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论城市,当然是北京!上图:

官方公布的2016年社保报告,说明了一切。从省市层面看,广东第一;单轮城市,北京毫无疑问第一。

原因?

养老基金,有收入有支出,收入高于支出,才会有结余。

收入来自于基金征缴,政府补贴,利息等。如果一个城市人均工资高,劳动人口基数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就多。

核心就在于当地的经济如何,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明显会高于其他地区。

同时,如果这个城市保持人口净流入,打工族趋之若鹜,就会增加很多的养老保险基金。比如广东,浙江,北京这些地区的城市。反例就是东北,人口持续流出,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依靠国家补贴发放。

另一方面看支出,当地老年人口多,社会平均工资高,养老金水平就高,支出就比较多,这个非常容易理解。

所以,北京就成为养老保险基金余额最多的城市咯。

看看你的家乡怎么样?

欢迎关注财富精算师,了解更多养老金知识!

最佳贡献者
2

作者:子非鱼

近日,人社部公布了一系列数据这些由数据勾勒出的图表,不仅清晰呈现了全国各地区养老结余分化情况,仔细推敲,其实还是一张大致反映楼市潜力的排行榜。

根据人社部数据,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9亿人,比上年增长2569万人,是近五年来最高增量。

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摆在眼前,全国各地区养老金结余差距越来越大,各地区抚养比分化也愈发严重,虽然有全国统筹制度,却难一步到位,因此国家决定,2018年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

数据来源于人社部

上图是全国各地区2016年养老金结余情况,可以看到分化差异明显。经济强省广东结余额最高,为7258亿元,最低的黑龙江省结余为负数,-232亿元。倒数10位中的省级行政区,皆是东北和西部省份。

除了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9个地区外,这9个地区共计2.61万亿元,占全部累计结余的70.6%。

大多数地区养老金结余不足千亿,入不敷出。目前我国有2/3的省市养老金当期不够发,需要财政拨款。

从各地区结余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养老金分化严重。而养老金结余规模所反映的,是社保体系和人口流动情况。

广东、北京、上海、江浙、山东等地区之所以结余富足,一方面是因为社保体系健全,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口规模大。

当然,看总量意思不大,各地人口不同,单方面比体量没有实际意义,接着来看一组更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来源于人社部

上图,是全国各地区抚养比情况。所谓抚养比,对应的是养老负担,如广东抚养比为9.25,意味着该地区9.25个养老金缴费者赡养一个老人,黑龙江抚养比为1.3,也即1.3个养老金缴纳者赡养一个老人。

换一种更好理解的说法,就是广东地区1个年轻人只需养0.1个老人,而黑龙江1个年轻人则需赡养0.77个老人,后者的养老压力是前者的7.7倍。

全国平均抚养比为2.8,也即平均每个人需要赡养0.34个老人。

透过全国各地区抚养比这张图,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广东人口多,养老金结余规模大很好理解,但广东抚养比遥遥领先,这说明广东不但人口第一,年轻度也是第一。

2、福建、北京、山东、河南、贵州、西藏、江苏、浙江、新疆地区,年轻人占比虽比不过广东,仍非常不错。西藏、新疆之所以高,是因为这两个地区人口流动率低。2015年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流动率最低的几个地区为云南、山西、青海、西藏、宁夏、海南。

3、上海、重庆、天津三大直辖市,虽然人口规模大,但抚养比皆不足2.4,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人口结构急需调整。

4、从图上还可以看到,云南以降18个地区抚养比小于2.4,意味着这18个地区平均每2.4个年轻人至少需要赡养1位老人,人口结构需要调整。像辽宁、吉林、内蒙、黑龙江,几乎1个年轻人就要赡养1位老人。这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东三省年轻劳动力持续输出。

3

结余最多的应该是深圳吧。

建市当初,深圳(宝安)只有几十万人口,这是一个截止1980年,解放后国内人口减少的唯一一个县,原因众所周知。

现在深圳人口超千万,和深圳人口数量相比,供养的退休人口比例最小,养老负担最轻,养老金余额还在不断积累攀升。

深圳人口平均年龄不高,不断涌入的外来年轻人口,导致深圳人口平均年龄是国内最低的之一,深圳还是国内最早搞养老保险的城市,养老金积累早、负担轻。

深圳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年轻人来,到一定年龄又回老家了,交的养老保险留在深圳了,即使领取,也是很大一部分留下了。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深圳余额多,当然,没看数据,纯粹凭感觉。

4

其实那个城市养老金余额多跟咱老百姓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在乎的的是那个城市在办理退休的时候享受的基准高。以目前状况,还是一些大城市相对比较靠谱一点,如北上广深一些大城市,如果有机会建议大家退休前的最后十年工作,在这几个城市缴纳社保,这样办理退休时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至于那座城市养老金余额多少,应该是政府的事,我们真的没必要太关心。还有从今年起各地养老金都允许抽出一部分由各地人社部做投资使用,如购买股票、外债、基金等,说不定二三线城市投资对了,到时候余额翻很多倍也是有可能的。

5

这个问题很简单,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表现为净流入,从业者增量大,相对退休人员比重较低,自然养老金余额就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人口表现为净流出,年轻的从业人员都外流了,老工业基地离退休人员占比很大,且旧观念和体制的污痕等各种因素造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年轻人都去外地就业了,养老金余额自然就少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养老金制度初始建立和改革成本国家没有承担,而是让老百姓或说是后几代的年轻人买单了。现实的原因就是现收现支制度的必然结果,全国范围内劳动力比重或是抚养比不可能一致或差别很小,这个问题是必然的会是永远存在,就看能不能到崩塌的边缘了!国家采取大锅粥的做法也并不是良策,不利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进步。国家应该逐步采取大幅度国有资产变现补贴政策,削减现收现支的比重,慢慢的实现自己给自己攒钱养老,还能增值的养老制度,这样矛盾和怨恨自然就少了!社会养老矛盾也将迎刃而解。

6

我在北京打工,在北京交钱,等我老了回到家里,是家里给我发养老。

7

谢谢邀请。

以下是2016年,全国各个省的养老金结余:

至于你问的为什么,这个问题感觉没多大意义。

为什么很简单,余额多,就是收上来得多,发出去得少,跟所有人的小金库一样的道理。

当然,也可能有其他情况,比如政府放进去的钱多。政府在养老金这块的投入多了的话,影响肯定会很大。

8

很多人都很关心自己城市的养老社保基金是不是一个正数,还去计算能维持发放多少个月。但其实这个思想已经狭隘了。因为如果这样想的话,其实得出来的结论都是非常悲观的。


如果从省份来看,那肯定是广东省结余的养老金最多,因为广东省人口年轻化,就业充分,新收的养老金远远要大于支出去的养老金。如果从城市来看,那北京雄冠全国。因为北京央企和机关事业单位众多,自然收上来的养老金也是最多的,而且缴纳养老金的基数也相对比较高。

因为最新数据没有,目前看到的是2016年的我国各省养老社保基金的结余余额,其中就展现了这一趋势。而且看到了已经呈现出金的负增长和负结余。所以整体形势相对看起来好像很严峻,但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的养老基金,只能依靠本城市的在职职工缴纳养老金才能发放,那么我国有很多的城市都无法实现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例如最典型的就是人口外流的东三省地区,劳动力都已经外流到了外地,自然每个月的社保也缴纳给了外地,本地老龄化严重。每月收上来的养老金远远抵不上发出去的养老金,那么长此以往,这个城市就不发给退休老人养老金了?

我们各个省和各地的养老金,其实是有着中央调剂制度的安排,也就是说各省之间会进行每年的调剂,保证养老金的发放工作。这样就从每个市的养老金统筹发放,上升到各个省的调剂发放,又上升到全国的养老金调剂发放。调这种调剂制度已经延续了多年,负责东三省和兵团早已经无钱可发了。

但是目前各省调剂制度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所以国家在近几年对于养老保障基金进行了根本性的补充。这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国家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养老金的补充,一种就是将中央直管企业的股权划拨到全国养老基金中,那么被划拨股权的央企未来的利润上交以及股权分红都将归于养老基金。还有一种就是每年国家财政进行直接补贴。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养老基金的支付问题,而且这几年都在大量进行补充。

例如在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5827亿元,同时各省财政也进行了补,各省财政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的补贴达到7300亿元,总数达到1.3万亿。

在划拨股权方面,仅仅2019年,国家就完成了81家企业1.3万亿元的股权划转,在2020年底之前,国资划转至少还要完成约2万亿元的规模。未来这些股权将长久的进行分红和投资增值,源源不断的补充养老基金。

所以在2019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2342亿元,但是社保基金累计结存6.2万亿元。所以未来不用担心是否社保基金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也不用关心本市或者本省的社保基金是否会出现短缺。

我国是一定要建设好社保养老体系的,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大家就放心吧。

9

按照省来统计养老金结余最多的是广东;按照市来统计养老金结余最多的是北京。


单纯讨论养老金结余谁多谁少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中央调剂制度。养老金调剂制度是中央为了平衡部分省市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现状而采取一定的措施。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全国仅有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5省2市实现了当前年度的养老金收支结余,全国其他省市都出了养老金的亏空。但是养老金的缺口是逐渐扩大的,有专家根据现有属于预测,现有的5省2市的养老金在2035年也将会花光结余,形成新的养老金窟窿,养老金给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来看已经实行或者未来将要实行的养老金改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有资本化转社保基金。2018年完成划转国有资本总额6600亿元左右;2019年中央企业完成向社保基金已划转国有资本1.1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1万亿以上,具体落实情况还要等明年公布的数据。


第二,增加社保基金投资收益。201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3000亿元,投资收益率约15.5%。截至2019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6万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1.25万亿元,年均投资率8.15%。社保基金在成立之初的收益普遍在3%-5%之间,连通胀都跑不赢,最近几年的表现比较不错。


第三,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大概率会在“十四五规划”落地,目前外界普遍猜测是男65女55,少领5年退休金,多缴4年社保,放大到全国来看。对于缓解养老金的支付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四,放开生育限制。目前多为学者专家、知名企业家都呼吁放开生育限制,增加生育补贴,鼓励年轻人多生育。在目前看来这个措施是所有政策里效果最差的,可操作性并不大。


上述缓解养老金给付的措施,从收入、支出、投资收益等多个方面着手对于养老金的改革提出了意见和措施,是否可行还有待观察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广东和北京的养老金结余会比其他城市大。原因也很简单,广东、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强省、市,因为较高的工资薪酬导致了养老金的缴费基数是比较更的,而人口则长期保持持续流入。说的通俗易懂一点就是,缴费人群多、缴费多、人口平均年龄较低,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养老金收支结余,表上其他的4省1市也是同样的道理。

10

养老金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有企业、单位的,退休后可以拿到退休工资。没工作的,可以参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后也可以领取养老金。那么养老金发放,需要从养老基金里出,有人在交费,有人在领,那么哪个地方的养老基金余额最高,未来会不会出现养老金耗尽的情况呢?

哪个地方的养老金结余最高?

如果按城市来算的话,北京的养老基金结余是最高的,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数据显示,北京2019年的养老金结余为477.2亿元。

北京是直辖市,在全国各省养老金结余中排名第三,但是如果按省份来看的话,结余最高的是广东省,广东省养老金结余在全国各省区中一枝独秀,在引入中央调剂制度后,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1位的广东为1296.0亿元,远远超过排在第2位四川的478.3亿元和第3位北京的477.2亿元。

什么是中央调剂呢?就是各省市养老金结余存在很大差距,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那么通过调剂,把富余的地方调剂至亏损的省份,将全国养老金结余的7个省中调到20多个亏损的省中。

如果不考虑中央调剂制度,广东在2019年结余排第1位,几乎是排在2-10位即北京、湖南、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新疆、安徽和天津的当期结余总和,而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6个。

未来养老金面临耗尽风险

近些年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支付的压力不断加大,在未来30年压力只增不减。到2050年,“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将会从37.7%和47.0%上升至,81.8%和96.3%,也就是说,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而且,从养老基金的收支情况看,2014年时可支付15.14个月,2019年时已经下降为13.44个月。不少省级单位的养老金制度可支付月数下降明显,未来可支付月份呈下降趋势。

根据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之后会继续增长,据预测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就会快速下降,到2035年时养老基金的累计结余将会耗尽。

未来需多方面稳定养老财务的可持续性

如果养老金累计余额耗尽,那么退休人员可能会面临没有退休金可领的困境,所以需要从多方面来保持养老基金财务的可持续性,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促进养老基金的稳定发展。

第一,推行延迟退休,虽然延迟退休有很多人反对,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平均死亡年龄正在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实际上60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可以很好的进行工作。

第二,加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通过完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提高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收益率水平,并保持其稳定性,为养老金基金带来持续的资产增值。

第三 ,完善年金制度,通过将国民年金制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消除统筹障碍,增强制度的缴费激励性和财务可持续性。国民年金起到底线公平的再分配作用,个人账户养老金则起到养老收入储蓄作用。

第四,强化多缴多得的理念,提高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余额,并且,可以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增加养老基金的结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