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大聚义时,座次排定后,宋江开始定职位。其中,鲁智深的职位是步军头领,位列十位步军头领之首,比武松还高。
鲁智深步战的功夫的确高明,一脚踩住郑屠,郑屠挨了三拳也动弹不得;胖揍周通,周通不得不讨饶;踢伤邓龙,与杨志打平手,大战邓元觉等等,都是证明。
但是,熟读水浒的朋友都知道,鲁智深不仅能步战,也很擅长马战。三山围攻青州时,鲁智深曾经起码单挑呼延灼。
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了一匹白马,正是花和尚鲁智深……轮动铁禅仗,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至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呼延灼暗暗喝彩道:“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
瞧瞧,作为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跟鲁智深打了四五十回合也赢不了,最后还不得不佩服鲁智深武艺了得。
而且,在做提辖之前,鲁智深跟随老种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西夏骑兵向来勇猛。鲁智深官至关西五路廉访使,又在产马之地呆过,又经常跟骑兵打交道,对骑术熟悉甚至精通,也很正常。
既然鲁智深马上武艺足以战平呼延灼,为什么宋江安排职位时,鲁智深是步军头领,而不是马军头领呢?这样的话,说不定鲁智深还能做个五虎将呢!
其实,之所以如此安排,可能是考虑了马军数量、步军数量,以及地位、习惯甚至战马负重等问题。
一方面,步将太少,马将太多
梁山有关胜、林冲等五虎将、也有杨志、徐宁、花荣等八骠骑,他们都是马军头领,一共十三人。如果再加上十六位小彪将,王英、扈三娘(三军内探事)、吕方和郭盛(中军守护)等,那么梁山至少有35位马军头领。
而步军头领则没有这么多,除了李衮等十七位步军将校,以及武松等十位步军头领外,只有孔明、孔亮两位中军守护,一共29人。而且,这些步军头领不少人也常常骑马作战,比如刘唐、石秀等。
一方面马军头领太多,一方面步军头领太少,所以鲁智深才被安排成步军头领。
这样安排有不少好处,比如能平衡马步军数量,还能突出鲁智深的地位——步军头领第一名,若是在马军将领中,则轮不到鲁智深做第一,毕竟有关胜,他祖宗名气太大,谁都跨越不了。
一方面,鲁智深胖,装备沉重
鲁智深刚出场,作者就说他“生得面圆耳大,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显然身材很魁梧。另外,作者借孙二娘之口说过,鲁智深比较肥胖,旁白中也几次说鲁智深是个胖大的和尚。这就说明,鲁智深又高又胖,保守估计,他也得有二百斤。
不仅人重,鲁智深的兵器也重。他的水磨禅杖,足有六十二斤重。如果再加上装备铠甲,那么总共可能有三百斤重。
如此沉重,除非是赤兔的卢一样的神骏才能承受得起。一般的马,估计就算再好也不能坚持多长时间。
所以,光从重量这方面考虑,鲁智深也不太适合做马将。还是步军将领的身份更适合他,毕竟他本身就有气力,禅杖、装备于他而言不在话下。
除了这两点原因之外,还可能跟鲁智深的身份有关。毕竟,古代和尚鲜有骑马者,几乎都是步行。鲁智深作为和尚,不骑马也是习惯使然。而且,自从调到渭州,又逃亡江湖,鲁智深骑马时间太少。
其实,做五虎将也罢,做步军头领也罢,这都不重要,有心有本领就行。鲁智深侠义之心自不必多说,他的本领也有目共睹,心知肚明,这样就够了。不是非要做五虎将才最好,老鲁自己也不在乎。
总之,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鲁智深不做马军而是做步军将领,都是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