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钗的容貌在《红楼》一众佳丽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众女子抽花签,宝钗的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镌有一行唐诗,上面写道:任是无情也动人。

此签一出,众人觉得宝钗与此签最为相配。可见在众姐妹中,宝钗的颜值也是极高的。

宝钗的容貌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的,“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自翠”。更兼她行事稳妥大气,品格端方,一举一动都符合封建社会对淑女的要求。

宝钗的不但容貌出众,更兼才华出众。黛玉是公认的才女,而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宝钗的才华不在她之下,黛玉误说《西厢记》词曲,“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立刻劝告黛玉一定要在大家面前有所收敛。宝钗作为一个闺阁女子,对这些杂书也是有所涉猎的,只是她与黛玉不同,她更加懂得收敛,不在众人面前展露出来。

宝钗从容貌到才华,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为何连侍读都没有选上呢?

选妃也好,选侍读也罢,需要待选女子根正苗红

进入紫禁城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想接近皇权的中心,并不是只拥有漂亮脸蛋就可以的。

薛家一行人进京,主要有一个目的,送妹待选,可是奇怪的是,仿佛后来再无下文,再也看不到关于宝钗待选的任何信息了,反而是有了“金玉良缘”的传闻。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选,一种是没选上。

一种没选,也许是王夫人为宝玉相中了宝钗,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另外一种没有选上,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薛蟠在上京时打死过冯渊,这本身就是一个含有污点的事情,虽然拿钱摆平了,但是里面的款曲,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宝钗没选上很可能受了薛蟠的连累。

即使没有薛蟠连累妹妹,薛家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薛宝钗的身上担负着振兴薛家的重任,但是薛家累积下来的“恶行”,还是让宝钗的入宫之路受到了阻碍。

“金玉良缘”的传闻到底是谁放出来的

“金玉良缘”的传闻是在宝钗进入贾府之后被传出来的。

这个传闻是在宝钗待选之前,还是落选之后放出来的,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放出这个传闻的人,只能是薛家的人,而这种话不单单贾府上下人等都知道,黛玉、宝玉心中也是清楚的,宝玉在梦中就曾这样喊过,“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而宝钗听到宝玉从梦中喊出这种话,是什么表情呢,当即一怔。宝钗如此反应,证明此话她也是听过的。

宝钗的丫鬟莺儿曾说过宝玉的玉石与宝钗的金项圈是一对,这是唯一被外人提起过的“金玉良缘”,而这个丫鬟还是宝钗的贴身侍女,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如果宝钗进入皇宫去做“侍读”,她又会不会有让薛家翻身的机会?这是未有可知的事情,就连元春那样才貌双全的女子,在宫中都过得举步维艰,薛宝钗只是做“侍读”,又有多少机会呢?

但是薛宝钗嫁入贾府呢?她就是名正言顺的当家娘子。比起进宫去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侍读”,还是进入贾府的权力中心,更加容易让薛家翻身。

薛宝钗的才情、容貌都不是落选的理由,只有两种情况解释她为何没有入宫,一个是根本没有去选,一个是没有选上。无论是何种结果,宝钗的身上都担负着振兴薛家的责任,在那样的情况下,宝钗就显得比其他姐妹更加稳重,更加符合封建淑女的标准,因为她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要为了家族去牺牲自己。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提问有两个错误:

第一,宝钗参加的不是选秀,是陪读。

陪读,其实是宫女,不是所谓的小主。

按清代规则,清代宫女(包括女官)仅出于上三旗包衣。

书中的元春(凤藻宫尚书是官职)是如此入宫。

历史上曹家那位姑奶奶,也就是曹寅的女儿,平郡王福彭的亲妈,也是如此改姓抬旗当了福晋。

第二,整部红楼梦,从来没交代过宝钗的参选的结果。

考虑到宝钗15岁还没人提亲,理论上,她应该还在参选流程里。

3

薛宝钗不是参加选秀,选拔妃嫔,而是参选宫女。

选秀是为皇帝和皇族子弟选妃嫔。

选秀是皇帝为了扩充后宫,或者为皇子和皇族子弟挑选妻子,举行选秀活动。成功入选的女子不是皇帝的妃嫔就是皇族子弟的妻子。


例如:顺治十年,皇帝选秀时,16岁的董鄂氏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母亲是皇太极的贵妃娜木钟。

参加选秀被选中的秀女,可以当皇帝的妃嫔,最次是王爷或者皇子的妻妾。

宝钗参选的是宫女选拔,选中是才人赞善。

薛宝钗参与的不是选秀,而是皇帝为了挑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宝钗如果被选中“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这是宫女不是妃嫔。

选秀有严格的规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选秀。元春是荣国公的孙女,她入宫都是当女官,而不是当皇帝的妃嫔。

薛宝钗是商人出身,本来没有资格参加才人、赞善的选拔资格。由于皇帝“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选聘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宝钗待选失败是因为容貌吗?

薛宝钗进京是为了参选才人赞善,可是进京后,如泥牛入海参选的事情一字不提了。显然薛宝钗落选了,否则薛宝钗早就进宫当公主或者郡主的伴读了。

那么薛宝钗落选是不是因为不够漂亮呢?

当然不是,薛宝钗的容貌是顶尖级别的。薛宝钗的面相非常符合皇家的审美。

古代女子有福的面相就和薛宝钗一样,我们看看原文对薛宝钗容貌的描写: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4回)。

“品格端方,容貌丰美”(5回)。

“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第8回)

薛宝钗的容貌是很漂亮的,可以说美若天仙,她属于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女子,很有福相。薛宝钗这种面相很容易被太后等老一辈人相中。薛宝钗的容貌不仅美丽,而且有福气。因此宝钗的落选不是因为容貌。

宝钗落选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了宝钗落选也不是因为才华不够,薛宝钗在诗词、绘画、医药、女红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才华不成问题,给公主、郡主当伴读完全合格。



薛宝钗待选失败主要是因为薛蟠打死冯渊。薛家德行不好。皇宫里选宫女必须德才兼备。皇宫里不能选择个人品德,和家族品德不好的人做皇族的贴身侍从。薛宝钗被薛蟠连累不能进宫成为伴读。

4

薛宝钗选秀落选,不是因为不够漂亮。


薛宝钗的容貌是十分出众的,“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自翠”。作者曾把她比作妩媚娇妍,富贵华丽的牡丹,并且用秦观为美女微真画像题写的词《南乡子.妙手写徽真》中的词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来写宝钗,可见薛宝钗国色天香,少有人敌。就连见过很多美女的贾宝玉,对着薛宝钗也是想入非非。可见薛宝钗落选不是因为容貌。


薛宝钗落选也不是因为品性。

薛宝钗自小受父亲教诲,父死后跟着每亲理事,吃过很多苦,对人情世事非常通透。"做事豁达”,"安时守分",并且"藏拙″“守愚",而且很会察言观色,善解人意,体贴人心,很受人们喜爱。如第二十一回,贾母出钱为宝钗过生日,在请宝钗点菜点戏中,薛宝钗就充分体贴贾母的需求而点了软烂的食物,比较热闹的戏。


薛宝钗落选更不是因为才艺。

薛宝钗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儿。她在大观园的众姐妹中,才华非常出众,不仅在各种诗会中经常夺冠,而且懂绘画,如指点贾惜春绘画需准备哪些东西;知医理,如她为黛玉点评如何食疗;善针线,如她像宝玉姐是如何分线做络子等。


可是为什么薛宝钗落选了呢?

一,薛宝钗落选不是因为容貌,不是因为品性,也不是因为才艺,而是因为出身。

薛宝钗出身皇商,但是到了薛宝钗,薛蟠这一代就没落了。因为薛宝钗父亲的死,薛家的生意也一落千丈。薛宝钗曾经在向邢岫烟谈论"富丽闲妆"时说过,自己也曾经是经常做"富丽闲妆"打扮的,可是后来因为“一时不如一时”,就不再做这样的打扮了。薛家虽然顶着皇商的名头,但内里的没落却有目共睹,所以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薛宝钗父亲的去世,薛蟠的不消,都成了薛宝钗选秀的拦路虎。

薛宝钗家族无权无势,又日渐没落。纵然有朝廷的旨意在,也不能摆脱钱,权等的潜规则,薛宝钗早在进永选秀之前就已注定落榜了。


二,薛宝钗选秀只是一个形式,并不曾报什么希望。

本来薛宝钗出身皇商,已与其他官家送去的选秀女子有了差距,再加上薛宝钗的依仗是王子腾和荣国府。而荣国府已出了一个贵妃,朝廷不会再把宝钗晋级为贵妃。那样即使薛宝钗选中了,将来也仅仅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妃,所以薛宝钗这次进京并不以选秀为主。而是以选婿为主。正因为如此,薛宝钗住进贾府之后不久,贾府里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

另外,薛宝钗选秀落选,还有薛蟠拖了后腿这个原因在。


薛宝钗选秀时,父亲已经亡故,让薛宝钗试了依靠,而薛蟠在入京之前,竟然打死了人命,即使在贾胁村的周旋下,冯家已经不再追究,但薛宝钗如果入选时有竞争对手在,那么薛蟠打死人命一事就成了对手诟病宝钗的一个把柄。为了安全,薛宝钗不可能高调参加竞选的。

5

薛家进京投奔贾府,原因之一就是宝钗备选,但这里的备选却并非是给皇帝选妃,文中交待的很清楚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这在薛家进京时提过一次,后来就再无下文了,至于为什么落选?什么时候落选的?没有明确交待。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备选只是一厢情愿,薛家根本不符合入选条件

虽然薛家将宝钗备选作为进京的首要原因,但是细看选拔条件,薛宝钗是没有备选资格的。

皇家给公主选陪读,除了本人要博学多识,才情与外貌齐备,更重要的一点是家庭出身。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古代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将人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其中士为首,士,即是读书人,我认为后来也延伸为读书而做了官的人,无论是官还是读书人其本质都是读书出身,这也是人们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思想的产物。

而商却排在了最后,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被人们所轻视,这当然是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结果。



薛家是皇商,为皇家作采买生意,财富自不必说,但是其本质仍然是商人,是入不了上层主流社会的圈子的。

文中也明确交待要的是“仕宦名家之女”,薛宝钗之家虽属富贵之家,但是却非是根正苗红的仕宦名家。这薛家本来也是书香继世之家,但是薛宝钗幼年丧父,家中只有妈妈和哥哥薛蟠,合家只有薛蟠一个是在朝里有职的,而他这个官职是什么呢?“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银粮,其馀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一个只挂了虚名的小官员家的妹妹恐怕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吧?

因此说,宝钗备选应该就是一个幌子罢。



如果宝钗真的有中选的可能而没有中,大概率是王夫人和元春做了手脚

我们再来看另一种可能,宝钗凭其才貌双全,艺压群芳,获得了公主陪读的入场券,但是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去成呢?我认为这是王夫人和元春的设计。

虽然没有交待宝钗何时落选 ,但是在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节写到,已经做了贤德妃的元春照例赏赐端午节礼并嘱咐叫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众人的礼物中,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只他们两人最多,余下各人都不及这些。



为什么元春要这么做呢?

薛宝钗此时已经在贾府住了些时日,因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本来黛玉已是才貌俱佳,而宝钗又较之增添了些稳重大方,因此府里上下无不称赞。

而这些,王夫人也是看在眼里的,本来黛玉整日同宝玉混在一处,她的心中就有不快,如今来了一个宝钗与黛玉平分秋色,而且又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与自己更贴心,王夫人心中打起了小算盘。

眼看宝钗入选的时日要到了,可是王夫人想着留下宝钗作为儿媳妇的人选,也好让她时时在宝玉身边规劝着,避免被黛玉捷足先登。



有了这样的打算,王夫人自然是要求元春在宫里使个手段,阻止宝钗入选成功,元春在端午节前办妥了这件事,宝钗被通知落选了。

做为弥补,也是暗示,元春赏了宝钗同宝玉一样的物件,毕竟这件事并不光彩,也有违良心,因此,元春特意嘱咐要打三天的平安醮消除罪孽。

薛家与贾家其实各怀心机,都为了自己的家族命运前途做着各种各样或明或暗的努力。

无论宝钗如何才情过人,品格端方,她的命运从来不在自己手中,入选还是嫁给宝玉都是任由安排罢了。

6

薛姨妈一家进京,以送薛宝钗进宫选秀为目的,但在《红楼梦》中,对她选秀一事却一字未提,确实让人好奇。


但深入阅读《红楼梦》,就会发现,薛姨妈一家进京的真正目的并非选秀,而是为了攀附贾府,以贾府的政治力量来拯救贾府。至于原因,在小白看来,有这两点:

第一:因为在朝廷选秀的那道圣旨里,薛宝钗根本不符合选妃的要求。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中圣旨的内容:

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从这道圣旨中,我们不难发现,以薛家商人出身的身份,她根本没有参与选妃的资格,即使参与,她也只有可能成为公主、郡主的陪侍。


但一个公主、郡主的陪侍,无疑是无法拯救目前薛家的局面,所以,薛姨妈一家,是不会选择这一条路的。


第二:薛蟠的一句话,也暴露出了薛姨妈一家进京的目的


因金钏儿、蒋玉函之事,宝钗听信袭人的话,认为蒋玉函之事是薛蟠告的密,宝钗回到家后,又将这事告诉了薛姨妈,也因此,当薛蟠回来后,薛姨妈、宝钗二人借此事说道了薛蟠一番。


但蒋玉函之事,原本并非薛蟠所说,所以他心中不服,同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大吵了一架,但薛宝钗句句说的在理,他难以辩驳,所以急眼了,说道:我知道,妈以前说过,你的金,要捡有玉的来配,如今,你看见宝玉身上有玉,所以一直护着他。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薛姨妈想让宝钗嫁入贾府,并非一日了,也许,这是许多年前的薛姨妈就打算好了的,所以,从这,我们也能看出,薛宝钗选秀一事,根本就是假的。

在《红楼梦》里,薛宝钗无疑是一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女子,不然,也不会让一心一意喜欢黛玉的宝玉做了一回呆雁,但诚然,想要参与选妃,光靠才华和美貌是不够的,尤其是在那个有着严格等级的封建社会。如元春这样一门两公的贾府小姐,一开始进入皇宫都是因贤孝进宫做的女史,在皇宫之中奋斗多年,还要依靠宫中的势力,才被封为,可想而知,要想成为妃子难度有多大。



7

你好,我是国风

我想这位题主应该注意一点:薛宝钗参加的并不是为皇帝选妃一式的选秀。甚至连皇宫内役的宫女都不是。薛家想要参加的选秀,书中已经明确写出了: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看好了,虽然选秀年年之有。多是为皇帝聘选妃嫔。但唯一这种选秀,却不在此之例。在薛家也确自不量力。虽然此是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当才人赞善。(也就是个伴读丫鬟)前面也已经名标:世宦名家之女!

薛家又算个啥呢?不过是领着内帑钱粮,为皇宫中采办杂料。(类似于贾府的买办,薛家不过是宫中的买办罢了。)而且这也是祖上积德寻来的生计。到了薛蟠这里: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这也配自封〈世宦名家〉么?第一条就过不了。在古代是不比现代的人人平等,甚至从商从政的因为有权有势还高人一等。古代的商人地位极其低下,古人有谚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有的时期,商人的地位甚至不如农夫。更别提那些为官为宦的文士名流了。所以薛家自封仕宦名家根本就是不知自家几斤几两。

薛宝钗虽然不是什么绝世美女,但绝对生的是可圈可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品格端方,容貌俊美。就连心有所属的贾宝玉,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而且宫中海选的是才女赞善,并非要求容貌,只求才情。从后面大观园诗社薛宝钗的诗词多次夺魁,可见若见于此薛宝钗绝非没有入选的资格。

但是,从这件事的不了了之可以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参加海选是假,根本就是为了薛蟠逃罪找个借口,薛家举家搬迁至京之后,根本就没有参加什么海选。当然,这种可能性虽有,但也并非绝对。

第二,薛家确实报名参加了海选,但是在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这种可能性较大,第七回周瑞家的因为刘姥姥的事回报去到了梨香院,临回来的时候薛姨妈托他带回一堆宫花送于贾家姐妹。说了:“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旧了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这一句里的关键是白放着可惜了。王夫人也是看了她自家有闺女,客气了一句:给宝丫头留着戴吧!结果薛姨妈回:宝丫头从不爱这花儿粉儿的,不带这些。那么从不爱这花儿粉的宝丫头却着意备了这些东西,唯一的可能就是为了进宫选秀准备的。现在居然送人,说明选秀已经泡汤了。咱们很难根据时间揣度过去皇家选秀的进程,但无论结没结束,薛宝钗没有入选已经定了性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假设薛宝钗真的参加了选秀,由于个人的原因落选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虽然薛宝钗品性上有太过功利的成分,基此也有落选的可能)归根最为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家族的社会地位够不上格,也就根本没有参选的资格,不能参选,当然也就不可能入选了!(虽然薛姨妈看到姐姐的闺女凭借这条捷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妄图自家也全盘复制,只是没想到自家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白白的空欢喜了一场)

8

人家薛家已经被剥夺世袭皇商,贬为庶民了。清朝五品以上官员家的女儿才有入选资格好不。你都庶民了,就如同选秀节目,你海选资格都没过,就不要妄想下步了。再加上原来元妃省亲时,宝钗表现异常活跃,就是想宫里有人替她美言几句,一来,先不说元妃是否吹耳边风,后宫争宠已经沸腾,你说元妃还会介绍一个才貌双全的竞争对手和自己争宠吗?二来,后期元妃失宠,贾家又得罪来打秋风的公公,薛蟠因争戏子打死了本来就和贾府关系不好的忠顺王爷家亲戚等等几事勾连起来,能有薛宝钗家的好?没株连九族已经算运气好了。

9

薛宝钗不是选秀,是待召,那是做女官。而且无论是选秀还是做女官,都要求门户。就像贾元春一样给公主做伴读。那能见不到皇上吗?所以皇上一开始一定是喜欢贾元春的。贾元春,定国公之后,外祖母,父母兄弟健在,薛宝钗怎么比!


10

薛宝钗选上了啊!薛宝钗就是上京参选皇子公主伴读的啊,贾母已经见过薛宝钗并留下了她,薛宝钗也一直在做作伴读的事情:陪贾府的少爷小姐读书,作诗,玩耍……,她哪里落选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