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视频中男子强迫孩子把臭袜子塞嘴里,并“教育”孩子说:“老子让你把袜子甩到洗衣机里,你※※塞到床上”,孩子含着臭袜子干呕不已。
孩子长成什么样儿跟成长环境有关系,成长环境积极或消极受谁影响大?居主导地位、有话语权的人。
在我看来,这个男生拒绝洗袜子,还乱塞脏袜子在床上的行为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父亲没有父亲该有的样子。
一个动不动就自称“老子”,口吐“芬芳”的爸爸,如何养得出讲究卫生、懂事自律的儿子?
看着视频里男生在父亲的威逼下满脸痛苦地含着脏袜子,不由地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猪队友”啊,这父亲的做法有一丝一毫在帮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吗?
显然没有。
题主问“合适的惩罚手段”,我想说的是,父母不是法官,孩子不是犯人,当孩子的行为和父母意愿相冲突的时候,父母的做法体现的不只是修养,还有能力。
比如视频里男生不洗袜子还乱塞的行为的确不妥,但冷静思考下很容易想明白,任何行为习惯都有深层原因。
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会发现不良习惯是由不良行为积累而成,不良行为是由消极思想引发,消极思想是受所处环境不良言行长时间熏陶浸染影响。
像洗袜子的卫生习惯4、5岁就可以培养了,不断夸奖做的好的地方,可以正向强化讲卫生的意识和行为。
我女儿从6岁起她的卧室就归她管理了,7岁主动帮我收拾整理客厅,8岁主动帮我收拾整理厨房和浴室,不需要威逼利诱,做的好的地方夸一声,做的不那么好的地方教一下。
女儿说她走的最长的路就是妈妈的套路,昨天看水木然的文章,聊做事和做局,我想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该做局做局,该做事做事,女儿嘴里的“套路”大概率就是我做的局吧。
总结一下,我对惩罚孩子持谨慎态度,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受意识和潜意识驱动,良性动机驱动孩子主动向好,不良动机驱动孩子被动消极,动机的开关在塑造孩子成长环境的父母一言一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