总统叶梅亚.汗拒绝承认人民联盟的合法政治地位,宣布其为非法组织,派兵逮捕了人民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并且在首都达卡戒严。到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孟加拉人的自治运动,发展为民族解放斗争。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巴基斯坦调遣军队来到东巴,镇压独立运动。

印度隔岸观火,洞悉到这是肢解巴基斯坦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英吉拉.甘地决议给予孟加拉人独立以军事支持。1971年11月21日,印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到12月,为了牵制西巴基斯坦支援东巴,印度将战争扩大到西巴基斯坦,此时第三次印巴战争发展成全面战争。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但是,印军仍持续大举进攻,于12月16日攻占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

在印度的扶持下,1972年1月,人民联盟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新任民选总统阿里·布托释放了被以“叛国罪”逮捕的东巴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孟加拉国获得独立。



(孟加拉人属印欧人种地中海类型)

如果印度有沙俄那种胆量的话,直接将孟加拉重新纳入印度版图了。可是,虽然印度为第三次印巴战争蓄谋已久,但目的只是扶持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并没有将东巴重新纳入印度的打算,只是占领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以增强西里古里走廊。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从孟加拉国撤军。

孟加拉国独立后,与印度的关系一度出现蜜月期。但是随着孟加拉国产业链(黄麻加工业)的崩溃,孟加拉国的经济一落千丈。如今孟加拉国人口已达1.6亿,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023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也而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兴建水坝,截流了水源,使得孟加拉国的农业和工业用水受到极大影响,土地盐碱化和海水反灌,生存环境越发堪忧。

4

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源于英国的“印巴分治”政策。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发现,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矛盾异常尖锐,如果不让他们分别施行自治,随时会打起来。于是,他便制定了一份法案,叫《印度独立法案》(通称“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成为英国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后,内部矛盾日渐突出。因为,巴基斯坦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两地不仅不接壤且相隔很远。东巴基斯坦面积较小,约1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约16%。东西巴基斯坦的人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都讲乌尔都语,但人种差异很大。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人口最多的旁遮普人是雅利安人,而东巴基斯坦80%以上是孟加拉人。

由于巴基斯坦中央政权一直掌握在西巴基斯坦人手里,东巴基斯坦的居民一直非常不满, 经常提出享有更大自主权的要求并得到印度的支持。1971年3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对孟加拉人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进行了压制和取缔,使大批人民联盟成员逃亡印度。4月,孟加拉反政府人士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

1971年12月16日,印度军队攻占了东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达卡。随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从加尔各答迁往达卡。1972年1月,在印度支持下,孟加拉国正式宣告成立,以达卡为首都并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承认。1974年2月,巴基斯坦也宣布承认孟加拉国。

5

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分东巴西巴两部份,首都在西巴,西巴人把持政府部们,对东巴关注较少,引起东巴人不满,在70年底东巴那场台风级的风灾,官方称死亡30万,民间称百万人死亡。叶海亚汗总统被指质救灾不利,引发民众不满,拉赫曼在东巴选举中获胜,鼓吹独立,巴国内战,英迪拉甘地派印军入东巴,西巴军队9万人投降,拉赫曼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体是这么个过程

6

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使得巴基斯坦领土大幅缩水,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历史的必然因素,又有巴基斯坦歧视的因素,更有邻居印度推波助澜,导致局势不可控,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成功从西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但东西巴的分裂,最主要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蒙巴顿方案埋下分裂的隐患

1947年,随着英国在全球殖民势力急剧萎缩,英国也结束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迫于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对整个印度殖民地中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地区提出“印巴分治”方案,成立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国家。


当时蒙巴顿提出这个方案时,并没有提及孟加拉地区的问题,只是提出各邦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更关键的是西部的旁遮普地区和东部的孟加拉地区又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割。使得这两块地区被分割成四块。


旁遮普地区分为旁遮普省加入巴基斯坦信仰伊斯兰教和旁遮普邦加入印度信仰锡克教;孟加拉地区又被割裂为东巴基斯坦加入巴基斯坦信仰伊斯兰教,西孟加拉邦并入印度信仰印度教。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居住在伊斯兰教徒地区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则逃亡印度教徒地区,两边经常发生混乱、甚至流血事件。


最终使得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区)被印度隔开,成了西巴基斯坦的一块飞地。为日后孟加拉的独立埋下了巨大隐患。


西巴与东巴各自为战以及歧视性做法

孟加拉地区加入巴基斯坦后,改称为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被称呼为西巴,但由于两块地区分开两地,在民族融合、国家认同方面出现很大偏差,东巴和西巴除了同属于伊斯兰教之外,两者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久而久之,矛盾就显露出来。尤其是西巴基斯坦以自己为国家主体,对东巴采取歧视性做法

西巴面积约有79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亿人,东巴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人口1.64亿人,可以看出东巴的人口密度要远比西巴人口密度大得多,在国家治理方面本应该是来自两边地区的议员都相互融入到对方议会中参政议政,可事实是来自东巴与西巴的议员在各自阵营中各自为战。


比如1970年12月叶海亚·汗总统举行议会大选,来自东巴的人民联盟负责人拉赫曼得到东巴的拥护,所在政党人民联盟获得了国家议会分给东巴地区162个席位中的160席,成为巴基斯坦议会第一大党,可来自西巴基斯坦执政党人民党却没能在东巴地区的席位中获得1席。而且,来自东巴的人民联盟在西巴的席位中也未能取得一席之地。


可见,此时东巴和西巴实际上已经各自为战,无论是东巴和西巴都把对方当外人对待。东巴和西巴的见外动作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在军事上也是一样,巴基斯坦军队很大部分士兵是东巴的孟加拉人,但军官大部分却是来自西巴的旁遮普人,这类歧视性现象在巴基斯坦非常严重。


我们接着上面的选举说,由于那次选举东巴的人民联盟在议会是第一大党,那么将由人民联盟负责人拉赫曼当选新一届政府总理,届时将会诞生巴基斯坦首位来自东巴地区的总理。

可时任总统叶海亚·汗见状大事不妙,觉得东巴人统治整个巴基斯坦不合适,就解散了国民议会,推翻了选举结果,此举果然引发了东巴人民的愤慨,东巴地区开始出现骚乱,反对总统叶海亚·汗的政治歧视做法。而西巴面对骚乱也毫不手软,西巴派出大量部队空运到东巴地区镇压,并且把东巴人拥护的领导人拉赫曼逮捕了,这就成了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的导火索,军事冲突愈演愈烈。


印度出兵助推东巴脱离西巴独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向来不和,曾多次爆发战争,看到巴基斯坦内部出现分裂之势,印度顺水推舟,由暗地支援东巴转变为明面派出部队进驻东巴地区。此时,巴基斯坦内部问题已经演变成了印巴之间的军事较量。

巴基斯坦士兵被空运到东巴后,部分是孟加拉人的巴基斯坦士兵临阵变节,加入到东巴的孟加拉军对抗东巴的巴基斯坦军,印度军队也乘势开到东巴首府达卡,兵力远远多于东巴的巴基斯坦军。


孟加拉军在印军的支援下,打败了东巴地区的巴基斯坦军,最终于1971年3月26日顺势建立了孟加拉国,东巴正式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7

近期印巴冲突不断,据报道孟加拉也在印度边境集结部队,虽没有名言帮助巴基斯坦,但在印度看来明显是针对自己。孟加拉国原为东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本是一家,为何从巴基斯坦中独立出来,另开门户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下那段历史吧!

印度于1947年分家的时候,巴基斯坦其实是东西两块,而且相隔数千公里,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均在西巴基斯坦,可见其政策必然向西巴基斯坦倾斜,而东巴基斯坦则越来越穷,其离心力也越来越强,并于1970年宣布独立。

(孟加拉国的独立)

西巴基斯坦绝对不允许疆土分裂,随即对东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占领,很多老百姓为了逃命,纷纷向印度迁徙。西巴基斯坦担心印度介入,炸毁一些印度机场,以警告印度不得干涉。印度反而被激怒,当时主政的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她的指挥下,印度和东巴基斯坦联合赶走了西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女性

随后东巴基斯坦正式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改名为孟加拉国;而西巴基斯坦则改称巴基斯坦。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8

“孟加拉”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孟加拉”是指南亚的一个地区,而狭义的“孟加拉”是指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国)这个国家。广义上的孟加拉地区包含孟加拉国以及印度控制的西孟加拉邦,历史上的孟加拉地区甚至还一度涵盖过印度的比哈尔邦、特里普拉邦和奥里萨邦比哈尔邦、特里普拉邦和奥里萨邦。孟加拉地区和南亚其他地区一样在历史上曾是古印度文明所覆盖的区域。不过古代的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更多只是一种地理文化概念。

历史上印度次大陆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直到英国殖民者到来后才在次大陆构建起统一的政治实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次大陆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国,而孟加拉也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孟加拉系指古代历史上的孟加拉地区,包括如今印度境内的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特里普拉邦和奥里萨邦等在内)。在我国的诸多古籍中都对孟加拉地区的古代国家有过记载:《后汉书》中记载的“磐启国”是中国古籍中对孟加拉地区古代国家的最早记载。

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中记载这里有一个“鹏茄罗”国;元代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记载这里有一个“朋加剌”国;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记载这里有一个“榜葛剌“国。公元8~9世纪兴起于孟加拉地区的波罗王朝一度统治过北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新的征服者不断涌入的历史: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蒙古人、英国人先后征服过这片土地。其中一些征服者成功在次大陆建立起较为稳固的统治并带来了自己的文化。

次大陆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全世界种族、语言、宗教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古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一样是依托两条大河发源起来的:华夏文明是以黄河、长江为母亲河,而古印度文明是以印度河、恒河为母亲河。古印度的两条母亲河与华夏文明的两条母亲河有很重大的一点差异: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是适宜农耕的冲积平原,两条大河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高山大河之类的天然地缘屏障阻隔;然而印度河与恒河之间却隔着一片塔尔沙漠。

古印度文明尽管最早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但恒河流域也是印度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征服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也推进到了印度河流域。后来驱逐了马其顿人的旃陀罗笈多在恒河流域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体上统一的王朝——孔雀王朝,此后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渐向恒河流域转移。古代的印度次大陆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东、南、西三面被海洋环绕,北部是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

在当时印度次大陆唯一可能遭受外来入侵的就是位于西北部的印度河这一缺口。随着印度文明的中心日益转移到恒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地缘距离相对疏远的印度河流域渐渐衰落下来,逐渐成为印度文明的边缘地区。而在印度河流域西北部是波斯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他们不断跨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河流域。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进入跨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河流域,他们在这一地区大力发展伊斯兰教。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卧儿王朝取代。

具有中亚突厥血统的莫卧儿王朝控制了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兰教。由于本土的印度教徒数量过于庞大,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无法将其完全同化,但仍通过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人头税等措施使伊斯兰教在印度河流域逐渐站稳了脚跟,至此印度河流域的人口结构由印度教徒占多数逐渐转变为穆斯林人口占多数。莫卧儿王朝虽然控制了印度绝大部分地区,但这种控制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靠武力压制的控制,地方上依然存在许多土邦王公。

莫卧儿王朝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但为了避免过分刺激地方土邦王国并没采取强制措施。事实上除了早已伊斯兰化的印度河流域地区外,整个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接受伊斯兰教,然而远离印度河流域的孟加拉地区偏偏就成为了伊斯兰教在次大陆的重要突破口:孟加拉地处南亚次大陆的东北边缘地带。仅西部与印度本部核心区恒河平原相毗邻,至于北、东两面在今天看来也与印度接壤,但已是印度文明的边缘地带,在历史上今天印度的东北部地区曾长期处于藏缅语族的民族控制之下。

加之德干高原的地缘阻隔作用实际上使孟加拉成为了印度文明辐射的薄弱地带,这自然使伊斯兰文明在这一地区的传播阻力大为减小。不过印度文明毕竟在孟加拉长期经略,而孟加拉又远离其他伊斯兰文明地域,因此并没被伊斯兰文明完全同化,而是形成了东部的伊斯兰文明和西部的印度教文明并存的独特格局。18世纪的大英帝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强大,强大的英国征服了四分五裂的印度。英国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对各土邦王公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1947年英国在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浪潮压力下被迫撤出印度次大陆。英国人撤离之前通过《蒙巴顿方案》把原英属印度殖民地划分为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巴基斯坦两部分。《蒙巴顿方案》只把宗教因素作为分治的唯一依据,忽略了各地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所以不可避免会在一些地区遭遇尴尬。如今作为印巴争端核心的克什米尔问题就是《蒙巴顿方案》所遭遇的尴尬之一,而在孟加拉地区《蒙巴顿方案》同样遭遇了尴尬。

孟加拉东部地区的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而西部地区则主要信奉印度教,那么究竟该划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呢?最终只好把孟加拉地区一分为二:信奉伊斯兰教的东部地区划入巴基斯坦,而信奉印度教的西部地区则成为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然而这并未能完全解决问题:独立后的巴基斯坦领土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而在两者之间隔着印度的庞大国土。巴基斯坦的主体部分位于西部,东巴基斯坦实际上成为了一块远离本土的飞地。

即使在信息咨询已相当发达的今天拥有飞地的国家也屈指可数,在上个世纪的南亚地区以巴基斯坦的国力想要控制这样一块远离本土的飞地其实并不容易,与此同时作为战略对手的印度也不会放弃巴基斯坦这个可以被自己利用的软肋。事实上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之间除了都是穆斯林之外几乎就再没任何共同点:西巴基斯坦人种的主体部分旁遮普人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而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族则更多保留了南亚土著人种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特征。

尽管两边都信奉伊斯兰教,然而两边的语言文化却是截然不同的:西巴基斯坦人主要说乌尔都语,而东巴基斯坦人则主要说孟加拉语。由于巴基斯坦的主体部分位于西部,所以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就把乌尔都语作为官方语言,同时在远离本土的东巴基斯坦强制推行乌尔都语,以试图彻底同化东巴基斯坦地区,然而这引起了东巴基斯坦人民的抵触。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在国内经济建设上始终偏重于西部本土,而对东部飞地则显得不太上心,久而久之双方的恩怨日积月累。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中的要职也几乎全被来自西部地区的人所占据,来自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族裔几乎在巴基斯坦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没任何话语权。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的133名穆斯林文官只有1人是来自东部的孟加拉人。西部地区的旁遮普人在巴基斯坦的军队系统中占据着77%的份额,而东部地区的孟加拉人只占不到3%。1955年巴基斯坦军队中只有一名准将来自东巴地区,相比之下来自西巴地区的有34位。中下级军官中来自东巴的也很少。

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以及东部人民认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综合在一起使东巴基斯坦对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强。1954年的黄麻之争使两边的矛盾更加尖锐:黄麻这种作物主要是在东巴地区生产,然而收益大多被中央政府收走用于发展西巴地区。独立最初的十年巴基斯坦三分之二的政府资金用于西巴。从1947年至1960年62%的外来发展援助和贷款被投入西巴,只有17%给了东巴。在这种形势下东巴地区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强。

巴基斯坦独立之初穆斯林联盟在西巴、东巴都占统治地位,但随着东巴民众对中央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使穆斯林联盟在东巴失去了执政地位。1954年3月在东巴举行的省议会选举中穆斯林联盟被孟加拉几个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击败。从此后穆斯林联盟只局限于西巴,孟加拉民族政党也只能在东巴生存,两边已形成截然对立的态势。联合阵线上台后向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提出分权诉求:除外交、国防外之外的其他事务都归省政府管理。

这样的诉求得到了东巴当地民众的支持,然而也进一步加深了东巴和西巴之间的分歧。巴基斯坦政府为遏制东巴地区的离心倾向采取了强硬措施:下令解散了国民议会。,逮捕了东巴地区的领导人穆吉布·拉赫曼。然而此举却事与愿违激起了当地人更大的反抗:从此巴基斯坦境内开始频繁爆发起义。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印度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打击巴基斯坦的大好机会。

印度随即出兵当时的东巴基斯坦,随后战争又扩大到西巴基斯坦,最终酿成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海军迅速以优势兵力成功轰炸了东西巴的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联系以及后勤补给线,使得东巴守军成为孤军。印度陆军则从西、西北、东北、东四个方向全面进入东巴,在当地争取独立的政治势力配合下瓦解了巴基斯坦军队的防守。当年12月16日印军攻占东巴首府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从此东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9

作为曾经的文明古国,印度主要是以印度教为主导的文明,显赫一时的莫卧儿帝国以及它所倡导的伊斯兰文明,其实都属于是典型的外来者。在阿克巴大帝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政策还算宽容,从而促成了帝国的繁荣强盛。

到了沙贾汗在位期间,莫卧儿帝国虽然号称鼎盛时期,但许多的隐忧已经逐渐凸显了出来。他本人不仅好战,而且还非常凶残,最引以为傲的“泰姬陵”,尽管见证了他的爱情,可也是畸形和血腥的见证。而这座建筑,更成为了莫卧儿帝国最后辉煌的缩影。

到了沙贾汗的晚年,由于他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左右摇摆,导致四个儿子开始争夺皇位,颇有我国清代“九子夺嫡”的意味。沙贾汗本人最宠爱长子达拉·什克,希望由他来继位,但第三子奥朗则布却能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最终取得了夺嫡之争的胜利。

之后,奥朗则布为了稳固地位,竟然处死了自己的三个兄弟,还将父亲沙贾汗废黜,登基成为莫卧儿帝国的新帝。称帝后,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还将父亲沙贾汗实施了软禁措施,直到五年后病逝于阿格拉堡,才将父亲和泰姬合葬。

奥朗则布实施了比父亲沙贾汗更加激进的宗教政策,对于伊斯兰教以外的所有宗教一律打压,甚至还下达了“毁坏一切异教徒庙宇”的命令。而对于不断反抗的印度教徒们,他也毫不宽容,采用了决绝的手段予以镇压,甚至不惜用大象进行踩踏。

虽然暂时保住了皇位,但印度国内已经四分五裂,摇摇欲坠。奥朗则布过世后,帝国内部的分裂终于公开化,各地都纷纷独立,统一的莫卧儿帝国也不复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强盗”开始抵达这里,意欲瓜分这片土地。

随着新航路的开通,葡萄牙人来得最早,之后是荷兰人,再之后是法国人,最后来得才是英国人。英国很会经营,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作为代理人,在印度境内实施经济扩张,逐步击败了葡萄牙和荷兰,与法国共同占据印度。

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终于击败了法国,夺取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其中就包括印度。从此以后,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的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也逐渐成为英国侵略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各国的中转站。

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式成为了印度女皇,标志着英属印度的完全确立。

伴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印度国大党在1920年底通过了由甘地拟定的“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从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在印度兴起,目标是争取脱离英国而谋求自身的独立。

到了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终于批准了《印度独立法案》,又称为《蒙巴顿方案》,英国同意将英属印度分立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但是,英国人对于印巴分治方案非常笼统,只是根据宗教信仰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划分,分别建立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而忽略了民族、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

巴基斯坦成立后,行政区划为东孟加拉省、西旁遮普省、西北边境省 、俾路支省和信德省几个重要部分,首都位于卡拉奇。其中,东孟加拉省远离巴基斯坦本土,而且中间还有印度阻隔,相当于一块“飞地”,习惯上称呼本土为“西巴基斯坦”,称呼东孟加拉省为“东巴基斯坦”。

除了外部差异外,东巴内部的差异也甚大。东部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但西部地区却主要信奉印度教,双方的矛盾可谓由来已久,根本无法调和。

基本上,东巴和西巴之间除了都信奉伊斯兰教以外,无论从语言、民族、肤色等方面,都几乎再没有其它的共同点。而且,西巴对于东巴也缺乏友好,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等方面,东巴都明显感觉自己不被重视。

久而久之,东巴的离心力越来越强,为日后脱离巴基斯坦埋下了隐患。

黄麻是一种韧皮纤维类的经济作物,主要产自东巴地区,但收益却大多被用于西巴地区。在1954年时,东巴和西巴终于爆发了“黄麻之争”,使得“两巴”内部的关系更加紧张。

在东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相对温和的穆斯林联盟被几个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党”所击败。联合阵线上台后,立即就向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提出了增加地方权力的诉求,希望除外交和国防以外,其余所有事务都由东巴地方政府自决,史称“拉赫曼方案”

这些诉求,虽然得到了东巴基斯坦广大民众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抵制,也加深了东巴和西巴之间的分歧。为了遏制这种分裂倾向,巴基斯坦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措施,不仅下令解散了东巴议会,还逮捕了拉赫曼并将其关押在了西巴。

此举无疑是不恰当的,立即遭到了东巴基斯坦民众更大规模的反抗,武装起义和暴动频繁发生。期间,印度自然没有放弃这种打击和削弱巴基斯坦的机会,不断扶持东巴独立。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终于宣布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并在印度境内的加尔各答成立了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对此,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叶悔亚汗立即进行军事打击,从海上运送部队抵达东巴作战,很快就控制了局势。

由于当时巴基斯坦在“美苏争霸”中推行亲美政策,所以并不受苏联的待见。眼看孟加拉的独立计划要歇菜,印度在苏联的暗中支持下,开始对巴基斯坦展开军事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此爆发。

印度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成功轰炸了巴基斯坦军队所控制的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交通线,使得东巴守军瞬间就成为了一支孤军。之后,印军全面攻入东巴并占领了首府达卡,巴基斯坦只得接受战败的事实,并且同意东巴脱离自己独立建国。

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共和国正式宣布建立,定都达卡,而拉赫曼也在获释后出任了该国总理。

到了1975年10月4日,中国与孟加拉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一直保持了健康和友好的发展态势。@文史不假

10

原本,孟加拉跟巴基斯坦被分成一家人就是英国人干的好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牢靠,甚至可以说极其松散,印巴战争之后,印度又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直接就使得孟加拉脱离了巴基斯坦

第一,孟加拉国的前世

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处形成的巨型三角洲冲击平原,在古代就是南亚地区的富饶之地,明朝典籍之中就有对于孟加拉的记载,当时称作“榜葛剌”,当时榜葛剌曾经还向明朝进献过麒麟,也就是长颈鹿,或许是榜葛剌通过贸易从非洲获得。

古代时期,孟加拉地区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所以相当富有,而且人口也很稠密,只不过一直没有形成所谓的“孟加拉国”,与印度其他地方一样,都属于印度文化的地理范围之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3世纪,当时由于穆斯林进入南亚,孟加拉地区也开始受到了影响,建立起了孟加拉苏丹国,逐渐与印度文化的主流区别开来

德里苏丹国与莫卧儿帝国时代,孟加拉地区的居民普遍变成了穆斯林,而莫卧儿帝国消亡之后,恒河流域再次恢复了以印度教为主的状态,而东部的孟加拉,就形成了南亚东部的回教飞地,倒是与西边的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同样都是穆斯林

英属印度时代,孟加拉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同属一个整体,不过相对来说,孟加拉于印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在经济上,而在英国人的计划之下,孟加拉被一分为二,其中的东部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而西孟加拉,则是今天印度的一个邦

二战期间,为了激发印度的积极性,英国表示“将在战争结束后适当的时候,给印度自由”,而战争结束之后,印度要求英国人兑现自己的承诺时,英国开始不愿意了。

只不过当时的英国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实力维持在印度的统治,所以英国人又来了个阴招,那就是所谓的《印巴分治》,英国将印度,按照宗教不同分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部分,而当时孟加拉虽说与印度浑然一体,但是毕竟是以穆斯林为主,可要孟加拉那么多人口远涉到巴基斯坦也不现实,于是,孟加拉成为了巴基斯坦的飞地,即东孟加拉

第二,不是一家人进了一家门

虽然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与孟加拉成为了一家,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很难真的过到一起去。

首先,巴基斯坦大多属于雅利安后裔,而孟加拉人多为南亚土著达罗毗荼人后裔,两者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除了都尊奉伊斯兰之外,基本就再没什么相同的地方,而且文化差异差得还不是一点点

若是双方能求同存异,或许还能过久些,但是现实偏偏相反,当时巴基斯坦的实际管理核心都位于西巴基斯坦,而东巴也就是孟加拉,基本就属于附属状态。虽然东巴的人口当时要多于西巴,但巴基斯坦的法定语言却只有西巴使用的乌尔都语,而没有东巴的孟加拉语什么事情,这些让东巴感受到了不公。

除此以外,在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在向西巴倾斜,久而久之,使得东巴与西巴之间的关系愈发疏远,东巴对西巴的心存芥蒂,让印度找到了机会。

第三,印巴战争孟加拉诞生

当年英国人离开南亚的时候,除了将印巴分开之外,还留下了个大麻烦,那就是克什米尔问题,按照英国人的意思,印巴单飞之后,原本的500多个印度土邦可以自己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情况特别,虽然大多数的克什米尔人都是穆斯林,但其王公却属于印度教徒,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就 成了问题

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印巴双方都不肯松手,最终大打出手,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巴基斯坦占据三分之一,剩下则在印度手中,但双方的冲突始终没有结束。

1970年底巴基斯坦大选,国会之中291个议席之中,有151个被东巴支持的人民联盟获得,之后,穆吉卜·拉赫曼提出了著名的《六点纲领》,说白了就是要求东巴高度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财政等权益,将巴基斯坦变成邦联制

有意思的是,印度并没有趁机将孟加拉吞下,除了当时美国的警告之外,印度自己对于吞孟加拉这件事也是畏惧得很,一来怕巴基斯坦全力反扑,二来,毕竟孟加拉是穆斯林为主的国度,印度若吞了,必然强化内部穆斯林的力量,引起与印度教徒间更大冲突,可能会消化不良得不偿失,所以,东巴并未被印度所得,而是成了孟加拉国

而长久以来,巴基斯坦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东巴的黄麻、纺织品等出口,东巴人口很多所以纳税也多,这些钱大多都用在了西巴的发展建设之上,一旦东巴单飞,对西巴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巴基斯坦内,开始千方百计阻挠拉赫曼等,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危机

1971年,西巴开始直接对东巴动武,而巴基斯坦的内乱,给了磨刀霍霍许久的印度一个天赐良机,印度直接出兵东巴,而当时的中、美、苏三大家都没心思理会或者有心无力,使得印度对巴基斯坦,形成了完全压倒性的优势,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由于印巴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战争并没持续多久,印度已经取得了胜利,到了年底,孟加拉国在印度的介入之下正式诞生,东巴脱离巴基斯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