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肉率太低了,养过一只活秤8斤多,杀完处理后2斤肉。
兔子不好养,脾气大还容易拉肚子脱水死亡,养殖成本高。而且兔子本来就没多少肉,作为食物没有猪肉适应性宽泛
从情感上来讲,兔子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个小动物。提到兔子,会联想到温顺、可爱、人畜无害、甚至是善良和有爱,很少关联到吃。
从观念导入上讲,从幼儿教育开始,小白兔就是视觉、文学、儿歌上的主角。几乎每个人都会记得: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白兔的概念从幼儿启蒙开始,就跟吃无关。
从食用需求来讲,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兔肉上桌的几率太小,没有曝光度和流量,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兔肉是什么味道,难以激发出市场需求,也缺乏兔肉的烹饪技法。不排除有人喜欢猎奇尝试,但未必能掌握烹饪技巧,味道未必比有5000年烹饪技艺传承的猪肉牛肉好吃。尝试之后还是猪肉牛肉好吃,需求起不来。
从营销推广上说,食用价值没有得以挖掘和凸显,兔肉的可食用功能难以击中消费痛点,也不匹配常规观念和情感需求,更缺少兔肉中的苹果公司这样的Market Maker来始作俑者,兔肉不被大众作为主要肉食来源也是一个客观因素。
养兔子就是为兔毛。兔子肉少,养兔子取肉不经济。就像养鹅成本高于鸡鸭,养鹅也主要不是用来吃肉一样。
兔兔辣木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一种肉类营养价值高,就理所当然会成为人类的主要肉食,或者只是因为某种肉类的口味不怎么样,就认为这是它不能成为主要肉食的原因,那么就是将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兔肉没能成为人类的主要肉食来源之一,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不妨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兔肉的营养价值如何?
每100克兔肉:热量102千卡,胆固醇59毫克,蛋白质19.7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0.9克。
每100克牛肉:热量125千卡,胆固醇84毫克,蛋白质19.9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2.2克。
每100克鸡肉:热量167千卡,胆固醇106毫克,蛋白质19.3克,脂肪9.4克,碳水化合物1.3克。
每100克猪肉:热量395千卡,胆固醇80毫克,蛋白质13.2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2.4克。
从上述几个主要营养指标来看,兔肉和牛肉不相上下,更优于鸡肉和猪肉。如果你是一个增肌、减脂的健身者,那么兔肉在营养价值的层面,绝对是最佳选择之一。但是,营养价值并不是决定“哪种食物会成为我们主要肉食”的唯一因素。
世界上的飞禽走兽、繁花异草千千万,能够真正成为人类主要肉食来源的,并不多。包括兔肉在内的大多数动植物,都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这当然涉及众多原因。下面的看法,只是御行君的一家之言,供诸位看官参考吧!
原因1:兔肉未能成为主要肉食,可能是人类对于主要肉食来源长期选择的结果。
人类对于主食的选择,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也有其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贾雷德在其所著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对这种选择进行了解释。
牛羊猪,作为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大多都是食草性动物,或者是杂食性动物。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养殖肉食类动物的成本更高。肉食类动物需要吃草食类动物,人类必须为它们提供草食类动物,这样养殖成本就上去了,还不如直接养殖草食性动物。
此外,养殖草食性动物,还要考虑到圈养动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羚羊的性格就比较敏感,即便圈养,也更容易产生惊扰、逃逸等情况。但是牛羊猪经过人类圈养后,大都变得性情温顺,便于养殖。
第三,人类在选择肉食性食物时,可能还需要考虑出肉率。同样是抓一个动物或养一个动物,当然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肉食量。而最初野生兔子的出肉量可能并不高。
从上述三个选择条件来看,兔子在最初的人类肉食备选清单上,排名肯定不够靠前。
原因2:兔子的养殖成本和收益,不如牛羊猪等主要肉食。
首先是出肉率问题。御行君查了一下当前主要肉食动物的出肉率,如下:
猪的出肉率约在70%~80%,牛的出肉率约在35%~50%,羊的出肉率在40%~55%左右。
兔子的出肉率是多少呢?现在专门培育的肉用兔,也可以达到40%~50%。但不少有过养兔经验的人认为,兔子的出肉率会远低于牛羊猪。另外,兔子的内脏也并不为大多数人喜欢食用,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兔肉的食用程度。
其次是养殖的难度问题。相比于牛羊猪,兔子的养殖过程可能需要更为精细,比如兔子吃了沾水的猪草,很容易拉肚子,甚至因此横死。
第三是市场规模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8年,中国的猪肉产量是5400万吨,同时我国还要从国外再进口猪肉。而2014年时的一个统计数据是,全世界兔肉总产量也仅有200万吨。
2012年,中国人均兔肉消费量不到0.4公斤。而2018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是40公斤,2019年中国人牛肉年均消费量是5.95公斤,羊肉人均消费量是3.76公斤。
可见,免肉和猪肉等主要肉食的市场规模差距非常悬殊。市场规模偏小,也进一步限制了兔肉的商业生产,因为市场吸引力不够。
原因3:受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
兔肉,没能成为主要食肉,也和文化传统有关。比如在我国,兔肉消费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麻辣兔头、兔肉火锅,在四川是有名的菜肴。但在中国其他地区,可能就不怎么受人欢迎了,顶多处于“吃不吃两可”的状态。
在中国南方的有些地方,甚至还流传着“妇女不适合吃兔肉”的说法,理由是“兔肉影响生育”,生孩子会长“兔子嘴”(也就是唇腭裂)。在江浙沪一带,喜食兔肉的人就更少了。
当然,消费者在购买肉食时,还会考虑价格问题。一斤牛肉约在50~60元,羊肉约在80元,猪肉约在40元,而兔肉则要达到80多元。一种不普及的肉食,要价还更高,当然更不利于它走上人们的餐桌。
最后,我们会谈到口味问题。有些人认为兔肉口味不佳,但也有人认为兔肉更为鲜嫩,各有不同。由于兔肉的不普及性,大多数家庭也不擅长兔肉的烹饪,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兔肉的吸引力。但御行君认为,总体上,兔肉的口味并不构成其“未成为主要肉食”的主要原因,顶多算是一个次要原因。
饮食传统、市场规模和人类长期选择的结果,才是造成兔肉未成为人类主要肉食的原因。或许,对于兔子们来说,这算是它们的幸运吧!
没有一支兔子能活着离开四川!可见四川人是多爱吃兔兔!
兔子肉料比太低。也就是一斤兔肉需要消耗的饲料太多。所以养起来不划算。
兔子肉做不好不好吃,有味,大部分做不好
兔子只要用毛皮。但近几年,兔子毛皮(羊皮、狗皮丶牛皮丶等)加工丶销售等都不看好,所以才有带皮羊肉丶带皮狗肉的售卖。而兔肉又不好烹饪,容易带一种异味,让人不喜欢吃,所以才沒发展起来(作为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